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重点: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合的基础和实践的特点_毙考题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知识点汇总
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样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3. 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要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4.《资本论》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劳动二重性理论。
商品的价值划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划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的源泉。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5.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经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当前,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6. 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管理,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油广泛持续深入参加权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坚持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微信号:hesydw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
义实践观)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推荐河南招教网 /?wt.mc_id=bk10702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18考研政治必背考点2018考研政治必背考点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②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③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2018考研政治必背考点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的本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民群众的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018考研政治必背考点3 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018考研政治必背考点4 意识观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考研政治的认识论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一)实践的本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四)实践的基本要素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认识中介。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构性。
(五)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②按照实践目的和方案借助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实践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但生理素质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是改造客体,指导实践。
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唯物论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范畴恩格斯初步概况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客观性、可知性)总结物质范畴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
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①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
②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④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观点①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②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把历史过程看出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考研政治背诵手册(极简背诵)1
考研政治背诵手册(极简背诵)1●一●1、联系的观点●概念: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与多样性。
●固有: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多样: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所以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多样),把握事物固有(固有)的联系和普遍联系(普遍),提高活动自觉性(客观/主观)。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固有客观普遍多样。
●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去】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看待】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新旧过程只有才,发展眼光去看待。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概念: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不能脱离:●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结合发展: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相互关系不能脱离,结合发展对立统一。
●4、5、6:略●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概念:事物的发展来自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次要矛盾也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主流,分清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也要看到事物的整体,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2018-2019考研政治大题答题万能模板(必备资料)
2018年考研政治大题答题万能模板(必备资料)1、2019考研政治大题万能模板:马哲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一、是什么(必背)1.实践的定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性=绝对性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3.基本特征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①人与自身意识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③人与自然(马哲)二、怎么讲(必背)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调动三个积极性4点行动(必背)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2、2019考研政治大题万能模板:马哲矛盾对立统一规律问题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一方面,我们在干A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学习原理时不忘实际)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 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
考研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题考点)第一章总论无第二章辩证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模板(主要从实践角度):(1)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正确的实践观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关系(新大纲新增):(1)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2)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若是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
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3)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都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
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关于考研政治马原主观题答题的原理指导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及人和自然关系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需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它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
人类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实践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实践
马原是考研政治重点复习科目,也是首要复习科目,下面小编考研总结整理了一些必背的原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原理:实践
实践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 人与自然相关问题)
原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形态。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自然界,不断改造自然界。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方法论: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否则,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8考研政治:20句诗歌涉及的哲学原理解读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20句诗歌涉及的哲学原理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考察比较灵活多样,其中分析诗歌中的原理就是考察点之一,下面小编整理了20句常见诗歌,为大家解析其中所涉及到的哲学原理,你GET到了吗?!2017考研政治马哲常考20句诗歌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
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这首诗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句诗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06 实践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六实践考纲导学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同于认识世界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
(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与动物的本能的、无目的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即实践是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即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注意: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凡是认识均来源于实践。
但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原因: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原因:①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②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③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18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18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2018年考研政治(哲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2.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A. 矛盾B. 物质C. 实践D. 运动3. 辩证法的否定是()A. 简单的抛弃B. 绝对的否定C. 包含肯定的否定D. 绝对的抛弃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 客观性B. 社会历史性C. 直接现实性D. 主观性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6.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扩大对外开放D. 实现共同富裕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 所有制结构不同B. 运行机制不同C. 宏观调控方式不同D. 竞争方式不同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改革、创新、协调、绿色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A. 和平发展道路B. 互利共赢战略C. 开放包容原则D. 独立自主传统答案:1. B2. A3. C4. C5. C6. A7. A8. B9. C10.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客观性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14.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要求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C.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 全面深化改革C. 全面依法治国D. 全面从严治党答案:11. ABC12. ABCD13. ABCD14. ABCD15. 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考研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研政治中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决定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如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同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能由认识本身或主观标准来判断,只有通过实践,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比较,才能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二、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作为对客体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本质;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摹写,而是对客体的能动创造。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摹写、反映的特性与能动、创造的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三、认识的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政治是考研生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很多考生头疼的科目之一。
政治作为一门理论学科,需要考生对政治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研究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研政治的选择题:【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哲学的基础问题,是哲学的起源和归宿。
实践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社会历史的创造的活动,它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人类认识论的终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实现真理的唯一途径。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问题,是哲学的起源和归宿。
B. 实践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社会历史的创造的活动。
C. 实践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人类认识论的终点。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实现真理的唯一途径。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问题。
通过对原文的仔细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B、C、D都正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问题,是哲学的起源和归宿;实践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社会历史的创造的活动;实践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人类认识论的终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实现真理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考研政治的非选择题:【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进行伟大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伟大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武器。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答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进行伟大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伟大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武器。
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原中的政经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理解难点,确实每年出题的热点,知识掌握重在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马原核心考点,一起来看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一)实践的本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四)实践的基本要素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认识中介。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构性。
(五)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②按照实践目的和方案借助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实践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但生理素质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实践:追求真理: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重点: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合的基础和实践的特点
今天为大家总结2018考研政治重点: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合的基础和实践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实践的特点探析
2014 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
由于火候、时间掌握得当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
这说明( B )
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这则材料主要考察的是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主体是人,就跟我们前面讲的意识一样,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只有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动物和机器人等都不具有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能够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条件。
选项B机器人作为一种实践工具的出现强化了人的认识能力。
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意识可以创造物质是一个错误的选项。
意识可以创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观念和形象,但是不能创造出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如果不存在这个客观事物,意识是根本无法创造出来的。
选项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正确的选项,但是与材料并不相符。
实践的观点是考研政治命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但是往往大家在掌握的时候都是一知半解。
实践的特点和基本形式看起来虽然非常的简单,但是真正理解和运用的时候有的小伙伴并不能做到熟练。
实践的观点要求大家掌握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二、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CD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任何行动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C.人们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人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A选项是个错误的选项人与自然和谐的归宿并不是恢复原始生态。
B选项错误,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并不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C选项正确,人类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此来促进生态平衡。
D选项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具体理念,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考查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往往出现的选项都是围绕如何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中心。
通过实践合理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变换是我们的目的。
往往这部分内容在考查大家的时候,虽然题目是放在马原部分考查大家,但是也会出现毛中特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