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文学叙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文学叙事
学习目标:
1.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的构成
2.了解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
3.了解叙述话语: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
4.了解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
知识谱系:
讲义:
第一节叙事界定
本节论述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概念——叙事。分为四个问题来谈: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和叙事的构成。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往往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的。人们对叙事性作品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叙事理论。中国的古典小说理论则大致从明代开始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关于叙事性作品的理论逐渐兴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明清之际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和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这些传统
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这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的研究的产物。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的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叙事学对于叙事性作品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往往忽略传统叙事理论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忽视了具体叙事性作品的特殊性,因而存在一定偏颇。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叙事理论和当代叙事学各自的成败得失,吸取其合理成分,以便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理论。
——————————————————————————————————
问:传统叙事理论着重关注什么问题?
答: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相对于现代叙事学关注“故事是如何讲出来的”即话语而言,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已被讲出的故事”即内容,从而形成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问:叙事理论在中国产生于何时?谁是突出代表?
答:叙事理论在中国是从明代开始逐渐产生的。它随着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而产生,其中明清之际金圣叹是突出代表,他在其小说和剧本评点中建立了以人物性格理论为特色的叙事理论。
——————————————————————————————————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故事,按汉语中“故事”的本义来解释就是“过去的事”。鲁迅有一组历史小说就叫《故事新编》。英语中的“故事”(story)一词有“历史”或“史话”之义,当然也是“过去的事”了。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文学叙事,简称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这就引出叙事的基本特征:1.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注重主观情感表现、表意性作品强调观念表达不同,叙事性作品必须通过外在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的具体刻画去把握社会现实。2.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这是说,叙事性作品所讲的故事,无需寻求客观社会现实事实的验证,而只需符合艺术世界的虚构性或假定性逻辑。
—————————————————————————————
问: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
问:什么是叙事?
答: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
—————————————————————————————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叙事看起来是单纯的讲故事行为,但实际上与特定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由于文学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因而特定的文学叙事行为也必然会渗透进着特定的意识形
态。所以,叙事具有意识形态本质。意识形态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着它的形式。
四、叙事的构成
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不妨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来理解。
1.叙述内容。这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和场景等。《狂人日记》的叙述内容,可以概括为“狂人”的故事:一个曾患“迫害狂”病症的人曾经有过的“狂人”梦魇。在这梦魇中,发生了“狂人”与赵贵翁、古久先生、大哥、佃户、陈老五等关于“吃人”的故事。这是读者读完小说后在头脑里还原出来的故事。
2.叙述话语。这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话语就是使故事得以成为故事的基本的语言系统。读者要了解“狂人”故事,是必须通过阅读鲁迅所建构的叙述话语的:先是标题“狂人日记”,接着是本文第一段以文言文形式呈现的作者题记“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于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跟着就是以白话文形式书写的小说正文了(从“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直到“救救孩子……”)。上一层面的叙述内容,是只能通过这一层面而被阅读和理解的。没有这层叙述话语就不可能有叙述内容――“狂人”的故事。
3.叙述动作。这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传统叙事理论很少关心这一层面,而叙事学对此格外重视。小说总是由特定的叙述者来讲述的,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往往支配着叙述话语。《狂人日记》设置了两重叙述者:首先是超越故事的旁观性叙述者――开头作者题记中出现的“余”,他是“狂人”昔日中学好友,得到“狂人”的日记二册并将它公之于众。其次是故事内叙述者――“我”(即“狂人”),他在日记中“语颇错杂无伦次”地记录下自己的“荒唐之言”,这些“荒唐之言”正构成小说的正文。
——————————————————————————————————
问:什么是叙述内容?
答: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问:什么是叙述话语?
答: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
第二节叙述内容
•叙述内容
本节论述叙述内容问题。主要谈三个问题:故事、结构和行动。
一、故事
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四个层面: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这可以结合鲁迅《药》去理解。
1.事件。这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事情结合体。事件有主有次、有大有小。《药》讲述的是“人血馒头”事件,即华家如何为医治华小栓的痨病而寻求人血馒头的经过。
2.情节。这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是那种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导致矛盾冲突从而影响人物命运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从《药》里了解到如下事件: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痨病,后半夜起来走到大街上,亲眼目击行刑场面,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获得“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药;华老栓回到家,满含希望地让小栓吃下“人血馒头”;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康大叔等在店里谈论小栓的病和人血馒头,中间带出夏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