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活血化瘀类方药

合集下载

外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的种类

外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的种类

外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的种类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是比较快的,稍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有些人难在很匆忙上班的时候都会不小心被门夹到手,这个时候手指并没有破,但是手指夹的地方却出现了淤血,那么就需要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这样的话才可以让自己手指淤血的地方散开。

①活血化瘀药。

主要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

如血滞经闭、行经腹痛、瘀血头痛、外伤及术后瘀血腹痛、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痈疽肿痛、跌打伤痛等。

常用药有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虎杖、益母草、鸡血藤、红藤、红花、桃仁、五灵脂、牛膝、穿山甲、泽兰、凌霄花、自然铜、血竭、王不留行、苏木、茺蔚子、马鞭草、水红花子、石见穿、皂角刺、牛角﨧等。

②破血消症药。

较活血化瘀药作用猛烈,有攻逐瘀血蓄结之势。

用于大量瘀血停聚的蓄血证和气滞血瘀结为痞块的症瘕证。

常用药有干漆、刘寄奴、虻虫、水蛭、?虫、蜣螂、斑蝥、三棱、莪术等。

此外,某些活血药还可用治热病神昏、风湿热痹、水肿、黄疸、乳房胀痛、乳汁不下等证。

使用活血药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气血之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的关系,配合行气药,以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

同时应根据瘀血证的不同成因和病情配伍用药。

如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散寒药;热灼营血、血行不畅、热结血瘀者,当配清热凉血药;若属风湿痹痛,当配祛风湿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者,又当配补气药;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配行气和营药;对症瘕痞块,当配软坚散结药。

一、活血祛瘀: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清热药)、大黄、续随子(泻下药)、瞿麦、地耳草(利水渗湿药)、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合欢皮(安神药)、山渣(消食药)、茜草(止血药)、当归(补虚药)。

二、活血通络:红藤(清热药)、路路通(理气药)、虎杖(祛风湿药)。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风湿药)。

四、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药)。

五、活血散结:麝香(开窍药)。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气药)。

活血化瘀的西药

活血化瘀的西药

活血化瘀的西药关于《活血化瘀的西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先应当掌握一个定义,那便是活血化淤这一定义是以中医学的视角来诠释的,而西医方面里边沒有这些方面的论述,所以说,从西医方面的视角而言,沒有活血化淤类药,从中药方剂的视角而言,活血化淤的药品是比较多的,例如花红片,活血化淤胶襄这些,许多中草药材也具备活血化淤的功效。

常见的八大活血化淤药品1、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瘀,理气止疼。

主冶气虚血瘀,胸胁脘腹疼痛,肝郁肾虚经痛,生完孩子瘀阻,跌仆肿疼。

2、姜黄:破血理气,通脉止疼。

主冶胸胁刺疼,肝郁肾虚,生完孩子瘀阻腹痛,癥瘕,风湿病痹痛,跌打,痈疮。

3、莪术:破血理气,化滞止疼。

主冶癥瘕堆积,脘腹胀痛,宿食未消,血淤肝郁肾虚,生完孩子淤血腹痛,跌仆痛苦。

4、山参:山参对血管的功效,一般觉得其为毛细血管扩张药,但亦有剂量收拢,大使用量扩大或先收拢后扩大的汇报。

在其中,人参皂甙Rh2 能够根据减少机体的氧化磷酸化的方式来减少心脏耗氧和心脏坏死水平,进而具有对心脏的维护功效,人参皂甙Rh2 对异丙肾上腺激素导致的大白鼠心肌缺血具备一定的维护功效,也是防癌灵丹妙药。

5、马鞭草:活血化瘀散瘀,利湿消肿截疟,祛毒。

主冶肝郁肾虚,经痛,癥瘕堆积,水肿、发胀,淋证,脚气,黄疸,痢疾,登革热病,白喉,痈疮疮毒。

6、郁金:活血止痛,理气开郁,净心散血,利胆退黄。

主冶胸腔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经痛,肝郁肾虚,热症神昏,呕血、衄血,颠狂,黄疸。

7、中药穿山甲:通脉下乳,活血化瘀消结,消肿放脓,搜风通脉。

主冶肝郁肾虚,癥瘕、奶水不可以,痈疮瘰疬,痹痛拘挛。

8、蚂蟥:破血,逐瘀,通脉。

主冶癥瘕痞块,血淤肝郁肾虚,跌打等。

活血药一般都是有改进血流动力学的功效,有扩大外周血管、提升心脏血供供氧浓度、改进脑血液循环及提升变病人体器官血容量的功效;也有改进血液流变学的功效,可改进血液的浓度值、粘稠度、凝固性及红细胞集聚性的情况;有抗血栓产生、提高机体血液抗凝系统特异性的功效。

第十四章 活血化瘀类方药

第十四章 活血化瘀类方药


(2)增加血流量

川芎、红花、丹参、益母草、赤芍、延胡索等 许多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 血流量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降血压
益母草、红花、蒲黄、延胡索、丹参、 银杏叶有轻度降低血压作用
4.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功能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动物可抑制血管ET 的分泌,提高血浆NO水平、NOS活性,恢复 NO/ET平衡,改善心肌缺血 复方能增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S的活性,促 进NO合成,扩张血管,抗脑缺血



和血药:当归、丹参、生地黄、丹皮、赤芍、鸡血藤.
兼有养血、和血脉功效

活血药:川芎、红花、三七、牛膝、蒲黄、刘寄奴、
五灵脂、郁金、姜黄、益母草、延胡索,有活血、行血、 化瘀功效等

破血药:水蛭、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桃
仁, 活血作用峻猛,包括等 常用复方: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生化汤

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的LD50为 36.7±3.8g生药/kg, 家兔连续14天肌注丹参注射液(2.4 g/kg), 动物血象、肝、肾功能、体重等均无明 显变化。 小鼠连续14天每天灌胃2%丹参酮混悬液 0.5 ml,大鼠连续10天每天灌胃2.5 ml, 均未见毒性反应。

延 胡 索

现代应用
1.冠心病 2.缺血性中风 3.肝炎 4.肾衰、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 5.病毒性心肌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 闭塞性脉管炎、肺心病、消化性溃疡、肠黏连、 骨折、宫颈糜烂、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神经 性耳聋、硬皮病等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已发现可引起多种不良反 应,如变态反应性皮疹、过敏性哮喘甚至过敏 性休克。还可见头晕、血压下降、月经过多等。 丹参的不良反应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或消退, 重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

方法:择500例本院近一年接收的血瘀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单一用药、二联用药、多联用药、重复用药等用药情况,同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500例患者单一用药患者占36.00%、二联用药患者占40.00%、多联用药患者占24.00%、重复用药患者占28.00%。

500例患者使用丹参滴注液100例、血塞通冻干液140例、疏血通注射液110例、血塞通冻干注射液80例、丹参冻干注射液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86%、5.45%、8.75%、12.86%。

结论:在活血化瘀药物使用中,结合中医辨证原理、中成药说明书合理用药,便可保证活血化瘀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成药;合理配伍;合理用药;分析Analysis of rational compatibility and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Wang Haihong(Qitaihe Qimei hospital,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46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ational compatibility and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500 cases of blood stasis patient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year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The single drug, double drug, multiple drug and repeated drug were observ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events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500 patients, 36.00% were single drug users, 40.00% were double drug users, 24.00% were multiple drug users and 28.00% were repeated drug users.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4.00%, 2.86%, 5.45%, 8.75% and 12.8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use of drug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e safety of drug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an be guaranteed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stru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 rational drug use; analysis活血化瘀类药物近年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中医认为血虚、气滞是造成瘀血的主要原因,机体血行不畅会增加血液阻滞发生率[1],一旦机体受外力等因素影响便会造成内出血,机体内多余的血液无法及时排除、吸收,便会出现瘀血情况[2],不仅会影响全身血运还会造成机体恶性循环,为降低瘀血对机体的损伤临床多实施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以达到祛瘀、行气、通脉的效果[3]。

左金丸的功效与作用

左金丸的功效与作用

左金丸的功效与作用左金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由中草药组方而成,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黄、山茱萸、远志、地黄、白芍、当归、柴胡、丹参等。

左金丸在中医药学中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面黄肌瘦、白带异常等症状。

左金丸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内分泌:左金丸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可以平衡体内激素水平,特别对于月经不调、经闭、经前综合症等妇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和调节,调整内分泌的紊乱,从而恢复女性的健康。

2. 活血化瘀:左金丸中的生地黄、山茱萸、远志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清除体内的淤血和毒素,防止血液凝聚和血栓的形成。

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缓解妇科疼痛、月经血块、痛经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3. 补养营养:左金丸中的地黄、白芍、当归等药材具有滋养补血的作用,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这对于面黄肌瘦、皮肤暗淡无光、气血不足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效果。

它不仅可以改善外貌,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 舒缓痛经:左金丸中的柴胡、丹参等药材具有舒缓痛经的作用。

它们可以舒展经脉、舒缓子宫肌肉的痉挛,从而减轻痛经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经柔通的作用对于月经不调、经血凝滞等问题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5. 抗炎消肿:左金丸中的丹参、柴胡等药材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

它们可以清除体内的炎症毒素,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加快受伤部位的恢复。

这对于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有一定的疗效。

6. 调节免疫:左金丸中的药材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它们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 缓解压力:左金丸中的远志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对于经期焦虑、情绪波动、失眠等问题,左金丸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左金丸作为中药制剂,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在骨伤科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骨伤科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活血化瘀类1、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常用于跌打损伤初期,瘀血肿痛。

方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共为臣佐药。

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柴胡、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适用于损伤后瘀血内阻,胸痛头痛等症。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柴胡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3、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瓜蒌根润燥消瘀;穿山甲破瘀通络;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甘草调和诸药。

二、接骨续筋类1、续骨活血汤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乳香、没药。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续骨。

用于骨折中期,瘀肿渐消而未尽,疼痛减轻。

方解: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红花活血养血;地鳖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续断、落得打接骨续筋;乳香、没药消肿止痛。

2、新伤续断汤组成:当归尾、地鳖虫、丹参、乳香、没药、骨碎补、泽兰叶、延胡索、苏木、续断、桃仁、桑枝。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接骨。

适用于新伤骨折,筋脉损伤。

方解:当归尾、桃仁、丹参、地鳖虫、苏木活血化瘀;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骨碎补、续断接骨续筋;泽兰叶活血利水;桑枝通经络。

3、接骨紫金丹组成:土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

方解:土鳖虫、自然铜接骨续筋;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大黄逐瘀通经;硼砂清热解毒。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方剂趣味记忆歌诀是一种将中药方剂中的主要成分与功效以歌曲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中药方剂知识,也能方便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选择方剂。

一、理气类方剂1. 小柴胡汤,解肝抑郁热,头疼头晕闷,胸肋疼不舒。

2. 阳陵泉,治肝胃不和,口干燥舌燥,心烦易怒燥。

3. 十全大补汤,壮腰健骨精,男女皆可用,养心益气显。

4. 逍遥散,疏肝解郁气,烦躁失眠觉,心悸易惊忽。

5. 逍遥丸,愈久愈有益,疏肝放胆气,养阴充志气。

二、活血化瘀类方剂1. 当归四逆汤,寒性病痛极,手脚冰凉至,口唇紫黑色。

2. 通心络,补血通脉管,心脏病有光,胸痛不再来!3. 瘀血丸,经络通畅好,痛经不再烦,瘀血顺畅通。

4. 抱龙剑,妇女贞洁道,月经来时好,补血活化瘀!5. 三黄石膏汤,清热解毒药,风热捣裂生,荨麻疹奇松!三、清热泻火类方剂1. 黄芩清热汤,清热泻火力,感冒痰涎溢,肠热泻无比。

2. 地黄饮子,清热利水药,小便清又利,阳痿心口喜。

3. 二妙丸,治白带多症,清热利湿症,消食化痰菌。

4. 复方苍耳子冲剂,咽喉肿痛善,咽喉痛再见,鼻窦堵痛松!5. 六味地黄丸,运用与滋阴治,脾肾二经参,肝肾阴虚稀。

四、回阳类方剂1. 经方旋覆代赭汤,头部虚寒疼,发高烧夜间,回阳起死回生!2. 六味地黄丸,肝肾不足,头晕得不行,用了立见效!3. 人参扶正汤,补气补血力,胃肠功能强,气血运通畅。

4. 同仁堂阿胶丸,补肾滋阴药,慢慢吃不白玩,身强心坚刚。

5. 神农架休克救心丸,氧气急救药,心肌缺血急,用它值得夸。

五、补益类方剂1. 仙灵脾气丸,健脾和胃药,脾胃虚弱者,用它效果佳。

2. 壮腰健肾丸,益肾固精气,肾虚腰膝疼,用后如获奇。

3. 四季养生丸,四季食之佳,相信你会发现,健康得随身。

4. 肝炎清颗粒,肝损害好药,无毒产归来,元气立即消。

5. 通宣理肺片,驱风散寒药,鼻塞喉咳喘,用它真不错。

以上就是方剂趣味记忆歌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药方剂知识,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临床使用中药方剂时,能够准确选择适合病情的方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1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标准答案

2021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标准答案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属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是()A.杞菊地黄丸B.香连丸C.板蓝根颗粒D.银杏叶胶囊扶正剂:杞菊地黄丸清热剂:香连丸 板蓝根祛瘀剂:银杏叶胶囊2.下列适用于火热邪毒引起的脏腑火热证的中成药是()A.麻仁润肠丸B.防风通圣丸C.连花清瘟胶囊D.金花清感颗粒3.下列关于解表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解表药为主组成B.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后期C.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D.辛温解表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4.下列关于开窍剂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麝香、冰片、石菖蒲等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B.以神志障碍、情志异常为辨证要点C.适用于中焦虚寒证D.化痰开窍适用于中风、中寒、痰厥等属于寒闭之证5.下列关于安神剂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磁石、龙齿、珍珠母、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等药物为主组成B.具有安定神志作用C.用以治疗各种神志不安D.需长期服用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适用于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的中成药是()。

A.血府逐瘀丸B.复方丹参片C.速效救心丸D.心可舒胶囊2.附子理中丸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医圣张仲景的两个方剂()合组而成。

A.四君子汤B.四逆汤C.理中汤D.四神汤3.安宫牛黄丸来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A.温热病B.邪陷心包C.痰阻心窍D.急救高热神昏4.下列选项中,属于天王补心丹主治的是()A.心悸失眠B.梦遗健忘C.虚烦神疲D.头晕目眩5.以下有关解表剂说法正确的有()A.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

B.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C.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D.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

活血祛瘀剂

活血祛瘀剂
后世如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复元活血汤,重用
大黄荡涤凝瘀败血下行,配伍桃仁、红花、穿山甲等活 血通络,可“使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
◎由于行血逐瘀、通腑泻下之品猛峻破泄, 临床应据病情之轻重缓急,或峻攻,或缓下。如 瘀结癥积之轻证或孕妇、体弱之人不任峻攻者, 宜小量使用,或制以丸剂,取峻药缓攻之法;亦 可用活血兼能润肠通便之品酌与泻下药伍用,制 为润下、缓下之剂,使下不伤正。前者如《伤寒 论》治下焦蓄血病轻而势缓之抵当丸,即抵当汤 减小药量,并制丸服用,以图缓攻。后者如《兰 室秘藏》治肠中瘀血结滞,大便燥结之活血润肠 丸,则以归尾、桃仁活血祛瘀兼以润肠通便,配 伍大黄、麻仁以润下通便。
后世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丹治跌扑折 损,筋断骨折,疼痛浮肿,内有瘀血者,以乳香、 没药、五灵脂、自然铜等活血祛瘀、疗伤止痛, 佐以南星燥湿化痰;《解围元薮》活血丹治疗瘀 血湿痰阻于经络之筋骨疼痛,以乳香、没药活血 止痛,配伍皂角祛痰通络,皆取痰瘀并治之意。
结语
方剂是单味药物的有机结合,欲确立方剂的 配伍方法,使组方更为合理、有效,必须既要考 虑生理及其影响因素,又要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理 变化,以及病情轻重、病势缓急,分清主次,调 配合适的药物,使“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始 可组成结构严谨、疗效确实的方剂。
◎对血瘀兼有水湿者,立法制方宜瘀水兼治,以活血
祛瘀为主,适当配伍利水祛湿之品,既能祛其水湿,又 能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选药原则
①活血兼能利水之品,如益母草、泽兰、 牛膝等。
②利水兼有活血作用者,如木通、通草 等。
③淡渗利湿药,如茯苓、泽泻、薏苡仁 等。
方如《金匮要略》治腹中瘀血癥积之桂枝 茯苓丸,配伍茯苓渗利水湿,合桂枝温通血脉, 化气行水;与丹皮、桃仁等合用,则有助于活 血祛瘀。

舒筋活血的中药配方是什么

舒筋活血的中药配方是什么

舒筋活血的中药配方是什么关于《舒筋活血的中药配方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舒筋活络这类状况选用中医治疗方式实际效果十分非常好,能够协助我们在这段时间内更快的修复本身的身心健康,并且中药材这类治疗方法,如今早已变成了很多人都广泛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中国十分获得了一致五星好评,提早了解一下舒筋活络的中药方剂可以协助我们做到更强的痊愈实际效果。

.风湿热中药方-清热解毒除痹汤(方子网整理出来)构成与使用方法:金银花茶20g忍冬藤20g薏米仁20g黄连5g白芍15g鸡血藤手镯15g络石藤20g地龙干10g川芎10g紅花5g没药9g桂枝5g每天1剂冷水煎分2~4 次服1 月为1 治疗过程(方子网整理出来)功能简评:散风去湿气清热去火活血化淤通脉止疼聚瑞金银花茶生津润清热解毒而不伤肝芬芳透达而不遏邪既能宣散风寒风热又善清热去火散血利咽忍冬藤清经脉中风湿热邪而止疼二药为君黄连为活血祛瘀占领泻热之要药有害能解有能源清有滞能消有阻能通有瘀能化有结能散其微寒泻下味道俱厚荡实泻热毒随意祛毒去热清薏米仁健脾利湿湿去热清经脉通宣川芎为血肾气药既能补血补气又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疼络石藤袪风通脉散血消肿在诸清热解毒祛风湿药中佐桂枝有利于血脉通畅病邪消除依据“久痛多瘀”“久病入络”的基础理论故用白芍紅花鸡血藤手镯化淤通脉没药能散血祛淤消肿定痛经络疏通之血气凝涩地龙昆虫搜剔之品用以通脉颇有验证诸药相伍实则医治小孩风湿热的合理妙方2.风湿热中药方-加味小柴胡汤(方子网整理出来)构成与使用方法:黄芩9g党参9g柴胡9g半夏9g甘草3g青黛6g青篙9g桂枝9g牛膝9g秦艽9g红枣3 枚每天1 剂冷水煎150~200ml分3次服(方子网整理出来)我们能够依据舒筋活络的中药方剂来亲自动手配搭舒筋活络的中药材,能够合理地协助我们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支,能够减少我们医治疾患的成本费,这针对我们一些家中贫苦的小伙伴们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大的福利,需要引起重视。

中医药物促进人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中医药物促进人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中医药物促进人体气血循环的功效中医药学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气血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循环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传统中医药物在促进人体气血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物促进人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一、活血化瘀类中药物中医理论中强调血瘀是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物通常被用来活血化瘀并促进气血循环。

银翘片、川芎、桃仁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用于改善气血循环,特别是对于血液瘀滞造成的各种疼痛症状,如痛经、肌肉酸痛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通过调整血液的流动性和活性,以及促进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的目的。

二、益气活血类中药物一些中医药物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这意味着它们不仅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质量。

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广泛运用于中医领域,在促进气血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能量代谢和提高血液的氧合水平,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改善气血循环。

三、澄清热毒类中药物中医理论中提到,热毒可以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因此,清热解毒的药物常被用来改善气血循环。

黄连、连翘、金银花等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以清热解毒的方式促进气血循环。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净化血液,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药物在促进人体气血循环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和代谢产物的清除来促进气血循环。

益气活血类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质量。

澄清热毒类药物则可以清热解毒从而改善气血循环。

综上所述,中医药物在促进人体气血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体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物的使用应该基于个体的具体病情,并且需要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指导。

此外,中医药物作为调理健康的手段,与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气血循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药材之活血化瘀药全

中药材之活血化瘀药全

中药材之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西红花名称:西红花类别:活血化瘀药拼音:XI HONG HUA拉丁:Stigma Croci别名:藏红花、番红花药用部位:花柱头药材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

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栽培要点:产地:中亚地区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

摘下柱头,烘干。

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凉血解毒。

用于经闭瘕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冲服或浸酒炖服。

禁忌: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来源: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科属:鸢尾科番红花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外被褐色膜质磷叶。

叶均基生,9~15枚,窄条形,长15~20厘米,宽2~3毫米,边缘反卷,生细毛,基部有4~5片宽卵形、鞘状鳞片。

植株无明显的茎。

花1~2朵,直接从鳞茎发出,与叶等长或稍短,直径2.5~3厘米;花被片6,倒卵形,淡紫色;花被筒细管状,长4~6厘米;雄蕊3,花药大,黄色;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黄色,顶端3深裂,伸出花被外,下垂,深红色,柱头略膨大呈喇叭状,顶端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一侧具一裂隙。

蒴果矩圆形,长约3厘米,具3钝棱;种子多数,圆球形,种皮革质。

生态环境:我国有栽培;原产欧洲南部。

【饮片】名称:西红花饮片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

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

活血化瘀药——穿山甲名称:穿山甲类别:活血化瘀药拼音:CHUAN SHAN JIA拉丁:Squama Manis别名:川山甲、山甲、甲片、鳞片、鲮鲤甲药用部位:鳞片药材性状: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通络中药这类药物具有流通血脉、疏通络脉的作用。

络脉可分为十五络、络脉、孙络,由经脉分出,呈网状散布于全身各处,配合经脉网络五脏六腑,以运行营卫气血。

如血瘀脉中,络脉不通则会引起疾患,如固定不移的疼痛,包括刺痛、割痛,按之痛剧,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者,以及局部感觉异常、活动不利等,均可用此类药物。

麝香:辛,温,入心、脾经。

活血通经,善走窜,内服外用均可使壅闭之络脉开通,亦能促进苏醒。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皆可以之急救。

《本草纲目》谓之诸风、诸气、诸血、诸痛、诸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皆宜以此疏导开通。

叶天士治顽痹,王清任治上部瘀血,皆以之通络定痛。

马钱子:性苦,寒,大毒,人肝、脾经。

消肿止痛,多用于伤、外科。

王清任谓之“龙马自来丹”,即以此为主药。

近年来多用于癌症,亦有验案。

外用能治面瘫,煎服可治乳糜尿。

惟此品毒性剧烈,需如法炮制后方可入药。

全竭、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

具有镇痉、止痛、解毒等作用,二药合用名“止痉散”,吞服能立止头痛,善搜剔经络血瘀,故久病、怪病与血瘀兼有风征者,用之多有效。

蜈蚣能促使疮面收口生肌,又可治噎膈。

乳香、没药:苦,平,人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能治血凝不通所致之痛经与外伤性疼痛、风湿痹痛,还有通经作用。

两药每每相兼而用。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

活血通经,消散血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证候。

近年来用作止痛剂颇验。

另有藏红花性寒,兼能凉血解毒。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

临床与红花合用,为活血化瘀的基本药物。

桃仁除具有调经止痛、治伤消肿等作用外,还能润肠,可使瘀热从大便排出,肠瘫、肺瘫、肠燥便秘以及血瘀化热者多用之。

王不留行:苦,平,入肝、胃经。

临床多用以通利血脉,上能通乳汁,下可通经闭。

用其软坚、通痹、消肿之功,颇有疗效。

穿山甲:咸,微寒,入肝、胃经。

善走窜,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可消瘫肿。

已化脓者,可促其自溃,亦治痹痛、癥瘕。

近代用作升高白细胞计数及治疗特发性血尿。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活血化瘀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指的是通过激活血液循环和促进瘀血消散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成药中,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也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复杂、用药范围广泛,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来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一、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包括丹参类、川芎类、桃仁类、红花类、血竭类等。

这些中成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丹参类中成药。

丹参是一种著名的中药,由于其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成为了中成药中最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之一。

丹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等,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从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达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另外,川芎、桃仁、红花等中成药也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

川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川芎嗪、川芎素、川芎内酯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桃仁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桃仁酸、桃仁甙等,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红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花青素、花糖苷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抗氧化等作用。

血竭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血竭酸、血竭甙等,这些成分具有收敛止血、促进瘀血吸收等作用。

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血栓等。

2.疼痛疾病:如痛经、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3.外伤及手术后恢复期:如跌打损伤、骨折、手术后的瘀血等。

4.皮肤疾病:如瘀血性皮肤病、瘀血痤疮等。

5.其他疾病:如贫血、月经不调、血瘀症、脱发等。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一、含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二、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三、性能特点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温之品;其中部分性偏寒凉,对血热而瘀滞者更为相宜;前人又依据本类药的滋味,引入“苦以泄滞”、“咸能软坚”的理论,除辛味之外,还常标以苦味和咸味;因肝藏血、心主血,故活血化瘀药主归肝、心二经;而前人认为“恶血必归于肝”,故本类药更强调归肝经;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有寒的但更多的是寒凝而引起的血瘀,血遇寒则凝,温性的活血化瘀还不足以祛寒,不足以温经,常配温里药,尤其是温经散寒药,如桂枝、肉桂等长于入血分的药;有热,瘀血不单可化热,而且热邪也能引起瘀血,是个重要原因,热邪可煎熬血液成块、粘稠凝结,常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凉血药;虚,阳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了,阳气虚,推动无力,配补阳、补气,血液本身属阴,如阴血亏耗,认为可产生虚滞,配伍补阴补血的,所以四类补虚药都可配伍;实,除寒热外,气滞则血凝,配伍行气的,有痰,痰瘀互结,配伍化痰的,痰与湿浊互为因果,有时配除湿的;另外针对主要症状,如果是用于风湿痹证配祛风湿的;用于疮痈肿痛,配解毒消痈的;如果是痢疾配清热燥湿止痢的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或止痛、通经、疗伤、消癥等专长,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化痰软坚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如瘀血兼血虚或阴虚者,当同补血药或养阴药同用,阴血充足,则瘀血易去;同样,若瘀血而兼气虚者,当与补气药同用,气为血帅,气足则血易行,瘀易去;瘀血而出血者,宜配伍止血药,不可单纯止血或单纯活血;五、使用注意因证选药,根据不同瘀血证选不同药,疼痛为主、妇科的、外伤的、癥瘕的分选;另外瘀血比较轻浅的选比较温和的,重的,如癥瘕积聚选破血消癥的;三因制宜,因人而异,中病即止,这类药也是消法的,原则是消而勿伤,不要损伤正气,不要耗伤心血;症候禁忌,孕妇、月经多的、出血不是瘀血引起的都不宜或慎用;1.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2.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3.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由于现代产科处理更安全有效,故在有条件地区对难产、胞衣不下者亦不宜使用;4.对破血逐瘀之品,由于更易伤人正气,对体虚而兼瘀者更应慎用;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之力峻猛者,又称破血逐瘀药;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消痈、通痹等功效;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活血祛瘀作用按其强度的不同常用不同的功效术语,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峻猛;活血化瘀药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本章药物主治范围广泛,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如内科之头、胸、腹、四肢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妇产科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腹痛,外伤科之跌扑损伤肿痛,痈肿疮疡等,均可应用活血化瘀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和功效特点,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软坚散结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消补兼施;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但其危险性大,一般不宜使用;由现代产科处理更加安全有效;破血逐瘀之品易伤人正气,体虚而兼瘀者应慎用;1.活血化瘀药的分类,活血化瘀药及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含义:活血化瘀的药物较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按其作用和主治证的特点,相对地将本类药物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和活血消癥药4类;以活血化瘀促进血行、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其中: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止痛药;长于通调月经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调经药;长于续筋接骨疗伤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疗伤药;长于消癥散结,且作用较为峻烈的活血化瘀药,称为破血消癥药;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物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多种病因如寒凝、热灼津伤、气滞、气血不足等引起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瘀血证较为广泛;以瘀血为主的病证如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失调,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或不尽,心腹瘀血疼痛、瘕痞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肿痛、痢下脓血等,亦每兼瘀血阻滞;故均为本类药物的主治病证;3.活血化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活血化瘀:是指药物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以治疗瘀血证的作用;又常称为活血祛瘀、活血散瘀、活血行瘀,或简称活血及化瘀等;其中作用较弱,药力缓和者,又可称为和血,或和营;活血作用较强,药力峻烈者,又可称为破血、破瘀或逐瘀;4.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血遇寒则凝,寒凝是引起瘀血最常见的原因;热邪煎熬,血液亦可结块而成瘀;本类药多偏温性,能温通气血,令其调达;部分药物偏于寒凉,对瘀滞而兼血热者较为适宜;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活血化瘀药皆可标以辛味;本类药的滋味多有苦味或咸味,前人因此将五味理论加以拓展,提出“苦味泄滞”和“咸入血”等多种有关说法;故各药除辛味之外,又常有苦味或咸味;由于总论中未提及这些理论,只供学习本章药物的参考,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味,不作考核要求;至于归经,与止血药、凉血药等入血分的药物同理,本章药主要归心、肝二经;又因为素有“恶血必归于肝”的说法,杂纫怨楦尉鳌F蒲药不但较为峻猛,而且有的还为小毒之品,应加以注意;5.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①活血化瘀药最常与行气药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关系密切,气滞可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常配行气之品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②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可助活血药消散寒凝之瘀滞;热灼营血而瘀滞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共收凉血化瘀之效;正虚而血瘀者,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若血虚阴亏者,兼补血滋阴,使阴血充足,则瘀血易消;阳气不足者,兼以温阳益气,则血易流畅,瘀亦易去;③痹证、疮痈等证而有瘀滞者,应以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增强通痹止痛或消痈散结之效;6.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①注意因证选药;如寒凝而血瘀者,选用药性温通的活血药;热灼而血瘀者,选用药性寒凉的活血药;外伤而血瘀者,选用长于活血疗伤之药;②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应忌用或慎用活血化瘀药;②避免过用活血化瘀药而耗血或动血,体虚患者慎用;赤芍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镇静、解热,抗惊厥;抗菌、抗病毒;弛缓平滑肌,解痉镇痛;常用剂量3-15g;丹参苦微寒;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化瘀;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减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纤维胶原合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血压、血糖;抗变态反应,降低IgE及γ球蛋白;抗菌、抗肿瘤;常用剂量10-20g;益母草辛微苦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利尿,降血压,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调整肠管平滑肌活动,兴奋呼吸中枢;常用剂量10-20g;丹皮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消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酶而达到抗炎作用;降血压,对肾性高血压也有效,解热,止血;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常用剂量5-10g;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纤溶酶活性;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外周血管与M及H1受体有关;增加冠脉血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抗维生素E缺乏;抗贫血;常用剂量5-15g;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β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射,抗维生素E缺乏;常用剂量3-10g;红花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低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常用剂量3-10g;五灵脂甘温;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炒炭止血;解痉;抗菌伤寒、结核、葡萄球菌,抗真菌毛癣菌;增加白细胞;常用剂量3-10g;山楂,甘酸温;散瘀止痛,消食化滞;降血压血管扩张与收缩双重作用;降血脂清除血脂作用;镇静;抗菌,增加胃、胰液分泌;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常用剂量5-10g;生蒲黄甘辛凉;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止痛,降血脂;改善微循环;镇静;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心率;收缩子宫;利尿;缩凝血时间;常用剂量3-10g;血竭甘咸平;化瘀止痛,止血生肌;镇痛,抑真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血管,增加血流量,止血;降低血粘度;常用剂量0.5-1.5g;参三七甘微苦温;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扩张冠脉,提高心肌耐氧量;降血脂,降血糖,减慢心率,降血压;缩短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抗炎类皮质激素作用;利尿;常用剂量0.5-1.5g;毛冬青辛苦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痰止咳;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镇咳祛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常用剂量30-60g;虎杖苦微寒;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利尿通淋;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胆固醇;抗病毒乙肝、流感等;镇咳平喘,抗组织胺;抗菌;泻下利胆;镇痛;常用剂量6-12g;莪术苦辛温;破瘀行气,消积止痛;抗血栓抗血板聚集;调整肠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抗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抗肿瘤;升白细胞;抗早孕;常用剂量3-10g;穿山甲咸微寒;祛瘀散结,活血通络;升高白细胞;增加周围血流量;下乳;常用剂量3-10g; 泽兰苦辛微温;活血祛瘀,通经利尿;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利尿,抗白血病,抑制肿瘤;常用剂量6-10g;乳香辛苦温;活血止痛,行气消肿;抗菌;镇痛;常用剂量5-10g;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减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镇咳;抗血凝;常用剂量3-10g;延胡索苦微辛温:活血止痛理气;镇静催眠,镇痛,安定,解痉、松弛肌肉;抑制胃分泌,抗溃疡;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降血压;扩冠脉,增加血流;常用剂量3-10g;水蛭苦平小毒;破血祛瘀;抗血凝;扩张血管;治血小板增多;常用剂量;粉0.3-0.6g/次,胶囊袋;穿心莲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促进纤溶作用;抗血小板功能,抗血栓;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解热抗炎;有毒蕈碱样作用,抗蛇毒;利胆;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现今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包括川芎嗪、桃仁、红花、当归、牛膝等。

这些中成药在治疗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合理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其安全和疗效。

一、准确的应用指征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适用于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血栓形成、血液淤滞等。

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程、症状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同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并发症等因素,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科学的证据和临床经验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确保应用指征的准确性。

二、合理的用药剂量合理的用药剂量是保证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用药剂量可能无法发挥药物的疗效,而过高的用药剂量则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用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在开始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不同剂型的中成药在用药剂量上也会有所差异,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剂型选择合适的剂量。

三、恰当的用药时间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治疗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时,用药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中成药应在餐后或餐间服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而对于不同的剂型,用药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丸剂和胶囊剂可在餐后或餐间服用,而口服液剂则通常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因此,在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剂型规定用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四、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在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定期进行患者的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化验指标等。

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

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关乎中药的配伍和应用,是临床应用中医药的必备知识。

而方剂,作为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每一位中医医师必须熟悉、重视的内容。

以下是120首必背方剂,按类划分,供读者参考。

一、发表热类1.麻黄汤2.麻杏石甘汤3.石膏汤4.麻黄加术汤5.麻黄附子细辛汤6.桂枝汤7.桂枝加芍药汤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9.牛膝汤10.防风通圣汤11.麻杏泻心汤12.麻仁丸二、解表发汗类13.大青龙汤14.小青龙汤15.神农饮16.葛根汤17.麻黄杏子细辛汤18.麻黄汤加附子19.麻黄杏子芍药甘草汤20.麻黄清醒饮21.麻杏石膏汤22.桂枝汤加芍药甘草汤23.通脉四逆汤24.桂枝麻黄各半汤25.辛夷汤26.银翘散27.感冒灵颗粒三、清热解毒类28.白虎汤29.小柴胡汤30.清热解毒口服液31.大黄清毒汤32.银黄颗粒33.连翘败毒散四、透疹类34.小柴胡汤加黄芩35.生秦藤汤36.麻黄法笔汤37.茵陈蒿汤38.妇女九汤39.玄武汤40.麻杏石甘汤41.清宫颗粒42.银翘片五、滋补养生类43.四物汤44.六味地黄丸45.人参鹿茸鞭片46.三仙饮子47.归脾汤48.养血汤49.七星茶50.补中益气汤51.人参汤52.五味调和散53.当归补血汤54.龟鹿补肾丸55.八珍汤56.女贞子茶57.胶贝母糖水58.鱼腥草饮六、消食导滞类59.保和丸60.二陈汤61.四君子汤62.香砂六君子丸63.理中丸64.生姜丸65.活络丸66.保和散67.大柴胡汤68.导滞丸69.小建中汤70.橘皮汤七、化痰止咳类71.川贝枇杷膏72.宣汤73.半夏泻心汤74.小柴胡汤加枳壳75.清热化痰口服液76.镇咳丸77.玉屏风颗粒78.清胆颗粒79.百部止咳润喉片八、祛风散寒类80.羌活胜湿丸81.湿毒清颗粒82.易筋湯83.酸枣仁汤84.川芎茶85.加味逍遥丸86.云南白药87.金针散九、安神减压类88.柿蒂丸89.清心安神口服液90.安宫牛黄丸91.归脾丸92.服安宁颗粒93.惠人中益神丸94.清心口服液十、止血类95.血府逐瘀汤96.复方止血散97.三七止血胶囊98.达菲片99.双花片十一、泻下通便类100.芒硝糖浆101.蜜炙甘草汤102.大承气汤103.调胃承气汤104.润肠通便口服液105.蜜丸106.苏合香丸十二、活血化瘀类107.桂枝茯苓丸108.金匮肾气丸109.桃仁红花丸110.桃红四物汤111.消瘤散112.丹参口服液十三、祛瘀消肿类113.越鞠丸114.三七口服液115.通络丸116.血府逐淤片117.复方草珊瑚胶囊118.消痔丸十四、温阳补肾类119.杞菊地黄丸120.大补阴丸以上方剂,涵盖了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必背方剂。

中药学方剂总结

中药学方剂总结

中药学方剂总结中药学方剂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配方和炮制,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药学方剂中,有许多经典的方剂,它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根据方剂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对一些常用的中药学方剂进行总结。

一、清热泻火类方剂1.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肝胆湿热型的黄疸、胸胁满闷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等。

2. 白虎汤:用于热毒实证引起的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膏、知母等。

3. 清热解毒汤:适用于热毒实证引起的扁桃体炎、肺炎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等。

二、补益类方剂1. 四君子汤:适用于气虚体质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等。

2. 八珍汤: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心悸、畏寒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等。

3. 归脾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白术、茯苓等。

三、活血化瘀类方剂1. 走马补中汤: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肉桂、白芍等。

2. 桃红四物汤:用于气血不畅引起的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熟地黄等。

3. 当归生地汤: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生地黄等。

四、化痰止咳类方剂1. 瓜蒌败毒散:适用于痰热内壅引起的咳嗽、痰黄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瓜蒌皮、贝母等。

2. 杏苏散: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黄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苏木等。

3. 升白散:适用于肺热痰滞引起的咳嗽、痰稠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升麻、白芥子等。

五、安神定志类方剂1. 安宫牛黄丸:适用于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健忘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磁石等。

2. 清心安神丸:用于心火亢盛引起的健忘、多梦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丹参等。

3. 安神定志汤:适用于心脾不安引起的焦虑、易怒等症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龙骨等。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用的中药学方剂,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舌暗、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唇痿舌 青、口燥欲漱水但不欲咽
疼痛夜甚或痛处不移
脉迟或涩等
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血液成分改变, 进而引起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EC)改变、 血脂改变和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 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
感染、炎症、组织异常增生、免疫功能 和代谢异常等疾病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力学,包括血 流量、血压、血流阻力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表现:某器官或某部位的循环障碍, 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
主要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1)抗血小板聚集 (2)抗凝血 (3)促纤溶酶活性 (4) 降低血黏度 2.改善微循环
复方能增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S的活性,促进 NO合成,扩张血管,抗脑缺血
5.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 减轻组织过氧化损伤
许多活血化瘀药具有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 上调、降低白细胞黏附率、抑制白细胞活化、 清除氧自由基有的作用,这是其抗组织缺血损 伤的机制之一
常用复方: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生化汤
中西医认识
“血行失度”、“血脉不通”所致
类型:“内结为血瘀”、“污秽之血为血瘀”、“离经 之血为血瘀”和“久病入络为血瘀”等
常因气虚、气滞、寒凝、血热、痰阻和外伤等原因导 致血行不畅、壅阻血脉,或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发
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涉 及到内、外、妇、儿各科
放TXA2、ADP、5-HT;GPⅡb/Ⅲa受体:血小板膜受体,与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大分子结合,参与血栓形成
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环节:-□- → 表示抑制作用 -□+ → 表示增强作用
(2)抗凝血
丹参、川芎、赤芍、益母草、三棱、桃仁、水蛭 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红花+白芍:协同抗凝,使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 酶时间延长,呈量效关系
(3)促纤溶酶活性
丹参、益母草、红花等可提高纤溶酶活性,促 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
丹参酮Ⅱ磺酸钠:激活纤溶酶系统使纤维蛋白 溶解,并裂解为纤维蛋白裂解产物,促进血栓 溶解
(4) 降低血黏度
大多数活血化瘀药:降低全血黏度,包括高切、 低切和血浆比黏度
3.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器官血流量 (1)扩血管 (2)增加血流量 (3)降血压
4.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功能 5.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减轻过氧化损伤 6.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7.其他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1)抗血小板聚集
大多数活血化瘀药都能减少血小板黏 附与聚集,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 血小板聚集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 肝脾肿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癌症等
血瘀证的现代研究
血液流变学异常 微循环障碍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 规律的科学
流变学异常的表现:浓、黏、凝、聚
浓: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细胞压积增加, 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等
黏:指血液黏稠性增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 黏度增加
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 白原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倾向增强,凝 血速度加快
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沉降 率加快,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 胶原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等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通常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血瘀患者:微循环障碍 表现: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变形如管襻扭曲、畸形、缩窄甚至闭塞 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
丹参、川芎、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降血脂
与其他降血脂类药物合用:协同降血脂、抗血栓
2.改善微循环
主要表现
①改善微血流: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 ②改善微血管形态:微血管痉挛解除,襻顶瘀血减少
或消失,形态趋向正常,轮廓清晰 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3.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器官血流量
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轻度扩张 外周血管
(1)扩血管
扩张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有些对不同器官内血管,如心、脑、肾、肢体、
肠系膜等血管有选择性扩张作用
川芎、丹参、延胡索、红花、益母草、赤芍等 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较强
水蛭、莪术、桃仁、穿山甲对于股动脉等作用 突出
(2)增加血流量
抑制血少板黏附与聚集的机制
①抑制5-羟色胺(5-HT)的释放 ②抑制血栓素A (TXA2)合成和释放 ③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释放 ④钙拮抗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磷酸肌醇系统 ⑥升高血小板环核苷酸(cAMP) ⑦升高血液中前列环素(PGI2)水平
图 血栓形成与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环节 GPⅠa受体、GPⅠb受体: 血小板膜受体,分别与胶原蛋白、von willebrand结合,诱导血小板黏附,释
外伤科: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
和血药:当归、丹参、生地黄、丹皮、赤芍、鸡血藤.
兼有养血、和血脉功效
活血药:川芎、红花、三七、牛膝、蒲黄、刘寄奴、
五灵脂、郁金、姜黄、益母草、延胡索,有活血、行血、 化瘀功效等
破血药:水蛭、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桃
仁, 活血作用峻猛,包括等
川芎、红花、丹参、益母草、赤芍、延胡索等 许多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 血流量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降血压
益母草、红花、蒲黄、延胡索、丹参、 银杏叶有轻度降低血压作用
4.保护血管内皮系统功能
活血化瘀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动物可抑制血管ET 的分泌,提高血浆NO水平、NOS活性,恢复 NO/ET平衡,改善心肌缺血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为主要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通过活血化瘀,而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 活血消痈
主治范围较广
内科: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 定者;体内之癥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 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