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非晶态课程论文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非晶态金属玻璃(Amorphous Metal Glass, AMG)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AMG同时具备金属和玻璃的性质,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防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主要从材料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医学应用角度,系统地概述了AMG在骨科、牙科、人工耳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第二章:AMG的材料特性2.1 无定形结构不同于普通的金属和玻璃,AMG具有无定形结构。
这种无定形结构使得AMG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均匀性、高弹性模量、高强度以及高韧性等。
这些特性使AMG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生物医学材料。
2.2 生物相容性AMG材料与人类体内组织相容性良好,可以在人体内起到持久稳定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材料表面可调控,满足人体耐受性、对细胞的生物影响等要求,且具有延长生物寿命的效果。
2.3 防腐蚀特性AMG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可有效缓解金属材料所带来的生物腐蚀问题。
这种特性意味着AMG可以用于生物医学设备以及体内植入导管等领域,同时AMG的防腐蚀特性使之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种重要材料选择。
第三章:AMG在骨科领域的应用3.1 骨修复研究骨折是骨科领域中常见的治疗问题。
常规的治疗方式是使用传统的金属骨钉、金属板等材料进行骨修复,但是这些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生物不相容性和腐蚀问题。
而AM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防腐蚀特性,较传统材料更适用于骨修复领域。
目前,AMG 的骨修复应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AMG材料的性质使其在骨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 外科手术器械AMG材料由于优异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手术器械材料。
例如,在外科治疗手术中经常用金属手术刀切割和切除组织,AMG的高硬度和强度使其具备优异的切削性能,同时可以有效缓解传统材料腐蚀性等问题。
因此,AMG材料在外科手术器械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晶材料和玻璃结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非晶材料和玻璃结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非晶材料和玻璃结构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课题。
它们的特殊物理和化学特性是各种工业制品、科学仪器和自然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晶材料和玻璃结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它们在各种应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非晶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非晶材料是一种无定形的材料,通常由金属或其他无机物质的高温快速冷却形成。
由于这种材料缺乏晶体结构,因此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晶体完全不同。
许多非晶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磁性和光学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和科学应用。
这些材料还可以用于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如制造人工晶体和骨骼支架。
制备非晶材料的方法包括快速淬火、激光淀积、溅射沉积和电子束加热等多种技术。
其中,快速淬火是最常用的方法。
当材料被迅速冷却时,无法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而是形成无定形的非晶结构。
另一种制备非晶材料的方法是激光淀积。
这种方法使用激光束将材料凝固成非晶态,并形成高精度的薄膜或3D结构。
溅射沉积和电子束加热则是用于制备薄膜和微小结构的主要方法。
二、非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非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晶体材料截然不同。
当材料被迅速冷却并保持在非晶状态时,它们的结构呈无序状态,具有大量缺陷和成分分布不均。
这些缺陷和不均匀性会导致非晶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优异的力学性能:非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往往比同类晶体材料要高。
这是因为非晶材料具有更多的缺陷和不均匀性,这些缺陷能够吸收和分散外来应力,从而增强材料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2. 异常的光学性质:非晶材料通常具有高透过率和加工容易性。
这是因为非晶材料的结构缺陷使其对光的散射和吸收降低,从而增强它们的透过率。
此外,非晶材料的无定形结构也使它们在制造成透明材料时更容易造型。
3. 优异的磁性能:非晶材料通常具有高磁导率和强磁场响应。
这是因为非晶材料的结构不稳定,会造成磁场强度的集中,从而增强材料的磁导率和磁场响应性。
三、玻璃结构的特性及制备方法玻璃是一种无定形的固态材料,通常由氧化硅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的高温熔融液快速冷却形成。
物质的非晶态与玻璃转变
物质的非晶态与玻璃转变进入冬季,人们常常使用各种玻璃制品,如玻璃杯、窗户玻璃等。
然而,你是否好奇过玻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玻璃与晶体有所不同?事实上,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而晶体则是高度有序排列的分子结构。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质的非晶态和玻璃转变的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的非晶态。
非晶态指的是没有明确的长程有序结构的物质状态。
在非晶态中,原子或分子排列是无序的,没有重复周期性。
这与晶体的有序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一些常见的非晶态物质包括玻璃、塑料以及胶体溶胶等。
非晶态的形成与原子、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
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固定的晶格位上振动,而在非晶态中,它们则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
原子或分子在非晶态中的位置可以随机变动,没有确定的排列方式。
这种无序性导致非晶态物质的熔点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相变温度。
而玻璃是一种特殊的非晶态固体,具有固体的特性,但又呈现出类似于流体的性质。
玻璃的形成与其熔化过程有关。
正常的晶体在升高温度时会经历一个明确的熔化点,而玻璃则没有一个明确的熔点,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当温度逐渐降低时,玻璃会越来越硬,最终变成不可形变的固体。
玻璃的非晶态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快速冷却或快速凝固过程有关。
当物质迅速冷却时,原子或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移动到稳定的晶体结构中。
这导致原子或分子在非晶态中较为无序地堆积在一起,形成玻璃的非晶结构。
这也是为什么玻璃可以通过快速冷却熔融的方式制备出来。
然而,玻璃并不是永久稳定的非晶态。
在一定条件下,玻璃也会发生玻璃转变,逐渐转变成晶体。
这种转变可以是由于外界温度或压力的改变,也可以是由于时间的演化。
这个转变过程被称为玻璃-晶体转变或玻璃-玻璃转变,它是玻璃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种典型的玻璃转变是玻璃的老化过程,即玻璃逐渐变脆的过程。
在常温下,玻璃的分子会逐渐重新排列,形成更为有序的结构。
这会导致玻璃逐渐变硬、变脆。
这也是为什么古老的玻璃器皿容易破碎的原因之一。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非晶态金属玻璃是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损、高韧性、优异的导电性和磁性等特点,在金属材料和非晶态材料之间具有独特的性质。
由于其材料性质的优异特点,非晶态金属玻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二、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1. 熔铸法熔铸法是最常见的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的方法。
该方法是先将所需金属放入石英坩埚中,然后加热至金属熔化,最后快速冷却。
由于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需要快速冷却,石英坩埚可以提供高温和快速冷却的环境,所以熔铸法是非晶态金属玻璃制备的理想方法。
不过熔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2. 溅射法溅射法是一种将固体材料制成薄膜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
该方法是将所需金属放到离子源中,让离子源中的离子化金属与辅助气体发生反应,反应产物降落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溅射法在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时需要控制离子源中金属原子的离子化能力和基板的温度等参数,才能制备出合适的非晶态金属玻璃薄膜。
3. 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一种将液态金属迅速凝固成固态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
该方法是将液态金属喷洒在高转速的转轮上,通过惯性力和表面张力使其成为薄片形式而迅速冷却。
快速凝固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关键在于控制转轮的转速和液态金属的喷洒条件,这可以影响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效果和性能。
三、非晶态金属玻璃的性能研究1. 耐腐蚀性非晶态金属玻璃的耐腐蚀性表现出色,在许多腐蚀介质下不仅耐蚀而且还十分稳定。
这种性质使得非晶态金属玻璃在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化学、配电、航空等领域。
2. 金属和非晶态材料的双重性质非晶态金属玻璃同时具有金属和非晶态材料的双重性质。
它既有像金属一样的高导电性和高磁导率,又有非晶态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损性。
3. 优异的磁性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相对较高的饱和磁通量密度和低的磁滞损耗,使其应用于磁电转换、电动车辆和磁储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机非论文
建筑用微晶玻璃的性质及应用前景生活中我们都多少了解一些有关非晶玻璃的特性,比如:比钢还硬、受热不胀,遇冷不缩、敲跌不碎,高温不裂、能削铁如泥。
其作用可以做导弹头的外罩、做杯盘锅碟等。
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它的外表,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建筑用非晶玻璃的性质极其应用前景:一、什么是微晶玻璃?微晶玻璃(CRYSTOE and NEOPARIES)又称微晶玉石或陶瓷玻璃。
是综合玻璃、石材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材。
因其可用矿石、工业尾矿、冶金矿渣、粉煤灰、煤矸石等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染,产品本身无放射性污染,故又被称为环保产品或绿色材料。
微晶玻璃集中了玻璃、陶瓷及天然石材的三重优点,优於天石材和陶瓷,可用於建筑幕墙及室内高档装饰,还可做机械上的结构材料,电子、电工上的绝缘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底板材料、微波炉耐热列器皿、化工与防腐材料和矿山耐磨材料等等。
是具有发展前途的21世纪的新型材料。
二、微晶玻璃的组成把加有晶核剂或不加晶核剂的特定组成的玻璃,在有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使原单一的玻璃相形成了有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
微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区别是:前者部分是晶体,后者全是非晶体。
微晶玻璃表面可呈现天然石条纹和颜色的不透明体,而玻璃则是各种颜色、不同程序的透明体。
微晶玻璃的综合性能主要决定三大因素:原始组成的成份、微晶体的尺寸和数量、残余玻璃相的性质和数量。
后两种因素是由微晶玻璃晶化热处理技术决定。
微晶玻璃的原始组成不同,其晶相的种类也不同,例如有β硅灰石、β石英、氟金云母、二硅酸锂等,各种晶相赋予微晶玻璃的不同性能,在上述晶相中,β硅灰石晶相具有建筑微晶玻璃所需性能,为此常选用CaO-Al2O3-SiO2系统为建筑微晶玻璃原始组成系统,其一般成分如表一所示。
表一: CaO-Al2O3-SiO2微晶玻璃组成颜色\组成 SiO2 Al2O3 B2O3 CaO ZnO BaO Na2O K2O Fe2O3 Sb2O3白色 59.0 7.0 1.0 17.0 6.5 4.0 3.0 2.0 0.5黑色 59.0 6.0 0.5 13.0 6.0 4.0 3.0 2.0 6.0 0.5上述玻璃成份在晶化热处理后所析出的主晶相是:β——硅灰石(β——CaO、SiO2)。
材料学课程论文:Al基金属玻璃的研究
本科课程论文题目Al基金属玻璃的研究发展院(系)专业课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十月摘要:铝基非晶态合金及其非晶相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材料。
Al基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程、玻璃形成能力、Al基金属玻璃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在本文中将分别介绍。
关键词:Al基金属玻璃形成能力制备展望0 引言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Poon研究组和日本东北大学Inoue研究组分别发现Al基合金可通过快速凝固技术形成非晶态结构[1]。
Al基非晶态合金及其部分结晶后形成的纳米复合薄带材料表现出超高的比强度(5.2×105Nmkg-1)及良好的塑性,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超高强度轻质合金。
然而,与Pd、Mg、Zr、Fe等合金相比,Al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较低,很难通过熔体浇铸直接形成尺度大于1mm的块体材料。
Al基金属玻璃块体材料的获得主要依赖于粉末固结的途径。
探索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可通过熔体直接浇铸形成块体材料的合金体系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1 发展历程历史上有关非晶合金研究的最早报道 ,是在1934年 Kramer利用蒸发沉积法发现了附着在玻璃冷基底上的非晶态金属薄膜[2]。
1960 年 ,Duwez 等人采用液态金属快速冷却的方法 ,从工艺上突破了制备非晶态金属和合金的关键,引起了金属材料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3]。
1965 年,Predecki,Giessen等人首次通过熔体急冷的方法得到铝基非晶合金(Al—Si)。
1981年 Inoue 等人开发出含铝量较高的TM(过渡金属)-Al-B 系列非晶合金[4].1984 年Shechman 等人在快凝Al—Mn 合金中发现具有五重对称的二十面体准晶相(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s phase) 。
此后 ,相继在多种铝与其它过渡金属(Fe ,Cr ,Ni)的快凝合金中发现准晶相[5]。
1988 年 Y. He[6]和 A.Inoue 等人分别独立地制备了含铝量高达90%(原子分数)的轻质高强 Al- TM- Re (TM = 过渡金属 ,RE=稀土元素)非晶合金。
非晶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非晶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非晶态材料是指那些在一定范围内有序排列但无长程有序性的材料,它们的物理、化学及材料力学性质十分特殊。
自上世纪50年代初人们第一次发现非晶态合金以来,非晶态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光学等行业。
在研究和开发之初,非晶态材料是以玻璃为代表的。
但是在素材锁芯、液晶和塑料正交材料等技术上的广泛涉及带来了新的发展。
此外,人工神经晶体也很有前景。
本文将着重讨论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非晶态合金的典型代表是铁基合金,即软磁性铁基合金,其含量一般是75%至85%。
研究发现,铁基合金的毛细结构中充满了类似于球状Core-Shell结构的小团簇,每个小碎片内含有数十至数百个原子,它们被互相粘附在一起、构成一条链,并且形成任何长宽比。
铁基合金应用于磁场计等方面,体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在人工神经晶体方面,非晶态材料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最近几年内,剑桥市MIT在研究人工神经晶体时采用了非晶态材料的开发工作。
科学家在试验室合成了无氢的硅碳基非晶态合金,同时发现了这个合金调制出理想的硬度,具备脆性的力学性质,制品表面平整,可以用来做医用设备。
在液晶方面,非晶态材料同样也是很重要的材料。
实验结果显示,由三氧化物氧化的上溢铝方形钨在加热后保持稳定。
在微加工时,以铜和铬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非晶态发射剂液晶(ELO)的经济性设计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可以用于完整的电子和态势显示器件制造,这为未来应用的针对性土台创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的材料相比,非晶态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制造出能力特定目标的物质。
除了制造功能新型设备之外,非晶态材料还有其他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半导体电子学、撕裂的表面或内部的耐水涂料、薄膜、高密度磁匣和金属玻璃等方面同样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非晶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类型,因其物理、化学和材料力学等特殊性质而在各种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
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是固态物质的两种重要状态。
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与晶体态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一、非晶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非晶态物质是没有具体的晶体结构的物质。
相比之下,晶体结构是由周期性的原子或分子排列组成的。
非晶态物质不能用点阵表示,因为它的物质分布是没有规则的。
非晶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无法定义晶体结构。
非晶态物质没有周期性结构,这导致它们没有明显的晶体形态或晶界。
2. 非晶态物质没有长程有序的结构。
理论上,非晶态物质会有一些短程有序的局部结构,这些结构具有定向性,但它们没有长程的周期性。
3. 非晶态物质的熔化温度比晶体略低。
由于非晶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没有具体的排列方式,当加热时,它们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熔化。
4. 非晶态物质有均匀分布的能量。
在晶体中,光电子能量在周期性结构中被限制在能隙中。
在非晶态物质中,光电子能量可以在整个结构中均匀分布。
5. 非晶态物质通常比晶体具有更高的折射率和更低的光散射率。
相比之下,晶体的光大多沿着优先的方向散射。
二、玻璃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玻璃态物质是指没有经过结晶而形成固态物质。
当物质被快速冷却时,形成的物质为玻璃态物质。
玻璃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包括:1. 玻璃态物质的形态不稳定。
玻璃态物质没有周期性结构,这导致它们缺乏稳定的形态。
当玻璃态物质加热时,它们会迅速软化并变形。
2. 玻璃态物质通常具有更低的熔点。
由于玻璃态物质没有具体的结构,当加热时,它们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熔化。
3. 玻璃态物质的硬度低。
较软的物质易形成玻璃态,反之,较硬的物质较难形成玻璃态。
4. 玻璃态物质的弹性模量低。
当加压一段时间后,玻璃态物质会发生变形。
5. 玻璃态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低。
与晶体不同,玻璃态物质的分子没有确定的结构,因此热膨胀率低。
总结:非晶态和玻璃态物质是现代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非晶材料与玻璃态的研究与应用
非晶材料与玻璃态的研究与应用导言:人类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非晶材料和玻璃态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非晶材料的定义、制备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着重介绍玻璃态的特性和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非晶材料的定义与制备方法非晶材料是一类没有长程周期性结构的固体材料,其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无序。
与晶体材料相比,非晶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前景。
制备非晶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快速冷却或快速凝固。
通过快速冷却,在固化过程中避免了晶体形成,从而形成非晶结构。
第二部分:非晶材料的应用领域非晶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学领域,非晶材料通常用于制作高性能的结构材料。
由于非晶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强度,它们能够承受更大的拉伸和压缩力,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建筑等工程领域。
在电子学领域,非晶材料可用于制作高密度的存储器芯片和显示器件。
由于非晶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电阻率,可以用于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
此外,非晶材料还被应用于能源领域,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第三部分:玻璃态的特性与研究进展玻璃是一种非晶材料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具有着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玻璃具有非晶材料的无序性,同时又表现出类似晶体的硬度和透明度。
近年来,玻璃态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科学家们发现,玻璃态的形成与材料的组成和制备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调控组成和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玻璃态的控制,从而改变其性能和应用。
第四部分:玻璃态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玻璃态的研究的深入,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在材料科学领域,玻璃态被用于制作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
由于玻璃态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较低的晶界能量,可以实现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催化、传感和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玻璃态还能够改善医疗领域的生物材料,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结论:非晶材料与玻璃态的研究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非晶态材料中的玻璃转变与凝聚态态
非晶态材料中的玻璃转变与凝聚态态非晶态材料是一种具有非晶结构的材料,其原子排列没有长程有序性。
与晶态材料相比,非晶态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玻璃转变,它发生在非晶态材料从高温液态向低温固态的转变过程中。
玻璃转变是非晶态材料物理性质发生剧变的现象,对于理解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要理解玻璃转变,首先需要了解非晶态材料的特点。
在非晶态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是无序的,没有晶格,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晶格点和晶格面。
这种无序性使得非晶态材料具有高度的各向同性和非均质性,即物理性质在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会有差异。
此外,非晶态材料的原子或离子之间没有形成长程的周期性化学键,而是以短程有序的方式相互排列,从而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当非晶态材料被加热到高温时,其原子或离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相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发生短程有序到无序的转变。
这种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导致了非晶态材料的玻璃转变。
在高温液态状态下,非晶态材料的粘度较低,原子或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然而,随着温度降低,非晶态材料的粘度急剧增加,原子或离子的移动变得困难。
当温度降低到玻璃转变温度时,非晶态材料的粘度急剧增大到几乎无法流动的程度,进入了玻璃态。
玻璃态下,非晶态材料表现出固体的刚性和脆性,而没有液体的流动性。
玻璃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玻璃转变温度(Tg)的存在。
Tg是非晶态材料从高温液态向低温固态转变时的临界温度。
在Tg以下,非晶态材料的粘度迅速增加,而在Tg以上,物质的粘度迅速减小。
Tg的值取决于非晶态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含有大量玻璃形成能力强的材料的非晶态材料具有较高的Tg。
Tg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DMA)等。
通过测量Tg,可以确定非晶态材料的临界转变温度,并进一步理解其物理性质和应用。
玻璃转变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玻璃转变的机制理论,包括固态拟晶体理论、非均质种子理论等。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结构与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非晶态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新材料,因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能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将从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结构与性能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新材料的特点。
一、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结构非晶态金属玻璃是一种无序的、非晶态的、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固体材料,其在晶体结构上并无明显周期性,而在形态和力学性质等方面却与晶体结构相似。
其非晶态的特征在于没有任何规则的晶格结构。
金属玻璃的原子排列似乎是从液体态冷却至固体态时遭遇瓶颈而形成的,其情形不同于晶体,晶体存在着一种周期性的排列方式,而金属玻璃则没有这种排列方式,其原子排列是随机的,这是非晶态金属玻璃区别于晶体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非晶态金属玻璃的性能非晶态金属玻璃有着一些其他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例如高强度、高硬度、高腐蚀性、高热稳定性等。
此外,非晶态金属玻璃还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因此非晶态金属玻璃也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如材料科学、能源、电池、激光、电子元件和计算机科技等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压缩模量和硬度,相对应的具有较高的弹性、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工具和工程应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采用非晶态金属玻璃制作高强度轻量化车身零部件,以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三、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制备过程通常是将一些合适的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底料,然后以高温冷却的方式使其突破晶体状态,形成均匀无序的非晶态金属玻璃结构。
这种制备方法叫做快速凝固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一些传统制造方法所无法生产的异形或薄型件,例如非晶态金属玻璃薄膜。
四、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发展与前景非晶态金属玻璃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未来,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发展前景无限。
在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其他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完整版)非晶毕业论文绪论
1.绪论虽然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金属材料了,然而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前,可使用的金属材料只有金、银、铜、铁、汞等十一种。
而在工业革命后的几百年里,尽管提纯、冶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可使用的金属显著增多,但厚度达到毫米量级的块体金属材料还只局限于晶体结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在实验中成功获得了多种临界尺寸在毫米量级以上的非晶合金样品。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非晶合金不仅具有极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而且还表现出了优良的磁学特性,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以及信息等领域显示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1】1.1非晶态合金非晶合金即金属玻璃,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特点,是一种亚稳态结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对非晶态的大量研究证实,非晶合金中不存在晶界、位错、层错等晶体缺陷,并兼具了金属和玻璃的特性,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化学以及磁性能,在电子、机械、化工、国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极具技术和经济价值。
【2】1.1.1非晶合金的形成理论从热力学上看,当金属或合金熔体发生结晶时,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如下式所示:ΔG= ΔH f-TΔS f,式中T为温度,ΔH f和ΔS f分别表示液相变为固相的焓变和熵变。
对于合金体系,若ΔG越大,则表明其过冷液体发生结晶转变的驱动力越大,则体系形成非晶态的能力越弱,反之形成非晶态的能力则強。
所以,由上式可知,降低ΔH f和增加ΔS f都可以使ΔG降低,从而增强体系的合金非晶态形成能力。
而实际上,一般选择三元或三元以上的合金系,使合金系中原子紧密无序堆积来降低ΔG,但考虑到若增加过多的合金元素会导致相图复杂,难以对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同时也不易得到共晶成分,反而不利于提高非晶态形成能力。
从动力学上看,球状结晶相在过冷液体中均匀形核和长大可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2330exp 10γγβαηT T b I ;⎥⎦⎤⎢⎣⎡⎪⎭⎫ ⎝⎛∆--⎪⎭⎫ ⎝⎛=γγβηT T I f U exp 102 上式中I 为均匀形核率,U 为长大速率,T 为温度,T r =TT m 表示比温度,T m 表示熔点;另外,基于发现多组元合金体系,Inoue 等人提出了获得块体非晶的三个经验原则:(1)多于三种组元的多组元体系;(2)基本组元之间有大于12%的原子尺寸差;(3)基本组元之间有较大的负混合热。
非晶态材料的特性研究与应用
非晶态材料的特性研究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中,非晶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非晶态材料的特性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晶态材料的特性研究非晶态材料是指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其原子在空间上的排列没有规律性,并且呈无序或者近似无序状态。
它与晶态材料不同,晶体是由于原子之间组成了规则的排列结构。
非晶态材料的典型代表是玻璃。
非晶态材料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
通过对非晶体的制备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非晶态材料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比如,非晶态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延展性等性能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晶体,其导电性和磁性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固体的基本特性、开发新型材料、设计新型器件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校也建立了非晶态材料研究中心,致力于非晶态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等方面。
二、非晶态材料的应用非晶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非晶态材料的一些应用领域:1、锂离子电池非晶态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良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这使得非晶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电极材料。
通过选用适当的元素和材料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导电性、高比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的非晶态锂离子电池。
2、金属玻璃传统的金属材料通常是晶体结构的,其机械性能和温度压力等环境的变化存在很大的限制。
而金属玻璃则是利用非晶态材料的低温熔融、高气密性等特性制备出来的金属材料。
金属玻璃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高刚性、高弹性模量等性能突出的材料,而且在热处理等过程中不会出现重晶粒的形成。
3、高分子材料非晶态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增韧剂。
由于其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相似,非晶态材料可以像高分子材料一样嵌入其中,并改善其性质。
4、磁性材料非晶态材料的磁性也在现实中得到应用。
非晶态材料历史论文
非晶态材料历史论文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材料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性质的认识也逐渐深入,非晶态材料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非晶态材料是一种不规则的、无序的材料结构,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发并利用了一些非晶态材料,比如玻璃和陶瓷。
然而,对于非晶态材料的认识直到近代才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对金属玻璃的研究,开始对非晶态材料做更深入的探索。
此后,随着对非晶态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其性质和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材料科学领域,非晶态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材料。
与晶态材料相比,非晶态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更好的导电性能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非晶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具有高硬度和抗磨损性能的刀具和汽车零部件等制造领域。
随着人们对于非晶态材料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在不断开发新的非晶态材料,以拓展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非晶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人们对于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
总的来说,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历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非晶态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晶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
在能源领域,非晶态材料被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优越的导电性能和充放电循环性能使得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电子领域,非晶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高性能的芯片、存储器件和显示屏等电子产品,为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非晶态材料还被应用于医疗领域。
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因此被用于制造人工关节、植入式医疗器械和药物传输系统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非晶态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天器件和航空材料,因其轻量化、高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有望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非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非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分析非晶玻璃,相比于晶体玻璃,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
它的组成成分与晶体玻璃相似,但其结构却与晶体玻璃大相径庭。
本文将介绍非晶玻璃结构的主要特点,探讨其性能表现,并指出在材料学领域中非晶玻璃的应用前景,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非晶玻璃的结构特点非晶态材料具有高度的无序性。
而非晶态玻璃主要是通过快速冷却或退火的方式来达到高度无序的状态的。
而晶体玻璃则是将玻璃体加热到其玻璃转态温度,维持几个小时以使得其机械、物理性质得到改善的一种玻璃制备技术。
简单地说,非晶玻璃的出现是要通过熔融物快速冷却形成高度无序,而晶体玻璃则是有序的。
从结构层面来看,非晶态玻璃不具有周期性。
与此不同的是,晶体玻璃的结构是高度有序的。
非晶态玻璃的无序性使得其光学、力学性质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
非晶态玻璃经过杂化(即添加其他物质例如金属,半导体等)可以改善其物理性质。
二、非晶玻璃的性能表现非晶玻璃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
由于其哈密顿量比较复杂,这也使得它的光导、机械强度和电性能等表现出了比较优越的性能。
1.机械性能由于非晶态玻璃没有晶体,所以其结构比较均匀。
这种均匀性使得其在材料强度方面表现出比较优秀的性能。
非晶态玻璃通常都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使得其在纳米器件中更加得到广泛应用。
2.光学性能由于非晶态玻璃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因此允许其中的光子和声子在其中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传播。
传输距离一般很短,因此,使用非晶态玻璃的纳米器件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光学波长和频率。
3.电气性能非晶态玻璃具有高电阻率和低介电常数,在微波领域中表现出比较优越的性能。
非晶态石墨烯(Graphene)是非晶态材料中的一种,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电子材料。
容易形成锥形空穴,可以增强光子吸收能力。
石墨烯的使用能够快速地传输电子且不会产生热电流。
三、非晶玻璃在材料学中的应用前景非晶态玻璃由于其所具有的性能,因此在材料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异性的传感器。
论非晶的形成、参数及设计方法综述(一)
论非晶的形成、参数及设计方法综述(一)论文关键词]非晶形成能力参数设计方法论文摘要]不同的非晶合金体系其非晶形成能力有所不同,衡量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的参数:过冷液相区、约化玻璃转变温度、电子浓度、原子尺寸。
在描述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中,过冷液相区的范围Δ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是两个最重要最常用的参数,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用这两个参数并不能完全解释所得到的一些实验现象。
于是,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被相继提出。
一、引言1989年,Inoue等人首次发现Mg-Cu-Y,La-Al-TM(TM=Ni,Cu,Fe)合金系列存在明显的过冷液相区,并采用低压铸造将其制备成非晶棒和非晶板。
随后,Inoue等人又发现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系列,如Zr-Al-TM,Zr-Ti-Al-TM、Zr-Ti-TM等。
1993年,Peker等首次报道了Zr-Ti-Ni-Cu-Be大块非晶,此后其最大尺寸已达30mm以上。
而Pd-Ni-Cu-P非晶合金的报道尺寸为72mm。
这说明不同的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提出一些参数来衡量不同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的大小。
目前,用来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参数有过冷液相区温度ΔTx、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临界冷却速度Rc、试样的最大尺寸Zmax和表征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参数Л(εd·εe·d·Smix·Tm/Hm记作Л),但是这些参数都需要预先制备出非晶样品,当然还有一些从合金物理结构上考虑的参数,也包含了一些需要试验测定的参数。
二、非晶合金的形成影响玻璃形成能力(GFA)的因素有:合金中原子的键合特征、电子结构、原子尺寸的相对大小、各组元的相对含量、合金的热力学性质以及相应的晶态结构等。
一般说来,如果某种物质对应的晶体结构很复杂,原子之间的键合较强,并且有特定的指向,其形成玻璃结构在动力学上要容易一些。
Inoue总结了三条实验规律:(1)合金由三种以上组元组成。
非晶态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非晶态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非晶态材料备受关注,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于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非晶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案例入手,探讨非晶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一、非晶态材料的制备非晶态材料是指结晶度较低的材料,其晶体结构无序,通常是具有高度非周期性的玻璃态结构。
制备非晶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快速凝固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体喷涂法和激光熔覆等离子体沉积法。
快速凝固法是制备非晶态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液态金属被迅速冷却,以避免金属的晶体结构形成。
该方法也可被用于制备非金属的非晶态材料,如氧化物和硅等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在气相中切割化学反应,来制备非晶态材料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材料前驱体被分解成原子或分子级别的原料气体,并使其在底物表面上之前形成非晶态沉积物。
等离子体喷涂法也可用于制备非晶态材料。
在这种方法中,成分混合的粉末被输入等离子体枪中。
在此过程中,气体被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流和粉末混合在一起,并在底物表面上被喷涂成薄膜。
暴露在等离子体中的粒子表面融化并迅速固化,形成非晶态结构。
激光熔覆等离子体沉积法是一种通过灼热材料表面使其熔化和冷却来制备非晶态材料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激光束被用于加热材料的表面,以促使表面熔化。
然后,材料表面迅速冷却并形成非晶态材料。
二、非晶态材料的应用非晶态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在两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1. 医疗领域非晶态材料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非晶态材料,如非晶态金属玻璃和非晶态氧化物玻璃,被用作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制造材料。
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超强的机械性能和高度的生物相容性。
它也被用于制造药物输送系统和医疗成像传感器。
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也使其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非晶态金属玻璃可以被用于控制胰岛素释放,从而达到糖尿病的治疗。
非晶态材料的物理学和应用
非晶态材料的物理学和应用摘要非晶态材料是一类具有无序、非晶和玻璃结构的材料。
其物理性质和应用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非晶态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应用,同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非晶态材料是指在晶体结构形成之前或由于快速凝固等原因而无法形成有序结构的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无序、非晶和玻璃结构,其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间隙、角度和距离都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与晶体材料相比,非晶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高强度、高韧性、优异的磁性和导电性能、良好的耐蚀性等。
因此,非晶态材料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晶态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结构非晶态材料是一类没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因此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
其结构特点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研究。
非晶态材料通常由金属、合金、陶瓷、聚合物等材料组成,它们的原子或分子之间没有周期性排列。
这种结构的无序性导致了非晶态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很大的变化范围,而这些性质又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和温度等因素。
非晶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非晶态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快速凝固、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沉积、热喷涂、激光熔覆等。
快速凝固是制备非晶态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短时间内将材料快速冷却,以防止材料形成晶体结构。
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的非晶态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前景。
非晶态材料的物理性质非晶态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力学性质、磁性质、光学性质、导电性质等方面。
由于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复杂、无序性强,因此其物理性质也非常复杂,难以简单描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非晶态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非晶态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非常高,其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也比晶体材料要高。
这些特性使得非晶态材料在制造高性能结构材料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如用于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结构件、汽车部件、飞机零件等。
磁性质:非晶态材料的磁性质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这是由于其结构的非晶性使得非晶态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力。
玻璃中非晶态与晶态相互转化的机理
玻璃中非晶态与晶态相互转化的机理玻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材料之一,它无色透明,硬度较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在建筑、电子、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玻璃的特殊性质在于其由非晶态的凝胶状态向有序的晶态相互转化,这一过程对其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等产生很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玻璃中非晶态与晶态相互转化的机理。
一、什么是非晶态非晶态的物质是指没有长程有序结构的固体材料。
在非晶态下,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在玻璃中,由于急冷过程中原子无法长程有序排列,导致玻璃具有非晶态结构。
二、有什么因素影响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在玻璃中,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由于其内禀能量高低不同而受到影响。
具体而言,有以下因素影响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1.温度温度是影响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原子或分子更容易发生重组而达到有序晶态。
2.时间另一个影响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的因素是时间。
在一定温度下,非晶态材料的重组速度取决于温度和外部条件,如压力和其它影响。
3.成分物质的成分也会影响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因为它们影响着物质的内禀能量。
较容易形成非晶态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内禀能量,而对于那些内禀能量较低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更容易发生晶态变化。
4.物质排列物质的排列也是影响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的一个因素。
虽然非晶态下物质没有长程有序结构,但其原子或分子排列有短程序。
短程序的存在会影响物质转变成有序结构的难度。
三、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化包括两个基本过程:核化和晶化。
其中,核化是初始化晶态的过程,晶化产生晶体的过程。
核化核化是形成晶核的过程。
晶核是物质重组的开始,发生在非晶态材料中的局部区域。
当达到一定的能量阈值时,非晶态材料会形成一个小的分子团聚体或晶核。
晶化晶化是指晶核继续生长并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开始的阶段,形成的晶核应有足够的生长速率,从而有机会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表面张力和束缚力,并快速生长。
非晶态金属玻璃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非晶态金属玻璃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非晶态金属玻璃是一种在近几十年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材料,是由金属元素在特定条件下熔融并迅速冷却而形成的一种非晶态固态材料。
它具有诸如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等多种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工业领域和科研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
一、制备方法1. 快速凝固法快速凝固法是目前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熔融状态下,通过高速淬冷的方式将金属元素迅速固化,使其无法形成晶体结构而形成非晶态结构。
常用的快速凝固方法包括惯性淬火法、溅射法和激光熔覆法等。
2. 等温淬火法等温淬火法是一种在金属元素熔融的状态下,通过恒温淬火使其金属元素达到非晶态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相比于快速凝固法更为简单,但需要对温度、时间等参数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
3. 无定形合金化技术无定形合金化技术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金属元素混合在一起,并在熔融状态下迅速冷却使得元素在凝固后出现像非晶体的材料。
这种方法在制备非晶态金属玻璃中应用较广泛。
二、性质研究1. 硬度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硬度一般较高。
研究表明,非晶态金属玻璃的硬度与其原子间结合方式和结构有关,而且硬度随着玻璃中金属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的增加而增加。
2.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抵抗变形的能力的一种度量。
一般来说,非晶态金属玻璃的弹性模量较高。
同时,弹性模量的大小会受到玻璃中金属原子之间的键强度和键长等因素的影响。
3. 压缩塑性和弯曲塑性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在极端条件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作为制备高强度、高塑性的材料使用。
4. 腐蚀性虽然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高硬度和带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在化学腐蚀剂作用下,它仍然会发生腐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其进行防护和保护。
三、应用前景由于非晶态金属玻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闪烁玻璃的研究进展罗辉林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在高能物理,核物理,放射物理等领域研究热度的增加,低成本、大尺寸的闪烁体也成为研究热点,与单晶和透明陶瓷相比,闪烁玻璃具有此优势。
本文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闪烁玻璃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简要介绍了目前闪烁玻璃领域存在的难题,并指出了氟氧化物玻璃,重金属氟氧化物玻璃(HMF),以ZnO和有机激活剂为发光中心的闪烁玻璃及重金属氧化物玻璃(HMO)以及相应微晶玻璃等是未来闪烁玻璃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闪烁体;闪烁玻璃;HMO;发光Progress in new scintillating glassLUO Hui-lin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ed heat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gh-energy physics, nuclear physics, radiation physics and so on, Low-cost, large size of the scintillator become a hot topic,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crystal and transparent ceramic,scintillating glass have this advantage.In this paper,a mor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w progress that have mad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field of scintillating glass,briefly introduced the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 in the field of scintillating glas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oxyfluoride glass,heavy metal oxyfluoride glass (HMF),ZnO and organic activator luminescence centers scintillating glass and heavy metal oxide glasses (HMO) etc and the corresponding glass-ceramics are new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the field of scintillating glas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scintillator;scintillating glass;HMO;flash1 引言当紫外光或可见光或高能粒子(如强子、质子、中子等)或高能射线(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作用于某些材料时,这些材料将发生色泽和透明度的变化,并发出脉冲光,这种现象被称为闪烁,相应的材料则被称为闪烁体。
闪烁体在高能物理、核物理、核医疗、工业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于以上领域的闪烁体要求具有高密度、快闪烁、耐辐照、莫莱尔半径小、发光效率高等,同时,材料还应具备热及化学稳定性好、机械性能良好、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等优点。
自1948年以来,最早使用的闪烁体为单晶NaI:TI,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对闪烁体展开了众多研究如果包括CaWO4荧光体的使用,则已有一个多世纪[1]。
单晶闪烁体因其具有很好的闪烁性能,较高的发光效率,较好的抗辐照硬度,优良的热及化学稳定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制备过程中对环境及设备要求苛刻,生长耗时且容易开裂,难以制得大尺寸产品,生产及研究成本高等,因而制约单晶闪烁体的进一步应用。
而近几年来研发的透明陶瓷虽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好的机械性能、热及化学稳定性,能够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产品等优点,但制备条件仍较为苛刻,且成分组成范围窄,对杂质敏感,尤其是较难完全排除气孔使陶瓷透明度较高,因而也难以广泛应用。
相比于单晶和透明陶瓷闪烁体,新一代玻璃闪烁体则有许多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化学组成可调,激活剂种类和数量受限少且在玻璃中分布均匀,有利于不同部位的闪烁性能一致;易制得大尺寸及性质不同的闪烁玻璃;成本低廉等等[2],因而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但是多年来,闪烁玻璃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3],制得的闪烁玻璃光输出较低、耐辐照性能较差[4],在密度和光产额方面也难以满足要求,应用上受到较大限制。
考虑到新一代量能器所需闪烁体的体积通常有几十立方米之巨,制作成本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5],因此选择闪烁玻璃作为闪烁体主要基于对其密度、闪烁性能,辐射硬度及制作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2 闪烁玻璃的发光机理及性能表征Dextgl[6]提出的共振传递能量理论指出,某元素在吸收激发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电子流等)之后,可以以共振方式通过偶极-偶极或偶极-四级或四级-四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能量从敏化剂传递给激活剂(发光中心),再由发光中心把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从而发射荧光。
闪烁玻璃属光电导型发光体,当受高能射线激发时,玻璃中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一部分能够立即被发光中心(如Ce3+、Tb3+)所俘获而发光,一部分则被陷阱所俘获。
这些陷阱能级是一些距离导带底能距小的能级,其电子到发光中心激发态的跃迁通常是禁戒的,所以落在这些陷阱能级的电子必须重新激发到导带,然后在扩散或迁移过程中遇到发光中心而复合发光。
闪烁玻璃的物化性能主要由玻璃基质决定,而光谱性能主要由激活剂离子决定。
在闪烁玻璃中玻璃基质和激活离子彼此相互作用,激活剂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玻璃的物化性质,而玻璃基质也能够影响激活剂离子的发光。
发光玻璃中离子间的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过程和玻璃基质的结构以及掺杂的激活剂离子所处格位状态密切相关,由此影响发光玻璃的光谱特性。
在闪烁玻璃中,较低的声子能量能够降低无辐射驰豫的发生几率,提高中间亚稳态能级的发光寿命,从而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
因此玻璃基质应选择声子能量较低的体系。
目前闪烁玻璃研究的主要是Ce3+、Tb3+离子掺杂的发光玻璃,在稀土离子中,Ce3+离子发光衰减较快,为纳秒级,常用于快速事件的探测;Tb3+离子的发光衰减时间则较短,为毫秒级,常用于慢速事件的探测。
上式中Io为是时间为零时的荧光强度,τ为荧光寿命。
也就是说荧光寿命就是荧光物种的荧光强度在测定条件下衰减到初始强度的1/e 时所需要的时间, 荧光寿命也可以理解为荧光物种中的电子在激发态下的统计平均停留时间.对于快速事件的探测,需要荧光寿命短的闪烁体。
(4)辐射长度:表征闪烁体对射线的截止本领。
辐射长度越小,对射线的截止能力越高。
为了使材料具有较大的截止本领,需要采用高密度材料。
(5)稳定性:多组成玻璃系统的稳定性可用各种不同的简单定量方法评价。
Dietzel [7][提出用析晶起始温度T x 与玻璃转变温度T g 的差值△T 来判定玻璃的稳定性,△T 越大,玻璃的稳定性越好。
Hlmanze [8-9] 认为决定玻璃形成能力的是其在熔点时的粘度及随温度下降迅速增加的粘度差,而对一组具有相同粘度-温度关系的物质,具有较低熔点(或液相点)的物质较易形成玻璃,因此提出用T g /T m 判别玻璃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判据,Hruby [10] 提出用gl K 来衡量玻璃的形成能力,gl K 越大,玻璃越稳定:))/( (T T T T K -- (2-2)见表3-2,氧化物玻璃基质具有较高的声子能量,不利于发光离子发光,而氟化物,硫化物玻璃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有利于发光离子发光,但氧化物玻璃通常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表3-2 各种玻璃基质中的声子能量[11]机械强度,而氟化物玻璃则相对较差。
氟氧化物发光玻璃是以氧化物为形成体、氟化物为调整剂并掺杂了发光离子的玻璃体系,它结合了氟化物和氧化物玻璃的优点,既有氟化物玻璃声子能量低、发光强度高的优点,又有氧化物玻璃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Urusovskaya等在1969年[12]研究了AI(PO 3)3一NaF系统在玻璃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热力学过程,并且在1988年[13]研究了Ba(PO3)2-CdF 玻璃体系的光学性能和结构; Sakamoto[14]等在1990年研究了SnF2一P2O5玻璃体系的性能和结构;Kazumasa[15]等在1994年研究了30PO (70-x)SnF2·xSnO玻璃的粘性流动性能。
1973年Mikoda等[16]研究了氧氟玻璃体系PbF2一ZnO-B2O3和氧化物玻璃体系PbO-ZnO-B2O3在热处理过程中玻璃机械性能的变化;1995年Catherine Boussard-Pledel等[17]研究了B~O-F玻璃体系和(BOF) 玻璃的形成及变化。
Duncan T.M.等[18]在1986年利用同位素19F的核磁共振谱研究了F掺入石英玻璃中的情况;Singer G.M.等[19-21]在1989年研究了堇青石基氟氧化物玻璃和玻璃陶瓷。
Fu 等在2008年对Tb3+离子激活的重金属闪烁玻璃中氟取代氧造成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其实验结果表明氟的引入能够提高稀土离子Tb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22],Pan等研究和报道具有较好发光性能的掺Tb3+离子的Li-La-Al-Si氟氧化物玻璃和玻璃陶瓷,国内,左成刚[2]等人,较为详细地研究探索了新型单掺Ce3+、Tb3+离子和Ce3+、Tb3+离子共掺Li-Ba-Al-Si、Li-Ba-Gd-Al-Si氟氧化物玻璃,研究了玻璃组成-结构-发光性能三者间的变化规律,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为开发新型闪烁玻璃提供了新思路、新选择。
3 2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HMO)Randall和Rooksby在1933年开始了对HMO玻璃的研究[23]。
然而,他们所制得的“铋酸盐玻璃”很可能是因使用石英坩锅而引入了网络形成体SiO2后形成的[24]。
Corning公司等先后开发了以CdO、PbO和Bi2O3为玻璃主要组分的HMO玻璃[25-26],这些玻璃不含传统网络形成体或中间体,因此网络结构中化学键的键强较弱,从而导致玻璃形成能力差。
将玻璃熔体进行快速淬冷是到这些玻璃的重要途径。
Dumbaugh和Tyndell研究了PbO(CdO)-Bi2O3-Ga2O3三元HMO玻璃[27]。
这种HMO玻璃系统有较大的玻璃形成区。
玻璃的形成能力也较好,采用通常的冷却速度就能制得大尺寸的玻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