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论毅力》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2021自考大学语文重点:《论毅力》(1)
2021自考大学语文重点:《论毅力》(1)
《论毅力》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
新民说》,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称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变法维新派康有为的学生。
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分子,与康有力一致,号称“康梁”。
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政治上鼓吹维新,宣传立宪保皇,报复专制主义,提倡民权。
在文学方面,把散文做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又是最早评价和创作小说的人。
他论著甚丰,变法前主办《时务报》,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主要著作是《饮冰室合集》。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证论文,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文体的代表作家,梁启超本身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上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议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
他的议论文写得平意流畅,清晰自然,气势恢宏。
第三项主旨。
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
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锲而不舍,继续前进。
《论毅力(节选)》课时训练_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目录
《《论毅力(节选)》课时训练_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目录》摘要:)气()透()()关()遇()再挫()而退(),)以()兼旬()期()行千里地者()其()风潮()()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其逆()而()突()()而()得()从容()以()容()其顺()(说明试卷课堂练习用强调言词义和用法巩固掌握强调言句式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效试卷上设立学卡片、采撷拓宽视野言翻译信达雅等栏目让学生学会利用主动学习加深对作品容和论说方法理掌握)(课堂或修5分钟完成)释重词天下古今成败()林()若是()其莽然()不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省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以()迭乘()无论事()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阻力译【句式和句关系】、(省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段落容概括答案】段提出心论古今外事业成败关键就有没有毅力即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开头起笔就旗帜鲜明运用正反对照手法突出要阐明心论以统领全【参考译】普天下古往今成功和失败事情验教训是如多而情况和途径不又是那样纷芸复杂推究他们什么成功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就成功失就失败释重词其()阻力虽()或()或()而要()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志力()薄弱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以()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气()透()()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句关系?)非至强()人有()能()善其终者也()(句关系?)译【句式和句关系】、其事愈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句关系?)、非至强人能善其终者也(句关系?)【段落容概括答案】二段从人生历程般规律人生有顺境有逆境事情不分都有阻力从人生历史般规律论证毅力重要性说明只有毅力至强人才能获得成功(这段首先从纵向方面说明规律人生历程顺逆相人生抵说概是逆境居十分六七顺境只居十分三四而且每件事情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阻力这就心论提供了理论根据既然人人都要遇到逆境和阻力所以就必须要有毅力然又从横方面分析人们对待逆境和阻力不态作者论说了四种人有志力薄弱士次强者稍强者更稍强者四种不类型人对待逆境和阻力态不他们都是非至强者只有至强人才能善终这就用分析论证了毅力重要性)【参考译】人生历程致不顺利境遇占十分六七顺利境遇也占了十分三四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隔着交替而不论事情是是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有但总定是不可避免那么志和能力薄弱人开始候定会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天下事就是很容易很容易等到很快尝试到阻力突然临就颓然丧失了勇气;那些志能力次弱人凭着气通了关但遇到二次挫折就退缩了;志能力稍强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再坚强些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事情越遇到挫折也越多要不退缩也越难不是极其坚强人不能善始善终把事情进行到底释重词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逆()必有()顺()逆()必有()顺()(句关系?)盘根错节()()既()破而()遂有()应刃而()()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成以()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我()蹇()遭逢()故()所就()不彼若(句式?)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所()而()其()能征()蹇()焉()利用()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句关系?)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期()行千里地者()其()风潮()()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力()冒()其逆()而()突()()而()得()从容()以()容()其顺()我()则()或()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译【句式和句关系】、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逆必有顺逆必有顺(句关系?)、故所就不彼若(句式?)也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成以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我蹇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所而其能征蹇焉利用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句关系?)【段落容概括答案】三段从顺境和逆境相换论证毅力重要性作者认逆会向顺化逆会向顺化而关键是要有毅力克困难批评看见人成功就认是幸运儿错误态从而得出结论顺、逆、幸、蹇对每人都是样而定成败关键就看是否有毅力二作者又以操舟比喻操舟都会碰到顺逆两种情况遇到逆境有两种情况种是以艰苦忍耐力冒其逆突;种是遇逆而返终不达彼岸对比下进步说明要使逆境顺境关键毅力有毅力者可使逆境顺境【参考译】如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不顺利必定有顺利不不顺利必定有顺利了盘根错节复杂情况以随便会有迎刃而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成功认这人概是幸运儿老天爷特别宠爱他又认我是倒霉所以成就比不上他这种人怎么能知道所谓倒霉幸运他与我都是相而能不能征这倒霉利用这幸运就是他成我败区别所再拿驾船做比方如以二十天行千里路程其风向潮流或顺或逆常是相交错人以艰苦忍耐力量迎着逆风冲然可以从容地前进渡顺风段;而我或者天就回了或者两三天就回了或者五六天就回了因对岸就始终不能达到释重词孔子曰譬如()()山()成()箦()止()吾止也(句关系?)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句关系?)孟子曰有者()譬若()掘井()掘井(省略)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成败数()视()()而已()译【句式和句关系】、譬如山成箦止吾止也(句关系?)、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句关系?)3、掘井(省略)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段落容概括答案】四段引用孔孟名言以堆山者和堆土者正反对举总结论证毅力重要以结束全这段用孔孟言总结说明做事重坚持也就是说所谓毅力也就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做事成败数视而已【参考译】孔子说比堆座山只差筐土没有堆成如停止就停止了;又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筐土继续干我就前进了孟子说要干事人就象掘井掘再深而没有挖到泉水那仍然是口废井成败道理看这两段话也就知道了【疑难词句】.若是其莽然不途也莽然是广众多样子.而顺逆两境又常相以迭乘迭乘交替呈现3.及骤尝焉而阻力猝猝是突然思.盘根错节既盘根错节就是树根盘绕木节交错比喻事情烦难复杂不易5.而随有应刃而日应刃而是顺着刀口就分隔开了比喻事情容易6.旁观者徒艳羡其功成艳羡是非常羡慕7.以是殆幸运儿殆是概差不多思8.又以我蹇遭逢蹇是跛足引申艰难、困厄遭逢是遭遇9.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庸讵就是岂怎么【背景介绍】是戊戌变法失败不久写勉励处逆境人不要因受挫而灰心鼓励他们克困难继续前进【主旨】全心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写戊戌变法失败以维新派人士有被杀有流亡有退隐梁启超逃亡日还想努力进取是写《论毅力》勉励处逆境有志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继续前进【写作特】特是全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说理方法二特是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三特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运用使要阐明道理具体形象①全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说理方法如成与败逆与顺强与弱彼与我攻亏篑和虽覆溃对瘵处处阐述了有毅力与无毅力会造成成功与失败两种不结从而突出了全心论②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起笔就说天下古今成败林横贯天下纵观古今开合接着论顺、逆、幸、蹇又以逆水行舟、挖土掘井等圣人言证明或理论或现实依据思路开阔论证非常周密而结构集严谨③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运用使要阐明道理具体形象比喻如操舟喻;造山以填土喻;掘井喻分别强调要有坚持到底毅力层递是指三或三以上思递进而形式相近语句排列起修辞方法有两处用层递手法是二段对身处逆境五种不态描写突出要想成功应有至强人毅力二是三然段操舟对比这几种情况对比用层递式以反衬出坚持到底者毅力重要性【扩展练习】、出层递句、出比喻句并说明比喻含义附扩展练习参考答案、层递句()面对逆境与阻力五种人不态和结志力薄弱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人层进层层层递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不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说明周密()操舟者彼从容以进其顺;我则或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层次层递将反是者败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比喻句含义()以操舟比喻有毅力者、得从容以进其顺;反是者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孔子山喻无毅力者功亏篑(3)以平地比喻有毅力者虽复篑、吾往也()孟子掘井喻半途而废事业无成。
论毅力重点
论毅力重点论毅力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激励当时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志士仁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而应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而写的,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别署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系清末光绪举人,1898年起追随康有为,由此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主张一致,两人并称:“康梁”。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报》、《新小说》等,在推动维新运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后来又提倡立宪保皇。
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教育总长等职。
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教授。
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政治态度多有变化。
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作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新闻、语言、文字、宗教等多种学科。
他对晚清文学界有多方面的影响,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对诗歌和小说发展起过推动作用。
经他改造的“新文体”,以“平易畅达”、“纵笔所致不受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一时风靡天下。
他的文章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自成一体。
有《饮冰室文集》。
原文梁启超《论毅力》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五节
(一)《论毅力》1.梁启超,本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以激励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仁人志士,继续努力。
2.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3.事实论据: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4.理论论据: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论证方法:① 类比法:“行舟”、“为山”、“平地”、“掘井”之喻,就都是通过类比法来讲道理。
② 对比法:强调了“止”与“进”、败与成的对比。
(主要的)6.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成语:功亏一篑(二)《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1.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
2.论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
3.论据:事实论据: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的购物经历只论证了敬师爱友。
4.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如专门学校和大学的对比、“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学习的对比等。
5.名句对应: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抱定宗旨)诸君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荀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砥砺德行)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犬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
(敬师爱友)6.计划两件事情:一、改良讲义。
二、添购书籍。
7.用以批评“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是(终南捷径)《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五节8.艺术特色:①讲述“三事”的三段,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语重情长②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③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三)《容忍与自由》1.作者:胡适。
青年时代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后,宣扬民主、科学,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2.文体:议论文3.论点: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高中语文第19课论毅力(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19课论毅力(节选)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沁园春·雪》上阕最富有想象和憧憬的句子是“,,。
”2,按要求回答。
五月二十日,从空中俯kàn北川县重灾区外围,救援部队和县政府已建立起一座新的帐pénɡ城。
但是上游三公里外一座大山崩塌,堵塞河道形成了危险的堰塞湖。
堰塞湖溃堤将淹没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后果不堪设想。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俯kàn()帐pénɡ()堵塞()溃堤()(2)文中划线处要选择一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 B.如果……那么…… C.既然……又…… D.无论……都……3,阅读《散步》一文,完成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高中语文论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毅力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散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毅力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
2. 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毅力的价值。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高中语文教材《论毅力》2. 相关资料:关于毅力的名言、故事等3.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课文1. 引入话题:谈谈你对毅力的理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毅力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3. 学生讨论:课文如何论证毅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体会毅力价值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毅力成就的人物故事。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凭借毅力取得成功。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应用课文观点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发挥毅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小组成果。
3. 各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第五课时: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毅力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毅力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5.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论毅力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他们所经历的道路是 如此的纷繁不同。要(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 败的原因?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 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 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 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 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 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猝(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 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 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 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 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 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 点的。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 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 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 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 废井。”成败的数(规律),就在这里而已。
结构层次
全文共二段
一(第1段)
提出全文中点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二(第2段) 论证论点: 第一层:
题解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 新 民说》。写于1902年,即戊戌变法之后的第4年。 变法失败,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 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 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
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
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2011年7月 2、《论毅力》引用孟子的话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这是为了强调( ) A.人生必有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B.毅力大小不同则效果必有差别 C.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成功 D.有毅力就成功,无毅力就失败
论毅力.
论毅力.锁玉学习目标与方法指导1.掌握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2.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3.掌握本文主要的论证手法4.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内容概要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
他自幼多学,•据说6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
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
后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
后变法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
他一方面办报刊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文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中华民国建立后,梁启超于1912年9月由日本返国,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8•年底赴欧洲游历了英、法、比、荷、瑞、意、德等国的20多个名城,并写下了《欧游心影录》。
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学校任教,并在全国各地巡加讲学。
相继出版了多种学术专着。
此外,他在文学革命中也颇有建树。
对于诗歌及小说的创作,都提出了可贵的见解。
他在文学创作上也多有尝试。
写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以政论、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
他的“新文体”,对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
文章特色:《论毅力》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激人斗志,发人警醒。
文章起势突兀,开门见山。
论证过程中,先以人生历程的一般规律入手,阐明逆境与顺境相间以迭,而逆境居十六七,而顺境居十三四。
这就明确了毅力的重要。
因为要克服逆境,非有毅力不可。
再从事情无论大小,必有十次乃至数十次的阻力,进一步阐明要克服阻力,也非有毅力不可。
由于这些体验是大多数读者所共有的,因而作者的观点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而后,作者又举出志力薄弱者,志力稍强者,在挫折面前的种种表现,进而阐明“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这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下面一段,作者变换角度,从挫而不退说起。
辩证地阐明了进与顺的关系。
为了论证的深入,作者又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论毅力》知识归纳
《论毅力》知识归纳作者: 加入日期:07-12-18《论毅力》一、主旨:“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即具备坚韧的毅力,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二、论述结构分析:第一层(第1自然节):从归纳天下古今成败经验入手,概括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规律,作为全文中心论点提出(开门见山,鲜明突出)。
第二层(第2自然节):从人生历程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先说人生历程有顺有逆;再说人生所遇之事,有各种阻力又无可回避;最后说阻力面前各人表现不同,只有毅力至强者才会成功。
由此构成三个小层展开论述。
第三层(第3自然节):从顺逆两境关系可以转化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先说顺逆之境是可以转化的;再说顺利和成功的机遇是公平的,把成功归结为命运是错误的;最后以“操舟”为比喻类比证明坚忍不拔,战胜逆境才能成功。
第四层(第4自然节):引用孔孟名言为理论依据,从历史高度深化中心观点。
*论证理解提示:1、全文论证总体上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包括孔子和孟子的语录。
需要理解的是孟子语录中的对比法。
孟子掘井不及泉而废弃的比喻,它的喻义是没有毅力坚持到底,仍然是失败,而它的言外之意正是只有靠毅力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2、论证中作者运用了三处比喻作类比论证:一是“譬诸操舟”;二是孔子语录“譬如为山”;三是孟子语录,“有为者,譬若掘井”。
其喻义的共同性是有毅力者成,无毅力者败。
若要细分第一处比喻人生历程有顺逆,冲过逆流可成功,没有毅力达不到目的;第二处是比喻成败进退取决于自身是否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三处比喻是即使接近成功,不坚持努力就是失败。
3、文章论证中有二处使用层递修辞方法,作层递论证。
所谓层递就是把三个以上意义具有级差性的语句,按逻辑顺序摆列的修辞手法。
第一处中:志力薄弱→次弱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
第二处是:一日→二三日→或五六日。
步步展开层层深化中心论点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三、知识要点归纳:1、作者:饮冰室主人,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论毅力》阅读理解及答案
《论毅力》阅读理解及答案论毅力①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
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回答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反之则是失败。
②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出现的。
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大有小,但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
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
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的话也就越难。
不是极其坚强的人,是很难达到成功的终点的。
③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
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就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特别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总是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幸运,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
再拿驾船来做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行走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
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
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也就始终不能到达彼岸了。
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说:有为者,譬若掘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1.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一一罗列意志能力薄弱的、较弱的、稍强的、又坚强些的这四种人的表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③段拿驾船来做比方,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结尾说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联系全文,说说成败的规律是什么。
最新-2018高中语文 4.19论毅力(节选)知能优化训练练习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B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交往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解析:选C 。
“悟”,通“晤”,面对面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 .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 .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 .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解析:选C 。
“修”:①是“长”的意思,②是“高”的意思。
“之”:①是动词,“往”的意思,②助词,“的”。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③老之将至,所之既倦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 .①②⑤B .③④⑥C.①②⑥ D.③④⑤解析:选D。
论毅力知识点总结
论毅力知识点总结一、毅力的定义及重要性毅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能够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拥有毅力的人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毅力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可以让我们坚持向前,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毅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在学习工作中,拥有毅力的人能够更好地保持专注和坚定,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个人发展中,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自律和坚定,为我们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努力。
二、毅力的培养方法1. 设定明确的目标:要培养毅力,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为此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步骤。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专注和坚定,不至于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轻易放弃。
2. 不断克服困难:毅力是需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的品质,因此,要培养毅力就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训练自己的毅力,比如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克服自己的惰性、适当地挑战自己等。
3. 培养自律性:自律性是培养毅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具有自律性的人才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
要培养自律性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等方式来进行。
4. 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挑战,因此,要培养毅力就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寻找正能量、与乐观的人为伴、保持乐观的心态等方式来进行。
5. 保持适当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要培养毅力就需要适当地保持适当的压力。
可以通过适度的挑战和竞争、压力管理等方式来进行。
三、毅力的养成与提升1. 养成毅力的方法养成毅力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
其次需要克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通过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欲望,逐渐培养出自己的毅力。
高中语文论毅力教案
高中语文论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论点,论述生活中有关毅力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文章中的论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论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重要句子深层含义的挖掘。
(3)论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毅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让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的论点如何运用。
(2)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
2. 深入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3. 写一篇短文,论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文章中的论点,克服困难和挑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学生是否能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学生是否能运用文章中的论点,论述生活中有关毅力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的地方。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是一篇非常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阅读对于个人毅力的影响和作用。
我会按照你的要求,使用知识的文章格式来撰写这篇文章。
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个主题,同时不断提及你指定的主题文字。
让我们开始吧!一、概述在当今社会,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而阅读对于个人毅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阅读对于毅力的作用,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阅读对于毅力的影响1. 阅读能够培养专注力阅读需要一定的专注和耐心,而这种专注力的培养正是对个人毅力的一种锻炼。
通过不断地阅读,一个人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 阅读带来的思考和领悟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思考和领悟。
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自己对于事物的深刻思考能力,这种思考能力也是毅力的体现。
3. 阅读促进自我成长阅读可以拓宽个人的视野,激发内心的渴望和追求,从而激励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
通过不断地阅读,一个人可以变得更加有毅力,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前进。
三、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在《阅读论毅力》一文中,作者指出:“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思考和领悟。
”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对于毅力的影响。
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够进行思考和领悟,这种思考和领悟正是对个人毅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阅读对于个人毅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不断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这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正是对于个人毅力的一种有力支撑。
我认为阅读是培养和提升个人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阅读对于个人毅力的影响,而且也对于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高中语文论毅力教案
高中语文《论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语言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毅力的赞美,认识到毅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作者的论证方法。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中较为深刻的哲理内涵。
(2)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的行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激发学生对毅力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老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语言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剖析文章的中心论点,阐述毅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5. 联系实际(1)让学生举例说明文章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老师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价值观树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评估学生对毅力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相关单元。
2. 参考资料:有关毅力方面的文章、故事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毅力的感悟文章。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毅力的文章或故事,分享阅读心得。
自考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析议论文课文《论毅力》梁启超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考点精解《论毅力》粱启超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与康有为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l902年戊戌变法之后。
戊戌变法失败,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大批维新党人被贬官、监禁、流放,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梁启超心情极度苦闷彷徨,但仍思积极进取,他满怀激情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所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
3.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以勉励处于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为失败所吓倒,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4.论证方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身已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
全文紧紧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在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
将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对比,证明有毅力者以其坚韧不拔而获成功,缺乏毅力者则难免失败;人生总是逆境居多,顺逆境又总是交替出现,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顺境、扭转逆境的人,而失败者则往往是哀叹命运不济、逢难必退、终究屈服于逆境的人。
最后,作者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作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反复的正反对比,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5.比喻和层递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如用操舟为喻,说明征程中风浪有顺有逆,若能“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即可顺利到达彼岸。
又如用孔子《论语·子罕》中的比喻“譬如为山”及《孟子·尽心上》中的比喻“譬若掘井”等说明做事贵在坚持。
而能否坚持,关键又在于是否有毅力。
层递有两处,一是将“智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种人,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以突出强者。
梁启超论毅力的练习题
梁启超论毅力的练习题题目:梁启超论毅力的练习题文章:毅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毅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练习题来帮助人们培养和锻炼毅力。
本文将以梁启超论毅力的练习题为标题,探讨毅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来培养和提升毅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毅力的定义。
毅力可以理解为在面对困难、挫折和逆境时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决心。
它是一个人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毅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能够持之以恒。
梁启超先生认为,培养和提升毅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练习题,旨在帮助人们锻炼毅力。
其中包括:1. 每天早起并坚持锻炼身体:早起锻炼身体可以培养毅力和坚持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 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目标的专注和坚持。
3. 克服困难和挑战自己: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勇敢面对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毅力水平。
4. 培养耐心和毅力:在等待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努力。
毅力需要时间的磨砺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毅力。
毅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然而,培养毅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持久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目标,更加坚强地面对困难。
总而言之,毅力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梁启超先生提出的练习题,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毅力。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
让我们积极践行梁启超论毅力的练习题,不断锻炼自己的毅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毅力》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4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9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有“神童”之称。
1890年,梁启超17岁时拜康有为为师,师从康有为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1894年6月,梁启超随康有为人京参加会试。
7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于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史称“公车上书”。
这年7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
8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任总撰述,发表了《变法通泌》等重要论著,还积极编辑出版《西政丛书》。
1897年,梁启超应邀前去长沙,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创办《湘学报》,积极鼓吹和推动维新运动,培养新型人才。
1898年,梁启超奉调入京,同康有为等人发动了著名的“变法维新运动”,协助光绪皇帝实行新政。
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里,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他致夏曾佑的信中所言:“新政来源,真可谓全出我辈。
”在后党的反扑下,戊戌变法遭到失败,梁启超远走日本避难。
梁启超流亡日本,与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
在1898年至1903年5年之问,梁启超在以上刊物上共发表多篇文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
当时著名诗人黄遵宪称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组织“进步党”,曾短暂出任袁世凯司法总长。
袁世凯复辟帝制,梁启超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便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倒袁活动,于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加速了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失败。
梁启超组织研究系,以培育自己的政治力量。
1916年后,梁启超与北洋军阀段祺瑞合作,鼓吹走立宪道路,曾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
但是,残酷的政治漩涡很快使得梁启超彻底放弃政治幻想,三个月后去职,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
此后的十多年,梁启超主要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并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府巡回讲学,以其丰富广博的学识,培养造就了一批日后成大器的人才。
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韵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写于1902年。
“百日新政”失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在菜市口刑场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被陆续监禁、罢官和贬遣戍边的达四十多人。
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新政全部被废除。
作者流亡日本,反思维新变法失败的教训,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阅读指导】(1)基本解读。
本文是用较为浅近的文言进行写作的,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开篇从“天下”、“古今”起笔,从“成”、“败”落笔,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一正一反,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统领全文。
然后从人生的逆境与顺境相间以选的一般规律人手,论证只有最有毅力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紧接着,阐述人生历程的规律,从理论上论证论点。
强调“顺境”与“逆境”,“至强之人”与“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的正反对举,分析这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阻力、逆境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论证毅力的重要性,再次论证论点。
以“递”与“顺”的转化规律进一步论毅力的作用,从挫折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逆与顺的关系。
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之关键。
以“操舟”喻对等逆境,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彼岸的。
(2)精华鉴赏。
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正反论证,逻辑严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文章开篇从“天下”、“古今”起笔,从“成”、“败”落笔,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一正一反,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统领全文。
在论述时也从“顺境”与“逆境”,“至强之人”与“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的正反对举。
语言浅近流畅,充满感情。
梁启超是中国文学语言由古代转向近代的过渡人物,喜欢运用浅近畅晓、半文半白的语言进行写作,时常吸收外国语言的表达方法,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笔锋包含感情,一泻千里。
本文就是通过层递句来达到这一效果的:其一,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进一层,层层递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的不同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说明周密;其次,操舟者,彼“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个层次的层递,将“反是者败”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此外,文中的比喻句运用很灵活,如以“操舟”比喻“有毅力者”“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反是者”“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又援引孔子“为山”之喻,指出无毅力者功亏一篑,用孟子“掘井”之喻,指出半途而废,事业无成。
这些比喻都顺手拈来,生动活泼。
(3)参考译文。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
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
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
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退后,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
烦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了,接着就会有随着刀子下去就切断了的一天。
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天老爷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
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够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即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
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的水路,其间风潮的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
他凭借艰苦忍耐的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从容容进入到顺利的境地。
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那边岸终于无法达到。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
”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思考·探究】(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结合课文进行辩证的思考,增强对于毅力的认识。
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进一层,层层递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的不同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只有那些有毅力、意志力的人才能逆转境遇。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结合本系列教材前后文章的呼应,增进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辩证的思考的方法。
两者的观点大致相同,但各自侧重点不很一致。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去》一文强调,人应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以主观意志力来控制人生方向,在与抵抗力的抗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而《论毅力》一文主要是以“递”与“顺”的转化规律进一步论毅力的作用,从挫折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逆与顺的关系。
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之关键。
以“操舟”喻对等逆境,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彼岸。
总之,两者都重点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内在精神的重要作用。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增强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1小题:焉:于是,于此,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处所、对象。
第2小题:焉:语气词。
第3小题:焉:然、貌、样子,助词。
第4小题:焉:哪儿。
【相关资料】变法通议自序(1896年8月9日)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碳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
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暅骑,暅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
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
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
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
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
”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
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铲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
而彼君民上下,犹瞷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苯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
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
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