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初探
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及协同机制研究
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及协同机制研究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同机制。
首先,分析了国土空间整治的概念、背景和重要性,明确了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紧密联系。
其次,探讨了国土空间整治的核心目标,包括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
接着,详细论述了政策与规划、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及农村改革与城市化等协同机制的实施路径与重要性。
最后,总结指出,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机制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政策、规划和实施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关键词:国土空间整治;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同机制引言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面临的战略性挑战,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国土空间整治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繁荣和城乡关系协调发展。
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构建了中国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概述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们的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土空间整治方面,这一概念强调对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
它的背景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为了优化国土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安全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国土空间整治的核心任务包括空间开发、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旨在推动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乡一体化发展则强调城乡发展的平衡与协调。
其定义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与融合,实现资源、产业、人口、文化等要素的有机流动与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包括城乡关系互动、资源要素融合、产业结构协调等,旨在促进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国土空间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国土空间整治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战略支撑和制度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城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收稿 日期 】0 0— 9— 7 2 1 0 2
【 基金项 目 山东 省 软 科 学研 究 计划 项 目“ 】 土地 整理 与新 农村 建 设 耦 合 关 系及 共模 式创 新 研 究” 项 目编 号 : (
20 理关键技 术评价研 究” 项 09 K 22 ; (
目编 号 :08 A 3 B 6一o ) 20B B 80 1。
【 作者单位】 . 1 山东农业 大学报社 , 山东 泰安 , 11 ;. 2 082 山东农 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7 山东 泰安 , 11 2 08 7 【 作者简介】 明秀(9 1 ) 男, 高 17 一 , 山东 青州人 , 博士 , 副编 审, 主要研究土地 资源 与农村发展 等; 赵庚星( 94一 ) 16 ,
农 村建 设 的三个 基本 要素 之 间所 形成 的各 种关
耦合 关系的 内涵
耦合本 来是 一 个 物 理 学概 念 , 两个 或 两 指 个 以上 的体 系或 运动 形式 通过 各种相 互作 用而 彼 此影 响 的现象 。系 统耦合 最初 也来 源 于物理 学, 指两 个 或 两个 以上性 质 相 近 的 系统 相互 作
用 、 此影 响和 融合 , 彼 进而形 成新 的更 高一 级结
系 的总和 ( 1 。土地整 理与新 农村 建 设诸 要 图 ) 素相 互 作 用 、 相互 反 馈 的过 程 就 是二 者 交互 耦 合 的过 程 , 由于土 地 整理 与 新 农村 建 设 之 间 的
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不都是正向的, 因此 , 土地整 理与新 农村 建设 交互耦 合 的结果 可 能是正 向 的 也 可 能 是逆 向的 , 最 高形 态 是 土地 整理 与新 其
要意 义
一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土地利用转型已成为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与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转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耦合关系。
本文旨在综述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之间的耦合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首先回顾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和边界。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机制,以及乡村转型发展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响应与反馈。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功能发生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土地利用的物理形态,更包括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转变。
从概念上讲,土地利用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
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力是多元且复杂的。
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大量农用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从而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功能。
政策和制度也是影响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土地政策、规划和管理制度等手段,引导和调控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速度。
这些政策和制度往往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对土地利用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技术进步也对土地利用转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农业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而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及意义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等方面。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三、土地整理的意义与方法土地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划定、土地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整理的方法包括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交换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土地开发的意义与路径选择土地开发是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土地开发可以通过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等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的平衡,确保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五、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土地保护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保护的重点包括农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推进农田综合保护等措施来实现土地保护的目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抓手。
土地要素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对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历程,揭示其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明晰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借助国内代表性实践案例加以佐证,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索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发展理念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土整治工作发展的根本趋势。
首先,全域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1]。
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以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以生态调节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以自然增值和资本增值决定着农民家庭财产的增长[2]。
2018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18]80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3];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统筹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
2019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明确了再全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69--农业经济与管理 引用格式: 陈艺元.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24(3):69-76.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3.01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1]。
城市群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2]。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群地区,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引起了对土地需求的大幅上升,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面积具有有限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3],由此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影响。
一方面,随着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的增强,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应得到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土地粗放、低效利用会加剧土地供需矛盾,降低经济发展质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群土地集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陈艺元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趋向优化,发展状态由失调衰退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且同步发展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两大子系统明显得到改善;(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每万人国际互联网户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是阻碍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浅析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浅析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综合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逻辑体系的角度出发,浅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逻辑体系框架。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逻辑1.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了解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质量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情况。
这一步是整治前的基础,决定了后续的整治方向和措施。
2. 综合规划设计: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确定整治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规划方案。
综合规划设计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土地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的高效化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3. 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根据综合规划设计,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开发、改良、复垦、整理等工作。
这一步是整治的核心内容,需要根据规划设计选择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工程措施,以保证土地整治的效果和效益。
4. 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需要推动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这包括推动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5. 管理与监测:在整治工程实施和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整治措施。
6. 效果评估和总结:整治项目完成后,需要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为下一阶段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土地存在质量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效益相对低下、农村土地资源的碎片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监管落后等问题。
乡村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而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探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一、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重要手段。
乡村治理则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首先,国土空间规划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可以合理安排乡村的功能区划,明确各类用地的位置和用途,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依据。
例如,在乡村空间规划中,可以划分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农村居民区等,以实现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农民居住的有序发展。
其次,乡村治理也影响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乡村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
如果乡村治理混乱,存在无序开发、乱建乱占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
因此,加强乡村治理是确保国土空间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促进乡村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可以将农田保护区划定为农业生产用地,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业产出。
同时,可以将生态保护区划定为生态旅游用地,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可以合理安排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例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可以将一些农村地区规划为农业产业园区,引进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试析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试析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一、土地整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
首先,土地整理通过实现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其次,土地整理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土地整合后形成的大面积耕地、草地、林地等资源优势,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和技术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土地整理后,农业经济的效益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土地整理还为农村财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投入农村公共事业提供了新的经费来源,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社会福利。
三、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土地整理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收入水平,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所促进。
首先,土地整理有利于加强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农民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土地整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并推进农村节约型、环保型经济的发展。
最后,土地整理还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总之,土地整理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土地整理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科学规划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耦合研究
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耦合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有显著影响。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协调发展。
结论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较大。
未来应该重视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协调发展,以推动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耦合研究、现状分析、指标分析、关联分析、影响因素、政策建议、耦合关系、规划、协调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南京市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城市化、工业化倾斜,城镇化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农用地不断流失。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使得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愈发紧密。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耦合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供依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其相互影响和互动机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为南京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耦合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情况,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机制,为实现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试析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试析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利用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农村土地的整理,可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的土地经营收益。
在农村土地整理之前,往往存在着土地碎片化、过度分散等问题,导致农民的土地经营效益低下。
而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将分散、碎片化的土地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农田的面积相对集中,便于机械化生产和管理。
这样一来,农民投入较少的劳动力和生产资金,就能够获得较高的产出,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收益。
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在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农业用地、工矿用地、建设用地等进行划分和调整,有利于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土地整理也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大规模农业经营、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等措施,引进新兴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可以考虑解决农民住房、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同样,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民土地经营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农民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形成大规模农业经营,需要更多的农民参与,从而提供就业机会。
与此土地整理也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作用,土地整理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1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国外土地利用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如Brinkman 和Smyth 于1972年就提出了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FAO 于1993年出版了第一本《土地利用规划指南》;1994年H ·N ·Vanlier 出版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等。
国内土地利用理论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张凤荣[2]、王万茂[3]、郝晋珉[4][5]、吴次芳[6][7]等一批学者从人地协调理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土地利用控制理论、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利用等方面,形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认为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受社会制度、自然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必须按照土地适宜的用途去利用土地,同时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1979—2008年间,在中国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土地利用的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论文共有7658篇。
土地资源学方面的论文、成果的数量连年持续增加,表明土地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中国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这两个主题上。
土地资源领域科技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工作项目成果为主,注重解决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的实际问题,科技成果注重向实用性和应用性方向发展。
研究中运用的理论方法有:系统论、生态经济学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多目标优化的理论(决策科学、运筹学和决策心理学)。
运用耦合方法论研究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多。
综上所述,未来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建设应深化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土地资源学理论体系,强化土地资源技术科学的发展,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围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未来土地资源学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8]。
本文正是从该角度出发,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探讨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以期对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土地发展战略研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土地整治与规划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土地整治与规划研究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与规划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与意义、土地规划的优先领域、土地规划的原则与目标、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管理与治理、土地规划实施的途径与手段、土地规划评估与监督等角度展开论述。
二、土地整治的必要性与意义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土地整治则是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
通过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三、土地规划的优先领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规划需要优先考虑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风貌提升。
四、土地规划的原则与目标土地规划应遵循科学规划、可行性原则,统筹发展、理性利用土地资源。
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乡村美丽振兴,并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合。
五、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土地整治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是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
保护农田、优化耕地结构、合理利用非耕地是土地保护的重点内容,通过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七、土地管理与治理土地管理与治理是土地整治的基础保障。
要加强土地管理体制的建设,健全土地权属确权登记、土地供应与流转等制度,完善土地市场,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八、土地规划实施的途径与手段土地规划的实施需要采取多种途径与手段。
例如,建立健全土地规划体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共同推进土地整治与规划的顺利实施。
九、土地规划评估与监督土地规划评估与监督是土地整治与规划研究的重要环节。
新农村整治改造规划思路初探
皿圆
新 农村整治 改造规 划思 路初探
莫 干 安 ( 湛江市规 划勘 测设计 院 广 东湛 江 5 4 00 0 ) 2
摘 要 : 农村 整 治改造 强调 因地 制宣 , 理规 划。 新 合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建 设是 我 国现阶 段 缩小城 乡差距 、 改革 城 二元 结构 , 促进 农 村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重 要 途 径 。
关键 词 : 农村 改追 原则 道路 规划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2 F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新 农村整 治改造 是一项 系统 的工程 , 改 造 的 基 本 原 则有 三 个 , 是 要 坚 持 科 学 一 规 划 , 持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的 原 则 。 坚 二是 加 强 统 一 领导 , 合 相 关 部 门的 力 量 , 确 整 明 责 任 , 保 新 农 村 整 治 改 造 工 作 的 迅 速 发 确 展 。 是 根 据 各 村 不 同 的 自然 条 件 以 及 资 三 源等情况 , 因地 制 宜 , 类 指 导 , 力 建 设 分 努 特 色 型 新 农 村 。 文 中 以 湛 江 市 调 顺 村 为 本 例 , 改造路线及几项具体环节进行说明。 从
盖整 个 农村 深 化 改革 发 展 的宏 伟 目标 。 由于 我 国新 农村 改 造 的基 础 条件 千 差 万别 , 各地 可以 有 不一 样 的 方案 , 可 以 有不 一 样 的速 也 度和 目标要 求 , 地 新农 村 改 造可 以结 合 实 3 湛江市调顺村 的整治改造 各 际情 况 , 出 适 合 本地 农村 发 展 的 目标 。 提 新 农 村 的 整 治 改 造 建 设 , 不 开 对 村 离 庄 发 展 背 景 、 础 条 件 和 动 力 等 因 素 的 研 基 2新农村改造基本原则及思路 究 , 要 从 长 远 角 度 考 虑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既 2 1规划 原则 . 响 , 要 考 虑 现 阶 段 存 在 的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又 ( ) 人 为 本 , 取 农 民 自愿 和 尊 重 民 的 问 题 , 定 出 合 理 的新 农 村 整 治 改 造 策 1以 采 制 从 意 的原 则 : 村 庄 规 划 建 设 中 , 调 政 府 主 略 , 而 兼 顾 近 期 建 设 与长 远 发 展 的关 系 。 在 强 导 作 用 的 同 时 , 须 自始 至 终 突 出 农 民 在 3 1规 划 指导 思 想 与主 要技 术 路线 必 . 规划 中 的主 体 地 位 , 挥 农 民积 极 性 , 加 发 增 ( ) 划指 导 思想 : i规 以全 面 、 协调 、 可持 续 农 民对 村 庄 建 设 规 划 的 知 情 权 、 与 权 。 参 广 的科 学发 展 观统 领 全 局 , 照“ 产 发 展 、 按 生 生 泛征 求 农 民 的 意 愿 , 护 农 民 的利 益 。 保 活宽裕 、 乡风 文 明、 容整 洁 、 理 民主” 村 管 的要 ( ) 事 求是 , 2实 因地 制 宜 , 约 用 地 的 原 求 , 集 坚持 城 乡统 筹 、 持 以人 为本 、 坚 坚持 人 与 则 : 对 各 基 层村 的 经 济水 平 、 化 素 质 等 自然 和谐 、 针 文 坚持 资 源节 约 , 设特 色 鲜 明 、 建 布 情况 , 实事 求是 , 步 搬迁 。 划 要 有利 于 农 局合 理 、 境优 美 的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逐 规 环 村 经济 发展 和 农村 产 业结 构 调 整 , 时体 现 同 ( ) 划 主 要 技 术 路 线 : 次 规 划 通 过 2规 本 人性 化 , 过精 心 组 织 , 通 合理 布 局 , 农 民的 对 新 农村 建 设 的宏 观 背 景 和 区域 经 济 社 会 使 生产 和 生活 更加 便 利 和舒 适 。 庄 建设 规 划 发 展 背 景 分 析 人 手 , 村 明确 调 顺 村 村 庄 改 造 应 与新 农 村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结 合 起来 。 规 划 的规 划 原 则 和 目标 。 ( ) 出地 方 特 色 , 护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3. 3突 维 2改造 的主 要 环节 的 原 则 : 农 村 建 设 不 能 把 当 地 传 统 的 建 新 () 路交 通 发展 目标 及 策 略 : 1道 合理 确 定 筑 文 化 丢 掉 。 划 要 与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道 路等 级 、 能和 布局 , 规 功 完善 主 、 、 次 支道路 体 的要 求 相 适 应 , 分 考 虑地 形地 貌 , 充 同时 兼 系 ; 科学 确定 道路 网密 度 、 积率 及 断面等 各 面 顾 民 风 习 俗 。 空 间 布 局 、 础 设 施 安 排 、 项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 高 可达 性 及 利 用 率 ; 在 基 提 科 学 、 理地 配置 各种 交通设 施 。 合 农村 整治过 程 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协调 统一。 2 2整 改思 想及 方法 . 中道 路规 划 原 则 : 内外 交 通相 互 分 离且 有 ① ②交通 性 干 道和 生 活性 道 路 () 筹 规划 , 类 实施 : 筹 , 指统 筹 机 联 系 的原 则 ; 1 统 分 统 是 城 乡发 展规 划 , 统筹基 础设 施的 布局 。 另外还 相 互分 离的 原则 ; ③生 态性 交通 的建设 原 则 。 要坚持 从实 际 出发 , 因地制 宜 , 分类指 导 的原 () 共 设 施规 划 : 住 区 的 公共 设 施 : 2公 居 则 , 照不 同的基 础条 件 , 按 探索 各农村 的正 确 主 要 有 会 所 、 育 活 动 设 施 和 管 理 配 套 用 体 改造模 式 。 根据其 资源 生态 等情 况 , 合 宏观 房 等 。 所 一 般 结 合 小 区 公 共绿 地 配 置 ; 结 会 体 背景 和 经济 背 景 , 定详 细 的 改造 规 划 。 制 育活 动 设 施 和 管 理 配 套 用 房 则 利 用 高 层 住 () 面结合 , 体推进 : 面结 合 , 2点 整 点 是 宅 架 空 层 设 置 。 业 主 要 集 中 设 置 在 调 顺 商 指 由 点到 面 。 行 示 范 村 培 养 建 设 , 来 为 大 道 和 观 湖 大 道 旁 , 中 的 布 局 方 式 一 方 实 一 集
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及对策探讨
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及对策探讨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了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以不同区域的地域特点为参照,合理统筹各项整治工作,方可为土地整治工作高质量完成奠定基础。
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职能工作人员要在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整治工作框架,以科学有效的策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因此,本文将以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与内涵为切入点,详细探析具体工作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乡村人口的经济收入,并且是加快完成小康社会构建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一环。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将会决定乡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稍有不足便会对土地整治工作产生负面作用,影响乡村土地的利用率,不利于乡村经济发展。
所以,为了转变发展思维,有必要加大对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路的研究,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对策,对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和内涵所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的是以乡镇为工作主体,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来提升乡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对未开发或遭受环境污染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升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为促进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乡村应对可用于耕地的土地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整理出准确的耕地资源信息,随后对耕地资源进行二次分配,使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挥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为了高质量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需要以科学的整治思路为指导,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协调好各个整治工作内容,如果遇到技术性难题,则要想方设法快速解决,让乡村土地资源可以得到系统化的整治,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提供帮助作用。
二、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要性1、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搭建平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方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速度。
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土整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土整治涉及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利用等一系列工作,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品质提升。
下面将对乡村振兴目标下国土整治的研究进展及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进展:1. 土地规划与开发:土地规划是国土整治的基础工作,它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为土地开发提供指导。
近年来,中国在土地规划和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针对乡村振兴,研究者开始重视乡村土地的规划和开发,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土地布局和利用,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利用优化: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研究者正在深入探索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此外,他们还注重研究如何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改变传统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在国土整治过程中,研究者也关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乡村振兴目标下,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乡村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宜居。
研究者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关键问题:1. 整治与保护的平衡:国土整治既要在实施和加强整治的同时注意保护,也要将保护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如果过度追求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破坏农村生态系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在国土整治过程中找到整治与保护的平衡,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2. 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在乡村振兴目标下,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人口流动、土地利用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问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首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融合。
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往往是分散的,各个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单独农田整治。
这样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将农田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促进农田合理利用和增效。
同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能够引导农民转变思维,走向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农业生产力。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不足、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培育高效农业产业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能促进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和防洪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第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人居条件。
农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农田、村庄、农户等要素纳入考虑,通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更新农村建筑、提升基础设施等举措,为农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人居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促进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建设,还要注重社会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意识和参与度,形成稳定、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人居条件,以及促进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利用初探
148㊀|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利用初探农杰玲㊀(浙江青禾自然资源规划有限公司㊀浙江㊀杭州㊀310012)[摘㊀要]㊀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几年,农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先要把土地整治好.前期土地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的地方出现农民权益受损㊁规划管理不合理㊁组织和协调不够科学等问题.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农村的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㊁强动力㊁增后劲.本文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势及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利用[中图分类号]F 321.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4563(2023)10-148-03引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村庄为基本实施单元,以农用地整理㊁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为主要内容,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作为对象,以保护耕地㊁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利用㊁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的土地整治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相关的政策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推动了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通过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研究,揭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其执行过程中要以人为本㊁分类实施,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综合性整治来推动乡村振兴,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1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述所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的是以山区㊁森林㊁水源㊁湖泊㊁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区域性和系统性管理理念为依据,实行区域整体规划和管理,构建与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新模式.其主要优势如下:一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该地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管理不善的现状,进而提升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层次.二是要实现国土整治的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土整治的信息化程度,做好国土整治的空间规划工作.三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为新时期的乡村振兴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㊀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1㊀耕地面积减少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多数的青年劳动者都外出工作,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在了家中,农民种植意愿降低.加之种植业生产效率低下,风险大,导致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近几年,因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的高品质耕地被城市建设所侵占,土地开发资源以低丘缓坡为主,导致新增耕地质量下降.且人民对土地资源也未进行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未得到较好的利用.同时,部分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化肥㊁杀虫剂的使用率较高,对土壤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护措施,造成了农田抛荒现象的加剧.伴随着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较多城镇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的滞后㊁环境保护措施的缺失㊁废弃物大量排放等现象,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1].2.2㊀闲置土地增多首先,由于农村居民的不断转移,使得农村出现了许多闲置的住房,从而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其次,依然存在着 空心村 的问题.随着社会㊁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居民在新建房屋的同时,往往不进行拆迁或改建,反而选择在便利的地段进行建设,造成了大量的旧房屋被废弃,从而产生了一批 空心村 .最后,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下降,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耕地荒废现象逐渐增加.2.3㊀缺少对空间数据的统筹性管理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应对项目具体的选址实施空间进行重视,然而,当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空间数据依旧在第三方机构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数据载体,使得审批人员往往采用人工审核方式,并且需要反复审核,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要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张图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2.4㊀各部门缺少深入协作,管控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牵涉到多个层面的内容.要取得较好的结果,则需要在水㊁环境保护㊁自然资源等方面加强合作.然而,由于在全域内的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中缺少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也较低,这就造成了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审批效率较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也不够深入.在一定意义上,这对全域土地的综合整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其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立项㊁实施㊁验收㊁后续管护等不同环节,整治周期较长.若采用传统的方法对项目进度㊁指标等进行管理,难以使信息达到实时更新和控制.同时,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也无法满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管理需求.通过运用新技术构建新型管理系统,使全域土地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整治[2].3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利用策略3.1㊀加强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体制转型(1)要加强土地规模化流转,保证土地流转的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要遵循 合法㊁自愿㊁有偿 的原则,要将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保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149㊀证土地流转的全部收益都是农民所有,不允许任何机构㊁部门或经济组织介入.不得以阻拦㊁扣押或延误等方式妨碍农户的流转利益.(2)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运作机制,通过与乡镇联合组建农用土地评价体系,提高农用土地的资源分级评定效率,确保农用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在补偿定价的前提下,将会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价格进行动态㊁客观的评估,以保证土地流转交易双方都是公平的,从而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3)从乡村经济系统运作的视角出发,对农户的流转行为进行激励.一方面,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项基金,扶持㊁激励农民组建合作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纵向拓宽.同时,也要通过降低税收㊁减免税费等方式,来吸引外地的农产品企业投资[3].(4)做好流转安置保障,降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依赖性.一是要不断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惠农政策的推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对就业保障进行完善.由于目前农村人口普遍缺少职业化培训,因此,应由承包开发企业承担起流转农户的就业安置.例如,在当地可以设立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高薪工作,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三是通过在当地搭建农业基础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使其能够掌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如农用机械操作㊁新型高产养殖技术等.为地方政府提供一批现代化农业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农村经济体制的整体发展,则必须要构建农村专业培训服务体系,将政治素质高㊁管理能力强㊁技术水平较强的农村实践干部放在村干部任选岗位储备中.3.2㊀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对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坚持整体谋划㊁全域整治㊁有序推进㊁高效协同,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的特征㊁结构及分布状况,对其进行全域规划㊁分区整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的价值.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土地的开发力度,对农村土地的性质㊁特点进行调查,对农村土地的土壤进行检测,并指导农户按照农村土地的性质及特点,进行合理的土地耕作,从而使农村土地的经济价值得到更大的提高.在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恢复,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如图1所示).图1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3㊀加强顶层设计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内,要进行高层次的规划和设计,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案,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推动以田㊁水㊁路㊁林㊁村为基础的综合整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对土地资源展开科学的规划,并对其进行综合的整治,从优化土地空间布局,使土地的集约经济利用得到提升,使耕地的面积得到提升,同时还能提升耕地的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理念为指导,遵循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战略,将耕地与人文景观相结合,造地即造景.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使经济㊁环境㊁社会得到和谐发展.由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了较多的领域,因此,当地政府一定要对农业农村局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并成立一个指导小组,在当地政府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对今后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并构建出一个定期协商机制,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政治指导和支持.此外,各地政府应强化对工程的监管,规范工程的管理,全程监控工程的运行,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不违反法律㊁不破坏生态环境㊁不产生债务风险.各地区要对社会资金投资的工程,尤其是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3.4㊀进行精准定位,突出当地特色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要以科学㊁合理的规划为依据,采取综合整治(包括综合内涵㊁综合目标整合㊁综合资金整合㊁综合效益整合等)措施,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得到综合性利用.从现阶段而言,较多农村地区的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应用,缺乏统一㊁集中和科学的规划,这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则必须从土地利用㊁产业发展㊁环境保护㊁历史文化变迁等方面,对土地进行细致的调研,才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地域特点,重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农田得到有效利用.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计划,对生态修复㊁农田管理㊁生态环境管理㊁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进行明确,对治理的主体和实施方式进行明确[4].3.5㊀遵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要将 以人为本 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明确其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身份,树立自身的发展理念.从而使农民意识到通过土地一体化的经营,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完善,从而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使农村的经济实现快速化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观点和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发展定位以及产业规划时,应将居民的观点融合其中,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内容.此外,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要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对农村土地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发展新的农村经济为重点,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并要持续改进当地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地方组织和机构应该将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积极促进本区域内的农业新技术发展,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来创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系统.3.6㊀分类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土地是一种集生产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型经济体.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时,应依据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来进行规划,应该按照土地的各种功能来划分.要避免出现 千村一面 的现象,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下转第152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52㊀|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础知识和混凝土检测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督促检验人员全面加强混凝土检验技术的学习.借助掌握不同混凝土检测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综合分析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能够从检测技术人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混凝土检测技术.5.4㊀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质量是后期工作的必然保证,更要引起重视.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深入施工现场,参照构件截面㊁现场作业水平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坍落度,并参照现场施工条件进一步调整原材料配比.浇筑作业完成后第三天,建筑墙体和楼板模块就能够正常进行模板施工.在吊装材料和支撑安装之前,应当制定合理的策略来提高模板支撑的刚度和立杆的密度.在此过程中,应当更有效地设计混凝土结构.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应当合理布置承台表面钢筋数量,保证其合理性.仅靠提高钢筋数量难以最大程度避免裂缝,有效增强其整体性.水平施工缝可参照温度要求分块,并合理设置连接方式.5.5㊀抓好结构实体检测项目工作在工程结构实体检测项目的实施中,一定要注意工程检测的细节.比如在工程检测的过程中,要注意工程本身是否有裂缝.如果出现裂缝,就要了解和掌握裂缝产生的原因㊁裂缝的程度,以及裂缝的严重后果,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技术部门,指导他们在弥补时采取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如何有效防止后续施工过程中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更好地控制建设工程的质量.另外,在实施结构实体检测项目的过程中,要遵守各项原则,特别是综合原则,不能违背.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整体效益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毕竟,建设过程中没有单一的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具体实施,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5.6㊀建筑材料品质鉴定在建设项目中,一般项目资金的70%左右用于购买建筑材料.为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要从建筑材料质量鉴定入手,不断增强工程质量检测功能.事实上,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从一些质量较差的建筑中能够发现,选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大多数情况并不高.相应地,工程质量检验员应当参照其材料类别对每个建设项目进行检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用于施工过程,否则要退回厂家采购新的建筑材料.在材料质量鉴定中,涉及的鉴定内容比较复杂,不仅仅包含基本的钢材和混凝土原材料外,还涵盖预制件㊁机电材料等.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更需要对半成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查,避免因材料质量不佳而延误施工.工程质检人员能够借助抽样等方式,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实验室,可用于提取样品,并对其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语鉴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工程整体质量,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检测尤为重要.在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中,要严格依据检测流程和检测要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增强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合理控制,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参考文献[1]㊀程成.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方法探究[J ].江西建材,2021(04):42 43.[2]㊀王海滨.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加固技术[J ].交通世界,2021(11):124 125.[3]㊀王媛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J ].四川水泥,2021(04):28 29.(上接第149页)角下,不可根据统一性标准进行划分土地.在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下,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㊁经济发展基础㊁人口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农业规划是保证该区域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和依据.要在该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有效地解决耕地问题,则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耕地进行更多的定位,并提出更多的修复对策,从而使耕地的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3.7㊀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信息化属性得以增强基于对自然资源相关数据的长期研究,并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际经验,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并设立了覆盖不同领域的业务部门(包括环境保护㊁水利㊁统计㊁林业㊁农业等),以及较多的相关机构(以市级监管㊁县级监管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平台,为了满足相关的管理需求,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应以数字化导向为主要的目标.此基础上,以上措施还能够使包含所有过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自动化应用得以建立,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信息化发展[5].结论历史发展与社会需要的不断改变,各阶段的土地开垦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在新的时期,土地资源利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增强人民福利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开展一系列国土空间综合治理工作,运用全域整治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㊀金晓斌,罗秀丽,周寅康.试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逻辑㊁关键问题和主要关系[J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11):1-12.[2]㊀孙晓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J ].农家参谋,2022(22):82-84.[3]㊀周俊湘,周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践探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82-83.[4]㊀季节,杨新海.以国土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的村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体系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2022(04):89-95.[5]㊀董祚继,韦艳莹,任聪慧,王赛红.面向乡村振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 公共价值创造与实现[J ].资源科学,2022,44(07):1305-131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型, 即为协调度 。此类 模 型较多 , 文借鉴 廖重斌 、 本 刘耀 彬等 提
出了区域经济 发展与环境 协调模 型【 , 与土地 利用变 化与 社 6 这 , 表 态, 协调 等级从 社会 经济发展滞后 型严重 失调 发展 到土地利 用 会 经济协调 发展机理相似 , 达式为 : 变化 滞后 型 良好 协调 , 跨越 了五 个等级 ; 土地 利 用变化 与社会 c {(X ( [ ( Yf 2 D xc =xt t ( t ( / 】J;= / T; ) Y) x) 1 / + 1 X 经济发展 之 间的耦合 作用在 不断增 大 , 者 已处 于不甚协调状 二 态, 已严 重 威 胁 到 了哈 尔滨 市的 可持 续 发 展 。 x(+BY 1 t ) ( 关键 词 : 土地利 用变化 ; 会经 济发 展 ; 合 关 系; 尔滨 市 社 耦 哈 式 中 c为协 调度 ( ≤C≤1 , 映土 地利 用变 化与 社会 经 0 )反 中 图分类号 :3 11 F2 . 文献标识 码 : A 济发展协调 的程度 ,其数值 越大 ,说 明二者 的协 调性 越好 , 反 St dy o he Co u n t uplng Rea i ns p t e i l to hi Be we n 之, 协调性越 差 ; n为调 节系数 , 在本 研究 中涉及 土 地利 用变 化 La d e Cha e a o i -Ec no c n Us ng nd S e o o mi 系统与社会 经济发展 系统 , n 2 D为协调发展 度 , 故 =; 数值 越大 , D e e o m e n H a b n v lp nt i r i 即协调发展 度越 高 , 仅表 明土地 利用变化 与社 会经济 发展 的 不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对策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对策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土地规划对农村发展的引导土地规划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对农村经济产业、村庄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引导。
合理的土地规划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民增收。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二、土地规划对农村绿色发展的推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愈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将有力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大生态农业用地比重,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既能保障农产品安全,又能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土地规划还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三、土地规划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土地规划可以帮助农村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用地和农产品加工用地,可以引导农民发展新兴产业,如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土地规划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土地规划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合理规划村庄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有助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益。
此外,土地规划还可以统筹规划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
五、土地规划对农民融入城市的支持土地规划可以为农民融入城市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规划农村服公设施用地和城乡结合部用地,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城市化生活条件。
此外,土地规划还可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六、解决土地规划与农民合法权益冲突在土地规划过程中,与农民合法权益冲突是一个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初探
[提要]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力度都会加大,研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在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对当前形势下影响二者耦合关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健全融资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经济发展;耦合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用地需求日益增长,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大。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不但能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质量,而且也能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规模经营,在世界各国都备受关注。
研究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土地整治事业健康有效开展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农村土地整治引导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可以因增加耕地面积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同时因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在整治后大幅度提高而获取相应收益,从而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整治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由于整治内容本身包含了土地利用方向的调整,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农村土地整治资金,可以为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调整费用,从而起到促进和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同时,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也明显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大幅度上升,这可以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也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波动提供较大的回旋空间。
(二)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土地整治的开展。
首先,经济总量的增长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
由于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讲,当建设用地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时,政府会考虑出资开展土地整治以换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其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们对农地的依赖程度不高,农民的收入不再单纯依赖于农业生产,此时人们的需求从广度到深度上都提高了,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的实施,不但可以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而且有利于非农业生产的进行,所以他们在意识上的认知程度比起落后地区来说更高,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工程的开展,这为农村土地整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群众基础;再者,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能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而且它可以通过促进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而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大量闲置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一般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般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土地市场也相对比较活跃,这都有利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整治规划的稳步实施。
二、当前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渠道过于单一。
由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基本以政府投资为主,资金的投入以及运作机制都比较单一,而占补平衡、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增减挂钩等大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形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的保障体系。
当前较为单一的资金筹备方式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它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整治目标与农民的意愿之间存在部分矛盾。
由于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群众自主意愿,这样以来政府所充当的引导或主导角色便显得有点被动,如若处理不好与广大农民的关系,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进而引起社会的动荡。
所以说,按期完成农村土地整治的预设目标存在很大难度,其有序推进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目标和农民意愿之间的矛盾会影响整治工作的推进及目标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收益权不明确带来的利益分配难题。
当前情况下,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不够完善,产权结构存在许多模糊地带,尤其是收益权的分配有待进一步明确,权属界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异议处理及落实情况的监督等存在缺位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为例,有关文件明确提出:经批准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
如若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其他社会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将无法顺利推进。
所以,平衡好农民与各类社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直接关系着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又快又好向前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活动中,会有来自各个种类的资金以及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相互交叉发挥作用,特别容易造成管理的效率低下以及资金的浪费情况,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国土资源部门为基础平台,由政府部门统一领导的、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该工作机制,不但可以保障各个行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各个部门的领导管理职责,也可以提高农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积极性。
在统一的领导和管理下,依据标准足额和既定程序来收缴相应的耕地开垦费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另外通过制度及管理的保证,可以积极开辟银行贷款,吸引工程建设企业以及分散的社会团体及个人资金的共同投资,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原则,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各投资主体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以确保多元化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机制,缓解工作目标和农民意愿的矛盾。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农村土地整治与农民的权益息息相关,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农村土地整治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多方征求农民意愿,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依法推动,确保做到农民参与的前提下各方都满意。
鉴于此,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宣传,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民群众能更好地了解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其次要公开政府在整治工作中的政务情况,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土地整治开展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以便农民能够理解政府,加深对政府的信任度,间接推动政府工作的开展;再次应给予农民更多的政策支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缓解整治目标与农民意愿之间的矛盾,为农村土地整治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
(三)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打破两系统耦合现状。
随着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产权意识深入民心,由于农村土地整治涉及到土地权益的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在整治过程中,重视农村集体的利益而忽略社会投资者的利益,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投资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纠纷,从而产生不和谐因素。
因此,应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首先,针对农民来说,应加强基础民主政治建设及市场化改革,提高农民集体和农户的市场行为能力;其次,对于其他社会投资者来讲,要进一步加强在纠纷调处等方面的制度构建,切实保护农民及其他社会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权益,兼顾多方利益,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应该相应调整政府收益,可考虑提高补偿建设用地的取得成本,采取把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使其应用向“三农”倾斜,以便降低政府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取得的收益。
这样一来,更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土地整治的开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富农的工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经济发展又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撑,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然而,当前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二者耦合关系中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为了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持续有效运行,要从健全融资体系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农民自主”机制,同时加强利益分配机制的创新,以促进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严丽平,邵霞珍,吴次芳.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6.12.
[2]徐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苏州:苏州
科技学院,2011.
[3]论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益的保障[J].农业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