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 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专题卷(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测试题及解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测试题及解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测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9·广东二模)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解析:选D由材料中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并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说明自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力,故D项正确;秦朝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便已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未体现其经济基础,也与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无关,故B、C两项错误。

3.(2019·广州模拟)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

据此可知()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解析:选B由材料“终不见仁义”“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可知汉代信奉孔孟之道,重视儒学教育,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可知强调的是对儒家思想的重视而非刘贺昏庸无道和其下葬身份,故A、D两项错误;宋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故C项错误。

湖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湖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湖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三上·丰台期末)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2. (2分) (2015高二上·福州期末)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3. (2分)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4. (2分) (2015高二上·大田期中) 下面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唯一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汉代教官主要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家思想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5.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

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A . 《诗》B . 《书》C . 《春秋》D . 《四书章句集注》6. (2分) (2016高二下·北仑期中)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以下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7. (2分) (2016高三上·嘉峪关模拟)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 .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 . 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 .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 .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8. (2分) (2015高二上·临川期中)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课时作业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时作业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第40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2015·江苏徐州模拟)《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解析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选C项。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材料中未体现,A项错误;敬天法祖属于宗法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B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答案 C2.(2015·河南鹤壁调研)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顺应民意,董仲舒主张实行思想“大一统”,共同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项。

A项是孟子主张;C、D两项题干未体现。

答案 B3.(2015·贵州贵阳模拟)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故选B 项。

答案 B4.(2015·江苏南京、盐城模拟)《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黄宗羲【答案】C【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

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

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

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因此选C.【考点】董仲舒点评: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其中秦汉时期是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奠定,也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确定时期,所以B项符合题意,CDA排除。

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行“无为而治”B.推行法家思C.加强中央集权D.提倡“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略4.西汉“罢黜百家”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答案】B【解析】略5.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赞颂的人物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答案】C【解析】略6.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的关键人物是()A.庄子B.孔子C.董仲舒D.汉武帝【答案】C【解析】略7.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当时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深刻批判,但不包括A.君主专制思想B.“天人感应”C.有鬼论D.厚葬之风【答案】A【解析】略8.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湖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湖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湖北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 . 道家B . 儒家C . 法家D . 墨家2. (2分)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

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

咎在朕助不逮。

”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A . “天人感应”学说B . “因信称义”主张C . “大一统”主张D . “三纲五常”学说3. (2分)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4. (2分) (2015高二上·宜昌期中)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骄横好胜的江都王(今扬州)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 . “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C .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D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 (2分) (2016高三下·泰安模拟)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冈,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明B . 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形成C . 中国传统文化在变化中进D .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6. (2分) (2015高二上·广州期中) 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13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

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7分)(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6分)【答案】(1)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分)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2)相同之处:正君心。

(2分)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可知正君心;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大一统;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材料二中“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试总分:26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

……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材料旨在说明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2、(4分)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的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民族自治的需要3、(4分)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

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大相径庭C.法古用今D.殊途同归4、(4分)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与下列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A.鲁昭公和孔仲尼B.嬴政和韩非子C.汉武帝和董仲舒D.朱熹和王阳明5、(4分)《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主要说明A.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D.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6、(4分)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

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A.以民为本B.天人感应C.忠孝节义D.安土重迁7、(4分)西汉由黄老之学到武帝实现思想大一统,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董仲舒发展了儒学C.汉武帝的重视D.其他学派的消失8、(4分)“这种思想托始于黄帝,在老子学说基础上吸收了儒墨名法等学说中的积极成分,形成以政治学说为中心内容的哲学思想。

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

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

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材料二“夫不素养而欲求贤,譬犹不瑑玉而求文采也。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材料三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

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

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太学所具有的功能。

(8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对比分析普鲁士国民教育与中国古代太学的异同。

(7分)【答案】(1)功能:教化民众;培养统治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发展教育、文化(8分)(2)不同点:受教主体广泛性不同;功能侧重点不同;(4分)相同点:政府支持和推行;均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即可归纳出太学所具有的功能。

历史素养人民版直通高考命题前瞻13.34汉代儒学

历史素养人民版直通高考命题前瞻13.34汉代儒学

直通高考·命题前瞻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地位2016·全国卷Ⅰ·T24: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2015·全国卷Ⅰ·T4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2.汉代思想产生的背景2019·全国卷Ⅱ·T25:汉代思想与现实的关系3.汉代儒学的影响2019·全国卷Ⅲ·T25:汉代儒学对佛教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T42:儒家思想的影响1.太学的创建2.科举制的文化影响(2016·全国卷I·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题思维】角度一学术思想与现实的关系1.(2019·全国卷Ⅱ·T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选C。

题干材料的要求是:汉初思想逐步融合的主要因素。

汉初采纳道家学说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故选C。

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基本解决,A错误;百家争鸣指各学术派别自由发展,与材料中主流统治思想对其他思想吸收的意思不符,B错误;汉代实行大一统的政策,与兼收并蓄不符,D错误。

【命题立意】:题干材料散见于教材,设问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即问题材料分析结论。

角度二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关系2.(2015·全国卷Ⅰ·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3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专题3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含解析 精品

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6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思考。

《尚书》中“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记载了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代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南豫南豫北联考)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等级礼仪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儒学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而不是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汉书·董仲舒传》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解答实质上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专采法家思想,推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王朝的灭亡,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指为了重新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所以儒学地位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孔子的思想主张,②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③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④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④③②,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4.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九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九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时检测(九)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应该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这种文化政策的转变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无关,故B项错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但并不是这种演变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故D项正确。

2.《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解析:选D 帝王治世与乱世,上天会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反映,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3.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解析:选A 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这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夏商周三代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故D项错误。

4.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

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解析:选B 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与材料中“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而法家提倡法治和中央集权,在维护君主专制方面本质上一致,与材料中“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相符,故B项正确;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冲突激烈”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张德治,“交替运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019年备战高考历史专题训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2解析版全国通用

2019年备战高考历史专题训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2解析版全国通用

-9-
概念阐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学思想 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思想是人和自然在 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 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2)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 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 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 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 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 鼓励。
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西晋时对私拿养子财
产的处理方式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
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D
解析
关闭
答案
-6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内涵,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课标全国卷中 以儒学为考查内容的试题,大多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融入了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7-
一、历史背景 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 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 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教材补遗黄老哲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 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 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 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解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

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

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 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2.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大体含义是留给子孙一满竹笼黄金不如教会子孙儒家经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备受重视,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含义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与理解。

解答时要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董仲舒的新儒学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天人感应”,材料“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体现了这一观点。

实际上是对君主的行为有所限制,提醒君主要“施行仁政”。

材料体现不出②、④的观点。

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董仲舒的新儒学3.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答案】A【解析】“覆露”即荫庇、养育,“持载”即承载。

据此,题干材料可翻译为:君主是天,荫庇臣民,臣民是地,承载君恩。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

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

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新”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

江西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江西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江西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三上·丰台期末)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2. (2分) (2015高二上·无为期中)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 . 遏制学术自由B . 加强中央集权C . 提高儒学地位D . 统一思想文化3. (2分)(2017·湖南模拟)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建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材料体现董仲舒教育主张是()①教育要面向广大民众②设立各级学校③注重品德培养④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4. (2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A . 祭天仪式的兴盛B . 皇帝的微服私访C . 郡县制的实施D . 科举制的推行5.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利用儒家思想教育和培养封建官僚。

下列不可能是其教育内容的是()A . 《诗》B . 《书》C . 《春秋》D . 《四书章句集注》6. (2分)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 .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B . 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C . 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D . 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7. (2分) (2016高三上·锦州期中) 汉代思想家陆贾曾评价秦朝“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11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11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19•全国ni)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2. (2019・全国H)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时光与特殊盛景,这些都需要人去品味。

〃道通天地有形外〃指的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务,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皆同理,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程朱理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2019・全国II)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单1.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2.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②推动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④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A、重征赋税B、“无为而治”C、实现“仁政”D、“独尊儒术”+5.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

据此可知.图片中的“经”应是()A、《圣经》B、《道德经》C、《佛经》D、《五经》+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思想家是()A、荀况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8.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

”为此,他主张()A、君权神授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D、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9.《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6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思考。

《尚书》中“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记载了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代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南豫南豫北联考)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等级礼仪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儒学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而不是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通过“善”的培养达到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侧重君主若没有实行仁政,上天就会予以警示,材料无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3.(2018河南名校联考)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他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天人感应思想B.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C.强化对君主的约束:天是万物的始祖,所以它覆盖包含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例外,设立日月风雨使之融洽和谐,经历阴阳寒暑使之自然长成。

所以那些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遵循天命制定大政方针。

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董仲舒为了让汉武帝信奉其思想,将儒学放到天地体系中,故B项正确;董仲舒主张强化君权,汉武帝肯定董仲舒也正是因为这层利益,故C项错误;春秋大一统强调地方要服从中央,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4.(2018安徽芜湖一模)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后来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B.《汉书》记载不足为信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刘贺墓出土儒家简书、孔子像,而非《汉书》的可信度,故B项错误;由材料“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可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论语》成为儒家经典是在宋代以后,故D项错误。

5.(2018山西五市联考)东汉初年,儒家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渐加深,各派对儒家经典的解说分歧严重。

东汉章帝时,各地名儒齐集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皇帝亲自参加决断,并颁布了官方典籍《白虎通义》。

这表明()A.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的解释更有权威B.《白虎通义》是国家统治思想的理论表述C.汉章帝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挑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东汉章帝时,各地名儒齐集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皇帝亲自参加决断,并颁布了官方典籍《白虎通义》”可知,《白虎通义》是封建国家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根据史实和材料“东汉初年,儒家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渐加深,各派对儒家经典的解说分歧严重”得知,今古文之争属于儒家学派的内部门派之争,对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没有任何的挑战,故C项错误;“白虎观会议消除了儒家学派门户之别”不符合基本史实,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潍坊模拟)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

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于天下”。

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这反映了当时()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D.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上古”一般指尧、舜、禹时期,推崇禅让制,“公天下”,材料反映的则是“立长固顺”,即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家天下”,故A项错误;汉初以及文景之治时期,治国推崇黄老之学,材料中并未表现出治国思想的转变,故B项错误;据材料“(代王)仁孝宽厚……况以仁孝闻于天下”可知,儒家的仁、德思想对皇位的选择有影响,故C项正确;薄氏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而非正室,因此当时并未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错误。

7.(2018山西太原期末)《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

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

据此可知()A.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在汉武帝以前,黄老思想依旧是重要的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汉初主要推行黄老之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并按照黄生的逻辑推理,汉代秦而起也不具有合法性,故D项正确。

8.(2018吉林百校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9.(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两汉时,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和“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可知,以礼(儒家)入刑(法家)不断深入发展,而不是儒法并用,故A项错误;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根据史实可知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可知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了儒学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并未涉及法律制度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得出因法律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儒学中“礼”的影响,一定程度造成判案时缺乏公正性,故D项错误。

10.(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汉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学说并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标准说明儒家思想未脱离实际,故A项错误;自汉代始,儒家学说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断提高,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使其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上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汉代儒学是在先秦儒家学说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而来,故D项错误。

11.(2018河南洛阳统考)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坚持德主刑辅”,符合外儒内法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反映出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代与汉代法律形式法规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仅强调汉代皇权至上,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

12.(2018云南昆明检测)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融入儒家思想是因为“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并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自先秦至汉以后一直存在,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项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项错误。

13.(2018云南昆明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古罗马著名的法学家。

其“自然法”思想对西方罗马法系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自然定律是最高的理性。

这种理性在人类心智中的凝化和充分发展就体现为法律。

正义的源头就是法律……若是真正的法,就不会在罗马一个样而在雅典另一个样;或者明日之法与今日之法有所不同。

如果正义原则的立足点是公民的决议、国王的敕令和法官的判决,那么在民众投票下,正义将会被认可为抢劫、通奸和伪造遗嘱。

后来,基督教神学受其影响巨大。

——摘编自[爱尔兰]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材料二董仲舒(公元前198—前106年),西汉广川郡(今河北枣强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