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1. 引言1.1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纬30°至39°,东经75°至105°之间。
青藏高原地势复杂,山地起伏变化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青藏高原等组成。
高原东南部地势较低,地形多为山地和峡谷,地势逐渐变平缓。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受到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形成和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区域之一。
高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青藏高原成为地球上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1.2 青藏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
高原气候明显。
由于海拔较高,气压低,温度降低较快,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
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极低,是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阳光辐射强烈。
青藏高原云量少,平均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气温剧烈变化。
降水不均。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青藏高原的气候独特多变,显示出高原特有的气候特征,是一个气候系统极为复杂而有趣的地区。
2. 正文2.1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分布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分布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和横断山脉北段之间,地势高低不一,山峰耸立,峡谷纵横,形成了复杂的地形格局。
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该地区可以划分为高山、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类型。
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低,气压低,氧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山地地区海拔在2000-4000米之间,气候较为温和,冬季较冷,夏季较凉爽;而丘陵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
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技术规程
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技术规程1. 引言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境内的高海拔地区,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公路工程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为了确保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制定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泥混凝土技术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规程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材料选用2.1 水泥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且多风沙,水泥的抗冻性和耐久性需求较高。
在选用水泥时应优先选择抗冻性好、早强性好、硫铝酸盐含量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2 粗骨料粗骨料应具有较好的抗冻性和耐久性,并且要求颗粒形状良好、表面无尘土或泥块。
在青藏高原地区,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卵石等。
2.3 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粒度均匀、表面无尘土或泥块的河砂或人工制备的细砂。
2.4 外加剂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和多风沙的影响,建议选用抗冻剂和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流动性。
3. 施工工艺3.1 搅拌混凝土搅拌时应注意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混凝土失去流动性。
3.2 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对模板进行处理,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无松动物体,并涂刷脱模剂以便于后续脱模。
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出现浇筑不均匀和堆积现象。
3.3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养护时间要相对延长。
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覆盖保温、喷水养护等。
4. 质量控制4.1 检验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进行相应的检验。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水泥标准稠度试验、强度试验、抗冻试验等。
4.2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及时记录施工情况。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3 质量检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
幼儿园青藏高原藏族羌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青藏高原藏族羌族文化教案在撰写羌族文化教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园青藏高原藏族羌族文化的背景。
青藏高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包括了藏族和羌族等多个民族。
而在幼儿园阶段,了解和学习各民族文化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讲解幼儿园青藏高原藏族羌族文化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和羌族的基本概况,包括人口分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2.培养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通过学习藏族和羌族文化,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藏族文化:介绍藏族的基本情况,包括藏族的分布地区、风俗习惯、传统服饰等。
还可以通过展示藏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和音乐舞蹈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羌族文化:介绍羌族的基本情况,包括羌族的分布地区、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
可以通过展示羌族传统的节令鼓、蜀绣等手工艺品,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
3.自然环境保护: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让孩子们了解到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通过讨论和小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动植物资源。
三、教学活动1.听故事学文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藏族和羌族的生活习俗融入其中,让孩子们轻松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
2.手工制作体验: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制作藏族的唐卡画,或是羌族的节令鼓等,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不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
3.主题活动展示:组织孩子们进行主题活动,比如青藏高原的环保日活动,让他们设计海报、制作模型等形式,展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对藏族和羌族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做出评估。
2.主题活动表现:评估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设计和制作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情况。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方法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青藏高原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2.2.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标准】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表现为①风化、侵蚀、搬运、②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③平坦。
2.外力作用可以形成侵蚀—堆积地形:3.外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大河中下游地区⑦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⑨沙丘。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影响如⑩修建梯田等。
不利影响如毁林开荒、⑪围湖造田等。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考a 、c)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 提示:(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探究归纳] 外力作用与地貌1.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与地貌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等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学以致用]读宁夏平原分布图,完成(1)~(2)题。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看,宁夏平原的形成受到(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挤压下陷D.断裂下陷(2)贺兰山是我国的(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C.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界线D.中、西部经济地带分界线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的。
流水沉积属于外力作用。
第(2)题,贺兰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而贺兰山的降水量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1)B (2)A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必考c)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土壤肥力增加,同时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变小。
[探究归纳]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以致用]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1)~(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梯田的修筑明显改变了山坡的形态。
2.2.2 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同步练习
2.2.2 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典型例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氧气的体积2、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 a 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B.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C.a 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D.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3、小科在实验室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要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紧乳胶管B.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结果相同C.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D.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2、科学小组同学设计实验,用红磷燃烧、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其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P O225B.红磷和蜡烛都可以用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C.若K1、K2、K3关闭,将红磷、蜡烛点燃,同时伸入到两个集气瓶中。
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这样可以比较两者的实验效果D.若将K1、K2打开,再将点燃的红磷、蜡烛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3,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流入两个集气瓶中,但是水量不同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两个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的气球先变瘪后膨胀B.装置a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C.用装置b实验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测得结果会偏小D.装置b中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被消耗的氧气体积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五分之一,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5、许多旅客乘火车经过青藏铁路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A.氧气体积分数远远低于21%B.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C.氮气体积分数远远超过78%D.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大大增多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
第1章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高原机场飞行环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 m,地域辽阔,面积近2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
海拔4 500 m以上的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 °C以下,有大片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 °C,这样寒冷的气候也只有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与之相比。
它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保有许多蔚为奇观的地质遗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孕育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
高原机场的建成和空中航线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相对落后的交通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中纬西风带,以及印度季风与亚洲大陆季风在高原东部的交汇,构成了高原机场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背景。
高原机场低气压、缺氧、温差大等飞行环境和强烈的风切变、乱流天气则极大地增加了航空安全飞行的难度。
本章综合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及边界层特征以及高原机场的飞行环境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1.1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概况1.1.1 地理范围及地形地貌1. 地理区划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其主体部分在我国青海和西藏,高原由此得名。
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接秦岭,横跨31个经度,东西长约2 945 km;南自东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迄祁连山西段北麓,纵贯约13个纬度,南北宽达1 532 km,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
青藏高原范围涉及6个省区、201个县(市),即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和察隅等3县仅包括少部分地区)和青海省(部分县仅含局部地区),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西部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分支:冬半年,对冬季风发生分支;对西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分支作用
2.2.2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屏障作用
分支作用:夏半年,对西南季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屏障(阻碍)作用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少云雨的干热天气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是干旱荒漠区,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收大量的水气登陆,使这里形成全球典型的季风区气候。否则长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不毛之地。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对近地面气流起屏障作用
夏季高原内部干旱化
此外,印度半岛北部较少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因此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温度高气压低,年较差小。
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1夏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空气受热上升,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 2冬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加剧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势力,从而使得冬季风强大。 冬季由于高原地区海拔3-4K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成反气旋环流,这必然加强临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从而加强有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邻近地区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地区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季风环流。
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面积大,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地理试题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
地理试题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1.引言1.1 概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亚洲的水源脉络之一。
草毡层是青藏高原上一种特殊的植被形态,由厚厚的草皮和毛茸茸的根系组成。
草毡层形成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本文将着重介绍青藏高原草毡层的形成与特点,以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要影响。
在青藏高原这一广袤地区,由于高原地势的独特性和气候条件的独特性,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草毡层。
草毡层指的是由青稞草、羊草、藏高垄等矮小而茂密的草类植被构成的一稳定植被盖。
青藏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同时受到气候的影响,形成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和高寒湿润气候。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青藏高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例如气温、降水、土壤质地等。
草毡层植被的形成是适应这些极端条件而发生的一种自然适应现象。
草毡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密度和厚度方面。
草毡层由于生长在高寒条件下,气候多寒冷湿润,植被期短,生长速度慢,植物层次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植被结构。
可以在青藏高原上看到茂密的草坪覆盖了巨大的地域范围。
而且,草毡层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抗风蚀能力。
因此,草毡层不仅在防止高寒地区土壤侵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对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以及草毡层的形成与特点,通过对这一特殊的植被形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深入探讨草毡层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青藏高原草毡层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讲述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和草毡层的形成与特点。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带答案)
课时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
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内力作用C.化学风化作用 D.海陆变迁盐风化是指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生长,促进岩石表面颗粒分散式脱落的一种物理风化过程,盐风化作用与岩石结构、盐分含量、微气候环境有关。
广东韶关丹霞山位于南岭南麓,该山睡美人南坡处砂岩崖壁上分布有开口均向下的蜂窝状洞穴,该洞穴是盐风化作用的产物。
图1示意广东韶关丹霞山北部区域位置,图2示意当地蜂窝状洞穴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2~3题。
图1图22.广东韶关丹霞山有利于盐风化作用发生的条件是( )A.季风气候,干湿交替明显B.气候干旱,风力强劲C.砂岩广布,渗透性较差D.昼夜温差大,蒸发微弱3.a→b阶段蜂窝状洞穴( )A.由多变少 B.由大变小C.聚集状明显 D.多沿岩层层理分布知识点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
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
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该地区地壳曾( )A.间歇式下降5次 B.持续式下降5次C.间歇式上升5次 D.持续式上升5次5.每个河阶上的砾石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搬运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024·河南高一校联考专题练习]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凸岸B.凹岸 C.河源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外力作用最类似的是( )A.沙丘 B.瀑布C.冲积平原 D.火山地貌[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二]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广布。
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
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油料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从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的背景和资源概况,随后详细探讨了油料作物加工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当前的加工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情况。
在文章展望了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青藏高原油料作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潜力,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加工与开发利用在促进油料作物产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开发利用、资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利用现状、产业发展、前景、建议。
1. 引言1.1 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的背景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势最巍峨的高原。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油料作物资源。
青藏高原的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花生、大豆等。
这些作物具有高油脂含量、适应性强、耐寒性好等优点,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料作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由于青藏高原地处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气候严寒等因素限制了油料作物的加工和开发利用。
加强青藏高原油料作物的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对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青藏高原油料作物加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发利用油料作物的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油料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油料作物的加工与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课题。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努力实现油料作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2.2.2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练习)(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2.2.2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专题训练)一、选择题组。
(2022秋·河南信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厄瓜多尔又名“赤道之国”,首都基多素有“永春城”之称。
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政策的支持,使厄瓜多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和出口国。
结合厄瓜多尔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基多被称为“永春城”的原因()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①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①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①距海近,海洋调节作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解析】1.基多位于赤道附近,一年四季太阳辐射强,获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不会很低,正午太阳高度终年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①正确;基多坐落在安第斯山脉山谷中,平均海拔约为2850米,空气较为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并不高,①正确,故此基多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小的地点之一,素有“永春城”之称。
该地位于赤道附近,本身冷空气影响就小,该地地势较高,海洋调节作用较弱,故①①不是主因。
故选B。
(2023·云南保山·二模)下图是某游客在东北长白山区拍摄的当地传统民居“地窨子”。
“地窨子”多是当地游猎民族所建,一般建在离水源较近的山坡上,在选好的坡地上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房屋大半部分在地下。
该游客进入“地窖子”后,发现屋内温度舒适。
更令该游客惊奇的是,“地窨子”内还有一条地道通往山体另一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过去游猎民族修建“地窨子”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地窨子”屋内温度舒适的合理解释是()①积雪厚,利于保温①冻土层以下,温度较高①海拔低,温度较高①门窗紧闭,保温效果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2.B 3.A【解析】2.分析材料可知,“地窨子”是东北长白山地区是牧民冬季的居所。
东北长白山地区夏季没有积雪,且冻土融化,土层较松软,便于挖筑;夏季气温适宜,可修建时间长。
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016年第11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农民致富之友浅谈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刘进红(新疆喀什麦盖提县气象局,新疆麦盖提844600)[摘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巨大高耸的高原不但其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东亚季风环流及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形气候影响[中图分类号]P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1-0291-01科研◎农业气象1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1.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7~37°之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约占冬季对流层厚度的一半左右。
海拔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8000米,巨大高耸的高原不但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东亚季风环流及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
1.2青藏高原的地面气温特点青藏高原主体北部祁连山以及巴颜喀拉山东部1月平均地面气温出现-16~-18℃的闭合等温线,盛夏7月尚有大片面积平均气温<8℃,冬夏皆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平均气温低18~20℃。
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
青藏高原上春季升温强度大,特别是当积雪消融之后,雨季未到之前;秋季降温速度亦快,春温高于秋温。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2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2.1独特的高原性气候独特的高原青藏高原以其高大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进而对整个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独特的高原气候主要表现在:2.1.1气温低、日差温大、年差温小大部分地区常年无夏,霜雪不断,年平均气温大都低于5℃.沿35°N 线是温度最低的地带,年平均-40℃~-8℃,是我国平均温度最低的地区。
高原旅游景点介绍
高原旅游景点介绍1. 什么是高原旅游1.1 高原旅游的定义1.2 高原旅游的特点2. 中国高原旅游景点2.1 青藏高原2.2 高原湖泊2.3 高原草原2.4 高原雪山3. 高原旅游的准备3.1 身体健康检查3.2 头痛、高原反应的应对方法3.3 高原旅游装备4. 高原旅游的魅力4.1 天空之城4.2 壮美的自然风光4.3 独特的民族文化4.4 奇异的高原动植物5. 高原旅游的发展和推广5.1 高原旅游的经济效益5.2 推动高原旅游的政策和计划5.3 高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6. 高原旅游的注意事项6.1 高原反应的预防6.2 饮食和水源的注意6.3 高原运动的安全6.4 环保和文化尊重7. 高原旅游的未来发展7.1 高铁和航空的发展7.2 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7.3 新的旅游项目7.4 持续推广高原旅游的重要性以上是对高原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相关话题的探讨。
通过阅读该文章,你将了解到高原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中国高原旅游景点的类型和特色。
文章还介绍了高原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如身体健康检查、应对高原反应的方法以及必备的装备。
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高原旅游的魅力,包括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奇异的高原动植物。
同时,为了推动高原旅游的发展,文章探讨了高原旅游的经济效益、推动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重点强调了高原旅游的注意事项,包括高原反应的预防、饮食和水源的注意、高原运动的安全,以及环保和文化尊重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总结了高原旅游未来发展的趋势,如高铁和航空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持续推广高原旅游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高原旅游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和体验。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云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CloudSat资料的青藏高原云分布特征研究作者:***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8期摘要基于2007—2010年CloudSat衛星资料,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云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总云量明显多于冬季,且夏季总云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趋势;(2)青藏高原地区云分布频率的垂直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的云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最大云分布频率位于7 km左右的高空;(3)青藏高原地区东部云分布频率大于西部的云分布频率,不同高度层云分布频率变化趋势不同。
关键词 Cloudsat;2B-GEOPROF;总云量;云分布频率;云垂直结构中图分类号:P4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00–03Study on Clou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CloudSat DataBAO Jin-li (Fei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Linyi, Shandong 2734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loudSat satellite data from 2007 to 2010, This passage analyze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lou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total cloud amou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winter, and the total cloud amount decreas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n summer. (2)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anges with the seasons. The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in summe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and the maximum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is located at the altitude of about 7 km. (3) The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of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altitude levels.Key words CloudSat; 2b-geoprof; Total cloud cover; Clou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云在地气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确定云的分布特征对气候模式和气候监测非常有必要[1-2]。
青藏高原构造
两种观点第一种为印象派观点,即传统的用某种背景中主要构造的发展顺序来预测其它地区构造发展顺序的观点,具有主观性。
本文强调了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过去50Ma来的演化历史,试图反映20世纪末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的研究程度。
第二种为新印象派观点,即识别出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导致发生造山作用的那些过程,并探讨在定义造山带行为时这些作用过程是怎样在一起进行活动的。
其本质是要了解整体,必须先了解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而言,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今天定义这个特殊体系的行为时必不可少的作用过程是什么?它们在时间上能够向后回溯多远?它们能够告诉我们关于造山作用更多的什么样的信息?目录0 引言 (1)1 地形特征 (2)2 区域地质 (2)2.1北喜马拉雅带 (2)2.2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4)2.2.1 北喜马拉雅组成 (4)2.2.2 新特提斯洋底组成 (5)2.2.3 印度板块组成 (5)2.2.4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外来岩块 (5)2.3碰撞后的磨拉石盆地 (6)2.4西藏带 (6)2.5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 (7)2.6高喜马拉雅带 (8)2.7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10)2.8低喜马拉雅带 (11)2.9低喜马拉雅结晶异地岩体 (12)2.10亚喜马拉雅带 (13)2.11山间盆地 (13)3 喜马拉雅和藏南的构造历史 (13)3.1原喜马拉雅阶段(白垩纪~早始新世) (14)3.2始新喜马拉雅阶段(中始新世-晚渐新世) (14)3.3新喜马拉雅阶段(中新世早期-现在) (16)4 喜马拉雅碰撞后缩短量的估计 (23)5 中生代-第三纪的变质历史 (24)6 一种新印象派观点 (28)从两种不同观点来看喜马拉雅和藏南的大地构造Hodges K.V.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mbridge, Massachusetts 02139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2000,V ol.112,No.3, pp:324-350【摘要】:喜马拉雅和藏南为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复杂的大陆响应提供了一种空前机会。
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
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1. 引言谷建芬是一位杰出的音乐人,以其才华横溢的作词作曲能力而闻名。
他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度感人,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共鸣。
本文将探讨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的特点以及他在音乐界的影响力。
2. 谷建芬的音乐风格2.1 明快而抒情的旋律谷建芬的作词作曲风格明快而抒情,常常给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简单却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使歌曲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住。
2.2 深入人心的歌词谷建芬的歌词充满情感,能够触动人心。
他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思考,让听众在歌曲中找到共鸣。
歌词中常常涵盖爱情、友情、亲情等主题,使人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
3. 谷建芬的代表作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众多,以下为其中的几首代表作:3.1 《岁月神偷》这首歌曲通过对时间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逝去的岁月的留恋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歌词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由于其引人入胜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这首歌曲一经发行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3.2 《青藏高原》这首歌曲以宏大的气势和壮美的音乐形式,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虽然歌词简单,但通过谷建芬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这首歌曲不仅展示了谷建芬的才华,也让人们对青藏高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3 《月亮之上》这首歌曲以柔情的旋律和温暖的歌词,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谷建芬通过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这首歌曲在发布后迅速走红,并成为了很多人最喜欢的一首歌。
4. 谷建芬的影响力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华语乐坛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赞誉。
谷建芬的音乐作品鼓舞人心,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的音乐影响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信仰。
5. 结论谷建芬作词作曲的歌曲以其明快而抒情的旋律,深入人心的歌词和强大的影响力而闻名。
青藏高原的资料
青藏高原的资料青藏高原是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一个广阔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
其地势复杂多样,山脉林立,河流纵横交错,气候条件恶劣。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也是全球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的重要区域。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介绍青藏高原的资料。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纵横跨越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五个省份,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
作为全球居高不下的高原,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峰如云的山脉给高原带来了丰富的地形特点。
青藏高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冰川群体,包括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部的昆仑山脉。
同时,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世界最高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探险者。
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点。
由于海拔高度的缘故,青藏高原上的气温极低,冬季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
此外,高原的降水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在500毫米以下。
然而,尽管气候条件恶劣,青藏高原上还是存在着多样的生物资源。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高原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很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例如,藏羚羊、雪豹、藏獒等是青藏高原的独特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此外,高原上还生长着一些特殊的高山植物,如杜鹃花、藏红花等,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青藏高原的资源状况也备受关注。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锡、煤炭等。
此外,高原上还有丰富的水源资源,是中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之一,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然而,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资源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方面,严格限制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和土地保护。
青藏高原大气氧分压及游客高原反应风险评价
青藏高原大气氧分压及游客高原反应风险评价查瑞波;孙根年;董治宝;余志康【摘要】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n hot tourism destination for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ts from inland China. However,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lateau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restrict many low-land residents to travel to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is article selects 110 citi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research objects, conducts comprehensive filed experim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 geograph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of the altitude and 4 kinds of partial oxygen pressures. The research carries on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GIS technique to evaluate the plateau reaction risk of the tourists from low-altitude places. The conclusion shows: (1) With the altitude increasing, the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decrease graduall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ltitude an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s negative. (2) At the same elevation, Atmospheric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respirabl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lveolar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is line in turn from high to low. It is same to the breathing function of human body oxygen consumption physiological process. (3) As the altitude rises, the plateau reaction risk increases. The relationship curve shows like “5s teps”. (4) From the spatial aspect, the core of each altitude reaction risk level is always to be bigger citie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helpful to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low-land tourist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lateau reaction risk and learning how to avoid ormanage the risk.%青藏高原是我国近几年生态和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然而,特殊的高原环境是制约多数内地游客高原旅游的主要障碍,因此,评价游客在不同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风险关系到游客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县华坛山中学教师教案
主备人:卢文丰小组成员:卢文丰余俊备课组长:
学科:思想品德年级:八年级定稿时间:2012 年 10 月 12 日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能够感受歌曲《青藏高原》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2、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
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
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
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
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2、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
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
它们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理想。
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藏族歌曲——《青藏高原》
地理书P.25
2、请学生描述一下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再由教师补充。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
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3、张千一简介
4、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新歌学唱
1、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碟片,整体把握藏族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
情气质。
2、分三部分跟录音哼唱。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完整演唱全曲,并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
(带引子
的二段体)
4、欣赏另外一名歌手演唱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分析比较,你更喜欢哪位歌
手的演唱,为什么?
答:李娜的演唱能将个人风格、歌唱技巧及时代特点完美地融为一体,藏族风格十分鲜明,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强。
而另外歌手的演唱虽然声音挺美,但藏族风格不明显,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5、分析促使藏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①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②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6、提问:“除了用歌唱,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原》?”
如:乐器演奏
7、根据学生的建议,采用朗诵、舞蹈、器乐、歌唱相结合的形式,有表情地演
唱。
三、歌曲欣赏
1、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
(歌唱家才旦卓玛高超的演唱技巧及独特的
音色,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使学生联想到藏区的生产、生活及藏胞在奴隶制下牛马不如悲惨历史,入情、入境地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
2、欣赏歌曲《公仆赞》,并讲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四、教师总结:
太阳和月亮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光明。
藏族和汉族同有一个母亲,那就是中国。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最后,学生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