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3.1

合集下载

第一节 (1) 光的折射 第四章 光—2024上海市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沪科版2020】

第一节   (1) 光的折射 第四章 光—2024上海市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沪科版2020】

第四章 光课程标准1.3.1 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会测量材料的折射率。

1.3.2 知道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初步了解光纤的工作原理、光纤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3.3 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光是横波,会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1.3.4 通过实验,了解激光的特性。

能举例说明激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光的折射第 1 课时 光的折射课时聚焦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从介质 1 射到介质 1 与介质 2 的________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介质______的现象。

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的折射:光从介质 1 射入介质 2 时在发生反射现象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了介质 2,并改变了__________的现象。

二、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介质 1 射入介质 2 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_____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的两侧;入射角 θ1 的正弦与折射角 θ2 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即_________= C 。

● 常数 C 与光在介质中的________有关,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均无关。

● 以 v 1 表示光在介质 1 中的速度,v 2 表示光在介质 2 中的速度,常数 C = v 1v 2。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 1】如图是光线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

O 点是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____________是可能发生的,________是不可能发生的。

OO甲 乙 丙 丁OO反射光线介质 1 N入射光线θ1 介质 2折射光线O N 'θ2【例 2】大气中空气层的密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而密度越大,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小,折射率越大。

从大气外射来一束阳光,下列能粗略表示这束阳光射到地面的路径的图是( )三、折射率1.当光从真空斜射入某种介质时,把常数 C (即入射角 θ1 的正弦与折射角 θ2 的正弦的比值)称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用符号 n 表示。

高中物理必修二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二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二目录第一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1.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1.1.1 磁通量的概念• 1.1.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1.3 感生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1.2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 1.2.1 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1.2.2 电磁感应现象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1.2.3 电磁感应现象在感应炉中的应用1.3 磁场的基本概念与电荷的运动规律• 1.3.1 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1.3.2 磁场与电荷受力的关系• 1.3.3 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1.4 磁场中电荷的运动与电流的感生• 1.4.1 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 1.4.2 通过直线导线的电流感生电动势• 1.4.3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第二章:磁性与电磁感应2.1 磁性材料及其分类• 2.1.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2.1.2 磁性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2 磁场的产生与判断• 2.2.1 没有电流的直导线在空间产生磁场• 2.2.2 直导线及其线圈的磁场判断2.3 电流产生的原因• 2.3.1 磁感线切割导线产生感生电流• 2.3.2 闭合回路中感生电流的时间变化规律2.4 电磁铁、电磁铁门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4.1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4.2 电磁铁门的工作原理• 2.4.3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第三章:电磁感应的应用3.1 发电机• 3.1.1 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1.2 正常情况下的发电机输出电流• 3.1.3 发电机的效率和功率3.2 变压器• 3.2.1 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2.2 变压器的性能参数• 3.2.3 变压器的利用和应用范围3.3 感应炉• 3.3.1 感应炉的原理和结构• 3.3.2 感应炉的应用场景和优点• 3.3.3 感应炉的能效特点第四章:电磁振荡和交流电4.1 电磁振荡的基本概念• 4.1.1 电磁振荡的基本特征• 4.1.2 电磁振荡的频率和周期4.2 电磁振荡的实例及其应用• 4.2.1 LC振荡电路的特点• 4.2.2 电磁振荡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4.3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3.1 交流电的基本特征• 4.3.2 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4.4 交流电的相关电参数• 4.4.1 交流电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 4.4.2 交流电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第五章:电磁波及其应用5.1 电磁波的基本特征• 5.1.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5.1.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5.2 电磁波谱• 5.2.1 电磁波的分类• 5.2.2 不同频段电磁波的应用5.3 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3.1 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5.3.2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场景5.4 雷达和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5.4.1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4.2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上为《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目录大纲,涵盖了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磁性与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振荡和交流电、电磁波及其应用等五个章节。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定义与物理意义
1.2 坐标系与位移:基本概念和计算
1.3 速度与加速度:定义、公式与物理意义
1.4 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时间图像:图像分析与应用1.5 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2.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2.5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公式与计算
2.6 竖直上抛运动:定义、公式与计算
第三章:相互作用与力
3.1 力的概念与性质
3.2 重力:定义、公式与计算
3.3 弹力: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3.4 摩擦力:定义、种类与计算
3.5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与矢量合成
3.6 受力分析:基本步骤与方法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4.2 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公式与计算
4.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力学问题的解题策略
4.5 超重与失重:定义、现象与计算
4.6 牛顿运动定律与日常生活:实例分析
附录
附录A 单位与换算
附录B 常见物理常量
附录C 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
结语
高中物理必修一涵盖了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力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基本认知,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 1.3电场强度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物理 1.3电场强度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3、电场强度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电场强度(E):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高中教育物理必修一《1.3.1 速度》教学课件

高中教育物理必修一《1.3.1 速度》教学课件
(1)请估算子弹头穿过扑克牌的时间. (2)上述问题中子弹头可视为质点吗?为什么?
【归纳】 对定义式v=ΔΔxt的理解 (1)公式v=ΔΔxt中的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公式v=ΔΔxt是速度的定义式,v的大小与Δx及Δt无关. (3)v=ΔΔxt也叫物体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典例】例 1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ΔΔx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AC
解析: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A正确;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存在着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选项B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2.(多选)王老师从家开车到学校,要先向东走4 000 m,然后再向北 走6 000 m,最后再向东走4 000 m,才能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为20 min.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位移为10 km,路程为14 km,某时刻车上的 速度计显示为35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某时刻,它的速度计显示的示数为35 km/h. (1)上面提到的两个速度为什么会不同?有什么区别? (2)能准确测量瞬时速度吗?
【归纳】 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平均速度 位移与时间之比,即平均速度=位时移间. (2)平均速率 路程与时间之比,即平均速率=路时程间.
2.瞬时速度和速率 (1)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其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 某位置)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2)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速率只能反映 某时刻(或某位置)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表示方向.
答案:AD
解析:A对,B错:单点测速测出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时的瞬时速率.C错,D对:区间测速测出的是汽车 在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

高中物理1.3

高中物理1.3

第一章
第3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 的⑫______.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 移方向为⑬______;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 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⑭______.
第一章
第3节
3.几个重要的特殊点的物理意义 (1)图像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方向改变 或该时刻开始运动. (2)图像的拐点(或折点):表示加速度方向的改变点. (3)两条 v-t 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第一章
第3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例 1 ( )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
第一章
第3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第3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三、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分为能追上和不能追上两种情况. 1.能追上情况:设后者速度为 v1,前者速度为 v2. 追上时刻,二者处于 ⑰______位置,二者相对于某 点的位移⑱______,二者速度 v1⑲______v2. 2.不能追上情况:当后者速度 v1 与前者速度 v2 相 等时,二者相距⑳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3 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3 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动量守恒吗?在哪个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
再见
守恒?


练1.(多选)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不动,互推后向相
反的方向运动,不计摩擦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
A.互推后两位同学各自的动量增加,总动量也增加
B.互推后两位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大一些
D.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
0 = 11 + 22
m1v1
v=
m1 + m2
代入数值,得 v= 0.9 m/s
x
问题5:处理课本例题,归纳如何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题?
一枚在
例题2
m2
m1
v
解析
空中飞行的火箭,质
量为m,在某点的速
向右为正方向
x
度为v,方向水平,
0
p = mv
火箭炸裂前的总动量为
燃料即将耗尽。火箭
p = m1v1 + ( m - m1 )v2
合在一起继续运动,
求货车碰撞后的运动
速度。
解析
m1
v
0
m2
沿碰撞前货车运动的方向建立坐标轴,有
v1 = 2 m/s 设两车结合后的速度为v 。
两车碰撞前的总动量为 p = m1v1
两车碰撞后的总动量为 p = ( m1 + m2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1v1 = ( m1 + m2 )v
所以
问题7:整理思路,想想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
1、定律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公式表达:m1v1+m2v2=m1v1′+m2v2′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界运动的科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

1. 运动学1.1 位移、速度、加速度1.2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3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4 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2. 力学2.1 牛顿三定律2.2 质点的平衡条件2.3 力的合成与分解2.4 动量、冲量2.5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与功率2.6 弹簧力、摩擦力2.7 平抛运动3. 能量与功3.2 功与能量转化3.3 功率的计算公式3.4 功率单位的换算4. 电学4.1 静电现象、电荷、电场 4.2 电流、电阻、电势4.3 欧姆定律4.4 串联与并联电路4.5 电功和电功率4.6 电容、电感4.7 磁场与电磁感应5. 光学5.1 光的反射、折射、散射 5.2 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3 光的波粒二象性5.4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6. 热学6.1 温度与热平衡6.2 热传递与传热方式6.3 热膨胀与热收缩6.4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7. 原子物理7.1 基本粒子及其属性7.2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7.3 原子结构和原子能级8. 核物理8.1 反应堆与核能8.2 激光与核聚变8.3 放射性衰变与辐射防护以上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大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可以结合课本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并通过实验和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祝愿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电子教材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电子教材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电子教材全套教案第一章电子的基本概念1.1 电子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电子的起源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电子的发现历史及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配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电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电子的质量和电荷。

教学时长:1课时1.2 电子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掌握电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教学内容:电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教学方法:结合简单模型,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电子的结构和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电子的运动规律。

教学时长:1课时1.3 电子在电路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子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电子在电路中的导电性质和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

教学重点:理解电子在电路中的导电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电子在电路中的运动规律。

教学时长:1课时......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2.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时长:2课时2.2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半导体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半导体器件在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半导体器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时长:2课时2.3 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趋势教学目标: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教学内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教学方法: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半导体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教学时长:1课时......以上为《高中物理电子教材全套教案范本》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学1.1 牛顿三定律1.1.1 第一定律1.1.2 第二定律1.1.3 第三定律1.2 动能和势能1.2.1 动能的计算公式1.2.2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3.1 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1.3.2 斜面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1.3.3 其他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二、热学2.1 内能和热量2.1.1 内能的定义2.1.2 热量的概念和计算2.1.3 内能和热量的转化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2.2.2 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2.2.3 热机效率和制冷系数2.3 热传递2.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3.2 热传递的计算公式2.3.3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对热传递的影响三、电磁学3.1 电荷和电场3.1.1 电荷的基本性质3.1.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3.1.3 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3.2 电流电路3.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3.2.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3.2.3 电阻和电阻率3.3 磁场和电磁感应3.3.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3.3.2 电磁感应现象3.3.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四、光学4.1 光的反射和折射4.1.1 光的反射定律4.1.2 光的折射定律4.1.3 高级定律和全反射4.2 光的成像4.2.1 凸透镜成像规律4.2.2 凹透镜成像规律4.2.3 光学仪器的应用4.3 光的波动性4.3.1 光的双缝干涉4.3.2 光的单缝衍射4.3.3 光的偏振现象五、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5.1.1 原子核和质子中子的结构5.1.2 原子的电子排布5.1.3 元素的光谱特性5.2 放射性和核能5.2.1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2.2 核能的应用和风险5.2.3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结语:以上便是物理必修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探求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且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高一必修1是指高中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1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数学1.1 代数1.1.1 因式分解1.1.2 整式的加减乘除1.1.3 分式与分式方程1.1.4 二次根式1.1.5 平方根与立方根1.1.6 一元二次方程1.2 几何1.2.1 直线与角1.2.2 三角形与四边形1.2.3 平行线与比例1.2.4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1.2.5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1.2.6 圆及其应用1.3 概率与统计1.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3.2 平均数与中位数1.3.3 概率的计算及应用1.3.4 抽样与误差分析2. 物理2.1 运动与力学2.1.1 运动的描述与运动图象2.1.2 一维运动与二维运动2.1.3 牛顿运动定律2.1.4 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2.1.5 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2.2 力与压力2.2.1 力的合成与分解2.2.2 压强与压力2.2.3 浮力与密度2.3 能量与功2.3.1 功与功率2.3.2 动能与势能2.3.3 机械能守恒定律2.3.4 动能定理与势能转换3. 化学3.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1.2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1.3 元素与化合物3.2 化学反应3.2.1 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3.2.2 氧化还原反应3.2.3 酸碱中和反应3.3 化学物质的转化3.3.1 高一常用化学实验3.3.2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3.3.3 溶液的浓度计算3.3.4 电化学与电解质4. 英语4.1 语法与词汇4.1.1 时态与语态4.1.2 从句与短语4.1.3 名词性从句与定语从句4.1.4 词义辨析与词汇积累4.2 阅读与写作4.2.1 阅读技巧与理解题型4.2.2 写作表达与文章结构4.2.3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4.3 听力与口语4.3.1 听力技巧及常见题型4.3.2 口语表达与交际用语4.3.3 日常对话与实用句型5. 生物5.1 细胞与遗传5.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5.1.2 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5.1.3 基因与DNA复制5.2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5.2.1 生物分类与进化5.2.2 动植物的结构特征5.2.3 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5.3 生命活动与调节5.3.1 呼吸与循环系统5.3.2 消化与排泄系统5.3.3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以上是高一必修1的全部知识点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和参照系
1.1.1 运动概念
1.1.2 参照系的选择
1.1.3 参照系的相对性原理
1.1.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2 平抛运动
1.2.1 平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1.2.2 第一斜抛运动
1.2.3 平抛运动的数学描述
1.2.4 抛物线运动的轨迹和速度
1.3 速度与相对运动
1.3.1 随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平均速度
1.3.2 方向与速度
1.3.3 速度的相对性和速度的合成
1.3.4 速度的相对性和时间的相对性
1.4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1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4.2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1.4.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4.4 斜上抛运动的加速度
1.5 自由落体运动
1.5.1 牛顿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1.5.2 自由落体运动的多样性
1.5.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量和有关公式
1.6 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
1.6.1 玻璃和塑料带之间的相互作用
1.6.2 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特征
1.6.3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拉力
1.6.4 引力的合成和正反向
1.7 平衡与力的平衡
1.7.1 合力和力的平衡
1.7.2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1.7.3 向心力和离心力
这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练习(1)(解析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练习(1)(解析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答案】C【解析】A、物体在某段时间的内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故A错误;B、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C、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因此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正确;D、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C. D.【答案】B【解析】A、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A错误;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位移也在变大,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表示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D、表示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D错误.故选:B.3.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A. 物体速度的大小B. 物体速度的方向C. 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D. 物体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运动状态的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是矢量,包括大小和方向,故C 正确.故选:C4.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 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ℎD.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ℎ【答案】D【解析】A、枪口和击中目标都是一个具体的位置,与之相对应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B、第3s末是时刻,与之对应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C、站牌可视为一个具体的位置,汽车通过站牌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D、甲站到乙站是一段位移,与之对应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5.物理学上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A. 时间B. 位移C. 路程D. 速度【答案】D【解析】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一物理量;其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选:D.6.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米处的速度是6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4m/s,他在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A. 6m/sB. 10.4m/sC. 8.2m/sD. 10m/s【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位移的大小为x=100m,t=10sv=xt =10010=10m/s.故选:D.7.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表是每隔1秒记录的两车的速度值.若两车的运动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托车的速度变化快B. 在0~4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较大C. 摩托车的位移在减小D. 从t=4s开始计时,经过△t=1417s两车的速度相等【答案】D【解析】A、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摩=△v△t=−0.51m/s2=−0.5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汽=△v△t =1.21m/s2=1.2m/s2,故汽车的速度变化快,故A错误B、0−4s内的平均速度为v摩=18+162m/s=17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汽=14.6+9.82m/s=12.7m/s,故B错误;C、摩托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在减小,位移在增大,故C错误;D、摩托车速度为v′=v0+a△t=16−0.5×1417m/s=16517m/s;汽车速度为v′=v0+a△t=14.6+1.2×1417m/s=16517m/s,故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8.下列几个速度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为800m/sB. 小球三秒内下落的速度为6m/sC. 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的速度为50km/ℎD. 运动员冲过终点的速度是10.6m/s【答案】AD【解析】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子弹经过枪口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B、3s内的速度对应一段时间,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C、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的速度为50km/ℎ对应一段位移,故为平均速度;故C错误;D、运动员冲过终点的速度是10.6m/s,对应一个瞬间,故为瞬时速度;故D正确;故选:AD.9.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B. 在第3、4秒内平均速度是3.5米/秒C. 第3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米/秒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AB【解析】A、4s内的平均速度v=xt =1+2+3+44=2.5m/s.故A正确.B、在第3、4s内的平均速度v=x′t′=3+42m/s=3.5m/s.故B正确.C、根据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无法判断自行车所做的运动,无法求出第3s末的速度.故C、D错误.故选A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B.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C. 只有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D. 瞬时速度是矢量,某时刻速度方向就是此刻物体的运动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答案】ACD【解析】A、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故A正确;B、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路程不是位移大小,故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C、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则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D、瞬时速度是矢量,某时刻速度方向就是此刻物体的运动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即瞬时速率,故D正确;故选:ACD.11.火车以76km/ℎ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ℎ是平均速度B. 76km/ℎ是瞬时速度C. 600m/s是瞬时速度D. 600m/s是平均速度【答案】AC【解析】火车以76km/ℎ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76km/ℎ与一段路相对应,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600m/s与枪口这一位置对应,为瞬时速度,故BD错误,AC正确.故选AC.12.一质点沿x轴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2t3,其中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它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v=6t2,其中t的单位是s.设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为v1,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A. v1=12m/sB. v1=8m/sC. v2=38m/sD. v2=39m/s【答案】BC【解析】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2t3,则t=0s时,坐标x0=5m;t=2s时,坐标x2=21m,t=3s时,坐标x3=59m.质点在t=0到t=2s间的位移:△x1=x2−x0=21m−5m=16m,平均速度为:v1=△x1△t1=162m/s=8m/s.质点在t=2s到t=3s间的位移为:△x2=x3−x2=59−21m=38m,平均速度为:v2=△x2△t2=381m/s=38m/s.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三、计算题13.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m/s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7.2km/ℎ的速度走了0.12k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207m/s【解析】前段路用时t1=SV =808=10s,后段路用时t2=SV=1202=60s,所以平均速度V=St =80+12010+60=207m/s14.都为10m/s的A、B两列火车,在同一路上不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距4000m时,一只鸟以20m/s的速率离开A车车头向B车飞去.当鸟到达B车车头时,立即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这样鸟连续在两车之间来回飞着.试求:(1)这两车车头相遇的时,这只鸟飞行了多长时间,飞行了多长路程.(2)这只鸟的位移的大小.【答案】(1)这两车车头相遇的时,这只鸟飞行了200s,飞行了4000m.(2)这只鸟的位移的大小为2000m.【解析】(1)这只鸟飞行时间等于两车相遇时间,即:t=sv A+v B =400010+10=200s,鸟飞行的路程就是鸟以不变的速率飞行200s的路程,即:s=vt=20×200=4000m.(2)这只鸟的位移等于A车头的位移,即:△x A=v A t=10×200m=2000m.15.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通过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10m的距离,求这5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5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方向是汽车开始运动方向,平均速率14m/s.后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m/s.方向是第4s内汽车运动方向,平均速率12.5m/s.【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在第1秒内的位移是x1=5m,第2秒内的位移为x2=20m,第3秒内的位移为x3= 20m,第4秒内的位移为x4=15m,第5秒内的位移为x5=−10m所以物体在5s内的总位移为:x=x1+x2+x3+x4+x5=5+20+20+15+(−10)m=50m所以5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505=10m/s;方向是汽车开始运动方向.物体在5s内的总路程为:s=5+20+20+15+10m=70m平均速率:v′=705=14m/s后2s内的位移为:x′=x4+x5=15+(−10)m=5m后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52=2.5m/s.方向是汽车第4s内运动方向.后2s内的路程为:s′=15+10m=25m平均速率:v″=252=12.5m/s。

高中较难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较难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较难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论基础和公式运用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物理公式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较难的物理公式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之间的关系:F = ma其中,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关于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问题。

1.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ΔE_k = W其中,ΔE_k 表示动能的变化,W 表示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在解决动能变化和功的问题中非常有用。

1.3 引力加速度公式引力加速度公式描述了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F =G * (m1 * m2) / r²其中,F 表示引力,G 是引力常数,m1 和 m2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表示两个物体的距离。

这个公式用于解答有关引力与质量、距离之间的问题。

2. 电磁学公式2.1 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公式描述了电场强度与电荷和距离之间的关系:E = k * (Q / r²)其中,E 表示电场强度,k 是电场常数,Q 表示电荷量,r 表示距离。

这个公式在求解电场强度和电荷、距离之间的问题时十分有用。

2.2 磁感应强度公式磁感应强度公式描述了磁场和电流元之间的关系:B = μ₀ * (I * dl) / (4π * r²)其中,B 表示磁感应强度,μ₀是真空中的磁导率,I 表示电流强度,dl 表示电流元长度,r 表示距离。

这个公式用于解答与磁感应强度、电流和距离有关的问题。

3. 热学公式3.1 热扩散定律热扩散定律描述了热传导速率与导热系数、面积和温度差之间的关系:Q = k * A * ΔT / d其中,Q 表示热传导速率,k 是导热系数,A 表示传热面积,ΔT 表示温度差,d 表示物体的厚度。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1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1

1.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8分,共48分)1.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由于使沿途空气电离而使粒子的动能逐渐减小,轨迹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粒子的运动方向和所带电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D )A .粒子由a 向b 运动,带正电B .粒子由a 向b 运动,带负电C .粒子由b 向a 运动,带正电D .粒子由b 向a 运动,带负电解析:据题意,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速度减小,则由公式r =mvqB得知,粒子的半径应逐渐减小,由图看出,粒子的运动方向是从b 到a 。

在b 处,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指向圆心,即斜向左上方,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该粒子带负电,故选D 。

2.如图,MN 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 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 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 的中点O 。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

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D )A .2B . 2C .1D .22解析:由E K =12mv 2可知当动能为原来的一半时,速度是原来的22。

由R =mvqB 将R 1=2R 2代入可得B 1:B 2=22,D 正确。

3.如图所示,直线MN 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子1从磁场边界上的a 点垂直MN 和磁场方向射入磁场,经t 1时间从b 点离开磁场。

之后电子2也由a 点沿图示方向以相同速率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经t 2时间从a 、b 连线的中点c 离开磁场,则t 1t 2为( D )A .23 B .2 C .32D .3解析:粒子在磁场中都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题意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电子1垂直射进磁场,从b 点离开,则运动了半个圆周,ab 即为直径,c 点为圆心,电子2以相同速率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经t 2时间从a 、b 连线的中点c 离开磁场,根据半径r =mv Bq可知,粒子1和2的半径相等,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Oc 为等边三角形,则粒子2转过的圆心角为60°,所以粒子1运动的时间t 1=T 2=π m Bq ,粒子2运动的时间t 2=T 6=π m3Bq,所以t 1t 2=3,故选D 。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练习(1)(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练习(1)(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1.3 速度一、单选题1.关于速度的定义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1.【答案】B【解析】A、B、v=Δx/Δt是计算速度的定义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Δx除以时间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故A错误,B正确。

C、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C错误。

D、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D错误。

2.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的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 340 m/s,则汽车在这20 m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A.5 m/sB.10 m/sC.15 m/sD.20 m/s2.【答案】B【解析】汽车做匀减速运动,且汽车在与超声波相遇前后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两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为3:1;则可知,在与超声波相遇时,汽车前进的距离为:x=20×3/4=15m,故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前进的距离为:s=355-15=340m,因此可知,前进运动20m的总时间为:t=2×s/340=2×340/340=2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 =x/t=20/2=10m/s,故选B。

3.如图所示,两人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个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可能不相同的是( )A.瞬时速度 B.位移C.路程 D.平均速度3.【答案】A【解析】两人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电流的方向
【例1】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电流方向不
能确定 C.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
向 D.电流的方向有时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有时与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由 I Q t
可得
I q nSvt nqvS t
小结: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恒定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3.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
n 为电荷体密度
I q nSvt nqvS S 为导体横截面积
t
v为电荷定向移动速率
i =0
++Βιβλιοθήκη __2.接通电源:
放电时Q 不变,
U 不变, E 不变,
i 不变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液——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
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
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 续的电流.
(3)直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恒定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练习:
(1)在金属导体中,若10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量为10C,则导 体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分析解答:(1)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到10s内通过横截面积 的电流为1A.
(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m2,若10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 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均为10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 _______A.
解析:设在t=1 s内,通过某横截面的二价正离子数为n1, 一价离子数为n2,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则t 时间内通过该横
截面的
电荷量为q=(2n1+n2)e 电流强度为I===×1.6×10-19A=3.2 A
【例3】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设电子在离原
子核距离为R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 的电荷量为e,运动速率为v,求电子绕核运动的等效
分析解答:(2)正负粒子的电量均为10库,则10s内通过横 截面积的总电量为20库,电流为2A.
5.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
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 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
电荷量为q,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 vt 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
电流多大?
解析:取电子运动轨道上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T 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量q=e,由圆周运动的知识有:
2 R
T=
v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
I=
q ev
t 2 R
2.电流的速度
电流的速度 3.0 ×108 m/s 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 105 m/s 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度 10-5 m/s
3.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 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 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与负离子走向移动方向相反.
解析:正确选项为C,电流是有方向的,电流的方向是 人为规定的。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 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定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关于电流的计算
【例2】某电解质溶液,如果在1 s内共有5.0×1018个二 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 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流强度是多大?
(2)电流是标量.它的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电流的强弱——电流 I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
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I = q / t
(2)单位:电流是物理学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相应的 单位是基本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 常 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 A). 1A=103mA=106A
第三章 恒定电流
第一节 电 流
一、电流的形成
回忆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荷的热运动,从宏观上看,不能形成电流.
1.不接电源:
+
这产+种生+由的稳稳定定分电_ 布场_ 的(电各荷处所E 值 电+保场+持,它不IF变具)有_ ,与_ 称静为电场恒_定相
+ +同的基本_ 性_ 质。
放电时Q 减小, U 减小, E 减小, Q = 0时U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