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讲预案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教学设计思路本次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在课堂上,通常会对授课内容有不同的反应。
而在本次课程中,我重视了学生们对阅读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上,我引导学生们从自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让他们了解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在引入课程内容之前,我让学生们先谈谈他们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2. 引导学生共同探索针对复杂的阅读题目,学生们通常往往没有意识到如何探索一个问题或者解答一个问题。
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引导学生们共同探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分享一些阅读体验,根据书中内容或者情节展开尝试,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内知识,并且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教学流程1.预备•校验学生的阅读材料,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3人,鼓励学生选择相同的书籍。
2.理清思路•让每个小组在5分钟内想象自己书籍的情节和阅读场景,并以口头汇报的方式介绍给其他小组成员听。
3.阅读•鼓励学生在25分钟内阅读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和解答问题。
4.分享•让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体验。
5.总结•在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且告诉学生如何更好的阅读一本书。
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了。
通过共同探讨和分享,大多数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讨论和分享的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鼓励,小组内部实现了更好的学习互动。
然而,在课程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能够让每个小组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而在分享的环节中,我也没有提供更好的处理问题或者解答问题的方法。
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大家愿意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以实现更好的表达和互动。
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教案——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上课前,请组长检查预习题完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我们都有自己的第一本书,同学们,你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本书吗?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第一本书”在我们记忆里渐渐淡忘,只因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去解读这“第一本书”吧。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五分钟内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请同学们看清要求哦!2、再次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三、合作学习并交流展示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什么?3、作者为什么说“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5、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说说“我的第一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参考示例:第一盒蜡笔、第一封信、第一份满分试卷、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第一次钓鱼-----五、当堂检测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诗人牛汉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这第一本书的魅力,书中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正如心灵的鸡汤一样滋润着作者,也滋润了我们。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字的书等待我们去欣赏、去体味。
同学们,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爱吧!七、课后作业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
训练
能力
提升
4
分
钟
创设
展示
情境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大胆展示,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朗读
课文
再谈
收获
8
分
钟
创设
朗读
思考
情境
(旁白)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畅谈读文感受。
1、老师认真倾听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对学生的读文感受进行点评。
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畅谈读文感受,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评价。
小组
讨论
合作
解决
15
分
钟
创设
组内
合作
交流
情境
(旁白)下面,我们带着《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收集
疑难
生成
问题
5
分
钟
创设
思考、
合作
情境
(旁白)下面,请同学们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导读评价单》的相应位置上。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题,重点发现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
1、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
课时
2-3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外
拓展
1
分
钟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板书
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3 课我的第一本书》教课设计我的第一本书◎教课目的1、识记要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
3、认识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教课要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
部署学生查阅相关牛汉的资料,一宽阔视线,增添资料累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内容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日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想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谈谈,并谈谈阅读感觉)许多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由于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日,让我们一同跟随诗人牛汉去认识,看环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如何的故事,在体会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状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址、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宏亮。
C、语言精练生动,表达自然流利。
3、再次默读课文,思虑以下问题:A、谈谈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如何的感情追想他的第一本书的呢?三、研读与赏析深深感动我们的不不过是对于第一本书的故事,并且是作者经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动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起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味。
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正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边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领会要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风趣,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觉到一点生命最先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闻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何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如何的父亲?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该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重点品析重点语句难点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一、导入(最好直接点题)二、了解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字词掌握酷似掺脊背枉读2、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四、小组质疑合作探究1、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没有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皮,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让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述纪念?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2、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4、“我真应当为他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师生互动(教师点拨、拓展)1.品味语言(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2、深入理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六、延伸拓展当堂训练晚上,我看见……课本送给他。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表现父亲“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初二八班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的情感。
3、品尝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尝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1、读:自读法(圈、点、勾、划)2、思:质疑(提问法、探究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同学简洁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日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牛汉,现当代闻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头写诗,有诗剧《才智的悲伤》、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鬃( ) 磨磨蹭蹭( )脊背( ) 掺和( ) 枉()读3、复述课文:围围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1、思索: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很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2、质疑: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怀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争论。
五、拓展延长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莫非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六、课文小结由同学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学问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磨蹭()塾师()翻来覆去()马鬃()掺和(()调教()挎着()凄惨()戏弄()起哄()2.阅读课文,能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二、合作助学1.阅读课文,思考争辩:“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当年父亲认为没有课本的乔元贞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四周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三、检测促学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欢快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生命最初的欢快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四、拓展导学祖母的召唤牛汉①在一篇文章里,我说过“鼻子有记忆”的话,现在仍确信无疑。
我还认为耳朵也能记忆,具体说,耳朵深深的地窖里,自然地贮存着很多经久不灭的声音。
这些声音,好像不是心灵的忆念,更不是什么幻听,它是直接从耳朵隐秘的深处飘响出来的,就像幽谷的峰峦缝隙处渗出的一丝一滴丁冬作响的水,这水珠或水线永不枯竭,经常就是一条河的源头。
耳朵幽深的地窖是童年牧歌的一个源头。
②我十四岁离开家以后,有几年格外想家,常在睡梦中被家乡的声音唤醒,有母亲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有祖母深夜在炕头因胃痛发出的压抑的呻吟。
几十年之后,在生命承受着不断的孤独与危难时,经常能听见祖母殷切的召唤。
她的召唤好像可以穿透几千里的风尘与云雾,越过时间的沟壑与迷障:“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成汉是我的本名。
③童年时,每当黄昏,特殊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很多家的门口,响起召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德育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延伸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课题、作者)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寻常的来历。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四、研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总结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本书⽂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位诗⼈来访谈起,⾃然引出本⽂话题,既点明“我的第⼀本书”指的是⼩学⼀年级国语课本,⼜表明这第⼀本书在我⼈⽣中的分量。
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我的第⼀本书》教学设计,欢迎⼤家参考! 【1】《我的第⼀本书》教学设计 ⽂本细读 铭在⼼中的情结 散⽂之美,美在它是作家真实的内⼼观照,流畅出来的华丽抑或朴实的⽂字定能折射出作家⼼中那个编织已久情结。
⽜汉对⾃⼰⼩时候读到的第⼀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本简单的⼀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团纸”。
但沉淀在⼼底,随着岁⽉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本却让我⼀⽣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本⽐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崇敬的⼼灵去赞美。
” “我的第⼀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年的诗。
⼈不能忘本。
” 从⽂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汉⼼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法忘记的瑰宝,伴随⼀⽣的醇醴,甚⾄可以说这第⼀本书⼀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处事的圭臬。
所以作者在⽂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崇敬的⼼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之根本在铭记着。
印在事中的情结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本书——微不⾜道的书如此厚重的爱恋着、难以释怀呢?其实原因并不在书的本⾝,更重要的是那些与书关联着的⼀些故事。
这些故事切切实实的发⽣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就像冰糖葫芦⼀样串起来,不禁颜⾊⼈,吃起来的味道更使作者没有幽默的童年感应到⽣命中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先这是我的第⼀本书,对于⼀个农家的孩⼦来说,能进学堂已经是件很荣耀的事情了,更不⽤说能拥有⾃⼰的第⼀本书。
尽管“我”的⽗亲有⼀箱⼦书,我也能够好奇地在那⾥翻看、认画,但那毕竟是⽗亲的书,况且⾥⾯很多奇妙的东西我也不懂。
“我”的第⼀本书就不同了,就如孩⼦过年必买地新⾐服,我定然是⽆法忘记的,连那酷似德国⼘劳恩地《⽗与⼦》中的⼀组图的内容也让“我”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理解认识分析课文内容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书对我们的作用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反复阅读自我感悟体验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跟随老师认真聆听感受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导入
1、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3、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摘要:、识记重词复述课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感知课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重语句含义体会深刻义,、交代清楚、地、人物、故事发生程我◎教学目标、识记重词复述课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重语句含义3、了深刻义◎教学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深刻义◎课前准备熟课扫清词障碍布置学生有关牛汉开阔视野增加材积累◎课安排课◎教学容感知课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重语句含义体会深刻义◎教学程、导入新课学们籍是人类进步阶梯今天这知识爆炸代谁都离不开想想你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感受)不少学对己已记不清了那是因我们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己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起跟随诗人牛汉了看围绕着演绎了怎样故事体味语言特色基础上把握深刻含义二、整体感知、检预习生词情况、默课感知容复述课要、交代清楚、地、人物、故事发生程B、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简练生动表达然流畅3、再次默课思考下列问题、说说我含义B、作者是怀着怎样感情追忆他呢?三、研与赏析深深打动我们不仅仅是关故事而且是作者通对他追述以饱含热泪笔触向我们描绘出幅幅感人肺腑画面以及由引发父子情、学朋友情以及人与狗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容又是靠准确、生动语言表现下面我们再细细研体会重句子深刻含义、我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然感应到生命初快乐和梦幻、当父亲听说我把那半给了学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父亲是怎样父亲? 3、我实应当写写如不写我就枉了这几十年更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作者什么值得我用崇敬心灵赞美?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装订课送给元贞候两人会有怎样对话?请你想象下然揣摩人物心理对段话五、作业、熟课进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根据课所提供发挥你想象虚构二黄毛故事课记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件事却蕴涵着深刻道理能够给学生极人生启示。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教参考:爸爸陪儿子去买一本好书,儿子忍不住在路上看,爸爸也忍不住跟在后面看。
回到家里儿子还在看,爸爸还想看,放洗澡水的时候,儿子还在看,最后爸爸实在忍不住了,坐在浴盆里拿起书和儿子一起看。
这是漫画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的第一本书》。
二、作者简介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51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三、整体感知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说:(多媒体出示)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钱买书的朋友;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通过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新梳理一下:多媒体:“父亲”:考书问书:裁书送书道班里一共“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父亲把我叫到他的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生:我觉得一半是感动,一“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师:父亲望子成龙,其实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不也是一样吗?每一张每一页都凝聚着父亲对厚厚的情,这里既有父子情,又有同学情。
难怪作者会说这一本书让他一生难以忘怀。
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语句能够直接表“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失去了意义,变得没有价值了,就是忘本了。
、师:文章开始为什么要写《父与子》的漫画?我们读完文章以后,印象特生: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他以后写诗读书的根本,如果没有这本书,他也就不生:我觉得赞美的是父亲理解孩子之间的友谊,还有苦难生活带给他的精神的试卷。
那么现在就请你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谈一谈你的师:这节课我们在诗人牛汉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这第一本书的魅力,书中承“从荒寒的大自然间。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一复述故事-一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一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一一拓展延伸(课后练笔)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与书为伴。
你是否还记得你人生的第一本书?同学们也许不记得了,可是有一个人对他人生的第一本书记得特别得牢。
★他这样说: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儿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儿十年的诗。
…… 是什么样的书让作者念念不忘几十年,我们又能否从这本书中有所收益呢?——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己读过课文,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一本什么书?(小学时的国语课本)2、写了国语课本的相关的哪些内容?(哪些人哪些事)(“我”、乔元贞、二黄毛、父亲、祖母)(父亲考查我的学习、我送书、父亲补书、带狗上学)(三)、研究探讨1、对于作者来讲,这些人和事是60年前的,可是他记忆犹新,可见这些人和事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
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3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品读课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投影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 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口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3 我的第一本书教
四、深入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二、课前热身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Leabharlann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
(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
生惟一的一本书”?
出示课题、作者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再读课文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今天,我们将学匀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第一单元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学讲预案
一、自主先学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磨蹭()塾师()翻来覆去()马鬃()掺和(()
调教()挎着()凄惨()捉弄()起哄()
2.阅读课文,能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二、合作助学
1.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当年父亲认为没有课本的乔元贞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检测促学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该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四、拓展导学
祖母的呼唤牛汉
①在一篇文章里,我说过“鼻子有记忆”的话,现在仍确信无疑。
我还认为耳朵也能记忆,具体说,耳朵深深的洞穴里,天然地贮存着许多经久不灭的声音。
这些声音,似乎不是心灵的忆念,更不是什么幻听,它是直接从耳朵秘密的深处飘响出来的,就像幽谷的峰峦缝隙处渗出的一丝一滴丁冬作响的水,这水珠或水线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条河的源头。
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个源头。
②我十四岁离开家以后,有几年十分想家,常在睡梦中被故乡的声音唤醒,有母亲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有祖母深夜在炕头因胃痛发出的压抑的呻吟。
几十年之后,在生命承受着不断的寂寞与危难时,常常能听见祖母殷切的呼唤。
她的呼唤似乎可以穿透几千里的风尘与云雾,越过时间的沟壑与迷障:
“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成汉是我的本名。
③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的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
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
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
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
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
④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们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
”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
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愤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
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回去,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
⑤大人们喊孩子们回家,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那一带,狼叼走孩子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
前几年,从家乡来的妹妹告诉我,我离家后,我们家大门口,大白天,狼就叼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狼叼孩子非常狡猾,它从隐秘的远处一颠一颠不出一点声息地跑来,据说它有一只前爪总是贴着肚皮不让沾地,以保存这个趾爪的锐利。
狼奔跑时背部就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远远望去,异常恐怖。
它悄悄在你背后停下来,你几乎没有感觉。
它像人一般站立起来,用一只前爪轻轻拍拍你的后背,你以为是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回头,狼就用保存得很好的那个趾爪深深刺入你的喉部。
祖母常常警戒我:在野地走路,有谁拍你的背,千万不能回头。
⑥祖母最后的呼唤声,带着担忧和焦急,我听得出来,她是一边吁喘,一边使尽力气在呼唤我啊!她的脚缠得很小,个子又瘦又高,总在一米七以上,走路时颤颤巍巍的,她只有托着我家的大门框才能站稳。
久而久之,我家大门的一边门框,由于她几乎天天呼唤我回家,手托着的那个部位变得光滑而发暗。
祖母如果不用手托着门框,不仅站不稳,呼唤声也无法持久。
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渐形成两块凹处,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断敲击而出现的斑驳痕迹。
⑦我风风火火地一到大门口,祖母的手便离开门框扶着我的肩头。
她从不骂我,至多说一句:“你也不知道肚子饿。
”
⑧半个世纪来,或许是命运对我的赐予,我仍在风风雨雨的旷野上奔跑着,求索着;写诗,依我的体验,跟童年时入迷地逮田鼠、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态异常的相似。
⑨祖母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但她那立在家门口焦急而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远方飘荡着:“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
⑩我仿佛听见了狼的凄厉的叫声。
由于童年时心灵上感触到的对狼的那种恐怖,在人生道路上跋涉时我从不回头,生怕有一个趾爪轻轻地拍我的后背。
“旷野上走路,千万不能回头!”祖母对我的这句叮咛,像警钟在我的心灵上响着。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③段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3.“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