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淮北市高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史考: 90 分分:100分第Ⅰ卷(共50分)一、(本卷共25 ,每小 2 分,在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最吻合目要求的。

)1.香港中学史教材《新理中国史·中四上》中“周朝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拥有‘一尊’的治地位,侯必遵从天子的命令”,中的“封建制度”在我大史教材的提法是A.三公九卿制B.君主制C.分封制D.中央集制2.关于周王和侯的关系,以下述正确的选项是①依据分封制,周王和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依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侯的关系是等隶属关系④周王各侯国有的控制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西周,“宗法” 被治者制度化和系化了,最后展成一种所的“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的制度文化。

在种制度文化里,逐形成了A.“男女有,幼有序”的身份等B.“明法度,重教化”的治国理念C.“父死子,兄弟及”的世念D.“ 友,礼”的社会尚4.“古之,侯之嫡子世子,嗣侯;其余支庶以后,族众多,惧其散而无也,因制大宗小宗之法。

” 明西周宗法制度确定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的政治力B.区大宗小宗C.定嫡子世子D.定治次序5.史:“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 一象反响的本是A.珍藏玉,天子喜好B.皇位世,君神授C.以玉制,天子有D.天子独尊,力至上6.“秦始皇是春秋国代大一制思想的践者⋯⋯他造了一个‘ 用新式’ 的制度。

”资猜中‘ 用新式’的制度是指A .郡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封建制7.湖南里耶出土了大批竹,它是公元前222 年至公元前208 年的官署档案。

竹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官,据此可以推测当A.、胸怀衡、文字获得一B.郡制已实行C.分封制已推行到江南地区D.秦代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8.徐天麟在《西会要》中:“ 祖,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前生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行印了一点的是A.宗法制B.郡国并行制C.内外朝制度D.察制9.柳宗元,秦末民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答案】C【解析】根据“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说明中央逐级把法律传授到地方,使乡民遵守国家法律,加强对地方控制,表明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C正确;材料说明中央把法律传授到地方,不是文化下移,排除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联系西周政治背景分析。

2.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 有利于主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D.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宗法制的原则,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减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正确。

材料中说的是“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周朝一朝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A错误。

宗法制不仅适用于王权,也适用于其他贵族权力的传承,B错误。

这种制度只看出身,不看才能,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D错误。

3.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 重视民心向背B. 宜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2、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3、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

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候25人,王子侯201人。

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B.分封制度得到加强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4、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

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

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这说明当时A.六部停止了运行机制B.内阁获得了官吏任免权C.相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5、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6、“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

安徽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醴陵期中)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A .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 .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 .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 .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2. (2分)《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 封号和耕牛B . 土地和耕牛C . 土地和人口D . 人口和铁犁3. (2分)“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 .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 . 有教无类4. (2分)周襄王元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了齐桓公()A . 尊从周天子的至尊地位B . 规范诸侯们的家庭生活C .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 . 确立君主绝对权威5.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A .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B . 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C . 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D . 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6.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

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文科)
01 试题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西周的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拔人才的制度
B 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权力继承制度
D 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互制约与均衡制度
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回答5-10题。

5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B皇帝称号创立
C“三九卿”服从皇帝命令 D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6 201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

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度②差额选举法③郡县制度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 下列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一直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B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都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 D相比之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8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 B廷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9 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

把秦始皇称为“大英雄”最主要的依据是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滁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请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仔细审题、认真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经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血缘亲族团结B.社会宗法观念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2.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都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D.都属于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B.严格的等级关系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秦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皇帝制度建立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社会安定,国力强盛5.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秦首创皇帝制度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7.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制度,对它们之间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维系宗法制的纽带B.两者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D.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8.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段考模拟君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卷(A卷,考试版)

段考模拟君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卷(A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卷A 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2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做“”(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A .受封诸侯的权利B .分封的对象C .受封诸侯的义务D .分封的目的2.《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两分,共60分)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B. 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2.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它”的提出A.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B.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C.淡化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D.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3.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

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中国利用苏联技术生产武器,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

因此,发生在1960年的意识形态激烈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由此造成所有民族主义结论的出现。

”该学者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是因为()。

A.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B.中国不正当的行为威胁苏联利益C.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D.苏联要求中国追随它的世界战略5.图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

他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D.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6.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

这反映了当时()。

A.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7.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淮北一中2017-2018高一月考

淮北一中2017-2018高一月考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A.主张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张复古倒退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由此及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其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C.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D.其靠母系血缘关系维系4.后人皆谓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但有学者说:“西周是在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的,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

”其原因包括①王权至上,地方诸侯完全听命于中央②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秩序③礼乐制度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形成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④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6.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7.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5 C D A D B 6-10 B C C B B 11-15 C B D C B16-20 C A B D A 21-25 D C C C C26、(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被历代王朝所沿用;易形成暴政。

(任两点4分)(3)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6分)(4)三省六部制。

(1分)目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2分)1.【答案】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宗法制是中国古代家庭内部区分亲疏关系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故2.【答案】D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根据所学可知郡县的出现是对分封制的冲击与破坏,且分封诸侯的权利应是周王室而不是地方诸侯,因此A项错误。

B完成国家统一秦不是楚,B项错误。

C材料未提及秦国,因此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3.【答案】A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被杀、诸侯争霸导致诸侯国的数目减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

4.【答案】D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推行郡县制,材料中“王”即秦始皇;A和B是西周时期;C是战国时期。

故答案为D。

5.【答案】B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秦朝”“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安徽省淮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3.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4.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此观点()A.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5.“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D.自然规律6.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精品推荐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精品推荐

安徽省淮北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节日。

下列诗句能反映这一节日的是A.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B.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2.烟标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记录历史的载体。

对右图烟标上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孔府”是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3.《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此事可见明太祖A.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注重对商人利益的保护C.对徇私舞弊的官吏给以严惩 D.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4.今年我国将发行《儒林外史》特种邮票,其中有“范进中举”、“王冕画荷”等故事。

下面是几位集邮爱好者欣赏时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 B.《儒林外史》是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C.范进中举揭露了科举制弊端 D.王冕的《牡丹蕉石图》是写意画精品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6.某部法律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依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A.嫡长子 B.兄弟 C.功臣 D.庶子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礼乐制度3.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B.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C.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D.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5.顾名思义是概念研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体现了古人的制度创新。

该制度是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C.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6.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7.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迅速调度粮草。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一现象应当发生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2018-2019学年度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

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 井田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郡县制2.“(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 . 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 .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 . 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

”材料所揭示的深层信息是( )A . 分封制遭到破坏B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C . 诸侯国相互厮杀D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4.“王初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中的“王”是指( ) A . 周文王 B . 周武王 C . 秦孝公 D . 秦始皇5.假如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位高官应是( )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郡守6.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明 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 23 个儿子和 1 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人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A. 主张政治改良B. 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 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 主张复古倒退【答案】A【解析】由材料“但有所损益”“也有所损益”可以看出,孔子强调改良,故A项正确。

题干的重心是强调夏、商、周三代制度在集成过程中的改良,故BCD三项错误。

2.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现象,表明当时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如三次不朝见周王就会被周王率领其他诸侯讨伐,这是由于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对天子的义务而导致的。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

点睛:根据分封制的规定,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如不能履行义务,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3. “先王之法,立天予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由此及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 其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C. 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D. 其靠母系血缘关系维系【答案】A【解析】由材料“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内容,目的在于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稳定秩序,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的,A正确,BD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C。

4. 后人皆谓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但有学者说:“西周是在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的,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

”其原囚包括①王权至上,地方诸侯完全听命于中央②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秩序⑨礼乐制度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形成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④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由于实行了分封制,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之久的国家。

分封之初,周王室掌握和控制着经济富庶、战略地位重要之处,分封的诸侯最初只是一些不相连的垦殖区,国与国之间有大片的空地,诸侯所在的都城都很小,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发展需要时间。

再加上西周有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与之配套,如宗法制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政治秩序。

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谐了等级关系,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②③④均正确切题,入选。

当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①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C。

5.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排除A。

其实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宗法制度才造成了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这个奇特的政治现象,B正确。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不会造成材料中所说的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的现象,排除C、D。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谷,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入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 宗法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周王室与地方封国郑之间的矛盾,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所以与宗法制没有关系,排除A。

西周末年,天子的权力就在逐渐削弱,周平王东迁,周朝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更加趋于式微,排除B。

题干反映周王室与地方封国郑之间的矛盾,作为地方政权的郑国挑战中央政权的权威,违背了分封制规定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的义务,所以说明分封制遭到冲击,C项正确。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的说法错误,这一时期仍然是贵族政治,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7.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以下制度构成,属于古代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是A.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B.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C. 王位世袭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D.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家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建立,故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是“古代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8.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C.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常会遭破坏,并不是否认了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排除A。

依据题干“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和“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可知实质上都是王权至上的表现,B项正确。

题干强调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而不是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排除C。

题干强调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而不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9.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的之上,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本质。

10.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皂,主要是基于他A. 确立了后世两干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意指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A项符合题意,正确。

秦始皇时普遍推行郡县制,不是开始实行,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取代,没有一直影响后世,C项排除。

选官制度方面历朝历代也在变化,军功授爵制度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所代替,D项排除。

11. 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图中之卿大大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所述变化表明A. 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B. 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C. 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D. 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导致诸侯混战,而秦始皇终止了等级世袭,建立官僚政治,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据此可知,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

王位世袭制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传承方式,而是卿世禄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分封制和权力世袭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权力的世袭,排除C;贵族政治导致了春秋时期的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D项错误。

12.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止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从材料“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可以看出秦朝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周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分封制,故①正确;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垄断分封的权力被打破,故②正确;从材料“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即可以看出③正确;④错误,错在“所有官员”,排除。

所以答案选B。

13.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祸。

”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A. 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B. 分封制度时残余影响C. 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D. 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答案】D【解析】外戚之所以能够频频干政,究其原因,一是外戚与皇家具有特殊的血缘关系,容易亲近权力中心;二是皇权地位过高并且权力集中。

皇权一旦易手,容易引发政治灾难和社会动荡,这些情况只有在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框架下才能出现,是一种皇权异化的历史表现,故选D。

A是表现不是实质;题干与分封制无关,排除B;中央集权制度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干反映了专制制度不够完善,排除C。

14.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B.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答案】B【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审议、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是决策正确的保证,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而不是监察权,故C项错误;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