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课件8
合集下载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二、把握文言断句 1.应对策略 (1)根据语法结构。 ①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 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负 者”“行者”是主语,“歌于途”“休于树”做谓语。 在“负者”和“行者”后断句,能显示出句内的主谓 层次结构。 ②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 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刻” 是动词;“唐贤今人诗赋”是“刻”的具体内容,做宾 语;“于其上”是“刻”的位置,做补语。所以应读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3.解题思路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虚实、大小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 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4.答题模板 技巧+表达作用
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 专题十一 文言文课内阅读
专题十
古诗词赏析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一、品味炼字类 1.题目形式 ①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③“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④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2.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 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 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 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 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五、品味诗歌类 1.题目形式 ①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②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③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ZKDG】2016中考语文(陕西省)课件:第4部分 专题1古诗文阅读(63张)
时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如“何陋之有”,换为“有何 陋”;“战于长勺”,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6.意译法 对不能逐字逐句翻译的词语,在理解句子大概意思的前 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内心”, 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
2.把握主旨(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等) 如: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反映 (讽刺)了 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握主旨要 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说”“铭”“表”等文体,属于议 论文的范畴。这类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所阐述的见解和主张。 3.概括作者情感类 这类题目要求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 者的看法,解题时要注意从选文中具体的事、言、行入手;从 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入手;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好恶情感 入手;从对文中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入手。
4.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 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比如, 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③“何陋之有”; ④“水陆草木之花”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 鉴别它的用法, 从而找到突破口。 ①中“吾妻”是主语, “美”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 “之”介于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中“久”是时间副词, 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 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 ( .
生气,恼恨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 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方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 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主旨(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等) 如: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反映 (讽刺)了 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把握主旨要 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说”“铭”“表”等文体,属于议 论文的范畴。这类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所阐述的见解和主张。 3.概括作者情感类 这类题目要求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 者的看法,解题时要注意从选文中具体的事、言、行入手;从 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入手;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好恶情感 入手;从对文中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入手。
4.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 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比如, 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③“何陋之有”; ④“水陆草木之花”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 鉴别它的用法, 从而找到突破口。 ①中“吾妻”是主语, “美”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 “之”介于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中“久”是时间副词, 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 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
停止,消失
(4)人不知而不愠 ( .
生气,恼恨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 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 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方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 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广西地区】中考语文:第8讲-古诗词鉴赏课件
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然后选择任一
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 或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等。这句词中“愁”与“ 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 取夸张的比喻,化虚为实,说“愁”不仅可以舟载
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
己愁苦之深重。因而此项正确。
6.即景抒情诗: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青春易 逝的感伤;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解题技巧
1.辨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看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抓关键。高度凝练、传神的字、词、句常与诗人抒 情、言志、阐理等相关。
4.析形象。古诗词中的典型形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
情感。 5 .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很难真正把握其内 容,这时便要借助对其背景的分析。
遣词用字 考情搜索:2016 年南宁,2016 年梧州,2015 年 百色,2015 来宾,2014 南宁 3.(真题 T8,C 项)“闻说”“也拟”“只恐”六个 字,用词传神,凸显了词人心绪的一波三折,层层虐心, 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知识放送
1.修辞手法:①比喻:形象生动,化虚为实;②拟 人: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 的事物具体化,激发人的联想,生动有趣;③夸张:突 出、鲜明地表现事物;④对偶: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思路点拨】 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可以知道这 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 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诗歌描写暮春景象,花开 花落年年如此, 并没有新的变化, 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所以不想 梳头不是因为惜春。所以 A 项错误。B 项分析指出,词 人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 流, 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表达了她内 心的浓重哀愁。所以 B 项正确。,
【中考试题研究】江西省2016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复习八 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8)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 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 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 根据间隔反复断句、根据句式断句等,综合运用这些方 法,效果会更好。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辄 ( 立即,就,便 )②比 ( 等到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答案】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 士兵。(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少量”和“众多” 也可)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的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 题?(2分)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秦观两个时期读书的状况,在 原文中找到关键词“予少时读书……”和“比数年 来……”,从这两处便可确定答题范围,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这两段的最后一句是对这一段内容的 总结,即此题的答案。另外,文章最后一段又对前文进行 了总结,“少而不勤”“长而善忘”正是作者对自己两个 不同阶段读书状况的高度概括。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 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 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方法二: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 语来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词义,如“一见辄能 诵”(2014江西)中的“辄”,可联系成语“浅尝辄止” 来理解,意思为“就”。
方法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 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丧 地数百里”中的“丧”,“自见之谓明”中的“明” (2013江西),“丧”“明”在日常使用中,分别有“丧 失,失去”“明智,明白”之意,在此可以将这些意思 代入句子里,结合语境,看哪种意思更合适。不难得出 此处分别为“丧失”“明智”之意。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8《强项令》复习课件语文版
1.词语解释
(1)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 征召
(2)时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时[F]:在当时
(3)因匿主家
匿[F]:躲藏
(4)而以奴骖乘
骖乘:陪乘
(5)乃驻车叩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6)大言数主之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7)因格杀之 (8)欲箠杀之 (9)陛下圣德中兴 (10)而纵奴杀良人 (11)将何以理天下乎? (12)流血被面 (13)使宣叩头谢主 (14)宣不从,强使顿之 (15)宣两手据地
格杀:打死 箠: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中兴:复兴 良人:平民,百姓 理:治理 被:盖;覆盖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按,撑
(16)文叔为白衣时
白衣:平民,百姓(17Fra bibliotek臧亡匿死臧: 隐藏
(18)威不能行一令乎
行: 施行,施加
(19)因敕:“强项令出!” 强:硬
项:脖子
(20)宣悉以班诸吏
悉:全,全部
班: 分发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 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②作为 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纪守法。(每点1分,共 2分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参考译文】【乙】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 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个人贪婪暴戾,一国就 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作一句话可 以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定国。
【解析】阅读甲文可知董宣是一位刚正不阿、为官廉洁、 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县令,不仅赢得了帝王的信任, 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结合下文主题,这一事例 恰好印证了乙文的“仁者以财发身”的观点,而不是 “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D项表述有误。
【答案】D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新人教版)(广西专用)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出师表
考情搜索:8年1考:2008贵港以单篇形式考查。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知识梳理
第1部分(第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 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一、重点字词 怠慢,疏忽 1.慢:___________
表明、显扬 2.彰:____________ 询问 3.诹:______
流泪 4.涕【F】 :原意为:眼泪,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大庆) 【答案】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命令。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第3部分(第8、9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结束
表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
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1段:总说当前形势,劝 说后主广开言路。)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出师表
考情搜索:8年1考:2008贵港以单篇形式考查。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知识梳理
第1部分(第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 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一、重点字词 怠慢,疏忽 1.慢:___________
表明、显扬 2.彰:____________ 询问 3.诹:______
流泪 4.涕【F】 :原意为:眼泪,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大庆) 【答案】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命令。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第3部分(第8、9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结束
表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
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1段:总说当前形势,劝 说后主广开言路。)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2016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pptPPT教学课件
第19页/共34页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20页/共34页
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是 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用拟人手法表 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第8页/共34页
一、写什么?
——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 知诗词的内容。
1、把握意象 2、体会意境
第9页/共34页
1、把握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 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第16页/共34页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要内容。 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 字形象写出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 准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
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 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
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20页/共34页
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是 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用拟人手法表 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
一、写什么? 二、怎样写? 三、为什么这样写?
第8页/共34页
一、写什么?
——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 知诗词的内容。
1、把握意象 2、体会意境
第9页/共34页
1、把握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 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第16页/共34页
关注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要内容。 如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一个“争” 字形象写出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 准确描绘出初春独有风貌。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
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 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
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016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新人教版)(广西专用)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一、重点实词
到 1.至于【F】:____
上 2.襄:___ 顺流而下 3.沿:________ 逆流而上 4.溯:________ 5.虽【F】:_____ 即使 这里指飞奔的马 6.奔:______________ 7.疾:____ 快 季节 8.时【F】:______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全文理解 一、文意理解
1. 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4南平) 【答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连绵高峻);写“水”,突出夏季水流汹涌(或:壮
美),春冬之水的清澈(或:秀美)。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 ______________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二、文章中心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
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备考试题精编 (’15百色)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知识梳理
第1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一、重点实词 这里有“在”的意思 1.自【F】:____________________ 丝毫 2.略:_____ 缺 ,意思为:_____ 空缺 3.阙:通___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一、重点实词
到 1.至于【F】:____
上 2.襄:___ 顺流而下 3.沿:________ 逆流而上 4.溯:________ 5.虽【F】:_____ 即使 这里指飞奔的马 6.奔:______________ 7.疾:____ 快 季节 8.时【F】:______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全文理解 一、文意理解
1. 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4南平) 【答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连绵高峻);写“水”,突出夏季水流汹涌(或:壮
美),春冬之水的清澈(或:秀美)。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 ______________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二、文章中心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
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备考试题精编 (’15百色)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首页
尾页
知识梳理 备考试题精编
全文理解
知识梳理
第1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两岸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一、重点实词 这里有“在”的意思 1.自【F】:____________________ 丝毫 2.略:_____ 缺 ,意思为:_____ 空缺 3.阙:通___
广东省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课件
文言虚词从功能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起指代作用的:其、之、若。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其中的“若”,是指代第二人
称“你”。 ②起组合作用的:以、于、为。 【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其中的“于”,是表时间的介词,解为
“在”的意思。 ③起连接作用的:而、则、乃。 【例】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其中的“而”是表连接作用的,解为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
初中课文所选编的文言文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写人叙事,一类是借事言 理,一类是写景抒情。要求说出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看法,主要是对第 一、第二类文章的要求。
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 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其次,在 此基础上,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可以跟作者相一致,但应换一种 说法;也可以跟作者不同或相反,但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相当的词,但如果译出来句子会不通顺,反而会不好,这时就可以不 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其中的“夫”字是发语词,表 示引起议论的作用,可以不译。 ②同义连用的实、虚词中的一个,及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翻译 时可以不译。 【例】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句中的“仿佛”与 “若”意思重复,应该删掉一个不译。
(6)应:即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 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使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对应现代 汉语的意义。
【例】有仙则名。(《陋室铭》) 译为: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遇到下列情形时,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古文中一些典故(尤其是事典),不用照字面翻译,可只译述其基本
【浙江新中考】2016中考语文 第四篇 古诗文阅读课件(打包14套)7
3.借助特征,巧妙断句。这里,“特征”指的是特殊 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 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 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借助特殊词语断 句,有一些常规的做法,如:“曰”后冒号(:);“哉”后 叹号(!);“盖”“夫”大多在句首; “于” “而” “则” “以”一 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 边加圆圈(。);“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形式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解题:断句时,可先找到最有断句标志的文言词语。 句中的“曰”,是“说”的意思,其后接的多为所说话语, 要断开;同样,其前是说话者,为了清楚起见,多要断开。 答案: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句等特殊句式, 做到准确翻译。 如(1)(2)两句都是省略句, 翻译时要补出被省略的部分。另外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 范和表达习惯,恰当地删、调、补、换、留,使整个句子 意思明确,连贯顺畅。 答案:(1)(示例)(村人)于是邀请(渔人)回家,备酒杀鸡 做饭菜(款待他)。 (2)(示例)(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 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绝开了。
答案: (示例)从今以后, 可以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读 书,住宿吃饭的标准不能和你们有所不同(或者意译为:要 和你们一样)。
一、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为“……者,……也”,翻译 为“……,是……”。如:“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倒装句。翻译这类句子时,要调整好语序,按照现 代汉语的一般语序翻译。如:“甚矣,汝之不惠。”
2016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古诗词鉴赏
一、考试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能力层次:C
二、考题特点:
1.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三、考试分值:
• 中考诗词鉴意象赏析:
例: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简要赏析“东风忽起垂杨舞” 。
2.画面内容理解
例: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塞下秋来风景异” 突出 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
3.体会情感:
例: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 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试题演练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渲染出一幅萧瑟的气氛。表达思念家乡思想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形态纤长、轻柔。颜色浅黄,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3分)
“引”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
活动一下
• 找出描写月亮和夕阳的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
• • • • • •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一、考试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能力层次:C
二、考题特点:
1.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三、考试分值:
• 中考诗词鉴意象赏析:
例: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简要赏析“东风忽起垂杨舞” 。
2.画面内容理解
例: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塞下秋来风景异” 突出 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
3.体会情感:
例: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 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试题演练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渲染出一幅萧瑟的气氛。表达思念家乡思想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形态纤长、轻柔。颜色浅黄,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3分)
“引”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
活动一下
• 找出描写月亮和夕阳的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
• • • • • •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8.《富贵不能淫》课件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 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采分点:淫、移、屈、谓)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案】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威 震一时、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2.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以两个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指
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 从三个方面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3.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作“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通过景春对大丈夫形象的概括引出论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岂:怎么,难道。 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主要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孟子把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 作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高尚品德;把穷达有道作为大丈夫的准则;把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作为大丈夫的节操。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7.往之女家
女:
8.必敬必戒
戒:
9.以顺为正者
正:
10.与民由之
由:
11.富贵不能淫
淫:
12.贫贱不能移
移:
13.威武不能屈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案】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威 震一时、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2.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以两个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指
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 从三个方面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3.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作“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通过景春对大丈夫形象的概括引出论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岂:怎么,难道。 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主要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孟子把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 作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高尚品德;把穷达有道作为大丈夫的准则;把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作为大丈夫的节操。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7.往之女家
女:
8.必敬必戒
戒:
9.以顺为正者
正:
10.与民由之
由:
11.富贵不能淫
淫:
12.贫贱不能移
移:
13.威武不能屈
【ZKDG】2016中考语文(陕西省):第4部分-专题2古诗文阅读(37张)课件
首先要明确所考查词语的基本义,如“窈窕”一词
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这里却用来形容“春风”,将“春
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给人的美好感觉。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诗__人__沐__浴__着__春__风__,__轻__快__地___行__走__在__山__间__,__踏__着__夕__阳__,__听__着__ 鸟__鸣__,__看__着___周__围__美__丽__的__自__然__风__光__和__田__园__风__光__,__心__中__充__满__了__对__ 自__然__的__喜__爱___和__对__农__村__生__活__的__向__往__之__情__。_________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 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一 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 用。
写__出__了__小__儿__很__会__选__取__钓__鱼___地__点__,__同__时__也__为__后__面__写__“__怕__得__ 鱼__惊__不__应__人___”__做__铺__垫__。___
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景的理解和再现,解答时首先要
细读诗句,把握诗句中的景物特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带着
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心中要有画面感。这两
句是诗人看到的画眉鸟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感觉十分的美好。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诗__人__把__写__自__由__自__在__、__任__意___翔__鸣__的__画__眉__与__陷__入__囚__笼__、__失__去__ 自__由__的__画__眉___构__成__对__比__,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对__自__由__的__赞__美__与__追__求__的__思__ 想__感__情__。___
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这里却用来形容“春风”,将“春
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给人的美好感觉。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诗__人__沐__浴__着__春__风__,__轻__快__地___行__走__在__山__间__,__踏__着__夕__阳__,__听__着__ 鸟__鸣__,__看__着___周__围__美__丽__的__自__然__风__光__和__田__园__风__光__,__心__中__充__满__了__对__ 自__然__的__喜__爱___和__对__农__村__生__活__的__向__往__之__情__。_________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 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一 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 用。
写__出__了__小__儿__很__会__选__取__钓__鱼___地__点__,__同__时__也__为__后__面__写__“__怕__得__ 鱼__惊__不__应__人___”__做__铺__垫__。___
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景的理解和再现,解答时首先要
细读诗句,把握诗句中的景物特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带着
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心中要有画面感。这两
句是诗人看到的画眉鸟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感觉十分的美好。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诗__人__把__写__自__由__自__在__、__任__意___翔__鸣__的__画__眉__与__陷__入__囚__笼__、__失__去__ 自__由__的__画__眉___构__成__对__比__,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对__自__由__的__赞__美__与__追__求__的__思__ 想__感__情__。___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句子朗读节奏 (1)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 二者之为
(2)先 /天下之忧 /而忧,后 /天下之乐/ 而乐
4. 文意理解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 指什么内容? 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景好坏的
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它的可贵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词语解释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或异二者之为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 求: 推想,探求 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 或: 指揣测不定的语气, 也许,或许 堂: 指朝廷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越明年
越: 及,到
明年: 第二年
(3)政通人和 (4)百废具兴
通: 顺通 具: 通“俱”,皆,全 兴: 兴办 制: 规模
(5)增其旧制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通“嘱”,托付
予: 我
2. 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人民和乐,一切废弛的事
全都兴办起来。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把这件事记下来。 3. 句子朗读节奏 (1)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词语解释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横无际涯 胜状: 胜景,美好的景色 横:
【文意理解】
1. 本文是写岳阳楼的,为什么第二段要写洞庭湖呢?
写洞庭湖实际是暗写岳阳楼,岳阳楼位居洞庭湖畔, 登楼望湖,看到或阴或晴的两种景象,产生或喜或悲的 情感,并将其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2. 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 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广
际涯: 边际
(3)朝晖夕阴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晖:日光 大观:壮观,雄伟景象 备: 详尽
(6)南极潇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连月不开 (9)日星隐耀
极: 尽,直到
霪雨: 过多的雨,连绵的雨 霏霏: 纷纷飘落的样子 开: 耀: 放晴 光辉
(10)薄暮冥冥
薄暮: 傍晚
冥冥:昏暗的样子
(11)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都城
(12)至若春和景明 (13)波澜不惊 (14)岸芷汀兰
景: 阳光 不惊: 平静 汀:水边平地
(15)而或长烟一空
(16)宠辱偕忘
空: 消散
宠:荣耀 偕: 皆 把:端着
(17)把酒临风
2. 句子翻译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湖里)含着远山,吞下了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日光照耀,傍晚阴气凝聚,景色也千变万化。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浏览景物的心情,能够没有分别吗? (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寒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涛冲击到天空。
(5)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担心受到谗言伤害,害怕被人讥笑,觉得满目凄凉,
感慨万分而感到非常伤心。 (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第二部分
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和迁客骚人登楼 远眺而产生的不同心情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qiá ng)倾楫摧;薄暮冥冥,
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下沉的璧玉。 (7)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
就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荣辱都一并忘了,临风
饮酒,快乐得无话可说了。 3. 句子朗读节奏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第三部分
阐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思想与抱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二十三、岳阳楼记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1. 词语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指贬官、贬谪 守:任州郡长官
之处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 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可贵之处是不 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 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
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慷慨绝唱。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描述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象和登楼者 不同的览物之情,阐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以 此鞭策自己,勉励朋友。 【写作特色】借景抒情,转而抒发议论,三者环环相
扣,浑然一体。
示例一:能。这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 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拥有平常心境。面对考试
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
先: 在……之前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后: 在……之后 微: 非,除了 归: 归往,宗仰
2. 句子翻译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推想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 同于这两种表现。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人还没忧,自己先忧;天下人已经乐了,自 己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