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历史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历史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 . 郑国渠B . 漕渠C . 都江堰D . 白渠【考点】2. (2分) (2017高一上·深圳期中)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 . 分封制的巩固B . 宗法制的影响C . 宰相制的实行D . 内朝制的推行【考点】3. (2分)(2017·山东模拟)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 . 儒学地位上升B .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 . 官立学校出现D . 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考点】4. (2分) (2019高二下·江苏期中)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明朝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①都是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色彩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②D . ③【考点】5. (2分)(2020·松江模拟)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该条款出自()A . 《南京条约》B . 《天津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考点】6. (2分) (2015高一上·大田期中)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冒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 .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考点】7. (2分) (2018高二上·西宁期末) 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可能会()A . 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B . 偷偷阅读到《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C . 在街上购买到黄庭坚精美的字画D . 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考点】8. (2分)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 . 苏商和晋商B . 浙商和晋商C . 徽商和晋商D . 苏商和徽商【考点】9. (2分) (2015高一上·德宏期中)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

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

这表明春秋后期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B.商品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D.新兴地主阶级崛起2.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

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

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4.邓文如《谈军机处》载:“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称为‘小么儿’”,“从前京师士大夫的风习,达官多喜延接宾客,有往谒者无不答拜(回访);惟军机大臣,例不向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

由此说明军机处A.注重廉政建设 B.重视人员素质C.强化保密意识 D.杜绝官场旧习1/ 85.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

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模拟(烟台市一模)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模拟(烟台市一模)

2014年高考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区、考试科目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14.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l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16.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这表明严复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17.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 卷 (选择题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

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

这一变化缘于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3.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

收大麦后,还种粳稻。

”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4.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

”该学者揭示了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

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知,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顺应了当时的乱世,A项正确;法家在秦朝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西周等级制度被冲击属于铸刑书的原因,排除C项;铸刑书引发了早起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而不是源于,排除D项。

2、题目: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业发展的考古证据。

在古代,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选项D中提到的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这些都是古代的货币形式,尤其在先秦时期,贝币是广泛使用的交易媒介,后来发展出了铜质仿贝和更加贵重的包金贝,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交换体系和对便捷交易工具的需求,是商业发展程度较高的体现。

其他选项中的器物更多关联于日常生活用具或装饰品,虽可能涉及一定程度的物品交换,但不如货币直接反映商业发展的水平。

3、题目: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的主要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详解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详解

2019年5月烟台市2019年高考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1.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答案】A【详解】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A正确。

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由材料“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可知商鞅变法的小家庭措施使传统“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2.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 传统儒学的影响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答案】B【详解】题干中有西汉前期“女子不厌再嫁”到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B;西汉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商品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故排除A;传统儒学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形成汉代新儒学,才被汉武帝确立为统治思想,所以导致变化的不是传统儒学,而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故排除C;整个西汉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形态,所以D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点睛】这一题关键是要看到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在西汉中后期,所以能够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出现在西汉前期与西汉中后期之间,再结合上述现象是关于人的婚姻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所以自然知道是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考点。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4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2.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

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

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3.在以下史诗中,描写爱琴海附近海域发生战争的是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4.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

这表明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一模试卷与详细解析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一模试卷与详细解析
2.C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戎氏墓志的变化反映了戎氏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变化,体现了其汉化历程,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现象体现宗法观念,但不能反映其影响广泛,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唐代统治区域扩大,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唐代人口迁移趋势,排除D项。故选C
3.C
根据“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通过三省六部制,皇帝可以将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召集百官商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
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
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
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
14.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2.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13.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B. 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C.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渴求D. 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各学派发表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选项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选项A。

选项B,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选项B。

选项C,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渴求,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选项C。

选项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项D正确。

因此,“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 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各学派发表自己的主张。

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其主要形式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封建土地私有制D. 君主土地所有制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后秦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选项A,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在商鞅变法后,井田制逐渐被废除,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与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不符,故选项B错误。

选项C,商鞅变法后,秦国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是秦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主要形式,故选项C正确。

选项D,君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但商鞅变法后,土地私有制不仅限于君主,还包括了地主和自耕农等阶层,故选项D错误。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适应考试一及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适应考试一及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适应考试一及答案历史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4.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中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都是中国明代的青花瓷。

对该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①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②明朝的青花瓷工艺水平很高,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③作者通过宗教的题材歌颂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④青花瓷满足了欧洲人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2.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惫识和个性发展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A.进行权力制衡 B.限制君主权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证人民权利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宜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7.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澎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晚消官府 B.顽固士绅 C.西方列强 D.封建势力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0.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11.“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2.如果让你为如图所示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于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叶文宪《论吞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材料二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第一幸“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3.1政治结构3.2经济制度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2俄罗斯的推进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第二编外患内乱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八章鸡片战争(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15.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神曲》的交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行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休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2)据材料二,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3)材料三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体现了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预立宪活动,甚至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请回答:历史学家李剑鸣人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请以此标准对材料进行历史解释.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美、苏分别成为各自半个世界的领袖.材料二著名教授徐蓝曾指出:“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特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1)材料一从什么方面阐释雅尔塔体系的?两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一致性?(2)依据上述两段材料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影响.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考点】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重点了解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认识其实质.【解答】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其实质都是通过思想上统一,实行思想上的专制来维护政治上的专制统一,只不过形式上有所区别.因此都是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故D项符合;A项与秦朝“焚书坑儒”矛盾,故排除;B项中的禁绝其它思想学派,秦朝的“焚书坑儒”符合,但“独尊儒术”在形式上没有明确,只是通过“尊儒”方式相对压制其他学派,用“禁绝”不准确,故排除;秦朝的“焚书坑儒”激起社会强烈反抗,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没有出现社会反抗,故C排除.故选D.2.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惫识和个性发展【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宋代儒学的思想内容.【解答】宋儒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夫为妻纲,反对女性在政治中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宋儒强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道德贞操,与材料中的“女正相符”.故B项正确.夫为妻纲与“家族内外秩序”不符,故C项错误.宋儒强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制而非肯定女性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考点】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考查公职津贴制的影响.【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公职津贴制实行后,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这说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故①正确.②③④均不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故选D.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解答】材料中“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是政府主导的,并以立法的形式.故①②正确;政府拔款用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故③正确;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与史实不符.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A.进行权力制衡 B.限制君主权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证人民权利【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解答】A.进行权力制衡这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B.美国是总统制共和政体,没有君主;C.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两国的联邦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两部宪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根本上都是维护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宜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结合.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心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解答】据“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可知是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北平”不符,故B 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 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7.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考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分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条例》的颁布是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垄断性贸易公司是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决了旧的选举制度的弊端.故C项正确.故选C.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澎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晚消官府 B.顽固士绅 C.西方列强 D.封建势力【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解答】从材料“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清政府.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排除.C项的西方列强材料未反映,应排除.故选D.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考点】国民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了解国民大革命的过程、高潮、失败的原因以及大革命的影响.【解答】材料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可见是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就是北伐战争,故C符合;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传统儒家文化,故排除A;五四运动主要是工人、学生、商人的斗争,而且斗争矛头也不是指向张作霖,排除B;土地革命战争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对象主要是国民党,排除D.故选C.10.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查国家对城镇人口的政策及其原因.【解答】1959﹣1961年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不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大学生并非失业,而是由国家分配,故D项错误.故选A.11.“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合的能力.【解答】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结论正确;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两级格局结束是1991年,故B项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一超多强”的趋势也是在两级格局结束后,故C项错误;D项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12.如果让你为如图所示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由漫画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是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趋势.【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漫画中的旗帜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多个国家,而针对的对象是美元,是一个国家,所以它反映的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打破美元的一家独大,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不是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故选C.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于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叶文宪《论吞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材料二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第一幸“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3.1政治结构3.2经济制度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2俄罗斯的推进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第二编外患内乱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八章鸡片战争(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考点】材料解析题;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中国近代史综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2)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考查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考查作者的研究“近代中国”开端的视角.【解答】(1)依据材料一“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礼崩乐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社会思潮.(3)依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可知,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作者的研究视角是全球史观.联系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故答案为:(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社会思潮.(3)示例:研究视角:全球史观,即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此后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西学东渐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并推动近代中国的到来.15.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模拟(烟台市一模)(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模拟(烟台市一模)(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区、考试科目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

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

14.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时间信息“1601年”可知发生在明朝,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得出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史实”“史论”“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AD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而C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故C项正确。

14.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B【解析】考查科举制。

分析选项,ACD只是某一个方面,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科举制的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故应选B。

15.《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答案】B【解析】考查君主专制的演变。

由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宋再到清朝,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

从本质上放映的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故应选B。

16.“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考历史诊断试卷(一模)(附答案详解)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考历史诊断试卷(一模)(附答案详解)

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考历史诊断试卷(一模)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

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

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A. 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B. 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C. 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D. 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2.汉武帝时期,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被处死;淮南王刘安因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侵夺民田宅”,被削地;衡山王刘赐因“数夺人田,坏人冢为田”,被剥夺俸禄二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这些处罚()A. 通过经济手段巩固了专制集权B. 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土地兼并C. 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了王国问题D. 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3.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B. 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C. 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D. 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4.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少有家族的叙述。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史书编撰体例的改变B.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 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D. 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5.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

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

”这反映出()A. 官员对“海禁”效果的否定B. 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C. 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D. 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6.1890年,薛福成提出:“《尧典》之定四时,《周髀》之传算术,西人星算之学未始不权舆于此。

其他有益国事民事者,安知非取法于中华也?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答案

2023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本大共15小题,每小3分,共5分1.D2.C3.A4.B5.D6.B7.C8.B9.A10.D11.D12.C13.B14.D15.A二、非选择:本大共4小题,112分,171分1812分,1917分,55分。

16.(12分)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疆域空前辽阔:在地方管理上,推行行省制,设立驿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边疆管理上,设立行政机构,对西域、西藏、台湾等地区实施比较稳定的统治,与内地一体化加强,思想文化上,宜扬天命、君德观念,使其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得到认可,民族向心力增强;行汉法,尊孔崇儒,笼络了汉族士人,有利于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意识。

(10分)元朝建立巩固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向多族群大天下发展的进程。

(2分)17.(15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夫人等。

(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阐释阐释内容:(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

(6分)“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A正确。

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由材料“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可知商鞅变法的小家庭措施使传统“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2.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 传统儒学的影响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有西汉前期“女子不厌再嫁”到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B;西汉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商品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故排除A;传统儒学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形成汉代新儒学,才被汉武帝确立为统治思想,所以导致变化的不是传统儒学,而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故排除C;整个西汉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形态,所以D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点睛】这一题关键是要看到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在西汉中后期,所以能够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出现在西汉前期与西汉中后期之间,再结合上述现象是关于人的婚姻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所以自然知道是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2.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惫识和个性发展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A.进行权力制衡 B.限制君主权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证人民权利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宜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7.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澎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晚消官府 B.顽固士绅 C.西方列强 D.封建势力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10.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11.“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2.如果让你为如图所示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于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叶文宪《论吞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材料二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第一幸“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3.1政治结构3.2经济制度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2俄罗斯的推进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第二编外患内乱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八章鸡片战争(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15.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促使人文主义不断深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神曲》的交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行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休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2)据材料二,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3)材料三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体现了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预立宪活动,甚至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请回答:历史学家李剑鸣人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请以此标准对材料进行历史解释.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美、苏分别成为各自半个世界的领袖.材料二著名教授徐蓝曾指出:“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特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1)材料一从什么方面阐释雅尔塔体系的?两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一致性?(2)依据上述两段材料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考点】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重点了解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认识其实质.【解答】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其实质都是通过思想上统一,实行思想上的专制来维护政治上的专制统一,只不过形式上有所区别.因此都是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故D项符合;A项与秦朝“焚书坑儒”矛盾,故排除;B项中的禁绝其它思想学派,秦朝的“焚书坑儒”符合,但“独尊儒术”在形式上没有明确,只是通过“尊儒”方式相对压制其他学派,用“禁绝”不准确,故排除;秦朝的“焚书坑儒”激起社会强烈反抗,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没有出现社会反抗,故C排除.故选D.2.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惫识和个性发展【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宋代儒学的思想内容.【解答】宋儒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夫为妻纲,反对女性在政治中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宋儒强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道德贞操,与材料中的“女正相符”.故B项正确.夫为妻纲与“家族内外秩序”不符,故C项错误.宋儒强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制而非肯定女性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①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②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③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④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①③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考点】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考查公职津贴制的影响.【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公职津贴制实行后,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这说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故①正确.②③④均不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故选D.4.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解答】材料中“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是政府主导的,并以立法的形式.故①②正确;政府拔款用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故③正确;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与史实不符.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A.进行权力制衡 B.限制君主权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证人民权利【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解答】A.进行权力制衡这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B.美国是总统制共和政体,没有君主;C.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两国的联邦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两部宪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根本上都是维护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解级本身.”村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宜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结合.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心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解答】据“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放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异下”,可知是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北平”不符,故B 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 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7.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考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分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条例》的颁布是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垄断性贸易公司是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决了旧的选举制度的弊端.故C项正确.故选C.8.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澎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晚消官府 B.顽固士绅 C.西方列强 D.封建势力【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解答】从材料“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清政府.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排除.C项的西方列强材料未反映,应排除.故选D.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考点】国民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了解国民大革命的过程、高潮、失败的原因以及大革命的影响.【解答】材料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可见是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就是北伐战争,故C符合;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传统儒家文化,故排除A;五四运动主要是工人、学生、商人的斗争,而且斗争矛头也不是指向张作霖,排除B;土地革命战争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对象主要是国民党,排除D.故选C.10.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查国家对城镇人口的政策及其原因.【解答】1959﹣1961年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不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大学生并非失业,而是由国家分配,故D项错误.故选A.11.“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合的能力.【解答】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结论正确;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两级格局结束是1991年,故B项错误;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一超多强”的趋势也是在两级格局结束后,故C项错误;D项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12.如果让你为如图所示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由漫画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是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趋势.【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漫画中的旗帜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多个国家,而针对的对象是美元,是一个国家,所以它反映的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打破美元的一家独大,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不是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故选C.二、非选择题13.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于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叶文宪《论吞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材料二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第一幸“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3.1政治结构3.2经济制度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2俄罗斯的推进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第二编外患内乱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八章鸡片战争(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考点】材料解析题;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中国近代史综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2)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考查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考查作者的研究“近代中国”开端的视角.【解答】(1)依据材料一“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礼崩乐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拔地变化”的具体表现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社会思潮.(3)依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可知,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作者的研究视角是全球史观.联系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故答案为:(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