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
引言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是电气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电机的结构、原理和性能参数等方面内容。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机作为驱动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学习和掌握电机学及拖动基础知识,对于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电机的分类和结构,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2.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原理、电动力原理等;
3.电机的性能参数,包括电机的旋转速度、电流、扭矩等;
4.拖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传动装置、传动比、机械效率等;
5.不同种类电机在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
电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电机学及拖动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电机的基本分类和结构,能够区分各种类型的电机,并了解其结
构特点;
2.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动力学、静力学和电磁学等方面知识;
1。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关于电机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电机的特点、结构及应用场景;3. 了解电机与电源、负载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电机选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电机电路,并进行简单的电机控制;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对电机进行检测和调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机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电机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应用,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在物理、数学等领域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电机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

关联课本第一章内容。

- 交流电机- 直流电机- 步进电机- 无刷电机2. 电机结构与原理:分析各类电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

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 电机磁路- 电机的电路模型- 电机的转矩与效率3. 电机控制技术:学习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电路,掌握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

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 电机启动、制动与调速- 电机驱动电路- 电机控制策略4. 电机选型与应用:介绍电机选型原则,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机选型实例。

关联课本第四章内容。

- 电机与负载匹配- 电机选型依据- 电机应用案例分析5. 电机检测与维护:学习电机检测方法、维护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关联课本第五章内容。

电机课程设计南航

电机课程设计南航

电机课程设计南航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参数。

3.熟悉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4.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电机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6.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电机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参数,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1.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特种电机等。

2.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参数:讲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电机的运行特性,介绍电机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3.电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优缺点:介绍电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电机的优缺点,探讨电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参数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机技术的应用和优缺点。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南航电机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电机领域的经典著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电机原理、结构和应用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机专业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功率、效率、转速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让学生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启动、调速、制动等,了解各种控制器件的作用及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职业观。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电机专业初中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电机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介绍电机的基本组成,如定子、转子、绝缘材料等。

- 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能量转换等。

2. 电机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分类介绍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不同类型的电机。

- 介绍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功率、效率、转速等。

3. 电机控制技术- 分析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启动、调速、制动等。

- 介绍常用控制器件,如接触器、继电器、PLC等。

4. 电机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

- 结合案例,讲解电机选型、安装、调试等实际操作过程。

5. 电机实验与实训- 制定详细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等。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效率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计算电机的相关性能参数。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电机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培养他们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针对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电机知识,而且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介绍电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分类讲解电机,如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直流电机等。

2.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详细阐述电机的工作原理,如电磁感应、电磁力等。

- 分析各类电机的主要结构,如定子、转子、绕组等。

3. 电机性能参数与选用- 介绍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效率、扭矩等。

- 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电机。

4. 电机实验与操作- 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机的工作过程,加深对电机原理的理解。

- 引导学生进行电机操作,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电机在节能环保中的应用- 分析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如高效电机、变频调速等。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陈强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陈强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陈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理解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电机类型及其适用场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进行设计。

3. 帮助学生掌握电机设计中涉及到的电磁计算、热计算和结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设计软件进行电机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电机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机设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电机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机设计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电机设计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电机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机设计基本原理与步骤- 电机类型及适用场合- 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电机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2. 电机电磁计算- 磁路计算基本原理- 损耗计算与效率分析- 参数计算与优化3. 电机热计算- 热源分析及散热条件- 热平衡方程及温度场计算- 热设计方法及优化4. 电机结构计算- 机械强度计算- 轴承与润滑计算- 转子动力学分析5. 电机设计软件应用- 软件介绍与操作方法- 电机设计案例分析- 学生实战演练与指导6. 电机设计综合实践- 设计任务书解读与方案制定- 电机设计计算与图纸绘制- 设计报告撰写与答辩准备本章节教学内容参照课程目标,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原则,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电机学课程设计报告PPT课件

电机学课程设计报告PPT课件
常闭触点
(a) 外形图
常开触点 (b) 结构
按钮开关的外形和符号
7

构1 符 号
2 3
SB
1 43
SB
按钮帽
复位弹簧 支柱连杆
常闭静触头
2
桥式静触头
4
常开静触头
外壳
SB
动画
名 常闭按钮 称 (停止按钮)
常开按钮 (起动按钮)
复合按钮
8
4.1.3 接触器
用于频繁地接通和断开大电流电路的开关电器。
(a) 外形
用于控制电路流 过的小电流 (无 需加灭弧装置)
属于同一器件的线圈和触点用相同的文字表示
常用的交流接触器有CJ10、CJ12、CJ20和3TB等系列。
接触器技术指标:额定工作电压、电流、触点数目等。
如CJ10系列主触点额定电流5、10、20、40、75、 120A等数种;额定工作电压通常是220V或380V。 11
KM 复合按钮
34
点动时: 按下SB3
电机运转 FR
~ SB1
先断开
SB2 SB3
KM
KM
通电 闭合
后闭合 自锁触点不起作用
35
松开SB3 FR
~ SB1
后闭合
SB2 SB3
KM
KM
断电 断开
先断开
36
松开SB3 电机停转 实现点动 用途:试车、检修以及车床主轴的调整等。
FR
~ SB1
后闭合
SB2 SB3
常用的熔断器有插入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 器、管式熔断器和有填料式熔断器。 符号 FU
(熔1)断电器灯额、定电电炉流等IF电的阻选性择负

IF > IL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 (2)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 (2)

电机设计课程设计1. 引言电动机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效、稳定、安全的电动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机设计成了电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机设计的实践操作环境,通过此次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电机设计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2. 课程介绍2.1 课程背景本次课程设计基于电气工程中的常见电机设计原理,涉及到电机的结构、计算、绕线等方面内容。

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电机的设计,并通过仿真实现所设计电机的性能测试。

2.2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以下方面,让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理解电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电机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实现基于仿真的电机行为分析,并对电机设计进行优化改进;•增强团队协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3. 设计流程3.1 设计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基本构造包括:转子、定子、端盖、轴承等部分。

电机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类型,不同类型电机的结构和原理各异。

本次课程设计以直流电机为例,要求学生进行电机的设计和仿真分析。

具体设计流程如下:3.2 设计步骤第一阶段:确定电机性能参数•输入电压•额定功率•额定转速•额定电流•机械负载转矩等第二阶段:设计电机的结构参数•磁路设计:包括磁路长度、励磁通量密度、磁路饱和系数等;•绕组设计:包括绕组类型、绕组截面积、匝数等;•内部结构设计:包括转子、定子等部分的细节设计。

第三阶段: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电机的模拟分析•电机模型搭建:搭建电机的仿真模型;•条件设置:输入电机性能参数,进行仿真条件设置;•仿真结果分析:得出电机的输出特性,并对其进行性能参数分析。

3.3 课程作业参考上述设计流程,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直流电机,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具体要求如下:•设计电机输入电压为12V,额定转速为5000 RPM,和额定电流为4A;•计算电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效率、力矩等参数;•运用仿真分析软件,搭建电机仿真模型,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仿真测试;•在电机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至少两种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仿真评估。

电机专业有哪些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有哪些课程设计

电机专业有哪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电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掌握各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2. 学生能够理解电机原理、电机设计、电机控制等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3.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专业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的关系,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设计软件进行基本的设计与仿真;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机专业课程,培养对电机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电机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原理:包括电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等,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 磁路基本定律;- 电机类型及结构;- 电机运行原理。

2. 电机设计:涉及电机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参照教材第二章内容;- 设计原理与要求;- 设计流程及步骤;- 电机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3. 电机控制:介绍电机控制的基本理论、策略及控制系统设计,参照教材第三章内容;- 电机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常用控制策略及应用。

4. 电机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机案例,参照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机选型与匹配;- 电机运行故障分析;- 电机系统优化。

课程设计电动机正反转

课程设计电动机正反转

课程设计电动机正反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动机正反转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电动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掌握电动机正反转的物理意义和实现方法;•掌握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动机正反转问题;•能够熟练操作电动机,实现正反转控制;•能够进行电动机故障排除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电动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方法和电动机的操作维护。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动机的类型和特点;•电动机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2.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方法:•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原理;•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方法的应用。

3.电动机的操作维护:•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方法;•电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电动机的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动机,进行正反转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电动机正反转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4.实验设备:提供电动机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电动机,进行正反转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机学课程设计母的

电机学课程设计母的

电机学课程设计母的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电机的科学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3.应用电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了解电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电机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性能和测试方法,以及电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特殊电机等。

2.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如功率、转速、效率和转矩等。

3.电机的主要部件和结构,如定子、转子、轴承和冷却系统等。

4.电机的工作过程和控制方法,如启动、制动和调速等。

5.电机的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方法,如负载测试、绝缘测试和噪声测试等。

6.电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和工业自动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电机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机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机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和视频,生动展示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电机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测试。

电机课程设计及实施

电机课程设计及实施

电机课程设计及实施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电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

•掌握电机的运行特性、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熟悉电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故障诊断。

•具备电机维修和调试的能力。

•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树立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尊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循安全生产规范。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电机原理与实践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基础:介绍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2.电机原理:深入解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运行特性。

3.电机驱动与控制:探讨电机的启动、制动、调速及其控制方法。

4.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分析电机常见故障及其诊断与维修策略。

5.电机应用案例:研究电机在自动化系统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大纲将按照电机基础知识→电机原理与特性→电机控制与驱动→故障诊断与维修→工程应用案例的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增强对电机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电机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技术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电机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电机学的课程设计

电机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电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功能及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中电机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机性能测试,并处理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系统,实现电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机学,培养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学基础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机学的基本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及用途,重点讲解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机概述2. 电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电磁力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机结构及参数:介绍电机的主要结构,如定子、转子、绕组等,以及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机结构及参数4. 电机启动、运行和调速:讲解电机的启动方法、运行特性及调速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机启动、运行与调速5. 电机应用实例:分析电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家用电器、工业生产等。

电机相关课程设计

电机相关课程设计

电机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电机及其特点,并解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原则。

3. 学生能够掌握电机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机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机相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电机测试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系统,并进行模拟演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电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机相关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机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将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实质性提升,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基本原理: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磁场的产生、电磁感应、电磁力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 磁场的基本性质-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力作用2. 电机结构及功能:分析不同类型电机的结构特点,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进行学习。

- 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交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步进电机的结构及原理3. 电机参数与计算:讲解电机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电机的课程设计论文

电机的课程设计论文

电机的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电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电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能够运用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电机的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机的应用领域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机的电路组成、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2.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分析电机的电磁场分布、转矩产生原理和转速控制方法,探讨电机的效率、转矩和功率等特性。

3.电机的应用领域:介绍电机在工业、交通、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电机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课本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电机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电机课程设计选择

电机课程设计选择

电机课程设计选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过程和性能指标,具备电机的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

•熟悉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专业工具对电机进行维护和故障排查。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参数。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并对电机进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及其相关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安全、环保和效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电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

3.电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功能。

4.电机故障的类型、原因及诊断与排除方法。

5.电机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

具体到教材,我们将按照《电机学》(第三版)一书进行授课,该书详细介绍了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机学》(第三版),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2.参考书:提供电机领域相关的论文和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电机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

电机课程设计课题

电机课程设计课题

电机课程设计课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培养学生对电机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了解电机的结构和工作特点。

3.熟悉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选用方法。

4.能够分析电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

5.能够进行电机的基本维护和维修。

6.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选用方法,以及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基本技能。

1.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2.电机的结构和工作特点:讲解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定子、转子、磁极等,以及电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3.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选用方法:介绍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效率等,以及电机的选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基本技能:讲解电机的设计原理和制造过程,包括电机的设计计算、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

5.电机运行状态分析与维护:分析电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讲解电机的基本维护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机运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机原理和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机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

2. 学会分析电机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机实验设备,进行基本的电机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系统。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学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学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实验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在掌握电机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基本概念: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及用途,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电机有初步的认识。

2. 电机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以教材第二章为基础,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电机内部电磁过程。

3. 电机主要参数:分析电机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结合教材第三章,让学生掌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4. 电机控制方法:介绍电机的基本控制方法,如开关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以教材第四章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机的控制策略。

5. 电机实验操作:依据教材第五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包括启动、运行、调速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机学第六版课程设计菲茨杰拉德刘新正) (2)

电机学第六版课程设计菲茨杰拉德刘新正) (2)

电机学第六版课程设计1. 引言电机学是电机与变频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为电机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必要知识。

本文介绍电机学第六版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关于电机学的实践机会,并加深对电机学科的理解。

本次课程设计根据教材《电机学第六版》(菲茨杰拉德、刘新正编著)进行设计。

2. 实验目的本次电机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下:1.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2.掌握电机运行特性;3.实践环节:设计电机调速系统及调速特性测试。

3. 实验原理3.1 电机的基本概念电机是指能够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电器设备。

常见电机包括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步进电机等。

电机的运行原理主要与磁场作用有关,通常分为感应电动机和永磁电机。

3.2 电机调速系统设计电机调速系统是电机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调节电压、频率、转矩等参数来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常用的电机调速方式包括电压调速、频率调速、变极数调速、电流调速等。

3.3 调速特性测试在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调速特性测试,以验证设计结果和电机性能。

常用的调速特性测试包括启动特性测试、定时响应测试、速度响应测试、负载特性测试等。

4. 实验设计4.1 实验装置本次课程设计需要用到以下设备:•三相感应电动机(或步进电机);•变频器(或直流电源);•电流表(或电压表);•速度传感器(或旋转角度传感器);•电路板(或实验箱)。

4.2 实验步骤4.2.1 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根据教材第4章和第6章内容,使用变频器(或直流电源)设计电机调速系统,调试后使得电机能够平稳起动、停止,并能够通过调节电压、频率、转矩等参数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4.2.1 调速特性测试1.启动特性测试在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启动特性测试。

测试目的是验证电机是否能够平稳起动,并能够在指定时间内达到设定转速。

测试时应记录电机起动时间、起动电流、起动转矩等参数。

2.定时响应测试在电机稳定运行后,进行定时响应测试。

课程设计电机

课程设计电机

课程设计电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电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简单电路中电机的运行情况。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进步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勇气。

3. 学生能够关注电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原理与应用的入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电机原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教学设计和评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 介绍电机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电机及其特点2. 电机的工作原理- 深入讲解电磁感应原理在电机中的应用- 分析电机内部结构及其工作过程3. 电机的主要参数- 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参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探讨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电机性能的评估4. 电机的应用- 了解电机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分析电机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5. 电机实验与实践- 设计简单的电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第三课时:电机的主要参数及性能评估第四课时:电机的应用实例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第五课时:电机实验与实践,总结与反思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与磁”章节相关,涉及电机的工作原理、应用与实践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机知识体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级
电机学课程设计
姓名MXL
学号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日期2011.2.23
同组人员
作业评分评阅人
目录
一、参数及要求 (3)
二、设计过程 (3)
三、设计结果 (4)
四、实验总结及感想 (9)
五、附录 (9)
一、参数及要求
1.设计交流绕组,画出绕组的展开图
2.编程计算单相绕组的磁动势基波和各次谐波(谐波次数要求计算到100次以上)
3.根据单相磁动势的表达式,呼出磁动势曲线(用计算机绘图)
二、设计过程:
1.计算极对数
根据式子
1
160f n p =
应该略大于1470转/min,则12,1500p n ==转/min
2.槽距角(相邻两槽之间的机械角度)
1360360660Z α︒︒===︒
槽距电角(相邻两槽之间的电角度)
136026=12p p Z αα⨯︒===⨯︒︒
3.极距
Z 60=
15222p τ==⨯
节距
11311215
y =-=<
τ<1y 为短距
4.每极每相槽数
60
52223Z q pm =
==⨯⨯
5.单相绕组总串联匝数
606
60332c ZN N a ⨯=
==⨯
三、结果
(一)绕组展开图
图1.三相异步电机绕组展开图
(二)计算单相绕组的磁动势基波和各次谐波(谐波次数要求计算到100次以上)
)2sin(

τνy k yv = )
2sin()
2sin(11ναν
ανq q k q =
νννy q N k k k =
I Nk p
F N Ay νπν2
2=
用matlab 编程计算
tao=15;%极距 y1=12;
arfa1=12*pi/180;%槽距电角 q=5;
N=60;
p=2;
U=380;
P=90000;
cosfai=0.88;%功率因数角
yn=0.925;%效率
In=P/(sqrt(3)*U*cosfai*yn);
i=1;
kyv=zeros(51,1);
kqv=zeros(51,1);
knv=zeros(51,1);
Fay=zeros(51,1);%各次谐波磁动势
F=zeros(51,1);%谐波磁动势与基波磁动势之比
for v=1:2:101%基波和谐波
kyv(i,1)=sin((v*y1*pi)/(2*tao));
kqv(i,1)=sin(q*arfa1*v/2)/(q*sin(arfa1*v/2)); knv(i,1)=kyv(i,1)*kqv(i,1);
Fay(i,1)=2*sqrt(2)*N*knv(i,1)*In/(pi*v*p);
F(i,1)=Fay(i,1)/Fay(1,1);
i=i+1;
end
(三)画单相磁动势曲线
]cos 1
[22)(,...5,3,1νθν
πθννN A k p NI f ∑∞
==
用matlab 编程
tao=15;%极距 y1=12;
arfa1=12*pi/180;%槽距电角 q=5; N=60; p=2; U=380; Pn=90000;
cosfai=0.88;%功率因数角 yn=0.925;%效率
I=Pn/(sqrt(3)*U*cosfai*yn); i=1;
kyv=zeros(1001,1); kqv=zeros(1001,1); knv=zeros(1001,1);
Fay=zeros(1001,1);%各次谐波磁动势
F=zeros(1001,1);%谐波磁动势与基波磁动势之比 sita=[pi/2:0.001:5*pi/2]; f=0;
for v=1:2:2001%基波和高次谐波
kyv(i,1)=sin((v*y1*pi)/(2*tao));
kqv(i,1)=sin(q*arfa1*v/2)/(q*sin(arfa1*v/2)); knv(i,1)=kyv(i,1)*kqv(i,1);
Fay(i,1)=2*sqrt(2)*N*knv(i,1)*I/(pi*v*p); f=f+Fay(i,1)*cos(v*sita); i=i+1; end
plot(sita,f)%合成磁动势曲线 hold on grid
plot(sita,Fay(1,1)*cos(1*sita))%基波磁动势曲线 axis([pi/2 5/2*pi -5000 5000])%横纵坐标变化范围 title('单相绕组磁动势曲线')
2
3
4
5
6
7
-5000
-4000-3000-2000-100001000
200030004000
5000单相绕组磁动势曲线
图2.单相磁动势曲线
四、实验总结及感想
本次电机课设主要研究的是电机的内部构造,第一个要求是画电机绕组,这也是本次课设耗费时间最长的地方。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软件,先后尝试过天喻CAD和Autocad2010, 在尝试中觉得后者更加准确和稳定。

Autocad2010既可以手绘也可以输入命令,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在精确地完成绕组展开图后,便截图出来。

而后两个要求,主要依赖于编程,依靠上学期的matlab语言基础,将式子写进程序就可以求出数据并画出图像。

这次的电机课设的方向与我们在课本上的有所不同,让我们注重以下考试以外的知识环节。

将电机学与电脑绘图及编程技术相结合,综合了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课设中的最大困难还是在于编程。

在画单相磁动势时,由于公式中的求和及角度中含有两个变量,数组的运用不灵活导致了进程的减缓。

编程中也有很多的不精确,三角函数中圆周率的取值精确度不高也使得本为0的取值无限接近于0。

电机作为电气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

也是我们电气学子强烈期盼的。

希望以后有机会,更多的接触电机学
五、附录
Matlab 程序代码
程序1:
tao=15;%极距 y1=12;
arfa1=12*pi/180;%槽距电角
q=5;
N=60;
p=2;
U=380;
P=90000;
cosfai=0.88;%功率因数角
yn=0.925;%效率
In=P/(sqrt(3)*U*cosfai*yn);
i=1;
kyv=zeros(51,1);
kqv=zeros(51,1);
knv=zeros(51,1);
Fay=zeros(51,1);%各次谐波磁动势
F=zeros(51,1);%谐波磁动势与基波磁动势之比
for v=1:2:101%基波和谐波
kyv(i,1)=sin((v*y1*pi)/(2*tao));
kqv(i,1)=sin(q*arfa1*v/2)/(q*sin(arfa1*v/2)); knv(i,1)=kyv(i,1)*kqv(i,1);
Fay(i,1)=2*sqrt(2)*N*knv(i,1)*In/(pi*v*p);
F(i,1)=Fay(i,1)/Fay(1,1);
i=i+1;
end
程序2:
tao=15;%极距
y1=12;
arfa1=12*pi/180;%槽距电角
q=5;
N=60;
p=2;
U=380;
Pn=90000;
cosfai=0.88;%功率因数角
yn=0.925;%效率
I=Pn/(sqrt(3)*U*cosfai*yn);
i=1;
kyv=zeros(1001,1);
kqv=zeros(1001,1);
knv=zeros(1001,1);
Fay=zeros(1001,1);%各次谐波磁动势
F=zeros(1001,1);%谐波磁动势与基波磁动势之比
sita=[pi/2:0.001:5*pi/2];
f=0;
for v=1:2:2001%基波和高次谐波
kyv(i,1)=sin((v*y1*pi)/(2*tao));
kqv(i,1)=sin(q*arfa1*v/2)/(q*sin(arfa1*v/2)); knv(i,1)=kyv(i,1)*kqv(i,1);
Fay(i,1)=2*sqrt(2)*N*knv(i,1)*I/(pi*v*p);
f=f+Fay(i,1)*cos(v*sita);
i=i+1;
end
plot(sita,f)%合成磁动势曲线
hold on
grid
plot(sita,Fay(1,1)*cos(1*sita))%基波磁动势曲线
axis([pi/2 5/2*pi -5000 5000])%横纵坐标变化范围
title('单相绕组磁动势曲线')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