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法的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原则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指导,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一、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公民和组织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推动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同时,要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依法治国原则的坚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根据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职业等各种身份特征。
平等原则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就业、教育、卫生保健、法律实施等。
法律要求公民和组织应当平等地享有和履行各种权利和义务,保障人民的平等待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必须在法律面前平等受到保护和制裁。
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同样的制裁;对于同样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法给予同样的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公正的法治社会,树立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意识。
四、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依据这一原则,任何人不得以法律之外的理由对他人施加任意惩罚,不得以法律之外的标准确定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刑事案件中,法庭必须以法律作为裁判的根据,不得超出法定的范围;公民被指控犯罪时,有权获得合法的辩护和诉讼程序。
五、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法律要求在司法实践中,保障每个当事人的公正权益,确保裁决的公平合理。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固本夯基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 ×) ( ×) ( ×) ( ×)
命题点 1:尊重自由平等
1.(2021·武汉第 9 题 1 分)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
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下列做法侧重体现“不同情
况差别对待”的是
( C)
①某公司在工资待遇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②我国在火车站设置现役军人特别通道
8.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什么意义?(P113)[2021 黄石 13③;2019 荆门 35(2)]
考点 2:公平正义的守护 ※1.我们如何坚守公平?(P115~116) (1)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
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 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 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2019 宜昌 12①)
2.公平的内涵是什么?(P110) 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 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 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 会和条件。
※3.公平有什么价值?(重要性)(P110)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 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 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 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是什么?(P101)[2021 武汉 9;2019 咸宁 28(1)]
法律硕士宪法真题练习习题及答案04
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平等权B.人格尊严C.言论自由D.受教育权2.(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言论自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B.保障言论自由为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C.规制言论自由的方式主要有预防制和追惩制D.行使言论自由时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构成违宪3.(2017年真题)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下列关于“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平等本质上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B.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是一回事C.平等指立法上的平等而非法律适用上的平等D.平等既是一项宪法原则,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4.(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结社自由B.通信自由C.劳动者休息的权利D.受教育权5.(2018年真题)在甲、乙离婚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甲以怀疑乙有婚外情为由,请求法院向移动通信公司调取乙的通话记录清单作为证据。
根据现行宪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只能雇用私人侦探调取乙的通话记录清单B.法院为查明事实,有权要求移动通信公司提供用户的通话记录清单C.移动通信公司为保护用户,有权拒绝任何机构对通信内容进行调查D.通话记录清单属于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移动通信公司有保护通信秘密的义务6.(2019年真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公民财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民行使财产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B.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公民财产权规定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D.国家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依法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并赔偿7.(2019年真题)下列关于社会保障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障权包括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等内容B.1999年宪法修正案强化了对公民社会保障权的保护C.国家不负有保障社会保障权实现的义务D.社会保障权是一种消极权利二、多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行为中,侵犯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有(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提出过,是由清末民初的进步思想家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这一原则在中国第一次被规定在宪法中,是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临时约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政权也一直肯定这一原则。
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一次将这一原则规定下来:“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954年,法律平等的原则被庄严地写进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但上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给这一原则戴了两顶帽子:一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法制原则,我们不能用;二是认为这一原则没有阶级性,是主张“革命与反革命讲平等”。
这一原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批判的对象,因而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均取消了这一原则。
直到1982年,法律平等原则才重新写入宪法。
实践证明,不能说凡是资产阶级提出来或使用过的概念或口号,就都不能使用。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主体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例如我国宪法)都规定,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少数国家的宪法(例如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者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在第二种情况下,不言而喻,法律平等的主体不仅仅是公民,而是所有的人,即包括外国人(含无国籍人)在内。
在第一种情况下,从字面上看,法律平等的主体是所有公民,不包括外国人在内。
事实上,法律平等并不限于本国公民,只是因为宪法是国家法律,主要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才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并不妨碍外国人也享有平等权利。
法律平等的主体应该是人而且可以是所有人,而不以本国公民为限。
因为平等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而且平等权本身也不是绝对无差别的权利,它并不禁止或反对合理的差别,如果因为国籍的差异,有必要设立合理的差别,可以另以法律作出差别之规定,所以,平等权之主体,没有必要把外国人排除在外。
平等权有什么含义,平等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平等权有什么含义
①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平等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男女平等;
②民族平等;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平等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以平等的保护。
不因公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出身等原因给以差别对等。
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
(2)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行使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源于平等权的价值观,平等权的观念与理论原则要求权利与义务并重。
平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高度概括,它构成了基本权利形成与运行的指导性原则。
(3)平等权是实现其它权利的方法或手段。
平等权是基本权利体系的一种,同时也是实现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手段,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环境。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辑丨笑语盈盈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一国的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故有些国家又把公民的基本权利称为宪法权。
(一)平等权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含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第二,国家机关对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对公民履行义务平等的约束,平等的要求;第三,所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第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还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包含以下内容:(1)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2)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3)公民有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一项权利。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言论自由就是宪法规定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2)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3)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聚集在一定场所商讨问题或表达意愿的自由。
(4)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参加具有连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5)游行自由是指公民采取列队行进的方式来表达意愿的自由。
初中道法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辨析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道法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辨析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辨析题(共8题)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结合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上述情形,你该怎么做?( 2 )上面两幅图片对你有何启示?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结合图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上述情形,你该怎么做?( 2 )上面两幅图片对你有何启示?3、(探究情境,明理践行)下面是小明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五一假期,小明和田田跟随他们的父母一同坐高铁去上海旅游。
在高铁上,田田脱掉鞋子,靠在座椅上吃零食。
( 1)此时,小明应该:( 2)理由:情境二围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的立法依据,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明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 1)小明的正确观点是:( 2)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情境三俄罗斯某艺术团来小明的学校进行演出交流,小明很感兴趣。
( 1)小明应该:( 2)理由:4、(良法善治呵护未成年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法处处体现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
比如将“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写入总则;首次明确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等。
生活中,每个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护这部充满智慧和关怀的法律一定能守护好民族的未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1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为什么要给予“每个少年的你”特殊关爱和保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界定不良行为是指吸烟、饮酒、旷课、逃学、沉迷网络等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
明确界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 2 )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个人角度分析,怎样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5、(情境探究学习致用)下列是周凯同学生活中的上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习目标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什么意义?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08—112页的内容,根据自学目标找出问题答案,注意勾画知识点,边读表思考边记忆(二)自学检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性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1.平等地享有权利(1)在我国,公民不分、种族、、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财产数量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我国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任何公民。
(3)未成年人同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履行义务(1)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
(2)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在我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
3.平等地适用法律(1)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2)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每个公民都要在和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一旦违了法,犯了罪,无论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二、合作探究1、材料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英]波洛克材料二2016年6月1日,被执行人曾某、莫某就因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被柳江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处以罚款。
材料三我国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问题探究】(1)我国公民,不受哪些条件的限制,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2)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每个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
鲁人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1.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课件1
活动: 权利知多少
小组探究: 小明作为公民都享有哪些权利?
要求:简要梳理、记录要点。
活动: 权利知多少
......
私有 财产
公民的 权利
人身 权
受教 劳动权 育权
活动: 权利知多少
姓名权、肖像权、受抚养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权、休息权、 婚姻自由权、获得生活保障权……
由于是女孩,
爸妈不让我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地履行义务
......
赡养 父母
公民的 义务
受教育
依法纳 依法服 税 兵役
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 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 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 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只享 受权利不履行的特殊公民存 在。
• 我们现在年龄还小,议可一以不议履行公民义务。
消费者享有公平 交易权、自主 选择权等。
少数民族同样 享有我国法律赋予 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享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我家经济困难,父 母就由你来养吧!
他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成
近期我的工厂效益不 好,这月的税就不缴 了吧!
《宪法》第56条: 我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法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 A
A.切身利益的保障 B.冰冷残酷的理论 C.冗长的法律条文,看不懂就不必遵守 D.对大人的约束,与我们无关
3.(多选)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刑拘, 判处拘役6个月,材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
AC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具有强制性 D.法律保护公民一切权益
每个公民要在宪法法律允许范围内活 动,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多大,都必 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一旦违法,都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设计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尚浅,法治观念不够强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了解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维护法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针对案例,设置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教学素材:收集与法治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治标语,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人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什么原则?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
怎样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六、怎样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第33 条第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5 条第5 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是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 )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3 )在法律面前,不允许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
这三个方面合起来,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完整理解。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含义的理解,值得注意的两点是:第一,这种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上的平等。
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在制定法律时,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并不反映少数敌对分子的利益和意志;此外,在我国,那些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是无权参与法律的制定的。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多的表现为政治地位、权利和资格的平等,但不能完全保证结果平等。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公民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公民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缩小以至消灭这种差别需要相当长时期的努力。
(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意义在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 .它为公民自由权及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平等与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灵魂所在。
平等是自由的基础,是充分享有自由权的必要条件。
自由的选择和追求物质利益,是基于平等之上的,平等之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人们法律上应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因性别、种族、宗教、阶级或社会阶层等原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平等对待,那也就没有所谓的自由与民主,更谈不上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
宪法小卫士试题答案
宪法小卫士试题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作为宪法小卫士,了解宪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宪法小卫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 1954B 1975C 1978D 1982答案:D解析: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颁布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公民B 人民C 人民代表大会D 政府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A 民主集中制B 三权分立C 多党合作D 政治协商答案:A解析: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面前一律平等。
A 法律B 政策C 纪律D 道德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国务院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判断题1、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对解析:这是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准确表述。
2、只有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对解析: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答案:对解析:这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答案:对解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反映了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的宗旨。
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答案:对解析:这是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权利。
三、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宪法的重要意义。
第五届学宪法讲宪法答案
第五届学宪法讲宪法答案2020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答案:权利的平等是指每个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教育程度、国籍、出生地、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如果某位公民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则无论该公民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公民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允许对弱势群体寄予合理的特殊对待。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正确答案为A。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尊重”表现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宽比例为3:2,设计者是XXX。
与我国国旗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在五星红旗的设计方案中,红色代表革命。
值得鼓励,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研究宪法并遵守宪法的规定。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
保护环境的行为应该是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而不是乱扔垃圾或乱扔废电池。
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但地震不属于全球环境问题。
初中生小王在遇到落水小孩时,正确的做法是既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也关爱了他人的生命健康,而不是只顾及自己的生命或侵犯落水小孩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这表明我国加强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
更好地促进生命权教育的做法包括学校门口禁止停放任何机动车辆、学校定期举行紧急疏散演练和在学校设立“校园警务室”,而不是在学校周边摆设很多零食摊位。
要珍爱生命,我们要提倡不逞能、不玩危险的游戏并不等于胆小怕事和个人没有自杀的权利和自由。
生命权是人身自由权的前提。
在研究宪法的过程中,正确的行为是用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匡正自身的行动方向,掌握宪法知识,熟悉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以及运用宪法维护自身、集体和社会公共权益。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 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的平等,而不是讲立 法的平等。 解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 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 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 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 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 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电话用户邓成和因查询41.65元长途电话费,先被营 业员无端指责,后又被包头市邮电局推上被告席。 他不服判决,经过长达两年的上访,最终胜诉。这 种上访行为属于公民行使( ) A、批评控告权 B、申诉权 C、控告检举权 D、揭发、举报权
B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应该如何做)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这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 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在我国以“人民”命名的事物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人民政协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人民军队 人民警察 人民解放军 人民文学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人民画报 人民银行 人民大学 人民公社 人民剧院 人民广场 人民医院
辨一辨
权利---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的权力和 利益,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支配他人的强制 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它有两层含义:一 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二是职责范围内 的支配力量。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 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1)在我国,二者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 (2)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 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 (3)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必须从国家 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二)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 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3)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4)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
• 辨析: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所享有的权利就越多。
• (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 公民受教育程度不影响的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 (权利 的享有) • (2)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 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提高公民受教育水平,是 公民充分享有权利的重要途径。(受教育与权利的实现) • (3)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要不断 地加强民主建设,公民才能享有更多,更广泛的权利。 (权利的实现) • (4)因此,题中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 必须是年满18周岁(年龄条件);
• 依法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条件);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平等。
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必然要求公民在法律上人人平等。
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对平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这就表明了平等主体的广泛性。
进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就把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加以了明确的宣示和确认。
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人人平等。
人人平等最首要的就是指,所有公民在法律地位上人人平等、一律平等,没有特殊与例外。
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教育水平、文化程度都平等地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权利主体的广泛性与其平等性是并存的。
它在第34条规定,只要没有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就是平等原则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的反映与体现。
其次是指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服从法律。
诚如四中全会决定所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之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在守法上没有特殊与例外,所有的法律主体都必须对宪法法律一体遵行。
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还明确要求“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再次是指所有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等地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承担上必须平等。
任何人都不享有违法而不受追究的特权。
我们党在四中全会的决定中特别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这里除了普遍的守法要求之外,还特别提出了权力与职责的问题,把平等原则延伸到了公权力及其实施上。
作为公权力,更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行使。
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公权力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我国,任何公权力都来自人民,其最终都必须归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护人民权利的重要手段,它以其广泛的平等性彰显其普遍的人民性。
龙盈智达行测笔试题
龙盈智达行测笔试题1、7.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2014年7月1日施行,下列关于其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B. 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是选拔用人的主要方式C. 规定了奖励的情形,确立了奖励的原则D. 工作人员对于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调解仲裁(正确答案)2、32.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A. 法律对全体公民不论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正确答案)B. 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C. 公民的权益都受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受法律的制裁D. 在审判活动中,所有当事人的法律权力是平等的3、13、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就是要有规范性的()。
[单选题] *A.法律制度B.行政管理体系C.村名议事会D.文本制度(正确答案)4、45.经过下列哪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成为朝鲜战争拐点,并为最终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单选题]*A上甘岭战役B长津湖战役(正确答案)C三所里战役D鸭绿江战役5、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
[单选题] *A.2021年7月15日(正确答案)B.2021年10月1日C.2021年10月15日D.2021年11月1日6、12、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是()。
[单选题] *A.产业振兴B.农民生活富裕C.实现传统乡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D.乡村人才振兴7、49.22o2o与20202的和除9的余数是()[单选题] *A. 0B. 5(正确答案)C. 7D. 98、37.下列选项中。
对“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的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边”是事物发展的极限,也就是“边界”B人们寻求真理的过程也是寻找“边”的过程C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者部分质变(正确答案)D“边”具有两面性,及任何事物也有两面性9、28、以下哪项是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单选题] *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②党纪面前一律平等;③实事求是;④民主集中制;⑤惩前毖后、治病救人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10、5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法治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 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这些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 身、文化程度、财产数量等,都平等地享有 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我国法 律平等地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 任何公民。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导入新课
从这幅图片中你感受到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就男女平等 问题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 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部分享有同 男子平等的权利。”
材料二:我国1954年就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从1995年 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 到2005年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再到2012年在党的 十八大报告中得以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成了从 “政府的承诺”到“立法的确认”再到“执政党意志” 的全方位“认证”。
思考: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任务一:平等地享有权利
看课本第111页,第一段文字框材料 思考: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享有受教育权
2003年12月10日,来自武汉大学的萧汉明等5为哲 学系教授赶到北京市监狱,专程参加一个罪犯、 也是博士生的答辩会。参加答辩的罪犯杨名46岁 ,层担任某部委副司级秘书职务,2001年因犯窝 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被捕前,杨已经考取了 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在监狱中他继续学习,并撰 写了十万字的论文。2003年10月10日,他向监狱 提出了博士论文答辩的申请,法院认为,他涉嫌 犯罪的行为与其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两码事,因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保 此,决定让他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监狱管理层与 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任何公民 武汉大学协商后,为他在监狱内举行了一次特殊 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其论文最终获得通过,这在 北京市监狱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