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调研试题25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某某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某某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某某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某某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某某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X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X安作《某某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某某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某某单科·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解析】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与选用啬夫无关,故A项错误;皇帝直接任命地方郡守和县令、县长,与选用啬夫无关,故B项错误;郡守、县令选用啬夫管理司法和赋税征收,故C项正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与选用啬夫无关,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
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
该城市应是( )A.广州B.上海C.天津D.南京【答案】B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即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和厦门,其中广州在通商口岸开放之前既已有“十三行”,它当时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场所;鸦片战争之后尽管广州仍旧是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但由于上海等港口的开放,广州垄断对外贸易的局面不复存在,两广地区大量手工业工人失业,这些失业的手工业者成为太平天国势力兴起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B项,A项不是造成杨秀清的“失业”的直接原因,C、D项开放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2.(2015·深圳宝安调研·7)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D.洋务企业吸引【答案】C [上海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与题目中的“上海”不符,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军对峙十余年,该地区大批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上海,故C项正确;洋务企业创办于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
] 3.“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依据史实,“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答案】B [洪仁玕协助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的领导工作以后,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6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基础精典)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解析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
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
答案 B2.(考试报)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对联中的“国敌”是指()。
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
答案 D3.(承德月考)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
答案 B4.(石家庄模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某某写在密封线内。
3.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B. 稳定地方秩序C. 完善政绩考核D. 增加政府收入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4.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用于农田犁耕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 便于交通运输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
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
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6.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一 整合测评-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一整合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某某质检)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宗法制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而不是对官僚的影响,A项错误;晚辈给长辈行礼,体现出血缘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同样,题干也并没有体现统治集团内部问题,D项错误。
答案:B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解析: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离,从而削弱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A、C、D三项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排除,故答案选B项。
答案:B3.(2015·某某模拟)《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A项错误;题干中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答案:B4.(2015·某某一模)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5)国共的十年对峙(含答案)
跟踪检测(十五)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烟台质检)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 年和b 年分别指( )C .1927年和1928年D .1949年和1950年 2.(2015·济南调研)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3.(2015·汕头模拟)“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革命B .农村包围城市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开展工人运动4.(2015·南通调研)“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 .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 .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 .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 .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5.(2015·济南模拟)右图是1932年皖西特委与苏维埃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合作社社员证”。
这则史料说明( )A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同时试图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B .革命根据地建设受到当时苏联建设模式的影响C .蒋介石的围剿未对根据地造成影响D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6.(2015·锦州质检)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某某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X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X【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 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某某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思想主X;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X【解析】儒家学派主X“仁”,注重德性,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中的主X,故①正确;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X都贯穿着讲某某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主X不符,故②错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斯多亚学派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益于人类,适宜于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与材料主X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答案】A3.(2016·某某单科·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5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有关工作重点转移论断的依据是A.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基本消灭B.中共结合实践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提升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如图为1946年邵宇创作的连环画《土地》的封面。
《土地》讲述了地主霸占农民土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的过程。
这本连环画A.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C.有助于激发群众反封建热情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突出肯定了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现代工业中目前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应当认真贯彻执行统战政策的要求,主张团结尽可能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大多数民主人士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有职有权。
这一主张有利于A.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B.城市接管后经济秩序的稳定C.缓解社会主义改造阻力D.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4.1945 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我党还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于部和11万部队。
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
这反映出A.国共两党联合接受东北日军投降B.东北成为解放战争主战场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东北D.和平建国面临严峻的形势5.1949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人阶级要团结民族资本家,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以便双方安心生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5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5 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基本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 劳动力。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积聚了丰 厚的资本。
③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④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必要性)[思维导图] 图示概括工业革命的条件2.进程(1)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发展: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4)扩展:随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易错提醒] 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3.影响(1)经济基础⎩⎪⎨⎪⎧ 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 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④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2)上层建筑⎩⎪⎨⎪⎧①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 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2-3-20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河北正定中学月考)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
①解放后限制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都已消除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③党和国家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调整工商业的政策④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答案 C2.(基础精典)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 A3.(2011·江苏历史)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图文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幅图分别对应“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迁中农民最终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变化,仍然归集体所有。
土地的用途及规模改变较小。
答案 A4.(2011·广东文综,18)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该杂志发表于1958年11月,封面内容为水稻放卫星。
从中可知信息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盛行,故A项正确。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分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1970年,故B、C两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5.(安康模拟)“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螂’。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答案:C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
由此可见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解析: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
答案:B3.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解析:《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主要是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对妇女行为的规范,这些书籍的盛行反映了理学的道德观念影响到广大妇女,故A项正确。
答案:A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答案:B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
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解析:在武昌起义后一个月,湖南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这是清政府内部的倒戈,说明清政府的灭亡是自己瓦解的,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非选择题部分◎现代史部分1.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
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中国律师网(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
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l幢别墅群,耗资8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
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
5月12日,荆山夏村村民带领记者察看“村民公墓”。
荆山夏村人口1700多人,却建了2000多座公墓,而且这些公墓建成才两年多,已经是断的断,裂的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年千分之三死亡概率测算,全村葬完这批坟墓空穴,至少需要近300年。
“不惜毁掉茶园,高价建造这么多的公墓这里有猫腻。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2-1-17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从图片中可以得到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 D2.(教考网)“……掌典10人,贴书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铸匠2人,杂役12人,廪给各有差。
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
”这段古文字的撰写者不会早于()。
A.汉朝B.东晋C.唐朝D.宋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以交子务官兼领”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纸币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宋代。
答案 D3.(改编)“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首唐诗反映的信息有()。
①唐朝商人经营范围广泛②当时商品种类很多③唐朝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唐朝存在贩卖人口现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答案 C4.(汉中摸底)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答案 C5.(2011·四川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材料数据表明当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世界的1/3,故此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D项正确。
当时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并且近代科技发达,英国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此规定是为()A.规X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X官员的职务犯罪2.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某某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A.封国制度的实施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D.刺史制度的建立3.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4.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5.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6.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第5课古代希腊某某政治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公民的参政义务【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某某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中的“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C项符合题意,参政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对部分不积极参政的公民会进行惩罚;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答案】C2.(2016·某某单科·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某某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考点】雅典的某某政治——雅典某某政治的局限性(直接某某弊端)【解析】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某某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A项正确;“陶片放逐法”是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某某政治,不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直接某某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说明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但没有涉及到导致雅典的派系纷争,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陶片放逐法”体现主权在民没错,只是讲述“陶片放逐法”无法真正体现公平正义,没有体现导致城邦内部混乱,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6·某某单科·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4-11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保定模拟)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利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答案 B2.(攀枝花模拟)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使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使英国的民主制度更趋完善。
答案 B3.(考试报)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解析“光荣革命”后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责任内阁制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
答案 B4.(历史报)《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废除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可见该法案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②司法独立于王权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④君主“统而不治”的原则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根据《权利法案》规定,第一句符合②,第二句符合③。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1.(2014·高考卷)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解析: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
故选B项。
答案:B2.(2014·高考某某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以《书林清话》的史料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本题选C项。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D项错误。
答案:C3.(2014·高考某某卷)《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文言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2-5-25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邯郸模拟)下表反映了苏俄(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主要是粮食税,并未改革土地制度,C项错误;1913年到1921年间,俄国经历了四年的世界大战、三年的国内战争,从1913年和1921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作物产量看出A项正确;推行粮食税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剩余产品,B项正确,由此也可知D 项正确。
答案 C2.(承德模拟)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
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极其错误的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的作用,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保卫了革命果实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该政策本身就带有促进与阻碍的双重效果D.先好后坏,主要使用发展的观点,该政策初期适应战争需要,后期造成严重后果答案 D3.(福州模拟)“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改革开放答案 B4.(三明模拟)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题中政策指的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信息指出要利用“充分经济核算”,说明要利用纯经济的手段,即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发展经济,而“‘不会用精打细算的方法’则是傻瓜”说明学会经商是共产党的迫切任务,故②③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时双基练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十校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全新的创造”是指有别于以往的思想观点,是这一时期全新的创造,依据所学可以看出这是指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答案 B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克服私欲归于“仁爱”,后半段所说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克服私欲也就能复归于天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是受到后天欲望的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B。
答案 B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才能穷其理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解析理解题干的内涵,题干大意是克制私欲就能复“礼”,这样就“事皆天理”,德也就归于自身,这就是为仁,故D正确;A、B、C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 D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据题干材料,材料含义是要穷尽天下之物,探寻其理,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探寻“天理”途径,即格物致知,故选B。
A、C、D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B5.(2015·广东三校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解析据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说明,这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
A说法与题干不符;B、C片面或者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D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道:“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材料观点()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材料认为理学“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说明材料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很明显材料没有认识到理学的积极意义。
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故选C。
答案 C7.(2015·徐州高三期中)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人们要遵守封建纲常伦理,对妇女束缚非常严格。
特别要求妇女遵守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故出现题干中的现象,C正确。
答案 C8.(2015·宝鸡质检)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迁移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言论,A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否定理学家宣传的传统神圣观,符合题意。
B、D均强调“良知”,属于王阳明的观点;C是对孔子的尊崇,李贽反对将孔子奉为神圣,排除。
答案 A9.(2015·贵州七校高三联考)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下列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意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建立都是为帝王加强统治服务的,没有一项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因此他认为应该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为天下人立法,答案为C。
答案 C10.(2015·衡水中学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故先王弗为之禁。
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
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A.鼓励发展私欲B.突出个性自由C.主张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解析顾炎武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项符合题意。
“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举例说明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的做法和目标,并非是鼓励发展私欲和实行分封制,排除A、C两项;材料论述的是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不涉及个性自由的问题,排除B项。
答案 D11.(2015·衡水中学模拟)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顾炎武批判王学与孔子之学的宗旨相违背,认为王阳明的学说偏离了学以致用、关心国家政治的儒学传统,故答案为B。
答案 B1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
B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遂至于无可奈何。
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
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12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8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题第一问回答儒家在秦代、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第二问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
第(2)题从“佛法为中国惠千余岁”“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的信息分析概括。
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
答案(1)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学。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
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看法与自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8分)问题二主题与原因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8分)问题三影响与来源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