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平民化后的新闻思考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伴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搭载飞机出行,也变得越来越“平民化”。

但相比之下,我国民航乘客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迫在眉睫。

为此,本文客观地从我国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的报道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对提升我国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报道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意识;沟通;预防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46-02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飞机这种交通运输工具已经成为老百姓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飞机越来越“平民化”,航空安全领域新闻也凸显出其重要价值。

但是,目前媒体对民航乘客安全意识领域的报道,却呈现负面化、碎片化、僵硬化,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还有不少领域期待改进。

基于此,本文认为,把握分寸、适时适度报道、提高科学性亲民性,才能让飞机平民化后的新闻,走上一条暖心的正能量之路。

一、必要性:“升级”安全素养迫在眉睫
在飞机上打架斗殴、擅自打开安全门、在机舱里任性吸烟……东航书记马须伦曾告诉媒体,2014年全国接获上万件乘客在飞机上不守秩序案,归根结底,就是安全素养太低、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

无知是最大的隐患,安全意识是否薄弱,决定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只有头脑中紧绷“安全弦”,普及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才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规范乘客行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而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报道,正是基于“安全文化”的宣传而产生,普及大众的安全意识,升级大众的安全素养。

目前,媒体在这些方面的报道显然做的不够多。

加强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报道,显得迫在眉睫。

二、必要性:引导舆论加强沟通不容忽视
从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报道的新闻价值上看,只要是新近发生的航空安全事件,都具备“时效性”这一新闻要素。

飞机迫降、空难事故……此类航空新闻,当中必然有许多催人泪下、生离死别的故事发生,充满人情味。

也会让大众对自己乘坐飞机的安全状况产生一定的联想,在心理上与新闻无限接近,感同身受。

而关于航空领域的新规定,最新的航线航班变动等,也直接影响到大众选择飞机的准备工作。

不仅指导着读者的行动和生活,也满足了读者从报纸上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最新变化的愿望。

因此,关于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报道,完全有理由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

随着飞机越来越平民化,其新闻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再从社会功能上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传递信息,服务乘客出行的功能。

与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一样,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也是传递目前社会发生正在发生的航空安全事件,反映航空安全真实状况的手段之一。

而且,其在通报航空安全事故信息以及航空安全技术、管理方式的变化发展等层面上,还履行着对读者的告知义务。

其次是传播航空安全知识,升级乘客安全素养。

目前,尽管航空事业日渐走入大众日常生活,让交通出行变得更便捷。

但是,航空事业的日常管理运营方式如何,从业者的日常工作又是怎样的,这些在其他领域已经被公开的问题,在大众眼里依然显得很“神秘”。

因此,航空安全新闻可以成为大众了解航空事业的一个窗口,不仅介绍航空业的新发展、新变化,还能告知并诠释各地发生的航空安全事件,帮助大众进一步了解航空领域,跟上航空事业的
发展脚步。

最后是加强沟通,化解矛盾的功能。

只有乘客提高安全意识,升级安全素养,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出行。

但是,和许多其他服务行业类似,由于航空领域长期持续着频繁往复的运行状态,加上每天面对着数不清的乘客和要求,各种矛盾、问题和事件也是无法避免的。

在媒体的报道下,这些问题势必格外引起大众关注。

新闻报道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报道,有助于受众及时了解真相,避免谣言等负面信息的出现,有助于及时沟通,消除误解,提升民航业的自身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

三、存在问题:“马后炮”、“一阵风”报道较多
目前,关于民航乘客安全意识的新闻报道,国内报道的数量远低于国际报道,报道中更是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

第一,负面、灾难性的报道较多,对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报道数量偏少,主题不突出。

在网络上,将媒体的航空安全新闻单列出来,只需略微翻看,就能发现大多数的报道均是“坏消息”,很少见到“好消息”。

死亡、受伤、混乱等关键词被提炼出来,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不能否认,巨大的人员伤亡、物质缺损等“坏消息”,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但与此同时,对于民航乘客安全意识的正面报道,往往是灾难发生后的“马后炮”、“一阵风”报道较多,缺乏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报道。

这种对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报道零敲碎、边缘化的处理形式,也反映出媒体在对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报道处理上缺乏正确的新闻理念,使报道产生的传播效果非常微弱,难以形成较好的冲击力,不足以提升传播质量。

第二,报道形式单一、科学性、趣味性、亲民性不足。

报道形式单一,篇幅较少,编排上没有发挥采编、排版的主观能动性,采写上没有采取多种形式,比如专家解读、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等处理重大新闻惯用的手法,而是较为教条的处理民航乘客安全意识的新闻,文字生硬,气氛沉闷,有学者将此类报道形象的称为“开追悼会”式的报道。

甚至,一些报道缺乏科学性,八卦味较浓,破坏了报道的严肃性、服务性。

因此,应该用百姓的语言报道民航乘客安全意识,可以增强其趣味性和易读性,同时也能体现该报的亲民性。

第三,缺乏本地报道、独家报道、深度报道。

尽管新闻工作者都对本地化新闻的重要性予以认可,但遗憾的是,许多新闻事件反映出,报道并没有深挖本地素材,没有很好地进行本地化转换。

因此,目前对于地方媒体来说,调整民航乘客安全报道的新闻价值观,将新闻事件进行本地化转换,深挖本地素材,与本地新闻相联系,然后做出一系列航空安全深度报道,这已经成为当下报道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