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数学成绩不佳。

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第一部分:数学预习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就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和了解。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相关概念和知识点,从而可以更快地理解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2.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知识,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查找相关资料,填补知识漏洞。

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搜索资料、整理思路,并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整合和应用能力,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学习者。

第二部分: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预习习惯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预习数学课程的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配合,监督和鼓励学生遵循学习计划。

2.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数学课本、参考书籍、学习资料和在线学习平台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预习,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3.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培养预习习惯的关键。

家庭和学校应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专心学习。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可能有其他的活动,如外语课、兴趣班等。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数学预习。

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就是凭学生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

预习是学习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学习活动,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活动去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让学生互相讨论,讲评结合。

讨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讲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想象能力。

(二)、预期成果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在立足教材,面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数学知识,注重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转变到注重让学生“会学”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一、引言二、课前预习的意义1. 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课堂内容,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和重点,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要学习的知识点,有时间进行思考和钻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 提高数学素养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培养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1. 教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或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

2.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包括预习材料、预习问题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3. 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可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预习效果。

4.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加深记忆。

四、将课前预习习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1. 利用课前预习的成果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疑问解答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五、结语课前预习习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和策略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这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希望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分析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和展望,希望为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之前,提前阅读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听讲、思考和互动,而不是被新知识冲击所迷惑。

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

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得出小学数 学预习习惯培养实践的效果,总结成 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 议。
采用测试、作业分析、学生自评、教 师评价等多种方法,对预习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
05
研究结果和讨论
研究结果呈现
预习习惯对学生数学成绩 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学成绩,发现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 明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具有积极作 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预习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对前人研究结果的补充和拓展
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关于预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 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都表明了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成绩的 积极作用。但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预习习惯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供了实证支持。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预习习惯对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 法,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些补充和拓展有助于更 加全面地认识预习习惯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并为教育实 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06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预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积极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统计数据表明,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高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且成绩提升 幅度与预习时间和深度呈正相关。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环节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预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逐渐减少对学生的依赖,让他们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

家长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预习,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阅读课本,如何解答问题等。

而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习题、学习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听讲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课前预习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家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练习题,让他们主动参与,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或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课前预习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家长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如做一些数学游戏、编写一些数学题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为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成果报告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界定富尔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理论依据(1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 以学生为中心” 的“ 非指导性教学” 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他提倡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

(2 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说到底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创造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构成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完成任务,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3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及其弟子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个体之间应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应相互不妨碍彼此取得成功的努力。

我国有学者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

而预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多人合作,因而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

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全套资料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全套资料

XXXX区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负责人: XX XX 起止时间:2018 年9 月至2019 年7 月所在学校:X X X X 小学XXXX区教研室编印课题管理手册目录1.立项申请表 ------------------------ 1~8 2.立项通知书 ---------------------------- 93.开题报告 ---------------------------- 10~19 4.课题实施方案 ------------------------- 21~23 5.课题阶段性实施计划 -------------------- 24~26 6.中期报告 ------------------------------ 27~32 7.结题报告 ----------------------------- 33~36 8.成果鉴定表 --------------------------- 37 9.课题鉴定申请书 -------------------- 38~43 10.课题实施记录 ----------------------- 44~53 11.课堂观摩记录 ----------------------- 54~60 12.问卷调查样表及统计分析表 ------------ 61~66 13.论文---------------------------------- 67~95附件1xxxx中小学微型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12345678立项审批通知书(复印件)xxxx中小学微型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一直是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

当前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

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培根说:“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1.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2.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建立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1.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

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

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课题研究计划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预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预对学生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预的必要性。

2、预的方法和技巧:探讨预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方法,提高预效果。

3、预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结合教学实践,对预惯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六、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培养学生的预意识和惯,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成绩。

同时,也将为其他教师的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中,抓好预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同时也能让每位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实践和探索这一课题:1.学生数学预惯的培养,包括预的目的、意义和作用;2.老师在预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材料、研究学生预方法并进行指导,以及对学生预成果进行定量评价。

为了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班级情况微调课题方案,确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法;2.查询相关资料,寻求理论支撑;3.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交流和讨论活动,并及时形成文字备份;4.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收集资料和个例的发展变化;5.进行教师、学生、家长的调查活动,并形成调查报告;6.针对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7.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现象进行个别指导;8.采用个别学生与小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具体工作配档如下:2012年2月至3月:调查了解学生课前预惯的现状,研究查阅有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2012年3月至4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2012年4月至5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结题;2012年5月至6月:进行课题成果鉴定和交流。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预习习惯不够良好,在学校课堂上跟不上进度,难以适应数学的学习要求。

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预习的概念和意义1.数学预习的概念数学预习指在学校上课前提前预习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数学预习的意义数学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数学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内容有一定了解,能更好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掌握知识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减少复习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预习需要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学习知识。

通过预习的过程,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数学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和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方法1.确定学习计划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每天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预习。

2.查阅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习题册等资料查阅学习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

3.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进行数学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思考和解决提供的习题。

可以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解答。

4.记录和复习进行数学预习时,学生应该做好笔记和总结,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在之后的复习中加以巩固。

五、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策略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预习习惯的的养成不但能从习惯方面去塑造一个学生,还可以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去提高一个学生;不但应用于数学方面的教学,还与其他各个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前预习可以引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以及如何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的必要性1.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过程。

所有新知识学习的根本是旧知识的升级,只有时刻回顾、点拨旧知识,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融入新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温故得以知新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数学知识点是最能体现一环接一环的紧凑型和链接性,比如在学整数乘法之前必须要熟悉加法运算,因为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有熟练掌握整数加法的运算,才能进一步学到新知识乘法运算。

而预习的过程正好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二次学习,所以说预习可以帮助温故,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知新效果。

2.引发深思、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创造力,数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预习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操作性的数学预习,或者对事物的观察、带有想象性的实物却可以引发遐想,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预习数学学习中的“年月日”,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电子日历、台历等等,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3.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常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实预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数学预习,可以使学生大致掌握数学课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已知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获取知识的目的性就会更强,学习的针对性也会更强。

同时,预习过的已知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研究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及策略、教育家的观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前预习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钻研题目的习惯。

预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不断挑战自己,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预习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通过预习,小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知识,对相关的概念和定理进行预先阅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使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并深入掌握。

3. 提高课堂参与度预习数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预习能够让小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准备问题,并有机会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更积极的互动。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1. 激发学习兴趣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数学教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重要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会更有规律地预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前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究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学习内容的魅力,增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记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学习内容,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反馈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预习效果。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注重预习作业的批改和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针对性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笔记和总结。

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和讲解学生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弥补预习的不足,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5. 融合实际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前预习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课前预习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习惯与方法的探究。

分析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结论部分总结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习惯培养,教学探究,学生影响,实践案例,成效评价,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于2000字。

部分的内容: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基础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学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围绕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探究,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到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定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渐渐养成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基于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研究对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利用预学单,提升小学生数学预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付新艳常佰明一、问题的提出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

我校开展的“四环一线生本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为老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依据和参考。

可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假预习”“伪预习”。

那么,怎样使学生的预习有实效性呢?这学期我在班级针对预习出现的问题开展实践,着力于探索出提高学生预习实效性的策略。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学习掌握新知。

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一学段,同时我发现现行二年级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先导和基础,所学知识是它的延伸和发展。

通过预习活动,学生可熟悉、掌握一些旧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框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利用预学单,不断提升学生预习实效性,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2023“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我将介绍“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的目的、背景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以下是一个2000字的实施方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导致他们无法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开展了“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a)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数学课程的习惯;b) 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c)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 意义:a)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b)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计划1. 针对对象a) 目标学生:中学高年级学生(例如初三到高三);b) 目标学校:选择一所中学作为课题实施的学校。

2. 实施方法a)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每周课程开始前,教师提前一天布置数学预习任务,涵盖本周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b) 引导学生预习: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一些必要的预习材料,例如教材相关章节的概要和问题思考,课后习题的一部分等;c) 组织讨论和解疑: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组织讨论和解疑,梳理和强化学生的思维和理解;d) 补充知识和拓展: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扩展知识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和思考。

3. 实施步骤a) 队伍建设: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作为课题组组长,组织其他数学教师参与到课题实施中,形成一个学科教研团队;b) 课题宣传:在目标学校进行课题宣传,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宣讲会,让他们了解课题的目标、意义和实施步骤;c) 教师培训:培训教师如何设计和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何组织讨论和解疑等;d) 实施课题:按照实施计划,教师在每周课程开始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课堂讨论和解疑,补充知识和拓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e) 评估和总结: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课题实施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课前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就是凭学生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

预习是学习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教给学生预习的
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学习活动,把教材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活动去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让学生互相讨论,讲评结合。

讨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讲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想象能力。

(二)、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在立足教材,面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中,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数学知识,注重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转变到注重让学生“会学”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四)、研究方法
1、钻研教材,分析例题,收集可提供课题研究的材料。

2、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

3、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三、课程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10-2020.11)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开展前期研究。

主要工作包括:
(1)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思路,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
(2)查阅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过程研究阶段(2020.12-2021.7)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研究目标开展研究,细化研究过程,逐步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工作包括:
(1)分析处理调查资料,形成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报告;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成绩的现状和变化。

(2)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8-2021.9)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改进、调整和完善,并进行全面总结,推出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工作包括:
(1)总结、梳理、汇编“有效预习”教学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报告,提出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3)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四、研究措施
1、制定好研究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的开展。

2、坚持学生都参与,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经常学习有关理论,提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3、加强课题的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4、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课题研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5、加强与同课头老师的讨论,精心设计公开课,推出优质课。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课堂积极性不够,学生求知欲不高,兴趣缺失。

(2)从学生的试卷和作业来看,很多我们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在考试和作业中常做常错。

知识点的本质是不变的,但我们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或是问题的背景稍做改变之后学生就无所适从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迁移和运用能力的薄弱。

(3)小学数学,有的侧重于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

但从总体上看,只要立足于本校的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去研究,必定能够对本校的数学教学有所促进。

本课题正是基于上述几点才着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并对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