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变成了什么》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
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蛹经过10——15天左右的发育,会变成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教学难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
雌雄蚕蛾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单。
说明: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蛹变成了什么(教案1)
蛹变成了什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它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第一部分:交流我们的新发现:“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
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
第二部分: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在对蚕蛾形态观察的基础上,教科书还安排了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这是对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一茧里钻出的蛾子是蛹变的吧?所作解释的论证。
这对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蚕蛾是什么:活动的思路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蚂蚁、蚕蛾、蜻蜓等昆虫,它们尽管外形差异很大,但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翅。
具有这种特征的就是昆虫。
蚕蛾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蚕蛾也是昆虫。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最好的老师。
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很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
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植物、动物、人体的外形、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了解。
本单元中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周期。
而且,在前三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养蚕有了初步的了解,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本课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9课《蚕蛹变成了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9课《蚕蛹变成了什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蚕蛹变成了蚕蛾的过程,并知道一些关于蚕蛾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蚕蛹变成蚕蛾的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变化和生物的生命周期。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蚕蛹变成了什么》,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的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放映一段关于蚕蛹变成蚕蛾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蚕蛹变成了什么》。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
提问: - 蚕蛹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个? - 蚕蛹变成蛾子需要多久的时间? - 蚕蛾有什么特点?生活在什么地方?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问题: 1. 如果把蚕蛹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会发生什么变化? 2. 蚕蛾在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是你观察到的? 3. 除了蚕蛾,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总结观察结果。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总结学到的知识,梳理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巩固他们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或实例,引导学生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
拓展问题: - 蚕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 蚕蛾的生命周期和其他昆虫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做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课件
蛹的变态阶段
蛹的形成
在完全变态过程中,幼虫会停止进食,蜕去旧表皮,形成蛹。蛹的形态与幼虫 不同,无法移动。
蛹的发育
在蛹的发育过程中,内部器官会进行重排和改造,最终形成成虫的器官。这个 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蛹变成成虫的过程
成虫羽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蛹壳破裂,成虫伸出并展开翅膀,完 成羽化过程。
蛹的生活习性
介绍蛹在哪些环境、条件下生 活和生长。
蛹变成蝴蝶的过程
详细介绍蛹如何变成蝴蝶,包 括各个阶段的变化过程。
蝴蝶的特点与习性
介绍蝴蝶的形态特征、生活习 性等。
02
蛹的生物特征
蛹的定义
蛹
是昆虫从幼虫过渡到成虫的一种 过渡形态,通常不活跃,在内部 进行着复杂的生物变化。
描述
蛹是一个相对静止的阶段,其中 昆虫进行着重要的生理转变,如 器官的重组和改造。
蛹的形态特征
大小和形状
不同昆虫的蛹有不同的形态,但 通常都比较小,便于隐藏和保护
。
颜色
蛹的颜色通常与周围环境相似,以 提供伪装和保护。
结构
蛹的结构非常特殊,它由一层坚硬 的外壳包裹,保护内部正在进行的 生理变化。
蛹的生命周期
阶段
蛹是昆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通 常在幼虫阶段之后出现。
变化
时间
蛹的持续时间因昆虫种类而异,但通 常不会太长,以确保昆虫能够及时完 成变态。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课 件
目录
• 导入 • 蛹的生物特征 • 蛹的变态过程 • 蛹变成的生物种类 • 实验观察蛹变成的过程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导入
主题引入
01
02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建议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建议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这节课的教学时间最好在一部分学生的蚕蛹已经变成蚕蛾的时候进行,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蚕盒带来。
交流时把自己的蚕蛾向别的同学进行介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蚕蛾从茧中出来的过程:蚕蛾先吐出一种碱性的液汁,使粘着蚕丝的丝胶溶解,然后用头和足把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蚕蛾就从圆洞中钻出来。
蚕蛾是蚕蛹变成的吗?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希望让学生认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时先对蚕蛾的行为进行观察,包括雄蛾、雌蛾的区别,以及雌蛾产卵的问题,然后再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
部分学生在课下对蚕蛾的行为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观察,也有了一些发现。
比如蚕蛾不吃东西也不会飞,有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等,课堂上让学生继续观察,主要围绕“看看蚕蛾在干什么?”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这时学生很可能就会提出哪一只是雄蛾,哪一只是雌蛾,它们有什么区别,以及雌蛾怎样产卵等问题。
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学生可能会发现雌蛾肥大,雄蛾瘦小,雌蛾不太活动,雄蛾运动量较大等。
这时教师补充:还可看触角的颜色,雌蛾触角颜色较浅,雄蛾触角颜色较深。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鉴别一下自己手里的蚕蛾是雌蛾还是雄蛾。
对于“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些问题也留给学生回答,相信学生通过观察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这时回头再来看看,蚕茧里有两层皮,一层是蚕在变成蛹时留下来的,一层是蛹变成蛾留下来的。
可让学生回忆一下,蚕的一生蜕了几次皮。
这两次皮也是蚕变成蛹,蛹变成蚕蛾的证据之一。
观察蚕蛾的形态时,教师最好让学生把蚕盒拿开放到旁边,每个同学面前放一只蚕蛾,这只蚕蛾不一定是活的,可以是已死掉、但身体各部分比较完整的,这样便于学生观察,也避免了许多干扰因素。
《蚕蛹变成了什么》 说课稿
《蚕蛹变成了什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蚕蛹变成了什么》。
一、说教材《蚕蛹变成了什么》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蚕蛹变成蚕蛾的过程,知道蚕蛾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蚕蛹变成蚕蛾的变化过程和蚕蛾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本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蚕蛹和蚕蛾的标本、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蚕蛹变成蚕蛾的过程和蚕蛾的形态特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问题导学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蚕蛹是怎么变成蚕蛾的?”“蚕蛾和蚕蛹有哪些不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和蚕蛾的标本、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较法:让学生对蚕蛹和蚕蛾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探究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蚕宝宝成长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宝宝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1、蚕蛹的形态结构展示蚕蛹的标本和图片,让学生观察蚕蛹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并与蚕宝宝进行比较。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4.蛹变成了什么》word教案(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蛹变成了什么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
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总指挥”、“解说员”、“音响师”、“记录员”等。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
“总指挥”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解说员”是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的;“音响师”组织好全组的人员发表意见,并管好小组的纪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
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
《标准》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蛹变成了什么-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教师小结:
蚕蛹经过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较
蚕蛾 蛹
教案设计
年月日
年级
三
年
级
学科
科学
备课教师
魏磊
二次备课(手写)
课题:
4、蛹变成了什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蛹经过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4.蛹变成了什么》word教案(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蛹变成了什么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
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总指挥”、“解说员”、“音响师”、“记录员”等。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
“总指挥”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解说员”是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的;“音响师”组织好全组的人员发表意见,并管好小组的纪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
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
《标准》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蚕蛹变成了什么》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蚕蛹变成了什么)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过程与方法:1、商量蚕一生的变化;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打算):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肯定是收获不小,累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肯定发觉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商量。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觉。
〔4〕教师将学生的发觉有重点的记录。
〔5〕商量: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觉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屡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3〕商量: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商量。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拟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觉,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商量,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觉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2.4.蛹变成了什么》word教案(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蛹变成了什么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自由的组成4人小组。
人员定好之后,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组内再选出“总指挥”、“解说员”、“音响师”、“记录员”等。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有各自的任务。
“总指挥”的作用就如同平时的小组长一样,去协调组内成员的活动;“解说员”是代表整个小组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的;“音响师”组织好全组的人员发表意见,并管好小组的纪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的记录工作。
课上,各小组的成员配合默契,回答问题时妙语连姝。
为什么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把合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的发挥。
《标准》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科学课没有绝对的“模式”可套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去精心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了解蚕蛾和蚕蛹是蚕的不同生命形态,认识到生命的神奇。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说 明 与 提 醒
蚕蛾
蚕蛾
2.雌蛾雄蛾的区分,学生往往只关注体型的胖瘦,其他的区别需要教师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
课堂评估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细致观察,通过比较,了解蚕蛾和蚕蛹的形态特征;能否通过推理,通过论证,明确蚕蛾是蚕蛹变化而来的。
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让我们剪开来观察一下。
4.小结:这个依据是我们的推理,我们还需要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二、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观察蚕蛾的形态,注意有序地观察,思考并交流:
(1)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蚕蛾与蛹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3)画一只蚕蛾和蚕蛹,观察比较,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哪部分发育而成的?并将相关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4)小结。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
2.观察蚕蛾的行为。
(1)讨论:蚕蛾钻出蛹后,它在干什么?
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科学词汇:蚕蛾,交配,繁殖,昆虫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教学设计自贡大安区新店中心何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2、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拟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拟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局部分别是蚕蛹的哪局部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蚕蛾标本,蚕宝宝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一同观察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的,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会变化吗?蛹又会变成什么呢?二、学习新课〔一〕交流新发现1、哪位同学知道蛹会变成什么呢?〔板书课题〕2、我们一起来观察标本看看蛹到底会变成什么吧!3、小组领取桑蚕生活史标本。
4、观察讨论。
5、汇报结果。
〔二〕观察蚕蛾的行为1、经过观察后发现蛹变成了蚕蛾,大家想不想看看蚕蛾会做些什么呢?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蚕蛾的活动录像,我们一同来看看蚕蛾都做了些什么?2、播放蚕蛾课件。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蚕蛾不吃也不喝,但它们交尾产卵〕5、总结:蚕蛾交尾产卵是为了繁殖后代。
产卵大约500粒,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的。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局部组成?2、然后观察各局部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器官?3、归纳总结:蚕蛾的身体局部由头、胸、腹三局部组成,蚕蛾长有2对触角、3对足,2对翅膀。
〔四〕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1、承当产卵重任的是雌蛾还是雄蛾?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2、观察正在交尾的两只蚕蛾,比拟看看有什么区别?3、小组交流:〔1〕有一只蚕蛾的体形较大,另一只的体形较小。
〔2〕一只蚕蛾的翅膀较小,爬行慢;另一只的翅膀较大,爬行快。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蛹变成了什么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4《蛹变成了什么》教案一. 教材分析《蛹变成了什么》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昆虫的发育过程。
通过观察和分析蛹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昆虫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教材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昆虫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对于昆虫的内部结构和发育过程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昆虫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知道蛹是昆虫发育的一个阶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昆虫的兴趣,树立保护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难点:蛹阶段的特点和成虫的产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实物模型:准备昆虫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
3.小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昆虫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昆虫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昆虫是如何发育的吗?蛹又是昆虫发育的哪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蛹的变化。
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蛹是昆虫发育的一个阶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昆虫发育过程中的特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4、5)》教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蚕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
)(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
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
)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
(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蛹变成了什么-优秀奖
主备教师:王亮
课 题
蛹变成了什么
总第21课时
实施时间
2022年4月 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
2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
1 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 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学习新课: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学习新课:蚕蛾是什么
蛹变成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学生猜测后,师板书:蛾。课件出示茧破口要出来的蛾。茧里钻出的蛾子不会就是蛹变的吧王老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录制了一段小视频,请看。
学生观看视频,视频字幕:我养的蚕茧变成蚕蛾了。
课件继续出示:从蚕茧里爬出来的蚕蛾。引导学生说出: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蛾。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蚕蛾,好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蛹变成了什么》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在蚕结茧后10——15天左右,蛾子就会从茧子里钻出来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蛹经过10天一15天左右的发育,会变成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
《蛹变成了什么》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在蚕结茧后10——15天左右,蛾子就会从茧子里钻出来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蛹经过10天一15天左右的发育,会变成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雌雄蚕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