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8张PPT)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文中
“
”字或句,我最受用。
它的含义是“
”,
给我“
”的感悟或
启发。
阅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 的前行。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是至圣先 师以博爱的胸怀,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这 跨越2000多年的谆谆教诲,承载着中华民族为 师为学的优良传统,它提携我们后辈们踏着正 道的光,让我们成为“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 与传播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感叹语气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疑惑了。”
分析文义
代词,它,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知识链接 顶真,又称联珠、蝉联,是一种文 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 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 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学过的知识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承接
子曰:“温
故/
而知
它,指前面
可
以/
的内容
(之)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省略句
新的理解与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新,
分析文义
迷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转折 就 却,表转折 疑惑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38张
第10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 归复于先王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 译天文下:归颜渊(问称什赞么,是仁赞。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孔子哉说?:”“颜约束渊自曰己:,使“言请语问和其行动目都(走条到礼目上,来细,则就是)仁。。”一子 旦做曰到:了“这非些,礼天(下名的复人作:都使动会.,.称.合许归你乎复有。礼仁)德一。勿日实视行:,仁非德要礼靠勿自听己,, 难道非是礼靠勿别言人吗,?非”礼由勿:依动靠。。”颜渊曰请::“请回允虽许不我敏。,请 颜渊事说(:实“践请问,实从行事仁德)的斯具语体矣细则。。””(《颜渊》)
2.了解孔子思想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 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 范等。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 制度。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 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 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第六章
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华美、文采)则野 (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 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
译文: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 了儒家思想体系。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 为“四书”。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名子作食动,无吃求饭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状而语慎后于置言句,
对于 表并列
接近,靠近 形作动,匡正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有道德的人 表顺承
翻译:
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3)叙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在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诗》 《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 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 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 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 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 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在他的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还认为,对待 “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 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 “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十二章课件完美版演示文稿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 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 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第二十三页,共52页。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第九页,共52页。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第十页,共52页。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第十四页,共52页。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 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呢?”
第十五页,共52页。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第四十五页,共52页。
3、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四十六页,共52页。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来表达
不会越出规矩。”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饭疏食,饮水
(古)粗糙。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今)包括冷、热水。
(三)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 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 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逐章学习前六章内容,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 句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 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 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 表示程度极深。 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开始走向成 熟。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 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仁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 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原 文 :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文言 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论语》十二章
论 语 L U N Y U 孔子
目录
壹贰 叁肆
文学常识 基础字词 内容讲解 合作探究
文 学 常 识
壹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 儒 家学派创始人。主张的“仁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 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曾修 《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罔 (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
斯夫(fú)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
内 容 讲 解
叁
第一章 原 文 : 子 曰 : “ 学 / 而 时 习 之 , 不 亦 / 说 乎 ? 有 朋 / 自 远 方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了解孔子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 “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 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文 化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 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 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 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等。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个人修养: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演示文稿
优选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史书,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 书”(《孟子》、《中庸》、《大 学》、《论语》)之一。宋朝宰相赵 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吃饭
8.子曰名词:作“动饭词疏食饮冷水水 ,弯曲着肱胳膊而枕之,乐亦
粗粮
顺承
乐趣
在其中矣。不正当义手而段富且贵,对于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路 一定
选择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顺承 跟从、学习
在其中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 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 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 己的缺点。”
• 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 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 的毛病。
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12.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并列
仁德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 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 记录故称之为语录体。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政治 主张“仁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
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
停
。
”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 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
普通人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越过、超过 规范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 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 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 出规矩。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品质高尚 6.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忍受 担忧,发愁 乐趣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 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的学习,循序渐进。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温习 表承接
做,成为4.子曰:“温故∕ 而新,可 以∕为师矣.”旧的知识
可以 凭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 的(旧的)知识, 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 成为老师。”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 “知新”)
表转折,却
转折,却 有害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而折转 不生气愠,,发怒不亦指∕道君德子上有乎修养?的”人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吗?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的乐趣 ③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听读课文,试着把文章分成学习方法、学 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大类。
学习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章
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
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十一章
先生,指孔子
按时复习
也、也是 yuè
1.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表顺接
代指学习的内容 通“悦” ,愉
有志同朋道∕自合远的人方来,不 亦 ∕乐 乎?人快不。知∕
尽心竭力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个人修养: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通“又”,
表零数 顺承
独立做事情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学习态度)
代词,学问
7.子曰:“知 之
……的人
者∕不如 好之
以……为乐趣
喜欢、爱好
名词意动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 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