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1)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1]PPT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将曾子之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也会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带领部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 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成山,最终达到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
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 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 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 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 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 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 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 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 自己。
《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 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内 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教育原则和方法等。
宋代后把它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为“四书”。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 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 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 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 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 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 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人称代词,我
自己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
wèi,替,给 谋划,出主意 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为 人谋而不 忠 乎?与朋友交而
真诚,诚实 尽心竭力 复习
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
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 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 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温习 它 通“悦”
先生,指孔子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语气词 相当于 “吗
了解而 不 愠, 不亦君子源自?”却 生气,发怒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 了儒家思想体系。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1
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问题?(学 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时习”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知/ 合的而人不从远愠方(来yù(n)与,我不探亦讨/学君问子)乎,?难”道不
了解是很连词快乐生吗气?别人不了解自己道但德高是自己又不 生表气转发折怒恼,怒难道不是品德高尚尚的的人人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难道不是…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并称“孔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研读文本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学而》)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堆土成山
比喻
填平洼地
未成一篑 (其咎在己)
坚持不懈,
虽覆一篑
不能半途而废 (进益在己)
研读第九章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通“智”,智慧。
者:……的人
译文:子曰:“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研读第九章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补充: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
研读第五章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 齐:看齐。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省:反省,检查。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 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
重在 虚心请教
研读第二章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研读第二章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思考:请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03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30岁前, 位卑而能 “鄙事”, 有志于学。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 不会迷惑,仁德的人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 不会畏惧。”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 可。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 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 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 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
1
1
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第二要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2
2 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
知识;
第三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虚 3 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3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 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 坚持的。”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统编版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PPT完美课件1
《论语》知识复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文本探究
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文本探究
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ppt
(15)文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主张,就其中的一 点谈谈你的体会。 体会: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 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努力学习这些有利于自 己成长的优点。而当发现别人的短处和缺点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 有同样的问题。以人为镜,不要再次犯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 读 其百 义遍 自 见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广 坚定 恳切 仁德,高尚的道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第12章讲
学习方法:要勤学多问、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人修养的提高:要坚定志向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做 结尾语气词,了 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 一点)做老师了。”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转折连词,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
“却”“可是” 所适从而无所得
第十章:
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名作动,
使动用法
吃 8、子曰:“饭
疏粗食粮,饮水,使…曲…肱弯而曲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述而》)
正当的行为
对,对于 好像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表转折关系 , 诚信 但是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名作动,吃 粗粮
使动用法使……弯曲
8、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述而》)
正当的行为
对,对于 好像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疏通文意
第八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指 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之 者不
…的人
爱好,喜欢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比得上
乐之者。”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疏通文意
学过的(知识)
可以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政》)
领悟
凭 借
(这一点)做
(之) 为 师 矣。”
结尾语气词,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 (这一点)做老师了。”
立身, 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指能听得进各种 顺从意愿 不同意见。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 2、成语类
• • 温故知新 三省吾身 三人行必有我师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表示顺接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永远的孔子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 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 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真诚,诚实
zēng
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wèi
替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 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 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 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人家不了解(我) 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 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 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 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
说 ——悦
四、背诵全文
有 —— 又
• 1、作家作品类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是做人之道。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代指学习的内容 通“悦”,愉快
也、也是 yuè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欢,爱好。 乐: 以… …为乐趣 •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 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三军: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 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子罕》)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川: 河。 斯: 这,指河水。
逝: 流逝。 舍: 舍弃。
•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去 的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呀。”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 论 语 ︾ 十 二 章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他正直、乐 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 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 求理想的社会。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 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仁德 笃: 忠实,坚守。 仁: 切问而近思: 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 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旧的知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就 有害 却,表示转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
停殆
课文探究
• 第四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 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忍受
•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 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 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 德啊,颜回!”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迷惘
辨正统一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中间 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在其中 走 一定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那 那 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