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动作在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

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一、引言哈萨克风情舞蹈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优美的动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特点,介绍其教学大纲,以及如何通过教学传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

二、哈萨克风情舞蹈的特点1. 独特的舞蹈风格哈萨克风情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而闻名,充满了草原上的豪情壮丽和民族特色。

舞蹈动作流畅而优美,充满了力量感和韵律感,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

2. 丰富的文化内涵哈萨克风情舞蹈融合了哈萨克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通过舞蹈动作、服装和音乐等元素,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舞蹈中常常出现的马步、马鞭等元素,象征着哈萨克族人民对马的崇拜和依赖。

三、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大纲1. 基础动作训练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进行基础动作的训练。

包括舞蹈基本步伐、手臂和身体的协调动作等。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基本动作的技巧和节奏感。

2. 舞蹈技巧培养在掌握基础动作后,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舞蹈技巧。

包括舞蹈的转身、跳跃、旋转等技巧的训练。

这些技巧的掌握将为学生在表演中展现更多的舞蹈韵律和动感提供支持。

3. 舞蹈编排与创作在基础动作和技巧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舞蹈编排与创作。

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编排方法和创作技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融入到舞蹈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达。

4. 舞台表演与演出舞台表演与演出是哈萨克风情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同时,舞台表演也是学生展示自己舞蹈成果的机会,通过演出可以更好地传递哈萨克风情舞蹈的魅力和内涵。

四、传承与发扬哈萨克风情舞蹈哈萨克风情舞蹈作为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舞蹈传递这些内涵。

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舞蹈交流与合作,与其他民族舞蹈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哈萨克风情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关于哈萨克族舞蹈的

关于哈萨克族舞蹈的

关于哈萨克族舞蹈的舞出草原飞扬的骄傲——探秘哈萨克族舞蹈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色和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作为中国多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韵律、华丽的服装和精妙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秘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形式以及艺术价值。

一、舞蹈的起源与历史哈萨克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

哈萨克族舞蹈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流传,并且成为哈萨克族民间传统仪式和庆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舞蹈通过舞姿、舞步和音乐等手段,生动地诠释了哈萨克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旧石器时代。

在当时的哈萨克族社会,舞蹈被用作仪式、祭祀和庆典等重要场合的表达形式。

随着时代的演变,哈萨克族舞蹈逐渐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且逐渐融入了各种元素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二、哈萨克族舞蹈的形式1. 男舞与女舞的区别哈萨克族舞蹈可以分为男舞和女舞两种形式。

男舞以壮丽、豪放为特点,强调力量和英勇,常常模仿骑马、打猎等男性活动。

女舞则柔美、婉约,展示着女性的柔韧和优雅。

两者结合,使得哈萨克族舞蹈更加丰富多样。

2. 舞姿与动作的特点哈萨克族舞蹈的舞姿和动作具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舞者通过肢体的舞动,展示出独特的身体美感和优雅。

舞蹈中常见的动作包括旋转、跳跃、摇曳等,舞者身体的舞动与音乐紧密结合,给人以视听上的双重享受。

3. 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是哈萨克族舞蹈的灵魂。

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如马头琴、拨弦琴等,是舞蹈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舞者能够更好地展示舞蹈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价值1. 传承民族文化哈萨克族舞蹈作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式将传统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传达给后人,起到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舞蹈中所展示的服饰、礼仪和动作等元素,都是丰富多彩的哈萨克族文化的缩影。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舞蹈有什么特点?哈萨克族是公认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则是融合了光辉灿烂的哈萨克族文化,洋溢着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下面就跟着留学一起来了解哈萨克族舞蹈都有哪些特点。

模拟生产劳动,反应民族生活风貌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都能在哈萨克族舞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许多舞蹈中的精彩动作都是由模拟群众生产劳动中的某一情节而来。

例如,《擀毡舞》就是把哈萨克民间艺人擀毡工序中的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环节,用舞蹈加以体现。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此外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集体舞蹈,表现的则是忙碌而欢快的群体劳动场面。

从生活中找灵感,把劳动融入舞步,这也使哈萨克族舞蹈贴近人民生活,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更容易引起群众共鸣。

以动物为原型,反映狩猎生活哈萨克民族历史上是个游牧民族,狩猎是哈萨克人重要的一项传统生产活动,而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哈萨克族人民细致观察各种动物,掌握了动物的各种特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

这些都被哈萨克人民编成了舞蹈,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舞蹈艺术。

如《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舞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种动作,生动表现了哈萨克猎人们猎熊时的情景。

类似的还有《孤雁舞》、《瘸鸭子舞》等。

而哈萨克族舞蹈《鹰舞》,对鹰的刻画非常真实感人,其舞姿优美、柔和,配合独有乐器奏出的音乐,时而缓慢,时而急冲,让观舞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一只雄鹰在俯冲、在翱翔,舞蹈把鹰在暴风雨中搏击、捕获猎物的动作刻画得十分逼真。

这支舞虽然在大众的视野中较为陌生,但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哈萨克族人对鹰的崇拜,这支舞让人们仿佛感受到,雄鹰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

这些以动物为原型而创作的舞蹈,除了反映哈萨克族人狩猎生活,也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饱满昂扬的精神斗志。

讲述古老故事,传承民族历史哈萨克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入哈萨克族人的内心,反映到舞蹈上,就是舞蹈背后经常有着传奇且生动的故事。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一、总体特点
1、哈萨克族舞蹈的舞蹈动作以细致多变的腿部动作为主,以上身和头部动作为辅。

2、舞蹈的动作传统颇有特色,表现出激昂、威风、婉转、柔美、英姿飒爽的特点,动作细致、精致、大气磅礴,把原始赤脚、自由活泼、以跳跃、滚圆、抖腿、抖腰和伸长闻名的浪漫气息以及以轻、轻、快、快、慢、慢等速度转换,运用特殊的跳步,营造出活泼的表演效果。

3、舞曲以旋律主导,受到传统民间音乐的影响,以声乐与弦乐、拍序、和弦以及和声搭配,和谐、安详,有着良好的演唱特点,词曲内容节奏活泼,富于变化。

4、以上身表演为主的,表演方式融合了山歌、现代歌舞的特色,舞台装饰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

二、基本动作特点
1、跳跃:跳跃的动作以头部灵活运用,以及上、下身在跳跃时的环绕性动作特别引人瞩目。

2、腿部动作:以抖腿、抖腰、扭腰、伸长腿为主。

以抖腿、抖腰、扭腰、跳步和伸长腿弯曲、回旋等细致多变的腿部动作为基本动作,运用轻、轻、快、快、慢、慢等速度转换,表现出激昂、威风、灵活多变的舞蹈特色。

3、手部动作:以手挥动、手转弯以及手放松和伸展把手围绕舞
蹈动作,营造出优美、柔美、灵动的动作效果,与上身和腿部动作形成抑扬顿挫的旋律性,动作细节多样,充满变化。

4、腰部动作:以腰部抖动、抬腰、旋转腰部细致多变的动作为特色,把腰部动作以精致多变的方式运用,营造出活泼的表演效果。

5、头部动作:以头部抖动、灵活变幻、转动、细致多变的动作为特色,运用头部灵活变化的动作,与腿部、腰部、肩部交相辉映,形成优美的旋律。

哈萨克传统唱法及艺术性分析

哈萨克传统唱法及艺术性分析

哈萨克传统唱法及艺术性分析哈萨克传统唱法是哈萨克族民歌的一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学习哈萨克传统唱法和分析其艺术性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其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哈萨克传统唱法区分为亚洲乐器组、西亚和东北亚洲乐器组,亚洲乐器组乐器又可分为尤土尔琴、木琴和鼓类。

西亚和东北亚洲乐器组乐器主要有筚篥、萨乐琴、木琴、哈萨克民族器乐的锣、钹等。

在哈萨克传统唱法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音乐的统一性,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和节奏相结合,更加生动地表达了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哈萨克民歌注重人声的表现力,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表达了民歌中的内涵和情感,使得哈萨克民歌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哈萨克传统唱法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咭的板技术、插入音技巧等,都需要歌手具备精湛的技艺才能完美呈现。

在哈萨克传统唱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叫做“长音”的技术。

长音是指在歌曲中唱长音符的一种技巧。

这种技巧要求唱者具备较高的音程准确性和音乐感知能力,因为长音在音乐中的表达和传递更多的是情感和内涵,需要唱者准确地抓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同时注重音乐的表演和情感的表达。

哈萨克传统唱法中还有一种叫做“无限循环”的技术。

无限循环是指在歌曲中不断重复一个音符或一组音符的技巧。

这种技巧要求歌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通过无限循环的技巧,哈萨克传统唱法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韵律,使得歌曲更加动感和生动。

在哈萨克传统音乐中,唱法和歌曲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歌曲可以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一些歌曲选择了激昂的节奏和强烈的旋律,唱法则强调高亢的音调和激情四溢的表演。

而一些歌曲则选择了悠扬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唱法则注重音乐的细腻和情感的表达。

对于哈萨克传统唱法的艺术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哈萨克传统唱法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形容哈萨克族舞蹈

形容哈萨克族舞蹈

哈萨克族舞蹈是一种充满力量和热情的舞蹈形式,通常与牧民的生活和狩猎经验有关。

它的动作自然流畅,注重身体语言和节奏感,给人一种豪放、自由的感觉。

以下是形容哈萨克族舞蹈的一些特点:
1. 自然流畅:哈萨克族舞蹈的动作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的矫揉造作之处。

舞者的身体线条流畅,身体各部位配合默契,让人感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

2. 灵活敏捷:哈萨克族舞蹈的舞者动作灵活敏捷,表现出一种草原民族的机警和勇敢。

他们经常在草原上奔腾、跳跃、旋转,展示出自己的敏捷和力量。

3. 力量与柔韧:哈萨克族舞蹈的力量与柔韧并存,舞者通过身体各部位的配合,表现出力量与柔韧的完美结合。

他们的动作有力而流畅,给人一种力量之美。

4. 自由奔放:哈萨克族舞蹈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舞者不受拘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中,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他们的舞蹈动作自由自在,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5. 节奏感强:哈萨克族舞蹈非常注重节奏感。

舞者通过身体的节奏变化,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的舞蹈节奏明快有力,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

总的来说,哈萨克族舞蹈是一种充满力量和热情的舞蹈形式,它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自由、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调查与研究

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调查与研究

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调查与研究
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是哈萨克族劳动生活中的产物,以模拟和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为主题,是一种好的文化表达方式。

哈萨克族的民间劳动舞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磨面舞、剪羊毛舞、出山舞等等。

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形式和内容,了解这种艺术形式是如何表达和反映不同时期和环境下的生活和劳动方式。

其次,我们还需关注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在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形式的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面临着日益减少和消失的风险,需要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以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总之,对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其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

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

2018-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森巴提·巴力根(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摘要:哈萨克意为“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的勇敢、自由的人们”。

舞蹈《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就舞蹈的功能而言属于自然舞蹈,舞者与享用者是同一群体,舞者通过动作来自娱,来体现其审美功能。

舞蹈既是舞体发出的艺术行为,与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境必然包含在舞体的生存环境之中。

本文运用舞蹈生态学的观点,重点分析哈萨克舞蹈《黑走马》生态环境,以及显要部位动作,基本节奏型,基本语汇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舞蹈生态学;《黑走马》;哈萨克族中图分类号:J7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7-0085-01一、哈萨克舞蹈《黑走马》的生态环境分析对于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而言,舞体发出的动作其实就是环境对它产生的直接影响。

舞蹈动作源自于生活,但是在自然舞蹈中舞者要在特定的时间里表达思想,炙热而尽情地宣泄情绪,把内心的美感传递给共舞者。

但是并不是舞体生存的各种环境因素,都直接对舞蹈有影响、制约作用。

就生态环境与舞体的相互作用而言,环境的影响的途径是对舞体的躯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舞蹈的源流、功能与形态,使其各具特异性。

这种影响完全是后天的,由于舞蹈并非全然的本能活动,而是审美活动,因此环境在舞体躯体上所具的影响,很难完全脱离人的心理而直接作用于舞蹈。

从生态环境对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的影响的涵盖面,作为舞蹈伴同物的社会文化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1)《黑走马》的哈萨克语是“卡拉角勒哈”,它的涵义是黑色的走马。

哈萨克以游牧生活为主,逐水而居,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特点,马是哈萨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

哈萨克族人民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个翅膀”。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的几种表演形式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的几种表演形式
2.1.2.(2)《大雁舞》舞蹈
《大雁舞》是执具舞蹈也是模拟性舞蹈。表演者反穿羊皮大衣,腰上系带,一手下垂,一手从反毛衣袖筒中伸出,成大雁颈状,弯腰,手中拿一把镰刀模拟雁的头和嘴状,按冬布拉节奏舞蹈,以模拟大雁的觅食、伸颈眺望、理毛、欲飞等姿态,在著名的冬布拉曲《鸭子的叫声》的伴奏下,舞蹈和乐曲吻合协调,观者无不叫绝,深受人们喜欢,在民间节庆的“托依”上,青年小伙子喜欢表现此舞。这类舞蹈历史源渊也很悠长。
2.1.3.模拟式舞戏
2.1.3.(1)《瘸熊舞》舞戏
《瘸熊舞》为哈萨克族民间模拟式舞戏。戏中人物有三个:猎人、熊(人扮)、遇难人,表演时熊先出场,表演熊在森林中的各种动作造型,继是一个人被熊抓着,摔跤后扑倒,熊准备嬉戏后再吃。这场面被猎人发现,一箭射出,正中熊足,熊受伤,遇难人得救。舞蹈中猎人骑在熊身上和熊搏斗,最后熊瘸着腿逃走了。现在多在上下眼睑间撑火架棍,两鼻孔和下嘴唇上撑两根长一点的芨芨草秆,将嘴撑开,造成丑恶的形象,人物交错出场,活泼有趣。
二、哈萨克族舞蹈表演
2.1哈萨克族舞蹈表演形式
哈萨克族舞蹈从表演形式来分,可分为模拟式舞蹈、执具式舞蹈、模拟式舞戏、反映劳动生产的舞蹈及梳妆舞蹈。
2.1.1.模拟式舞蹈
这一类舞蹈在民间流传较广,数量最多。如:《黑走马》、《走熊舞》、《瘸熊舞》、《鹰舞》、《雁舞》、《瘸鸭子舞》等都是模拟动物动作的舞蹈,每个舞蹈乐曲都有其产生的传说故事。
《黑走马》舞蹈中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

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

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

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摘要】哈萨克族舞蹈是哈萨克族人民在草原上生活的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探讨了其在民间传统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哈萨克族舞蹈的特点,包括动作优美、情感真挚等方面。

然后讨论了哈萨克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如《邻居的马鞍》等经典作品。

文章还探讨了哈萨克族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流传与发展,以及在草原节日庆典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了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对于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前景。

哈萨克族舞蹈是草原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关键词】草原情怀, 哈萨克族舞蹈, 起源, 特点, 表现形式, 流传与发展, 节日庆典, 重要性, 发展1. 引言1.1 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萨克族人民表达情感、展现生活、传承民俗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草原环境的熏陶下,哈萨克族舞蹈融合了草原特有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源远流长,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舞蹈,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哈萨克族文化的传统魅力,还可以体验到草原精神的奔放与豪迈。

哈萨克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婉转柔美的情感舞蹈,也有豪放热烈的战斗舞蹈,每一种舞蹈都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在草原情怀下,哈萨克族舞蹈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节庆庆典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哈萨克族舞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民族的文化遗产,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草原情怀下的哈萨克族舞蹈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哈萨克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正文2.1 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哈萨克族舞蹈起源于古代哈萨克民族的生活和劳动之中,是他们用舞蹈来表达和记录自己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方式。

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的生活,他们通过舞蹈来庆祝丰收、祈福和纪念战争等重要的事件。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哈萨克族的舞蹈风格简单、活泼、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热情洋溢。

其舞蹈动作基本特点也不尽相同。

1、舞动:舞动是哈萨克族人最常用的动作,以双足跳动为主。

舞动的技巧有细腰、转腰、翻腿、卷腰、翻肩等,节奏快慢、多样、明快。

2、舞蹈中的表情:哈萨克族舞蹈也有自己的表情,比如安静、娇柔、宁静、可爱、快乐、柔情、高兴等。

一般来说,表情要动感,不能过于僵硬,使舞蹈更加活泼有趣。

3、手部动作:哈萨克族舞蹈的手部动作比较多,有划圈、拍掌、握拳、握手、翻把手、抛手等技巧。

这些技巧都起着表达情绪的作用,使舞蹈更有感染力。

4、头部动作:哈萨克族的头部动作也有很多,一般都是以向右摆动、下低头、抬起头等动作,节奏明快,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旋律感。

5、身体的双臂动作:双臂有抛动、划圈、拍手、握拳等动作,可以使舞蹈的节拍更加明快,感情更加丰富,更能表现舞蹈的情态。

总之,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是多样,节奏明快,表情动感,手部和头部动作也多变,让人表达出多样的情感,使舞蹈更有趣、更生动。

- 1 -。

哈萨克族舞蹈调研报告

哈萨克族舞蹈调研报告

哈萨克族舞蹈调研报告一、引言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哈萨克族的文化传统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哈萨克族舞蹈进行调研,并深入了解其特点与魅力。

二、哈萨克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哈萨克族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舞蹈。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哈萨克族舞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融合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美好的向往。

三、哈萨克族舞蹈的特点1. 动作矫健灵活:哈萨克族舞蹈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舞者在舞台上展示出优美而矫健的动作。

他们的舞步轻盈而有力,舞姿优美而富有力量感。

2. 衣饰华丽多样:哈萨克族舞蹈的舞者身着华丽多样的传统服饰,服饰上的细节设计以及色彩的运用都体现了哈萨克族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3. 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哈萨克族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展开舞蹈。

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使舞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喜庆祝福的主题:哈萨克族舞蹈多以喜庆祝福的主题为主,如婚礼舞蹈、丰收舞蹈等。

这些舞蹈常常以欢快、热烈的节奏展示,寓意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四、哈萨克族舞蹈的分类哈萨克族舞蹈可以分为传统舞蹈和现代舞蹈两大类。

1. 传统舞蹈:传统舞蹈是指源自古代的民间舞蹈,代代相传并保留至今。

这些舞蹈通常以庆祝节日、庆贺喜事和表达祝福为主题,如《拜年舞蹈》、《婚礼舞蹈》等。

2. 现代舞蹈:现代舞蹈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艺术创新性。

现代舞蹈的主题更加多样化,可以表达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五、哈萨克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哈萨克族舞蹈作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1. 加强舞蹈团队的培养:通过成立舞蹈团队,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传承和发扬哈萨克族舞蹈。

同时,培养舞蹈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培训,使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哈萨克族舞蹈。

2. 建立舞蹈档案和文化中心:建立舞蹈档案和文化中心,收集、整理和保存哈萨克族舞蹈的相关资料和材料,以便后人学习和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的文化阐释任慧婷【摘要】哈萨克族每逢婚丧嫁娶、重大节日、耕种丰收,都栽歌栽舞.民间劳动舞是以劳动生活为载体,以劳动的人体动态为舞蹈动作,以劳动互动过程为情感交流的基础,以草原文化为游牧民族特色.特别是有关劳动舞文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尝试进行解读阐释擀毡舞、绣花舞、挤奶舞、马奶酒舞、牧羊舞、驯马舞,填补了这项空白.【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8(023)006【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哈萨克族;劳动舞;文化【作者】任慧婷【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05哈萨克族同当地各民族共同劳动、娱乐,形成了马背草原文化和农耕田园文化相结合的半农半牧劳动文化,由此也产生了原生态舞蹈“哈萨克族劳动舞”。

哈萨克族在天山北部和中东部300多年的定居历史,也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发展史。

[1]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拥有着草原地貌特征。

哈萨克族的劳动舞同时也受着生态环境的制约,哈萨克族的地域自然环境与特殊生产劳作方式是影响民间舞蹈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而造就了哈萨克族舞蹈的风格、韵律、体态等方面,用舞蹈的肢体语汇的表达都展现出地域环境的特点,以及该民族的风情风貌。

承载和反映了哈萨克民族的游牧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特征。

一、擀毡舞新疆是我国最早发明擀毡的地区,已流传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天山南部是以哈萨克族为主,汉、维、蒙、回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

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毛毡是不可缺少的必用品,由于受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所困,哈萨克族人民当时都头戴毡帽,脚穿毡筒,铺的是毡毯,用毛毡来做褥,坐的是毡垫,住的是毡房。

所以在汉朝远嫁到马孙的细君公主在其诗中所吟的“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2]就是现在我们走进哈萨克民族的房屋也能看到毛毡的使用,通常他们也把色彩绚丽的花毡挂在墙上,即用于房间的装饰又有防潮取暖的功效。

对在教学与编创中哈萨克族舞蹈元素的探析

对在教学与编创中哈萨克族舞蹈元素的探析

对在教学与编创中哈萨克族舞蹈元素的探析作者:张涛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2年第20期张涛(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摘要】哈萨克族舞蹈有着浓浓的草原气息与色彩,舞蹈动作轻快有力、刚健雄浑、潇洒优美,表现出了一种粗犷、剽悍的舞蹈主题风格。

在教学与编创中融入哈萨克族舞蹈元素,对于提高哈萨克族舞蹈的质量性、艺术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编创;哈萨克族舞蹈元素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91-01一、哈萨克族舞蹈的概述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的民族,舞蹈多以马为题材,以马在草原上奔驰的矫健姿态来表现本民族的性格特色和民族气质。

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的场面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擀毡舞、挤奶舞、剪羊毛舞、织花毯舞等,呈现出哈萨克人一种积极向上、忙碌而又欢快的生活场面。

哈萨克族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狩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同时更是哈萨克人重要的生产活动。

在不断的狩猎活动中,哈萨克人根据细致观察,进一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各样特性,并积累出了和它们斗争的种种经验,这些内容都成为了哈萨克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哈萨克人民在狩猎时的情景一一重现出来,将哈萨克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哈萨克族舞蹈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哈萨克族舞蹈的教学不单单只是技术、技艺的教授,更应把握好哈萨克族舞蹈的风格性,把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下去,通过课堂这一教育平台将哈萨克族舞蹈的舞蹈元素真正的融合起来,将真正的哈萨克族舞蹈真实的、完整的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并更进一步的使得哈萨克族舞蹈的教学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态势。

舞蹈元素是舞蹈的躯干。

哈萨克族舞蹈元素存在于原生态的哈萨克族舞蹈中,在教学中更加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线索,应在原生态的哈萨克族舞蹈中去寻找、去汲取,使原生态的舞蹈元素能够更加稳定地传承下去,同时也为现代化哈萨克族舞蹈增添出更加鲜活的民族气息。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基本动作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20-06-05T14:17:24.07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作者:巴艳·阿万[导读]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用歌舞抒发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巴艳·阿万摘要: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用歌舞抒发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以哈萨克族舞蹈内涵、特征、基本动作特点等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作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哈萨克族舞蹈内涵特征基本动作特点前言:“舞蹈”作为专业能力,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和必修的一项专业技能.其主要任务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能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使其掌握舞蹈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等,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打好基础。

而哈萨克族舞蹈作为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完成舞蹈教学目标之一,针对学前教育的特点,我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作以下说明。

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不单单只是技术、技艺的教授,更应把握好哈萨克族舞蹈的风格性,把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下去,通过课堂这一教育平台将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真正的融合起来,将真正的哈萨克族舞蹈真实的、完整的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并更进一步的使得哈萨克族舞蹈的教学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态势。

一、哈萨克族舞蹈的内涵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歌舞形式多为跳跃,冬不拉是主要的伴奏乐器。

舞蹈的基本动作大都以模仿动物的形神姿态和各种劳动生活活动场面为主,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步伐比较单纯、精炼,由于同生活中的动作和哈萨克族人熟悉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易于掌握,这是它能够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前提。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哈萨克族舞蹈教案一、引言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与舞蹈传统。

哈萨克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作吸引了广大的舞蹈爱好者。

本教案旨在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动作及其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哈萨克族文化。

二、舞蹈介绍哈萨克族舞蹈源远流长,以其优美的形态、流畅的动作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而闻名。

舞蹈动作通常包括跳跃、旋转、手势等元素,强调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感。

舞蹈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传统价值观。

三、舞蹈动作1. 跳跃:哈萨克族舞蹈中常见的动作,为了展示舞者的力量和灵活性。

2. 旋转:舞者通过旋转动作表达自由与喜悦的情感,旋转动作需要良好的平衡与控制能力。

3. 手势:舞者用手的动作表达情感,在舞蹈中起到细腻而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

2. 模仿:通过观看示范视频或导师的演示,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逐步研究基本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3. 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包括跳跃、旋转和手势等动作的练,注重舞姿的优美和力量的展示。

4.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自己的小段舞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节课: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特点和背景,播放相关音乐,引发学生兴趣。

2. 第二节课:展示示范视频,让学生观看和模仿舞蹈动作,重点讲解跳跃动作的技巧。

3. 第三节课:练旋转动作,并采用分组形式进行小型舞蹈创作。

4. 第四节课:注重手势的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舞蹈并互相交流。

六、评价与总结1.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舞蹈技巧的改进情况进行评价。

2. 总结学生在舞蹈研究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舞蹈才能。

七、延伸研究1. 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舞蹈才能。

2.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交流活动,与其他学生分享研究心得和经验。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哈萨克族舞蹈教案简介本教案是关于哈萨克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族舞蹈是哈萨克族人民创作和表演的舞蹈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研究哈萨克族舞蹈,提升其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起源和特点。

- 研究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 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哈萨克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 哈萨克族舞蹈的分类和特点。

3. 研究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4. 研究一套完整的哈萨克族舞蹈作品。

5. 进行舞蹈排练和表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简要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示范法: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舞蹈动作和排练舞蹈作品。

4. 表演实践: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舞蹈排练,并在学校或社区进行舞蹈表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研究态度。

2. 评价学生的舞蹈表现和技巧。

3. 评价学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4.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方式,对自己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哈萨克族舞蹈的图片、视频和相关介绍。

2. 音乐播放器:播放哈萨克族舞蹈的音乐作为伴奏。

3. 舞蹈排练场地:提供适合舞蹈排练的宽敞地方。

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的教学时长为10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学习哈萨克族舞蹈,感受哈萨克族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舞蹈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和尊重,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教案

哈萨克族舞蹈教案教案教案标题:哈萨克族舞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基本的哈萨克族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哈萨克族舞蹈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时长:5个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哈萨克族舞蹈简介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哈萨克族舞蹈的音乐、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课时:基本动作学习1. 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势、脚步和身体姿势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基本动作的技巧和节奏。

第三课时:编排舞蹈动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段哈萨克族舞蹈音乐。

2.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基本动作,自主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串联。

3. 每个小组进行舞蹈动作的排练,并互相交流、合作改进。

第四课时:整合舞蹈表演1. 引导学生将各小组编排的舞蹈动作串联整合为一整套舞蹈表演。

2. 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排练,注意动作的协调、流畅和表达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个性化的展示,展示哈萨克族舞蹈的魅力。

第五课时:舞蹈展示和总结1. 学生进行哈萨克族舞蹈的展示表演。

2. 教师和学生进行舞蹈表演的评价和总结,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3.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哈萨克族舞蹈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哈萨克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和特点。

2. 模仿练习法:通过模仿教师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编排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4. 展示评价法:通过舞蹈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提高的动力。

评估方式:1. 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动作技巧和表演能力进行评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观摩和评价,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教案 哈萨克舞蹈

教案 哈萨克舞蹈

教案哈萨克舞蹈教案标题:哈萨克舞蹈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专业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在教授哈萨克舞蹈时能够满足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哈萨克舞蹈的文化背景、基本动作和技巧,并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到舞蹈表演中。

本教案适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教学目标:1. 了解哈萨克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并掌握哈萨克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协调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和音乐素材。

2. 教室或舞蹈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活动。

3. 视频或图片资源,用于展示哈萨克舞蹈的样式和技巧。

4. 舞蹈服装和道具,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演效果。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哈萨克舞蹈的样式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哈萨克舞蹈的兴趣。

2. 介绍哈萨克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主体:3. 分别介绍哈萨克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旋转、跳跃、手势等。

通过示范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模仿这些动作和技巧。

4.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和演示基本动作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5.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所学动作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舞蹈片段。

6.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排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整个舞蹈表演中。

总结:7.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哈萨克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8.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哈萨克舞蹈,参与更多的表演和比赛活动。

教学扩展:- 邀请专业的哈萨克舞蹈演员或舞蹈团体来学校进行表演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哈萨克舞蹈的艺术魅力。

- 组织学生参加哈萨克舞蹈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锻炼机会。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动作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丹丹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5期
【摘要】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不断积淀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

笔者以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为出发点,从哈萨克族舞蹈基础教学方面入手,探讨哈萨克族舞蹈动作在舞蹈教学课程方面的运用及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教学;舞蹈动作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50-01
一、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一,在新疆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哈萨克族艺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哈萨克族舞蹈艺术不同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艺术,其独特的风格使新疆艺术丰富而多样化。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劳动舞的动作风格分析,来阐述该舞蹈在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哈萨克族在舞蹈中包含了其独特的传统观念、审美意识和文化底蕴,在反映了此民族生活风貌的同时,也成为了哈萨克族人民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哈萨克族文化的一种具象表现。

反映哈萨克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生产的舞蹈有《劳动舞》,《挤奶舞》《剪毛舞》《套马舞》等。

二、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动作元素之于舞蹈基础教学
(一)对身体协调训练的辅助作用。

哈萨克族舞蹈风格刚健苍劲,有助于学生领会如何表现舞蹈气质与风格。

学生通过动肩、扭腰和马步步伐的学习,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体,在动作节奏快慢结合的训练中,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这是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对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成果。

在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的编排中改变已习惯的动作的速度与节奏,并加以创造性改变,例如在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基础上加以空间方位的变化而完成动作的方式,在分组分队形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不习惯组合动作,改变动作空间范围,使已掌握的动作更加复杂、深入化。

表现在课堂中,则是基本动作与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舞者的身体柔软度以及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哈萨克族舞蹈中,经常会有像波浪一样的身体动作,如果要将动作跳得完美,身体的柔韧度就一定要好,反之则很难发挥出舞蹈表演中应有的线条美感。

(二)对节奏、时空、力量感知的辅助作用。

在动作节奏快慢结合的训练中,提升身体的协调性。

例如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劳动舞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同一舞蹈动作的节奏快慢进行变化编排,从而使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得到训练,使舞蹈呈现出韵律感。

在时空的变换中,教师将哈萨克族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舞蹈动律相结合,使舞蹈在时间和空间的调度中不断变化,呈现出舞台调度的多样性。

而另一方面,如何使学生对舞蹈动作力度与质感进行有效的感知与学习,是如今舞蹈训练课堂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哈萨克族舞蹈劳动舞动作元素之于特色舞蹈教学思路的建设
本人系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2015级研究生,并有幸于2015年7月与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谢雯雯老师共同于伊犁州歌舞团进行调研采风。

随后在新疆艺术学院2015-2016学年的专业课程中,又针对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专业基础进行学习,通过伊犁州歌舞团哈萨克族劳动舞与课堂中授课学习的劳动舞的对比研究,得出几点结论,希望能够不断深化认识,使哈萨克族劳动舞更面向大众发展。

在谢雯雯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劳动舞舞蹈结构是从捣奶、擀毡,再到剪羊毛的顺序进行编排的。

舞蹈动作有捣奶、摊毛、铺胚、滚毡、出帘后双臂柔毡等动作,充分运用了哈萨克族女性舞蹈语汇,通过变换队列、戏桶绕花,在整个舞蹈中穿插了擀毡、捣奶等动作,身体前俯后仰,抖肩动背,表现了哈萨克族妇女日常劳作的场面。

谢雯雯老师编排的舞蹈按照舞蹈艺术虚拟性、假定性很强的特征及调动舞台的手段,促使学生运用头、肩、臂、手的运动对真实擀毡的劳动场面进行模拟,捕捉优美、协调的造型。

以哈萨克族舞蹈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少数民族哈萨克族舞蹈艺术,就舞蹈教育教学方面来看,十分有必要。

四、结语
哈萨克族舞蹈不断发展,其舞蹈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针也越来越受关注。

作为舞蹈学专业的研究生,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内在潜质要尽力挖掘,使其个性本质得到释放,在吸取传统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探寻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才能够使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元秀.哈萨克文化新论[D].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2]陈世悌.巴里坤哈萨克民间歌曲乐曲舞蹈[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12.
[3]贾合莆·米尔扎汗.哈萨克族[M].新疆: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丹丹(1992-),女,汉族,四川人,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声明:本文章供新疆艺术学院谢雯雯老师《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典型化分类与舞蹈动作分析的互动研究》(XJEDU060115C03)一般性课题研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