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从模仿开始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积累,作文创新的源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积累,作文创新的源泉

积累,作文创新的源泉所谓积累,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的方式,有些老师是通过日记或作随笔进行的。

作文想要创新,让学生学会积累,就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积累,从眼前来说,是为了作文创新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学生从小养成做积累的习惯,建立自己的资料系统,对于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受益无穷。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时间一长,印象就淡薄了,甚至被遗忘。

曾有人做过调查,即使记忆力很强的人,从书中吸收的知识,一周之后就会消失百分之五十。

再过一段时间记得就更少。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要获取的信息是无穷的。

要想用有限的记忆力去迎战无穷的信息而经久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积累。

积累,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当然积累,并不等于简单的抄书,而是一种学习和思考过程的结晶,因此,要求对所学习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

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听课做笔记时,熟悉并理解的内容,只要用自己的话三言两语的记下来,等到需要时,就能如实的全部复出。

实践证明,理解得越深刻,笔记就愈是简明、扼要。

积累,也有助于巩固记忆。

通过做笔记,思维得到了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因而不易遗忘,如果某些局部产生遗忘,也可以经过系统的回忆,通过联想和推理复现出来。

积累,其写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供选择的形式也很多,广义上的积累,可以通过卡片、摘录、剪贴、复印、批注、提纲、心得等。

这里就中学生创新作文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积累的目的及其做法作一介绍。

以“积累”丰富写作语言。

通常情况下,含有特定的思想感情、观点主张,语脉意境,规范精美的语句、语段、篇章等,就是我们要丰富写作语言的具体内容,可以说它是创新写作中的基础。

可以设想,在生活中,一个储备了较丰富的描绘自然景物等方面的词语、诗句及篇章的人,当他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不会写作,也完全可以借他人章句抒发情怀、出口成章。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作文是教出来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似乎有点悖时,〈〈语文建设〉〉最近开展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讨论,许多专家都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达成共识,但具体如何用教材教,尤其是对人教版的作文教学讨论太少。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似乎有意回避写作训练和写作知识,写作辅导没有系统规范的“体系”可循,缺少适合初中生模仿的典型范文;置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写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单化和边缘化,写作教学从阅读教学的附庸进而沦为综合性学习的点缀,甚至于发展到“语文课堂几乎没有写作教学”①的地步,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写作呢?一、细读教材,加强读写结合的密度。

教材是语文教学主要的课程资源,面对这一资源,我们既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机械的教教材,也不能单凭个人喜好随意剪裁教材。

其实每一篇文本均有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作怎样的处理。

多年来,语文教师习惯于阅读课里细致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习惯于用标准答案“丈量”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情感的深度,于是语文教师的角色成了教参与学生的传声筒,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讲。

现行教参一改以往标准件的模式,但缺少明确的写作形成性目标和能力训练步骤;课后练习重口头表达轻书面表达,语言实践题的形式单一,设计陈旧,学生往往以空白或片言只语来应付搪塞,老师也是以默许和赞扬了事,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

于是写作教学雷声大雨点小,到最后临场发挥,一切都听天由命。

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成功的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的失误造成学生作文中精神的缺席和语言的断流。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通的,尤其是读写能力在“文——意——物”三者的转化中是有密切联系的,基于单纯阅读目的的阅读活动往往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化的阅读,它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而基于写作目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自觉行为,它不仅要思考文本的情感思维,更多的应关注文本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系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从模仿开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从模仿开始

作文从模仿开始摘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

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

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模仿开始在这个一切要求创新的年代里,再提倡“模仿”似乎有“倒行逆施”的嫌疑。

然而关于艺术的起源,本就有“模仿”一说。

人们的很多技能都是从模仿中得来,如走路、游泳、唱歌、打球等。

再则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就谈创新,那无异于叫刚出生的婴儿跑步,是不切实际的。

即使有主题的创新,也会由于叙述、描写等能力的欠缺,而使文章言不及意,空洞无物,七零八落,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有较扎实的作文基础知识,如良好的驾驭文字能力,多样的谋篇布局方法,合理的文章结构构想,巧妙的写作手法运用等等。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新与突破。

而要较快较好地掌握这些技能,笔者认为模仿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张志公先生曾经讲过:“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工作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

”作为语文教师就更没必要禁止学生模仿作文,相反,还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模仿的范文,指导模仿的方法,为他最终的“脱胎换骨”架桥铺路。

当然,模仿的前提是自己陈情言事有困难或者为了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模仿只是手段与过程,而不是目的与结果。

一、内容上的模仿(一)、模仿传神的表述,让文笔亮起来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文字的合理选择、创新运用最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亮丽的文笔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绝妙传神。

作家秦牧说过:“文学作品的文字除了要求清晰流畅之外,还要求优美。

文字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

”要使自己文笔流畅,贵在多读多背多写,要使自己文笔传神,贵在多思多仿。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说说作文教学与文本再利用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说说作文教学与文本再利用

说说作文教学与文本再利用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教导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需要从积累材料入手,而且要勤于积累、善于积累。

学生也很听话,买来大量的优秀作文选、报刊杂志,摘抄引录、粘贴整理,可是到了写作文时,依旧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勉强成文的,佳作更是凤毛麟角。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的要求中,第二条就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第三条指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高中课标》在“表达与交流”中第四条指出“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多方面的积累材料……”学生的写作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中都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怎样将积累的材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怎样落实多角度观察生活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

就此,我谈点自己的做法:阅读写作一体化,即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发掘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

具体来说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用文本做资源,积累写作材料,建立写作材料库。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材料。

材料从何而来?更多的师生把眼光放在了课外,如阅读名著,订阅优秀书刊等等。

其实,我们手头拥有的、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足以让我们再利用。

如何指导学生利用文本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一)、题材角度。

指导学生把学过的主题相同的文章归纳到一起,把作者生平、人物事迹、优秀品行等进行整理组合,形成不同的作文材料篇章。

如:爱国气节篇。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花木兰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爱国情怀,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奉献精神,闻一多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大无畏斗争精神等等事例。

亲情感悟篇。

严厉的父爱,如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父亲的鸡毛掸子打在女儿身、痛在父亲心。

伟大的父爱,如《傅雷家书》中,在儿子处于人生失意低谷时,是父亲那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着他;在儿子取得成绩进步时,又是父亲那谆谆教导勉励着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一、引子——“掀起你的盖头来”在新课程教学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阅读教学的模式、内容和方式确实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给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唯一不足的是写作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感到棘手的大难题,主要表现如下:1、教材写作体系难以把握。

首先人教版写作一块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提供对写作的侧重点的要求,这就使得写作训练中涉及到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写作知识点空白很多,有的却重复交叉。

由于目标体系不够明确,作文辅导就缺少系统性。

其次,阅读教材从内容上来看,的确可以启发学生在这个话题方面引起众多的思考,但是教材中很多的阅读文章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两驾马车”各跑各的道,写作缺乏支撑,两者之间缺少整合。

再次,综合性活动看起来内容丰富,但涉及面广,可供写作的内容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因为无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点,以致活动与写作脱节,导致写作失去深广的生活背景,作文还是成了资料的堆砌,变成了“无本之木”。

初中三年学生的写作本来应该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是由于新教材缺乏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要求,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所有的作文知识点零打碎敲,作文辅导缺少系统性,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嫌,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作用很少得到体现。

2、学生写作效能达成度不高。

写作能力的提高本身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同年龄的学生知识体系不同,写作问题的要求不同,写作效能达成度也是不相同的。

但是由于具体的目标体系被架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文体要求)。

随着话题作文的崛起,随笔性的作文的出现,对学生写作的思路确实是被拓展了,但是由于不限文体,导致学生的文体意识越来越淡薄。

具体表现为: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是大段大段的事例,甚至在论据中出现冗长的对话,整个的事实论据变成了一篇记叙性的文字。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读写一体化教学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读写一体化教学

浅谈读写一体化教学读与写同根同源连理并蒂,都是语文的重头戏。

但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致使它们在语文教学中沦为“难兄难弟”,要“拨开云隙见青天”,就得双管齐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互映照,相互支撑,方能展现语文天地的美丽宽广花蒂并开果心同结。

背景:社会整体阅读式微借用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中的调侃:......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 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 OK了。

我们的“阅读”也正遭遇这样的境遇,被网络、电视、麻将(牌桌)等大众娱乐工具给OK了。

平时闲暇,充斥耳畔的多是:上哪里去玩呀?很少听见谁打算读几本经典好书?即使还有那么一批“幸存者”,在这个资讯“爆棚”的时代,也越来越习以为常地以对待信息的姿态对待文学了。

一如有人说,在信息已经变为海量甚至垃圾的时候,作为普通读者,那已经不是审美和选择的关键了。

06年的一次文化调查表明,全社会的读书率又一次令人失望地下降了。

结果:“象牙塔”内读写双困南京师范大学陈章龙教授对此不无忧虑:社会呈现的快餐式阅读的浮躁氛围渗透到学生当中,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过多地接触玄幻、灵异、言情、武侠等消遣小说和各类流行杂志快餐读物;过分迷恋电视、网络聊天游戏。

容易带来身心的浮躁、知识结构简单化,里面一些低级趣味内容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笔者曾在师生之间校园内外作了多次访谈和调查,发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行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误区:课外阅读影响学科教学;课外阅读影响做书面作业。

所谓阅读的数量决定写作的宽度,阅读的质量决定写作的深度,学生深幅下挫的阅读量和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自然使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徐根荣指出,当前小学生写作文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怎么也过不了材料关,他分析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圈子太狭窄,加之年龄小阅历浅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刻,因此常有“无米下锅”之烦恼。

笔者以为中小学生视写作为畏途,除了“缺乏生活积累,无从下笔”外,还有至少四个因素:阅读少;写不好,得不到表扬;苦——绞尽脑汁,比体力活尤甚;训练少。

作文,从模仿开始

作文,从模仿开始

作文,从模仿开始作者:潘秀英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8年第07期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世界,同时表达自己情感的载体。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使得他们的写作处于一种跋涉艰难的境地。

每当学生要写作文时,总是显露出畏难情绪,那么,该怎么走出一条相对可行的路呢?现代诗人何其芳在一封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

”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从两位大家口中,我们得知写作应从模仿开始。

具体怎么做呢?笔者分享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一、引导学生从模仿造词开始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

除了让学生积累在课文中学习到的词语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丰富特殊类型的词语,而这种丰富,可以采取让学生联想造词的方法来进行。

当学到“开关”这个词语,立刻让学生自己造类似的词语,如“东西”“动静”“长短”“黑白”等等;当学到“转危为安”,就可以让学生造一造,还可以“转___为___”,如“转悲为喜”“转败为胜”“转忧为喜”“转哭为笑”……这些词都可以在学生不甚了解时,对构词模式进行适时点拨,如此,学生就可以把以前头脑里没有的词“造”出来。

但是,模仿造词不是根本,最根本的还是运用这些词,如果说这些词是“它山之石”的话,只有时常加以运用,才能成为攻克习作的“玉”。

二、引导学生从模仿造句开始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应该让学生从仿写句子入手。

因为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从句子入手,既简便有效,又便于操作,学生也乐于学习。

如在学《摇花船》一课时,有这样的句子:“摇花船不必统一时间,也没有一定的路线,由各村自己串街走巷地摇去。

前面往往由火铳和火流星开路,接着是锣鼓队,最后才是花船。

”句中用了“前面……接着……最后……”几个词语进行连接,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几个词进行造句。

以下就是笔者的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仿写句子:1. 在清澈的江面上,从远处来了一排船队,前面是领航的大船,接着是体积比较小的船,它们缓缓地驶过,最后在江面上留下一道道波纹。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走进学生是作文指导有效的关键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走进学生是作文指导有效的关键

走进学生是作文指导有效的关键“很多写文章的写手喜欢让人认为他天生有一份才气,以此来掩盖所下的功夫,更不承认曾被严酷地训练过。

其实这是骗局,写作才能是被训练出来的。

”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先生对写作有过这样经典的评说。

我们暂且不论指导的残酷,及作文能力形成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单从“写作才能是被训练出来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写作训练对形成作文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

我们知道文章内容源于生活又是表现生活的,所以作文能力是在实践训练中形成的。

可见,作文能力的形成关键在实施阶段。

而作文教学的实施者主要由主客体两部分组成。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客体。

从哲学角度看:有效的客观影响对主观成长起着促进作用。

反之,则会阻碍学生进步。

所以,要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升,必须倡导有效的作文指导。

课程改革展开以后,所有参与改革的教师都希望重新组织教学过程,以改变原来过于单调、沉闷的课堂。

问题是当我们试图做出这种变革的时候,会面临很多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首先要寻找产生困惑的原因,了解制约教学组织变革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指导的低效性。

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是学生自行完成的事,是一种个性自由的外露。

所以只作“放任自流”式的“随笔”训练。

也有的教师认为平时教学应该抓好阅读等基本东西,作文只要在考前复习时作两三次强化训练就行。

能应付考试,不需要什么长期训练。

集中训练时,也是以“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为“蓝本”,编印几篇所谓的范文,让学生讨论可借鉴处,或者根本不讨论,就给出一个上一届中考作文中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写完后批个分数外加几名句评语就完事。

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我们不排除其短期的效益,可长期这样,如何落实写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呢?二、学生的观念淡漠。

本人曾就作文训练,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①你喜欢写作吗?②你认为写作训练重要吗?③作文能力是你自己练成的还是教师教的?④作文练习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发出300张调查表,对第一个问题,选无所谓的占32、6%,选不喜欢的占26、7%;第二项选重要的占64、3%;第三项选教师教的占48、5%;第四项选写不出来的占33%,写不好的占49%。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下。

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教师。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农村中学学生面对生活现实,从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入手,以我手写我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农村学生真话真事真情农村学生,尤其像我们这样远离城市、地处偏远山区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储备可谓少之又少,他们接触的社会面极其狭窄,加上平时又没有时间去阅读除教科书以外的其它有益的写作书籍,所以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只能咬破笔头硬套、瞎扯。

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八篇作文,但收效甚微。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课标赋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一、贴近实际,多一点儿真话。

《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放在了首要位置,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作文要真实写实实在在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力求表达自己所独有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假话、空话、套话,更不是人云亦云。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学生,触摸学生的情感世界,显得尤其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最喜爱、最熟悉、最想说处入手,紧紧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1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真挚的话语才会在学生习作中显现。

1、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农村学生因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中,在“上课—下课”“作业—考试”的活动中,对生活接触过少,缺少写作素材,经常闭门造车。

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800字

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800字

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文800字
听说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小时候,咱不就这样嘛,看
到爸妈做啥,咱就跟着学。

他们拿起筷子,咱也拿起筷子;他们说话,咱也跟着咿咿呀呀。

模仿,就像咱人生的启蒙老师,让咱学会
了好多基本技能。

在学校,咱又开始模仿书本上的那些大人物。

课本里的英雄、
名人,都成了咱的模仿对象。

咱模仿他们的勇敢,模仿他们的智慧,觉得这样好像就能变得更厉害似的。

哈哈,其实想想,那时候的自
己真挺傻的。

还有啊,和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咱也会模仿他们。

有时候模
仿他们的笑声,有时候模仿他们的动作,甚至有时候还会模仿他们
的口头禅。

这些模仿,让咱和朋友们的关系更加亲近,更加有默契。

其实,仔细想想,模仿这件事真的很神奇。

它让咱学会了好多
东西,也让咱更加了解自己。

咱会模仿别人,也会模仿自己心中的
理想形象。

就像是在照镜子,通过模仿,咱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啊,别小看模仿这个小动作。

它可能是咱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课呢!让咱在模仿中成长,在模仿中进步,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从模仿开始范文范文

从模仿开始范文范文

从模仿开始范文范文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语言、行为、社会规范等等。

从模仿开始,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模仿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

婴儿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模仿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语音和音调来发出声音。

通过不断地模仿,他们学会了语言中的基本音节和单词。

而后,他们开始模仿整个句子和语法结构。

通过模仿他人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语言,掌握正确的发音、用词和表达方式。

模仿不仅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地道,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规则和逻辑。

其次,模仿也是学习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模仿父母、老师和其他长辈的行为来学习和适应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和习惯。

例如,我们会模仿父母的吃饭方式、穿衣风格,模仿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言行举止。

通过模仿行为,我们不仅能够学会正确的社交礼仪和举止,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模仿行为有助于我们适应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另外,模仿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无论是学习一门技能还是提高一些方面的能力,模仿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例如,当我们想要学习绘画时,可以选择模仿大师的作品来提高技艺,学习他们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细节处理。

通过模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技能的精髓。

模仿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进和提高。

最后,模仿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式。

尽管模仿的初衷是学习和提高自己,但在不断地模仿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因为只有在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他人的作品之后,我们才能够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

通过模仿,我们不仅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总之,从模仿开始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模仿,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语言,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模仿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从模仿开始,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从模仿开始但要长进的作文

从模仿开始但要长进的作文

从模仿开始但要长进的作文
段落一,聊聊模仿这回事。

你知道吗,模仿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

就像咱们小时候学
走路、学说话,不都是先从模仿开始的吗?模仿,不只是照着做那
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还有
我们自己。

你说是不是这样啊?每当我们模仿点什么,其实就是在
探索自己的边界,看看我们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段落二,模仿时的小心思。

说起模仿,我得提提这其中的小秘密。

你知道吗,模仿并不是
一味地跟着别人走。

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在偷偷观察自己,看看自己和别人有啥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其实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就比如说画画吧,当你模仿一张名画的时候,你可能会加上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这样一来,画出来的画就不只是原作的复制,还有你
自己的风格在里头。

这种模仿,才是真的有意思!。

模仿只是一个开始作文

模仿只是一个开始作文

模仿只是一个开始作文
说艺术这回事儿,一开始啊,大家都得从模仿开始,像小孩子
学走路一样,摇摇晃晃的,但就是在这种摇摇晃晃中,咱们慢慢理
解了艺术的魅力。

模仿嘛,就是入门的第一步,你得看看前辈们是
怎么做的,然后再想想自己该怎么做。

但啊,模仿完了得继续前进,不能老停在这儿。

再说说文学,文学里头的模仿啊,就像是个新出道的剑客,刚
开始挥剑时都觉得自己挺牛的,但一深入进去,才发现原来还有这
么多门道啊。

年轻作家们一开始都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学习怎么写
个好故事,但真正的大作家们,他们模仿之后会有自己的创新,能
写出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科学这边呢,模仿就好像是新学徒在跟老师傅学习,他们照着
老师傅的步骤来,一遍遍地做实验,学理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兴趣如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兴趣如

兴趣如水,泛起写作的舟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作文能力作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实际能力,决定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实际上,许多学生一碰到写作课“就吮破了笔杆,挤扁了牙膏皮”还凑不足一篇文章所需的字数,作文质量就更无从谈起了。

能把文章表述完整,并稍有文采且有自己思想的实属凤毛麟角。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学会用文字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做到有创意地表达。

近年来我摸索着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实践告诉我要使学生写作的小舟不搁浅,一定要引领着学生写作的小舟驶入兴趣的海洋,让兴趣的水泛起写作的舟,游历出美好的生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引起并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兴趣可以直接引发写作冲动,并伴随以灵感的涌现和思维纷呈,这样才能有一气呵成的文章.兴趣使写作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写作兴趣的培养是作文能力形成和提高的第一要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体验成功。

屡遭失败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的自我否定。

事实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

成功者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创造机会,追求卓越,继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体验成功,是培养自信的最好方法,而自信的心态是孕育兴趣的最佳心理环境。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

这种自发性的新动力,其实就是兴趣,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以优化,写作的兴趣就更浓郁了。

要让写作基础较差的孩子体验写作的成功,教师必须为他们的成功创造契机。

㈠在写作的起始阶段,可简化训练的目的。

要想通过一两次的训练就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多种训练目的的揉杂,必会增加写作的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就要让孩子容易成功。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寻找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寻找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寻找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自身的看法,我认为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而上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是分不开的。

只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之后,进行自我消化、归纳整理,阅读能力才得以锻炼、促进和提高。

为此,我在这四年多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平时引导学生阅读时品味课文的精彩之处,并予以摘录。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以字词、语段、课文为单位,层层递进地练习“沙里淘金式”阅读法,这一步相当关键,最能体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宋代大儒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

”由于最初接手的是六年级的小朋友,我在开始阶段从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入手,这可以从词语、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去品味揣摩。

这里的品味,就是琢磨、咀嚼、推敲、咬文嚼字。

汉语言文字区别于欧美文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既表音又表义,是一种音义的结合体。

因此,引导学生品味汉民族语言,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叶圣陶先生认为:咬文嚼字,“最重要的还在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

一字一句都不轻意放过,务必发现他们的特性”。

对作品中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我们要常常有意识地把它们拈出来,让学生咀嚼、品味,以理解字面意思,领悟隐含意思,懂得精妙之处,即:如果换成其它词、句,不及这个好。

写作从模仿开始范文

写作从模仿开始范文

写作从模仿开始很多人觉得写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不要去模仿,其实这个观点,初看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推敲,其实有很大问题。

因为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我们特别喜欢的文字风格,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他的风格,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在写作中体现出这种风格。

比如我前段时间看庆山的作品多,发现在写文章的时候,遣词造句都有她的痕迹。

这个过程,其实就已经有了模仿了。

写作,必然是从模仿开始的。

见贤思齐,看到好的文字,欣赏的同时还想去试着揣摩借鉴,古诗还讲究化用呢,化用得巧妙,反而还能推陈出新,可见古人并不反对模仿。

但是模仿也有深浅之分。

你是学他的风格,还是思维,还是文章框架结构?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深入研究,我们的模仿只停留在表面,我们就无从得知他的思想深度从何而来,无法得知他的信息含量从何而来。

我们就无法去追究这篇文章背后体现出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素材挖掘,我们就只能模仿到他的“写作中“,这个只是浅度的模仿,我们无法模仿他的“写作前”,看到他在撰写前为这篇文章付出的努力。

有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看到心惊胆跳,甚至绝望:这得下多少功夫啊!这得储备多少知识啊!这个思维高度怎么做到的啊!真的是觉得自己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绝望。

但是理性下来后,就会去分析,它为这篇文章所下的功夫,进而复盘自己,要达到这个写作水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虽然知道超越的机会渺茫,但毕竟还是要咬牙试试的。

这个才是深度模仿。

写作初期,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

就好比我们练毛笔字,首先就是找到古人的帖子,一遍遍单反复临摹,直到得其精髓,再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基于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古人的经典作品,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传承的道理,一笔一划,都是古人揣摩无数遍才得到的最佳路径,我们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如果不能别人作品的好,就很容易看不出自己作品的不好,就很容易故步自封,就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

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去模仿,不断发展别人的好,不仅是发现表面的好,还得找到为什么好,还原别人达到这个好,付出了多少努力。

从模仿开始学习范文

从模仿开始学习范文

从模仿开始学习范文图片发自简书App任何人,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的。

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专家,每个领域的学习我们都可以从模仿开始。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有人说模仿没有创新,模仿没有自己的思想,其实这错了,错的离谱。

说模仿的人,难道他不是从模仿开始学习的吗?在你否定模仿这一个学习的方法是,你已经否定了你曾经的学习方式。

曾经的你,说话是从咿呀学语开始,从蹒跚走路开始,学汉字也是从ab c d e f g字母开始,学英语也是。

这些都是模仿。

因为在你开始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东西,所以你需要模仿会的人,这样你才知道那些是语文还是英语?你总说很多领域的东西都不知道,不熟知,但只要你从模仿开始学习,那么你就会了,便知晓了,你可以模仿别人画的画,你可以模仿别人唱歌,你可以模仿别人写作,你不会做ppt,可以看着教程,继续模仿做ppt。

所以模仿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你接触更多方面。

模仿不是抄袭模仿是根据别人的思维去拓展思维,去练习去学习。

记住,永远不要去抄袭别人的知识,学会知识,尊重知识的前提就是尊重别人的成果。

不要恬不知耻的拿着别人的知识说是你的内容,我们可以模仿别人的知识,但是不能这样做。

模仿是创新的根本丛零到一、从一到万物,我们都可以用模仿让我们创造更多东西,模仿可以让我们创造新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接触新的领域。

你看,我们画画的时候,画一个鸡蛋的样子,我们可以一会儿变成一个橘子,一会可以变成一个苹果,一会变成一个梨子的样子,一会儿变成一个西红柿的样子………这个鸡蛋就是这个一做ppt也好,唱歌也好,写作也好,跳舞也好,我们都可以从别人的模仿中学习,不断创造新的作品,所以让我们从模仿开始学习吧ps:十分钟语音输入,二十分钟调整错误内容,共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从模仿开始摘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

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

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模仿开始在这个一切要求创新的年代里,再提倡“模仿”似乎有“倒行逆施”的嫌疑。

然而关于艺术的起源,本就有“模仿”一说。

人们的很多技能都是从模仿中得来,如走路、游泳、唱歌、打球等。

再则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就谈创新,那无异于叫刚出生的婴儿跑步,是不切实际的。

即使有主题的创新,也会由于叙述、描写等能力的欠缺,而使文章言不及意,空洞无物,七零八落,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有较扎实的作文基础知识,如良好的驾驭文字能力,多样的谋篇布局方法,合理的文章结构构想,巧妙的写作手法运用等等。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新与突破。

而要较快较好地掌握这些技能,笔者认为模仿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张志公先生曾经讲过:“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工作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

”作为语文教师就更没必要禁止学生模仿作文,相反,还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模仿的范文,指导模仿的方法,为他最终的“脱胎换骨”架桥铺路。

当然,模仿的前提是自己陈情言事有困难或者为了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模仿只是手段与过程,而不是目的与结果。

一、内容上的模仿(一)、模仿传神的表述,让文笔亮起来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文字的合理选择、创新运用最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亮丽的文笔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绝妙传神。

作家秦牧说过:“文学作品的文字除了要求清晰流畅之外,还要求优美。

文字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

”要使自己文笔流畅,贵在多读多背多写,要使自己文笔传神,贵在多思多仿。

为了让文笔亮起来,“借”一点,“抄”一点,未尝不可。

首先要多背。

背名家名篇。

体裁要广泛,诗歌、散文、小说、名段、杂文、演讲词都要涉及。

因为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不同,多背几种,便于熟悉并运用多种文体的表述方式。

等练就流畅的文笔后,为了形成自己喜欢的表述风格,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的名篇,大声朗读,背诵默写,直到滚瓜烂熟。

这样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语言的节奏感,在潜意识里学会对文字的取舍。

一个对钱钟书作品倒背如流的人,说起话来往往有钱钟书喜笑怒骂的腔调,一个对鲁迅杂文烂熟于心的人,写起议论文来肯定出语犀利,出针见血,夹枪带棒。

其次,模仿诗歌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明珠,但诗往往又像是汉字的肢解组合,有些又往往像病句似的难以理解。

我们不妨大胆地把汉字切割开来,再组合成别人没见过的,但一见又忘不掉的样子。

如“典庚”(人名,很具乡土气息)、“宁波阿宝”(人名,很具小市民气息)、“酷派”(口语,很具“青春气息”)等等。

把常规的表达打乱,尝试用全新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哪怕是病句也在所不惜。

譬如“永远的朋友”,刚看到这个同时,谁不认为它的表述不正确呢?“永远”是副词,不能修饰,“朋友”这个名词,但随着《永远的朋友》这首歌的走红,谁又不是默认了它,把它当成约定俗成的用法呢?再如林清玄的散文《少年游》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那条幽幽的长巷走回来,围墙里的建筑工人喜爱快乐地吹口哨,不成曲不成调舒泰的吹着,在雨中竟吹成一路的凄迷,把夏的雨日也吹得像是深秋的那种样子……”这里的“吹成”与“凄迷”组合,极富诗味,感染力强,这是一种情绪上的跳跃,是一种反常规的违反“字典意义”的组合,这种诗化的语言有无穷的艺术张力,值得我们模仿。

再次,仿写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的语句,借得佳句成华章。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各种修辞去装饰。

最近几年的中考中,把仿句作为“积累与运用”中经常考到的内容,这也传递出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仿句的重视。

大凡仿句练习中所仿的句子,都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有的运用了一种,有的用了多种,表达比较新颖,可见,修辞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笔者专门安排了几节作文课,专题进行仿句练习,把学生所仿的佳句张贴在教室里或作为黑板报的材料在班级黑板报中刊出,在班内形成推敲好词、仿写好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现摘录几句:(1)春天的田野,是春姑娘丢下的花手帕。

——任婧妮(2)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清脆的桑叶奏出的“沙沙沙”的乐曲。

幸福是花蝴蝶展翅穿过芬芳的郁金香丛留下的欢快的身影。

幸福是青松“已是悬崖百丈冰”,依然期待美好,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阔。

——张婧倩(3)我要歌唱,哪怕没有清脆的歌嗓;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

——张杭这些词句有些是模仿韩寒的,有些是模仿汪国真的。

模仿让他们在无从入手中找到了入手点,在无法中求有法。

历史上也有因模仿而后脱胎的大诗人,如秦观的“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香”,其实是模仿温庭筠的“雨后欲斜阳,杏花零落香”,可见,模仿也出大家。

但模仿也要注意恰如其分,不然就变成东施效颦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譬如我们可以说:“冬天来了,丽江玉龙雪山又翘起了大拇指”中的“翘”字用得好。

因为玉龙雪山海拔5000多米,再加上积雪覆盖,景色优美壮阔,一个“翘”字既点明了山高,又表明了对山色的赞美,再是将玉龙雪山拟人化,增加了亲和力。

但如果说:“冬天到了,黄土高原又翘起了大拇指”就不大合适了,因为高原虽然海拔高,但地形平坦,不像雪山那样高耸,说“冬天到了,黄土高原又盖了一条雪绒被”那还差不多。

(二)、模仿题材及主题,让文章言之有物中学生作文时,怕的因素比较多,在所有的作业中,作文总是放到最后,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最后无奈时间所逼只能草草凑成五、六百字便上交。

所写文章往往空洞无物,谈不上谋篇布局,更谈不上引经据典。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这么两个: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是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是生活积累、知识基础不是短时间可以丰富、充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模仿范文的题材及主题,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

譬如有一次让学生写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文章,50个同学中有近一半写了母亲雨天给“我”送伞,半夜帮“我”叠被,冒雨背“我”看病,成绩差了安慰“我”之类的老掉牙的事,虽说这些事是真实的,但“面孔”实在太老。

笔者发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藏在枕头里的爱》,写的是母亲在一年四季中给“我”换不同的枕头,母亲的爱心全系在枕头里,以小见大,赞颂母爱,让学生模仿,学生一读,豁然开朗,再写上来的作文就细腻深刻多了。

有学生仿写了一篇《编入手套中的爱》,写母亲每年为她纺织两副手套,一副是无指的,在写字时套;一副是有指的,骑车时套。

为了使手套保暖性能好一点,也因为孩子每年都在长大,或许又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喜欢,母亲每年都织相同类型不同花样的两副手套,平凡琐事中体现母亲深沉的爱,写得较为感人。

还有同学写了《藏在鞋子里的爱》、《躲在帽子中的爱》等等,文章切入点小,抒情真挚细腻,比没有范文时大而化之地写一下要好得多。

(三)、模仿多样的写作手法,圆满实现作文意图有了主题,有了材料未必就能写好一篇好文章,还需要多样的写作技巧来合理运用材料,准确表现主题,圆满实现作文意图。

对一个作文刚刚起步的中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技巧,首先只能是多阅读、多借鉴、多模仿。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

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善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富于创造性。

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重看它的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段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

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就某个专题,多向学生提供范文。

譬如要让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就要多找系列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的范文让学生阅读领会。

名家大篇,同龄人作品都可以,学生读了以后就要仿写,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

诗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

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

譬如让学生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笔者就出示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揣摩模仿,这样,学生对象征的手法就比较容易意会。

为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手法的运用,笔者出示《故乡的榕树》,播放歌曲《故乡的云》,拓展他们的思路,指导他们模仿。

这样,学生写上来的文章切入点小,抒情细腻,言之有物,而且学生也觉得容易写。

二、结构上的模仿(一)、模仿多样的结构,使文面新颖别致作文研究专家单立夫说过:“作文结构是作文的核心特征,是思维表现的过程,是作文中不可变革或都说变革最小的部分……就像一个万花筒,万花筒中只有几块彩色玻璃,但是这几块玻璃只要一转就会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作文结构研究的就是那几块玻璃,看看文章中有没有那几块玻璃,要把最基本的样式找出来……”,可见作文的结构是有样式可寻、可仿的,中学生比较容易仿写的有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有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有纵横交错的综合式结构。

对于老是咬笔杆子,写了一半没词的同学来说,并列式的文章比较好写,因为它相对来说每个部分较为独立,起承转合不需花大力气思考,而对于功底较深,擅长构思的同学来说,逐层深入的形式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

如人教版的《小院》、《小镇》就可以作为层进式和并列式的范文。

最近几年,由于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创新的作文结构层出不穷,有小标题式、日记书信式、童话寓言式、病历式、剧本式、实验报告式,论坛发贴式、光盘承载式(用光盘播放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如《初中的光盘》,按“A面”和“B面”将文章分为格调迥异的两部分)、广告式、电影式、访谈式、庭审记录式等等。

教师可以把这些结构新颖的范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样式模仿,旧瓶装新酒写出的文章比老套的三段式要好得多。

当然,不管是哪种作文结构,其目的都要明确,就是要为作文的内容服务。

作文的形式再好看,如果内容干巴巴甚至错误不断,那就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一样,令读者从耳目一新到索然无味。

所以最好是“表里如一,表里都新”。

(二)、模仿玲珑的标题,让文章先声夺人如果说文章结构像人的身材的话,那文章的标题就像是人的脸蛋了,身材重要,脸蛋也重要,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标题要简洁,要贴切,要概括,要新颖,还要有趣,可谓小标题中有大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