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前言为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制定了SPC管理规定。

SPC是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通过使用统计方法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所设计的要求。

目的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缺陷率。

通过SPC管理规定,公司可以预测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及时检测并解决生产设备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范围SPC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与客户有直接关系的产品生产过程。

该规定涵盖的所有步骤包括但不限于:采购、设计、开发、生产、测试、验收、交付及售后服务。

SPC的实施流程以下是SPC的实施流程:第一步:确定SPC的应用范围SPC的应用范围应该明确定义,选择具体的工序和参数,以确保统计结果具有代表性。

第二步:确定采集数据的时间和方式在SPC实施过程中,数据采集时间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数据采集不准确或不完整,则无法进行有效的SPC分析和控制。

因此,必须制定准确、明确、可靠的数据采集计划和方法。

第三步:采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应被录入到SPC数据表中,以便分析和图形化展示。

SPC应用的主要可视化工具是控制图(Control Charts)。

控制图可以根据数据变异性(如方差、标准偏差等)进行分类,以检测工艺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第四步:制定纠正措施如果控制图中数据出现偏离控制界限的情况,应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以便重新控制并稳定工艺。

第五步:持续优化通过SPC的周期性应用,可以不断地对产品及工艺进行持续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防止SPC错误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可用于防范SPC错误的方法:•在数据采集前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熟悉所需数据及如何采集。

•确定正确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

•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所有数据都被正确地收集并记录在SPC数据表中。

•对SPC检测方法进行持续监控和纠正。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SPC管理办法一、引言SPC是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识别过程变化的统计技术。

SPC管理办法是指制定适当的管理规定和程序,以保证SPC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

二、SPC管理的重要性SPC管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变异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过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SPC管理,企业可以实现持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赢得客户信赖。

三、SPC管理办法的制定1. 确立SPC团队建立专门的SPC团队,负责制定、执行和监控SPC管理办法。

团队成员应具备统计学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制定SPC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SPC管理制度,包括SPC技术的应用范围、监控指标、数据采集频率、异常处理程序等内容,确保SPC技术的有效应用。

3. 培训和考核对SPC团队成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SPC 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定期进行考核,确保SPC管理办法的有效执行。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过程变化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 持续改进定期审查SPC管理办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持续改进是SPC管理办法的核心目标。

四、SPC管理办法的执行1. 落实责任明确SPC团队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确保SPC管理办法的有效执行。

2.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SPC管理计划,包括数据采集计划、分析计划、改进计划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安排和时间要求。

3. 实施监控定期监控SPC指标和过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确保过程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4. 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SPC管理办法,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制度,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

五、SPC管理办法的效果评估建立有效的SPC管理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对SPC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措施,实现SPC管理效果的持续提升。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管理规定: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的全面解决方案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产品质量,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正因如此,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SPC管理规定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 SPC管理规定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要求。

SPC管理规定通过监测、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有助于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生产效率:SPC管理规定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失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 降低产品缺陷率:通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SPC管理规定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产品缺陷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给客户。

- 优化生产成本:通过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SPC管理规定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废品率和生产成本。

2. SPC管理规定的原则SPC管理规定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数据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数据需要准确收集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控制。

这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

- 统计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均值、标准差等,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的特征和变异情况。

- 过程稳定性:SPC管理规定要求生产过程的控制在稳定状态下运行,以减少变异并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 过程改进: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企业需要持续改进生产过程,消除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SPC管理规定的实施步骤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确定关键参数:根据产品和生产流程的特点,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 设置控制限: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确定适当的控制限,用于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 数据收集和分析:利用现代化的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过程的稳定性和变异情况。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日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表1实施统计过程(SPC)控制,合理使用控制图,识别和消除过程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稳定;考虑预测将来的测量值,以验证过程持续运行的稳定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管理。

3职责3.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SPC的总体管理,在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SPC(控制图)的应用场合和要求。

3.2质量部负责按控制计划要求实施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并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4定义无5管理内容5.1控制图的应用时机5.1.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时,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提出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并在产品和过程设计确认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5.1.2批量生产后,根据控制计划中的控制图应用要求,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5. 1.3其他:如顾客要求;质量改进需要时。

5.2控制图的类别5.2.1按数据类型分6.2.2按用途分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统计稳态);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技术稳态)。

2)控制用控制图为了持续控制,延长控制限,实现统计过程控制。

5.3控制图使用步骤5. 3.1第一阶段:分析用控制图1)确定控制对象(包括过程和特性),选择控制图。

2)建立抽样计划a.确定合理子组:连续取样形成的子组,使过程改变的机会最小并且子组内的变差也最小。

b.确定子组容量①均值极差图(元-R),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

②均值标准差图(元-S),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③单值移动极差图(X-MR),子组容量为1个。

④计数型控制图:为方便控制图的后续控制应用,对P图、U图每次样本数量一致。

c.确定子组个数:初期收集数据时应大于25组(其中元-R图和元-S图,子组内需包含至少IOO个数据),以避免数据异常时补充数据。

d.确定子组频率:通常按时间顺序来取子组,以探测过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3)收集数据:a.按确定的抽样计划,收集数据,并记入控制图对应栏中。

统计过程SPC控制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SPC控制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SPC 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验证和分析过程能力、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和其他与质量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和采取对策,确保过程稳定及降低不良率,进而提高产品质量;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物料进料检验、计量测试、过程控制、成品检验、可靠性测试、客户投诉及内部质量审核结果等资料的统计分析;3.权责:.工程部负责制定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重要特性表;.生产部负责依照产品的特殊特性/重要特性表制定小批试产、批量生产的统计工作,并按规定采用统计控制图的类型; .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管理的统计资料与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 相关部门负责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4.定义:无;5.作业内容:.管制图表之选用时机,视实际需要选用合适办法; 5.1.1.X -R 均值和极差图用于量产后之产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计量型技术参数之控制分析;.管制图的作业由相关人员依控制计划之规定项目、图表种类据实填写管制图表;X 之作法:5.3.1.收集数据:A 、 子组大小n :3—5件B 、 子组频率:2H 、3H 、……其他可行的频率C 、 子组数K :20—255.3.2.计算描点:A 、 X =N X X X N +++ 21 R=X X min max -X 为子组内的每个测量值;N 为子组的样本容量;B 、 将均值和极差分别画在图上,并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从而得到可见图形和趋势;5.3.3.计算控制限UCL 、LCL 、CLA.计算平均极差R 及过程均值X : R =K R R R K+++ 21 X =K R X X X K+++ 21B 计算控制限方法:UCL R =R D 4LCL R=RD3A2XUCL=X+RA2LCL=X-RXD3、D4、A2、d2为常数,其中:D3=0,D4=,A2=,d2=5.3.4.判读方法识别:5.3.4.1.正常管制图点子之动态如下图;1.多数的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且两边对称;2.少数的点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3.点子之分布呈随机状态,无任何规则可循;4.没有点子超出管制界限外就是有也很少; Array5.3.4.2.不正常管制图点子之动态:在中心线附近无点子: 1.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2.连续7 个点全在中心线之上或之下.3.7点连线上升或下降4.其它明显非随机的图形;5.3.5.制程异常改善:5.3.5.1. 当有出现的情况之一时,应由权责人员立即调查原因,对人、机、物料及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制程达到稳定状态;5.3.5.2. 重新计算控制限,当分析的结果制程属普通原因有变化时,排除不良因素并重新计算控制限,以进一步提高制程能力;.制程能力分析:5.4.1.制程能力C PK:5.4.1.1.初期制程能力:针对客户所指定每一项新制程管制特性实施,并须符合客户要求,制程能力指数C PK Ppk须达到≥;5.4.1.2.量产中制程能力:量产中的制程能力要求,由客户规定,若尚未规定时,则制程必须稳定,且制程能力指数Cpk须达到≥;5.4.1.3.C PK之计算,应在制程稳定状态下计算,取样数量不低于50PCS,C PK Ppk=USL-X/3σ公式中:σ为量测中制程估计标准差;即σ=R / d2R、d2则是制程使用的x-R管制图,5.4.1.4.评定标准:等级别C PK值A级 1.33≤C PKB级 1.0≤C PK<1.33C级C PK<1.05.4.2.5.处置原则:A级:制程能力足够,应维持;B级:制程能力尚可,应再努力;C级:制程应以改善;. 若制程能力不足或不稳定时,应组织相关部门加以改善,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并将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纠正措施记录于该管制表中,以作为日后追查及图表判读之用,改善完成之后,对FMEA和控制计划进一步修订;. 管制图表保存依记录控制程序实施;.附加说明:由各权责单位依5.2统计方式之要求做成各类统计图表;6.相关文件: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质量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过程稳定性、持续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有关SPC的流程和活动,并旨在确保有效的SPC 实施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1. SPC: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通过对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确保过程处于预期状态,并可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的质量管理方法。

2. 过程能力指数: 衡量一个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统计指标,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数有Cp、Cpk、Pp和Ppk。

3. 控制图: 用于展示过程数据变化和异常情况的统计图表,常见的控制图有x-bar和R图、x-bar和s图、P图和C图等。

4. 规格限制: 产品或过程所需满足的上下限要求。

5. 样本: 从过程中随机选取的一组数据用于分析和判断过程状态。

三、SPC实施要求1. 测量与数据收集要求(1) 所有关键过程的测量点和方法应当明确定义,测量设备的校准要求和频率应合理设定并执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按照规定的采样计划和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 控制限规定(1) 确定过程的规格限制,并根据规格限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确保过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确定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中心线应设定为过程的目标值或历史的中心值,控制限应根据过程稳定性和能力指数来确定。

3. 控制图使用规定(1) 选择适当的控制图类型和参数,如x-bar和R图适用于连续数据,P图和C图适用于计数数据。

(2) 根据采样计划,及时绘制控制图,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判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异常处理要求(1) 当控制图中的点超出控制限时,表示过程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一旦异常原因排除,应及时对过程进行重新检验,并重新绘制控制图,确认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方可继续生产。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概述本文旨在规范和管理各个部门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活动,确保产品和流程的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改进。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

二、SPC的定义与目的SPC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对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实现产品和流程的持续稳定和改进。

SPC的目的在于:1. 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2. 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降低产品变异度,提高一致性和稳定性;3.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改进产品和过程的潜在机会,推动持续改善。

三、SPC的责任与权限1. 高层管理人员应确立SPC的重要性,并为SPC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 管理人员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SPC活动,确保相关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3. 专业人员负责SPC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并向管理人员提供SPC活动的报告和建议;4. 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参与SPC活动,推动SPC的落实和执行。

四、SPC活动的步骤1. 选择控制参数:根据产品和流程特性,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参数;2. 定义规格:制定明确的规格标准,包括上限、下限和目标值;3. 收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记录;4. 统计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如均值、方差、极差等;5. 制作控制图: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变异;6. 监控过程:根据控制图的变化情况,识别特殊原因和正常变异,及时采取措施;7. 持续改进:通过控制图的变化趋势和数据分析结果,找出改进机会,推动流程的持续改善。

五、SPC数据的记录与报告1. 所有的SPC数据必须进行有效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2. 数据的记录应包括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地点、采集方法等详细信息;3. 专业人员应及时整理数据,制作相应的SPC报告,并向相关人员提供解读和建议;4. SPC报告应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包括控制图、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和改进措施等。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公司制定了如下管理规定:一、概述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减少过程变异,并提高生产效率。

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到SPC的生产过程。

二、责任和权限1. 生产经理负责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并组织培训以提高员工的SPC意识。

2. 生产部门负责每日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质量部门负责对SPC的监督和审核,并提供技术支持。

4. 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SPC管理规定,并积极参与SPC相关的培训和改进活动。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1. 要求每个生产过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收集点,并设立相应的数据记录表。

2. 数据收集应准确、及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

3. 数据记录表应加盖日期和责任人的签字确认。

四、数据分析和控制1. 每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过程的中心线和控制限。

2. 利用控制图和趋势分析等工具,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对于超过控制限的数据,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关的处理过程。

五、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SPC培训,提高员工的SPC知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SPC相关的改进活动,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改进方法。

3. 分析和总结SPC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持续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

六、术语和定义1. 过程能力指标(Cpk):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

2. 控制界限:用于标识正常过程变异范围的上下限,超出界限即为异常情况。

3. 控制图:用于显示过程数据变异情况的图表,包括Xbar图、R图等。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SPC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罚。

2. 同时,违规行为将作为改进活动的主要课题之一,以避免类似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公司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异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管理规定是企业内部制定的一套用于统计质量控制的规定和流程,它旨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SPC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并解释它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一、概述SPC管理规定是指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原理和方法,制定的一套质量控制规定。

它包括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异常处理等环节,旨在实现质量问题的预测、预警和纠正,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能力。

二、SPC管理规定的要求1. 数据采集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集关键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的要求包括:指定数据采集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确定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明确数据的格式和存储要求等。

2. 数据分析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生产过程的变化趋势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的要求包括:制定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指标;确定数据分析的频率和方式;建立数据分析的时间节点和参考标准等。

3. 异常处理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异常处理的要求包括:制定异常情况的判定标准;明确异常情况的上报和通知流程;确保异常情况的追溯和整改等。

4. 持续改进要求SPC管理规定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持续改进的要求包括:设立改进目标和计划;推动改进措施的实施;定期评估改进效果和反馈等。

三、SPC管理规定的应用1. 提高质量控制能力SPC管理规定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从而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

它不仅能够检测产品质量问题,还能够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 优化生产过程SPC管理规定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通过建立稳定的数据和统计指标,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各项生产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通过统计手段对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制定SPC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SPC管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和范围SPC管理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产品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和包装等环节。

二、基本原则1. 数据收集: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变异和异常情况。

2. 过程监控:通过控制图、检验表等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

3. 过程改进: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持续改进生产过程,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合格率。

4.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SPC管理,提高员工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方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应按照规定的采集频率进行测量和记录,可以使用检验表、抽样检验等方式。

采集的数据应准确、完整,并通过电子数据系统进行存档。

2.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运用直方图、控制图、箱线图等工具,以识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因素引起的变异。

3. 异常处理: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质量工具如五为分析法、鱼骨图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过程监控1. 控制图的绘制: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统计指标,绘制相应的控制图。

可以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和质量目标确定控制上限和下限,及时发现过程的异常情况。

2. 控制图的分析:对控制图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判定规则和趋势分析。

当异常情况超出控制限时,应及时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管理措施:对于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的生产过程,应及时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过程稳定性。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旨在确保公司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

二、术语和定义1. SPC(统计过程控制):运用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方法。

2. 过程指标:对生产过程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如尺寸、温度、湿度等。

3. 接触界限:在统计过程控制中,指触发采取纠正措施的阈值。

三、SPC管理流程1. 确定关键过程指标(KPIs):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确定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指标。

2. 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统计要求,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按照采样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参数的计算。

4. 制定控制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符合统计要求的控制图,包括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等,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

5. 过程监控:根据设定的控制界限,对控制图上的数据进行监控。

一旦数据超出控制界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6. 纠正措施和改进:当过程监控中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异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并及时调整控制图中的界限和参数,以改进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团队和职责1. 质量经理:负责制定SPC管理规定,监督和推动SPC管理流程的实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

2. 生产运营经理:负责监督生产过程的SPC实施情况,并协助质量经理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

3. 生产主管:负责协调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图的制定与监控,及时掌握过程状态。

4. 质量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控制图的制定。

参与异常情况的分析和改进工作。

5. 生产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协助相关人员进行SPC管理流程的实施。

五、培训和沟通1. SPC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公司应定期开展SPC培训,包括基本统计知识、数据采集和分析技巧等。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办法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办法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办法JD/G13。

15。

A1-—2014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建立济南动力部统计过程控制(SPC)体系,通过对济南动力部的关键、重要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识别,对过程和产品特性变化连续的监视测量和分析评估,根据结果制定改进措施,达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1。

2适用范围:济南动力部统计过程控制体系的管理.2.职责2.1 质量部负责根据生产过程和产品关键重要特性以及各加工部的反馈意见,实施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立项;负责统计过程控制(SPC)有效运行的监督管理。

2.2 各加工部负责协助质量部筛选、确定、建立项目;负责统计过程(SPC)的数据采集、录入;负责将各过程SPC项目列入控制计划加以受控;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对异常特性分析和按期出具报告,以及异常点改进计划的反馈、制定和实施。

3。

工作流程图4.工作内容/要求4。

1定义4。

1。

1 SPC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4.1。

2 CpK: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4.1.3 PpK:控制图中用来计算工序性能或叫过程性能的指数。

代表初期工序能力,应用于试产阶段和工序不稳定的情况下。

是经过长期的数据收集,并在数据中包含所有预期的变差源。

它所描述的过程可以是不稳定的,也称是不受控的。

因此PPK指数测量值不能用于预测未来,给出的结果也不能反映未来.但是可以与CPK指数对比以显示系统过程对失控的反应,以及影响过程稳定性的特殊原因。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旨在通过统计分析过程数据,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以下是SPC管理的规定。

一、管理责任1. 企业领导应明确SPC的重要性,并制定和传达SPC的目标和方针。

2. 指定SPC专门负责人,负责SPC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3. 确保员工接受SPC培训,并在工作中应用SPC技术。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1. 确定关键过程和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2. 定期收集并记录过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过程稳定性、过程能力等方面,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三、过程控制与监督1. 建立过程稳定性控制和过程能力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2. 制定并执行SPC控制图规范,监控关键指标的过程变化。

3.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过程处于正常状态。

四、持续改进1. 建立SPC改进团队,定期评估SPC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基于SPC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的机会和方向。

3. 针对改进机会,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执行情况,确保改进的实施和效果。

五、培训和沟通1. 组织SPC培训,提高员工对SPC方法和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六、文档控制1. 确保SPC相关文件的编写、发布和控制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定期对SPC文件进行复审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七、自查与审核1. 定期进行自查,检查SPC的实施情况和达到的效果。

2. 进行内部审核,评估SPC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3. 针对审核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SPC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企业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应加强对SPC的重视和培训,并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机制,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1.目的建立统计过程(SPC)体系,明确各管控工序SPC数据采集频率、样本、格式和责任人,并规范其职责,持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制程关键、重要特性进行识别、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

3.定义3.2SPC项目小组:由品质、工艺、设备、生产组成,对SPC项目推行、监控、审核的团队。

4.职责4.1各部职责:4.1.1工艺部(1)工艺技术员:依据工序作业指导书要求,完成项目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录入在SPC报表,并初步对数据进行自检,确认有无异常。

(2)工艺工程师:SPC报表数据进行确认,并将对应的SPC报表发给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提供SPC工艺窗口(如:规格值的修订),对统计过程中的异常进行分析和改善。

4.1.2品管部(1)IPQA监造:依据作业指导要求,完成项目测试并将测试数据记录key入电子档报表,并将确认OK的SPC报表以邮件形式发给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品质主管及对应的车间团队人员,必要时开出品质异常单,邮件通知到对应人员。

(2)品质主管:监督车间SPC管控执行情况并进行审核,对制程拉力SPC电子档报表数据进行确认,发现异常,组织对应车间团队进行排查异常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并追踪对策的落实。

(3)实验室测试员:依据各工序作业指导要求,定时定量的对产品进行抽样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录入SPC电子档报表,并对数据进行自检,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主管及对应的车间团队人员,每日负责将对应的SPC报表邮件发送至对应的SPC窗口负责人。

(4)各基地的品质SPC工程师:对本基地的SPC数据做最终的确认,并将对应的SPC数据每日上传至云盘,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对应的车间团队排查,并追踪其改善效果,定期更新控制线规格,组织召开SPC阶段性总结会议。

4.1.1 设备部:对统计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异常进行分析和改善。

4.1.2 生产部:(1)操作员:依据工序作业指导要求,定时定量的记录数据并完成SPC纸档报表,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班长;(2)生产班长:对记录表数据进行确认,对操作员方法进行判定(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异常及时反馈上级领导及工艺工程师,将SPC数据及时录入电子档。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规定1.目的公司为了在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的各个阶段充分利用统计图表分析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关键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和改善,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制定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关键过程的统计分析。

3.工作职责技术工艺科负责确定需要控制的关键过程、关键特性。

质量管理科负责选择统计方法,初始过程能力分析,监督批量生产SPC系统的实施过程。

各生产车间负责应用规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实施质量分析。

并对SPC系统的数据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存盘、备份。

4.名词解释4.1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4.2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说明:关键特性是一种属性,其变差对产品装配、成型、功能、性能、服役寿命或可制造性有重大影响,要采取特定措施来控制变差。

)4.3 Cpk过程能力指数,表示某特定过程固有变异的指标,仅适用于稳定过程,且数据呈正态分配时,在Cpk值的统计处理公式中,标准偏差σ可用R-/d2来近似估计。

4.4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称管理图,它是用来区分过程中性能特性值的波动,是由系统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还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正常波动的一种工具。

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控制图的作用:一、可以用来诊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即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二、可以用来确定生产过程何时需要加以调整,何时应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状态;三、可以用来确定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5.SPC系统的实施5.1 SPC系统应用的两种形式:①分析作用:用收集的数据绘制控制图,用来分析和寻找过程稳态。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文件□表格A/1NO.1 23456 修订日期章节号修订摘要作成审核批准2修订记录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1.1 在整个生产活动中,针对影响产品证量有关数据,应用统计技术方法、采集、分析以作为质量改善之依据。

1.2 针对新机种量试后完成初期评估,提供有效且及时的数据,作为研发单位决策的参考,以决定制程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或者尚有可改善空间。

1.3 了解制程是否在统计管制状况下,并分析其制程变异来源,提供不良预防的主要工具。

合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制程及成品和其它之管制之需求进行统计技术作业。

3.1 技术部3.1.1 应客户要求和 FMEA 制定量试《管制计划》,对量试制程能力研究。

3.1.2 应客户要求和量试《管制计划》制订量产《管制计划》、对 SPC 管制中质量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拟定,量产制程能力的研究。

3.2 品证部负责管制图的应用(主要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管制图原始数据的采集、绘制、分析和异常判定,异常时发出《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给相关部门改善,并追踪改善效果。

3.3 生产部负责管理失效导致过程质量异常的改善措施拟定与实施,执行创造、技术、品证拟定的改善对策,使过程恢复稳定受制状态。

3.4 SPC 委员会由创造、品证、技术联合组成,设SPC 委员会负责推动SPC 进行,对异常对策有效性的确认及最终结案;SPC 月总结、季评审、年审核的主导;各单位主管负责审核统计分析资料,制程能力分析数据及异常追踪进度跟催工作。

4.1 作业说明:4.1.1 SPC 管制图的种类:4.1.1.1 计量型管制图此类数据需经实际量测而得到之连续数据,如长度、分量、温度、时间等特性。

4.1.1.2 计数型管制图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此类数据为单位计数者,如:不良个数、不良率、缺点数等间断数据。

4.2 SPC 的使用规定:4.2.1 厂内管制图使用清单(见附件一)。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SPC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SPC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SPC是一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数据,以便进行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和预警的工具。

第四条 SPC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及时、全面的原则。

第五条 SPC管理应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第六条 SPC管理应注重预防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

第七条本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 SPC管理流程第一节数据收集第八条 SPC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案,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过程数据。

第九条数据收集应记录时间、产品/过程特性、样本数、样本值等信息,并进行标识。

第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根据数据采集结果,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及时处理异常数据。

第二节数据分析第十一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判断。

第十二条数据分析包括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问题原因分析等。

第十三条对于过程能力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指标和方法,评估过程是否稳定,能否满足要求。

第十四条对于异常检测,质量管理人员应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对于问题原因分析,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找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节控制措施第十六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

第十七条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艺参数、改善设备、加强培训等。

第十八条控制措施应制定明确的责任人,并监督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四节培训和持续改进第二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SPC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SPC工具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SPC能力。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 管理规定一、引言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来监控和评估生产过程的工具。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SPC 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生产效率。

为了有效地实施 SPC 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二、SPC 管理的目标和范围(一)目标通过应用 SPC 方法,实现以下目标:1、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减少过程变异,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预测过程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4、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生产过程的部门和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等。

三、SPC 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一)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各部门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过程的特点,确定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 to Quality Characteristics,CTQ)。

这些 CTQ 应能够直接反映产品或过程的质量水平。

(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针对确定的 CTQ,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包括收集的频率、样本数量、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等。

(三)数据记录数据收集人员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工具,如实、准确地记录数据。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测量值、测量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等相关信息。

四、SPC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一)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如均值极差控制图(XR 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 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 控制图)等。

(二)计算控制限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控制图的控制限。

控制限应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绘制控制图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在控制图上,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四)分析控制图1、检查数据点是否超出控制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1、目的
该规定是为了通过检测产品(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合格率,准确的找出影响产品质量提高的各种因素,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持续实施改进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的天线反射面在其公司确定的重要和特殊工艺实现过程中进行。

3、SPC统计手法的采用项目
3.1统计方法的选择
根据产品的实现过程过程和活动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利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选用平均厚度—极差控制图、P控图、柏拉图、鱼刺图等统计手法。

3.2 数据来源
3.2.1数据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

b)存(潜)在的不合格,如不合格事项的统计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结果;
c)内部质量成本信息。

3.2.2 其它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也可由已有的质量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

4、管理职责
4.1 工厂工艺部负责制定重要和特殊工艺的工艺控制文件和C p k值的计算
4.2 品检部负责重要和特殊工艺的测试数据的整理。

4.3 生产部负责组织重要和特殊工艺的工艺的设备进行质量评审。

4.4 厂办负责组织对重要和特殊工艺的工艺的人员培训和考核。

4.5 生产单位(车间)负责按工厂技术部编制的相关工艺文件,进行重要和特殊工艺的工艺控制。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零件在实现过程中,应严格管理现场及加工好的产品,产品在检验合格后,应做好状态标识。

5.2 各个重要和特殊工艺的控制点上,每班应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准确的记录产品在实现过程中的质量情况、产品的不合格数量及影响因素等。

5.3 重要和特殊工艺的质量检验人员在当班的生产任务完成以后,按要求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如实的填写在质量记录表上,并在相应的控制图上打点。

对数据的记录应准确、真实、可靠,不得任意涂改,确系笔误的,只能进行划改,划改者应该签字。

5.4 填写或划改的质量记录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要用碳素签字笔。

5.5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异常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的将情况反应给车间主任(组长)、工厂技术部专职技术员,并按质量异常记录表上的要求,如实的填写各项记录。

5.6 工厂工艺部各专职技术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定时的对现场进行工艺巡检、监督;在接到质量异常情况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车间现场解决问题。

如果需要设备人员配合,应及时与相关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联系,让其协助解决。

5.7 厂办按相关要求,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和特殊工艺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妥善保管培训和考核记录。

5.8 生产单位(车间)负责按工艺控制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

并协调品检、技术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

5.9重要和特殊工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6 实施与检查
6.1本程序经批准后生效
6.2 由工艺部负责组织实施。

7 附录
附录A :Cp k值的计算公式、柏拉图、鱼刺图、厚度最大和最小值的计算、极差最大值的计算及工序能力评定
附录B :质量异常记录表平均厚度—极差P控制图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附录:A
1、 平均厚度—极差控制图 C pk 可值的计算公式 S
T C pk
62ε-=
式中:T ——给定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的差值
ε——当月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与给定的平均值差异的绝对值;即中心偏移值
X Xi —=ε
式中:Xi ——第i 个月测试的粉末厚度的平均值; X ——给定的粉末平均厚度 S 的计算公式为: 1
)
(1
2
--=∑=n Xi Xi S n
i
式中:n ——即所有样本总和;
X i ——第i 天的粉末平均厚度
2、厚度最大与最小值计算
平均厚度:CL 最大厚度:UCL 最小厚度:LCL 平均极差:R 对平均厚度图:
UCL=CL+A 2×R LCL= CL —A 2×R 对平极差图:
最大极差UCL=R ×D 4
当我们取5点进行测试时:A 2=0.577,D 4=2.115 因此:对平均厚度图:
UCL=CL+0.577×R LCL= CL —0.577×R 对极差图:
最大极差UCL=R ×2.115
工序能力的评定:
1)C p k≤0.67 表示工序能力严重不足;
2)0.67<C p k<1.0 表示工序能力不足。

3)1.0≤C p k<1.33 表示工序能力尚可。

4)1.33≤C p k<1.67 工序能力充足
3)C p k≥1.67 表示工序能力过剩。

柏拉图
鱼刺图名称:
主要问题注:主要原因用“”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