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西江月》辛弃疾原文辛弃疾的《西江月》分为多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辛弃疾原文,欢迎参考阅读!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 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宋代: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
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衰老了。
如今,对于我来说,一天做点儿什么事儿最为适宜呢?那就是饮酒、游览、睡觉。
今后料理家计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及早交纳完毕;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
我老头子也是要管一点儿事情的,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
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
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铅山等地。
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宋代:辛弃疾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版本一)创作背景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
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
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
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在稻花的芬芳中,你可以听到青蛙的声音。
[译文]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摘自】南宋的辛弃疾《西江月》晚上走在黄沙路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颗星远,山前有两三场雨。
在过去,在毛店社区的森林旁边,路转向西桥,突然看到了它。
【注释】① : 黄沙:黄沙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西部。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③ : 社会:土地神庙。
在古代,村子里有社区树,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所以它被称为社区森林。
译文天上的明月升到树梢上,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把远处的蝉吹走了。
在稻子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朵,闪烁的星星时不时出现,山前下着小雨。
诗人急忙从小桥上过河避雨。
过去,地球神庙附近树林附近的农舍商店在哪里?转弯时,毛店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译文二】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和喜鹊,它们从树枝上飞走了。
深夜微风吹拂,蝉鸣不止。
稻花的香味令人耳目一新。
停下来听青蛙的叫声,仿佛在为人们的收获而歌唱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茅店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感谢]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遭奸臣排挤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这一时期,他虽曾短暂出仕,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时的词作,着意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夏夜的景色,白月和清风,喜鹊和蝉的声音,稻花的香味,青蛙的声音,以及丰收的前景,给人们在夜间行走带来无限的快乐。
“明月不惊喜鹊,微风啁啾蝉鸣,夜深人静”。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宋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宋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作者:朱敦儒宋朝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都有学过苏轼的古诗吧?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西江月 [27]宋苏轼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
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色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此词作于黄州贬所。
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
如此良宵水色,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
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
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宇一声春晓一一苏轼《西江月》原文、译文及赏析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词牌名。
薪水:水名,流经湖北薪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 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郑?鋈胗谮淠爸?希挥惺痹乱狗褐郏?爬擞谏剿?? 洌罕硐殖鲆恢殖?说目醮铮?恢植灰允朗螺踊车奶竦??瘛3林氐恼?未蚧魇顾?陨缁岫匀松?奶?龋?约胺从吃诖醋魃系乃枷敫星楹头绺穸加忻飨缘谋浠?T谡馄诩渌?醋髁撕芏嘤判阕髌罚?舜适瞧渲兄?弧?BR>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 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出自]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译文二】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茅店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赏析】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遭奸臣排挤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这一时期,他虽曾短暂出仕,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时的词作,着意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
词的上片写夏夜风光,月白风清,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丰收在望,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从长空着眼,词人将月、鹊、风、蝉等夏日夜间常见的几种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清幽而又美好的夏日夜景图。
这两句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二句又展开一幅丰收在望的图画。
辛弃疾《西江月》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辛弃疾《西江月》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辛弃疾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辛弃疾身上。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
》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辛弃疾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辛弃疾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西江月辛弃疾全诗
西江月辛弃疾全诗西江月辛弃疾全诗《西江月》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为大家分享了《西江月》原文,一起来欣赏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
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
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
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
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
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翻译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灵活生动,亲切轻快,情景交一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边偶尔还可以看得见点点星光在闪烁,转眼之间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来。赶紧避雨吧,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拐过一段弯路跑到小溪的桥上,嘿,土地庙树林边的那家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眼前。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一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采取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悉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注释】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xi&agra一ve;n):出现,展现。
【翻译】
树上睡梦中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醒了,以为天亮了,从一根树枝跳到了另一根树枝上;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蝉儿的阵阵鸣叫。田野里稻花的芳一香阵阵飘来,喧闹的蛙儿好像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小编整理了辛弃疾《西江月》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
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1、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和翻译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2、《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欣赏优秀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励志古诗词《西江月》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西江月》原文及赏析
《西江月》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赏析:
《西江月》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由四句两押韵组成,出自诗集《王维集》之中。
这首古诗句子简洁扼要,意境宏伟辽阔,充分表现出唐朝文人修道圣贤的励志精神,富有豪迈勇猛的气概。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比喻当努力不到极限,便像白天依靠山脉一样,仍然有可以走的路线。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比喻当努力特别努力,便像黄河入海一样,前进的步伐正好正确。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提醒人们要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浩然的励志精神,弘扬了勤奋锲而不舍,追求更高目标的理念。
这首古诗也激励了许多后世的读者,让他们积极进取,把一切都变得更美好。
有关苏轼《西江月》诗词
有关苏轼《西江月》诗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有关苏轼的诗词有很多,那么《西江月》有多少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看看吧!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宋] 苏轼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宋] 苏轼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宋] 苏轼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宋] 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马趁香微路远[宋] 苏轼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秋凉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碧雾轻笼两凤[宋] 苏轼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西江月梅花[宋] 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宋江的反诗《西江月》
宋江的反诗《西江月》
宋江的反诗《西江月》原文: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
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译文: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
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
如果以后我实现了
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创作背景:
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发泄不爽并借以咏志之作。
《西江月》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说的是自己从小就
攻读经史,大了后又精通权谋之术,你们当官的会的我宋江也都会,我宋
江的本事一点也不必那些当官的差。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但是时运不济,混了半天不过
一个小吏,好比虎落平阳,忍气吞声。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则是进一步的感叹自己目前的潦倒,想我宋江这么一个经世之才,竟然成了囚犯被发配到江州。
老天实在
是对我宋江不公啊。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的意思是,再这样下去,我就豁出去上梁山了,既然官府不给出路,老天又对我宋江不公,我宋江
就自己来找回公道,定要叫这浔阳江血雨腥风一番。
从这首《西江月》来看,宋江一方面感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另一方
面宋江的潜意识内一直是有反心,至少一直是把梁山当作自己的退路。
当
宋江在官场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本能就想起,自己还有江湖这条路,在
江湖这个世界里,我宋江则是个大名鼎鼎的及时雨,真要把我惹火了,就上梁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郑春点评:顾文东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
“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生自由读全词)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全词)师:他读得怎么样?生:“见”读xiàn,不读jiàn师:对!为什么读“xiàn”?生:就是出现的意思。
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师:这个“xià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
(生齐读全词)[点评:读通读顺,是深入文本的基础。
教者没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错的字,链接已知,强化感知。
]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
第三组呢?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流。
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
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
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
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帮他?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
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
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
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
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这幅画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下。
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还读懂了什么?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师:好!你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
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收也就大有希望。
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点评:“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对上阕的解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构建了一个相互启发的对话场。
学生步入个性化阅读的天地,独特见解灼灼闪光。
]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掌声!“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吗?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多少年来,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男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辛弃疾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女生齐读!女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课件]“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丰年。
”朝朝出,天天望,一份耕耘终有了一份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兴奋呢?齐读!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辛弃疾心头漾起的兴奋和惬意!再读!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一路上,风景如画,天籁如歌,谁读一读词的上阕?(生读上阕)师:不错!如果将“惊鹊”“说丰年”读重一点,心情会更愉快。
谁再来体会一下?(生读上阕)师:真美!咱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读上阕)[点评:对词的感悟,不在于字面之意,而在于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这里扣住词人的心情,以一连串的反问或感叹的句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读中悟情,悟中抒情,以引领学生读出词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四、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下阕师:黄沙岭有青蛙歌唱,有稻花飘香。
走着走着,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下阕,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学习下阕)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从这句话可以想象,辛弃疾遥望天空,尚有七八个星儿闪烁。
忽然,山的前边,有轻微的雨儿飘落。
生:老师,这句应该颠倒理解,就是……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师:你能发现这里的倒装写法,不简单!掌声!生:老师,“社林”什么意思?生:我知道,“社”是指过去的土地神庙。
古时候农民会在土地庙周围栽上许多树,“林”说明树木茂盛,所以称“社林”。
师:看来你预习很充分。
还读懂了什么?生:“溪桥”就是溪上的小桥。
生: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在土地庙的树林旁,拐了个弯儿,溪上的小桥一过,看到了熟悉的旅店。
师:多么有趣的农村生活啊!不过,把“旅店”说成茅草屋更恰当。
同学们,读到“忽见”,有什么感受?生:“路转”说明道路非常的弯曲。
因为树木茂盛,道路弯曲,辛弃疾当然找不着旧时的茅店,所以在十分着急中“忽见”。
师:噢,树木茂盛,道路弯曲,旧时茅店不易寻,辛弃疾一时着急,可忽然找到了!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虽说辛弃疾刚出来时是明月当空,可下雨前,乌云密布,天一定很黑,辛弃疾看不见,所以找不着。
师:能联系实际,合理想象,真棒!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旧时茅店很难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可忽然看到了!生:老师,我认为,夏天的雨来得很突然,可能辛弃疾还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一时没有准备,正在着急的时候茅店出现了,所以“忽见”。
师:好样的!能设身处地的想象!辛弃疾欣赏月夜,呼吸稻香,一路陶醉,可意外的雷阵雨使辛弃疾十分焦急,忽然,旧时茅店意外地出现了。
齐读!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一阵子词人是什么心情?生:由焦急变为惊喜,因为在雷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茅草店。
师:读出你的惊喜!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放松。
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草店,心情放松了。
师:读出你的轻松!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兴奋。
进了茅草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
师:你真会想象,读出你的兴奋!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这里的“忽见”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传神,齐读!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太好了!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下阕吗?(生读下阕)师:我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忧后喜的心情,谁再来体会一下?(生读下阕)师: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紧张后放松的心理,咱们齐读。
(生齐读下阕)[点评:教者注意激发和尊重个性化阅读,坚持因学定教,顺学而导。
对下阕的品味,主要采取“自由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所思所想。
“情”要靠“象”去显,教者紧扣“忽见”,让平面的词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了词的意境,想词人所想,感词人所感,急词人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焊接,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五、整体感悟,赏读记忆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词(读全词)。
上下阕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1:上阕喜悦,下阕焦急。
生2:上阕舒缓,下阕急促。
师:大家听得认真,悟得真切,相信你们也能读出词的味道。
(生自由读全词)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跟着词人一起漫步吧!(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师:与词人一路同行,有何感受?谁来谈谈自己的经历?生:一个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一阵阵地吹拂。
辛弃疾走在黄沙岭的路上,两边是茂密的树丛。
忽然一只鹊儿被惊醒了,扑腾着翅膀。
青蛙呱呱地鸣唱,稻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可是,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只剩下天边闪烁的几颗星星,山的前面飘落点点雨滴。
词人着急起来,他加快步伐,走出树林,跨过一座小桥,咦,前面的土地庙旁出现了以前见过的那间茅草店。
师:多美的夏夜,多奇妙的经历啊!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齐读全词)师:能背下来吗?生(齐):能。
师:咱们来试一试,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看书。
[生齐背全词,范读的运用是独到的。
学生对文本已有了整体感悟,此时的范读,进一步推动学生感同身受,渐入词的“后花园”。
边听边想象,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丰富和融合词的意象和情味。
背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落实。
]六、链接词人,拓展阅读师: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吗?生:他号稼轩。
师: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生:我知道,“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师: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现在有的店铺名字还用呢。
生3:“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生4: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师:是啊,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生5:(背《清平乐村居》)师:很好!辛弃疾不仅写过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还留下了不少爱国杰作。
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你们了解他这方面的词吗?生6:(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师:你真棒!老师也带来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读读看。
[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刚才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咱们交流一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我最喜欢“沙场秋点兵。
”可以想象辛弃疾正在检阅他的部队。
生:我最喜欢“可怜白发生。
”因为辛弃疾虽然白发苍苍,但仍想去战场拼杀。
生:我最喜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因为我仿佛看到辛弃疾率领自己的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奋勇杀敌。
师:同学们真会欣赏!谁能读出这番感受?(生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师:读得很雄壮,很豪放!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齐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师: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