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生态系统的结构
(3)食物网(见下图)
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 错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组成包括多条食物链, 每一条食物链包括几个环节,同一营养环节上的所有食物的总和,可以作为一个营养级。但 各种肉食动物、杂食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止 吃一种动物,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所食。如黄鼬不但吃鼠,还吃鸟、家禽、蛙,甚至吃 少量的植物。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动物的食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食物网中,物种的数 量改变,会影响整个食物网内各个物种数量的改变。
这些名词的搭配必须是合理的,不能互相矛盾。如生产者必须是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质的
自养生物,所以 A 项应排除。寄生生物和初级消费者都属于异养生物,也就不可能同时又
是自养生物,据此可排除 C 项和 D 项。只有 B 项,草食动物即初级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可以用于同一个生物体上。
答案:B
【例 2】 一条食物链最初开始的生物是
C.三级消费者
D.第三营养级
解析: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作为起点,属第一营养级的;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为初级消费者, 属第二营养级;则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生物为次级消费者,属第三营养级。
答案:D
【例 6】 绿色植物是什么生存的基础
A.草食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为生产者,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
【例 1】 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个生物体上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解析:这是一道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将前面新陈代谢一章的知识与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联系
起来进行考查。要解答该题,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名词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原则就是,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概念: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

3.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__、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热能、________能。

(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__ __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__________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

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和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_ __分解成无机物。

思考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吗?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 _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

(2)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想一想 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是否只占有一个营养级?探究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思维拓展1.个体――→同种群落――→同环境中所有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2.各成分相互关系(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定义:生态系统指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包括各种生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形成的特定群体。

•生物栖息地:由于特殊气候、土壤等条件形成适宜于某种或某几种物种进行繁衍及死亡等现象所发为产地。

•确定因子:影响某一地区内某个或几个主要类型植被格局形成与被维系下去程度、力量。

•地球大气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3.1 能源转化功能•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吸收这些有机物质,并通过呼吸过程进行能量释放。

3.2 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形成了氮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

3.3 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系统能够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球表面的稳定性。

3.4 美学享受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安宁感。

4. 实践活动4.1 观察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到周围的校园或附近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生态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2 制作食物链图•鼓励学生以不同的生物为参考,设计和制作一张食物链图,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苍蝇等
食物链 :吃与被吃关系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成网
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生__产__者__;
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_非_生__物__的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直接或间接
依赖于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 __消__费__者___;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 环境中的成分是__分__解__者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
图 5-1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物质:空气、水分、无
1.非生物的
机盐、糖类‥
物质和能量
能量:光能、热能‥
2.生产者: 把无机物制 造成有机物
(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生物: 绿色植物、蓝藻 、红硫细菌、绿 硫细菌等
狐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食物链

生物
生产者
成分
第一营养级
营养级
1、每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被其 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为终点。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不参与其构成。
3、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 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既植食性动物)开始 的。
硝化细菌、铁细菌、
硫细菌等
3.消费者: 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如鱼类、鸟类
(异养型)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
?观察与思考: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
物质: 空气、水分、无机 盐、糖类‥
物质和能量 能量: 光能、热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上课版 (定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上课版 (定稿)

1 2 3 4
3、什么叫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蛇 青初 该 可 蛙级 食 能 和消 物 处 蜘费 网 于 蛛者 中 哪 之有 共 些 间哪 有 营 是些 多 养 什? 少 级么 条 ?关 食
系物 ?链

5、在食物 链中,如果青蛙 的数量大量减少, 那么短时间内, 各生物怎么变化? 如果是在食物网 中呢?
猪笼草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请用线条将其中的联系表示出来
猪笼草 蘑菇 硝化细菌
生产者 消费者
蚯蚓
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制造有机物,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 场所,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 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 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 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
两种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数一数,有几条 食物链? 9条
1.猫头鹰有 4 种营养级,分别为 三、四、五、六营养级 。 2.猫头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 竞争、捕食 。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
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
成细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
(基石)菌;如蓝藻等 消费者:主生要病是毒动,物寄,生还植有物寄菟生丝细子菌等、,寄作
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
(关键成分)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秃 鹫、白蚁、屎壳郎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并进
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系统。

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的物种集合,包括各个物种之间的相
互关系。

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非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
群落包括动植物群落、微生物等生物体。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我调
节功能。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是指有机物、无机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循环利用。

而能量
流动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物种传向另一个物种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③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基础,从某些 专门营寄生生活的动植物开始的食物链,如,鸟类→ 跳蚤→鼠疫细菌。
巩固训练: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 无论在什么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 生产者,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 )
2 食物链总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无生 产者是不能构成食物链的。( )
3 一条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所属消费级和 营养级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量:阳光、热能等
生 非生物的 态 物质和能量 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产者 自养生物 主要指绿色植物
成 分
生物部分 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寄生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成分
生产者 (producer)
举例 绿色植物 浮游植物、蓝藻等
特点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成分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消费者
(营养结构)
分解者
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
四级消费者 第五营养级
生物之间由 于食物关系 而形成的一 种联系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②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 每一个环节
巩固训练:——单选题
1.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它应
属于(D)
A.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因细菌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2. 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C)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9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与各类功能相适应物质与能量观:物质的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全国卷考情2018·全国卷Ⅰ(29)、2018·全国卷Ⅱ(31)、2018·全国卷Ⅲ(32)、2016·全国卷Ⅰ(5)、2016·全国卷Ⅲ(5)、2016·全国卷Ⅲ(31)、2015·全国卷Ⅱ(31)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不同特点;模型与建模: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模型等社会责任联系物质循环失衡、温室效应等所导致的危害,予以解释和提出解决方案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一定为自养型捕食、寄生型异养腐生型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且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为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中生物种间关系可包括捕食、竞争。

第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本讲聚焦 考纲要求 定位解读
1.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以及食物链、 食物网的 含义、功能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 2.掌握营养级的概念,能够根据食物链 (Ⅰ)。 进行营养级 的判断和分析。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 。 3.结构:组成成分 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解 惑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 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 自养 生物。 3.消费者:主要指 动物 。 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 细菌、真菌 等。 [判一判]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 ( ) )
动物都是 消费者
生产者都是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 生产者
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 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 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
提示 消费者还可以是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 )
提示 细菌种类繁多,各种成分都可以做,如硝化细菌做 生产者、寄生细菌做消费者、腐生细菌做分解者。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 成分 (
× )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例6、(2011·新课标卷,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 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 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 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
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例3、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C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例4、请据图回答:
生态系统
(1)图解表示一个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中的光、CO2、
H2O、N2 是它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2)图中有 2 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 分解者 ,其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4)蛇属于第 四、五营养级。
(5)次级消费者是 螳螂、黄雀、蝉。
(6)若蝉的数量突然增多,则生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的
是 螳螂、黄,雀会、减蛇少的是 绿色植物。
例5、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 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 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重点(6-8章)

生态学重点(6-8章)

第6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一节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的能源按照其来源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型:1)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2)辅助能: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辅助能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如潮汐作用、风力作用、降水和蒸发作用。

-人工辅助能:如施肥、灌溉等。

包括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生态系统是一个热力学系统。

其能量的传递、转换遵循热力学的两条定律:1)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既不能消灭,又不能凭空产生。

第一定律:A = B + C2)第二定律:即熵律。

任何形式的能转化到另一种形式能的自发转换中,不可能100%被利用,总有一些能量以热的形式被耗散出去,使系统的熵值和无序性增加。

第二定律:C < A生态系统中能流特点: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化着的;2)生态系统的能流是单向的和不可逆的;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质量逐渐提高。

第二节能量流动的渠道1.食物链概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

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由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以活的有机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

如: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2)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

以死亡的有机体(植物或动物)及其排泄物为营养源,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质还原成无机物质。

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

一般以较大动物开始再到较小生物,个体数量也有由少到多的趋势。

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4)混合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各链节中,既有活食性生物成员,又有腐食性生物成员。

如:稻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养猪-猪粪养鱼。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八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引言: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的夸关知识,那么这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其组成如何?其营养结构
怎样呢?我们还是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去探讨本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师:(检查上课时的作业:请每位
同学回家后仔细观察身边的小“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如“池塘生态系
统”“稻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
统”“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

)请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各生态系统的生物。


如:“稻田生态系统”学生回答是:有水稻、杂草、蝗虫、鼠、蟋蟀、青蛙、
野兔、蛇、麻雀等。

(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各种生物种
类,利用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示出“稻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
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盘山自然保护
区生态系统”的画面。

) 教师:通过观察,请你们比较各生态
系统在结构上有哪些
相同点?
学生: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动物、植物。

教师:生态系统除生物之外还有其他成分吗? 学生:有。

无机环境。

如:阳光、温
度、水、岩石、土壤、空气、氧气、无机
3。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有机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中需要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态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生物的总体,而生物圈则指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

生态系统的要素
-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包括有机体、栖息地和物种。

有机体是指生物个体,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和繁殖的地方,物种则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的总体。

生态位
-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
都拥有特定的生态位,它们通过利用不同的资源和占据不同的生活
空间来避免竞争。

营养关系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营养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食物金字塔。

食物链描述了物种之间的直接食物关系,而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而成的网络。

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和流动。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由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
生物。

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及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

当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时,生
态平衡得以维持。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前面非生物因素的知识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前面种间关系的知识密切相关,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结构基础,是后面生态系统功能学习的基础。

重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②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③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①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③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①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②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境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Vegetation):植物的覆被,指地球表面的 植被(Vegetation):植物的覆被,指地球表面的 活的植物覆盖。一个地区的植被是该地区所有植物 群落的总和,是由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组群落的研究对象:植物群落及由植物群落所构 成的植被。 通常分为: 自然植被(Natural vegetation) 自然植被(Natural vegetation)/野生植被 (Field—vegetation) Field—vegetation) 人工植被(artificial vegetation) 人工植被(artificial vegetation)/栽培植被 (cultivated vegetation) vegetation)
学中关于种的分布式及植物区系发展的研究。 学中关于种的分布式及植物区系发展的研究。
20122012-3-29
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 sociology): 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Plant sociology): 波兰И.П.Кaчсний和俄罗斯学者П.Н.Крылов分别 1896、1898提出 认为是本门学科最合适的名称, 提出, 于1896、1898提出,认为是本门学科最合适的名称, 也是国际文献中最固定的名称。 也是国际文献中最固定的名称。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瑞士学者С.Schroter ):瑞士学者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瑞士学者С 1902年提出 1909年被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已采用 年提出, 1902年提出,1909年被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已采用 为本学科的名称。 为本学科的名称。 植物生态学( ecology,Phytoecology):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Phytoecology): E.Warming丹麦人 1909提出 后来演化为狭义的指: 丹麦人, 提出, E.Warming丹麦人,1909提出,后来演化为狭义的指: 个体生态学,广义上指:个体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广义上指:个体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郁闭
极多, 很多,多,尚多,不多,少,单独
%
0
20
40
60
80
100
频度
某种或个体高度 高度比 = 最高的种或个体的高度
20122012-3-29
4.2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综合指标; 常用重要值衡量.计算方法为: 的综合指标; 常用重要值衡量.计算方法为: 重要值(I.V.)=相对密度+频度+ 重要值(I.V.)=相对密度+频度+相对基盖度 综合优势比(Summed 综合优势比(Summed dominance radio, SDR) SDR2=(密度比+盖度比)/2*100 =(密度比+盖度比)/2*100 SDR3=(密度比+盖度比+重量比)/3*100 =(密度比+盖度比+重量比)/3*100
第8章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8-1 生物群落 8-2 空间和时间结构 8-3 营养和功能结构
20122012-3-29
8-1 生物群落
20122012-3-29
群落生态学的中心问题是回答群落的整 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生物群落: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所有生物 种群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0122012-3-29
植物群落(Phytocoenosium,Phytocommunity, 植物群落(Phytocoenosium,Phytocommunity, Plant community) : 是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的生境 community) 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总体,在一个植物群落内,植 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互 关系,并形成一个特有的内部环境或植物环境。如 森林、草地、农田等。
争论焦点 两条途径
机体论观点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 下的群落学研究 真实的、自然界中 的客观实体 有机体、生物的 “种” 明显的 间断分布 Clements(1916, Clements(1916, 1928)
个体论观点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 的群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代表人物
20122012-3-29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H.A.Gleason( 1926 ) Gleason(
3、群落的生物成分
从物种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出发,根据个体数量的多少和所 起的作用的大小划分: 3-1建群种(edificator或constructive species): 决定着群落的 或 特有结构和环境; 3-2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个体数量多 透影盖度大的 。个体数量多,透影盖度大的 物种; 物种 3-3 伴生种(附属种, accompanying species): 数量中等, 但对群落结构和环境影响较小的物种; 3-4 偶见种: (accidental species)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 同一物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在不同的群落 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即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可以 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
20122012-3-29
群落学分支: 群落学分支: 植物群落学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Phytocommunity, 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Phytocommunity, Plant community ):由瑞士学者H.Gams于1 ):由瑞士学者H.Gams于1 918年《植被研究的主要问题》 918年《植被研究的主要问题》中提出,是关 于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 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同义语有: 地植物学(Geobotany):1866 地植物学(Geobotany):1866年, 1866年 A.Griesbach,德国,植物地理学; A.Griesbach,德国,植物地理学; 德国 Рупрехт,俄罗斯学者, Ф.И.Рупрехт,俄罗斯学者,仅指植物地理
20122012-3-29
20世纪50—60年代,是传统生态学向现代生态 20世纪50—60年代,是传统生态学向现代生态 学过渡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现代发展中心: 学过渡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现代发展中心:
H.Ellenberg(德国):对生态幅度与生理幅度以及生态 Ellenberg(德国):对生态幅度与生理幅度以及生态 种组的研究; Würzburg大学 O.L.Lange (德国):植物生理生态研究; rzburg大学 北威尔士大学 J.L.Harper(英国):植物种群的研究; Harper(英国):植物种群的研究;
– Toulouse 植被制图中心,H.Gaussen (法国):植被制图; 植被制图中心,H (法国)
康乃尔大学 R.H.Whittaker (美国)):植被分析研究。 (美国))
20122012-3-29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映植物 群落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内蒙古植物志》p371~39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内蒙古植物志》p371~391。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20122012-3-29
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 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
20122012-3-29
1 生物群落可定义为: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 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 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 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 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 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 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 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 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 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在生态学发展史中,生物群落概念的提出 在生态学发展史中, 是很早的。但是对于生物群落的两种对立观 是很早的。 点——个体论学派和机体论学派的争论至今未 ——个体论学派和机体论学派的争论至今未 休。群落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动、植物种类? 群落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动、植物种类? 它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分布着? 它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分布着?它们之间是怎 样发生着相互作用的?这是群落生态学最令人 样发生着相互作用的? 感兴趣的问题。 感兴趣的问题。
投影盖度
20122012-3-29
基盖度
4、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4.1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多度(丰富度): 多度(丰富度): 国内采用的Drude的 级制标准: 国内采用的Drude的7级制标准: 1极多, 2很多,3多,4尚多,5不多,6少,7单独 极多, 2很多,3多,4尚多,5不多,6少,7单独 密度: 个体数/ 密度: 个体数/面积 相对密度:某物种密度/所有种总密度* 相对密度:某物种密度/所有种总密度*% 密度比:某物种密度/ 密度比:某物种密度/优势种密度 盖度: 地上部投影覆盖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盖度: 地上部投影覆盖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 对盖度、盖度比 频度: 物种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 频度: 物种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 高度\自然高度\绝对高度\ 高度\自然高度\绝对高度\高度比 重量: 重量: 体积: 体积:
20122012-3-29
3. 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 绝然对立的观点: 机体论观点认为:美国生态学家 机体论观点认为:美国生态学家 Clements(1916,1928)曾把植物群落比拟为 Clements(1916,1928)曾把植物群落比拟为 一个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认为群 一个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认为群 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 系统,是一个自然单位,像有机体与种群那 样,被称为机体论观点; 个体论观点认为: H.A.Gleason在 Gleason在 1926年发表了“ 1926年发表了“植物群丛中的个体论概念 (individualistic concept)”群落并非自然 群落并非自然 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 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