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实名制管理的基本概念实名制管理是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查验和确认,加强用户管理的一种措施。
在实名制管理中,需要通过验证身份信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实名制管理在机构编制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名制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避免因身份不明而引起的信息泄露和丢失。
其次,实名制管理可以加强机构对档案的管理控制,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减少档案管理中的不良行为和失误。
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将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即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机构编制档案进行全面管理和统计分析。
在进行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数据库中应包含机构成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履历、个人奖惩记录等信息。
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应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完善、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等特点。
其次,需要对机构编制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管理。
通过对档案的分类整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份档案,在档案的管理和查找方面更加方便。
标准化管理可以对机构编制档案的存放、分类、更新、去重等进行规范化,同时实现高效的检索和查询功能。
最后,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机构编制档案的安全性。
具体包括实名制管理、普及档案管理知识、制定档案保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技术水平等。
同时,建立健全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档案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确保机构编制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机构编制实施全程管理与监督,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
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范化建设现状自2007年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以来,机构编制部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
针对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的信息量大的特点,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开发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查询、统计和分析各单位的机构编制信息和实有人员信息,连接互联网的还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办理机构编制审批和办理人员出入编业务的申报和审核,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权限,对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
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印制和签发了《机构编制管理证》,一式两份,机构编制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各执一份。
各单位在办理录用调配人员、提拔任用干部、核定人员工资、核拨单位经费、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时,都需及时出示《机构编制管理证》,办理完毕后,及时在《机构编制管理证》上更新记录。
《机构编制管理证》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年底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继续使用。
三是建立用编核准制度。
实行实名制管理后,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空缺编制录用调配人员、使用空缺职数任用配备干部都必须事先申请,凭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编办审核批准的编制、职数使用指标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再到编办办理入编、变更登记等后续事宜。
四是规范机构编制事项流程。
结合实名制管理,修订完善了《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流程》等制度。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2023-11-10•引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概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旨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率,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对于规范编制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通过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深入了解其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通过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深入研究,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实施,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目的和意义02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概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将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结合,以实际人员在编情况为基础,以实名制的形式对机构编制进行管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旨在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化对在编人员的监管,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定义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以实际人员在编情况为基础,对机构编制进行实名制管理,实现了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的有机结合。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特点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
信息化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规范化管理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通过对机构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强化对在编人员的监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将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结合,强化了对在编人员的监管,提高了人员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通过对机构编制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整,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总结
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总结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为了提高创新机构的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下面是对这一管理经验的总结。
首先,实名制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实名制管理,每个创新机构的人员编制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包括人员的职位、职责、工作地点等信息。
这样可以避免编制的重复、浪费和滥用现象,同时也方便监管部门对编制的管理和调整。
其次,实名制管理有助于优化创新机构人员组成。
通过实名制管理,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创新机构的人员配置情况,包括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人员调配,确保创新机构的核心团队能够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创新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实名制管理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实名制管理,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
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考核和激励,奖励那些有出色表现和贡献的人员,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情况。
最后,实名制管理有助于加强创新机构的内部沟通和协作。
通过实名制管理,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他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协作和交流。
同时,实名制管理
也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提高创新机构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有益的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创新机构的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加强创新机构的内部沟通和协作。
只有不断总结和提升管理经验,我们才能推动创新机构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证 丁作 基本完成 ,机 构编制 和人 员信息 数据 从2 1年 1 0 月起 ,机关事业单位按照新 的程 序 1 库 将在 近期建成 ,并将 尽快 建立起 全省 统一 和流程 对编 制使用 进行 管理 。新 的流 程为 :
联 网的机构编制实名 制网络 管理平 台。 先到 省编办 办理进 人核 编手续 ,省编 办 同意
并开具 《 人核 编通知单 》后 ,按照管 理权 进
二 、抓住 三个 关键 要素 ,着 力为机 构编 限到组 织或人 力 资源和社 会保 障部 门办 理招 制实名制管理构 建三大平台 考 、招 聘 、调配 等有关 事项 。相关 录用 、聘
作 已在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 1个设 区市 、10 保 障 、财政 、卫 生 、民政等部 门沟通 ,取得 1 0 个 县 ( 、区 ) 市 全面铺 开 ,编制使 用 和管理 了他们 的大力 支持 和配合 ,重 点就机关 事业 得 到进一 步规 范 ,省 直机关 事业单 位实 名制 单位进 人核 编和人 员进 出上下 编程序 、编制
制 度保 障的实 名制管理 ,基本 实现 了手T操 管理工作 制度进 一步健 全 ,工作 基础进 一步 作 的机构 编制实 名制管理 。赣 州 、宜 春 、吉 夯实 。到 目前 为止 ,机 构编制 实名制 管理 一
… ~ … … - u
6 … … …… … … 0 …
机构 编制 部 门加 大 了实 名制管 理探索力 度 , 省直各单 位进行 实名制信 息数据 采集 和汇总
在试 点 的基础上普 遍建立 了以机 构编制 管理 上报工 作 。与此 同时 ,全 省各地 编办 以体制 证 为载体 ,以进人 核编 和人员进 出上下 编为 调整为 契机 ,加 强 了基础 设施建 设 ,实 名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蕊 硪 目 围 困
戋 与探 索
疗保 险等 事项 的依 据 。凡使 制的人员 ,每人 一张 《 机构
以记 录该 人员 的姓 名 、性 时间等基 本信息 。同时 ,在 业单位 实行缺编 进人报批 制
通过 一证一 卡 ,确保 机构 编制部 门下达 的编
制落 实到具体 人员 。20 年 ,省编办结 合全 07
构编制违 纪违 规 问题 。机构 编制实 名制管 理 管理 。
就是要通 过有效 的管 理手段 ,确保 实际 的机 构设 置 与 按 规 定 审 批 的机 构 相 一 致 ,实 有 人 员 与 批 准 的编 制 和领 导 职数 相 对 应 。经 二、 内外协调 。突出实名 制综合管理
机 构 编制实 名制管 理不仅 要求机 构编 制
立 的机 关事业 单位 ,均使 用 《 构编制 管理 计 、电子政务 建设 、监督检查 等管 理 内容 和 机
证 ( ) 。每个 单 位 一个 《 构 编制 管 理 管理方 法 。为整合人 力物力 资源 ,减少办 内 卡 》 机
证》 ,用 以记 录该单 位 的机 构名 称 、机构 性 工作环 节 ,四川 省编 办 以2 1年政 府机构 改 00 质 、机构规 格 、编制 限额 、领导 职数 、经费 革和理顺 编 办体制 为契机 ,将原来 由不 同 内 来 源 等信 息 。《 机构 编 制管 理 证 》是 单 位 向 设机 构承担 的机构 编制统 计 、实 名制管理 、
有关 部 门 申请办 理编制 预算 、核拔经 费 、配 电子 政务建 设等 工作全部 交 由监 督检查 处统
备领导干部 、人员增减 、工资基金 、社会养
一
负责 。将实名 制管理 系统建设 纳入全 省 电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浅析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浅析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产生的背景(一)市场经济的确立给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机构编制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编制管理最初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的。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具有浓重计划经济烙印的机构编制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给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要完成角色转化,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又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构建系统而完善的政府架构;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既有模式,不能脱离现状,努力适应现实国情。
(二)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演变中出现的职能错位、关系扭曲现象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与机构编制管理目标不相适应、传统思维与现代理念的冲突、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碰撞都凸显出来。
突出表现在:一是固守传统思维,只管数字,不管人头,很容易出现人员大于现有编制的现象;二是只管编制核定、不管编制使用是否符合现代管理学的精神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是明显的管理缺位;三是部门关系缺乏协调联动,在人员结构与岗位管理、机构性质确定和人员身份确认的方面概念混淆,本应由编制部门认定的,却由组织部门进行核定,造成了职能混乱;四是重决策、执行,轻监督、检查。
(三)在编人员与在岗人员、编制数与实有数不符现象使得机构编制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渐进变革的财政、人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央统分统配政策出现了变化,地方政府逐渐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财政权、人事权,因而可以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之外进行自由裁量。
譬如,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政策性安置任务、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即财政供养人员)大于经审批的编制员额现象,超编、混编、混岗、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等问题就随之衍生。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所工作的机构中,开始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从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逐渐落地,我也有了一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实名制管理的是人,人是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机构来说,能够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人员管理规范,必须对每个人进行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能力背景、性格特点、认知模式等,以此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机构内部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素质测评和人员档案管理体系,不断跟进和更新,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有效和及时的管理。
实名制管理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掌握。
这需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他/她们能够帮助机构建立一套全面、准确的人员信息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与人事考核、晋升等多个方面进行关联,从而实现精准的职业发展规划、更好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更严谨的工作考核和考核激励等。
想要实现实名制管理的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有机构内部的投入和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特别是在初期阶段,会有一些人持怀疑和抵触的态度,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耐心解释说明,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并且感受到这一制度对于机构建设的促进作用。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风险和挑战的,但它无疑能够有效提高机构管理水平和员工职业能力,促进全员素质提升,为机构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在后续的实践中,我相信我们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制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员工和机构的共同发展。
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时间:2009-04-16 14:3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次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
历史和现状表明: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环节;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应运而生。
各级、各地机构编制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实行了诸如《机构编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网上公开等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央编办信息中心组织开发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其2.0单机版已正式发布使用,网络版已招标研发。
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者,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使用好、利用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管理系统》),以期更好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当前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事业单位的清理和名称规范问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有相当大的区别。
由于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事业单位存在着多头审批、盲目发展、缺乏宏观规划的现象。
因此,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不运作、无正式人员,是典型的“空壳机构”,但建庙容易撤庙难,没有明文撤销,仍保留着事业单位的“户口”;一些事业单位任务严重不足,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空耗纳税人的“银子”;一些单位使用约定俗成的名称,挂的牌子、使用的印章与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文件不一致,如县管单位冠XX省字样,一些学校不是称XX初级中学、XX职业初级中学,而是称XX中学,……;一些事业单位称“局”或“公司”、“学会”,与行政机关、企业或社会团体名称混淆不清。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实名制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机构
的成员,确保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我参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总
结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政策。
在机构编制过程中,要求成员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不允许虚假信息的出现。
只有做到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政策,才能保证机构成员的安全和权益。
其次,要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在机构编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要做好信
息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
可以采取加密技术、限制访问权限等措施,确保信息的
安全性。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各类成员的管理权
限和责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机构成员了解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配合和遵守管理规定,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
能更好地确保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我的心得体会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浅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概念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其实质就是明确编制与人员的关系,定编定岗到人,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各要素(编制性质、编制数额、领导职数、编制结构等)与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一一对应,使具体人的身份、岗位符合编制管理的要求,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紧密结合。
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
具体细化为,实际机构编制、实有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实有人员一一对应。
三、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范围凡按规定和程序批准设立的 __,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明主党派、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均属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范围。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兴起的缘由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兴起,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从总体上看,它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求,同时,它还与政府改革密不可分。
机构编制实名制兴起的缘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环境发生巨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莫过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宏观层面看,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而高效的 __,它要求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政府构架与之密切配合。
就我国而言,政府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缔造者与推动者;另一方面,作为 __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无法摆脱市场经济体制而超然独存。
换言之,政府结构、功能、运行均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
而就机构编制管理来说,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计并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烙印的机构编制管理承受双重压力:一是要完成角色转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二是要适应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一方面迫切要求机构编制管理摒弃传统思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适;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
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总结
2024年强化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总结写在前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机构编制的管理,2024年我们采取了强化实名制管理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对这一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管理工作有所借鉴和指导。
一、制定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在实施实名制管理前,我们要先明确实名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这对于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目标:实现对创新机构编制的全面、准确和高效的管理。
原则:1. 实名制管理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杜绝腐败和不公平现象。
2. 实名制管理要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实名制管理是对机构负责和人员负责的体现。
3. 实名制管理要充分尊重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实名制管理体系实名制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度、流程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1. 制定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管理的目标、范围、程序和责任等。
2. 设立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实名制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3. 建立信息化支持系统,实现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
通过信息化支持系统,实现对创新机构编制的信息录入、查询和统计等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加强实名制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实名制管理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宣传和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 组织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宣传活动,宣传实名制管理的目的、意义和成果,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实名制管理的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四、加强对创新机构编制的监督和考核实名制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 建立创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监督机制,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和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
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doc
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时间2009-04-16 143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次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
历史和现状表明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环节;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应运而生。
各级、各地机构编制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实行了诸如机构编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网上公开等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央编办信息中心组织开发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其2.0单机版已正式发布使用,网络版已招标研发。
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者,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使用好、利用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管理系统),以期更好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当前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事业单位的清理和名称规范问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有相当大的区别。
由于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事业单位存在着多头审批、盲目发展、缺乏宏观规划的现象。
因此,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不运作、无正式人员,是典型的“空壳机构”,但建庙容易撤庙难,没有明文撤销,仍保留着事业单位的“户口”;一些事业单位任务严重不足,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空耗纳税人的“银子”;一些单位使用约定俗成的名称,挂的牌子、使用的印章与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文件不一致,如县管单位冠XX省字样,一些学校不是称XX初级中学、XX职业初级中学,而是称XX中学,;一些事业单位称“局”或“公司”、“学会”,与行政机关、企业或社会团体名称混淆不清。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经验做法汇报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经验做法汇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经验做法汇报一是打好联动牌,让数据“跑”起来。
加强内部科室间数据联动,建立内部联审机制,各科室互通信息,共同研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对机构编制资源动态监测和共同掌控。
加强对外信息公开,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机构编制公共信用信息公开目录,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贯通,真正让数据多“跑路”,部门不用跑。
二是打好机制牌,让流程“严”起来。
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抓好数据源头。
建立《实名制管理工作规范》《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名制信息保密制度》等流程制度,严格遵守《条例》及相关政策制度规定,坚持“从严管理,规范程序”的原则对数据进行更新,确保实名制系统的调整流程可溯,有据可查,维护好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打好监督牌,让问题“改”过来。
将实名制系统日常管理和专项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
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建立起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变动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各单位用编进人、出编减人和领导核配等异常情况,将违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依托系统梳理机构编制违规问题清单,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督查,切实加强问题整改,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权威。
四是打好应用牌,让资源“活”起来。
将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数据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参谋助手,发挥实名制数据库实用性。
在用编进人审批时,依托系统数据掌握各单位队伍结构、空编情况,在保证用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拟定用编计划,坚持“总量控制、空编进人、结构优化、重点倾斜”的原则,保障全市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编制资源配置使用效益,切实将实名制系统数据作用发挥最大化。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变化,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机构编制也不例外。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成为了新时期的重要管理方式。
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进行了一些调研,并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名制管理的必要性实名制管理是为了落实国家对行政管理的要求,在公共事务活动中保障安全、提高效率。
它能够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避免人为差错、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安全保障,让管理更加透明。
实名制管理是上位法规的要求,是必然趋势。
在机构编制中,实名制管理能够避免工作人员的信息重复录入、身份信息管控不如实、工作流程不完善等问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实名制管理的应用场景实名制管理在机构编制中的应用场景丰富多彩。
以人事管理为例,实名制管理可以应用在招聘、入职、转岗、离职等多个环节,减少工作人员处理同一份资料的次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准确,并保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出具机构单位证明和相关材料时,实名制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冒领、代领等非本人行为,提高身份识别安全保障。
三、实名制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但实名制管理在机构编制中的推行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实名制管理和人员的权益有关,涉及到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不同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尽相同,系统之间取得数据的难度也不一样,导致实名制管理的推行成本和效果难以统一。
这也就需要机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对实名制管理应用进行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合理的保障措施及使用方法,让实名制管理更加贴近实际。
笔者认为,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的必然发展方向,在推行实名制管理的同时,需要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管理过程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实名制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做好信息保障控制,有效管理和保护个人隐私权。
总之,只有把实名制管理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动机构编制的发展。
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施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机构管理和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名制管理是为了确保机构编制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人事管理中的任务重复、信息不统一和查档难等问题。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使机构编制档案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
一、实施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实名制管理是指对机构编制档案进行统一、全面、准确的管理,确保编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实施实名制管理有以下意义:1. 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实名制管理要求每一份机构编制档案都必须与本人的身份信息及工作经历完全一致,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避免多处登记和重复劳动:实施实名制管理可以避免多处登记和重复劳动,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 方便查档和查询:实名制管理可以使机构编制档案的存储和管理更加规范和系统化,方便管理人员查询和查阅,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4. 提高信息安全性:实名制管理可以增强对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档案信息泄露和被篡改,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1. 建立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档案录入、存储、查询、检索和安全保护等功能,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制定实名制管理规定:根据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机构编制档案管理的流程和责任,确保实名制管理的顺利实施。
4. 优化档案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机构编制档案的管理流程,减少人工劳动和纸质档案的使用,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6. 提高档案查询和查阅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查询和查阅功能,减少查询和查阅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实名制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1. 数据质量问题:机构编制档案的数据质量对实名制和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录入规范、数据核验和数据清洗等。
以实名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
以实名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编制是一个组织架构的体系,它反映了一个企业或机关单位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人事关系等信息。
而机构编制档案则是对机构编制信息进行记录的一种档案,其中包括了机构编制的历史、现状、变动、调整等信息。
机构编制档案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或机关单位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名制管理下,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实名制管理所要求的是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进行一对一的身份认证。
这就要求企业及机关单位在管理机构编制档案时必须更加精细、准确、安全。
借助信息化技术,机构编制档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字化、集中化、管理化。
这样可以提高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质量和管理效率,避免档案丢失、篡改、泄露等情况出现。
那么,企业及机关单位在强化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呢?首先,建立完善的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必须明确规定机构编制档案的基本情况、管理规范、查阅权限、保密措施等,以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安全性。
其次,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建立机构编制档案的信息化平台,依托互联网、云存储等技术,将机构编制档案转为数字化文件进行存储、传输和管理。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机构编制档案的实时更新、及时查询、方便管理等目的。
第三,建立三级备案制度。
在建立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可以建立三级备案制度。
即在系统中设置三个级别的备案账户,并分别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采取这种三级备案制度,可以实现机构编制档案信息的更加安全、科学、合理的管理。
第四,加强保密意识培训。
实行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为此,企业及机关单位必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保密意识教育,让企业员工及机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保密意识,提高机构编制档案信息的保密水平。
综上所述,实名制管理下,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及机关单位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企业及机关单位必须完善机构编制档案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三级备案制度、加强保密意识培训等工作,实现机构编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推进。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1. 前言
简要阐述实施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该中心的职责和目标。
2. 工作内容
2.1 制定实名制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实名制管理办法,明确注册、审核、更新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2.2 建立实名制管理系统
开发和维护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名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和管理。
2.3 组织实名制登记工作
组织开展实名制注册,审核用户提交的实名认证材料,确保实名信息真实有效。
2.4 实名信息维护和更新
建立实名信息变更机制,及时更新用户的实名资料,保持信息的准确性。
2.5 实名制管理监督
对实名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3. 工作安排
3.1 成立工作小组
确定工作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和职责。
3.2 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详细制定实施实名制管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安排。
3.3 培训和宣传
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开展实名制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
4. 保障措施
4.1 人力资源保障
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
4.2 经费保障
落实所需经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3 技术保障
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实名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5. 总结
对实施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和预期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以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的框
架,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浅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2007年7月5日,州委办、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州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州办发[2007]20号)。
一年多来,我办按照《通知》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编办的耐心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一)机构情况按照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该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机构有558个,编制6976名。
其中党政群机关45个,编制584名;公检法司系统40个,编制368名;乡镇街道办和财政所36个,编制352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43个,编制365名;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349个,编制4821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5个,编制486名。
(二)工作步骤我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按照州编办统一部署的时间要求,分三步进行:一是在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实行,于2007年底完成;二是在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从2019年1月开始到2019年6月底完成;三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从2019年7月开始到2019年9月底完成。
(三)工作进度截止2019年9月底,我县应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558个机构,已完成558个,完成率100%。
其中:要求2007年底完成的164个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要求2019年6月底前完成的349个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以及要求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的45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都已在规定时间内100完成。
wWW.BaSk.o二、1/ 8主要作法(一)提前调查摸底,认真制定方案为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完成,2007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县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开展了一次的调查摸底。
清理了“在编不在岗”、“混编混岗”人员,清退了单位自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全面掌握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底子。
州办发〔2007〕20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工作需要制作了“编制实名制审批表”、“人员花名册”、“编制实名制公示榜”等一系列表格,并拿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程序、实施方法和步骤。
登记程序为:单位填写初表——编办审核通过——填写公示榜张贴公示——公示无异议——填写《机构编制管理证》。
实施方法为: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即:先抓没有超编单位,后抓超编不多单位,再抓超编严重单位。
实施步骤为:按州办发〔2007〕20号文件要求,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要求提前1个月完成。
(二)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宣传发动为了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2007年7月,我们把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获得了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当即指出: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直接统一领导。
成立由编办主任刘世竹同志任组长(2019年3月后由蔡明辉同志担任),副主任石昌生同志、刘玲同志任副组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相应成立工作组,明确由单位的有关领导分管,政工人员具体负责,建立健全了实名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要确保工作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出---------------------------------------------------------------范文最新推荐------------------------------------------------------ 问题,做到环环相扣,丝毫不乱。
2007年8月15日,我县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花办发18号)文件。
随后,我办采取三项措施进行全面宣传发动:一是召开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政工人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二是各单位组织召开实名制登记工作会议,让所有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的、意义;三是通过电视媒体和横幅标语宣传。
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组织实施,分流超编人员2007年8月18日,我县开始按照既定方案全面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在机构审核上,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按《机构编制管理证》内容填写好成立时间、成立文号,内设机构、编制核定时间、变动时间、变动文号等详细内容。
在人员核定上,我们要求各单位把编制核定到岗位,必须弄准人员基本情况,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按照核定的编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综合考评等的方法,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公开公正地确定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
当碰到一些超编人员或超职数配备领导较多、难以按照以上规定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登记的单位,我们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职工三种岗位的编制分开,互不挤占,一般干部按进入单位先后顺序进行登记,领导人员按任职下文时间先后进行登记,满编或满职数后的人员暂时列为编外,待空编后自然上编。
为确保超编人员分流任务按时完成,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消化超编人员3/ 8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三种消化超编人员的方式:一是利用自然减员消化。
除单位自然减员调整外,每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拿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份额安排超编人员和地财编制人员。
二是县内调剂消化。
根据职能履行需要,在全县编制总额范围内,对编制、人员进行动态调整,盘活人员编制存量。
三是利用人员分流消化。
具体分流措施为:选派部分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到企业和基层任职;动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返回专业技术领域工作;鼓励年龄在30岁以下,学历在中专或高中以下的人员进行更高学历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员辞去公职、搞生产经营、自谋职业,支持其领办、创办、承包、租赁企业等等。
(四)推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我办要求各单位在确定在编人员名单报编办审核后,要在公共场所张榜公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情况。
公示期七天,接受社会监督。
为确保公示工作全面落实,我办组织工作人员,分县直和乡镇两个督查组,从2007年11月26日开始,对各单位开展编制实名制公示情况进行督查。
督查组下到单位后做到了“两看一听”。
即:一看所督查的单位是否在显要位置张贴了经编办盖章审核的《编制实名制公示榜》;二看公示表中所填栏目是否出现改动或变动;一听即深入干部职工中去,认真听取他们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和看法。
经过督查,全县555个单位全部在公共活动场所显要位置张贴了《编制实名制公示榜》。
(五)建立相关制度,规范管理程序一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2019年5月,我办购买了多组铁皮---------------------------------------------------------------范文最新推荐------------------------------------------------------ 档案柜和700多个纸质档案袋,把收集上来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材料和编办留存的《机构编制管理证》按单位分别装袋,贴上标签,分系统编号整理入柜。
同时,制定管理制度,指定了专人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档案。
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干部调整、人员调出、人员离岗退休等相关机构编制事项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保证档案材料的及时更新,所有登记数据准确无误。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日常审核和年审制度。
制度规定: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证》中任何一项内容发生变动的,必须在一个月内携《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有关证明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同时更新所存的《机构编制管理证》予以确认,否则不予认可。
除平时对《机构编制管理证》进行审核外,每年12月,集中审核一次,并会同组织、财政、人事等有关部门定期对《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配套的控制约束机制。
为加强对全县机构编制的管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今年,我县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2019年9月底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开展2019年部门预算。
人员支出预算按编制内的实有人数计算,超编人员不安排日常公用经费。
这种财政预算与人员编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打破了人员越多经费就越多的“供给制”模式,调动了用编单位的节编积极性,进一步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
三、主要成效(一)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意识,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严肃了机构5/ 8编制纪律。
在机构编制实名制推行之前,虽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机构编制知识宣传,但一些单位人员甚至部门领导还在认为人员即编制,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编制和资金,把人员与编制完全等同起来。
有的虽有粗浅认识,但编制概念模糊。
出现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淆;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筹编制混淆;从下级单位长期抽调工作人员,单位人员“在编不在岗”等不正常现象。
通过实名制管理,把编制落实到人,不仅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关心自己的编制和身份,都产生了“危机”意识,提高了对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还理顺了全县编制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了编制的管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的纪律。
(二)改变了机构编制管理注重编制总量的审批和控制,对具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的状况,适应了新形式下机构编制“前置”管理的需要。
在实名制工作推行之前,编办主要工作放在编制的总量审批和控制上,对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
通过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推行,把编制落实到人,使各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明白了单位的职能任务决定岗位和编制数量,岗位性质决定需要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结构,从而加大了编办和用人单位对编制、岗位以及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力度,适应了新形式下机构编制“前置”管理的需要。
(三)改变了人们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淡漠的态度,提高了对机构编制和人员调配工作的监督意识。
在实名制工作开展之前,人们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意识薄弱。
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我们一是通过在编人员登记过程进行张榜公示,实现公平公开;二是公开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对机构编制和人员异---------------------------------------------------------------范文最新推荐------------------------------------------------------ 动的监督;三是加强组织、纪检监察、编办、人事、财政等职能部门之间配合和协调,在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