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最终稿3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速度)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357ba538192e45361066f572.png)
路程、时间、速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调查学生或者学生的家人从网上购买商品的情况。
师: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是怎样来到我们手中的呢?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谈到快递、邮局邮递等等。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的一种,关于物流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有关物流运输的视频资料)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那里每天都车来车往。
你们看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正在往物流中心运输货物呢!(见图1)图1学生读摩托车、大货车信息的同时,教师利用触发器动态显示课件。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物流方面最多的应该就是网上购物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轻松地创设了有关物流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为接下来探索新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问题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仔细读题,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探究提示。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9641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c.png)
课题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来源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标要求课标摘录: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标解读:1.行为结果:理解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含义并掌握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行为程度: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行程及相遇的实际问题。
3.行为条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建立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并掌握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纵向分析:第一阶段:一下《厘米、米的认识》和二下《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的学习,完成了小学阶段长度单位认知体系,为路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自主练习中的“自行车每小时行走15千米”等题目,为行程问题作了引导与渗透。
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的学习,完成了小学阶段时间单位的认知体系,是行程问题中的“经过时间”的重要支撑,也为速度单位的理解奠定基础。
其自主练习中出现“三个小运动员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谁跑得快?”等类型题目,也为行程问题中三者关系作渗透。
第三阶段: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乘、除法意义及其互逆关系;三年级直至本节课之前,完成两、三位数的乘、除法学习,为实际行程问题问题的解决奠定计算基础。
其中三年级上册自主练习中出现“辰辰每分钟滑110米,比赛进行了三分钟,辰辰一共花了多少米”等行程问题,为本节课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本节课的相遇求路程问题的两种方法,为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中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奠定实践基础。
《解决问题》单元的设立在青岛版教材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主要涉及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第二次出现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这要涉及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前两个单元主要是运算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是运用所学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014新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案
![2014新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8870210066f5335a81215b.png)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自主构建模型的过程。
教学准备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集体评析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二、三年级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最先说出答案?1、小明平均每分钟走8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8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米。
2、从聊城到济南共10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聊城出发用2个小时到济南,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3、小红参加60米短跑比赛,平均每秒跑10米,跑完全程共用()秒。
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其实这都是我们常见一些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
有的同学就问老人,老师,这么简单地问题你还拿出来考我们干什么啊?今天啊,我们就通过解决类似的问题来总结归纳出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今天,物流公司的一个快递员叔叔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我们一齐来看看。
(出示情境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骑摩托车的快递员要从车站出发去物流公司拿他要配送的快件,那同学们我们首先找一下他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谁来?、、、好,请你。
生汇报: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汇报的真完整!那这个问题谁来列式子解决一下?生:900×8=7200(米)师:恩,式子在这里,那么这三个数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81页上方的橘色框里的内容自己思考一下。
一会咱们找同学汇报。
生自主思考。
生汇报:预设1:900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是行驶的时间,7200是一共性的了多少米/是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96273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e.png)
教案:第六单元路程、时间、速度(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
2.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1. 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路程、时间、速度的运算。
教学难点:1. 路程、时间、速度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交通工具、走路等,引出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路程、时间、速度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巩固1. 教师出示巩固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巩固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拓展1. 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拓展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扎实。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巩固和拓展环节。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练习、巩固和拓展环节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和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
青岛版四数上册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教案
![青岛版四数上册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f8677168884868762d620.png)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醴泉街道尧头小学褚翠 2014.12.12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怎样送到爸爸妈妈手里的吗?(快递送来的)同学们,其实快递也叫物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物流中心。
板书(出示大屏幕:情境图)瞧: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赶着往物流中心送东西呢。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
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同学们你们发现的信息可真不少,你能发现这些信息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理解速度的概念。
)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可以表示为速度,请同学们再举几个速度的例子。
预设:每秒行驶的米数每天行驶的千米数每月行驶的千米数每年行驶的……像每秒、每分、每时、每天、每月、每年……我们称为单位时间。
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有时间,例如每时、每秒、每分,有路程,例如65千米、20千米、900米。
摩托车每分钟行驶900米这个速度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请同学们写一写大货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这个速度,写作65千米/时。
可多举几个速度的例子让学生书写。
课件出示有关“速度”的材料。
(1)、直升机最快时速达到463千米/小时。
(2)、从地面起飞的火箭,达到9.5千米/秒以上的速度。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a69ea0650e52ea541898a1.png)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一、课标分析《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一课时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一开始以当今社会熟知的物流运输为导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
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式的由来中,以线段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充分的运用数形结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情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要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本节课中每一个问题解决后都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个过程。
总之,这节课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充分的感知过程、学习知识,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构建“速度×时间 = 路程”“路程÷速度 = 时间”“路程÷时间 = 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下一课时相遇问题的学习。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构建“速度×时间 = 路程”“路程÷速度 = 时间”“路程÷时间 = 速度”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为下一课时相遇问题打基础,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将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层面,学生虽有实际认识但真正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五班本学期共有71人。
本人担任该班数学教师及班主任一年多了,所以我对我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班学生总的说来班上同学成绩较为平衡,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d17cb80195f312b3169a564.png)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的内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
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真正比的是速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
在讲解速度单位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通过读收集速度的资料,从而发现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之后我又详细的讲解了刘翔的跨栏速度、猎豹的奔跑速度、蜗牛的爬行速度,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然后承接蜗牛的爬行速度,出示了两道有关蜗牛的小题,一个是求路程的,一个是求时间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在拓展练习环节,练习题设计的不多,只有一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虽然只有一道,但是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三种方法,三条途径,每种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知,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得一题多解的道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也打下基础。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cc646a14a7302768e9939db.png)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与读法。
3.经历用“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三组数量关系式。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上是怎么来的?大约走了多长时间?走得快还是慢?你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说一说)2.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我们走路类似的问题,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行程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好吗?二、探究新知环节一: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识读图中信息。
师: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生:车站到物流中心有多少米?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环节二:合作探究,解决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师:先根据信息自主解答探究,汇报结果。
生:900×8=7200(米)师:引导学生用题目中的语言描述上述算式中的每个数字。
生:900(表示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8(表示行驶的时间) 7200(表示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平均每分钟行驶米数行驶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师:出示900 × 8 = 7200(米)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并汇报探究结果。
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数行驶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生:汇报 65 × 4 = 260(千米)师:比较上述两个关系式,引导学生用更简洁的“词语”来替代上面的描述文字。
生:“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简化为“速度”,行驶时间简化为“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简化为“路程”。
师:小结:速度×时间=路程,针对这一关系式,重点强调“速度”,即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引导学生拓展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如每年/每月/每日……,引导学生识读900米/分的读法与写法。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ebb175a336c1eb91a375de4.png)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一下?(学生口答,师视情况点评)
2.展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东城到西城的路程多少?
二பைடு நூலகம்合作探究
1.分组合作,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2.说做法,理思路,构建模型(视学生回答情况引导画图解决。师课件演示)西城物流中心东城
3.总结提高,形成模型大货车行+小货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驶的路程即:分路程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三、拓展应用
1.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3.课本P83第6(2)。
4.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0字/分,乙得得打字速度是65字/分。甲1小时比乙多录入多少个字?(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汇报展示,师生点评)
四、总结提高想一想,解决的这4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都与相遇问题基本一致。即:分路程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序号
教
材
分
析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和速度》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和速度》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b417a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4.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和速度》|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和速度》。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速度,并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2. 学会计算速度,并能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 计算器,用于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速度的方法。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计算速度的方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路程、时间和速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2.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3. 计算速度的方法;4.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路程和时间的速度;2. 提高题:根据速度和路程,计算时间;3. 拓展题:解决与路程、时间和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e5a62d482fb4daa58d4bc8.png)
2、大货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从西城行 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西城与物流中 心相距多少千米? 65 × 4 = 260(千米)
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判断对错:
1、李老师骑自行车行驶了15千米,这里的15千 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
3(1)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做手工,平均每小时可 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25
×
3
= 75(朵)
每小时做的朵数×时间=一共做的朵数
(2)小明打自己的作文,如果平均每分钟打130个 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130 × 5 = 650(个) 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一共打的字数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达物流中心。 2、大货车从西城出发经过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
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2、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 物流中心。
3、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 4、大货车从西城出发经过4小时到达 物流中心。
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 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900 × 8 = 7200(米)
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 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900 × 8 = 7200(米)
每分钟行驶的 × 米数
行驶时间 = 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2、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 两个速度相等。( )
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千米,摩托车 的速度是900米/分,摩托车从车站到物流中心需 要几分钟?
路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25a1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c.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中第61页的内容将为我们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课题:假设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到B 地,行驶了30分钟,全程50公里,那么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一辆自行车行驶了20分钟,全程10公里,求自行车的速度。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文字和图表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时间路程关系:速度× 时间 = 路程七、作业设计1. 一辆汽车行驶了40分钟,全程60公里,求汽车的速度。
答案:速度 = 路程÷ 时间= 60 ÷ 40 = 1.5(公里/分钟)2. 小明步行了30分钟,全程15公里,求小明的步行速度。
答案:速度 = 路程÷ 时间= 15 ÷ 30 = 0.5(公里/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这一领域更深入的知识。
青岛版四年级上山东适用《速度时间路程》
![青岛版四年级上山东适用《速度时间路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d603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5.png)
青岛版四年级上山东适用《速度时间路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些词。
比如,我们坐汽车去旅行,会关心汽车的速度有多快,行驶了多长时间,以及总共走了多远的路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速度、时间和路程呢?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速度。
速度,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比如,一辆汽车一小时行驶了 60 千米,那它的速度就是 60 千米/小时。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千米/小时、米/秒等等。
接下来,我们说说时间。
时间大家都很熟悉啦,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经过的过程。
比如,我们从早上 8 点出发,中午 12 点到达目的地,那么所用的时间就是 4 个小时。
再来说说路程。
路程就是物体移动所经过的轨迹的长度。
比如,从家到学校有 5 千米,这 5 千米就是路程。
那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呢?我们知道,速度×时间=路程。
比如说,一辆汽车的速度是 80 千米/小时,行驶了 3 小时,那么路程就是 80×3 = 240 千米。
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路程和时间,就可以求出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假设一个人走了 20 千米,用了 5 小时,那么他的速度就是 20÷5 = 4 千米/小时。
同样,如果我们知道了路程和速度,也能算出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比如,一段路程是 180 千米,速度是 60 千米/小时,那么所需时间就是 180÷60 = 3 小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去郊游,他的速度是 15 千米/小时,骑了 2 个小时。
那么他一共骑了多远呢?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我们可以算出小明骑行的路程是 15×2 = 30 千米。
再比如,小红跑步去锻炼,跑了 6 千米,用了 15 小时。
那小红跑步的速度是多少呢?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小红的速度是 6÷15 = 4 千米/小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速度、时间和路程︳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速度、时间和路程︳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5012a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e.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速度、时间和路程︳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速度、时间和路程 | 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
2.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理解及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笔记本、练习册、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的过程,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通过PPT展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图像和公式,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及其关系,以及解题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路程为10公里,问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需要多少时间?2. 答案: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需要的时间为10公里 / 15公里/小时 = 2/3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是否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f59f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7.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路程、时间与速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根据这个主题,详细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一节,主要涉及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速度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答案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接着,我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然后,我通过一些例题,比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的过程中,他走了多少路程,花了多少时间,以及他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5. 板书设计:在讲解过程中,我通过黑板和粉笔,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点,比如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或者计算某个过程的路程和时间。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过程中,我通过黑板和粉笔,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cec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d.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我今天要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一节《路程、时间与速度》,这是我们学习几何初步概念的重要一环。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同时,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教学卡片、计时器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例如,我会让学生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小时行走5公里,他行走6小时能走多远?这样的例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也能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用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在作业设计上,我给学生留了一道题目:如果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它行驶5小时能行驶多远?答案是400公里。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楚,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我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进行计算。
这不仅涉及到基本的数学运算,还包括对单位的理解。
例如,学生需要明白公里和小时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将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用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概念。
四上第六单元《速速、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讲解
![四上第六单元《速速、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043297d0d233d4b14e69b5.png)
四年级集体备课:教案课题: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模型,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难点: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自主建模的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或你的家人从网上购买过物品吗?生:买过。
师:那购买的物品是怎样来到我们的手中的呢?生:快递送来的。
师:其实快递是物流的一种,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车辆首先把我们购买的东西运到物流中心,再有快递员送到我们的手中。
你们看,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正在往物流中心运输货物呢!(展示摩托车、大货车速度和时间信息。
)一、情境导入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
●大货车从西城出发经过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
●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车站到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生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师: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并提出了数学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用谈话的方式,轻松地创设了有关物流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中提出了有关数学的问题,为接下来模型的构建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构建路程模型。
1.解决第一个问题,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为了方便我们观察,我们可以把第一个问题的信息和问题摘录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试一试。
(课件出示摘录的情况)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与速度》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与速度》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d434e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掌握三者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教学课件。
2. 计算器、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课的主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2. 新课导入:讲解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路程、时间、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练习。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速度和时间》(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速度和时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2fe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路程、速度与时间》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建立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2.会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提供素材,感知概念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陈冠锋、谢震业、严海滨、陈佳鹏,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他们取得了4×100接力的冠军,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夺冠的情景。
(视频)你们觉得接力比赛比的是什么?(速度)那你们认为什么是速度呢?跑得快或者跑得慢。
2.实践操作,探究概念今天老师也遇到一个有关速度的问题,我要从我们班这几个同学中选择一个速度快的去参加比赛,根据提供的信息应该选谁。
生:选淇淇,因为她跑的多你的意思就是说,她跑的远,他的速度就快,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还需要知道他跑了多长时间。
对了,要想知道谁的速度快,还要知道他们跑的时间。
在数学上,我们把跑了多远的路程,要想知道谁的速度快,还要知道他的时间。
老师将这些数据整理到表格里,比一比,算一算谁的速度快。
生:我觉得应该选果果,果果的速度更快。
为什么呢?生:我用路程÷时间求出他的速度。
300÷60=5(秒)240÷60=4(秒)240÷40=6(秒)6>5>4,所以果果的速度最快。
你能解释一下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吗?300表示路程,60表示时间,5表示每秒跑了5米。
谁能像他这样解释一下其他的算式。
生:……我们把像这样的每秒跑了多远的路叫做速度,(板书)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生:他们都是路程÷时间=速度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第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那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试一试好不好?3.感受特性,抽象概念还能认出他吗?刚刚那个接力比赛的第二棒——谢震业,他在亚运会在取得了100米跑的冠军,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1 路程、时间、速度 的关系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1 路程、时间、速度 的关系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0d939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4.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解决问题1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1. 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3.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计算关系。
4. 应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速度概念的理解。
2.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的推导与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路程、时间、速度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速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
3. 分析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计算公式。
4. 示例讲解,展示如何应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
2.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
3. 实际问题示例及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概念及计算。
2. 计算题:应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探讨速度、路程、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速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单位,引导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340米/秒
光的速度 约是 300000千米/秒
猎豹追捕猎物时,最高速度 可达120千米/时
火车全速行进时的速度
可达200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 15千米/分
台风的速度可以达到8米/秒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340米/秒 光的速度 约 300000千米/秒
1、猎豹追捕猎物时,最高速度可达120千米/时。
1、摩托车的速度是900米/分 ,从车站出发8 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是 多少米? 900 × 8 = 7200 (米) 速度×时间=路程
900米/分
车站
8分钟
物流中心
900×8
合作探究
做一做,想一想
1、摩托车的速度是900米/分 ,从车站出发8 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是 多少米? 900 × 8 = 7200 (米)
速度×时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程
2、摩托车的速度是900米/分,行驶7200米需 要几分钟? 7200÷900=8(分) 路程÷速度=时间 3、摩托车行驶了7200米,用了8分钟,摩 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7200÷8=900(米/分) 路程÷时间=速度
合作探究
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王晓玲
时间(分)
小明 爸爸 2 2
距离(米)
60 90
时间(分) 妈妈 爸爸 2 3
路程(米) 90 120
猎豹追捕猎物时,最高速 度可达120千米/时
火车全速行进时的速度可达200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 15千米/分
台风的速度可以达到8米/秒
60 × 9=540 (米) 600 米>540 米,( 540 米<600 米)
答:李老师从家出发步行 9 分钟不能到达学 校。
3、李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李老 师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如果李老师从家出 发步行 9 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 吗?)
600 ÷ 60=10 (分) 9 分<10 分( 10 分>9 分) 答:李老师从家出发步行 9 分钟不能到达学校。
3、李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李老师步 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如果李老师从家出发步行 9 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600 ÷ 9=66 (米)…… 6 (米) 60 米<66 米( 66 米>60 米)
答:李老师从家出发步行 9 分钟不能到达 学校。
路程÷时间=速度
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1、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
路程(千米) 时间(时) 速度(千米/时)
自行车
摩托车
轿车
30 150 480
2 3 6
15 50 80
2、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
花2小时开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 些什么?
140÷2=70(千米/时)
2、火车全速行进时的速度可达200千米/时。
3、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 15千米/分。
4、台风的速度可以达到8米/秒。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340米/秒。
6、光的速度 约是 300000千米/秒。
像每时、每分、每秒……这样的时间叫做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叫做速度。
合作探究
做一做,想一想
限速60千米/时
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李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李老师 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如果李老师从家出发 步行 9 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 吗?)
3、李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李老师 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如果李老师从家出发 步行 9 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