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节水与造林技术

合集下载

抗旱保水剂在植树造林上如何使用

抗旱保水剂在植树造林上如何使用

1运输苗木时,用粉末状的保水剂吸水凝胶进行蘸根处理,有效防止须根在空气中裸露造成的须根干燥失水而造成死苗风险。

裸根苗包扎后装袋,把保水剂凝胶倒入根部拌匀包扎,可保持运输7到10天不缺水,大大提高成活率。

2干旱缺水或者浇水不方便地区栽树时,树坑挖好以后,栽植之前,把保水剂尅均匀撒进树坑里面,定植,封土,浇水,盖地膜,基本保证2个月不用浇水保持根部湿润不缺水,大大提高成活率,减少补植风险。

具体用量根据土壤条件,树木规格大小选择。

3条件允许的话,新栽大树时,把保水剂吸水后的凝胶颗粒均匀撒在树坑底部封土。

4带土球的树苗,定植时,把保水剂与回填土拌匀后回填,踩实,浇水。

注意,回填土上面10公分不用拌保水剂,使用原则是撒匀,离根部越近效果越好。

果树如何使用保水剂1新栽小苗栽植时同上面栽树的方法一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前3年长势好,不缺水,可以提前一年挂果,效果非常好。

2成年果树的话,按照施肥的时候和农家肥,有机肥或者复合肥一起拌匀后施入条沟内,封土浇水即可,用一次可以管2年,大大减轻肥料流失,提高肥效,疏松土壤,使根系发达,吸收更多的养分,树体长势健壮,坐果率高,后期落果少,增产效果很明显,一般可以增产20%以上,大果率增加,单果重增加,提前7到10天上市,经济效益明显,越来越多的果农认识到保水剂是高产稳产优质果的有力保证,在我国南北果树产区广泛应用。

苹果,梨树,核桃,蜜柚,砂糖橘,龙眼,荔枝等果树均可使用。

经济林上如何使用保水剂?随着土地流转项目增多,荒山治理,林纸一体化项目,速生林栽培等大项目发展越来越多,规模大,档次高,集约化的造林模式迅速遍及大江南北,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优势明显,形势喜人。

项目的实施运作不同于小规模的零星造林,告别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公司化,规范化经营,向祖祖辈辈留下的贫瘠的大山,荒芜的丘陵,甚至干旱的大漠要效益,变风沙漫天为满目绿洲,变蔓延荒坡为绿色海洋。

管理者,经营者要有一套完整细致的可行方案,按部就班的去分步实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之一,常年缺水是其一大特点。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抗旱造林技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以下将介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选用抗旱树种。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只有选用适应这种恶劣环境的抗旱树种才能够生存和生长。

海棠、刺槐、沙柳、槐树等树种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抗旱树种,它们对干旱环境和贫瘠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第二,改良土壤。

西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低,加之碱盐的积累,使得土壤迅速干燥且贫瘠,无法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

改良土壤是抗旱造林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深厚耕作、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深松配套栽培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合理利用水源。

在西北地区,水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因此要合理利用水源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滴灌、渗灌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和浪费,提高水分利用率。

还可以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植物的水分需求。

第四,科学管理。

抗旱造林不仅仅是栽植一些抗旱树种,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及时修剪和疏枝可以减少树木的蒸散蒸腾,保持土壤水分。

定期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进行水分调控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抗旱树木的生长和生存能力,提高造林的效果。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需要综合运用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以及科学管理等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使西北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森林保护抗旱浇水措施

森林保护抗旱浇水措施

森林保护抗旱浇水措施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抗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保护任务。

干旱条件下,森林经常面临水分的不足,进而导致树木枯萎甚至死亡。

因此,采取有效的抗旱浇水措施对于森林的保护至关重要。

抗旱浇水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森林保护抗旱浇水措施:1.收集雨水收集雨水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抗旱浇水措施。

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在干旱期间使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天然的水资源,并降低对其他水源的需求。

2.滴灌系统滴灌系统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植物根部,以滴灌的方式进行浇水。

滴灌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损失和浪费,确保水分充分渗透至根部,提供必要的水分供应。

3.表层覆盖保水表层覆盖保水是一种通过积极保持土壤湿润的措施。

可以使用覆盖材料,如草木屑或有机物质覆盖在森林地表上,阻止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

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提供更长时间的水分供应。

4.浇水时间和频率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浇水的时间和频率对于森林的抗旱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午时进行浇水,因为这样会导致水分损失较大。

最佳的浇水时间是在清晨或傍晚,这样可以确保水分更好地渗透至根部,并减少蒸发的影响。

5.森林管理和保护除了浇水措施之外,森林管理和保护也是抗旱的重要因素。

保持森林健康,增加植被覆盖,合理管理森林资源,有助于提高森林的抗旱能力。

同时,防止过度砍伐和滥砍滥伐,保护水源地和植物种群的生态平衡,对于森林的长期保护和抗旱效果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抗旱浇水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抗旱能力,保护森林植被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收集雨水、使用滴灌系统、表层覆盖保水、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和频率以及森林管理和保护措施都是有效的抗旱浇水方法。

我们应该加强对森林保护抗旱浇水措施的推广和实施,共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长期干旱和水资源匮乏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了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积极实施了抗旱造林工程。

抗旱造林技术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适宜树种,合理设计林地结构,利用水资源,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达到增加土壤持水性能、抑制侵蚀、逐步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的目的。

下面将从树种选择、林地结构设计、水资源利用和综合措施等方面介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一、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抗旱造林工程的基础,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抗风沙、快速生长的树种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对于西北地区的抗旱造林主要选择了沙地柳、榆树、沙柳、马鞭草、胡杨等树种。

这些树种在西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抗旱适应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地结构设计林地结构设计是指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合理划分林木分布和密度,以便使树种之间达到良好的生态协调。

树种在干旱地区需要分布合理,树种种类丰富,树木之间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

在林地结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树种的组合、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成熟期的错位等因素,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是保证抗旱造林工程正常生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对于树木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抗旱造林工程中,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措施,确保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还可以利用雨水、引水渠、水库等资源,为林地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四、综合措施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抗旱造林工程的效果。

可以在林地周边设置风蚀网和遮风林,减缓风沙对林地的侵蚀;营造适宜的微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能;合理施肥,促进树木生长等。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干旱的地域比例更大。

在这样的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抗旱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探索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当前林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抗旱造林的意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地质量。

抗旱造林技术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抗旱造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原则1.选择抗旱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旱树种。

抗旱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

常见的抗旱树种包括沙柳、榆树、胡杨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技术的首要原则。

2.科学施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科学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科学施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护林治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加强护林治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加强护林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树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加强护林治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1.合理设计造林方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需要制定合理的造林方案,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设计的造林方案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干旱已经成为全球林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抵御干旱对林业造成的影响,成为当下迫切的任务。

本文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探讨。

一、土壤改良技术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不利于植被生长,因此改良土壤是抗旱造林的基础。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土壤保湿剂的使用,以及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

1. 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增加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

化肥的施用则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旱能力。

2. 土壤保湿剂的使用土壤保湿剂是一种能够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化学物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加植物的供水量。

常见的土壤保湿剂有聚丙烯酰胺、凯利特等,可以通过撒播或灌溉的方式施用在土壤中。

3. 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土地整理和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改变地貌、土地利用方式,保持和改善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农田和林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些工程包括林地平整、坡地改良、排水、加固河岸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二、抗旱树种选择技术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的关键。

一般来说,抗旱树种应具有耐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树干多汁、根系发达等特点。

目前,常见的抗旱树种有松树、柏树、沙柳、柳树、胡杨等。

1. 松树松树是一种耐旱、耐贫瘠的树种,是干旱地区较为适宜的栽植树种。

松树能够在干旱环境下生长,树干多汁,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2. 沙柳沙柳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树种,既能耐干旱、耐盐碱,又能抗洪涝、抗盐渍。

沙柳的生长速度快,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是一种干旱地区较为理想的栽植树种。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是一种应对干旱环境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林木对干旱条件的适应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种苗选择: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应选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些树种一般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高温等特点,如柏树、槐树、沙柳等。

应避免选择对干旱条件敏感的树种,以减少造林失败的风险。

2. 土壤改良: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缺乏养分。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来改良土壤。

还可以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坚固的耕作层表面,减缓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3. 灌溉措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限,灌溉技术对于抗旱造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肥配比,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防风措施:干旱地区常常伴随着强风,造成土壤水分的迅速蒸发和林木的水分丧失。

为此,可以采取人工建设遮风林带的方式,如在林地的边缘种植防风林,选择高大的树种,形成有效的防风屏障,减少风速,降低蒸发速率。

5. 土壤保墒:保墒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可采取覆盖物保墒,如铺设稻草、秸秆等覆盖物,遮荫减少田间蒸发。

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降低水分需求。

6. 林地管理:在干旱地区进行林地管理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疏伐和修剪。

适当的疏伐可以减轻林木的水分需求,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及时修剪干枝落叶,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7. 技术引进:应根据干旱地区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应性强且抗旱能力良好的林木品种和种植技术,如沙丘固定技术、坡地防护技术等。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林业抗旱造林的效果。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苗选择、土壤改良、灌溉措施、防风措施、土壤保墒、林地管理以及技术引进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保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适应干旱环境的要求。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有效应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1. 选择适合的树种。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性能好的树种是关键。

柽柳、地被红豆杉、白蜡树等都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2. 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根据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情况,合理规划造林区域。

避免在沙漠腹地或者过于干燥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造林,而应选择地势较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造林,以便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

3. 改良土壤。

干旱地区的土壤多为贫瘠、干旱,对树木生长不利。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良土壤。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秸秆等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注重保持土壤的覆盖,避免水分的蒸发。

4. 采取节水措施。

在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采取节水措施。

在造林区域设置灌溉系统,科学浇水,减少水分的浪费。

可以选择适合干旱地区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雨水集中等方式,以提高用水效率。

5. 定期护林管理。

抗旱造林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进行定期护林管理。

定期修剪树枝,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

及时清除枯死的树木和枯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了解抗旱造林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参与和支持抗旱造林行动。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合的树种、合理规划造林区域、改良土壤、节水措施、定期护林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地区的抗旱问题,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稀少,造林技术便成为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选种造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第一步就是选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求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高,同时还要能够形成较好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结构,以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适宜的树种包括沙柳、胡杨、柳树、沙棘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良好,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二、土壤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大多贫瘠,对于树木的生长影响极大。

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

主要的土壤改良手段包括施肥、翻耕、植物迹地、覆土等。

通过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树木生长的条件。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

植物迹地和覆土可以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度。

三、水源管理水资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合理地管理水源。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可以通过建设蓄水池、设立人工灌溉系统、采取雨水收集等方式,增加树木生长所需的水源。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过多滞留,有利于减少土壤的盐碱化,保持土壤的适宜湿润度。

四、灌溉管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灌溉管理尤为重要。

适当的灌溉可以保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

在进行灌溉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水浪费和水分过多滞留的情况,可以通过定时定量地进行滴灌、渗灌等方式,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管理与维护抗旱造林后,对树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节水造林抗旱技术措施论文

节水造林抗旱技术措施论文

节水造林抗旱技术措施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各种造林生态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植树造林在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笔者就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节水造林技术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造林抗旱技术1.因地制宜,科学整地干旱地区通过整地,可以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树木根部土壤含水量,降低树木的受旱死亡率[2]。

在整地过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整地时间。

整地时间宜前不宜后。

经观察对比,前1年秋季整地、翌年春季造林较当年边整地边造林成活率明显要高。

其原因在于:前1年秋季整地,不仅能够积雨雪蓄径流,提高植树穴的土壤湿度,而且有利于植树穴土壤的熟化。

二是整地模式。

整地模式要以既不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拦截蓄水为目的,进行合理筛选。

适宜景泰的最佳整地模式:坡地以鱼鳞坑、水平沟为主;平地以“锅底形”集雨坑为佳。

三是整地规格。

鱼鳞坑半圆形开口宽60~80 cm,坑垂直深20~40 cm;水平沟宽40~60 cm,垂直深20~40 cm;“锅底形”集雨坑口面直径80~100 cm,垂直深20~30cm。

要根据造林地的土层厚度,在上述区间内选择适宜的整地规格,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

2.选用良种壮苗,加强种苗管理在选用造林种苗上,首先选用适用性强的乡土树种,如油松、侧柏、山杏、刺槐、柠条、旱柳、沙柳等,并大力发展、适宜当地栽培的樟子松,长柄扁桃、臭柏等优良树种。

特别在种苗管理上,严格执行“三证一签”的管理制度,对林木种苗严格进行有害生物检疫,杜绝带疫种苗进入工程造林;凡要造林中使用的种苗,全部使用省、市规定的二级以上种苗,常绿树种的苗木全部采用营养钵苗,并有明确的产地标签。

除此之外,还特别在造林前严格进行种苗的技术处理,如花棒、踏郎种子筛选净种,用克福包衣剂包衣拌种,发芽试验;杏树种子的沙藏处理,其他各种苗木浇水、催根、修除病枯伤枝根等项技术,均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良好的作用。

林业抗旱节水措施

林业抗旱节水措施

林业抗旱节水措施引言林业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现象不断加剧,对林木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有效利用水源,采取适当的抗旱节水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林业抗旱节水措施。

一、灌溉管理灌溉是林业中最重要的抗旱措施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灌溉管理措施:1.定量浇水:根据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合理安排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2.定时浇水:根据气候条件和水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时间表,避免荒漠化和干旱损失。

3.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滴灌系统利用微型喷嘴或滴灌管将水直接送到树木的根部,减少了土壤表面的蒸发,并减少了土壤侵蚀。

4.引水节水:合理规划和管理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例如使用人工湿地来过滤和储存雨水。

二、土壤保水土壤是植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的土壤保水措施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抗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保水措施:1.有机物质的添加:适量添加腐熟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2.覆盖物:在土壤表面覆盖保护层(如秸秆、木屑、草皮等),可以有效减缓土壤蒸发速度,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3.植被覆盖:合理植被布局,增加植被覆盖率,通过植物的根系结构和茎叶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量。

三、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林业抗旱节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1.选择抗旱树种:在进行植树造林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抗旱能力强的树种,例如沙柳、柽柳等。

2.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调配树种结构,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和水分需求,进行种植布局,提高整体抗旱能力。

3.建立适宜的林下植被:搭建适宜的林下植被,如草坪、灌木等,可以提高林地土壤的保水性能,减小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护树木生长。

4.科学管理:定期修剪和抚育树木,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四、综合管理与科技应用除了上述措施外,综合管理和科技应用也能在林业抗旱节水中发挥重要作用:1.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林业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林地水分状况,提前采取抗旱措施。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地区,而造林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因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非常重要。

一、树种选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树种是关键。

常见的耐旱树种有沙柳、柞栎、山柳、苏铁等。

选择耐旱树种的优势是能够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环境,生长快、适应性强。

二、种植技术1、科学规划在进行抗旱造林之前,需要对地形地貌、土壤肥力、水文气象条件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科学规划,做好细致的设计,掌握地表水和微小水源。

同时要合理利用流动水、保存雨水,以保证种植效果。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抗旱造林的重点措施之一。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往往缺乏养分,因此需要进行适量的肥料补充,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3、合理技术在进行抗旱造林时,要结合环境条件和树种特性,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

例如,对于根系脆弱的植物,需要深挖壕沟,增加深度和面积,使其根系向下扎根,提高抗旱能力。

4、定期修剪为保证抗旱树种的生长,需要定期进行修剪。

修剪可以使树木形态更加优美,控制树冠茂密度,增加光照和湿度,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三、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抗旱造林的必要手段,通过合理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减轻水分亏缺问题,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

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灌溉方法,可以在树干周围铺设管道或塑料膜进行滴灌、渗灌等方式灌溉,逐渐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2、喷淋灌溉喷淋灌溉是将水通过水泵压力喷洒到树木周围的一种灌溉方式。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增加土壤表层的水分含量,但也容易造成过度湿润,需要掌握喷洒时机和频率。

探讨树木抗旱性以及抗旱造林技术

探讨树木抗旱性以及抗旱造林技术

L i n y e y u a n y i探讨树木抗旱性以及抗旱造林技术戴绍德一、树木抗旱性树木归属于植物的范畴,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而抗旱能力强的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即便在缺水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

由此可见,对于树木而言抗旱性尤为重要。

1、类别当树木长时间处于相对比较干旱的生长环境中,为适应这种环境,树木会产生出一定的抗旱性,可将之细分为耐旱和避旱。

(1)耐旱性。

耐旱是指树木能够承受干旱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的树木,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越容易生存,反之耐旱性较差的树木,可能会在干旱环境中枯萎,甚至死亡。

树木的耐旱性与其自身细胞壁的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2)避旱性。

避旱是树木在干旱环境中,推迟细胞发生脱水反应的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树木对水分的开源与节流。

即利用扎在土壤当中的根系吸取更多的水分,并通过调节叶面积,减少水分损失。

2、特征树木的抗旱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埋于土壤中的根系深且广,处于地上部分的植株相对比较低矮,根茎比较大;二是树木的叶片小、厚度大、脉络密集,气孔多且呈现为下陷的状态,组织的发达程度较高,细胞体积小;三是气孔调节能力强,在不同的时间段能够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四是原生质即便出现轻度脱水的现象,却仍然能够保持柔韧的状态,细胞壁弹性非常大。

二、树木抗旱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辉南县位于吉林省境内,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山区,年均气温较低,约为5℃左右,年均降雨量相对较少,约为737mm左右。

尤其近年来,连年春季至夏季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

所以在今后造林过程中选用抗旱品种、采用抗旱技术造林势在必行。

1、造林准备(1)优选抗旱树种。

在抗旱造林中,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具体选择时,除了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以抗旱能力优良树种作为首选,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从外省引进一些既抗旱,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这对于林地气候环境的改善非常有利,能够使树木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摘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选用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是关键,合理规划造林区域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效果。

科学施肥和灌溉管理是确保树木生长的关键步骤,开展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帮助树木更好地吸收养分。

采取有效的灭虫和抗病措施也是抗旱造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未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技术,为抗旱造林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选择、规划、施肥、灌溉管理、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灭虫、抗病措施、应用前景、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通过引入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抗旱造林技术不仅可以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起到保护土地、保持水源、减轻干旱影响等作用,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可以提高土地的保护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抗旱造林技术还可以依托木材等资源提供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用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选用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关键一环。

在选择树种时,首先要考虑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旱性。

一般来说,具有深根系和节水机制的树种更适合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节水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关键环节。

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现就以上技术性措施论述如下:一、整地方法: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

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一种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1)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

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一阶,然后第二阶土,以此类推,最后一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处缘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0.5-1.5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米左右,阶间距1.5-2米。

(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

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二、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大苗、壮苗,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

(2)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

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散失。

(3)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入造林地践踏苗木。

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虽然总结出了许多旱地造林的方法和技术,但以上所述生产技术,在实际造林生产中尤为重要,为了大幅度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生产中综合的运用各种林业措施,灵活掌握各种造林方法和技术,不断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而且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严峻,雨水稀少,土壤干燥,植被稀疏。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抗旱造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可以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地区的生态稳定性。

目前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特点,分析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性,选择适合的树种,探讨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为解决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将在接下来的正文和结论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1.2 研究意义抗旱造林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灾害威胁的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提供重要的支持,有助于提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

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抗旱造林技术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与应用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特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特点主要包括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水分亏缺等特征。

这些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在年均200毫米以下,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风速较大,相对湿度较低。

由于降水不足,土壤水分紧缺,导致土地干裂、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还容易发生长时间的干旱灾害,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防旱抗旱措施

防旱抗旱措施

防旱抗旱措施防旱抗旱措施是指为了应对旱灾,保护农作物和水资源,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旱灾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旱抗旱措施至关重要。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水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防旱抗旱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的调配和分配机制,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和措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同时,加强水库、水井和水渠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水资源的蓄水和供应能力。

二、推广节水技术节水是防旱抗旱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尤为重要。

例如,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

此外,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的耐旱作物,减少耗水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

三、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旱灾通常具有一定的前兆,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可以提前预知旱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政府应加强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建立健全旱灾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引导农民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科技的进步对于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防旱抗旱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建设,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抗旱能力和应对旱灾的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防旱抗旱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旱灾的挑战。

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享旱灾监测和防治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

同时,加强国际援助和支持,帮助那些受旱灾影响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旱灾的挑战。

防旱抗旱措施是应对旱灾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减轻旱灾带来的损失,保护农作物和水资源,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生态环境类型,这些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土地瘠薄等原因,造成植被生长受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状况,大量的造林和绿化工程被开展,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工程中,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造林技术成为实现成功的关键因素。

1. 林木品种选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选用适应这种环境的林木品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林木品种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分利用效率高:选用能在较少水分条件下生长、对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树种。

如松、柏、柞等树种,这些树种所需的土壤含水量比较少,能够适应干旱环境,而且这些树种具有韧性、抗逆性较强,能够在极端的干旱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2)叶片小、厚度适中:选用叶片较小的树种,因为叶片小面积减少水分的散失。

同时,选择叶片厚度适中的树种也有助于控制水分蒸发。

(3)根系发达: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其根系多为深根型,这种根系能够深层次地扩展,寻找更深处的水源。

2. 土壤改良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普遍贫瘠,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在抗旱造林过程中,地面土壤的改良也十分关键。

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土壤改良技术:(1)中耕和深耕:通过中耕和深耕,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保水性,同时也有助于根系的深层扩展,寻找更深处的水源。

(2)土壤改良剂施用:施用有机肥和沙子等改良剂,能够增加土壤蓄水量和保水性。

不同类别的改良剂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的性质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植物茬余物覆盖:植物茬余物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墒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量。

3. 灌溉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年的降水量较少,所以灌溉技术也是抗旱造林中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有以下几种灌溉技术可供选择:(1)雨水收集灌溉:通过收集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

(2)水源直接输送:可将远处的水源输送到造林区域内,补充地下水源,保持土壤湿度。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对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区域内,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抗旱造林抗旱造林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林木种植,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技术以及事先的补植、保护等措施,提高林木的生存率和树高、树粗生长速度,从而达到抗旱的目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地入林项目主要是以人工植树为主,同时,也可采用混交林、低支架林、高标准林等林业模式进行造林。

1. 选择适宜品种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抗旱树种,目前适宜的抗旱树种有黑松、马尾松、柿子树、丹参等。

在选种时,应掌握各树种的生态和生长特性,了解各树种的耐旱能力和对土地光热、水分、土壤等的适应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树种。

2. 合理密度合理的造林密度是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成活的关键。

低密度植树效果不佳,而高密度植树则会导致水分分配不均,根系交织,发生疏林现象。

因此,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树种的生长特点,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

3.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影响林木生存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

在抗旱造林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比如进行土壤修复、均勻施肥、施用追肥、观测病虫害等。

此外,还应根据当地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选用相对优良的造林技术,比如建造固定林带、植树成行、间作林、草木复合等。

二、节水保水技术节水保水技术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减少土地水分流失和地貌侵蚀,维护生态平衡。

该技术可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包括土地改造、水资源管理、灌排技术改进、雨水集中、地下水补充等。

1. 土地改造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干燥脆弱,需要采用土地改造措施,以增强土地保水能力并提高利用率。

改造主要包括:施种草地、保水型林场建设、增加耕作深度、拔掉病虫木杆、铺设防护网等。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调配,旨在实现最大程度的水资源利用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旱节水与造林技术
作者:陈巧燕李发伟
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06期
摘要: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主要环节。

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整地: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
1.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

其主要形式有:①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

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1阶,然后第2阶土,以此类推,最后1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边缘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m左右、阶间距1.5~2m。

②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

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效果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2.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

②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

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丢失。

③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人造林地践踏苗木。

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3.1滴灌造林技术
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

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

而滴灌造林技术,冶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

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
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

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

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

3.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

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

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

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

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

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3.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

这些药剂的应用。

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3.5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王涛研究员研制成功的高效、广谱、复合型生长调节剂;根宝是山西农业大学研制开发的一种营养型植物生长促进剂。

2种制剂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生根的物质能够直接渗入根系,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恢复吸收功能。

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荒山造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外,抗旱剂、种子复合包衣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土面保墒剂、旱地龙等也开始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并且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

(责任编辑王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