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的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的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五、拓展活动——观察牙缝里或木质菜板上的微生
物 【片断评析】结合信息技术将我们人类肉眼看不到
的,叫不出名字的,全体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自 己的未知世界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通过观察、合作、 交流,学生能将自己的认知合理的表达出来。在介绍显 微镜专家列文虎克时,学生的那种崇敬溢于言表,对今 后的科学学习很有帮助。
练,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并能认真细
致的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
●能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的
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
物;
●知道微生物、生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是属于微观世界的,与我们平日见得到,摸 得着的宏观世界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反差,学生学起来有 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决定利用信息技术 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 物的图片和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 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 课例研究综 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述
了生命体的奇特,知道了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还
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学生带领进
入他们未知的领域,从而拓宽学生的认识。
四、介绍有关列文虎克的科学史以及微生物的知识
【评析】对列文虎克的介绍能加深学生对显微镜的
认识,他的精湛技艺和对学术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学生
学习科学时应该具有的学习态度。
一次接触”,提高观察能力;二是借助显微镜观察、描
述水滴中的微生物。仅有观察是不够的,要能将自己的

小学科学10《水滴里的生命》(教案)

小学科学10《水滴里的生命》(教案)

小学科学10《水滴里的生命》(教案)【水滴里的生命】教案引言: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水滴中微生物的世界。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水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并认识到微生物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学习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螺旋柱、显微镜玻片、盖玻片、移液管、滴管等。

2. 实验材料:自来水、微生物培养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张水滴中微生物的图片。

2. 提问:你们知道在水滴中有哪些微生物存在吗?这些微生物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二、探究实验(30分钟)1. 分组观察自来水中的微生物。

a. 每组取一小杯自来水。

b. 将水滴滴到显微镜下的玻片上,覆盖盖玻片。

c.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微生物。

d. 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a. 给每个小组发放培养皿。

b. 将自来水均匀地滴在培养皿内。

c. 将培养皿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

d. 观察培养皿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三、思考讨论(20分钟)1. 学生就实验结果与观察到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讨论。

2. 提问:这些微生物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帮助?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

2.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更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更多的观察实验,拓展他们的科学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了解了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和重要性。

通过培养皿实验,学生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使实验结果更好呈现。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滴中的生物1.2 教学内容:展示水滴显微镜下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1.3 教学活动:准备显微镜和水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过程记录学生的提问和猜想第二章:水滴中的微生物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2.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展示微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三章:水滴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3 教学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四章: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讲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五章:保护水滴中的生物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建议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提出的保护建议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记录学生的保护建议第六章:水中生命的手工活动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手工活动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手工活动6.3 教学活动:提供材料,如彩色纸、水彩笔、剪刀等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水滴生物特点制作手工作品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作品质量第七章: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实验7.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7.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实验7.3 教学活动:提供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记录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第八章:水滴中的生物角色扮演8.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8.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角色扮演活动8.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滴中的生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和道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记录学生的剧本内容和角色扮演表现第九章:水滴中的生物观察报告9.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完成观察报告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观察报告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活动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进行分享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记录学生的观察报告内容和分享表现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10.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报告质量重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手工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将带领小学生探索水滴中隐藏的微小生物世界。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水滴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以及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2. 了解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2. 教具: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一张水滴中的微生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水滴中有什么微生物?它们有什么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讲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对微生物的基本认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实验前预备:a. 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实验材料;b. 将玻璃滴管放入水中吸取水滴,然后放在玻璃片上。

(2)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玻璃滴管中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b.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c. 学生尝试使用溴酸甘油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是否有更多的微生物出现。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你们在水滴中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有多少?染色后有没有发现更多的微生物?”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5. 实践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微生物在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池塘、湖泊、海洋等,以及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

水中微生物是水体的“生命指示器”,对于水质监测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本设计适用于高中生物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扩展对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其动手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掌握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三、作业设计1.水中微生物种类分类实验学生根据提供的水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和鉴定水中微生物的种类。

可以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料,对比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角色,进行分类和注释。

学生还需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数量和比例,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准备。

2.水质监测技术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如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对水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学生需要解释所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数据分析与展示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图表、制作海报或PPT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对水生态系统的兴趣和探索欲。

四、评价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数据分析:评价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看是否能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实验设计: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4.展示方式: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的清晰度、专业性和创意性。

五、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和展示作品,展示个人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遵守实验守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误。

4.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动手实验和科学素养。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反思---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万家兴《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

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

首先,本课编排了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活动。

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

其实,显微镜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我们在教学中不必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但要让学生了解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几个部分的用途,另外,会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调试。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三点。

这三点在书上第三页有描述。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注意。

其次,我们还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接触显微镜,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手“做一做”,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的学习热情。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个别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根本结构;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水样,看看水里有什么。

再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认识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领的地位,本课通过采集水样、观察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后面对细菌、霉菌的认识做好了打算。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霉菌做好打算。

学情分析1.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

而且这些认识应多为感性的,教学中,不必作深刻系统的研究。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很感兴趣。

2.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打算。

第—,要预习微生物的知识,搜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资料。

第二,学习、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根本技能。

第三,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使微观的、对学生较陌生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3.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达、表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了解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了解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开展的。

2、体验到探究生命神秘的愉快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反思1. 在备课时注意了把握知识的深度,研究了教材内容,教学理论。

了解了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教学中,不必作深刻系统的研究。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滴里的生物,懂得从小处着眼,重视积累;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水滴里的生物;2、从小处着眼,重视积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2、学生准备实验用的水滴及小生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水滴?(学生自由回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水滴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5、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滴答、安家、微生物、珍贵。

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交流)(2)从哪里可以看出水滴是珍贵的?用笔画出来。

齐读这段话并回答。

(板书:小水滴是珍贵的)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板书:小水滴是生物的摇篮)(2)指导朗读这句话,体会微生物的生命力多么旺盛。

(板书:旺盛)(3)为什么说这些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板书:最早的生物)理解“繁殖”的意思。

并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齐读第三自然段并回答。

(板书:最早的生物之一)理解“之一”的意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生 1:我们组观察的是自来水中的水滴,在水中看 到了许多小点点,有的还在蠕动。
生 2:我们在后操场的水湾中采的水样,在水滴中 我们看到了一些条形的东西,是会动的,我感觉它像是 小蚯蚓。
生 3:我们组是在班级水桶中采集的水样,在水滴 中我看到了一条会动的“小虫”,但是我觉得有些小点 点是不会动的。
生 4:我是在引水机下面接水的小盒里取的水样, 水滴中有大大小小的圆点,还有一条不知是什么物体, 一闪而过了。
生物的相关知识。包括介绍荷兰显微镜学专家列文虎克
及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的知识。
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
的表达、叙述。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课程学习, 教学目标
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做到联系之前
的知识。在实验操作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也很
强,但是还是缺乏一些耐心。通过《玩放大镜》的学习,
我班的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如何使用光学仪器来观察物
体。
教学流程课程引入:在这一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首先拿出一些水样让学生观察,根据学生所学的光学
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样,再将显微镜的
概念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显微镜,激发学生的求 教学策略选
知欲望。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 择与设计
我班的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如何使用光学仪器来观察物
体。
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
的表达、叙述。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课程学习,
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做到联系之前 学生学习能
的知识。在实验操作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也很 力分析
强,但是还是缺乏一些耐心。通过《玩放大镜》的学习,
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快

北师大版小学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全部结构中唯—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用纸拱做实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

实验中不断想方法操纵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搭一个瓜皮拱。

纸拱毕竟是一个不会轰然垮掉的拱,做一个瓜皮拱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更能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

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大〞。

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探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是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纳的方法依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其它本节课还想贯穿的感情、态度、价值观是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刻研究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拱桥的特点。

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还有待教师的引领和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比拟、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感情目标:●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观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强化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用具:纸板、铁片、图片。

《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范文一份

《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范文一份

《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范文一份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保护意识,学会保护水质;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2.了解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水中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教材:《水滴里的生物》2.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水样、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水中微生物进行初步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2.教师讲解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和水质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中微生物的存在。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质测定实验,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四、总结讨论(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微生物对水质的具体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质,保护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中微生物的作文,体会水中微生物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对水质的保护。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中微生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保护水质意识,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讨论总结环节,学生的思维深度还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水中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滴中的微生物概述:介绍水滴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讲解微生物在水循环、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4. 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观察能力。

5. 水质污染与微生物: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及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显微镜、装有水滴的样本、相关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水质污染与微生物相关的案例材料。

3. 设计好针对学生观察结果的讨论题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水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能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活动,提高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4. 学生能提出保护水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议。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

2. 讲解水滴中的微生物:介绍水滴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3. 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讲解微生物在水循环、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4. 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5. 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观察能力。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小学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繁殖速度快、代谢类型多样等特点。

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

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微生物,关爱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微生物保护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滴水滴中的微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的特点、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拓展: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7.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微生物的保护措施的手抄报。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微生物的观察与实验1. 目的:通过观察与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水滴里的生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教学内容:1. 介绍《水滴里的生物》的主题和意义。

2. 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水滴里的生物》的主题和意义。

2. 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二章:水滴中的生物介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

2. 学生能够认识水滴中的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如微生物、浮游生物等。

2. 讲解水滴中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水滴中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滴中生物的认识和观察。

第三章:显微镜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内容:1. 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讲解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3. 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并进行观察记录。

第四章:水滴中的生物观察与记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进行科学的记录和描述。

2.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水滴中的生物。

2. 进行水滴中的生物观察和记录练习。

教学活动:1. 向学生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水滴中的生物。

2. 分组进行水滴中的生物观察和记录练习。

3.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水滴中的生物实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水滴里的生物》教案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水滴里的生物》教案资料

本上的水流到载物台上;

6.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观察.
1) 草履虫 2) 鼓藻 3) 钓钟虫 4) 轮虫 6) 水蚤
❖ 在水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 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 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组内交流一下你课前搜集到的关 于微生物的图片以及资料。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反光镜:是个圆形的两面镜。一 面是平面镜,能反光;另一面是 凹面镜,兼有反光和汇集光线的 作用,可选择使用,反光镜具有 能转动的关节,可作各种方向的 翻转,面向光源,能将光线反射
在聚光器上。
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 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 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 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 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 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细焦螺旋, 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 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调焦
微生物按结构、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 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 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真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
按我国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将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不难看出微生物在六界 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水滴里的生物种类和形态,拓宽生物知识视野。

2、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水滴里的常见生物,如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如何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4、生物形态、结构及特点的阐述。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水域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水滴里的常见生物,如海洋中的藻类、细菌,淡水中的原生动物等。

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3、实践:教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安全事项。

4、讨论:各小组交流观察结果,分享自己在显微镜下发现的有趣生物。

鼓励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拓展视野。

5、总结:回顾本课知识点,强调观察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观察水滴里的生物形态和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难点1、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和安全使用。

2、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保持专注和耐心。

六、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水域的水滴图片和相关生物的实物或模型。

2、准备显微镜及相关配件。

3、设计观察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画出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形态结构图。

2、搜集有关水滴里生物的资料,制作一份科普海报。

3、完成观察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

八、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定期进行相关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水滴里生物的了解程度。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九、教学反思1、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教案标题: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水滴中的微观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将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并探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此外,本教案还将鼓励学生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2. 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玻璃片2. 水样(可以是来自池塘、河流或水龙头的水)3. 集水器或滴管4. 实验室笔记本和铅笔5.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和它们的特征6.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认为水滴中会有什么微生物吗?为什么?2.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等。

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水样。

2. 学生使用集水器或滴管将水样滴在玻璃片上。

3.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种类和特征。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微生物种类和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等。

3. 教师提供额外的信息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2. 学生使用实验室笔记本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3. 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实验报告(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可以使用提供的实验报告模板,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其他水样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变化。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与反思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教学片段:师:上一课老师布置大家采集的水样都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你们发现这水样与一般的饮用水有什么不同?生1:这杯水很混浊。

生2:看上去黑乎乎的。

生3:好像有小虫子在里面动来动去的。

……师: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生1:用放大镜。

生2:用显微镜。

师:对!看清水样,通常借助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让学生分组活动。

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师示范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水样,填写观察报告,生汇报试验结果。

师: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为什么使用同样的显微镜观察相同的水样,可观察的结果很不一样?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认为与显微镜的调试不当有关。

例如我在调节物镜和水样距离时,开始调试的速度太快,幅度太大。

师:对,手眼的搭配不够好。

生2:反光镜没调试好,反光镜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

一开始看上去模模糊糊的。

生3:我认为不仅跟今天的气候有关(今天是阴天),还跟我们实验小组所处的位置有关。

师:是的。

你们组所处的位置采光严重不足。

生4:那我们组选个晴天搬到室外的太阳光下去实验观察。

生5:我建议老师在实验室里装上几盏强光灯。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只要不违背科学道理的方法都行,去尝试。

课后反思: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因素。

本教学片段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在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伙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有标新立异或者偏离常规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点拨。

同时能使我感受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未尝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

在他们寻找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科学素养无疑将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铁钉生锈了》教学片段与反思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教学片段: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
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基本结构;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水样,看看水里有什么。

再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认识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领的地位,本课通过采集水样、观察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后面对细菌、霉菌的认识做好了准备。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霉菌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1.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

而且这些认识应多为感性的,教学中,不必作深入系统的研究。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很感兴趣。

2.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第一,要预习微生物的知识,收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资料。

第二,学习、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技能。

第三,用网络、多媒体及
仪器,使微观的、对学生较陌生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3.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达、叙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