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 精品PPT课件3(共24张)

合集下载

《论语》四则课件

《论语》四则课件

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更好的学习。
拓展延伸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 解更多有关《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 会让你受益匪浅。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春秋时期,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 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 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 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 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 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 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 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孔子没有 “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 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学习了这一则,你有什么体会?
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因为只“温故”而不读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 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老师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 有新发现才可以为师。
学习了这一则,你有什么体会?
孔子讲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的人, 而是同普通人一样,而是通过好学才拥有渊博的知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为我们树立的一个好学的榜样, 激励后人勤奋学习。
第四则 温: 故: 温习。 旧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新:
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 可: 可以。 以为: 以……为,把(它)当做。 语气词,无实义。 矣:

《《论语》四则》课件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上册

《《论语》四则》课件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上册

一、生 字
n )语 论( lú 诲( huì )
焉( yān )
二、通假字: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通“智”,聪明。
听 注意句读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划分节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 语 》 四 则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 称为“圣人”,“先师”。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 国14年。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获取新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独立思考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温习学过的知识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温故而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是什么意思?
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尊称老师或有道德、 有学问的人。如:孔~。先秦诸~ 《论语》中指孔子。
曰(yuē )
: 说
行走好的,优点来自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 一定 在其中 他们的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学语文《论语四则》展示PPT

大学语文《论语四则》展示PPT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 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1.在孔子眼中: 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 核心。 2.孔子将“礼”区分为外在和内在 两个层次。 孔子"克己复礼"的目的是让人们通 过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复到周礼 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 上,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 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的和谐。 3.孔子将“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 与“非礼勿”的道德规范结合起来, 揭示了道德或文明建设的一般规律。
第三则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孰 敢不正?”(《颜 渊》)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 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论语·为政篇》)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 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 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 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谢谢观赏!
商学院 2010级工 商管理专 业
许多高校的校训中都包含有《论语》中的语句: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选自孔子《论语·子张篇》
武汉大学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 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 湖北大学校训: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 -----“笃志” 出自《论乎人情。

年语文长春版第十册《论语》四则ppt课件

年语文长春版第十册《论语》四则ppt课件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子曰:“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 而∕ 内自省也。”
自学:
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及 手里的工具书理解这些句子的 意思。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请把它画出来。针对不理解的 字词进行小组讨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忧虑,怨恨。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 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 而 内自省也。”
自省:自我反省。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向他看齐,看 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 似的毛病”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 和学习经验,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 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表现。在学习上,不可以不懂装懂,应该坦然面对自己 知识上的盲点,不知道的应该虚心求教,知道的就确信 是自己所储存的知识积累。
子曰:“由,诲汝 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 知也。”
诲:教导。
孔子说:“仲由,教改你对待知与不 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7.22 论语四则 |湘教版 (共2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7.22 论语四则 |湘教版  (共27张PPT)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思结合
殆怠
1.危:危~。知止不~(懂得满足不贪心 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 险)。 2.大概,几乎:伤亡~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战国]荀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和书下注 释,合理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自己先理解字、词、句,然后小 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反省自己
《论语》四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表达训练: 请同学们选择最喜欢的一句名
言,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这 句名言给你的感悟。
《论语》四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四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课件

《论语》四则课件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第二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诲:教导。女: 同“汝”,你。知之:应理解为“对待 知与不知的态度”。为:是。 是:此, 这。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知与不知 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 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 人之一。晚年致力教育。相传先后有
弟 子 三 千 人 , 其 中 著 名 的 有 72 余 人 。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
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 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 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 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 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 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 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 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 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 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 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试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正音:
yān
huì


诲女(“女”同“汝”,应读“rǔ”)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 “知”通“智”,应读“zhì”) 也。
读一读: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四则PPT教学课件3

《论语》四则PPT教学课件3

子曰:“由,诲(huì)女 (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是。 是:这(就是)。
知之:知道事情的 道理。
第二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好:喜欢,爱好。
谈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谈学习方法:
敏以求之 温故知新
练一练:
将下面的句子与其含义用线连起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实事求是
勤奋好学
加强复习
虚心求教
练一练: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拓展延伸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
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 料,了解更多有关《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 你受益匪浅。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春秋时期,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 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 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 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 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 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 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 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孔子没有 “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正式版】论语四则公开课PPT

【正式版】论语四则公开课PPT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会读“女、知、敏” 等字,理解“子曰、善、其、从、诲、女、知、 敏”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 知新”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 正确疏通文意。
读一读: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 诲女(“女”同“汝”,应读“rǔ”)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三则:敏以求之(勤奋刻苦)
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会读“女、知、敏”等字,理解“子曰、善、其、从、诲、女、知、敏”等词语的意思。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
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
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 “三”在古文中指“多”的意思,不是确数。 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 “子曰” பைடு நூலகம்《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则: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虚心学习)
第二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实事求是)
谈学习方法:
第三则:敏以求之(勤奋刻苦)
第四则:温故求新(勤于思考)
课堂检测
1 、本文中“子曰”的“子”指的是_____,名_____, 字_____,_____时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 他弟子言行的书。“子”是表示对老 师的尊敬,在《论语》中,子都指孔 子。“曰”,是“说”的意思。

《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

《 论语》四则教学课件

论语四则
第三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何有于我哉!”
注 默:默默、不出声。 诲:教诲、教导。 释 识:音记z住h。ì,通“志”, 倦:疲失倦去耐、心厌。倦,
之:它(所学的知识)。 于:对于。
厌:通“魇”,满足、 哉:语气助词,表
厌烦。
示疑问或反诘。
论语四则
第三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跟“了”相同。
翻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 译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四则
第二则
获取 新的知识
有所发现
温习 学过的知识
将旧知识 融会贯通
独立思考
论语四则
第三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述而》篇共包括38章。
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 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 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赵晋在处理朝政的时候,有时候 拿不定注意,就说第二天再说,结果 第二天他就知道怎么办了。
有人觉得奇怪,就去观察他,发 现他回到家里翻《论语》,翻完了就 知道怎么办了。
《论语》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
Lún yǔ
•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
•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随堂练习
辨析文中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的句子,完成 以下图表。
学习
态度
方法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
默而识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以致用

《论语》四则精品 课件

《论语》四则精品 课件

虽然我们都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可 仍然有 一些人 没有养 成良好 的读书 习惯, 究其原 因,那 是因为 他们没 有对读 书产生 兴趣, 兴趣才 是最好 的老师 !
读书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 ,陶冶 情操, 还能使 孩子得 到放松 休闲, 缓解焦 虑,调 节情绪 ,与孩 子一齐 读书, 既能留 出一些 时间与 孩子共 处,又 能要求 自己也 养成读 书的习 惯,一 举两得 。
这天,我仍旧坚定不移的做着一件事:读 书!我读 书,带 着我的 梦想去 读书, 带着我 的追求 去读书 ,让我 们在快 乐的读 书氛围 中健康 成长!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 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孔子说。子,是尊称。在《论语》中,子都是指孔子。曰,说。 三:古时候三,九等不是确数,是虚数,几个的意思。必:一定。 择:选择。其:代词。他们,他们的。优:优点。者:什么的人。 从:采纳,听从。
《论语》四则
《论语》四则(注意字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节奏朗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小学语文《论语四则》课件

小学语文《论语四则》课件
《论语》四则
《论语》全书共20篇509章,主 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 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 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 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 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 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人。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 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 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 以成为老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便于断句和记忆
古时候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 所以古人在读书的时候会选择摇头 晃脑,他们觉得这样能够更好的断 句,而且配上动作以后,有助于他 们进行记忆。
二、增强节奏感
古人摇头晃脑这个动作,就像 现在歌手唱歌的时候会用一些简单 的手势舞蹈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朗读者
读正确
理解读 懂停顿
配乐读
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 年~公元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 思想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一生培养了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被尊称为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第一文化伟人。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 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南宋时,朱熹把它 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 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也。”
敏:敏捷。
求:探求。
第三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知识 明事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 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温:温习。
可以:在古代汉语中是 两个词,“可”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的“可以”,“以” 是个介词,这里表示动作行 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 和感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为:作 为,当作。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 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想一想: 细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则是谈学习态度的, 哪几则是谈学习方法的?
——《两小儿辩日》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三读: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 顿节奏。
/ / / 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 / /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四读:读课文,解释划横线字的意 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诲女知之乎 3、好古
4、温故而知新:
三人:几个人,古代汉 语里的“三”往往不是具体 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数。
谈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谈学习方法:
敏以求之 温故知新
练一练:
将下面的句子与其含义用线连起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实事求是
勤奋好学
加强复习
虚心求教
练一练: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焉:表示肯定的 语气词。 之:前一个“之”指“善 者”,即优点。后一个“之” 指“不善者”,即缺点。
五读: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一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 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就要改 正。”
二、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女:同“汝” 知:同“智”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 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有人认为部 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 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 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 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 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拓展延伸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
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 料,了解更多有关《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 你受益匪浅。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春秋时期,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 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 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 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 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 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 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 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孔子没有 “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一、初读:找出文中易错的读音 《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音:
yān
huì


诲女(“女”同“汝”,应读“rǔ”)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 “知”通“智”,应读“zhì”) 也。
子曰:“由,诲(huì)女 (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是。 是:这(就是)。
知之:知道事情的 道理。
第二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知与不知的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好:喜欢,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