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员选任看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合集下载

范仲淹品质

范仲淹品质

范仲淹品质范仲淹,字希文,号东篱,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品质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称赞,他的一生充满着正直、勤勉、忠诚和智慧。

在范仲淹的品质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范仲淹以其正直和诚实而闻名。

他在官场上从不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积极推行廉政,为人民谋福利。

范仲淹曾说:“君子之道,造礼立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自己以身作则,为官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的赞赏和尊重。

范仲淹是一个勤勉的人。

他勤奋工作,不断学习和进取。

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都展现出了较高的才华和能力。

他的《岳阳楼记》、《祭十二郎文》等作品,不仅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更融入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

范仲淹的勤勉和努力,使他成为一代名臣,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范仲淹的品质中有着深厚的忠诚。

他对国家和皇帝始终忠诚不二,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范仲淹在位时,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地平定了辽、夏两国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范仲淹的智慧和谋略使他成为了独具慧眼的军事家。

他在军事上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制定战略和战术。

他在与辽国作战时,运用了一系列巧妙的计谋和战术,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范仲淹的军事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范仲淹的品质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他的正直、勤勉、忠诚和智慧,使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我们应当向范仲淹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义和真理,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正直、勤勉、忠诚和智慧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我们才能像范仲淹一样,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

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

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

推 官 、 书省 校 书 郎 、 泰 州西 溪 镇 盐 仓 , 是 职 微 秘 监 都 位 卑 的官员 , 在政 治上 很难 有作 为 。后来 的 3 O年 出
仕 生涯 中 , 生 活在 仁 宗 朝 , 直 做 到 参 知 政 事 , 是 一 是 调 和鼎 鼐 燮 理 阴 阳 的朝 廷 要 员 。 范 仲 淹 能 否展 经 纶 , 抱 负 , 洁 自律 , 施 廉 当然 也 与 大环 境 有 关 。如果 仁 宗是个 昏庸 皇 帝 , 邪 满 朝 , 治 腐 败 , 仲 淹 自 奸 政 范 然也 不 可 能独 善 其 身 , 历 史 上 留 下 一 串 串佳 话 。 在 那么 , 仁宗朝 的政 治是 否清 明呢? 宋仁 宗 赵 祯 在 位 4 1年 , 宋 代 在 位 最 久 的 皇 是 帝 。他 身为 天子 , 生 活并 不 奢 靡 。他 说 : 朕 日膳 但 “ 不 欲事珍 美 , 服多 以缣 缯 为 之 , 屡 经 浣 濯 , 宫 衣 至 而
关键词: 范仲 淹 ; 清廉 ; 贫窭 ; 约 俭
中图分类号:2 4 K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 2—3 0 ( 0 0 l 一 0 9— 4 17 60 2 1 ) l 07 0
范仲 淹是 宋代 忧 国忧 民的 政治 家 , 是 中 国历 也 史上从 未 受 过 訾 议 的 封 建 官吏 。从 大 中 祥 符 八 年 ( 0 5 登第入 仕 至景祜 四年 (0 2 卒 于 徐州 , 长 11 ) 15 ) 在 达3 8年 的仕 宦 生涯 中 , 仲淹 恪守 官箴 、 洁 自律 , 范 廉 所至 之处 , 两袖 清 风 、 尘 不染 , 高禄 丰却 贫 窭 终 一 位 身 , 手 尘 寰 之 后 , 然 “ 无 以 为 敛 , 无 以 为 撒 竟 身 子 丧” … 册 聊 , 是封 建社会 难 得 的廉吏 。他 那 “ 天 先

总结范仲淹的公共伦理思想

总结范仲淹的公共伦理思想

总结范仲淹的公共伦理思想范仲淹(1017-1097),字文宾,号子先,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北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范仲淹以其杰出的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享誉一时,他的公共伦理思想极具影响力,被誉为“公众伦理的典范”。

本文将从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教育伦理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范仲淹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现在他的从政生涯中。

他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要求非常严格,坚决主张官员要以身作则,推行清廉政治。

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要求官员要把民众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幸福和荣华利禄放在其次。

范仲淹还主张官员要重视广纳良才,鼓励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以推进国家的进步。

他在《舆情表》中说:“国家有难,当以时舆传心,舍死忘生”,这表明了他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忧虑和忠诚。

范仲淹的教育伦理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育理念,认为德行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有德者才能有功,才能有资格发言。

他主张教育要讲究德行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良好道德。

范仲淹还反对科举制度过度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人才的德行,主张以品德为基础进行选拔,重视实践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

他在《岳阳楼记》中说:“故当局者抑为之用,当依本职,如从盗贼罪人休戚与共,则不至若此矣。

”这表明了他对教育者在选拔人才中应秉持正义和慎重的态度。

范仲淹的家庭伦理思想强调了家庭和睦、亲情良好的重要性。

他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范仲淹自述“家贫贱,不能教子”,体现了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他主张父母教育要以身作则,以德化子,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范仲淹还主张儿女要孝敬父母,他自己就是父母的榜样,他在孝敬父母方面表现出色,多次写信回家询问父母的疾病,给予父母物质和精神的关怀和支持。

综上所述,范仲淹的公共伦理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教育伦理思想和家庭伦理思想中。

他主张官员要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教育要讲究德行培养,以品德为基础选拔人才;家庭要和睦,重视家庭教育和亲情。

从官员选任看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从官员选任看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从官员选任看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先秦时,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大力提倡“仁者爱人”“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也提出“仁民”“仁政”“民为贵、君为轻”“君民同忧乐”等,体现了朴素的廉政思想。

所谓廉,就是清廉、俭朴。

所谓政,就是公平、公正。

孔子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官员的廉洁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儒家经典《周礼》认为官员应该具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等6廉,意思是说官员要有善良能干、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的品德和能力。

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认为廉洁是从政者必备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他指出:“如今做官,须是凭地廉勤。

”守官者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这些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

尤其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兢兢业业,勤政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自身廉洁,不谋私利,“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天下想望其风采,“为政所至,民多立神祠画像”,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他的“先忧后乐”精神对于今天践履科学发展观,搞好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从范仲淹对官员的选任看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一、善择官长所谓“择官长”,主要是择郡守、举县令,改革地方人事制度。

在宋代官僚制度中,知州、知县“亲民官”权力很大,包括一方军、民、财政、刑法等各个方面,“一方舒惨,百姓休戚,实系其人”。

而当时与民休戚攸关的地方官员往往“不加选择,非才、贪浊、老懦者一切以例除之,以一县观一州,一州观一路,一路观天下,则率皆如此。

其间纵有良吏,百无一二”。

由于朝廷对州县地方官黜陟难度很大,“朝廷以黜陟郡长为难者,官有定制,不欲动摇,惧其招怨谤而速侥幸尔。

故知县两任,例升同判;同判两任,例升知州。

奈何在下之时,饰身修名,邀其清举;居上之后,志满才乏,愆于素持?……故贤愚同等,清浊一致。

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ou m 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r 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文史教育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闫德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范仲淹,一生俭廉勤政、忧国忧民。

范仲淹的这种廉政思想是与其清贫的青少年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宋代的世风国情密切相关的。

范仲淹的廉政思想及其集中体现廉政思想的“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范仲淹;廉政思想;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0108—03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尤以贤相名将著称于世,其生平经历主要在政治方面。

回观其从政之路,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崇高的忧乐观,而其忧乐观的形成基础和价值核心是其影响当朝、垂范后世的廉政思想。

一、范仲淹廉政思想概述1.坚守俭廉是范仲淹的为官操守。

入仕后的范仲淹继续坚守着青少年时期的那份清苦,保持着俭朴清廉的品质。

当他从人仕的第一个职位广德军司理参军离职时,“贫止一马,寮马徒步而归”。

范仲淹为官一生都是清廉如此的。

据《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下称《言行录》)记载,范仲淹入仕做了吏部员外郎出任各地,至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直至去世,凡十年间,未增加一名仆役。

不仅如此,由于范仲淹一生奔波各地供职,长期居无定所,直到死也没有为自己营造一所“安乐窝”。

《言行录》载:范仲淹晚年镇守杭州,其子弟见时下很多退休士大夫、文人高士都在洛阳筑“安乐窝”颐养天年,就力劝他也在洛阳置地修园,“以为逸老之地”。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臣和军事家,他在岳阳楼上所写的《岳阳楼记》一文中,不仅展示了他对于岳阳楼的景色的赞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楼中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为官者的期望和要求。

范仲淹在文中写道:“臣心思煌煌,斗志激激,六年之间,赋诗百篇”,这句话展示了他对于为官的热情和使命感。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名官员,不仅要有才华和能力,更要有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热情和决心。

他自称“臣”,显示了他对于身份的认同和责任感。

范仲淹在文中还提到了官员应具备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他写道:“使童子识字,就令有所学;使有所学,就令有所行。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行为的重要性。

官员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更要有正确的行为和品德。

他进一步指出:“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无愧于天地。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官员应有的正直和廉洁之心。

官员要以良心为依归,不为私利所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范仲淹在文中还提到了官员应有的勤奋和努力。

他写道:“岳阳楼北楼,临江而建,楼高七十二尺,阳朔四面,引江入楼,与江上水平。

”这句话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有的远大目标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范仲淹还写道:“夫人之不修妇人之义,不习女子之行,而学于斯,何不可乎?”,他通过对楼中女子的赞美,强调了女性应有的坚强和内外修养,并借此来敦促官员们要有自律和自我要求。

范仲淹在文中还借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于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态度。

他写道:“江陵道中,盖有数楼者,皆显于江表”,这句话强调了岳阳楼在江表的显赫地位,也隐含了官员应有的忠诚和为国家尽职的责任。

范仲淹进一步写道:“愿与天地精神,共长久而无忧。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安宁和人民安康的期望,也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担当和使命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对楼中人物和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为官者的期望和要求。

作为一名官员,范仲淹要求官员们要忠诚、正直、勤奋,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2017党员干部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心得范文汇编 精品

2017党员干部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心得范文汇编 精品

2016党员干部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心得范文汇编2016党员干部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心得为深化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内涵,提升学习效果,近日,我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片。

通过观看,进一步加深了历史渊源、文化典故、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认识,了解到范仲淹家规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到“十德”文化背后的廉政思想,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按照“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的主题思想,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好表率,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

一是做“守纪律”的表率,以实际行动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时刻保持自我约束意识。

所有腐败分子,都是因为对党纪国法的认识淡薄,抵受不住各种诱惑,放松自身要求造成的恶果。

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首先要构建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争取最大的利益,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要努力学习,认真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放松学习,思想停滞,就会分不清是非;要在实际行动中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自觉抵制金钱、人情等对自己的影响。

对基层群众提出的事要做到热心办、马上办、努力办,尽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坚持不懈地做实事,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让手中的权力真正为群众所用,做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做“讲规矩”的表率。

“无规矩不成方圆”。

党的各项法纪条规,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切实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法纪条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人在做,天在看,党纪国法党是永远悬在党员干部头上的一把刀,只有做到遵规守纪,不破坏“规矩”,真正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做到严于律己,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从而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管住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慎始、慎微、慎欲,才能始终不渝、心定志坚,拥有心底无私宽阔天地。

范仲淹的清廉

范仲淹的清廉

范仲淹的清廉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江苏吴县人。

早年家贫,历尽坎坷;少年发奋读书,立志报国济民。

进入仕途后,致力思君报国,以卓越的才能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文韬武略,建立功勋;积极谏君,整顿吏治;忧国忧民,推行新政;潜心学问,笔耕不辍,一生几度沉浮,始终保持着清白本色。

范仲淹认为,如果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可免一人一家之祸;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则可以免除政权颠覆之祸。

范仲淹一生“忍穷”,以自己的清廉自律为代价,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百姓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范仲淹为官几十年,官职遍历朝中重臣、地方要员,但他一生清廉守正,持俭忍穷,乐善好施,以至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

但是,其清廉为官、清白做人的操守却为世代所景仰。

范仲淹从小遍历磨难,养成了他坚忍执着和耐贫吃苦的性格,也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少年求学读书饱受儒家、佛家思想熏染,使他树立了坚守清贫、守正为官、看淡荣辱的品格和忠君济世的信仰操守,这些因素,促成了范仲淹为官、为人作风的养成。

首先,他自己做到了清廉。

范仲淹自从走入仕途,便出淤泥而不染,恪守官箴,操守淳正,以身作则。

他从不迷恋于富足,从不觊觎不义之财。

他在长山求学时,认识了一个能把水银烧成白金的术士,那人把炼白金的秘方告诉了范仲淹,并赠给他一斤白金。

当时正是范仲淹穷困之时,他每天只吃两块凉粥,这一斤白金也不是小数,可范仲淹却一点也没动,更没动炼金术的方子,而是把白金小心翼翼地包好放了起来。

事隔十年后,范仲淹做了官,找到了那名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父亲有神奇的技术,能把水银制成白金,在他死的时候,你还小,便把一块金子交由我保管,现在你已长大成人,这块金子应当还给你。

”只见范仲淹拿出一个包裹打开并把金子交到术士儿子的手里,签封和当初一样。

范仲淹讲求“三不欺”,他认为做人、做官、做事要上不欺骗君主,下不欺骗老百姓,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

从范仲淹看政绩观

从范仲淹看政绩观

从范仲淹看政绩观
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政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在担任地方官员时,他时刻关注民生,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百姓的生活。

例如,他主持的“庆历新政”改革,重点解决宋朝的冗官、冗兵和冗费问题,这些都是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

他还提倡“以德治国”,认为政治家应以品德高尚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其次,范仲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始终认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在地方任职时,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畏权势,不惧困难,勇于担当。

他曾经说过:“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哉!”这充分体现了他对于社会治理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范仲淹的政绩观还体现在他的清廉自守、勤政爱民上。

他一生清廉自守,不贪不腐,秉持公心,这也是他能够获得百姓信任和爱戴的重要原因。

他始终认为,为官之道就是要清廉自守、勤政爱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综上所述,范仲淹的政绩观主要体现在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清廉自守、勤政爱民等方面。

他的这些思想和行动对于我们今天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宋名臣的清廉情怀

北宋名臣的清廉情怀

北宋名臣的清廉情怀读《宋史》中的范仲淹、包拯、赵抃、欧阳修传记,在为这些北宋名臣的品格和作为所感动的同时,也生发出一些感触。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潜心为民、清正廉洁、正道直行的情怀,值得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借鉴。

潜心为民“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其精华之一。

要做到爱天下苍生、爱黎民百姓,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

古时官场上的窥觊私利之辈,往往是通过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来中饱私囊,自然与“仁者”无涉。

范仲淹等北宋名臣立身行事、从政为官,能以百姓和社稷利益为重,摒弃私情、秉公执政,正是以“仁者爱人”、忧国忧民为出发点的。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忧一乐、一先一后,道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以黎民百姓忧乐为己忧乐的“仁者”情怀。

史载,范仲淹曾资助过许多贫困的文人或下属。

他晚年时捐出自己的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资助族人尤其是穷苦人家。

不仅如此,范仲淹的爱民行为还表现在他从政后,对庸官和贪渎者的疾恶如仇。

比如,宋仁宗时期,官僚机构臃肿,州县官吏多有不称职者。

范仲淹在推行吏治改革时,视各路官吏优劣,迁赏政绩卓著者,降黜贪渎和不称职者。

当他“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称职者姓名一笔勾去”时,枢密使富弼在其侧云:“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言语中,折射出范仲淹心怀天下、为民兴利除弊的风范。

范仲淹潜心为民,颇有政绩。

他在邓州知州任满离去时,百姓沿途数里拦截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

他在邠州、庆州任职时,颇得时人称颂。

当地汉族、羌族百姓曾为他画像、立生祠,感念他;他去世时,“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包拯生前就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连孩童、妇女都熟悉他的名字。

《宋史·包拯传》载:“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包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为百姓所称颂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崇敬。

范仲淹廉洁的故事

范仲淹廉洁的故事

范仲淹廉洁的故事
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文学家,他以其廉洁的品德而著称。

在任官期间,范仲淹经常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我是一个官员,不能接受贿赂。

”他认为,作为官员,应该以公正和廉洁的态度来处理公务,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利益诱惑。

有一次,范仲淹举报了一位贪污的官员。

这位官员很生气,想要报复范仲淹。

但范仲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继续为人民服务。

范仲淹的廉洁品质在他的家庭中也很有名。

他的家人经常向他请托,希望他能够给他们一些特殊的优惠。

但范仲淹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

范仲淹的廉洁品质不仅深受人们的尊重和崇敬,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人们还在不断地讲述和传颂他的故事,以激励后人坚守廉洁的品德。

- 1 -。

范仲淹所写的关于清廉的古诗词

范仲淹所写的关于清廉的古诗词

范仲淹所写的关于清廉的古诗词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范仲淹写过不少关于清廉的古诗词,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范仲淹的古诗词中,关于清廉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反腐败、崇廉节俭、严于律己、任人唯贤等方面。

首先,范仲淹的诗词反映了对腐败的批判和呼吁。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到:“若夫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的意思是指官员应该严守廉洁,不贪污受贿,为国家民众做出贡献,而不是追逐职位和私利。

其次,范仲淹的诗词强调了崇廉节俭的重要性。

在他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抒发出对大自然的感慨,也暗喻了官员应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刻了解并关心人民的困苦和需求,重视物力的节约,不滥用公款,并能将这种观念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中。

其三,范仲淹的诗词还呼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到:“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这句诗表达了范仲淹对自己操守的要求,让自己在官场中守纪律、守规矩,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品德,因为官员的操守不仅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范仲淹的诗词还强调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臣心何敢忘如此,负责以告怀。

”范仲淹认为,应该重用贤能之士,不分地域和出身,而是以才能为标准,任用适合的人才来治理国家,从而实现社会的公正和繁荣。

总的来说,范仲淹所写关于清廉的古诗词,反映了他对腐败现象的批判,呼吁政府官员崇尚廉洁节俭,严于律己,并注重任人唯贤。

这些诗词体现了范仲淹质朴深沉的个人品质与对社会和政治道德的高度关注,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镜鉴】敢于担当范仲淹

【镜鉴】敢于担当范仲淹

为人苦奋 为官廉俭范仲淹两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难以为继,其母只好改嫁朱氏。

幼年的范仲淹就备尝人生的艰辛,但因此也磨炼了他的意志。

他穷则愈奋,发奋苦读,终于叩开科考之门,后又去应天书院苦读4年,每日三餐以凝粥为食,但学问却勇猛精进,为日后成为千古名臣砥励了品格,打下了学识根基。

如果说范仲淹童年、少年备尝艰辛实属人生无奈,但他登第出仕后仍过着清苦的生活,则是儒家士人修身的自觉。

纵观范仲淹从政生涯,其廉洁崇高、敢于担当,可谓行为世范、高山仰止。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科举登第后步入仕途。

最初在安徽的广德县任司理参军,即相当于现今的县法院审判员。

他为人耿介,常抱着案卷与郡守进行辩论,且将争论的内容记录在板壁上,以至他离任时,板壁已再写不下字了。

司理参军之职只是最底层的公务员,薪酬微薄,其时范仲淹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匹马,因囊中羞涩,以至他回家接母奉养不得不卖掉此马以换取盘缠,而徒步回到故里。

范仲淹以廉俭治家甚严,要求子孙秉持简约家风,其“子孙皆守其家法”。

史载,范仲淹母亲在时家里还很贫穷,其后虽然出仕发达了,但他廉俭之风不变,若家里没来客人,餐桌上很少见肉,妻子儿女的日常用度仅能维持即可。

俗话说,家严出孝子。

范仲淹严谨的家风涵养了范家子孙的节操,范家后人亦多以忠孝处世。

范仲淹曾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表露心迹:本人虽然官小禄微,但一年的俸禄也有三十万钱,百姓耕田一亩方收获一斛,一斛所售不过三百钱。

按此推算,则农民耕田千亩才有三十万的收入。

如果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那么本人的俸禄用度相当于百姓耕种二千亩的收成。

耕种二千亩田地,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凝结了农民多少血汗。

若本人还不为国为民尽心尽力,饱食终日,那就成了“天之螟”“民之螣”了。

范仲淹对天地及黎民常怀敬畏之心,知廉知耻之心可昭日月,殊为难得。

范仲淹晚年任杭州知州,其时许多朝中退休官员以及文人高士在西京洛阳筑宅安家,颐养天年。

他在杭州的弟子们亦劝其到洛阳建宅安家,以娱天年,但他皆一一谢绝。

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

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

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范仲淹,字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忠诚和清廉为后世所敬仰。

他为官一生,始终秉持着忠诚的原则,并以清廉的作风为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忠诚于国家范仲淹忠诚于国家,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他先后担任过枢密副使、翰林学士等重要职务,以真诚的心情为国家和皇室服务。

他深知担任政治职务的责任重大,所以他始终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力量。

在范仲淹担任枢密副使期间,北方辽国频繁侵扰边境,对国家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困境,范仲淹不畏艰险,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强防御、培养军事人才等,最终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安全。

二、清廉为官范仲淹始终坚持清廉为官的原则,他秉持公正和道义,从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他所在地方的官员贪污腐败,但范仲淹毫不为所动,他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廉洁的底线。

范仲淹曾担任过知制诰、知府等职务,他兢兢业业,任期内的政绩出色。

他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还极力整顿官场风气,惩治贪污腐败的行为。

他提倡廉洁自律,身体力行,为后世官员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三、忠诚与清廉的结合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他的忠诚源于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也是对人民的关心与担当;他的清廉是忠诚的具体表现,清廉为官使他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的结合,为后世树立了正确的为政之道。

他的忠诚和清廉是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体现,也是一种崇高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范仲淹的事迹启示着我们,追求政治理想和道义准则的同时,必须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范仲淹的忠诚与清廉是他为政的重要品质。

他坚守忠诚的原则,始终为国家效力;他秉持清廉的作风,维护廉洁为官的底线。

他的忠诚和清廉不仅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也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范仲淹的事迹告诉我们,政治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的作风,用忠诚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试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

试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

试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从登第出仕到卒于徐州,范仲淹居官长达30余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良吏。

他所到之处,廉洁自律,位高禄厚却贫陋终身,赢得了后世的崇敬,他的忧患意识与廉洁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标签:清廉;俭约;忧患意识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也是史上从未受过訾议的官吏。

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中,他恪守官箴,所至之处,两袖清风,是古代社会难得的廉吏。

范仲淹之于后人最大的贡献,也许并不在于他的政绩和文采,而是他对古代忧患意识振聋发聩的总结,即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更加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种清廉俭约、济困扶危的品德,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借鉴意义。

一、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关心社稷民生,几乎是古代有良知的“士”阶层的共识,他们为民请命,奔走疾呼,为社会的健康风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穆先生曾说“士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上医医国,其以疾人”曾是先秦以来士人的理想,“相”和“医”工作虽不同,却以为民造福为人生目的。

范仲淹承继这传统,把不为“良相”即做”良医”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

范仲淹在少年时期,家庭困窘。

欧阳修在《范公神道碑铭》中记载说:“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益自刻苦。

”这种底层的生活经历,使得范仲淹更多地了解了社会的真实情况,他曾自称“出处穷困,忧思深远,民之疾苦,物之情伪,臣粗知之”。

①这也许就是其忧乐思想最初始的自然社会背景。

范仲淹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范文正公年谱·引·遗事》谓:“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

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五年寒窗,博览群书,苦志探讨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曾自题《睢阳学舍书怀》的诗云:“瓢思颜子心还在,琴遇钟期恨即消。

但使斯文大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②表明以颜回自喻,甘于清贫,砥砺志节。

范仲淹的政治理念

范仲淹的政治理念

范仲淹的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德治国:范仲淹主张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教化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

他强调君主的道德品质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主张君主应该以德行引领全国人民。

勤俭节约:范仲淹提倡勤俭节约,认为国家和人民都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反对奢侈浪费,强调只有保持勤俭节约,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关注民生:范仲淹非常关注民生问题,认为政治家应该以解决人民疾苦为己任。

他主张实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正廉洁:范仲淹认为政治家应该公正廉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他主张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惩治贪污腐败,保证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强化教育:范仲淹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提升人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他主张在全国推广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

这些政治理念体现了范仲淹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范仲淹廉政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经验

论范仲淹廉政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经验

论范仲淹廉政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经验论范仲淹廉政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经验姚康康①摘要:范仲淹是廉洁从政的典范,其“先忧后乐”思想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经典,在当时,是儒家文化在士大夫身上的高度体现,对于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搞好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范仲淹;廉政思想;历史意义;当代经验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却留下了显赫的功名,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思想,至今仍砥砺后人,催人奋进。

他为官清廉,为政爱民,严以律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当下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范仲淹廉政思想形成的基础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朱姓人家,虽然世态炎凉,家庭成长艰辛,但感恩、孝顺的品格使他对养父一家充满眷顾,《长山县志》记载说:范仲淹“性至孝,虽改姓还吴,仍念朱氏顾育恩,乞以南郊封典,赠朱氏父太常博士,朱氏子弟以荫得官者三人”[1]②。

至于对于家族中人,范仲淹也是充满“仁义”之心。

皇佑元年,他倾其毕生之积蓄,在祖籍购置义田千亩,用以接济家族中穷苦百姓,钱君倚《义田记》说:“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2]1③。

有爱有仁有义,才可能保持做人之本,进而局庙堂之高才能善待百姓,敢于坚持为官原则。

推而广之,对于天下苍生,范仲淹不忘做官之旨,体现的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爱大仁大义精神。

在范仲淹看来,“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一生告诫自己生不能为良相,则为良医。

强烈的人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一生对于百姓怀着深厚的感情,能够一次次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敢作敢当,以对待家人和亲族的感情来对待天下苍生,才能“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

范仲淹这种思想典型体现为推己及人,由爱家人,爱生民,进而爱整个国家。

学习范仲淹严治庸官污吏体会

学习范仲淹严治庸官污吏体会

学习范仲淹严治庸官污吏体会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少有志操,苦心学习,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进第后,历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知政事和杭州、青州太守等职,不管是当小官还是掌大权,他为官都是心怀社稷,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

公元1043年,也就是庆历三年,范仲淹在抵抗西夏入侵中立下大功,调回京师任参知政事,领导进行“庆历新政”。

范仲淹掌握一定权力后,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

他采取职能业绩评定和群众评议的办法,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了任职考核,很快一些庸碌、无能、腐朽的官吏被罢免,一些主事刻薄、惯于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被整治,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管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

同时,范仲淹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只要是克己奉公者都被提拔到重要位置。

同时,为保证官吏正确使用权力,他还上奏朝廷制定了官吏考核办法,为仁宗时国富民强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心怀社稷,严惩贪腐正官风,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深得百姓拥戴和皇帝信赖,这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作为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的要求,以驰而不息的韧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强素质、提能力、正作风,始终坚持埋头苦干、踏实肯干,铁面反腐、正风肃纪,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尔 。故知县两任 ,例升 同判 ;同判两任 ,例升知 州。奈何在下之时 ,饰身修名 ,邀其清举 ;居上之
后 ,志满 才乏 ,愆于 素持 ?……故 贤愚 同等 ,清浊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致 。此乃 朝廷 避怨 于上 ,移虐 于下 ,俟 其 自败 ,
民何 以堪 ?… …近年诸 处郡 长 ,以赃致 罪者数 人 ,
人”l 6 ] 。而当时与民休戚攸关 的地方官员往往 “ 不
加选 择 ,非才 、贪 浊 、老 懦者一 切 以例除 之 ,以一 县 观 一 州 ,一 州 观 一路 ,一 路 观 天 下 ,则 率 皆 如 此 。其 间纵 有 良吏 ,百无一 二 ”『。 由于 朝廷 对州 7 I
县 地 方 官 黜 陟 难度 很 大 , “ 廷 以黜 陟 郡 长 为难 朝
“ 有 能 之吏 ,退 不 才 之 官 ,去 冗 食 之 人 ,谨入 进
岂止 数 人 而 已乎 !虽 转 运使 、提点 刑 狱 ,职 在访 察 ,其如位 望相亚 ,怨仇 可敌 ,非致 败露 ,鲜敢 发
明。宜 乎论道 之 间 ,激扬 天下 。” 其结 果是 天下 赋税 未均 ,狱讼不 平 ,盗 贼猖 炽 ,民不聊生 。基 于 这种情 况 ,范仲淹 大声疾 呼 ,朝廷要 立 即采 取措施
6 04)。 1 6 0
在 中华 民族 几千 年 的文 明进程 中 ,形成 了许 多 优 秀 的文化 传统 ,为 我们后代 留下 了宝 贵 的精 神财 富。早在 先秦 时 ,儒 家创始 人孑 子就大 力提倡 “ L 仁 者 爱 人 ”“ 己 以安 百 姓 ”。孟 子 也 提 出 “ 民 ” 修 仁 “ 仁政 ”“ 民为贵 、君 为轻 ” “ 民同忧乐 ”等 ,体 君
为官 员应 该具 备 “ 善 ” “ 能 ” “ 廉 廉 廉敬 ”“ 正 ” 廉 法 等 各 个 方 面 , “ 方 舒惨 ,百 姓 休 戚 ,实 系 其 一
“ 廉法 ”“ 廉辨”等6 ,意思是说官员要有善 良 廉
能干 、 正守 法 、明辨 是非 的 品德 和 能力 。南宋 理 公 学 家朱 熹 也 认 为 廉 洁 是从 政 者 必 备 的一 项 基 本 道 德 规范 , 指 出 :“ 他 如今做官 , 须是凭地廉勤 。 『守 ”2 官者要 “ 己公廉 ,执 事勤谨 ,昼 夜孜 孜 ,如 临渊 律 谷 ” ,这些 都包 含 了丰富 的廉政 思想 。尤其 是宋代 名 臣范 仲淹一 生兢兢 业业 ,勤政 为 民 , “ 以天下 为
从官员选 任看
范仲淹 的廉政思想
李先 勇
提 要:范仲淹善择 官长 、选贤任能、厚禄养廉 、严于考核 的选 官思想,对于今天践行科学
发展 观 、搞 好廉政 建设 、构建 和谐 社会具 有 重要 的借 鉴意义 。 关键 词 : 范仲 淹 官员选任 廉 政 思想
作 者李 勇先 , 四川 大学历 史 文化学 院 ( 邮政编码
为要使 国家摆 脱危 机 ,就必须 清除腐败 ,使 政治清
明 。而要使政 治清 明 ,就必须从 整顿吏 治开始 。
民困于外 ,夷狄 骄盛 ,寇盗横 炽 。” “ 则欲 正其 然 末 ,必端 其本 ;欲 清其流 ,必 澄其源 。 ” ” 早在 仁 宗 天圣五 年 ( 0 7 ),范 仲淹就在 《 12年 上执 政 书 》 中指 出当时赵宋 王朝 已处于 “ 泰极者 否 ”之 势 ,只 有 “ ”才 能 “ ” “ 变 通 久” 。要实现 国泰 民安 ,就 必须 “ 固邦 本 ,厚 民力 ,重 名器 ,备 戎 狄 ,杜奸 雄 ,明 国 听 ” 。 “ 固邦 本者 ,在 乎 举 县 令 ,择 郡 守 , 以救 民之 弊 也 ;厚 民力 者 ,在 乎 复 游 散 ,去 冗僭 ,以阜 时之 财也 ”11 “ 1。 夫举 县令 ,择 郡长 , 2 以救 民之弊 者 ,何 哉?某 观今之 县令 ,循例 而授 , 多非 清识之 士 。衰 老者为 子孙之计 ,则 志在苞 苴 , 动 皆拘 己;少 壮者 耻州县之 职 ,则政 多苟且 ,举必 近名 。故一 邑之间 ,簿书不 精 ,吏胥不 畏 ,徭 役不 均 ,刑 罚不 中 ,民利 不作 ,民害不 去 ,鳏 寡不恤 , 游堕不禁 ,播 艺不增 ,孝悌 不劝 。以一 邑观之 ,则 四方县政 如此 者十有 七八焉 ,而望 王道之 兴 ,不亦 难 乎 ! 1在 奏章 中 ,范 仲淹 将郡 县 官 吏 的腐 败 作 ”l 风 及其对 国家 的危害揭 露得 淋漓尽 致 。可见 “ 官吏 不 廉则 曲法 ,曲法则 害 民”。只有 “ 县令 长既得 其
“ 以救之 ” ,而 “ 之之术 ,莫若守宰得人 ”l 救 9 l 。 北宋 至 宋 仁 宗 时 ,地 方 官吏 冗 滥 现 象 已经 显
现 。官吏冗滥 不仅成 倍增加 政府 的财政 负担 ,而且
官之 路 ”l。范仲淹 面对 当时 “ 】 ” 中外 苟且 ,百事废 堕 ,生 民久 苦 ,群 盗渐起 ” 的局面 ,看到 了宋代 官
僚制 度 已到 了 “ 不可不 更 张 以救 之 ”l0 步 ,认 】的地
成为 滋生腐 败的温床 ,也直 接影 响到政府 的行 政效 率 。当时石 介就 曾说 : “ 郡守 、县令 ,滥 也 。”l] 】 ” 以范 仲淹为代 表 的有识 之士 ,清 晰地认识 到 自赵宋
建 国8 年来 , “ 0 纲纪 制度 , 日削月侵 ,官 壅于下 ,
者 ,官有 定 制 ,不 欲 动 摇 ,惧 其 招 怨 谤 而 速侥 幸
己任”p l ,始终保持 自身廉洁,不谋私利 , “ 以严
明驭吏 ,使不得欺 ,于是 民皆受其 赐”『 4 j ,天下想望 其风采 , “ 为政所至 ,民多立 神祠 画像”f,成 为后 5 】 世 学习 的典 范 ,他 的 “ 先忧 后乐 ”精 神对 于今 天践
1 75
杭州研究 2 1年第2 00 期
皆贯盈之 夫 ,久 为 民患 。如 此之类 ,至终 不败 者 ,
令 ,斥 游惰 ,去冗僭 ,遴选 举 ,崇教育 ,养将材 , 实边备 ,保直 臣 ,斥佞 臣”l等 主张 。 l 引 宋 仁 宗 庆历 年 问 ,冗 官 、冗 费 、冗 兵 等 “ 三 冗 ”问题 日益 突 出 ,兵 冗员 滥 ,官僚机 构庞大 ,徭 役 繁重 。范仲 淹说 : “ 今百 姓贫 困 ,冗 官至多 ,授 任 既轻 ,政事 不举 。””社会 矛盾 1益加剧 ,而 其 刮 3 根 源在于政 治腐 败 。人 们迫切 需要 改变这 种现状 ,
履科学 发展 观 ,搞好廉 政建设 、构 建 和谐 社会 等都 具有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下 面从范 仲淹对 官员 的选任 看范 仲淹 的廉政 思想 。


善择 官 长
现了朴素的廉政思想。所谓廉 ,就是清廉 、 俭朴。 所 谓 政 ,就是 公 平 、公 正 。孔 子 说 : “ 者 ,正 政 所 谓 “ 官 长” ,主要 是择郡 守 、举 县令 ,改 择 也 。子 帅 以正 ,孰 敢 不 正 ? 官 员 的廉 洁公 正 与 革 地方 人事 制度 。在宋代 官僚 制度 中,知州 、知县 ”… “ 民官”权 力很 大 ,包 括一方 军 、民 、财政 、刑 亲 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儒家经典 《 周礼 》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