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 - .doc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词人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
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原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释1、近来二句:语本《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以手句:套用《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
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笑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呀?我怀疑松树走过来要将我搀扶,赶快用手推它说:去你的吧!创作背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联络宋廷。
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斩首。
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
但入南宋后,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
《西江月遣兴》这首词,大概就是在他废退闲居时的作品。
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
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
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的是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
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
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
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导语:《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词人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
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赏析于。
欢迎阅读!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注释: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
“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赏析: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doc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doc《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问题:“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现实不能令人满意。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对于诗歌鉴赏题的解答,前提是读懂诗歌。
而诗歌的解读,尽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我以为可以大致遵循下面的程序:一、解读诗题;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三、解读诗歌主旨;四、解读表现手法。
一、解读诗题。
词题为“遣兴”。
何谓“遣兴”?遣,即排遣,抒发;兴,即兴致,情趣。
由此可见,“遣兴”就是抒发兴致,表达高兴的心情。
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
上片共四句。
前两句是说:喝醉后我暂且尽情欢笑,要发愁哪里有那工夫?三四句接着说:最近才发现古人的书,确实地、明显地全都没有对的地方。
意思是说,古人在酒与心情关系上的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类的普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我辛弃疾的切身感受根本不是那样。
恰恰相反,我是高兴,根本没有工夫发愁。
下片也是四句。
总体上是写作者的醉态,通过诗人的醉态来充分表现“遣兴”的题旨。
具体意思是,昨天晚上我醉倒在一棵松树边,问那松树自己醉得怎么样。
我见它似乎要来搀扶我,于是。
《西江月·遣兴》阅读鉴赏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联络宋廷。
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斩首。
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
但入南宋后,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
《西江月·遣兴》这首词,大概就是在他废退闲居时的作品。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意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分析其好处。
答:“旦”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苦。
(2)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鉴赏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之时。
词人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
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词的开篇两句借着酒劲告诉大家“我最近才没空发愁”,每天喝酒吃肉,快乐生活,不会去想那些劳心费神的忧愁之事。
但是第三、四句就暴露了他真实生活,那些烦心事,他真的能忘掉嘛?答案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此时此刻正在发愁,正在抱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就是最近读了好多古人的书,感觉全都白读了,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对抗金收复失地简直没有半点可用之处,这样的日子纯属浪费时间。
这里酒后吐真言,可以看出他抱怨读书浪费时间的同时,也带有在抱怨南宋朝廷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意思。
西江月遣兴原文及赏析
西江月遣兴原文及赏析西江月遣兴原文及赏析原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信了它们一点用也没有。
昨晚我在松树旁醉倒,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要把我扶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注释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
那:同“哪”。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赏析: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西江月·遣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前言】《西江月·遣兴》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
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
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注释】1、“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以手”句:套用《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翻译】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鉴赏】有两种角度的赏析,其中赏析一更为生动形象: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
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
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全词翻译赏析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译文] 昨天夜里我醉倒在松树之下,居然醉眼惺忪地问松树说:“我醉得怎样了啊?”[出自]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释: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译文1: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译文2:喝醉酒的时候,自己只管笑啊,闹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发愁?近来我终于觉得古人写在书中的一些话,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昨天夜里我醉倒在松树之下,居然醉眼惺忪地问松树说:“我醉得怎样了啊?”朦胧中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来扶我,便用手推松树说:“去!”。
赏析: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
这两句是“醉话”。
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①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②【注释】①“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以手”句:套用《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译文】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
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笑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呀?”我怀疑松树走过来要将我搀扶,赶快用手推它说:“去你的吧!”【集评】现代·夏承焘:“全词写醉酒心情:欢之可贪,因为它暂得之不易;古书之不可信,因为当时南宋的社会现实已经不似古书里所说的。
下片写出自己倔强性格,就是他的《贺新郎》词所谓‘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用《世说》和峤说任恺语》的意思。
这样写闲适,和朱敦儒一班人的‘拖条筇仗家家竹,上个篮舆处处山’,显然是另一种心情。
”(《月轮山词论集·辛词论纲》)【赏析】此词从表面上看写的是闲适饮酒,但却掩不住作者倔强的性格和战斗者的锋芒。
借酒浇愁本是稼轩词中屡见不鲜的一个内容,但这一篇写酒醉之态别有风味,表现手法非常新颖生动。
松边醉倒,与松问答,疑松来扶,举手相拒,此老的狂态、醉态,多么活泼可爱!然而透过这倔强癫狂的形象,我们又窥见了作者憎恨世俗、力抗黑暗社会的内心活动的波涛。
尤可注意的是上片后二句。
历来注家皆注明它源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语,这固然不错。
但结合稼轩思想特征与坎坷经历来看,这两句决绝之语的含义已超出了孟子原话的一般认识论的水平,而具有一点反思传统与历史的叛逆意味了。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西江月·遣兴》意思-赏析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西江月·遣兴》意思|赏析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作者:佚名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诗词赏析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题解】这首词题为“遣兴”,从字面看,充满了自得其乐的欢乐和随心所欲的倾吐,词人似乎悠闲轻松,兴致颇高。
但透过表面的描写,却能看出隐藏在文字下的欲禁不能,欲倒不甘的复杂情绪。
结合作品描写的细节和情调来判断,通常认为这是词人庆元年间闲居瓢泉时所作。
句解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平日里愁苦满腹的辛弃疾终于在醉酒中得到了解脱。
遁入醉乡的他,可以尽情贪恋欢笑,再不必担心忧愁会前来纠缠。
一个“且”字,写出了要摆脱哀愁,享受这“欢笑”之不易,只有醉中的那一刹那才会出现,所以才会那么地迷恋、珍惜。
但这酒醉的欢乐只是暂时的,酒劲儿终归会散去,人终归会清醒。
清醒后忧愁又会重新袭来。
正是清醒时浓重的忧愁逼得辛弃疾逃到了酒的世界。
可在醉中,他也依然清醒得令人痛心。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指的是《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弃疾却说他近来发觉,古人的书一点让人相信的内容都没有。
对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影响的他而言,说出这番话实在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这难道是他的醉言醉语?古人书中讲君臣之道,讲人臣应忠心耿耿,讲君王应“任贤勿贰”。
而对比现实,那距离是多么遥远!辛弃疾自起兵山东以来,息息不忘恢复故土,驱逐金人。
他满怀理想,满怀对宋室的信任来到南方,不曾想残酷的现实却将他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粹。
朝中投降派和奸佞小人卖国求安,却猖狂得势;像他一样的主战派不仅受到统治者怀疑,不被重用,还要遭受小人的诽谤、倾轧。
他忧国忧民,励精图治,却只能以一二闲职屈沉下僚,甚至几番受到弹劾,被迫长期闲居。
这一切,令他终于看清了现实。
可他不能痛骂现实中的统治者,他只能转而感叹“古人书”的不切实际,感叹书上讲的道理,会在现实中变得面目全非。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西江月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以这个词牌名写词的诗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辛弃疾。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辛弃疾《西江月》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赏析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赏析《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词人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
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西江月·遣兴》少年时的我,也曾十分的喜欢辛弃疾,尤其喜欢这首词。
当时觉得他就是潇洒:“醉里”都能“贪”欢笑,连“愁”都没“功夫”!谁还能有他潇洒呀?而今已过不惑的我,却能读出他的无奈,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觉出他的压力以及他减压的误区来——瞧我,似乎也有点职业病了!开开自己的玩笑,何妨!因酒而醉,本身就是无奈;醉里贪笑,醒时如何呢?难!醒时能笑,也用不着去贪了。
没有功夫去发愁,如果不是醉里,那当然不错了!可惜只是借酒消愁,因醉而“无”愁!更难受的是,身醉而心明,那份无处宣泄的愁就变成牢骚了:觉得连古人都一无是处,今人呢?哪敢说呀!压力依然未解。
辛弃疾的诗词《西江月·遣兴》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西江月·遣兴》赏析《西江月·遣兴》宋·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这首词描写词人酒醉之后的各种奇想,流露出其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下阕“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描写了词人醉酒后的怪异行为。
词人晚上在松树边醉倒了,便把旁边的松树认作成了一个人,和松树说起话来,可见醉得不轻。
词人向松树问道:“我醉何如?”好一个“我醉何如”,把词人酒醉之后洋洋得意的形态刻画得得淋漓尽致。
词人犹如在对松树说:“松兄,我是不是醉得很有风度?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俨然把松树作为知己,向其倾吐内心的烦恼。
词人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稀少。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醉后头晕目眩,看周围景物摇摇晃晃,以为是松树在晃动,像是要来搀扶自己。
词人便将松树使劲一推,说道:“去去!我哪需要你来扶我!”这一连串的醉态的描写,惟妙惟肖,十分精彩,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所有的这些不拘形迹的醉态,都流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彷徨,反映了词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以及消极备战态度的愤懑和不满。
扩展阅读:辛弃疾的词成就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赏析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赏析《西江月遣兴》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问题:“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现实不能令人满意。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对于诗歌鉴赏题的解答,前提是读懂诗歌。
而诗歌的解读,尽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我以为可以大致遵循下面的程序:1、解读诗题;2、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3、解读诗歌主旨;4、解读表现手法。
一、解读诗题。
词题为“遣兴”。
何谓“遣兴”?遣,即排遣,抒发;兴,即兴致,情趣。
由此可见,“遣兴”就是抒发兴致,表达高兴的心情。
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
上片共四句。
前两句是说:喝醉后我暂且尽情欢笑,要发愁哪里有那工夫?三四句接着说:最近才发现古人的书,确实地、明显地全都没有对的地方。
意思是说,古人在酒与心情关系上的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类的普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我辛弃疾的切身感受根本不是那样。
恰恰相反,我是高兴,根本没有工夫发愁。
下片也是四句。
总体上是写作者的醉态,通过诗人的醉态来充分表现“遣兴”的题旨。
具体意思是,昨天晚上我醉倒在一棵松树边,问那松树自己醉得怎么样。
我见它似乎要来搀扶我,于是推开它说:“走开!走开!。
”(潜台词是,我没醉,怎要你扶?)由此可见,上片是直白议论,表达的是对“喝酒与心情”关系的看法。
下片则扣住诗题,通过具体的描述,集中表现“遣兴”的题旨。
上下两片在逻辑上实际构成了观点和实证的关系。
三、解读诗歌主旨。
解读:一是单纯的“遣兴”,借酒遣兴,表达作者高兴的心情;二是正话反说,别有寄托,表达的是作者极度的苦闷。
西江月.遣兴翻译、解析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注释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
那:同“哪”。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当作于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2月5日)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
此时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一味地贪图享乐。
词人忧心如焚,又不能名言,于是创作此词以抒发心中愤懑之情。
赏析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
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
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
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
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
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诗词鉴赏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诗词鉴赏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诗词鉴赏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
《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是“遣兴”,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
B. “要愁那得功夫”的意思是“现在哪有工夫发愁啊”,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C.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是词人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D.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风格独特。
15.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 B【解析】B项,“直抒胸臆”说法错误,此处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运用“反语”。
故选B。
15.词中通过描写醉态十足、醉话连连、暂且贪得醉中欢乐的醉者情态,塑造了一个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痛苦、无奈、满腹牢骚、壮志难酬而又倔强的形象。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注释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遣兴:遣发意兴,抒写意兴。
那:同“哪”。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当作于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2月5日)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每一首宋词,都是鲜活的游历图;每一位词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跟着宋词去旅行,在词中寻觅美丽的风景。
下面整理了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欢迎阅读。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写作背景辛弃疾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在沦陷区的北方举起抗金义旗,为义军首领耿京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联络宋廷。
后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五十骑,将张安国劫出金营,解送南宋的建康斩首。
这时的辛弃疾,豪气干云。
但入南宋后,由于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辱求和,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是沉沦下僚,就是被派往远离前线的后方去任职,不能发挥他抗金的志向与才能,最后还被废退家居,过着闲居生活达十八年之久。
《西江月·遣兴》此词,大概就是在他废退闲居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此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诗歌鉴赏】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复兴》原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晚,宋边喝醉了,问宋边“我有多醉”。
我只是怀疑,如果你放纵了,你是否应该帮助我。
放开你的手,说“走”!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翻译当我喝醉时,我渴望大笑。
我怎么能有时间再次担忧和痛苦?直到最近,我才觉得那些古书如果被人相信的话是完全无用的。
昨晚,我在松树旁喝醉了,笑着问松树:“我怎么喝醉了?”我怀疑松树是来帮我的。
我迅速用手推了推它,说:“去你的!”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西江月·遣散》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诗人以醉酒来表达对现实社会和自己处境的不满,这是他最大的抱怨。
它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志向难酬的悲愤,表现了诗人的耿介和豁达性格。
该词语言清如词,语言生动,表达手法新颖奇特,反映了作者晚年的词风。
词的上片词人说忙在喝酒贪欢笑。
可是用了一个“且”字,就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欢笑”比“痛哭”还要悲哀: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这样,把词人内心的极度忧愁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比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愁显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
接着两句进一步抒写愤激的情绪。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的是书上的话不能完全相信。
而词人却说,最近领悟到古人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错了。
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书。
其实这只是词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而故意说的偏激话,是针对南宋朝廷中颠倒是非的状况而说的。
辛弃疾主张抗战,反对投降,要求统一祖国,反对分裂,这些本来都是古书中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恰恰说明古书上的道理现在都行不通了。
词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从反面指出了南宋统治者完全违背了古圣贤的教训。
下一部电影描绘了一种醉酒状态。
让我先解释一下:时间发生在“昨晚”,地点是“松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问题:“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现实不能令人满意。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对于诗歌鉴赏题的解答,前提是读懂诗歌。
而诗歌的解读,
尽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我以为可以大致遵循下面的程序:一、解读诗题;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三、解读诗歌主旨;四、解读表现手法。
一、解读诗题。
词题为“遣兴”。
何谓“遣兴”?遣,即排遣,抒发;兴,即兴致,情趣。
由此可见,“遣兴”就是抒发兴致,表达高兴的心情。
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
上片共四句。
前两句是说:喝醉后我暂且尽情欢笑,要发愁哪里有那工夫?三四句接着说:最近才发现古人的书,确实地、明显地全都没有对的地方。
意思是说,古人在酒与心情关系上的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类的普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我辛弃疾的切身感受根本不是那样。
恰恰相反,我是高兴,根本没有工夫发愁。
下片也是四句。
总体上是写作者的醉态,通过诗人的醉态来充分表现“遣兴”的题旨。
具体意思是,昨天晚上我醉倒在一棵松树边,问那松树自己醉得怎么样。
我见它似乎要来搀扶我,于是
推开它说:“走开!走开!。
”(潜台词是,我没醉,怎要你扶?)
由此可见,上片是直白议论,表达的是对“喝酒与心情”关系的看法。
下片则扣住诗题,通过具体的描述,集中表现“遣兴”的题旨。
上下两片在逻辑上实际构成了观点和实证的关系。
三、解读诗歌主旨。
《遣兴》的主旨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单纯的“遣兴”,借酒遣兴,表达作者高兴的心情;二是正话反说,别有寄托,表达的是作者极度的苦闷。
联系作者的人生,作第二种解读似乎更为合理;但是,我们很难想像作者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没有高兴的时候,因此作第一种解读也该是可以的。
四、诗歌艺术手法。
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拟人。
诗人以松喻人,借以表达自己喝酒尽兴后的醉态、兴致。
由以上分析可见,“段考”试题的命题者对于“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著全无是处”这两句诗存在明显的误读,犯有“想当然”的错误,并直接导致命题(包括设题和答案)出现重大失误,换句话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只是作者发表的对于古人在“喝酒与心情”关系上的看法的反对,口吻是戏谑的,并没有抒发什么愤懑感情;如果要说愤懑感情,也是寄寓在整首诗里,而不是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