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沟通技巧任务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
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提问:蔡桓公身为国君,又有扁鹊在侧,却因为小病丢了性命,原因是什么?
最好的想法,最有创见的建议,最优秀的计划,不通过沟通都无法实现。—斯蒂芬•罗宾斯
【知识学习】(35分钟)
一、沟通的含义和过程(课前自学)
1、沟通的含义。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被理解的过程。
2、沟通的过程
沟通过程中的要素提示:
1、蔡桓公不听劝,双方缺乏信任;
2、扁鹊不好好说,表述的内容不够清晰;
3、扁鹊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方式。
设计意图:利用讳疾忌医典故,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蔡桓公死亡原因,说明沟通在人际交往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是沟通吗?
课前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描绘出沟通的过程。
课前讨论:哪些因素会导致沟通障碍的出现?
二、有效沟通的技巧(重点)(15分钟)
1、说的技巧
案例:主人请客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
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课堂讨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样的沟通技术?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有效沟通之一:说
(1)简单、具体、准确;
(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根据对方的性格、兴趣、身份、心理需求来确定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3)恰当的表达;
(4)恰当的称赞。
2、听的技巧
案例:采访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在电视节目中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举例说明:
肯尼迪总统谈阿波罗登月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年老的女士可以不用脱帽;
曾国藩“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
课程思政:凡事过犹不及,需要把握“度”
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
有效沟通之四:非语言沟通
肢体语言包括头部、面部、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声线、形象等。
三、如何与不同类型人员实现有效沟通(重点)(20分钟)
1、与上级有效沟通
(1)要点
●倾听上级命令:5W2H、重复任务、及时反馈。
●做好请示、汇报:随时and阶段性汇报,做好工作总结。
●正确处理与上级的冲突;尊重、说服、拒绝。
●正确面对上级的批评:换位思考。
(2)态度
●尊重而不吹捧;
●请示而不依赖;
●主动而不越权;
●自信而不自负。
2、与同事有效沟通
(1)沟通协调很重要。
(2)求同存异为目标。
●以大局为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待分歧,求大同存小异。“我保留意见”。
●对待升迁、功利,要保持平常心。
3、与下属有效沟通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地位实际上是不平等的。管理者应该培养沟通意识,提高同下属的沟通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1)正确地传达命令。
●保持命令的一致性、表述尽量具体;
●态度和善,语言礼貌;给下属提问的机会;引导下属认
识命令的重要性;
(2)恰当地批评下属
●恰当运用赞美;
●尊重客观事实
●选择适当的场合。
(3)善于赞扬下属
●以诚相见,由衷赞美;赞扬的内容要具体。
●及时赞扬下属;举例:肢体语言,
说的是真的。
视频一:
段。
5W2H
执行者、目的、内容、怎么去做和需要多少工作量。
视频二:
视频三:
拓展:
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和“期待”中间,从而使受批评者更好地接受批评或建议。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