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散文的技巧、形象及探究(含详解)(新课标)
(新课标)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检测卷(含解析)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满分:68分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茶王梁凌清风镇的人,都知道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
他的手,大,粗糙,结着厚厚的茧。
两手摊开来,像两只焦焦黄黄,粘满土的耙子。
他的手抚摸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孩子会“哇”地一声吓跑开去。
清风镇的地形,高低错落。
老萧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看,像老鹰伸出的长长的脖子。
没事的时候,老萧就在鹰脖子上练功。
弯着腰,摊开蒲扇似的手,手指撑开又合拢,提起,同时,胳膊和腰也扭来扭去,行云流水,腾挪跌宕,像打太极,却速度极快。
他到底练的什么功,谁也看不懂。
老萧不是清风镇的人,他搬来清风镇,算来,有七八个年头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清风镇的鹰脖子上,住了这么一个外地人,说话像是鸟语,还爱喝茶,镇上的茶叶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老萧最爱品的茶是龙井。
镇上有五家开茶店的,每年新龙井茶下来,老萧会一家家喝将过去,喝来喝去,却只是摇头。
“老萧,快进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九五茶行”的老赵,看见老萧,一把拉进自家店里,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昨天刚进来一批新龙井,只进了一点点,太贵,那味道,嘿!你肯定没喝过,尝尝?”老萧闻了闻,看了看,叹一声:“可惜了!”老赵问:“可惜什么?”老萧不语。
老赵在杯中注入烧好的水,倒入多半杯,只见杯中嫩叶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应,亭亭玉立。
老萧端起茶,先深吸一口,又呷一口,喉结微动,徐徐下咽。
只见他双眸轻合,半晌,睁开眼道:“可惜,可惜啊……”老赵问:“你刚才就说可惜,现在又说可惜,可惜什么?”“可惜了这份好茶”,老萧说,“茶是好茶,只是炒茶时炒坏了!”老赵问:“怎么叫炒坏了?”老萧伸出他那焦黄的手,做了个“太极”的动作,说:“机器炒的茶,香味没有了灵气,各种各样的茶,都是那样炒,形千叶一律,味道吧,也大同小异,没灵气,没个性啊!最好的茶,还是用手炒出来的。
”老赵说:“你说的极是,但现在手炒的茶,很难喝到了,炒茶的活又苦又累,据说会炒茶的人,已没有多少了。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6 散文阅读
考点16 散文阅读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的技巧、形象及探究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散文的技巧、形象(满分:75分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蜘蛛网尤今一位睿智的朋友,从丝丝缕缕的蜘蛛网里,看到了自己变化多端的心路历程。
十余岁时,在路上一蹦一跳,“巧遇”纵横交错的蜘蛛网时,会毫不犹豫地在地上捡起树枝,主动出击。
一戳一挑,偌大的一张蜘蛛网便灰飞烟灭,变成缠在树枝上的一缕“幽魂”;再看到惊慌失措的蜘蛛不辨方向地狼狈逃窜,便会有一种痛快的刺激传遍全身。
在这个凡事都感到好奇的年龄里,别人的伤痛,是掠过身畔一股无关痛痒的轻风,纵使他人的伤痛是因为自己主动挑衅而造成的,他的心里也不会泛起任何涟漪。
到了廿余岁,在小径上无意间碰触到牵牵绊绊的蜘蛛网,看到洁白的上衣或洁净的裤子上纠缠不清地沾着灰灰黑黑的蜘蛛网丝,只觉邋遢,只觉生气。
这个年龄,正站在人生美丽的起点。
眼里看到的,仅仅是远方那发光发亮的大目标;别人的不幸,他无暇顾及。
他最大的期盼是一路顺风地向上攀爬,他最大的忌讳是被路上不明不白的石头绊住脚步。
年届三十,匆匆赶路时踏烂一张或多张蜘蛛网,他只是风淡云轻地随手挥挥、弹弹、拍拍,蛛丝网迹便消失无踪了。
在凡事顺遂的旺盛中年,他天不怕,地不怕,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
他一心只想把天空开拓得更辽阔,把生活安排得更缤纷。
到了四十岁,不小心撞坏了一张编织得好像八卦阵一样的蜘蛛网,看到蜘蛛跌跌撞撞地逃,不安的阴影会像鬼魅一样笼罩心头。
他心里会想:啊,这是不祥之兆吗?这个年龄,大局已定,人也开始相信命运了。
行事会尽量小心,避免误伤无辜。
看到别人的歹运,又会患得患失地认为那是为自己而敲的警钟。
年过半百,心境却又豁然开朗了,那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一个境界。
在路上不疾不徐地行走时,倘若一时大意弄坏了一张蜘蛛网,会心怀歉意地向蜘蛛虔诚地道歉。
既然已知天命,当然也就知道了蜘蛛勤勤勉勉地编织一张大网为的正是稻粱谋。
在经历了半世辛酸苦辣人情冷暖之后,对于蜘蛛的心情,自然也就能够感同身受。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5节 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第5节分析作品形象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幕上的舞蹈刘明霞①当单位门前那棵硕大的木棉树一马当先,开得热热闹闹、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就这么匆匆地、猝不及防地来了。
②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声,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就会砸在你的脑袋上、脖子上或脚边。
躬身捡起那一朵水灵灵的花儿,它肥厚丰腴,娇艳无比。
我不由伫立仰望:那伸向天空的树枝上,点缀着红彤彤的艳丽,如舞女的长裙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在天幕上飞舞、摇曳,挑逗着阳光。
哦,木棉,如果说那些低矮的灌木开出的叫花的话,那么,天幕上开出的你定是花的精灵了。
我想,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的时候,灵魂的震撼既不是喜也不是悲,而是一种眩晕,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
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③木棉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点染出闹春的意境,这个时候,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舞蹈的。
木棉,这所有的魅力始于哪一天呢?是谁亲手把你种在这儿的?在狭窄的街道上,在对视着的屋顶与屋顶之间,你显得独立又不孤寂,但你似乎总在超脱。
也许,人们不理解你为何总要高高在上,难道华丽高尚的你喜欢这样曲高和寡?你独树一帜,是不想与俗艳争宠,还是喜欢享受孤独?这里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只是一树艳红。
红花还要绿叶配,你是真正的红花,真正的红颜,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娇艳没有丝毫造作。
你违反了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是想证明自己没有依附心理,还是因为宁缺毋滥呢?你独挡风雨的侵袭又守住生命的质量,你是花中的君子啊!当我看到你舞动长裙在风中吟唱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选择。
④以蓝天为背景,以白云为道具,你的舞姿梳理着时间和音乐。
木棉,你实在是一个高洁而空灵的舞者啊!⑤也许,人间意味浓烈,世俗气息浓郁的灵魂,终是不能升入天堂的,所以,你摆脱世俗,奋不顾身地冲向云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鉴赏)-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含答案】
专题二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200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泰山之思蔡家园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的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
汉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
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巨大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
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绪,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
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
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
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散文阅读+67+Word版含答案.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香椿忆事龙立霞①一抹穿越时空带着浓浓乡村气息和童真记忆的清香在绯红夕阳躲藏西山的傍晚弥散在一座偌大的城市时,让我想到康有为的《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
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②最早吃到香椿芽,还是孩提懵懂无知之年。
家徒四壁,揭锅困难。
父母为一家五口生计终日奔波,困苦不堪,却收入聊聊。
但即便艰难,父母依旧会偶尔为我们兄弟三人改善膳食,做一回椿芽炒鸡蛋。
那时的鸡蛋都是土生土长的母鸡下的蛋,大多是用来孵化小鸡,放养在辽阔的田庄,待大些的时候围捕起来拿到集镇上售卖以补贴家用的。
每次做椿芽炒鸡蛋,母亲总是在盛放鸡蛋的竹篮前踱来踱去,犹豫再三,然后挑选两个形态相对小些的鸡蛋。
刚出去几步,又折回去,放下一个鸡蛋。
即便如此,鸡蛋和香椿芽在母亲充满魔法的手里,依旧色香味俱全,香溢邻里,引来猫狗围观,邻里小孩则躲在我家昏暗的柴棚角落里直咽口水,馋相可怜。
③母亲心怀宽广,待人亲善。
每每发现邻里的孩子躲在柴棚里,总会露出迷人可亲的微笑,引导他们远离那散发着枯萎腐朽味道的阴暗,然后带着喜笑颜开、兴致勃勃的他们,走进拥挤灰暗的厨房。
我则总是用极度不满的眼光打量他们,然后满心怨恨地盯着母亲。
这时母亲总会说出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如邻居一家亲,和气是福,等等。
让我怀疑她的文盲身份。
看着我们吃完香椿芽炒的鸡蛋,依旧意犹未尽不停舔舐留有余香的嘴唇的样子,母亲总是忍俊不禁,又暗自心酸,然后驱逐我们离开厨房,丢下一句让人魂牵梦萦的话:下次吧。
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立新木楼,必先请地理先生看坐落方位,定日子,看时辰。
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择一碗口粗笔直的香椿树,请两壮年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前往取材。
乡亲们相信香椿的灵气只有被意想不到地取材,才会完整封存在取下的香椿木里。
于是,香椿便成了整个村庄,甚至邻近村庄共有的财产,谁都可以因需取材。
这种“偷偷摸摸”便成了公认的秩序,香椿的主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意不查,不得加以阻扰。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新课标)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每题6分,满分:102分时间:90分钟)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
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
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
“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
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
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
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
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
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臵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
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2015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2Word版含答案
阶段检测题1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散文阅读+65+Word版含答案.doc
题型四:句段的作用题原则一:从思想内容上考虑1、联系句、段的含意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反衬、对比、设问等),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原则二: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句段在文章开头:统摄全篇、引起下文……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主旨)句段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句段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调中心、升华主题;发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照应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例题:《祁连雪》题型五:文意概括题三步骤: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看分值估要点、合并同类求同存异,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14分)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素能专训 专题十四 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含解析)
【优化探究】(新课标,山东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素能专训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问卜中华(节选)余秋雨一八九九,深秋。
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十九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
无能的朝廷、无知的流民、无状的列强,打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
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几个慌张的身影。
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的达仁堂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和兽骨,上面间或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
使用这张药方的病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学者,金石学家。
他还是一个科技出身的大官,授翰林,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
他对古代容器上的铭文作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的古文字,立即产生敏感,不仅收购了达仁堂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搜集,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
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重的文物。
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过有字骨版,以为是“古简”。
王懿荣熟悉古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作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的论述有关。
那就太令人兴奋了,遥远的“五帝三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缺少实证,而眼前出现的却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在一大堆!占卜,就是询问天意。
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吉凶、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的。
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仗,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
等到打完仗,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祸和挑战。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届高三联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15届高三联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古文诗歌阅读0929 22562015届高三联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D解析:(应是侵害者受损,而不是受损可以侵害)2B解析:(强加因果,“在环境领域没有明确提出产权概念”和“人们普遍认为环境这种无形之物可以无偿或廉价获取”不构成因果关系。
)3C解析:(“我国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属于“政府干预”,而非“运用环境产权”)4A解析:(亡,通“无”,没有)5B解析:(B的两个“以”都是“因”。
A他∕定语后置标志,C于是∕竟,D将近∕尚且)6C解析:(“对有疑问的案情便不予治罪”错,应是从轻治罪)7(1)于是太守杀了一头牛,亲自前往孝妇的坟前祭奠,同时在她墓前立碑表彰她的孝行,天上立刻下了大雨,当年这个郡五谷丰登。
郡中人因此对于公更加敬重。
(关键词:祭、表、孰、大敬重)(2)于公对他们说:“请你们把闾巷门稍微扩建得高大些,使它能通过四匹马拉的高盖车。
我处理诉讼案件积下很多阴德,不曾发生过蒙冤的案子,所以我的子孙中一定会有发迹的人。
(关键词:少、高大、容、治狱)8体现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到黄昏的阴暗凄冷的秋季景象。
(4分)9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1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思念家乡又得不到亲人音讯的孤寂凄苦的感情。
(3分)10甲:①半壁见海日,④迷花倚石忽已暝。
乙:①俯察品类之盛④叶上初阳干宿雨②空中闻天鸡。
⑤熊咆龙吟殷岩泉,②见贤思齐焉③千岩万转路不定,⑥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吞声踯躅不敢言⑥一尊还酹江月⑤苟余情其信芳11准确地状写出了天空高远、春风和煦的环境特点;渲染了和谐安宁的气氛;为下文两位老汉的出场和争吵作了伏笔和铺垫。
12①“装”、“搅和”等动作掩盖的是钟老汉紧张的心理,突出了他的精明老练而又不服输的形象。
②将两位老汉比作被菜叶卡住脖子翻眼珠的鸭子,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两老汉在事实面前的狼狈神态。
13参考示例:以“天上有一只鹰”为题好。
小说中两老汉为天上到底是不是鹰而争辩,以此为标题,起线索作用;与开头和结尾都形成照应;制造了最大的悬念,引人入胜,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意义。
届高考语文一轮练习 散文阅读 A版 含答案
[真题呈现](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2分)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厘,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厘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
分析词语含义的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轨迹图
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答题模式
①手法+临时义(象征义、比喻义、语境义); ②本义+临时义(象征义、比喻义、语境义)。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包括三层意义: 1、表层意义:语句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语境意义 3、句外之义:言外之意
设题方式
[考题感悟]
[2013· 安徽卷T11] 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 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1)新建筑陆续出现;(2)人们的精神 面貌转变;(3)文化娱乐圣火更为丰富;(4)旅游业 快速发展。
答题思路
1、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 情感概括)
2、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主题概括、原因概括、
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文章思路
段内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文章材料的 组织方式、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等。
设题方式 (1)文章是围绕××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 请简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 路。 (3)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 (4)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不能只看文章语句的表面含意,还必须结 合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 基本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语句。 6、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 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是理解文学作品中有关语句的关键 。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 些必须借助于感情的线索去深刻领会。
答题套路
(1)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一层 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散文的技巧、形象(满分:75分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蜘蛛网尤今一位睿智的朋友,从丝丝缕缕的蜘蛛网里,看到了自己变化多端的心路历程。
十余岁时,在路上一蹦一跳,“巧遇”纵横交错的蜘蛛网时,会毫不犹豫地在地上捡起树枝,主动出击。
一戳一挑,偌大的一张蜘蛛网便灰飞烟灭,变成缠在树枝上的一缕“幽魂”;再看到惊慌失措的蜘蛛不辨方向地狼狈逃窜,便会有一种痛快的刺激传遍全身。
在这个凡事都感到好奇的年龄里,别人的伤痛,是掠过身畔一股无关痛痒的轻风,纵使他人的伤痛是因为自己主动挑衅而造成的,他的心里也不会泛起任何涟漪。
到了廿余岁,在小径上无意间碰触到牵牵绊绊的蜘蛛网,看到洁白的上衣或洁净的裤子上纠缠不清地沾着灰灰黑黑的蜘蛛网丝,只觉邋遢,只觉生气。
这个年龄,正站在人生美丽的起点。
眼里看到的,仅仅是远方那发光发亮的大目标;别人的不幸,他无暇顾及。
他最大的期盼是一路顺风地向上攀爬,他最大的忌讳是被路上不明不白的石头绊住脚步。
年届三十,匆匆赶路时踏烂一张或多张蜘蛛网,他只是风淡云轻地随手挥挥、弹弹、拍拍,蛛丝网迹便消失无踪了。
在凡事顺遂的旺盛中年,他天不怕,地不怕,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
他一心只想把天空开拓得更辽阔,把生活安排得更缤纷。
到了四十岁,不小心撞坏了一张编织得好像八卦阵一样的蜘蛛网,看到蜘蛛跌跌撞撞地逃,不安的阴影会像鬼魅一样笼罩心头。
他心里会想:啊,这是不祥之兆吗?这个年龄,大局已定,人也开始相信命运了。
行事会尽量小心,避免误伤无辜。
看到别人的歹运,又会患得患失地认为那是为自己而敲的警钟。
年过半百,心境却又豁然开朗了,那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一个境界。
在路上不疾不徐地行走时,倘若一时大意弄坏了一张蜘蛛网,会心怀歉意地向蜘蛛虔诚地道歉。
既然已知天命,当然也就知道了蜘蛛勤勤勉勉地编织一张大网为的正是稻粱谋。
在经历了半世辛酸苦辣人情冷暖之后,对于蜘蛛的心情,自然也就能够感同身受。
这是一种美丽的觉悟,只是,这种觉悟来得有点迟。
现在,这位年届耳顺的朋友,常常牵着小孙子的手,到附近的公园去散步。
看到蜘蛛网,他会对他亲爱的孙子说道:“宝贝,记住,永远永远不要把蜘蛛网捣坏,因为你摧毁的,不只是蜘蛛的一张网,更是蜘蛛的一个家。
”把一份温柔提早放进孩子的心里,当他走在人生道路上时,便不会忘记,时时停下脚步,关心别人的伤痛。
1.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作者塑造了一个少年时轻狂、冷漠,青年时勇敢、无畏、自私,中年时患得患失,老年时终于明白生活的人物形象。
作者塑造形象的突出特点是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件中,文章记叙了十余岁时破坏蜘蛛网的刺激、痛快,二十余岁时的无暇顾及,三十岁时的风轻云淡,四十岁时的不安阴影,五十岁时的心怀歉意,一直到六十岁时想放一份温柔在孩子的心里,写出了在具体矛盾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以此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动态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根据文本,理解“蜘蛛网”在文中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1)“蜘蛛网”是文章的标题,也是线索,贯穿全文。
(2)“蜘蛛网”除了是生活中的实际物象外,还是除“自己”之外的一切人和物的象征,破坏蜘蛛网就是伤害周围的人和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屋情思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金色的鞭子,猛烈地抽打着门窗,不锈钢的防盗门嗡嗡地响着,第六感告诉我,老家那栋老屋,这回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
清明时节,我回到老家,给父母上完坟后,来到老屋的废墟旁边,目睹老屋的残砖断瓦,默默感受着老屋淳厚温暖的泥土气息,我突然有一种现实被抽空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
老屋究竟有多老?父亲没说过,我也没查过。
我只知道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们这个李姓屋场就有新屋老屋之分,老屋比新屋地势稍高一些,中间隔着一口蒿笋塘。
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屋不断扩建,蒿笋塘被填平了,新屋和老屋便实行了无缝对接。
老屋原来有上下两个堂屋,叔父成家后,上堂屋那边的房子给了叔父,父母和我们六兄弟住在下堂屋的三间房子里。
对生长在城里的孩子们来说,老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它不过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既没有青山环绕、碧波荡漾的美景让人流连,也没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供人欣赏,更没有叹为观止的文化古迹让人演绎,即使不倒,也卖不了几个钱。
但是,在我们心中,感情这个东西是无法估价的,就像“儿不嫌母丑”一样,老屋不但寄托了父辈对儿女的福佑和期盼,而且也凝结了我们这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老屋扩建的地基是我们一担担土从烂泥塘里填起来的;老屋的砖瓦,是我们挖土拌泥一块一块做出来的;老屋的木料,是我们一步一颤从几十公里远的山里买来的。
老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注入了我们的灵魂,它和父母连在一起,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结,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漂泊多久,它都会牢牢牵住你的心。
可是现在,它已经容不下“从前……”这样的故事了。
老屋倒了,它倒得悲壮。
它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先天不足,没有钢筋的支撑、没有水泥的庇护,除了半截经过火炼的红砖外,几乎都是原生态。
赤身裸体迎击狂风暴雨、霜刀雪剑。
几十年来,尽管伤痕累累,它把眼泪藏在心中,屹立不倒,这次,它拖着摇摇欲坠的病体,与百年不遇的强敌决斗,终于倒下了。
就像一个身受重伤的战士,面对力量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它用最后一点力气,打出了枪膛里最后一颗子弹,然后倒下了。
它是英雄!老屋倒了,它倒得其所。
它本是水田中肥土层下的一层黏土,被主人发现后挖掘出来打造成合适的形状,用到了合适的地方,便成了屋。
为报主人知遇之恩,它以有限的空间,接纳和承载了主人家三代人。
在这里,它送走了两位坚持与自己相伴终身的老主人;在这里,它见证了少主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在这里,它见证了第三代人的出生、成长,然后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家门。
它为主人一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他们搬进新居才了无牵挂地倒下,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来之于土又归之于土,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老屋倒了,它倒得刚义。
老屋知道,它存在的价值,就是有人居住。
“没人住,毋宁死”,这是它的生命信条。
自从两位老主人去世后,它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因为狭小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主人一家人子孙繁衍的需要,就像当初它替代原来的老屋一样,它也必将为新一辈所取代。
它不想顶着落伍者的代号苟活于世,也不想用残缺不全的病体博得世人怜悯。
“士为知己者死”,能够读懂自己生命密码的就是躺在不远处坡地上的两位老主人,于是,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
老屋倒了,它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与离它不远的二位老主人相依相伴,默默地注视着从这里出发四处闯荡的子孙后代,它带走了寂寞与忧伤,留下了质朴与纯真。
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一股浓浓的乡情注入到了它所承载过的游子心中,让你牵挂,让你眷恋,让你回归。
这种乡情将伴你一生并延续子孙,直到永远。
(有删改)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写狂风暴雨,着力突出了雨大风猛的特点,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为下文写老屋的倒塌埋下了伏笔。
B.“可是现在,它已经容不下‘从前……’这样的故事了”,这是因为老屋倒了,它与它“从前……”这样的故事已经彻底告别了。
C.送走了两位坚持与自己相伴终生的老主人,老屋知道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知道主人的下一代也看不起自己,便在风雨中倒塌了。
D.这篇散文擅长描写,作者设想老屋倒下前的心理,表现其刚义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E.本文以“我”对老屋的情思为线索,详细描写了老屋在经历暴风雨后倒塌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老屋的感情。
解析:A项,“照应了标题”分析不当。
C项,“老屋知道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不恰切,且“知道主人的下一代也看不起自己”属无中生有。
E项,文章没有详细描写老屋在经历暴风雨后倒塌的情景。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4. 老屋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要找出原文中写老屋特点的相关语段,再从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概括。
第四段写老屋外在特点,六、八、九、十段写其内在精神。
抓住这两点答题即可。
答案:①外形普通。
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②性格刚强。
它以原生态的躯体,迎击狂风暴雨、霜刀雪剑,历经几十年。
③乐于奉献。
它以有限的空间,接纳和承载了主人家三代人。
5.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画线句子写老屋时用到了“伤痕累累”“眼泪”“决斗”“倒下”等词汇,显然是把老屋当作人来写,这是拟人;又说它“就像一个身受重伤的战士……倒下了”,这是比喻。
这些描写都是为表现老屋的坚强服务的。
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老屋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又将老屋比作一位受伤的战士,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屋在与狂风暴雨作斗争时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丰富了老屋的形象。
6. 文章题为“老屋情思”,试探究作者在文中对老屋表露出哪些复杂的情思。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作者看到老屋倒塌时“突然有一种现实被抽空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这是写其失去老屋后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