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解读:人生的三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昨夜的风非常的大,把绿色的树叶都刮落了,用来形容当时局势的动荡不安,而作者也为自己的前途感觉堪忧,迷茫,所以才会独上高楼,想要望尽天涯海脚,找到自己的方向。
其实第一境界所说的就像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将去做些什么?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柳永之手,描述的是爱情,相思,把主人公饱受相思之苦,变得憔悴消瘦描写的淋漓尽致。
估计,也只有柳永可以做到吧。
然而在这里,跟爱情和相思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里,王国维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人生阶段,已经走了人生目标,并且为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变得憔悴消瘦也无所谓,可看出那种坚心,和毅力。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之手,描述的是一个人为了寻找自己想寻找得东西,跋山涉水,奔走千里,然而一直没有进展,突然的一个回首,发现,要寻找的东西就在眼前,苦苦追寻后,终于迎来了惊喜,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用心,总有一天你会获得成功。
虽然在成功的道路上非常的艰难,但是一定不要怕,不要退缩,只要勇敢的去做了,成功就会在某个角落
里等着你去发现,也许就在你的身后。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
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
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与三境界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该书的理论核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看到的、作者未必有的这三种境界,听起来玄而又玄,实际上是说的是开始、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可以放在事业、生活等任何一个领域。
第一境:理想与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孜孜以求、坚韧不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历尽磨难,走向成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立目标,定准方向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女子看上了一位理想中的男子,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天天站在高楼上远望,企盼着男子的归来。
这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弄清自己想要、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现在常常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这个道理,方向一旦清楚了,接下来很容易。
就拿炒股来说,开始选对一支股票你就赢了将近98%,接下来的你都不用怎么费心巴力,甚至都不用怎么操作,股票自然会飘红、刷刷刷地往上涨。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认准目标、把握好方向,就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此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词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女子为相思所愁,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在乎。
但自己被这相思纠缠折磨,自己并无意摆脱,而且还很享受,哪怕样貌渐渐憔悴不堪、骨头慢慢缩小,自己也绝不后悔懊恼担忧。
这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方向之后,便朝着那儿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放弃,不服输,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痛苦的折磨,也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顽强地与生命做着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以及行动,让她后来成为了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女强人。
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为其努力奋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服侍……可她选择的是与生命斗争,那么脆弱柔软的生命,却不屈服于生命给她安排的一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间词话》这部名著,但是你知道它里面探讨的有三种境界吗?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人生追求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地聊聊这三种境界,也许这样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第一种境界就是“凡尘”。
《人间词话》是由宋朝的陆游编纂而成的,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提出了“凡尘”这一概念,把了解宇宙的缘起摆在人们的生活中。
凡尘有四种,即果熟、果熟法、果熟言、果熟物,它们都是指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凡尘和天人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它们是再特定情况之下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
因此,凡尘的本质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凡尘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自己的凡夫俗子本性,把我们的生活放在物质的视野里。
第二种境界就是“披星戴月”,也称为“超越凡尘”。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指的是通过思想、行为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深层次体验和意识。
披星戴月提倡我们要洞悉自己的内在并一心修炼精神,以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披星戴月强调的是明晰自己的伟大抱负,修行清心、共享慈悲,以此达到超超凡尘之目标。
第三种境界就是“寂寞苍生”,指的是我们在凡尘与披星戴月之间的一种承受。
它的意思是在承受苦难的同时,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灵魂,在忠于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周围的关爱。
因此,在“寂寞苍生”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宇宙的秩序,探索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这也就是《人间词话》所指出的“寂寞苍生”这一境界状态。
总之,《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三种境界,即凡尘、披星戴月以及寂寞苍生,它们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要忠于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
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各是什么意思?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意: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身处高楼之上,能够高瞻远瞩,看清方向以及道路的终点。
在人生的道路中,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看清形势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释意: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执着地追求,坚持奋斗,继续前进。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释意: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找到人生的坦途大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境界”这一概念,意指词人在创作词作时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初学未精”、“已有成就”和“已臻化境”。
首先是“初学未精”境界。
这个境界是指词人在学习词作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掌握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这个阶段,词人的作品往往还不够纯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王国维认为,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有些缺陷,但也有一种天真和纯粹的美感,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接下来是“已有成就”境界。
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掌握了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较为优秀的词作。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精致,展现出词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水平。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最后是“已臻化境”境界。
这个境界是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最高境界,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技巧和形式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词人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不仅具有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从王国维对“三境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词作的发展过程和境界的逐渐提升。
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词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认为,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追求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同时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境界”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
虽然《人间词话》主要讨论了词作,但“三境界”的概念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适用。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也会经历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艺术家可能只能勉强描绘出形象,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作品。
当艺术家达到“已臻化境”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完美,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应该怎样理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应该怎样理解?“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历来有诸多解读。
而实际上,王国维提出的三境界是有对象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也就是说他是指学业,事业攀登路径上的三重境界,是成就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早就在事业、学问上已经超过一般人了。
所以起手第一境界便与众不同,句子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说明求学问者达到了一定的认识高度的状态,已经远远甩开了普罗大众。
“望尽天涯路”,因为视角高出常人,发现了知识如海,产生了远大的理想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因而产生人生的迷茫。
这种迷茫是认识到知识、学问、人生可以达到的高度,却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如何从这种无力感中解脱的疑惑。
这种迷茫是基于对世界、对自己的冷静认识。
在这一境界中,学者对如天地苍茫般的学问充满了无力感。
而那些到处宣扬自己的才华,自得于半桶水学问的人是感受不到这种知识的压迫感的。
而第二阶段是苦心钻研学问的状态,也是为事业拼搏、思考的状态。
句子出自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认识到世界的广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浅薄,于是奋力追求,极尽所能,为了破除迷茫,而孜孜以求,身心为之疲惫而不悔。
知识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完全让人忘却了求学过程中的疲惫,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憔悴于身,满足于心。
在孜孜不倦,舍生忘死的追求下,终于达到了学问、事业的另外一个阶段。
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词话”是一种抒情文学的古老文体,它的诞生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思考,并结合他们对感情的体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词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有着从古至今不变的魅力,并被历代文人所传承。
“人间词话”的含义,就是说词话的内容来自于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心灵,它代表着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感情的体悟和情感的表达。
根据作者不同的处境和思想,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编织成有着深刻哲理和美丽文字的诗体文章。
词话有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是空灵境、淡雅境和温文境。
空灵境是词话文体最为高深的一种,以空灵象形等古典手法,借用以山、水、花、鸟等万物来突出自然的奥秘和精神的内涵,抒发出弥散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和哲学观点。
淡雅境则以平淡质朴为主,以抒情手法描写烟雨江南游子的孤独心情,述说乡村行程的事物,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塑造出淡雅的境界。
温文境则是对空灵境和淡雅境的发展和结合。
它用浅潜的语言,淡雅的氛围,编织出一副答案绵长的图景。
以细腻的文笔,把语句拉长,表达出缠绵不绝的情感。
人间词话,无论是空灵境、淡雅境还是温文境,都是作者自己对存在的思考,对生命的反思,对思想的解构,对智慧的探究,并最终
表达出生命沉浮间内心世界的思维状态。
因为它包含了一种深刻而永恒的智慧,并代表着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体验,具有无穷的魅力。
人间词话让不同文体的变迁得以传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对于今天的读者,还是将来的文学研究者,都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小小文化先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每当玉露凋伤金风乍起之时,草木的黄落变衰是一种极其急促而明显的现象。
长林叶落,四野风飘,转眼间便显示出天地的高迥。
新寒似水,不仅侵入肌骨,更且沁人心脾。
这时偶尔登高望远,一种辽阔苍茫之感,会使人觉得爽然若有所失。
在人之一生中也会经过这一个类似的阶段,这时人们会觉得自己既已无复是春日迟迟时的幼稚和满怀惊喜;也已无复是夏日炎炎时的紧张和不遑喘息,是黄落的草木蓦然显示了自然的变幻与天地的广远,是似水的新寒蓦然唤起了人们自我的反省与内心的寂寞。
这时,人们会觉得过去所熟悉的一些事物在逐渐离去,逐渐远逝。
虽然人们对此或许不免有一份怅惘之感,但同时人们却又会觉得这消逝的一切原来早已经不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了。
这种凋落,拓展了他们更广更远的视野,使他们摆脱了少年的幼稚的耽溺和蒙蔽。
他们开始寻求一些更真实更美善的事物,一种追求寻觅的需要之感自心底油然而生,故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之后,紧接着便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者,可视为写此境界中之孤独寂寞之感;“上高楼”者,可视为写对崇高理想之向往;“望尽天涯路”者,则可视为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以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寻觅和期待。
然而四野辽阔,瞻顾苍茫,所追寻者竟渺不知其在何许,如果有人正在这种茫然无绪的感觉中,那么他无须困惑,也无须悲哀,因为这正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种境界呢。
柳永原词只是写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但这种择一固执殉身无悔的精神,却不仅于在恋爱时为然,屈原曾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孟子也曾说过“所爱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这些正是古今仁人志士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情操。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引言:人间词话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讨论词曲为主题的文献形式,曾在明代成为流行的学术流派。
人间词话着重强调了表现人情世态的词曲艺术。
在人间词话中,人们提到了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
这三种境界是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艺术中追求的高度,它们代表了一种精神层次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的含义和价值。
一、平常心平常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淡泊的心态。
在词曲艺术中,平常心意味着词曲作品表现出的情感是真实而平和的。
它强调大家在创作或欣赏词曲时,应该追求一种平平淡淡的心境,不被过多的喜怒哀乐所左右。
平常心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非外界的激动和热闹。
它要求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平衡,从而使词曲作品更加质朴和真实。
二、出世心出世心是指超脱尘世之心,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在人间词话中,将词曲作品中表达的出世心视为至高境界。
出世心通常体现为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高尚境界的追求。
出世心所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境地,要超越俗世的琐碎和烦忧。
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出世心要求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心灵与尘世间的繁琐分离,寻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三、入世心入世心是指心灵与尘世的融合,即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相结合。
入世心在词曲艺术中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而饱满的表达。
入世心要求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能够将自己的心情与尘世间的琐事相结合,使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入世心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它要求词曲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生百态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细微差别,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
结论: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
平常心强调平静和淡泊,出世心强调超脱和追求高尚,而入世心强调真实和接地气。
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审美体系。
它们在词曲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内涵和灵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写的一本诗词理论著作,主要探讨了山水诗、田园诗和悲凉诗三种词的境界。
这三种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境界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山水诗,它以山水为题材,表现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诗注重描绘山川河流、云雾烟霭等景观,以及人物在这些景观中与自然交融的情感。
山水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景物描写要以准确、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山水的形态、色彩和动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水的美。
情感表达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使读者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意境营造则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诗境,让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
山水诗的境界高低主要取决于诗人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艺术想象力。
第二是田园诗,它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村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田园生活的宁静、宜人之美。
田园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
景物描写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田园的风光、人物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人物塑造要通过对农民的描写来展现他们的智慧、勤劳和本真的品质,以及他们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情感体现是田园诗的重要特点,要通过对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出淳朴的情感和宜人的心境。
田园诗的境界高低主要取决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感悟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最后是悲凉诗,它以悲凉、哀怨的情感为主题,表现人生的苦难和悲哀。
悲凉诗追求情感的痛切和思想的辩证,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和不幸来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悲凉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思想深度和表现手法。
情感表达要以悲愤、哀怨的情绪来打动读者,使他们感受到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思想深度要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审视来引发读者对存在与意义的反思。
表现手法在悲凉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通过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来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近代诗人词人王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人.求学等三种境界是什么
近代诗人词人王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人.求学等三种境界是什么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词话集,其中提到了人间词话的三个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借景抒怀、借景写情和借景咏志。
首先,借景抒怀是指在作品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这种境界下,词人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借助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将自己的心情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以深深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借景写情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词人对于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相结合,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描写,传达出对于情感的理解和思考,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借景咏志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词人对
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追求。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对于
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和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对于自然、情感和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境界使词作更富有情感、思想和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
启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的引用了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了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境界。
从外人的角度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要想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的三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西风的狂吹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表示形式非常危急,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夜不成眠,辗转反侧,为自己前途命运无比担忧,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此颓废,而是想要努力克服困难,力求上进,争取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于是,作者愤然起身,独上高楼,高瞻远瞩,想要望尽天涯海角,找到前进的路。
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看做人涉世不久,对人生的无比迷茫,正如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是在迷茫中有多少人因此而坠入歧途,自暴自弃,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应该上下而求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如此艳丽之词,也被王国维拿来说明学问之事。
诗人所忧之事,是"相思",但相思到如此地步,我只有柳永能做到了,可见柳永真是一个重情之人。
联系到人生,做一件事能专一到这种地步,不成功都难。
继第一阶段的迷茫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便有了目标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柳永想念女子一样,即使被折磨得瘦骨伶仃,形容憔悴,我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寻觅了千百次,却在无意间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总算看到惊喜了,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困惑、苦恼中,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选错目标,还该不该坚持下去,这些都很正常的,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呢?在这场旅途中,必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马云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了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之一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自诞生之日起,它就成了世人心中,为了高远的理想,越挫越勇,成就大事业的名言佳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当然,他的三种境界说都是出自宋代的三位大词人之手。
那就让我们来走近看一看。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大概是诗人在担任京兆尹时所写。
老实、坦诚的晏殊14岁就被宋真宗赏识,赐同进士身份。
没有经过一级一级的考试,直接跳级考试进了进士,一直到了宋仁宗时代,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然而,一个谨慎、有智慧的人还是被贬谪了三次,也能看出北宋当时的政治环境。
从字面上看,词人所写的是离恨之苦,男女情,但是通过词人的经历,实意却表达君臣家国之感。
如今也是人们在困境时,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向往,一种去追寻目标的茫然的感觉。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样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作为名人的柳三变,考进士失利后,因为一句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宋仁宗直接除名。
后改名为柳永,直到快50岁了才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后的柳永,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辗转很多地方,同样是地方官员,变来变去,没有得到升迁,所以他的词中常有“游宦”之类的字眼。
所以在大宋词坛中,才性高妙,声名远播,然而因为放荡不羁的个性,他在仕途之路上始终举步维艰,在经历挫折和打击之后,柳永的心凉到了极点。
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柳永真是做了许多的努力,甚至为了自己的仕途,要接受晏殊当面的羞辱,所以他的这首词从内在含义中表达出了他为了仕途倍受煎熬和羞辱的过程,甚至身影憔悴。
《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
《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在他的名作《人间词话》中说,人生的三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要了解这人生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很有必要把王国维先生精选的这三首词拿出来看看,都写了什么,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首诗是著名的词人宰相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一般写闲愁,那是相当有的大境界。
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其实是一首爱情词。
说一个姑娘有一个理想的爱人,天天站在高楼上盼着爱人归来,这种执着的心情。
第二首是柳永的词,柳永也是擅长写爱情的大家。
他的这首词更加出名。
原词是: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小伙或姑娘,深爱着他的爱人,爱到什么程度呢?爱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体渐瘦也无怨无悔。
这又是一种执着的精神。
第三首是词坛圣手辛弃疾的一首著名的婉约词。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一个小伙或者姑娘,深爱着一个人,一直希望能见到这个爱人,结果在元宵节灯会的这一天,在某个街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的论述了。
原来,王国维先生是用对爱情的态度,去对标人生。
为什么要用爱情来比喻人生的态度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爱情是最认真最执着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上懒惰,但是对于追求女孩子男孩子这件事上,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努力非常执着的,人生恰恰需要这种执着。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是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是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是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者学问的境界是递进式的,而且环环相扣,其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个引子,没有“独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之后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与“众里寻他千百度”,“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为什么如此欣赏这种意境?因为此意境与王国维的思想意境相同。
“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紧,西风烈,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衰败,夜中突如其来的西风扫过,落叶一片片地凋零,这是时局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学术剧变的时代,是旧学蜕变为新学的时代,是国门洞开与中外学术碰撞的时代。
然而也正如王国维指出的,当时中国是暮气沉沉的学术界!王国维是学术新潮的先觉者,他确实“一叶知秋”,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天的到来;他更能知道秋天后的冬天以及紧接着的是烂漫的学术春天。
王国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术上的创新,引起了新的思潮,引来了大量的信徒。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高”字,密合了王国维的寻路情况。
他确实能够站在民族命运的高度,同时又是站在时代的、历史的高度去瞻瞩,去寻路的。
诗句中的一个“望”字也颇可以玩味,王国维在登高望远地寻路,要“望尽天涯路”。
这“天涯”不仅是中国的,并且是放眼世界之“天涯”;不仅仅是当下时空的,而且是古往今来的“天涯”。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可以理解为“立志奋发”、“艰难追求”、“信手拈来”。
没有独上高楼,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与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就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然而古今中外的好多文人只达到了“独上高楼”的高度就没有在继续下去,撒手人寰,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式想海子若是没有卧轨,他的诗句将进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境界,比如童话诗人顾成:“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云时离我很近,你看我时离我很远”顾成若是没去,那该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美学思想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境界“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 成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 的艺术画面。
二、《人间词话》观点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 细 ”,“ 危楼 ”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下片写主人 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 终不悔 ”,即 “ 之死无靡它” 之 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
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
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 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清)
第一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表现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 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三种境界3、“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原本含义: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引申含义: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 经历多少挫折,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 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 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表现境界: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达到 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贯通之境。在事业上就会有创 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三种境界的联系
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确 立志向和目标 第二境界:努 力探索和追求 第三境界:实 现理想和愿望 三种心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追求理想的向 往心情 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追求想后喜 悦心情 处。
独:写出了孤独寂寞之感; 上高楼:写出了对崇高理想的向往; 望尽天涯路: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
晏 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写离恨相思之苦。词之上片运用移 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 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 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 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二种种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本含义: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一个小伙或姑娘,深爱着他 的爱人,爱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体渐瘦也无怨无悔。 引申含义: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 在前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表现境界: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锲而不舍,废寝 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三、《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第三 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辛 弃 疾: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一个小伙或者姑娘,深爱着一个人,一直希望能见到这个爱人, 结果在元宵节灯会的这一天,在某个街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 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豁然开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