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助推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6.26•【文号】•【施行日期】2019.06.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主要着力点,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议题,作出指示批示。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文化产业同公益性文化事业相对应,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领域,涉及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职能部门。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内容上有交叉,在工作上有融合,但不完全重叠,目前在统计上也是分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宣传文化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金融、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抢抓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跃,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提供资金支持、创作环境改善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扶持。
本文将对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其影响和作用。
首先,国家出台的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财政扶持方面,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国家文化发展基金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引导基金,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优惠利率贷款。
同时,国家也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以帮助文化产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其次,国家在税收优惠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减轻文化产业企业的负担。
比如,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减税优惠。
此外,国家还提出了关于版权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鼓励企业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同时保护版权产业的合法权益。
再次,国家在创作环境改善和市场培育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
为了提高创作环境,国家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比如,设立了红黄蓝工作室等创作基地,为创作人才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
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企业提供了场地和设施。
在市场培育方面,国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家还注重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国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2021-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预测分析》
《xx-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预测分析》xx-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在《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xx-2020年)》印发后,全省各市也相继出台文化发展政策。
例如,深圳市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佛山市出台《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佛山市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惠州、东莞、清远、河源、中山等地,也都出台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
xx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起草了《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广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产业规划有效推进资源整合近年来,广东省文化产业展现出较强的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文化产业整体规划能力强。
广东省政府大力推动以“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粤东西北特色地市为补充的产业布局。
从产业类型的角度看,珠三角地区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音乐、工艺美术、艺术品等产业为主,现代产业特征突出,体现文化与创意、设计、科技融合发展,如华强集团、雅昌文化、佛山创意产业园等;粤东西北地区则更多以文化旅游和工艺品产业为主,如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广东长城集团等。
一些行业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新闻出版、影视、广告和动漫等产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印刷复制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广告业集群形成的重点地区是广州和深圳。
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高。
一类是将广东历史文化融入到现代产业,就地取材形成新的经济活力。
如深圳灵狮、羊城创意产业园、东莞南城艺展中心等均是利用旧厂房改造,通过注入现代元素实现转型升级,建成独具特色的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又如佛山岭南天地,活化了具有典型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群,让历史与现代元素融会贯通,创造了新的产业价值。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与发展概述:我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经济实力。
本文将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财政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
其次,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支持,帮助文化产业初创企业获得启动资金。
再次,降低文化产业企业税负,减免税收,鼓励投资和创新。
此外,政府还鼓励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和便捷融资服务,以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人才培养我国政府注重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支撑产业的发展。
首先,加大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力度,设立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培养平台。
其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和进修,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造力。
再次,建立人才交流与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设立奖学金、资助项目等措施,激励和支持人才的成长和创新。
三、市场拓展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拓展,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首先,鼓励文化企业开发新产品,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作品。
其次,鼓励文化企业与其他行业开展合作,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再次,政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此外,政府还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我国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措施,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未来,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在国内外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造力,也在助推经济增长与就业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生态环境财政投入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等方式,增加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
同时,财政投入还应注重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负担,提供土地、办公空间等资源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和创意人才积极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助力其发展壮大。
二、加强创意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为了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支持,鼓励其加强创意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各方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交流平台,提升创意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行业发展信心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力度,打击盗版、侵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03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郑婉君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政府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居民消费的持续升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但是,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在正确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为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消费模式更加便捷、文化产业门类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热情持续高涨等。
这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现状1.营收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62187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7.6%。
从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除了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行业外,其他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
其中,增速超过10%的行业有文化投资运营、新闻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投资运营行业发展异军突起,增速由2018年的-0.2%转变为2019年的12.3%。
从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增速最快,比2018年同期增长12.4%;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增速较缓,营收增长率为4.2%。
从区域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最高,占全国比重为75.6%;东北地区收入最低,占全国比重为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以占比14.2%、9.2%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其中,东北地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营收处于平稳较快增长阶段。
2.带动就业效果明显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活性强和融合度高等特征,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2789.3万人,与2013年底相比,就业总量增长了30.8%。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发展动力,正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培育的领域。
本章将介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大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提高其发展水平的必要性。
第二章: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1 国家扶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资金补贴、土地使用优惠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在资金、土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金融机构扶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中来。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在风险管理方面给予专门指导。
2.3 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国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文化创意园区、艺术中心、博物馆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章: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3.1 人才培养文化产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提升整个行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数字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与探索,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3.3 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间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并将国内优秀作品输出到国际市场。
通过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
第四章: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1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
4.2 版权保护问题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和创意,保护知识产权是保障其发展的重要前提。
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并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的普及。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包括文学、艺术、传媒、设计、广告、演出、影视、游戏等领域。
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增长性和收益性,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机会。
发展趋势1.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媒产业迎来了一个大爆发。
无论是彩电、电脑、手机等消费产品,还是日益盛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文化产业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创新与创意的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文化产业不断发挥创意和创新的力量,推陈出新、不断变革。
创意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尤其是那些既有文化品质又富有创意的作品。
因此,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创新的天地,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3.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多元的文化元素、更强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文化产业必须更加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在全球市场中立足。
4.文化与创新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文化与科技也越来越密不可分。
新兴产业开始向文化产业渗透,带来了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如影视、游戏、虚拟现实等。
文化产业必须与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机会分析1. 政策红利的加码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政策措施将创造更多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各级政府还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扶持,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与建议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新型产业、服务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代表,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背景与现状分析1.1 政策背景我国从2008年起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1.2 现状分析尽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创作人才培养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金融支持不到位等问题也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2.1 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大对创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降低创新创意产业相关企业的税负。
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2.2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有创意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此外,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2.3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同时,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交流活动,拓宽市场和视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变迁以及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众多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数字化转型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数字内容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形式,从在线音乐、网络文学到数字影视、电子游戏,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无处不在。
一方面,数字化降低了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传播速度。
创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消费者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喜爱的文化内容。
另一方面,数字化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创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融合发展态势明显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显著。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文化业态,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使得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各类文化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览,更渴望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此外,文化与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也为这些产业赋予了新的价值和竞争力。
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和品牌塑造,企业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三、消费升级推动品质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消遣,更注重文化产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审美体验和知识内涵。
这就促使文化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出现了更多细分领域和专业服务机构。
四、全球化拓展空间广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政策支持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如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艺术表演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以影视产业为例,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不仅能够在票房和收视率上取得成功,还能够带动相关的衍生产品开发,如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音乐产业也是如此,一首热门歌曲不仅能够在数字音乐平台上获得高点击率,还能够通过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实现线下的商业价值。
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内容创作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特的创意和视角。
许多作品跟风模仿,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相似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有限。
由于文化产业的项目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其贷款较为谨慎,这使得许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此外,文化产业的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既懂文化艺术又懂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导致文化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决策。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项目和企业进行扶持。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项目的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促进产业的发展。
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2023年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国家政策
2023年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国家政策2023年关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国家政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2023年,我们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国家政策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增长,还能够加强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多样性,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在制定文化政策时,我们不仅需要重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潜力,更要关注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生态平衡。
这些方面的政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发展,也能够推动文化内涵的不断增强和提升。
2023年,国家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应该更加注重以下几点:一、深入挖掘国家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2023年,国家政策应该更加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无论是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当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文化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2023年,国家政策应该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科研资金支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企业。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国家政策应该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土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吸引国外优秀文化产品引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投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四、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2023年,国家政策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解读
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解读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增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本文将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一、政策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制定旨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政策内容1. 资金扶持为了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扶持。
具体的扶持方式包括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希望能够降低文化产业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2. 培训与人才引进为了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政府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进修活动。
此外,政府还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政府希望能够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 市场拓展与合作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市场拓展和合作探索。
政府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展览和商务洽谈会,为企业提供合作机会和资源对接平台。
通过拓展市场和合作,政府希望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4. 优惠政策为了减轻文化产业企业的负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减免税收、降低用地成本、提供创新奖励等。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政府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身到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的发展。
5. 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通过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措施,政府希望能够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创作热情,保护他们的创作成果。
三、政策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
大量的优秀文化作品涌现出来,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与新中国共成长_同新时代齐奋进——新中国期刊业70年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
表1 1949-1964年之间国家先后发布的一系列关于期刊发展的政策被国民党反动派停刊的进步期刊也纷纷复刊出版,如《中国青年》《世界知识》等,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又创办了一批体现新中国新气象和新面貌的期刊,如时政期刊《学习》《新华月报》《新建设》《人民画报》等;社科理论期刊《哲学研究》《文史哲》等;文学期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文化综合类期刊《大众电影》《新体育》《美术》《连环画报》等;科技期刊《中国水利》《中国科学》等;科普期刊《无线电》《航空知识》等。
期刊业在曲折中发展。
195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发布5了《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迅速催生了一大批党建理论期刊。
如1958年6月1日,《红旗》正式创刊,随后《解放》《实践》《奋进》《前线》等各地党刊纷纷创刊。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纸张供应紧张,致使1960年全国期刊种数、印量大幅下滑,由1959年的851种骤降到442种;总印数、总印张数分别由1959年的5.28亿册、12.05亿张降至4.67亿册、10.31亿张。
1966年开始,“文革”导致正常的期刊出版活动基本停滞,大部分期刊被迫停刊。
到1969年,仅剩下《红旗》《人民画报》《北京周报(外文版)》及少数自然科学类期刊等20种。
1971年3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1972年期刊种数恢复至194种。
1976年“文革”宣告结束,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期刊业重获新生。
(二)变迁与繁荣阶段(1978—2012年):新中国期刊业快速恢复和变迁及繁荣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目标,生产力再次得以解放和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期刊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在近年来得到了加强和重视,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政策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2. 扶持政策措施: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土地等资源配套等。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3. 建立文化市场体系:政府将推动文化产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并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力度。
政策还提出要加强文化市场调控,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优秀文化企业。
4.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政府鼓励文化产业向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多元、创新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政策还强调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提供奖学金、创业扶持等政策,吸引更多有才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投身文化产业。
政策还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倡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有效传播。
政府还鼓励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项目,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
7. 加强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监管:政府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保护文化产业的合法权益。
政策还要求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文化市场乱象的整治,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以上是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潮汕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潮汕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潮汕地区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潮汕地区拥有
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和特色美食等优势资源,同时也在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潮汕文化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机遇:
1.政策支持。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潮汕地区的
文化产业也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的红利,如政府给予文化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2.文化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3.品牌意识的提升。
随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品牌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此地文化产品的信
赖度也越来越高,这将促进潮汕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挑战:
1.知名度不高。
潮汕地区的文化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相关的文化产品在全国市场上
的竞争力不足。
2.产业链的不完善。
潮汕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的薄
弱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人才匮乏。
在潮汕地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困难。
要想进一步提高潮汕
文化产业的水平,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潮汕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机遇与挑战。
为了在市场上占领更有竞争力的地位,潮汕地区的文化企业需要尽快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扩大产业规模和完善产业
链的同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挖掘潮汕地区文化产业的潜力,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摘要】2008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驱动力更为明显,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开展的新形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业态转型持续深入。
与此同时,文化开展不平衡不充沛、文化人才结构性失衡、文化金融成熟度较低、文化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的主要问题。
2008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将更加深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愈加成熟,中华文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策;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带着人们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正式写入党章,与制度、道路、理论、体制并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亿元,其中,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4万家企业调查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
我国文化产业的开展正逐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增势强劲,产业开展集聚化、数字化、融合化、特色化趋势显著。
一、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开展整体概述2008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一年。
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牵引力、驱动力更为明显,文化产业正以其日渐丰盛的产业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原因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原因一、国家政策的支持1.1 政府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支持,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 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国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2.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文化资源和科技为支撑,以人才和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为目标的产业。
2.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三、科技的推动作用3.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促进。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评台和途径,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3.2 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4.1 教育的普及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4.2 文化需求的多元化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为行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5.1 文化产业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全球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全球趋势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一、引言文化产业指的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多个领域的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多个维度探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二、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意识到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 激励创新很多国家都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科研补贴等方式激励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活动。
比如,英国的文化产业创新基金,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计划等。
这些政策鼓励了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例如,美国制定的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为创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3. 跨界合作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的合作。
许多国家都在跨界合作方面做出努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也为其他领域注入了文化创意的新动力。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产业得以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实现创意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1.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
通过VR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品,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内容与现实场景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2. 数字音乐和数字艺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音乐和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音乐创作可以完全基于计算机软件完成,数字艺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和展示。
这种数字化的创作方式为艺术家和音乐家带来了更多的创作自由和表现空间。
3. 云服务和移动应用云服务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为文化产业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
人口红利如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人口红利如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当今社会,人口红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谈论人口红利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但实际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在文化方面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文化创作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文化作品,而大量的人才能够投身于文学、艺术、影视等各个文化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
比如,在文学领域,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各种类型的优秀文学作品,从小说到诗歌,从散文到戏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艺术领域,众多的艺术家能够展现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创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其次,庞大的人口意味着更广泛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更多的人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走进剧院欣赏戏剧,走进美术馆参观展览,走进书店购买书籍。
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文化企业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消费市场的扩大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再者,人口红利带来的人口流动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在现代社会,人员的流动日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交流和融合。
这种交流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合作,也促进了文化的相互借鉴和传播。
例如,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汇聚在大城市,他们带来了各自家乡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使得城市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丰富。
同时,通过这种交流,优秀的文化能够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从而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服务的提供提供了保障。
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充足的劳动力能够确保这些设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形象地比喻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
他认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全民文化消费权益得到了保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回过头来能够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则是解决在产业和事业再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瓶颈问题。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文化产业,则被寄予了厚望。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意味着,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该比重则每年均需提高0.4个百分点,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动力,同时,文化产业大发展也将释放广阔市场空间。
电影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电影行业在拉动文化产业增长中一直是领头羊。
传统的大制作高成本的影片虽说依旧是票房主力,但小成本精制作巧营销的影片也开始走俏电影市场。
《失恋33天》9000万的成本收获了3亿的票房,成功地诠释了并非只有大制作才有大收益。
发展如火如荼的电影产业,近年来不论从影片数量还是票房都呈高增长态势,电影营销和海外市场也在逐步打开,将进一步拉动电影产业收入。
目前,票房收入仍是电影产业的核心驱动力,2004年,国内电影票房收益只有16亿元,到了2010年电影票房收入已经达到了102亿元。
过去7年,电影票房占电影产业综合收入比重逐年提升,从2004年的43.6%增加到2010年的64.7%。
同时,中国电影海外总收入也大幅提高,2010年达到70.4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合拍片占比从2006年的58.8%上升到2010年的99.9%,10年达成出口交易影片共47部,其中46部为合拍片。
北美、亚太以及欧洲是中国电影主要输出地区。
据记者了解,目前虽然票房收入仍是电影产业的主要收益,但电影营销快速成长,越来越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2005年,电影营销收入只有9000万元,2010年,已经攀升至5.3亿元,年均增长58%。
此外,政策红利继续助推电影产业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历经十年酝酿,首次从产业的角度对电影市场进行立法,取消了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的限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措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成为亮点。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对单一产业进行立法,这在立法史上尚属首次,足以表明国
家对发展电影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在国内票房连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社会投资电影产业的热情也有望进一步得以激发。
减少行政审批与加强信息公开则从实际操作层面便利了各类市场主体的进入。
中国电影业正在成长为一个名利双收的朝阳产业。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文化产业逆势飘红。
当年,贺岁片《非诚勿扰》创造了3.5亿元的票房奇迹,其投资方华谊集团稳赚1亿多元;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单集售价达到百万元,创下历史新高;盛大等网游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文化经济的力量逐渐被广泛重视。
不过,电影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目前的影院规模,每年只能容纳150部电影进入院线。
也就是说,有近3/4的电影无缘与观众见面。
此外,中国电影产业目前过于依赖票房,产业链过于单一。
2011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电影的产业价值应该伸向更远、更深的地方。
电影学博士张江艺认为,电影市场不只是影院市场,更不只是拷贝市场,而是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传输技术开拓下的多元市场。
动漫产业备受宠爱
动漫行业似乎是文化产业中最受宠的。
政府给予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动漫产业。
2010年全国共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万分钟,数量生产上已经取代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初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在首映日票房就达800万元,首周末一举突破3000万元,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远远超过了《功夫熊猫》的票房,并且《喜羊羊与灰太狼》牵手迪士尼在52个国家和地区播映。
这部红遍了全国的国产大型动漫系列开启了国产动漫收视先河。
随之而来的衍生品风靡了各个领域:玩具、图书、服装、食品等各个领域几乎都有那几只小羊的可爱身影。
从市场需求上看,动漫产业及其衍生产品、相关的附属产品,覆盖面非常大。
动漫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据了解,全球动漫产业保持着每年50%以上的增长速度。
动画产品的直接消费对象以青少年为主。
目前,中国共
有0-14岁人口2.8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5%。
由此可见,中国动漫产品的消费市场极为庞大,客观上为发展动漫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
政府也将动漫产业列为重点扶持行业予以支持。
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70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创作。
随着扶持资金增加至近1400万元,中国已有百余个本土漫画、动漫演出、网络动漫、手机动漫项目得到了扶持。
一时间,政策的扶持催生了众多雨后春笋般的动漫企业。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突破80亿元。
但是,在诸多动画片中,真正能形成产业链,让大众记住的动漫形象又有多少呢?数量多、精品少是大众对国产动漫的普遍印象。
资深动漫人士邹卫指出,许多动漫企业完全依赖国家提供的财政补贴生存。
丰厚的补贴也让一些与动漫不沾边的企业粗制滥造一些东西,然后打着动漫的旗号向政府要钱,甚至还出现某些企业"组团忽悠",在一个地方拿到了补贴,又以同样的方式在别的地方骗钱。
"当动画片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始终要向质量转变,势必会走向正规。
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想依靠政府补贴做出来的动漫企业是很难真正生存下来的,还是要经过市场化的洗礼。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说。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政府应该取消补贴制,要扶持优质公司。
比如公司销售做到100万元,奖励其50万元。
这种方式才能更激发企业的原创力、竞争力。
新媒体被称最赚钱行业
新媒体被称为最赚钱的行业。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互联网和媒体行业投资研究主管季卫东表示,365行最赚钱就是新媒体行业,平均净利润达到35%,其暴利是房地产行业两倍以上。
新媒体行业是轻资产,主要成本来自劳动成本,尽管中国最近有工资上涨,但是中国工程师价格依然只有硅谷工程师价格
20%-30%的水平。
中国在劳动力的成本上,它的投入和产出是非常有竞争的。
目前涌现的新传媒形式主要有网站、博客、网游、无线互联网等。
中国互联网络
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毛伟认为,新媒体就是互联网支撑的媒体。
从全球的媒体发展来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增长的又一动力源。
这两年,微博和移动互联网都出现爆发式增长。
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服务被广大受众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6亿人。
作为新媒体的另一重要传播途径,移动网络互联网自2009年起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到3.18亿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
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移动互联网累计市场规模达610亿元,接近2010年全年,预计全年将突破800亿元。
预计2011-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市场收入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9.8%。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底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其中被"净化"掉的电视广告量或高达100亿元,很多电视广告为了维持收益,将可能集体涨价,导致广告分流转向新媒体,广告主将可能加大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投放。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到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将接近6亿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互联网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12年互联网广告同比增长40%。
另外,到2012年,中国的3G用户将达到1.7亿,普及率达到13%,基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内容和增值服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政策红利和内容创新中,新媒体尝到了甜头。
但同时,业界也提出新媒体高速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泡沫。
以网络视频为例,现在每一集电视剧卖给网络视频公司,价格在过去短短3年里涨了接近100倍。
专家指出,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还可以创造高附加值,因而,文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硬支撑。
我国经济增速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后,已经开始进入放缓通道,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从国内经济发展与传媒行业发展特点来看,经济萧条
或危机时期,往往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
在我国,继房地产、汽车拉动经济高增长10年之后,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拉动引擎。
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该比重则每年均需提高0.4个百分点,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动力,同时,文化产业大发展也将释放广阔市场空间。
(本报记者郭钇杉)
mqjtoyz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