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会饮篇资料
柏拉图四书
柏拉图四书读后感
四书当中,个人最为欣赏的是《会饮篇》,因此,我想主要探讨一下会饮篇的主要观点。会饮篇,虽然称作“会饮”,但全程都是在清醒中进行的。与会者经过讨论,决定不往醉里喝,喝多少众人随意。哲学便是清醒的智慧。在监狱中,苏格拉底将哲学看作“践行生死之举”(the practice of dying and being dead)。死亡是一切的尽头,生命的所有过程都是走线死亡,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走向死亡;在阿伽通家中,苏格拉底则将哲学看作“爱欲”(eros)。爱欲原意指任何强烈的爱恋,这种欲求尤其指向性爱对象。两人并提,暗含两人的同性恋爱关系。阿佛洛狄忒是掌管性爱和性美的女神,其神性职分就是做爱,成为性欲与性感的象征。但爱欲与性欲确实有很大的区别,爱欲是双方的需求(desire doubled),即是相互吸引。爱欲总是受到漂亮外表的吸引,总是与漂亮、英俊、迷人相关。爱与欲望是相辅相成的,而我们是否能将生死与爱欲结合在一起?践行生死之举即是分离肉体和灵魂,爱欲却是把肉体和灵魂结合起来。
在这场谈话中,七个人坐在一起,具有复杂的同性爱关系。但是座位的排列却不是按照“lover”或“be loved”排列在一起的,这些人中有大众情人般的美男子,也有擅长修辞的诗人,甚至有政治家,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爱欲的多样性。在一派民主的爱欲气氛中,柏拉图笔下的哲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矛盾中寻求平衡,和谐中寻找对立。
古希腊神话传说有了天地之后,接下来产生的就是爱欲。所有诸神中,最先产生的就是eros。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一个可爱的情伴或有情人得到可爱的情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人生的幸福,不是按照金钱、名利等获得的,而是要像情爱这样的东西来引导。对丑恶的事情有羞恶感,对美好的东西有追逐的热情。这些才是使个人和社会伟大的事情,若是没有这些对美的追求,人就不能被称作人。eros可以激发出有情人身上的好品质,总是带有性欲望的爱才是达成壮举的捷径。虽然现在对于恋童癖是厌恶至极的,但书中对于少男的情爱描写却不是欲火中烧的。他们爱的与其说是爱着年轻的少年,不如说是爱着刚刚开始萌发的理性。有情人要等到这个时候去爱少年们,是因为内心想要和他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而不是利用少年的无知,欺骗、利用完他们的身体获得快乐之后便一脚踢开他们。有学识与视野的有情人追求着少年的心性,因为他们未定型的灵魂是最漂亮的、最高贵的。有情人和情伴相交应各司其位、各依其法:有情人要在知识品德方面全心全意扶助情伴,情伴要乐意收到其引导且提供肉体上的欢愉。经过法律的正确引导,爱欲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不是肆意挥霍爱欲。这样才能使社会长足进步、持续发展。
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2010年01月03日星期日 1:37
柏拉图的《会饮篇》,从内容来看,它主要记录了一系列私人聚会里的关于“爱神”的发言,即对爱神的赞颂。整个聚会的参与者轮流对爱神进行赞颂,而苏格拉底因排序最后而成了最后的发言者,并且他把聚会推向了高潮,揭示了令一些人人信服的爱和美的真理。
斐德罗认为,一个人要想过上一种良好的生活,出身、地位、财富都靠不住,只有爱情像一座灯塔,指明人生的航程。斐德罗认为爱就是“对邪恶的轻视”,爱就是“对善的尽力仿效”。他还提出“在爱情的激励下爱者总是比被爱者更加接近诸神”。
接下来是鲍萨尼亚发言,他说值得敬重的或高尚的并不是爱这个行为本身,而只有在爱神的推动下,我们高尚的去爱,这个时候爱才是值得敬重的或者是高尚的。他提出了“两个爱神”的概念,一位是来自苍天本身的阿佛洛狄忒,另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阿佛洛狄忒。后者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是世俗的爱,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前者出身于女性无关,性质也完全是男性的,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他激励人们喜欢强壮和聪明的人。鲍萨尼亚认为爱情是最能引发高尚的思想、缔结坚实的友谊和发展亲密的交往的。他鼓励明爱而不是暗爱。反对“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会得到诸神的赦免,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上是一种伪誓”这种论调。他同意“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仅当爱情导致善或恶的行为时才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那些追求道德之美的爱人会终身不渝的爱他的情人,因为他“所爱的东西绝不会褪色”。他说“作为动机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确定的或持久的,肯定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这些”指的是出于金钱或政治上的考虑,或者害怕受到威胁而委身于人。在各种好处的诱惑下接受爱情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开始笔者是反对的,因为也许开始动机不纯后来也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感,后来仔细推敲觉得也说得过去,当动机不纯者产生真正情感时动机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吧。可以这么说:以不高尚的目的去爱,则为不高尚的行为,但若在中途转变,则可为高尚的行为。他还有一个小的结论“当有爱情的人与被爱者来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各自受到某条具体法律的支配,前者合法的做他所爱的青年的奴隶,以此回报青年对他的依从,后者合法地献身于他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正在帮助他成为聪明人和好人。当且仅当这两种条件成立时,他们爱的行为才走上了正道”,笔者彻底的不同意这个观点,笔者不认为为了美德而拥有爱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并认为这可以归为目的不纯的一类。
浅析拉图式爱情观——以《会饮篇》为例
浅析拉图式爱情观——以《会饮篇》为例
作者:徐畅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0期
摘要:柏拉图式的爱情常常被人们简单的说成是精神之恋,或者说是同性之恋,其实它并不能被人们简单的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在柏拉图的数十篇对话篇中,《会饮篇》详细地讲述了柏拉图对爱情的观点。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为后世人所喜爱,让人们记住了“柏拉图式爱情”这个术语,精神之恋也随之被后世之人所向往。其实柏拉图式爱情的核心不在于精神之恋,而是对于爱情需要节制这一观点。
关键词:柏拉图式爱情;会饮篇
一、柏拉图与他的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原名叫做阿里斯托勒斯,后来因为他身体强壮、胸膛宽阔,他的体育老师就为他取名为柏拉图,意指“宽阔”,后来被一直沿用至今。“柏拉图式爱情”是作为精神恋爱被广泛流传的,但精神恋爱这一词并非最早出于柏拉图口中,而是由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出来的。巴尔德沙尔 ·卡斯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学者,精神恋爱这一词本意是指:除掉肉体的欲望,追求心灵之间的沟通。所以,人们在提到柏拉图式爱情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了精神爱情。精神爱情只是柏拉图爱情思想中的一点,但并不代表柏拉图式爱情的全部。柏拉图式爱情在现代社会常常被人们误解为只是单纯的精神恋爱,没有肉体的结合,让人们感受真正的纯洁的爱情。其实,柏拉图式爱情并不仅仅是体验精神上的感受,也包括了肉体的结合。只是现代人仅仅记住了精神之恋,而抛弃了他的其他理论,而产生了误读。这种复杂的爱情观,柏拉图是通过《会饮篇》来详细解释的。
二、从《会饮篇》中分析“柏拉图式爱情”的观点
诗与哲学之争——论柏拉图《会饮》潜藏于叙述结构的深意
诗与哲学之争
——论柏拉图《会饮》潜藏于叙述结构的深意
陈星典
内容提要:《会饮》是柏拉图经过精心设计的表达艺术,柏拉图经由插曲改变人物出场顺序,并同时使人物出场顺序暗含深意,在越往后出场的人越是接近爱若斯,意在证明哲人是所有明眼人的头号。最终在这场诗与哲学之争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精心设计之下夺得桂冠。本文通过分析《会饮》的叙述结构论证柏拉图的《会饮》看似为赞颂爱若斯,实则是讨论谁才是关乎爱若斯终极解释之哲学问题。
关键词:柏拉图《会饮》诗与哲学叙述结构
作者简介:陈星典,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Title: The Ancient Quarrel between Poetry and Philosophy—The Narrating Instance of Plato's The Symposium
Abstract: The Symposium is Plato's elaborately designed of narrative. Plato changes the appearance order of th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epis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earance order of the characters imply profound meaning. The later the person appears, the closer he approach to Eros. Plato aiming to prove that the philosopher is the best of all discerning people. Finally, in the ancient quarrel between poetry and philosophy, Socrates was crowned by Plato's elaborate design. The paper through analyze the narrating instance of Plato's The Symposium to prove that Plato seems to talk about Eros, but actually discusses the philosoph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ultimate interpretation of Eros.
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
1.最奇怪的是流行的舆论认为,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
会得到诸神的赦免,他们说,这是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是一种伪誓。
2.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仅当爱情导致善与恶的行为时才
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一个坏人邪恶地放纵情欲,那么这种爱是卑鄙的,而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地追求爱情,那么这种爱是高尚的。
3.这就是我们的法律为什么要规定,过分迅速地接受情人是
不道德的,在此之前应当有一段时间间隔,人们一般认为这是最有效的考验
4.如果有人准备献身于对另一个人的侍奉,相信通过他能够
增进自己的智慧或者其他任何美德,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自愿既不卑鄙,也不下流。
5.抱着这种希望(追求智慧和其他美德),爱情纵然失败也不
足为耻,而其他任何企图,无论有无实现,其本身就是可耻的。
6.医学可以说成是一门研究身体爱什么的学问,或者说医学
研究的是欲望,研究欲望的补充和排除,而能够区分什么欲望有害和什么欲望有益的人可以称作医生,这是在医生这个词的完全意义上来说的。如果他能用一种欲望取代另一种欲望,而在缺乏必要的欲望时又能使之产生,或者说如果必要的话,在它产生时能够加以消除,那么我们会把
他看作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
7.音乐受爱神的指引就更加明显了.音乐被说成是一门爱的
学问。音乐的技艺就是通过解决高音和低音的不和来创造和谐。当高音和低音还处在冲突状态时,肯定不会有和谐,因为和谐就是协和,协和是一种同情,事物之间只要还有冲突就不会有协和。
8.医生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约束餐桌上的快乐,使我们能够享
受美味佳肴而又不至于生病。
9.有判断能力的人会去注意少数有理智的头脑而不会去注
爱的对象与渴望 柏拉图《会饮篇》爱欲理论解析
一、爱的对象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将爱的对象分为三种:灵魂、理性和激情。他认为, 爱的本质在于追求美好,而这种追求具体体现在这三个对象上。
Leabharlann Baidu
1、灵魂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爱的最高对象。在他看来,灵魂是超越肉体的存在,具有 不朽的性质。人们应该追求灵魂的完善和升华,以实现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和 谐。这种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真正意义上的爱与美的向往。
爱的对象与渴望 柏拉图《会 饮篇》爱欲理论解析
目录
01 一、爱的对象
03 三、结论
02 二、爱的渴望 04 参考内容
柏拉图《会饮篇》中的爱欲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了爱的本质和作用, 提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的观点。本次演示将从爱的对象和渴望两个方面,对柏 拉图《会饮篇》中的爱欲理论进行解析。
三、结论
柏拉图《会饮篇》中的爱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在于强 调爱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爱的渴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爱的对象上, 柏拉图将爱分为灵魂、理性和激情三个层次,指出了不同对象的特点和作用。 在爱的渴望方面,柏拉图强调了理性在爱情中的重要性,认为爱是理性的引导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他还提出爱是一种责任和成长的过程。
总之,“会饮篇柏拉图”是一篇深刻而独特的著作,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人 类智慧和真理的本质。它不仅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世界哲 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会饮篇
爱就是对永恒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为目的的交往是延续轮回的低级追求,而最高境界的爱是爱最终可以到达真理的智慧。
爱本身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而是对尽善尽美的追求。爱追求真善美还有更高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达到不朽。人的肉体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灵魂是爱的基础,至善是爱的终极追求。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克服欲望的冲动,才能实现永恒之美。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纯粹的、高尚的、以至善为最高目的、以智慧为追求对象的爱情,沉浸其中的两人关系会更加牢固,他们的交往会更加完整,胜过夫妻的情分,这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肉体的子女更加美丽、更加长寿。
爱就是爱某些还没有得到的、缺乏的东西。你所爱的对象是你所缺乏的,一切事物渴求的东西都是它缺乏的东西。
阿波罗多洛:噢,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知道的,那倒不费什么事,前不久我还有机会强化我的记忆。就在前天,我从我在法勒伦的家去城里,有位朋友远远地从后面看见我,就扯着嗓门大喊起来,喂,阿波罗多洛,等到我一下。
于是我停下来,等着他。
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找你算是找对了,我要问的是在阿伽松家里举行的那场宴饮。苏格拉底、阿尔基比亚德,还有其他一些人,都参加了那里的晚宴。他们谈论的全都是爱情,你知道他们的发言吗?我听说了一些内容,是一个与福尼克斯谈过话的人告诉我的,但他说得很简单,还说要想知道详情最好来找你。所以,阿波罗多洛,请你把整个故事告诉我,说一说你敬爱的苏格拉底,你知道我们总是相信你。不过,在开始讲之前,请你告诉我,你当时在场吗?
会饮篇 名词解释
【会饮篇】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主题是探讨关于爱情的相关特质(以赞美爱神Ἔρως的形式进行)。本篇通过在会饮中的客人之间的讨论,分别阐述了各人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该篇的小标题为《论爱情》,伦理的。在有些地方本篇被翻译做《飨宴篇》或《宴话篇》。其篇名“Symposium”本身是指古希腊的一种活动,即在某些重大仪式之后大家一起聚会宴饮并讨论问题,如今英文中还保留了这个词,用来表示研讨会、讨论会等。
柏拉图会饮篇
柏拉图会饮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柏拉图《会饮篇237-242》
从前人与现在人不一样:第一,从前人类有三种人,不像现在只有两种。在男人和女人之外,还有一种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人。这种人现在已经绝迹,但名称还保留着:‘阴阳人’,他们在形体上和名称上都是阴阳两性的。第二,从前人的形体是一个圆团,腰和背都是圆的,每人有四只手、四只脚,头和颈也是圆的,头上有两副面孔,前后方向相反,耳朵有两个,生殖器有一对,其他器官的数目都依比例加倍。为什么从前人有三种,身体如此构造呢因为男人由太阳生出,女人由大地生出,阴阳人由月亮生出,因为月亮同时具备太阳和大地的性格。这种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自高自大,乃至于图谋向诸神造反。于是宙斯和众神商量对付办法,他们不能灭绝人类,否则就没有人类对身的崇拜和牺牲祭祀。但人类的蛮横无礼不能容忍。宙斯想出一个办法,一方面让人类活着;另一方面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办法是把每个人截成两半,这样他们的力量削弱了,而数目加倍了,这样侍奉神的人和献给神的礼物也就加倍了。截开以后,他们只能用两只脚走路。把人截开后,宙斯叫阿波罗把人的面孔和半边颈项转到截开那一面,把截开的皮从两边拉到中间,拉到现在的肚皮地方,把缝口在肚皮中央系起,造成现在的肚脐。然后把皱纹弄平,只在肚皮和肚脐附近留下几条皱纹。
原来人这样被截成两半之后,这一半想念那一半,想再合拢在一起,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直到饿死为止。若是这一半死了,那一半还活着,活着的那一半就到处寻求匹偶,一碰到就跳上前去拥抱,不管那是全女人截开的一半(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女人),还是全男人截开的一半。这样,人类就消灭掉了。宙斯起了慈悲心,就想出一个新办法,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从前都是在后面,生殖不是借男女交媾,而是把卵下到土里,像蝉一样-使男女可以借交媾来生殖。由于这种安排,如果抱着相合的是男人和女人,家会传下人种;如果抱着相合的是男人和男人,至少也可以平泄情欲,让心里轻松一下,好去从事人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像这样,从很古的时代,人与人彼此相爱的情欲就种植在人心里,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医好从前截开的伤痛。
会饮篇七人观点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其中讨论了爱的本质和人的本性。以下是《会饮篇》中七位发言者的观点:
1. 狄奥提玛:她认为爱是对美的追求,而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她认为,爱是对超越个人之上的、普遍的美和善的追求,这种追求使人超越个人的局限,达到更高的境界。
2. 苏格拉底:他认为爱是一种内在的热情,它可以驱使人去追求智慧和美德。他主张,只有通过了解爱的本质和本性,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实践爱。
3. 阿伽通:他认为爱是神灵中最幸福、最美、最善良、最年轻的,寓居在神和人的心灵里。他强调爱可以使人变得更好、更幸福,而这种改变是从内心开始的。
4. 阿里斯多芬:他认为爱是一种欲望,它促使人去追求完整和完美。他认为每个人都渴望完整和完美,而这种渴望就是爱。
5. 厄律克西马库:他认为爱是对生命的追求,他强调通过追求生命的永恒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6. 泡塞尼阿:他认为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超越个人的局限,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他认为爱是普遍存在的,它超越了个人和社会的限制。
7.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爱是一种友爱,它基于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他认为,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人们可以共同实现他们的目标和理想。
这七位发言者的观点虽然不同,但都强调了爱的积极面和普遍性。他们都认为爱可以驱使人去追求更高、更好、更完美的境界,使人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同时,他们也都认为爱是超越个人之上的,它可以超越个人的局限和社会的限制,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
《会饮篇》之二:古希腊的“情人”与“爱人”
《会饮篇》之二:古希腊的“情人”与“爱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20-01-10 17:32:04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讲述了在《会饮篇》中,古希腊人对于“美”与“卓越”的看法,他们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色彩。今天的我们,无需带着今天的价值观去判断,而是去探索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导致古希腊人的独特审美。
而今天,我们继续进入《会饮篇》,去探索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情人”与“爱人”
“情人”与“爱人”
一、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精神之爱
在这本书里,出现最多的爱情的双方并不是男女,而是两个男人,以“情人”和“爱人”出现最多,甚至于在荷马史诗以及城邦战役中,都有着很多男性伴侣的身影。
“爱神会给相爱的人以力量,我敢说,如果一个情人在准备做一件丢人的坏事,或者在受人凌辱而怯懦不敢抵抗,这时他被人看到了就会羞耻,但是被父亲、朋友或者其他人看见还远远不如被爱人看见那样羞到无地自容。”
后来加入酒局的阿尔基弼亚德说“诸位,就只有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我以为他该和我说几句情人对爱人私下说的私房话,心里乐滋滋的。可他一句话都没说,还跟平常一样,和我呆了一天就走了。”
这是一种大家都有耳闻的爱情——所谓的“柏拉图式的恋爱”。
柏拉图在《会饮篇》一书中认为,最崇高的爱是精神上的,是爱的双方对真实和美德的共同追求,但这种追求仅仅限于男性之间。而最理想的男性双方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与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前者被称为“爱人”,后者被称为“情人”。情人有着教导爱人、传授他们美德和知识的义务,而爱人有着尊敬以及服务情人的义务。
灵魂至爱,理性至爱 ——论《会饮》柏拉图式的爱
灵魂至爱,理性至爱
——论《会饮》柏拉图式的爱
李闫瑞德
灵魂至爱,理性至爱
——论《会饮》柏拉图式的爱古希腊哲学智慧大师柏拉图,为人类奉献出著名的“柏拉图式的恋爱”。虽然每当人们谈起“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总是会有一些讽刺的韵味,但其实,这种“精神恋爱”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它对后世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性爱观念都有很大影响,这源于柏拉图对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分,源于对爱的理念、灵魂的世界与我们生活中凡庸之爱的区别。柏拉图的爱情理论完全类似于神话,在他撰写的《会饮篇》中,他对他的爱情观念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在介绍《会饮》之前,我想要先来谈一谈古希腊的性爱观。自希腊时代起,性爱观就以一种十分奇怪的方式在人们的思想中绵延发展,大量的性爱故事经师人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诗篇在群众中扩散。甚至自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了公共妓院开始和某些祭祀场所合一的现象1。事实上,整个希腊社会看似热衷于性爱,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可以说这是一种出于对西方古代文化的误会,实际上,是人们对宗教、神话、英雄主义充满了虔诚的崇拜之情,就拿荷马的《伊利亚特》来说,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特洛伊》中的英雄,在他的身边有一位挚友——帕特罗克洛斯,因为他的死亡导致了阿基琉斯的真正愤怒,从而推动了整个诗篇的展开:
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
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
1. (美)保罗·埃尔默·摩尔《柏拉图十讲》,第214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给阿开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
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
会饮篇 解读
《会饮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篇著名对话录,主要讨论爱情的本质和美德。以下是对该篇对话录的解读:
对话背景:该对话发生在一次宴会上,参与者包括主人阿伽松、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等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探讨爱情的主题。
爱的本质: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关于爱的本质的观点,即爱是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他认为,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可以引领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实现自我超越。
爱的种类:对话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天上的爱是神圣而纯洁的,追求的是灵魂之美;而人间的爱则是世俗的,追求的是肉体的美。这两种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都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爱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爱是一种美德,因为它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善良和正义。通过爱,人们可以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对爱的批判:虽然苏格拉底等人对爱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参与者对爱提出了批判。他们认为,爱可能会导致人们陷入迷狂和盲目之中,失去理智和判断力。这种批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的复杂看法。
爱的神秘性:在对话中,苏格拉底等人也探讨了爱的神秘性。他们认为,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无法用言语或理性来完全解释。这种神秘性使得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会饮篇》展示了古希腊哲学家对爱情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揭示了爱情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该篇对话录也提出了关于爱的本质、种类、美德、批判以及神秘性等多个方面的深刻见解,对于我们理解爱情和人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柏拉图
评柏拉图《会饮》
汉语言文学C 金懿 0901********
摘要柏拉图《会饮》描述了这样一个的事实:这是一场男人们的表演。宴饮引出了戏剧和玩笑,与此同时它们是动人的高贵的演讲。对诗的最全面的探讨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中。但在那两篇对话中我们无法同诗人进行讨论——没有诗人在场。这是《会饮》特别重要的第一个原因。《会饮》之所以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诗人与哲学家的共同主题是人类事物。人类事物,无论如何根本上是政治事物,人类最伟大最感人的东西是政治——自由和帝国。《会饮》是柏拉图最显著的非政治对话。总而言之,《会饮》是哲学与诗之间的争论性对话,哲学击败了诗,而诗处于为自身辩护的位置[3]。其次,政治的基础——自然,由于某种原因,爱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诗和爱欲。
关键词爱欲;美;善;爱神
前言《会饮》是一本文学价值很高的书,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一次温故而知新,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于是抛砖引玉,作此书评,聊以慰藉贫乏的心灵。《会饮》的中文译著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是刘小枫本《会饮》的译者弁言,这里主要谈的是国内学界对《会饮》的翻译状况。关于《会饮》的译著,国内比较知名的有五大版本,分别为民国初年的郭斌和译本,建国后朱光潜的《文艺对话集》译本,王晓朝的柏拉图全集译本,以及03年刘小枫译本和04年的王太庆译本。
朱译本影响最大,主要着眼于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最系统最完整的,应该属最晚近的刘小枫译本,抛弃了前面所有译本在思想上的出发点,着眼于政治哲学的柏拉图。
刘小枫认为“要理解柏拉图,首先得摘下现代‘学’科的眼镜”,应该按照对话本身的特征出发去理解对话,按柏拉图所表达的来理解柏拉图,而不是把柏拉图视为相论的柏拉图,美学的柏拉图,甚至客观唯心主义的柏拉图,用心去体会隐匿于对话中的“微言大义”。政治哲学的柏拉图不再将“相论”当作柏拉图哲学的第一性问题,而把哲学与大众(或城邦)的关系当作第一性的问题。刘“以政治哲学为纲”,大举翻译柏拉图的原典、历代注疏和今人解读,使得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在国内的柏拉图研究中大有超越相论的柏拉图,逐渐成为显学之势。而刘先生的思想也并非其自创,而是源于西洋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刘译本《会饮》的附录即可看到施氏弟子布鲁姆和伯纳德特“现身说法”,大讲政治哲学的柏拉图。
谈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会饮篇》的说理特点
112谈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会饮篇》的说理特点陈秀云 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柏拉图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开创者,他的诸多的文艺观点是包含在其哲学理论中的,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滥觞,后世的人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他的说理的方式也自有其特点,《会饮篇》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些特点。关键词: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会饮篇》;说理
柏拉图是一位西方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他之前的时代希腊文化的高峰是文艺,具体是神话、诗史及悲喜剧。正是通过柏拉图,希腊文化完成了从文艺高峰到哲学高峰的转变。他没有单独论述文艺理论的著作,其文艺观点是散见于其哲学及美学著作中。他心目中的“爱智慧,爱美者,诗神的顶礼者”指的是哲学家。他的“理式”观点对后来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的诸多哲学美学观点深深影响了后世的人,如其灵感说,解释了文艺何以引起听众的欣赏以及文艺深远的感染力量。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柏拉图的全部哲学著作都是用对话体写成的。这种剥茧抽丝式的说理方式从来不发空谈,总是从事件、现象出发,通过讨论,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去伪存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这种对话辩论式的说理方式在《会饮篇》还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是以叙述代议论,由叙述事件自然引出结论。在参加会饮的客人入席之后,他们决定用座谈代替乐伎,在
座的每人依次轮流作一篇爱神的礼赞。诡辩派修词家斐德若以《神谱》中爱神出生的故事证明爱神在诸神中是最古老的,而且以自己为例论证观点:只有相爱的人才会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生命,并引用《荷马史诗》中的大量例子来说明爱神助人就善避恶,有道德的作用。每次在证明一个观点之前,斐德若都是先叙事,或讲神话中的故事、或讲自身的例子、或转述经典书籍中的事例。尽管他作为诡辩家的结论都平凡且毫无新意,但由事例自然得出结论的论证过程是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即由个体到一般、由实践到理论的模式。第二,另一位诡辩派修词家泡赛尼阿斯使用了自定规则、自圆其说的说理方式。为了证明当时雅典流行的男子同性爱的合理性,他先由阿弗洛狄忒有两种应颂扬的是:“天上爱神”而不是“人间爱神”,是心灵的爱而不是肉体的爱。而一切行为自身无所谓美丑,美丑因“做的方式”好坏而定,爱也是如此。因此在这自定的标准下,雅典的男子同性爱的情形比希腊各城邦的都强,因为“做的方式”比较好,爱情的追求与学问道德的追求合而为一,因此它是合理的。当然,泡赛尼阿斯的观点漏洞百出,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他的自圆其说、思想庸俗的颂词正好对比映衬出苏格拉底的思想深邃与精妙。第三,缘譬设喻是悲剧家阿里斯托芬说理的方法。他
爱的对象与渴望_柏拉图_会饮篇_爱欲理论解析_吴华眉
第9卷第3期
2007年8月Vol .9No .3Au g .200773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iversity of Scie nce and Tech nolo gy Social Sciences
爱的对象与渴望
———柏拉图《会饮篇》爱欲理论解析
吴华眉,杨立蛟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 要: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了阿里斯托芬之爱与苏格拉底之爱。阿里斯托芬认为爱的本质在于追求完整和
整合,在于自爱;苏格拉底认为爱的对象是美善。阿里斯托芬之爱侧重于人的身体;苏格拉底之爱侧重于人的灵
魂。而笔者认为人类之爱是在身体与灵魂的张力下生存,这种张力体现于“渴望”之中。爱的存在一方面渴望并由
此维系着个体的身体和灵魂;同时又以这种渴望为内容,自由地敞开而又勇往直前。
关键词:爱欲;爱的对象;身体;灵魂;渴望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07)03-0073-05
The Object and Desire of Love
———Thinking about Plato 's Sym po sium
WU H ua -mei ,YANG Li -jiao
(Co llege o f H umanities an d Law ,S handong Un iver sity o f Science an d Technolog y ,Qing dao ,Sh andong 266510,China )
A bstract :Bo th A risto phanic lov e and Socra tic lo ve are analyzed by P lato in his w or ks .Putting an empha sis on th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饮开始,鄂吕克锡马柯提议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做一篇颂扬爱神的讲话。颂辞由斐卓开始。他先讲述了爱神的出身,并认为之所以值得尊敬,不仅在于他最古老、最荣耀,跟在于他能激发英雄胸中的神勇,能导致品德和幸福。
很明显,斐卓的颂辞充满溢美之词,但也因此过分的夸大了爱神的威力而陷入庸俗了。但其颂辞中提到:“如果我们能够想出一种办法,让一个城邦回落一支军队完全由情人和爱人组成,酒会治理的再好不过了。人人都会争着避免做丑恶的事,努力做光荣的事。”这段话的描述,引出了早期古希腊的一个文化传统——同性恋。所谓爱人,即被爱者;情人,即爱人者。早期古希腊,由于军事需要,男人们都像军人一样生活在军营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足够的女性,加之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社会上基本没有神圣的两性家庭生活。在阿克琉斯的英雄式爱情的鼓励下,男人们战友之情随着提升为爱情。所以,在当时的军队中,的确存在许多爱人和情人,但他们也并没像斐卓所说的,由于爱神的激发而神勇无比。
不满斐卓的颂辞的包萨尼亚说道,人们要歌颂的爱神阿莆罗狄德只有处在天上才能激起人们真正的美德。而凡间的阿莆罗狄德激发的爱情都是凡俗的。他相信崇高的爱是不受外因(如肉体)支配。只是纯粹与灵魂的相结合。
鄂克锡马柯听出了巴萨尼亚的偏颇偏颇,于是马上纠正道:爱情有二重性,爱情激动人心不仅在于追求美少年,也追求其他一切美好的存在物。他认为,爱神威力无穷,支配着全部的神和人的事情,把情欲导向一切事物的对立与和谐的运动。
但无论是包萨尼亚还是鄂克西马柯,都是试图从理性的角度来称颂爱神的威力无穷。而接下来的阿里斯多潘着以神话故事来说明爱神的力量:从前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阴阳人。由于阴阳人的强大力量给诸神带来了威胁,于是宙斯将原本圆形的阴阳人切成均等的两半。所以,这一类人,一出生便总在希冀着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结合成整体。
阿里斯多潘的描述,给予相爱的人的爱欲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它恰到好处的描述了相爱的人狂热爱欲的根源,也仿佛是在暗示人与人的结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就如同吃饭休息一般。人所具有的强烈的爱欲,也是根源于要回归自然的状态。它说明了爱具有排他性、永恒性、相互性。“你是我的唯一”这句现代的歌词在阿里斯多潘的神话中的到很好的证明。他也是在告诫人们,应当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爱情。
随后的阿伽通着仅一味的从正面将完美的特征赋予爱神,颂辞中充满堆砌之辞。他认为,爱神拥有正义、明智、勇敢、智慧等品质。人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爱神孕生和滋爱的。爱神是最高最美好的善。
显然,阿伽通的颂辞没有改变他演说家的风格。虽然华丽的辞藻给他自己带来了光彩,也给爱神带来了荣光,但并未能帮助人们了解爱神是什么。
睿智的苏格拉底不满足这样的颂辞,便反问阿伽通而迫使其赞同:爱神是缺少、没有美并且没有好东西。苏格拉底的雄辩能力在此处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接下来,他引出他与迪欧玛的谈话内容:
第一、爱神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精灵。他处在贫与富之间、智慧于无知之间、爱与被爱之间。
所以,他总是在奔赴先智慧,期盼着爱,追求着美好。所以,凡属于美好的东西、幸福的期盼,都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最强烈的爱。这对于拥有广博智慧但有一直自称其无知的苏格拉底的言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他是一个处在智慧与无知之间的永远追求更高智慧的爱智者——哲学家。
第二、爱通过生育而获得延续并因此获得不朽。生育可分为两种:肉体的生育和灵魂的生育。人们追求与美好而神圣的肉体或灵魂投合,而生育出同样美好的后代,使肉体或灵魂在美中得到延续,获得不朽。凡人可以同多肉体的生育,将爱植根于子女中,使其代代相传,世世相续,并因此获得永恒不死。在这里,爱欲转换成了自然与灵魂的延续的原始力量。两性的结合、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它使有限的生命获得了永恒的形式,爱欲的本质就是欲求不死。而追求灵魂不朽的人,则可以用辉煌的荣誉、伟大的作品、高尚的品德来时自己的灵魂获得永存。
第三、爱的阶梯。爱往往是从美好的形象发生,深入进而爱灵魂,再上升为爱知识,最后便可发现美本身。追求美的过程,就如爬梯子般逐步上升,由浅到深,随着爱的渐渐深入而最终到达美本身。而最终到达的美本身,是永恒、无终始、无增减的。而一个人只有触及到真实的美,才能生育真实的美,才能使爱到达永恒。
再次回到阿里斯多潘的神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当阴阳人终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获得全整后,其爱欲便能得到消解。生命与爱欲因时代相传的孩子而得以延续。但这种延续,只是在情欲满足后在一次以生命的形式进行简单的重复,而缺少了更为高远的追求。而苏格拉底的爱的阶梯恰恰提供了一个让凡人生命可以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延续的途径。通过爱的阶梯,是人的生命的延续超越了对肉欲的追求,进而对知识,灵魂,美本身的追求。只有超越了肉欲,才能使人的灵魂获得华,精神家园芬芳四溢。有了美的居住,人的心灵将不再孤独流浪。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也因而有了原始的呼唤而变得无法抵挡,正如海德格尔说描写的终日“烦”、“忧”、“惧”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一个永恒的拯救。
关于对爱神的颂辞,在阿伽通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后便基本结束了。回顾每个人的颂辞,我们可以看到一段了解探究爱神的精神历程。从自然社会到伦理道德,从神话起源到完美特征,都透出先哲们无法掩抑的智慧之光。对于爱神的探究到爱本身,美本身,都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古希腊时代真挚而朴素的这哲学观点。正在进行着生活的我们,是爱与美的追求的实践者。先哲们关于是爱的延续,以及对美本身的终极目标的追寻,终将给予我们最高的启示和鼓励。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会饮篇》与《理想国》,一个指向人内心的隐秘处、一个放眼社会构建,它们很自然地成为最为著名篇目。《会饮》的主题是人类的情爱,这是人类情感与行为神秘而复杂的领域。为了让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并给出了经典答案,柏拉图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尽管我们将《会饮》称为“对话”,其实,它并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社交场合的谈话,而是像戏剧里表现的那样,主题始终与修辞、演讲、口才这些问题紧密相联。《会饮篇》是由特定的角色非常正式的表演而完成的,柏拉图是导演。
《会饮》采用了多重转述的叙诉方式,理了半天才明白是谁说给说再传给哪一位的。也许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然而,在柏拉图那里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理念。因为是柏拉图,其中定有深意?读完全篇,我才有了个大致的猜测。康德说自己比柏拉图更了解柏拉图,我不会生出他那样的自信来。
从结构上看,《会饮篇》中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前面的部分闲言碎语较多,宴游的东家Agathon刚刚拿了个剧作头奖,前一天的庆功宴朋友们喝高了,至今还不舒服。大家约定:今天酒就随意了,不再狂饮。随后遣走了吹箫女,在场的均是纯爷儿们,好说话。
这样一来,柏拉图预设了一个清醒、男性、理性的讨论的语境,大家可以安静地坐下来、正儿八经地谈欲望、情爱。然而,从讨论开始到结束,参与者屡屡突破预设的界限。大伙总是爱搬出神话故事来说事儿。希腊神话至少有泰坦、宙斯两个不同的谱系,可考的版本有荷马、荷西奥德、奥维德的经典作品以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人的剧作,加上民间流传的各种版本,他们说的到底是哪一出,没法当真深究。这可能与轴心时代的人们谈论的习惯有关吧。古希腊人子虚乌有地编神话,东周人望文生义地引经据典,刚刚有了点文化不拿来装点一下怎么得了?
还有,Agathon与Socrates斗嘴,希望让酒神Dionysus来判定谁更智慧;Socrates的演讲基本上转述Diotima的意见,完全转到了女性立场;最后,喝得烂醉如泥的Alcibiades登场,代表酒神宣布Socrates是最智慧的人(明明是Diotima道出了情爱的真理。Socrates与Diotima 是双性同体的完美肉球?)。
柏拉图醉心于围绕主题、语境游离所带来的张力?事实上,如果剔除了女性、激情与情感,我们的情爱还能剩下多少可以谈论的东西?
接下来,柏拉图所挑选的演员次第登场,赞美爱神,发表关于情爱的意见。
Phaedrus 与Pausanias职业不详,前者可能来自军队或商界,后者大概是法律或公共服务方面的朋友;Eryximachus是医生,由于当时的医学与数学、几何学、生物学还没完全摆脱一锅煮的状态,彼此联系紧密,医生完全可以代表科学界的意见;Aristophanes是喜剧剧作家、Agathon是悲剧剧作家,他们是诗意的代表;Socrates是哲学家;最后登场的Alcibiades 的职业已经不重要的了,他的作用便是赞美Socrates或Diotima的智慧,为这次富有成果的宴游做一个热闹的总结。人们谈论问题,其实是在谈论自己的生活,会饮的参与者也不例外。柏拉图所选择角色的职业背景意味着:他想集中由常识到哲学各层次的经验和知识,对人类情爱做一番全面的考察。
古希腊的会饮并不像我们现在围坐在餐桌旁的宴会,而是在房间放置些可倚可躺的床榻,两两共用一床榻,边喝边聊,喝多睡一会儿,醒过来再喝再聊。现在Agathon与Socrates共躺一塌,他们可以很方便地交谈。这是小组讨论,大会交流则要一个一个的来。大家约定按照座次发言,轮到Aristophanes时出现个小变化。Aristophanes 不停地打嗝闹动静,只好让排在后面的Eryximachus医生在前面先说了。柏拉图安排这个桥段意图有二:一是调节会饮的气氛,医生的发言枯燥乏味,背景声响是Aristophanes不时闹出来的动静,是个有趣的场景;二是编排出一个有序的出场顺序。Phaedrus、Pausanias、Eryximachus、Aristophanes、Aga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