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逾矩________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⑴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一)(10分)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4分)(1)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两处(2分)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二)纯孝之报(10分)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2)逃走.山泽()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限断两处)(2分)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4.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下车引之。

(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①,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②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①须臾:很短的时间。

②康庄:平坦的大道。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跳而越者与千金/借旁近与之B.彼勇者耻怯/不耻下问C.今有三人焉/吾日三省吾身D.顾见猛虎/左顾右盼(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形势驱使他罢了。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答案】(1)C(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示例: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解析】【分析】(1)A.给;B.以……为耻;C.三个/泛指多次;D.看。

故选C。

(2)根据句意“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来划分即可。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示例: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故答案为:(1)C;(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3)示例: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ó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④虚则敧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解析】【分析】(1)本题划分技巧:①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善良,好,擅长。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答案】(1)A(2)C(3)A(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则是无信(________)③及事讫(________)④先期一日(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九:文言文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B.相委而去C.元方时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B.甲文中“公大笑乐”中的“大笑”,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C.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备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D.乙文中元方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正直的孩子。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惠:通“慧”。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杯弓蛇影
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
【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
(2)广问其故故:原因
(3)既饮而疾疾:生病
(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
附参考译文:
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选自《艺林伐山》)
【注释】①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

②跌日:形容眼睛闪闪发亮。

③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

形容马蹄大而方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蹄如累麴如:像
(2)略与相同略:大概
(3)伯乐知其子之愚知:知道
(4)不堪御也御:驾驭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

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

3.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他这个孩子很愚蠢,有人认为他很聪明。

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
我认为这个孩子不聪明,他只会照着书本知识生搬硬套,不知灵活变通。

附参考译文:
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有“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

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寻找马。

出去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这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三)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①《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②,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③。

或答人简札④,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写:临摹。

②率:标准。

③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④简札:信件,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以十本为率日:每天
(2)书遂大进遂:于是
(3)少不当意少:同“稍”,稍微
(4)必再三易之不厌易:改换,更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3.结合选文说说文徵明书法越来越精湛的原因。

①每天练习写字的量很大,并且能持之以恒;②写字从来不马虎,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附参考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他)平时写字,从来不应付了事。

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因此他年纪越大,(书法)越精湛绝妙。

(四)望梅止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道③,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恍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④,乘此得及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①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②行役:行军跋涉。

③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道路。

④出水:流出口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三军皆渴皆:全,都
(2)乃令曰乃:于是
(3)甘酸可以解渴可以:可以用来
(4)乘此得及前源及:到,到达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让军队成功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其才思敏捷、足智多谋。

附参考译文:
曹操的部队行军跋涉,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

(曹操)就下令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到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由此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五)郭伋不失信于童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讫:完毕。

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及事讫及:等到
(2)先期一日期:选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儿童)回答道:“听说使君来了,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迎接。


(2)使君何日当还?
使君哪一天能回来?
3.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材角度看,《陈太丘与友期行》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本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陈太丘与友期行》侧重描写,本文侧重记叙。

4.郭伋的做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做人要守信,要言行一致;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守信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话。

附参考译文: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迎拜。

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儿童)回答说:“听说使君来了,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迎接。

”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

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

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