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鱼我所欲也
九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笔记区】【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27—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诸侯混战,孟子像孔子一样,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并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都没有成功。
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
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
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
(见《公孙丑下》)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尊称“亚圣”,并称“孔孟”。
他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政治主张。
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是记录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著作,共7篇,261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长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其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孟子〉二章》基本反映了以上特色。
《鱼我所欲也》形象地阐述了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人要有“浩然之气”,认为它“至大至刚”,必“配义与道”,“集义所在”。
孟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滋养着我们。
【写作背景】如前所述,战国中期,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而孟子学成之后,游说诸侯,所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被认为脱离了客观实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⑴通假字。
⑵一词多义。
3、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标出疑难词句。
4、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当堂评价】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乡为.身死而不受B、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C、舍.鱼而取熊掌也/便舍.船,从口入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请写出与下列各句有关的成语。
①舍生取义者也__________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③君子不怨天,不尤人__________④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__________【拓展提升】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课后检测】1、熟读背诵课文。
2、完成《高效课堂》基础部分。
第二课时【自主预习】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3、“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当堂评价】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拓展提升】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付)
白湾子镇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导学案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0月22日班级:姓名:《鱼我所欲也》【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写法。
二、资料链接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辞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三、预习自测(一)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二)理解重点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重点字词:1、鱼我所欲.也()2、有甚于..生者()3、故患.有所不辟.也()()4、由是..() 6、蹴.尔而与之()..则生而有不用也()5、是故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8、乡.为身死()【探究案】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2.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主备人:付世明组长审核:董娟妮领导审核:陈世国时间:2013年10月22日班级:姓名: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指什么?4、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历史或现实生活,再给本文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领会会孟子散文的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辨析本文的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
3.熟读成诵,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重点难点】1.抓住文章中“舍身取义”的重要论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导语:我们班将要进行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是“选择与坚守”。
我们将追寻古人“选择”的足迹,探访名人和普通人的“选择”。
在追寻和探访中,大家肯定会有收获和体悟。
走进青春期,走进社会,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分叉路,那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路呢?相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你将会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单元核心任务:“选择与坚守”主题演讲比赛要求:(1)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收集、积累素材,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有益启示,感受先贤们的选择与坚守在现代的意义。
(阅读)(2)学习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等,撰写演讲稿,探寻自己内心的坚守。
(写作)(3)演讲比赛,真实感受选择和坚守的内涵。
1.知识简介(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①齐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⑥饮,曰:“嗟⑦!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⑧也!”从而谢焉⑨,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人教九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设计人:沭阳国际学校严凤宜学习目的: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学习准备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学习过程文章内容概述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部编人教版】2019年春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9《鱼我所欲也》教师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精彩开篇词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
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九下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及答案
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词语:故患有所不辟.:一箪.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不辩.礼义: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是亦不可以已.乎:失其本心..:2.翻译下列语句: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原文填空:①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②孟子认为失其本心行为的句子是:③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④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⑤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二、语段训练(原文略)。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3.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此是乎?4.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三、中考链接。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课题: 19《鱼我所欲也》主备:罗有志审核: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2、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所欲】【得兼】【有甚于】【苟得】【恶】【患】【使】【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独】【勿丧】【箪】【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不屑】【万钟】【何加】【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本心】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辟辩得欤向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⑦乡为身死而不受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⑨乡为身死而不受(10)故不为苟得也(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探究展示:1、理清课文结构。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写出大意并理清论证思路。
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3.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各赞扬斥责了什么样的人?4、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谈给你的启示。
5、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提问: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
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7、提炼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8、分析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二)教学目标:1、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提高学生学文言文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二)(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三)(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9 of grade 9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2、篇章2:鱼我所欲也范文(通用版)3、篇章3:鱼我所欲也例文(2020版)4、篇章4:鱼我所欲也文档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曾传华编制)【学习目标】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重点: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失其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主旨。
【知识链接】1、孟子“性善论”要点: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③人性变坏,是由于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④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性,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导学】一、初读(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出自《______》,作者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_______ 》《________ 》(附“四书”:《》《》《》《》) 2、给加点字注音:(1)不为苟.得也() (2)为.宫室之美为.之()()(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一箪.食,一豆羹()(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7.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精读品析 1.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呼尔而与之】 【蹴尔】 【不屑】 【万钟】 【 何 加 】 【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乡,通“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本心】 2.概括段意。 整体感知 1.提问: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 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 2 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 这个典故。 。 ”, 。 。 。 。 。 。 。 。 。 。
) )
一箪食 (
) 一豆羹 ( )
)
乡为身死(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 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 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 两种 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 引譬设喻,生动形象; 排比铺陈,气势恢弘。 体现了 《孟 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四.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 言气势和感情。 合作交流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 【有甚于】 【恶】 wu, 【使】 【由是】 【非独】 3.抽译本段。 。 。 。 。 [得兼] 【苟得] 。【患】 【何不用也】 【是故】 【勿丧】 。 。 。
2.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舍生取义”的内涵。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逻辑严密的特点。
4、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生活中践行“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欲”“得”“恶”“患”等。
(2)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论证来阐述这一观点。
2、难点(1)体会文章的论证思路和逻辑,理解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2)将“舍生取义”的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当代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作品背景《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两人进行过多次辩论,《告子》记录的就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四、课文预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得()辟患()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所欲:(2)得兼:(3)有甚于:(5)恶:(6)患:(7)辟:(8)如使:(9)何不用也:(10)由是:(11)是故:(12)非独:(13)勿丧:(14)箪:(15)豆:(16)羹:(17)呼尔而与之:(18)蹴尔而与之:(19)万钟:(20)何加:(2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3)乡为身死而不受:(24)已:(25)本心:3、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
五、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九年级语文下册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19 鱼我所欲也课题鱼我所欲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课前预习相关人物介绍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恢宏并长于论辩。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读准字音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万钟则不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好处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放弃今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动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名词,恩惠,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感激)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文档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一、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概括本文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结合原文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中考链接(一)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名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导入: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二)展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自学互动一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2、注意朗读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齐读课文。
4.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自学互动二我能行,我最棒!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质疑解疑,疏通文意.四、课堂检测《同步练习册》1、2、3、4题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资料助读(一)、“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19 鱼我所欲也教师寄语: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
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学】资料助读。
5分孟子,名,是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孟子》是记录的一部著作。
课文阅读1、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2分二者不可得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5分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3、阅读感知。
8分①在孟子看来,熊掌比更珍贵,义比更有价值,“义”是“羞恶之心”,即后世所说的“”,“能勿丧”义的人是。
②、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语句是③文中体现“人不能见利忘义”思想的语句是④、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同的句子是⑤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组长签名:小组评价:【课堂探究】一、【情境导入】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初步感知】听示范课,注意节奏。
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
4、师生齐读。
注意要点: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9 鱼我所欲也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释义.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舍生取义”的主旨;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表达的观点?2、再读课文,仔细思考你读懂作者的观点了吗,他到底想传达什么思想?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语.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孟子,名_______ 字_________ 邹人,思想家、________家,是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___________”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统一天下.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苟.得( gǒu )一箪.食( dān ) 一豆羹.( gēng )弗.( fú)蹴.而( cù ) 不屑.( xiè )3、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鼓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2)不辩礼仪而受之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同________ _____________(4)乡为生死而不受 ______同_______ 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9鱼我所欲也
授课总时数:1授课日期:2018 年3月28日主备人: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背诵《鱼我所欲也》,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 把握作者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把握文章中心论点。
2.难点
文中“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三、知识梳理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故不为苟(gǒu)得也一箪(dān)食
死亦我所恶(wù)一豆羹(gēng)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四、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探究欣赏法。
如对文章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背诵课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听老师读,正音,断句。
自读之后完成:
①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故不为苟(gǒu)得也一箪(dān)食
死亦我所恶(wù)一豆羹(gēng)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②准确、明白的翻译课文。
③试分析课文结构。
2.设问
(1) 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及论证方法?。
(3)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讨论释疑
(1)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解。
(2)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三)展示汇报梳理
请你举一些“舍生取义”或“见利忘义”的例子及“舍生取义”的诗句,联系实际、结合孟子的“义”谈谈你的看法。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2.达标题
简要回答: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
⑵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⑶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4)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