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7(物质的分类)(无答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沪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
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4.掌握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导入】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些问题都与物质的构成有关.【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请各组同学在10s之内把桌上的纸条尽你们可能分成最小块,尽量保证每次均分,开始!适当评价、引入,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继续分吗?(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沪教版
6.结合原子的构成图,谈谈对原子的认识?(从电性、质量分布、几个等式等方面考虑)
7.通过最外层电子的变化引导出离子的概念。
思考回答
从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的变化。
原子的构成
进一步认识原子
结合上面的内容梳理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而且他们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回忆完成
对物质组成、构成与分类的认识有一个质的升华
练习
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变化。
3.从定性的角度复习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4.熟练使用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通过想象进入微观世界,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5.冰水(H2O) 6.氯化钠(NaCl)任意找出一种物质,说出与众不同的理由。(引导出物质分类中的几个概念。并理顺物质之间的关系。画出饼图)
4.特别强调氧化物。
5.并利用游戏“好运一条龙”强化前面物质分类中的概念,变枯燥为生动。
6.我们就从最熟悉的,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微量元素开始。(连连看)
7.通过“好运一条龙”游戏简单复习化合价。
强化巩固
分子
原子
离子
1.在刚才的实验中出现物质的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在宏观上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你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沪教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本章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2.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了解微粒有以下基本性质:微粒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3.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如课本第59页图3-2)<结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3)<结论>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4、第61页图3-5)<结论>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容易被压缩;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构成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
2.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动画等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增强直观性和记忆效果。
-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虚拟实验和知识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视频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呈现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 视频资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视频,深入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课稿 沪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2、微粒在不停的运动3、微粒之间有空隙点拨记住典型的由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铜,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
知识点三分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分子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凭肉眼看不见,也不能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则不同。
知识点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分子参与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_分子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2.原子的性质原子和分子一样,质量和体积都小,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的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说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六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kg)一种碳原子的质量(kg)×112说明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省略不写。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
说明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也为“1”,省略不写。
点拨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即实际质量越大的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理与归纳
【复习目标】
1.回忆、再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相关知识,并加深理解。
2.初步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元素组成物质与微粒构成物质两个角度构
建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知识网络图。
【教学过程】
“元素”知识由3组抢答表达能力第二环节:
构建网络图,用连接的
方式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及物质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设计展示给大家小组间进行讨论;
展示关系网络图
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渗透构建网络知识图方法
的运用
试试看:
正确写出学案上问题的答案,举手抢答回答问题
让学生巩固加深本节复习
的内容,加强对知识活学
活用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
课下同学互助解决存在的
问题;用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复习第三章其他内容整理本节课复习内容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
纳能力,掌握高效的学习
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微观粒子,比较抽象,孩子不易理解,提问时的问题再具体些应该效果更好。
因为是竞赛机制,学生们比较在意分数,提问时尽量照顾到每一位举手的学生
板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一)
分子组原子组离子组。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化学键: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分类介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类型的化学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微观粒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引出主题:通过讨论,引出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微观粒子的概念与性质:详细讲解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元素符号等,并解释元素周期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b.收集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实例,分析其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够成的奥秘)教案设计
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师刘娅日期教学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考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知道微粒的特征,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3.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演示】【提问】【播放动画】【讲解】【结论】用毛笔蘸花露水在黑板上书写“水”字,“水”为什么会慢慢消失?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品红扩散实验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原来花露水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观察现象闻气味学生思考问题、猜想学生观看放映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摸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1 / 5【投影】【提问】【讲解】【追问】【投影】【板书】【讲解】【提供资料】【演示】【分组实验】【多媒体展示】【提问】【追问】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说课稿
单元
第十二 单元
纵向整合
复分解反应的 实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 健康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学建议
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
注意贴近学生 生活,联系社会 实际
科学设计教学
目标,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
教
学
建
议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 的 课 堂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
准内 容
化学与社会发展
标
单元内容标准
认道原知确和周子识原书符道期、物子写号元表离质的常,素子的构见初的之微成元步含间粒,素认义的性分的识,关,子名元能系知、称素正体学比法和。验、,习推科模培观理学型养察等探化抽、思究等象想维的科、象能过学分、力程方析类重元体学逐,要素会的渐贡观科 发形献等学展成学,基技及严态形本术人谨度成化对类求微学化进实粒观学步的观念科的科、,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2.编写体例及目的 3.内容结构 4.知识立体式整合
1、教材编写特点
按单元编排, 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重难 点有序分散, 符合初中学生
的认知特点
特点一
特点二
教材 编 单元 写 特 点
特点三
内容编排逻辑性更强, 知识结构更完整
与利
用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不断进步
不断探索
谢谢大家!
单元小结
表格 插图
资料卡片
实验
正文
课课题题正正文 文
探究 讨论
3、内容结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化学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2.认识化学元素。
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自主探究】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的。
(3)分子之间有。
(4)分子是由构成的。
(5)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而原子不能,只能____。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粒子。
(2)分子是由构成的。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的结构7.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8.相对原子质量≈数十数。
9.三个决定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三、离子10.概念:带电荷的或叫做离子。
11.表示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12.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阴离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新版)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不停的在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二.什么是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哪怕只是一个分子也能保持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如果某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能是分子,而不是构成该分子的比该分子还小的原子。
2.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原子、离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红磷、硫、金刚石……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如氯化钠、碳酸钙……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除了由原子、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其它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②既然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那么,分子就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比如: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就由水分子来保持;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金属铁,则铁的化学性质就由铁原子来保持;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比如:碳酸钙,则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就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共同保持。
三.从微观的角度对两种变化的认识1.在物理变化中,物质中的分子本身没有变,一般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间隔。
比如: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这一物理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都要分裂,分裂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了只能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者组合成新的物质。
——。
例如:氧化汞+氧气(2)微观示意图为:四.什么是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或者说采用物理的方法,还可以将原子进一步分裂,分裂成更小的微粒。
3.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比如:一个氧分子(记作O2)由两个氧原子(记作2O)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比如:一个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记作2H)和一个氧原子(O)构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一、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 。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 ,固体时分子间隔 (热胀冷缩)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 ,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 。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结构的认识(带正电)原子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1) 核电荷数 = = 1.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相对原子质量: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达标训练】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A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 .中子数B .核外电子总数C .相对原子质量D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3.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完整)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本章教材共分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三个课题。
它们包括微粒的性质、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等内容。
本章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以,本章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章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两章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章教学的重点:微粒的性质、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共3课时)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微粒运动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难点形成物质微粒性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动动手,做做热身运动。
请在10 s内把桌上的纸张尽你可能分成最小块的,但要保证每次都要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⑵
⑶
⑷
⑸
物质
1
称
2
3、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H2O
C、KMnO4
D、Ca(HCO3)2
4、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氧 B、硅C、铝 D、铁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 B、液氧C、碘酒 D、食醋
7、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 A、NaCl B、O2 C、CaO D、空气
8、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纳米碳管是一种()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金属
9、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l0km一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臭氧属于()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稀有气体
10、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
则H3+属于()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11、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加以说明。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②单质一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④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3、现有下列9种物质,(用序号填空)①氯化钠②过氧化氢溶液③高锰酸钾
④二氧化锰⑤二氧化碳⑥空气⑦氧气⑧铁⑨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 ;单
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含有氧元素的是。
14、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脑黄金”,它的符号
为C26H40O2 ,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铝、二氧化氮
B、冰、水蒸气
C、水银、洁净的空气
D、海水、氧气
17、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分子式为H2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D、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18、科学家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 、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完全相同
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