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青岛版(2014秋)【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小数的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小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小数是表示整数和分数之间的一种数。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掌握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加或相减的规则。

3.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这一部分。

小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加或相减的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2. 小数减法3.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问题,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小数加法(1)教师讲解小数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3. 讲解小数减法(1)教师讲解小数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步骤。

4.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总结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70~71页。

[教材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总结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探究单。

一、[教学过程]组织交流,初步感知师:大家知道克隆吗?看这里是莱芜农学院克隆牛健健和壮壮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不超3个(提前让个别学生提前知道)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米?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米?师:大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又该怎样解决?先自己想想,再把你解决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二)组织交流师:来说说你的想法?1:单位换算0.77米=77厘米0.03米=3厘米77+3=80厘米,80厘米=0.8米。

2.计数单位77个0.01加3个0.01,就是80个0.01,也就是0.8。

3.从计数单位角度7个0.01加3个0.01是10个0.01也就是0.1,相同计数单位相加,7个0.1加1个0.1是8个0.1,也就是0.8.4:竖式计算0.77 0.77+ 0.03 + 0.030.80 0.80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计算结果化简师(小结):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计算这道题的?二、总结算法,理解算理(一)迁移算法师: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的起始课。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小数除以整数既是整数除法学习的发展,也是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础。

学好小数除以整数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第十单元信息窗一。

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感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意义师: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我们去旅游,那关于中国的三峡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风景优美;有三峡大坝,不仅防洪,发电,还大大提高我国的航运能力。

课件出示情境图: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

蓄水3天水位上升了9.84米。

师: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生:蓄水3天水位上升了9.84米。

水位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师:要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求水位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就是把9.84米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9.84÷3。

沟通意义:9.84÷3表示把9.84米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

所以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一样的。

师: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呢?它计算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小数加减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准备:教材、笔、小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导入小数是介于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它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数。

比如衣服的价格、温度的表示、容器的容积等,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数加减法。

提出问题现在,小明去衣店买了一件衣服,价钱是123.5元,他给了售货员200元,问他应该找回多少钱?讲解这里,我们可以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先把收到的钱和要支付的钱都用小数表示出来:收到的钱是200元,用小数表示就是200.0元(因为整数也可以用小数形式来表示);要支付的钱是123.5元,用小数表示就是123.5元。

那么,我们用小数减法计算:200.0元 - 123.5元 = 76.5元。

所以,为小明应该找回76.5元。

练习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小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1.小明要支付158.5元的电话费,他用200元支付,应该找他多少钱?–解:200.0元 - 158.5元 = 41.5元,应找回41.5元。

2.小王家的电费账单是258.72元,他用300元支付,应该找他多少钱?–解:300.0元 - 258.72元 = 41.28元,应找回41.28元。

3.产品的成本是253.5元,销售价是299.9元,求单件产品的利润是多少?–解:299.9元 - 253.5元 = 46.4元,单件产品的利润是46.4元。

总结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还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是很实用的,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对数学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计算法则,以及应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熟练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布置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补充。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 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 计算法则:加减运算时,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2. 提高题: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教案

小数加减法青岛版教案教案标题:小数加减法青岛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操作,讲解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示范演练(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同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加深对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步骤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解决一些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步骤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解答并给予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升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主题备课一、教材分析1.单元知识体系,由易到难。

2.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3.前后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单元学习目标基本目标:1.结合“信息窗一”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过程,学会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验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结合“信息窗二”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境,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分式、综合算式、长竖式)的思想。

3. 在解决“信息窗二”小电脑标示的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相同结果),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4. 感受数学与科学知识(克隆技术)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分层目标:C 类:掌握基本目标,短时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过程达到目标,重在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B 类:加强变式练习的训练,重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A 类:拓展知识面,重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单元学情分析四、单元教法与学法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教材克隆牛的真实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作用,自主学习新知识。

3、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2. 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3. 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2. 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则;3. 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4.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引入小数的概念;2. 通过实例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小数的意义,如0.5表示整体被分成了10份,我拿了其中的5份;3. 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如0.25读作"零点二五";4. 练习小数的读写,确保学生掌握。

步骤二: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则1. 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如对齐小数点,按位相加;2. 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加法的练习题,逐步引导他们掌握运算规则;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小数加法解决问题。

步骤三: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1. 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对齐小数点,按位相减;2. 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减法的练习题,逐步引导他们掌握运算规则;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步骤四:实际问题的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计算;3. 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2. 小数加减法练习题;3. 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做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教案大纲,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对小数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2.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运算原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2.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进位和借位方法。

四、教学内容: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3.练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包含整数、真分数和小数的加减运算。

其中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加、减数竖列,小数点对齐。

步骤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加减运算。

步骤三:将加、减数的结果竖列,小数点对齐。

步骤四:对齐后,进行进位和借位运算。

步骤五:最终结果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按小数点分开,写成最简分数或小数形式。

3. 练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一:计算下列各式。

1.3.6 + 1 3/52.4.2 - 2 1/43.5.7 - 1 2/3 + 3.84.5.6 + 1.2 - 3/4答案:1.5.12.1.953.7.94.6.05练习题二:小明妈妈给他买了一块蛋糕,共计 22.5 元,小明付了 10 元,问他还需要付多少钱?答案:12.5 元练习题三:某班共有学生 40 人,其中男生 16 人,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答案:男生占总人数25%六、作业:1.完成练习题;2.查找有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资料。

七、总结: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了小数的进位和借位方法。

要想做好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并在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运算精度。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2.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从而达到利用所学知识独立简算的目的。

2.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凑整有更深一步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简算方法,正确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知识迁移、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1)复习: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时,运用、和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2)比较下面的三组算式,发现了什么?3.2+0.5 0.5+3.2(4.5+2.6)+7.4 4.5+( 2.6+7.4)8.5-1.7-2.3 8.5-(1.7+2.3)我发现:。

(3)口算2.5+0.9=3.8+0.12=1.2-0.5= 4.7 -2.8=0.35+0.65= 2.54+0.46=5 - 2.7= 3 - 1.63=(4)在整数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那么在小数运算中的的简便算法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765+372+635+628提出问题:师:你会计算这道题目吗?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1:在 765+372+635+628这个算式里,765和635能合成整千。

生2:372和628能合成整千。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细心!二、新课学习1.学生解决 765+372+635+628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独立完成算式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解体情况。

指名板演。

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并讲解。

765+372+635+628=(765+635)+(372+628)=1400+1000=2400师: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简算?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生: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使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方法简便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很大,而且培养学生善于验算的好习惯。

合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展现生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同时渗透合理利用科学才能造福人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及采取的教学方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教学难点,关键要用充足的时间沟通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之间的联系;迁移小数加法的算理算法,猜测验证小数减法的算理与方法。

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学法类推法操作法教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百格图彩笔直尺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听说过克隆羊吗?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下面请看一段克隆羊的视频,看后谈一下感想。

小结:科学技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造福人类。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克隆牛”的相关视频,为学生提供影像的信息,强烈地渲染着科技发达的前景,瞬间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而且印象极深,他们很快产生了共鸣,热爱科学的情感陡然而增。

二、新课(出示信息窗1)知道了克隆羊是怎样克隆出来的,再认识一下中国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吧。

1、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红点: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进位,计算结果要化简)及验算的方法。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①怎样列式?0.77+ 0.03 =(2)绿点:“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米?①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0.76 - 0.72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的小数加减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能说出:以前学的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两个算式是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精品】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精品】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该部分是在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由于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这部分内容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教材目标】1.理解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能够理解并准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2.引导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3。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认识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计算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课前铺垫:用竖式计算两道整数加减的题目612+78= 671—39=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并加深对用竖式做整数加减法的算理,也是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之一;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便于学生转化思想的升华.】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索(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一起听听看是什么歌?生喊出是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你们最喜欢动画片里面的哪个角色?生畅所欲言,各有所爱。

通过图片展示喜羊羊。

(二)结合情景,探究问题课件出示:“我出生时,身高0。

36米,七年时间长高了0。

26米。

"1.根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现在的喜羊羊有多高?”师夸赞,表示同意接着问:“列式是不是特别简单?你们一起告诉我。

”板书:0.36+0。

26=2.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师:这是小数加法,首先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最后,请学生汇报交流情况,老师针对问题引领指导.师:“到底我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样?"学生很明显的想到是验算。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7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7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案
2、由此看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
教学小电脑: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巡视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指生全班交流:
+++ +++
=++ =(+)+(+)
=+ =14+10
=24 =24
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3、小结。
/
引导学生归纳: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先运用乘法交换律把交换位置,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分别将和,和结合,最后求出结果。
由此看出,在小数计算中,同样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运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1)++=+□+
课型
复习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
备 课
教学时间
-
共1课时第1课时
整 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适用,并熟练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
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小数混合运算。
要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
3、做“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知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里同样使用。

2.在探索学习计算的过程中,会运用定律使加减法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迁移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知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里同样使用,会运用定律使加减法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知识迁移、归纳转化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关于克隆牛“蓓蓓”的情况。

(简单介绍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2.出示情境图教师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0.1米;生:“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0.98米,比满月时增加了0.22米;生:“蓓蓓”出生时的身高是0.78米;生:“蓓蓓”满月时的身高是0.81米;生:“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满月时多1.16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生: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生:“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是多少?生: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多多少米?.......[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1.出示:“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如何解答“‘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你能列出算式并且说明列式的理由吗?学生针对问题自主列式,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

生1:画线段图分析:先算满月时体长是多少米,0.98-0.22 =0.76(米)再算出生时体长多少米。

青岛版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第59页----6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听说过有关克隆牛的事情吗?克隆牛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从一头牛身上提取细胞进行培育,经过一段时间慢慢长成了一头小牛。

好比把马铃薯切成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又好比把仙人掌切成块种到地里,就会长成新的仙人掌,是一种自身繁殖的科学。

这就是_年10月在莱阳农学院出生的两头克隆牛健健和壮壮。

(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与有关它们的信息。

读一读,看懂了吗?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胸围指的是哪?(点击出示弧线)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吗?(根据学生回答,贴示:健健出生时的胸围是0.77米,壮壮的胸围比健健多0._米。

壮壮出生的胸围是多少?)【设计意图: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克隆技术,有利于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与克隆牛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生活问题及时转化成数学问题,,实现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紧密结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解决壮壮出生的胸围是多少?,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独立尝试,探索算法(1)独立列式谈话:怎样列式?(2)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提问:小数加减法运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

2. 学生观察例题,思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分享经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强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小数的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小数的加减法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小数的加减法青岛版(五四学制)
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能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
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2.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3. 教学过程
3.1. 总体安排
本节课使用线下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知识点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具体步骤
3.2.1. 课前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商品、计算分数等。

3.2.2. 知识讲解(15分钟)
1.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3.2.3. 练习题解析(30分钟)
1.给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讲解每个问题的解法,并给出参考答案。

3.2.
4. 练习时间(20分钟)
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同时老师将在旁边指导和纠正。

3.3. 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题和学生表现进行教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教学后记
本节课使用线下教学方法,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情况比较少,能够更好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堂互动环节,老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习惯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小数加减法思维方式和计算习惯。

感谢您选择学习本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可打印或制作实物)、运算符卡片等;2.教学素材: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3.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通过回顾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通过例题引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要领。

例如:•题目:1.63 + 2.4 - 0.7 = ?–方法:先算1.63+2.4=4.03,再算4.03-0.7=3.33•题目:2.5 - 1.46 + 0.275 = ?–方法:先算2.5-1.46=1.04,再算1.04+0.275=1.3152. 操作练习1)教师出示小数加减法信息窗二,要求学生自行完成相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2)通过教师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3. 拓展应用1)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多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解决问题;2)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错题巩固、提高练习等环节。

4. 课堂小结1)回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2)总结本节课中需掌握的重点、难点和注意点。

五、课后作业1.完成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2.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尝试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解决问题;3.预习下节课需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实例演练和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有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技巧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下节课中需要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演练进行深入剖析,并加强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贴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丰富、直观的数学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集合思想,初步理解集合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比赛的总人数。

理解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

教学过程:
【导入】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
(1)播放课件:理发师的困惑?
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

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
他很纳闷?
师提问:你们猜猜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啊?
学生纷纷猜测,理发师到底该给几个人理发?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2)揭示原因:
师:应该是四个人,为什么进来的只有三个人呢?(教师此时应作茫然态)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3)师生互动,共同揭示:
师:爸爸在这里是双重身份,爸爸既是儿子的爸爸,又是爷爷的儿子。

(一个人代表了两个身份板书)
【设计意图:“既…又…”实现学科间整合】
【讲授】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师: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我们班这些同学报名参加了体育比赛。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参加体育比赛的一共有几人?列式:4+3=7(人)
师:果真是7人吗?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两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生:应该是6个人,因为蔡欣玉两项比赛都参加了,重复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
2、呼拉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师: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老师有办法,拿出呼拉圈,我们用它来解
决这个问题。

①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出列,站到这个呼拉圈里。

②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出列,站到另一个呼拉圈里。

③师:指着呼拉圈,数人数。

参加跳绳比赛的应该是3个人,为什么只有2个人呢?(让生想办法,让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走到两圈交差的地方)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呼拉圈所形成的图画在黑板上。

师:请比赛的孩子把自己的名字贴到圈中。

谢谢孩子们,请回。

3、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个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圈里表示的是什么?这圈呢?
师:左边的月芽形图中表示什么?右边的月芽图中又表示什么?
师:这个同学用各一个很好的字。

(板书:只……)
师:中间重叠的图中表示什么?
生:两个比赛都参加了。

师:说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

4、列式计算
师:参加跑步比赛的有4人,参加跳绳比赛的有3人,那么参加体育比赛的一共有几人?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自己先试一试,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学生会应该会想出几种方法:
4+3-1=6
3+1+2=6
(学生的每一个算式都要求讲透算理,重点说4+3-1=6)
总结归纳:如果我们班××也来参加比赛了,她也是两项比赛都参加,我们该把她放在哪个圈里呢?你认为现在参加跑步的有几人?参加跳绳的有几人?现在参加体育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呢?谁来列算式?
生:5+4-2=7 3+2+2=7(说算理)
师:观察第一种方法,是怎样求参加比赛的人数的呢?两部分的总人数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也就是重叠部分。

5、师指着图:这节课帮我们把重叠问题弄明白的这个图,他是谁发明的?它是由英国的数学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从此以后人们计算重叠问题的时候就方便了很多,后来人们就把这图叫做韦恩图。

【练习】三、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动物问题。

师: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看看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

这些动物有的会飞,有的会游,请把这些动物的序号填入下图中合适的位置。

2、重复问题
师:四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名单,求一共有多少人?
3、师: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

其中订《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历史》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

全班有多少人?
4、文具问题。

师:一支钢笔的笔杆长14厘米,笔帽长4厘米,将笔帽套在笔杆上,
重叠部分长3厘米套好后的钢笔长多少厘米?
5、思维拓展。

师: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14人,合唱的有3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35人。

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四、总结提升,反思拓展。

师:有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

中国民族风俗很讲究成双结对,文学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

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就有这样两副对联。

其中之一是: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不过对联的叠字毕竟有限,我们能否把重叠之美推向无限?这就得借助数学的力量了。

出发点极其简单:3×4=12。

接下去可以写出第二式:33×34=1122。

重叠之美开始露头了,我们可以接下去看看第三式、第四式: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

师:当然重叠之美不限于此,只要你多留意,将来能够欣赏到更多的“数学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