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综合检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人民版选修3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但发展不平衡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军事因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峙。
(4)科技因素: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5)思想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6)直接原因: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过程3.性质(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4.影响(1)国际格局: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2)社会主义运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
(3)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职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高涨。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体系(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先后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
2020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16含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单元质检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
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
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
”该文旨在()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
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A项错误;“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故B项正确;“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C项错误;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2.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
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B.慕尼黑协定签订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反映出英法奉行绥靖政策,不断满足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A项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的上台,与英法绥靖政策无关,故错误;B项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故正确;C项是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与英国绥靖政策无关,故错误;D项与英法绥靖政策无关,故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doc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
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3.《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人民版选修31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人民版选修31专题导航伴随着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主题。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20世纪的世界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国家之间、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具有了世界性,从而出现了世界性战争。
与此同时,人类的和平愿望和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
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坚持正义的人们追求和维护世界和平,但并不惧怕战争;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望。
本模块在高考中以选考的方式出现,复习时应多关注如下重点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与当今国际政治局势和政治格局的内在联系;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或地区)和平或动荡的关系;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及其对我国制定对外战略方针的重大意义等。
从学科综合的视角看,应特别注重中外历史的结合。
从学科热点的角度看,应注重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美、英、法、德、日、俄等国的对华政策及其相互关系,当代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及其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人类对和平的追求等问题。
考点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 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
(2)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疯狂地扩军备战;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20湖南衡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1918年春,美国堪萨斯州爆发流感,后由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交战双方的士兵也相互感染。
民间集会和游行加速了疾病的传播,而海外居民往返于殖民地与欧洲,海上运输也成为疾病传染的通道。
战争期间,物资优先供应军队,民众食品供应短缺造成营养不良,削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大批医护被征召入伍,留守医疗人员严重不足。
据估计,约2100万人死于这次流感,且近一半的死者是年轻人。
在流感影响下,不少军事行动被迫推迟或取消,进行的军事行动则进展受阻。
1918年8月协约国大举反攻,德军节节败退,部分原因是50万德军战斗力被“糟糕的饮食”和“6月份的流感”削弱了。
人们曾试图通过逃避来应对流感,后来则接受了“烟雾熏蒸”“喷雾杀菌”等预防性医学措施,才得以幸免。
——摘编自曾金花、张彦敏《1918—1919年大流感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流感迅速传播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感造成的影响。
(6分)2.(2020广西南宁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战后,美国海军部不断提出新的造舰计划,旨在使海军实力超过“海上霸主”英国。
英国也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海军计划,宣称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其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日本则将其财政预算的1/3用于海军建设。
1921年美国参议员博拉发起裁军运动,要求授权总统召集一次限制海军的会议。
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了裁减舰船的设想: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等。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英、日、法、意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又称《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比例为5∶5∶3∶∶。
但好景不长,这种局面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1924年,英国五艘重巡洋舰下水,一个新的造舰计划在英国实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选修学案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20·某某某某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材料:从一开始,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与希特勒为敌,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插手战争初期事态的发展……1940年,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继续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
巴黎的高层信心十足,他们根本不认为希特勒的军队会占领法国的土地,法国的大多数领导人认为,此次战争将是一战的重演,打的是防守和封锁,他们寄希望于面向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由于英国迟迟没有派兵支援,法国一开始只得孤军作战……1940年6月14日,正是撤离敦刻尔克的十天后,第一批德国士兵已经准备好挺进法国,法国的政府高层,不等他们驱车离开巴黎,他们的心便早已飞走。
倘若法国善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抓住德国供给线漫长薄弱的软肋,再调动起爱国精神,法国便可以在崎岖的山脉里重整旗鼓,继续作战。
然而,失败的情绪还是占了上风。
6月17日,一位美国记者到达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氛围:“我感到,眼前的法国社会陷入了彻底的崩溃。
”五天之后,法国已经准备正式签署投降书。
6月22日下午稍晚时分,在法国的一片森林里,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成了战争中第一个崩溃的某某国家……信心满满的希特勒独自作出决定,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自信的认为用不上半年就能征服苏联……东京的日本领袖意识到,他们有了打败宿敌的大好机会,寒冬将近,打消了日本袭击苏联的念头……英美对日本的敌意越来越浓,这些都促使日本做出攻击赤道附近地区的决定。
——杰弗里·布莱内《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请分析法国沦陷后给二战带来的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希特勒迅猛善战的陆军和技术娴熟的空军可以继续东征西讨了。
希特勒的空军擅长闪击,水平一流”可知德军精良的装备和精心的作战计划;依据材料“他们寄希望于面向德国的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可知法国军事思想的保守;依据所学可知国际上绥靖主义盛行以及法国国防观念的淡薄等。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期间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处理及中美、 中日关系问题,隐性考查台湾问题这一热点问题。第 (1)问, 《开罗宣言》 中有关中国领土问题的内容,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意义”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第(2)问,从中国地位、中美合作、中美日关系及美国的目的 等角度回答。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 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 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 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对德国经济封锁的措施和作 用,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从成立 机构、封锁手段及目的等方面概括。第 (2)问,从英法两国采取的封锁手 段的效果角度分析说明。
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 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 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 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主要原因。
2018· 高考 全国卷Ⅰ
比较、背 景类
2018·高 考全国卷 Ⅱ
联合国的 产生
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 通史》
【精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二十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5河南三市调研,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
……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
……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
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
……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对外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2015河北邯郸一模,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参战以后,妇女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战争期间有600 万以上的妇女首次参加工作,相当于过去的两倍。
1941—1945 年就业的美国妇女年龄普遍比以前就业的女性大,且多为已婚妇女。
这一时期的就业范围也空前广泛,不仅有秘书、打字员、档案管理员、速记员、中小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等传统职务,而且原来被男性占据的国防工业也涌入高达200 万的妇女,增长了46%。
(她们)还亲自参加到战争中去,有很多妇女还在海外服役,足迹遍及欧、非以及太平洋战场,以她们的出色表现向世人显示了美国女兵的风采。
做女佣的黑人妇女的数字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的比例却增长到几乎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届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
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
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
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说,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得出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依据材料“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得出主动加入国际体系;依据材料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认同。
第(2)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依据材料“当时的世界同情”得出盟国的支持。
答案:(1)成果: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主动加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民族认同。
(2)原因: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盟国的支持。
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解析
(4)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
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
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
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
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
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
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过关练习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下图是反映美国2019年出兵伊拉克后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布什——力不能及”。
漫画中的“花”和“树”分别代表民主和反美风潮。
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多国结成政治同盟,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B.多国反对美国对外推行西方民主和价值观C.美国向全球推行单边主义的政治企图受阻D.大国间的斗争不利于世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答案】C2.麦克阿瑟主导的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B.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答案】A3.二战后,中东经历了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被称为“火药库”。
2019年11月29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早日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中东动乱的主要原因是A.巴勒斯坦问题B.教派冲突问题C.恐怖主义问题D.伊朗核问题【答案】A4.1941年,美国驻苏联大使戴维斯的回忆录《莫斯科行动》出版。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为莫斯科“大清洗”辩解,而这不仅被美国华纳兄弟拍摄成宣传斯大林的同名影片,还受到了罗斯福的默许和高度重视。
这反映出美国A.借机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B.意欲借苏联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C.抑制法西斯寻求合作的宣传需要D.意图缓和与苏联的冷战对峙局势【答案】C5.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
这反映出当时A.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B.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C.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D.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答案】D6.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册汇总)
(1)第一次世界大战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
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戴维·劳合·乔治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展开的一次运动。
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
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
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
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 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
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
一些闭体如基督教和乎主义者“反对征兵团契“、民主管理协会等寻求和平谈判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府参战的理由及其真正目的。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民众对一战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
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
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选修过关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7·济南训练)材料一战爆发以来,协约国一方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到前线参战,英法将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
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大批组织劳工输出,从1916年5月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11月,相继有十四万华工远赴欧洲。
按约定,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军工、冶金、化工、建筑等行业。
英招华工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等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后,法招华工也开始被派往前线,负责运送弹药、修缮工事。
在欧洲战场上,华工超强的吃苦耐劳精神给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份来自1918年英国陆军部报告评价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
——摘编自杨程屹《中国劳工:被遗忘在欧洲的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大量招募华工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赴欧的历史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等信息可直接概括。
第(2)问,从中国劳工所从事的劳动上去分析概括答案。
答案:(1)原因: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采用以工代兵形式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2)影响:缓解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地服务保障;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6·全国卷Ⅰ]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答案(1)原因: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原因: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解析第(1)问,材料中有两点关键信息,一是中国政府的“警示性信息”,二是美国的“谨慎与克制”,据此归纳要点。
同时要结合美国的战略重点及朝鲜战争的教训分析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2)问,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如政治、经济、外交等,政治方面从国内反战运动入手,外交方面从中美关系的变化入手。
2.[2015·全国卷Ⅰ][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选修检测(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
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
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
(10分)(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
(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
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综合检测模拟检测(A卷)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着从边门走进来的德国代表咆哮:“算账的时候到了。
”材料二1949年上台执政的战后德国第一届政府总理阿登纳说:“在今后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我们的关系(德法关系)成为德法政策的核心。
”1951年4月11日,阿登纳以西德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黎。
阿登纳曾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
”1958年9月14日、15日两天,戴高乐在法国科隆贝双教堂村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
”戴高乐欣然同意,并指出:“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
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1)材料一中克里孟梭的话反映了法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二战后德法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德法两国的政治家为什么强调德法联合对西欧的重要性?对以上德法关系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克里孟梭主张对德国严厉处罚。
第(2)问要从法德逐渐走向和解方面作答。
第(3)问应从和平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方面分析。
答案:(1)对德国进行严厉处罚。
(2)捐弃前嫌,逐步走向和解。
(3)原因:两国都是西欧大国,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较大。
认识:战争带来国家间的隔阂与仇恨,和平共处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各国要团结起来,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2011·吉林长春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以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非战公约》材料二东京审判具有哪些法律依据呢?那就是基于正义与和平的原则以及国际公法、条约和惯例,对日本的战犯进行公开审理。
……1924年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也认定侵略战争是国际性犯罪。
远东法庭宣布,审判犯有以下三种罪行的日本甲级战犯:即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也就是说,法庭不仅仅以普通的战争罪来处罚日本,而且增加了“侵略罪”和“反人道罪”。
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为残酷的战争,战后审判的目的,不仅是要惩罚战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审判揭露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让全人类汲取教训,捍卫世界和平。
——《远东审判六十周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提出的两大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非战公约》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非战公约》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第(1)问可从材料一中的第一、二条得出答案;第(2)问除了从材料中概括,还需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进行解答。
答案:(1)原则: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3.(2010·山东枣庄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材料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的情景。
第(1)问,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中的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说明苏联在当时处于劣势;第(2)问,尼克松任总统期间,美国在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与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相结合。
答案:(1)古巴导弹危机。
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
(2)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日本、欧共体挑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鲜之间的分界线大体上仍与战前相同。
西方列强成功地遏制了朝鲜的共产主义,维护了联合国的权威。
中国人保卫了北朝鲜,使之成为满洲和西方势力范围之间的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缓冲国。
材料二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苏联也没有出兵。
战争保持在一个“小事件”的水平上,尽管战争的规模很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简析这场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2)材料二中美苏两国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应结合美苏冷战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方面分析。
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及朝鲜战争的现状,说明朝鲜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没有扩大成世界大战。
答案:(1)关系:美国及西方国家介入战争是为了遏制“朝鲜的共产主义”,所以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中的“热战”。
(2)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是不想让战争扩大为全球性毁灭战争;苏联没有参战,是不想与美国直接对抗,以防危及自身安全。
影响:美苏两国的行为使战争成为一场局部战争,没有扩大成为世界大战。
模拟检测(B卷)1.(2011·东北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
……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
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材料二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
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相关问题。
第(1)问美国侵越的目的应该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政策入手分析。
第(2)问对美国的影响应该从经济发展、政治局势、政府政策调整等角度分析;国际局势的影响主要从美国国际地位、对外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2)对美国: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加剧国内矛盾,人民反战运动高涨;尼克松政府调整外交政策。
对世界:冲击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守势;美国同新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一项声明:“(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材料二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材料三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2)萨达特为什么被称为“和平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解析:本题围绕中东和平进程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概括巴以冲突。
第(2)问应从萨达特谋求以和平方式解放中东问题方面分析。
第(3)问应结合材料及战争无法解决巴以矛盾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背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
后果: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冲突的焦点,阿以矛盾激化,双方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
(2)原因:萨达特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
影响:埃以握手言和,开始了中东和平进程。
(3)战争无法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但中东和平进程也异常艰辛。
3.(2010·辽宁沈阳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乔纳森·谢尔于1982年出版的《地球之命运》一书,以冷酷的笔触描写了“核浩劫”后的地球,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对公众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美国民众的强大压力下,里根开始冻结部署新式核武器及在西欧部署导弹的计划,以缓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
此时,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
他在1986年1月15日发表的讲话中,提出到2000年前分步骤完成全面消除核武器的计划。
.同年,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会面,讨论了消除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的问题。
1987年,美苏达成《中导条约》,同意消除所有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无核运动由此达到高潮。
材料二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将核时代的安全困境描述为“安全依附于恐惧,生存与毁灭并存”。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核武器技术已经算不上是最高级、最尖端的技术和机密,国际“地下核扩散网络”日益发达。
1993年以来,全球发现的核材料走私案件达175起。
……随着伊朗核能力的增长,周边的埃及、约旦、土耳其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都开始对核武器产生兴趣,中东地区已有15个阿拉伯国家制定、启动或恢复了核能开发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以色列的核压力,而以色列事实核国家的地位是刺激伊朗核诉求的重要原因。
——以上改编自《“无核武器世界”运动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当今“无核运动”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民众的舆论压力,苏联国力下降,同时削减核武器符合美苏双方的利益。
第(2)问中,制约当今“无核”运动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归纳,核武器技术的不断扩散;宗教和民族矛盾导致无核国家的核诉求以及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等。
答案:(1)美国民众舆论压力;苏联综合国力下降,全面收缩,削减核武器符合美苏双方利益。
(2)核武器技术不断扩散;宗教和民族矛盾引发无核国家的核诉求;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
4.(2010·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