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呼兰河传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呼兰河传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金焰童年生活为疑点,把孤独的一千零一夜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以下是整理的呼兰河传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尊敬大家借鉴与参考!《呼兰河传》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该文的童趣。

教学重点:1.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切身感受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在每个年轻人的心里都是难忘就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

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循著吧!二、指导自读:(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德式家庭,子承父业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刻苦钻研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文坛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诗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力求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分立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灵魂。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生活呼兰城的广大群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日常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第12课《呼兰河传》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 s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课后学习: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深入探究分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质疑问难课后学习:1.阅读下面《童年的回忆》,体会成年人对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研读文章,设计5个问题,与同桌交流探讨并互相作解答。

附:童年的回忆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尽头就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

小小的村子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梦想,留下了童真的回忆。

甜甜的感觉现在还不时的涌上心头。

村子的东南有片草地,绿油油的小草儿茂盛的长在春天的怀抱里。

有条小涧流着清澈的水,水里还有鱼儿。

这里不仅是放养鸡鸭的好地方,更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

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尽情的嬉闹着,骑老牛,在草地上摔交,或是做着其他的游戏。

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我们便在田里捉泥鳅或是在草地上抓蛤蟆。

抓蛤蟆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儿。

折根青竹,用线吊条蚯蚓在竹头,悄悄地走到正在草地边鸣叫的蛤蟆的身边,轻轻的在它的后面一点一点的抖着竹子,线头上的蚯蚓就在草上或是地面上一跳一跳的。

蛤蟆一看,以为有口福了,一口咬住就不放,任由我们就这样吊着它四处乱跑。

不过,对它来说,我们几个还不算坏了。

因为,一般我们都不会把它折腾到半死就会放了它的。

到了真正盛夏的时候,蟋蟀儿的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呼兰河传》教案
她不会抑郁在命运为她安排的苦难、寂寞中,而是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谱写快乐,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找寻精神的栖息之地。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温暖。
三、质疑再探:(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如何理解“在困苦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她不会抑郁在命运为她安排的苦难、寂寞中,而是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谱写快乐,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找寻精神的栖息之地。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温暖。
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呼兰河传·尾声》)
4、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5、文章为什么用“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来开头?
四、运用拓展(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难点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呼兰河传》公开课教案与反思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表达情感。

学习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成果: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

2、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感受的?过渡: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进后花园。

二、“我”的后花园要求再读课文,合上书,1、说出园中人,园中物,园中事。

明确:花园中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给了我无限的乐趣。

在园中的玩耍和“劳动”中,祖父慈爱地呵护我,关爱我,我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过渡: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快乐和自由的?三、美的的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请你仔细品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在书上作圈点勾画,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示例:如“学生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节,要求:1齐读,个别读,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后花园的诗意和我的快乐、自由的情感?(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

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

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也正是我的心灵自由,才会在眼中、笔下有如此美丽自由的动植物。

)三、“我”的情感本文作者萧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有慈爱宽容的老祖父,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有自由生长的花花草草,还有蓝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太阳,一切都那么诱人,让我们惊叹和羡慕。

同学们一定在想,萧红一定是个快乐自由的人吧?让我们认识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出示萧红简介和《呼兰河传》简介。

明确:她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从二十岁起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定,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遭受感情挫折,病魔缠身,她曾说过;“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重点难点】1.重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品味清新活泼而富有灵气的语言。

2. 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因此,有许多作家追忆过自己美好的童年,比如,把蚊子当仙鹤、把癞蛤蟆当怪兽的沈复的《幼时记趣》;在一个园子里夏天有玩有吃、冬天可捕鸟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今天,我们将学习节选自《呼兰河传》的文章,里面有萧红童年时的一处后花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2.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蚂(mà)蚱(zha)榆(yú)树蚌(bàng)壳锄(chú)头谷穗(suì)倭(wō)瓜水瓢(piáo)蝙(biān)蝠(fú)玩腻(nì)了2.请学生说说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用“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句式说一句话。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我发现要求:自由阅读课文,从文中提炼一个关键词,以“我发现了一个后园”学生回答预设:色彩缤纷、自由自在、快乐、幸福……二、我喜欢过渡语:同学们找到词中处处叙说着作家的快乐与幸福,那下面让我们亲近作家,亲近作者萧红她的快乐与幸福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到那些最让你心动的语言,以这样的方式来品一品。

建议:关注景物之外,可以更多的关注园中人、关注园中事。

教师示例:我喜欢各色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嗡嗡飞着的蜂子这是一个缤纷的花园教师小结:我喜欢蝴蝶蜻蜓樱桃树李子树老榆树祖父和我栽花、拔草、铲地、浇水一切都是充满爱与自由的“ 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三、我探寻阅读材料:萧红,9岁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从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感情生活也一再遭受挫折。

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于1942年1月孤寂病殁于此,病魔缠身时她曾说: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1)你发现了一个与课文怎样不同的萧红?你发现了一个与课文怎样不同的萧红的世界?(2)再回首看看这是一个寄托萧红什么样的情感的后园。

这个后花园是。

小结:(1)课文:自由、幸福、童真材料:寂寞、命运多舛(2)要点:精神家园,是人类童心和自由本性的一种象征。

四、寄语萧红,我想对你说以学生的作品结尾:你的童年阳光、祖父那永不磨灭的记忆温暖,充满着爱所以若生命是一条船你就是那执着的帆向着那“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王朝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呼兰河传》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呼兰河传》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及祖父的形象。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贴切鲜活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在中国北方著名的河流松花江北岸,有一条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名叫呼兰河,却因诞生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写下了一部以这条河流命名的作品,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标。

这位作家就是萧红,这部作品就是《呼兰河传》。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呼兰河传(节选)》,品读发生在呼兰河畔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试着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板书:我、祖父、园子。

)2.你能否用一个词来修饰这种生活?生答预设:(充满生机、自由、快乐、幸福)3.你认为在这些词语中作者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生答预设:(自由)(板书:自由。

)4.这是个自由的园子,细读全文。

你能从文中哪些描写园子的语句中读出自由?①一边读,一边可对文中的一些体现自由的句子圈点勾画,在文字旁做批注。

生答预设:【第28小节】我选择的是第28段。

我觉得这一段最能表现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

②这些语句是如何来体现自由的?生答预设1:“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愿意怎样就怎样,没有一点约束,自由自在的。

生答预设2:要……就……,愿意……就……,连续用了相同的句式,这段里面一共出现了十一个“就”,不显得重复啰唆吗?如果我们平时写文章,可能就会用省略号来代替了。

(11个“就”连在一起,构成排比句式,读来语气轻松,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园中一切都在自由生长的状态。

)生答预设3:我觉得这正是孩子眼中最真实的一切,作者是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儿童的语言讲述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将万物最原始的状态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间传达出的自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教案苏教版

《呼兰河传》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品味清新活泼而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难点】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二、资料链接1.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黑龙江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

同年从青岛到上海。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

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教案苏教版

第十二课呼兰河传(节选)一、【教学目标】1.体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述,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朗诵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体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重点难点】1.重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和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体味清新活泼而富有灵气的语言。

2. 难点:体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 同窗们,童年是美好的,因此,有许多作家追思过自己美好的童年,比如,把蚊子当仙鹤、把癞蛤蟆当怪兽的沈复的《幼时记趣》;在一个园子里夏天有玩有吃、冬季可捕鸟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今天,咱们将学习节选自《呼兰河传》的文章,里面有萧红童年时的一处后花园,下面就让咱们一路去看看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2.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诞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一辈子辛酸,但也培育了她的招架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诞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诞生活的实感为限,如此,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漂亮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路来,制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标诞生字词。

蚂(mà)蚱(zha)榆(yú)树蚌(bàng)壳锄(chú)头谷穗(suì)倭(wō)瓜水瓢(piáo)蝙(biān)蝠(fú)玩腻(nì)了2.请学生说说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用“我感觉这篇文章……”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回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新版)苏教版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教学设计(A)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

九年级语文下册 312 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312 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呼兰河传》
教学目标:1、学习以亲
切朴实的
语言描写
花园景
物,刻画
人物性格
的方法。

2、体会“我”
眼中的祖
父的形象3、感悟文中
所描绘的
轻松、欢
乐的童年
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2、通过读小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挖掘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需搜集有关《呼兰河传》、萧红等相关资料,对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意图、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第二板块:深度阅读看似浅显的文章,要透过语言文章读出文本的内在美。

学习方式: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比较阅读以下文字,读出你的发现1.比较一、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2-6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熹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比较二、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7-9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3比较三: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28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三、想象表达•“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地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呼兰河传教案苏教版

《呼兰河传》◆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是一部散文体小说。

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把它当作散文教是比较恰当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品味清新活泼而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2.通过读小说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挖掘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二、资料链接1.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黑龙江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

同年从青岛到上海。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教案 苏教版

《呼兰河传》教案第二板块:深度阅读看似浅显的文章,要透过语言文章读出文本的内在美。

学习方式: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比较阅读以下文字,读出你的发现1.比较一、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2-6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熹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比较二、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7-9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3比较三:请你将下面的文字与课文28节文字比较,说出你的发现。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三、想象表达•“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地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呼兰河传》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过程和方法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花园中的天伦之乐;情感态度价值观3.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细节品味,理解文章具体描写“我”在后园玩耍的细节,体会文中生机盎然的天伦之乐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二次备课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2. 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①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③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④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带着笔读书,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

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用书面的形式对这四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这就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课时二、导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几道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展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

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呼河兰传》的教学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2.精讲点拨。

①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方法】记叙类文章在概述具体内容时,可按照以下模式:某人做某事。

句式通常是陈述句。

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有时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具体的事件中。

【参考答案】课文写了在“我”在自家后花园里和祖父的几件趣事:帮祖父溜平下了种的白菜窝、和祖父一起铲草却铲了苗苗留下狗尾草、祖父教我辨认谷子和狗尾草、吃黄瓜、追蜻蜓、绑蚂蚱、浇菜等,也写了后花园美丽而有趣的景色,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②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点拨方法】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得以展现的,而语言是情节发展的载体。

如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语言,富有特征的外表、动作。

《呼兰河传》中“我”的天真烂漫也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参考答案】A.“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B.“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C.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地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抬头看见了一个长大了的黄瓜,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③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点拨方法】这样的题目必须结合具体的细节来答。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这道题可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A.“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B.“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C.“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参考答案】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④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点拨方法】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很多:可以交待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也可以烘托人物心理、性格、品质等。

还能推动情节发展等。

本文主要写了后花园许多美丽而有趣的景色,充满了童趣。

请同学们找出来,用心体会。

【参考答案】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期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以上精讲点拨的四题,为学生总结出解题或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方法,以提高学生品味文本和解题的能力。

精讲点拨可以在“班内探究”时老师适时引导,也可在学生探究完所有问题后老师集中点拨,概括思维规律和答题技巧,为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提供内趋力。

】3.深度探究。

探究题:对“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段。

有人认为,应当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后园的诗意;有人认为,应当语气急促,一口气读下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还有人认为,这里不是读出来的,是“喊”出来的,因为这是一个女孩的自由天地。

你认为应当如何读?可以把几种方法都试一试,看看哪种说法有道理。

【点拨方法】这种长短交错、以短句为主,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和作者描写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非常协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种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正是作者长期锤炼语言达到的境界。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阅读,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

重要的是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有没人读出一个小女孩的心声,——或者说,“像不像小萧红读出来的?”三、练1.涵咏积累。

(1)自由朗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段,体会“就”在文中的独特的味道。

(2)使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你所喜爱的部分。

【结合前面的深度探究题,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的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即自己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种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挖出学生的最大潜能。

】(3)仿写句子。

例句: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仿句:,。

,。

,。

2.达标测评。

学生完成课堂达标检测题。

3.反馈矫正。

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1.完成作业:补充《作业本》中相关练习。

2.同步阅读:课后阅读《呼兰河传》,完成练习。

3.反馈评价。

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作业设计必做预习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谷suì()②wō( )瓜③玩nì( )了④qiū( )蚓【参考答案】①穗②倭③腻④蚯2.选词填空,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先了,它们___________(A.闪耀 B.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②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_________( A.冒 B.长)了芽了。

③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A.跑 B.飞)了。

【参考答案】①B ②A ③B选做学生错题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