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物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东海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的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分析

东海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的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分析
第 3 4卷
第 4 期 报
Vo1 4.N o .3 .4
21 0 2年 7月
A CTA CEAN O LOG 1 O CA N I SI CA
东海 三 叶原 甲藻 ( r rcnrm isiu ) P oo e tu t et m 的 r n 形 态 特 征 及 其 I S序 列 分 析 T
左 右 。据 统 计 分 布 于 我 国 近 海 的 赤 潮 生 物 有 1 8 4
港水 域 、 江 口 和 长 江 口水 域 同 时 出 现 。李 道 季 珠
等 指 出 2 0 0 1年 5月在 长江 口外 的羽状锋 水面暴 发
种 , 中 已经 引 发赤潮 的生物 有 4 其 3种 ] 。对重 要 赤
洋 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日益 加 剧 , 为 主 要 海 洋 灾 害 之 成

L) u 引发 的赤 潮于 1 9 9 5年首次被 报道 , 此后 几 乎每 年 都有该 种 赤 潮l 】 。三 叶原 甲藻 , 为 东 海 原 甲藻春 作 季大规模 赤潮 的伴 随种 , 在东海 和南 海沿 岸海 域分 布
期更短 的特点 , 可能是 由环境条件 的改变使 得 三叶原
甲藻产 生 了生 理生态 反应所致口 。
究 和监测 工 作 的基础 和关 键[ 。 7 ]
收 稿 日期 :0 10 1修 订 日期 :0 20 —9 2 1 -53 ; 2 1—20 。
基 金 项 目 : 家 基 础 研 究 规 划 9 3项 目( 0 0 B 2 7 2 ; 国 7 2 1 C 4 8 0 ) 国家 基 金 项 目( 1 7 1 1 ; 益 行 业 项 目 (0 0 5 3 ) 持 。 4 164)公 2 10 0 1支 作 者 简 介 : 红 霞 ( 8 一 ) 女 ,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人 , 士研 究 生 , 王 1 5 , 河 9 硕 主要 从 事 赤 潮 微 藻 分 类 方 面 的研 究 。E mal — i :wa g 0 g iO 2 @ 16 cr n h n xa4 O 2 . o n

东海原甲藻在不同氮源下脲酶活性及生长率对镍离子浓度的响应

东海原甲藻在不同氮源下脲酶活性及生长率对镍离子浓度的响应
S h a n g h a i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东海 原 甲藻 在不 同氮源 下脲酶活 性及 生长率对镍 离子 浓度 的响应
黄 光
东海原甲 藻在不同氮源下脲酶活性及生长率对 镍离子浓度的响应
E f f e c t s o f Ni c k e l I o n C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n U r e a s e Ac t i v i t y a n d G r o wt h R a t e o f P r o r o c e n t r u m d o n g h a / e n s e i n Di f f e r e n t N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s
Ab s t r a c t Us i n g u r e a. n i t r a t e an d a m mo n i u m a s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s , t h e e f e c t s O f u n c h e l a t e d Ni b y E DT A o n g r o wt h r a t e an d u r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o f Pr o r o c e n t r u m d o n g h a i e n s e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As e x p e c t e d . I h e r e wer e n o i n f l u e n c e o n u r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a n d g r o wt h r a t e o f P. d o n g h a i e n s e wh e n gr o wi n g o n n i t r a t e a n d ammo n i u m f o r d i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u n c h e l a t e d Ni .Ho we r v e r , u r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a n d g r o wt h r a t e o f P. d o n g h a i e n s e v ar i e d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利用有机磷增殖研究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利用有机磷增殖研究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利用有机磷增殖研究肖宇梅; 徐雯钦; 苏玉萍; 张立香; 佘晨兴; 廖福萍【期刊名称】《《渔业研究》》【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6页(P278-283)【关键词】有机磷; 东海原甲藻; C-O-P酯键【作者】肖宇梅; 徐雯钦; 苏玉萍; 张立香; 佘晨兴; 廖福萍【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福建省污染控制和资源循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增大,海洋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受其影响。

随之引发的赤潮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也呈现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近海海域2001—2013年间引发赤潮的种类中以甲藻门为优势种的有27种,次之以硅藻门为优势种的有20种,其他如金藻门、蓝藻门、黄藻门等,共60种[1]。

东海近海海域已成为我国赤潮高发区之一,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也已成为该海域赤潮的优势种[2]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01—2013年东海原甲藻赤潮在我国每年均有爆发,其中2013年作为第一优势种引发赤潮多达16次[1]。

东海原甲藻属于甲藻纲,原甲藻目,原甲藻科,原甲藻属,主要在东海长江口、浙江近海至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3-4]。

福建省是我国赤潮频发的省份之一。

据统计,福建省每年平均发生赤潮16.1起[5]。

2013—2017年东海原甲藻赤潮共12起。

东海原甲藻已成为海洋研究工作者密切关注的一个藻种,探讨东海原甲藻赤潮的形成机制、预警应急以及藻种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已成为研究热点。

磷(Phosphorus,P)是微藻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大多数代谢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6]。

海洋中的磷主要以溶解性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和溶解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存在,且因DIP在水生系统中含量较低而通常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第一个限制因素[7-8]。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中华哲水蚤和黑褐新糠虾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中华哲水蚤和黑褐新糠虾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中华哲水蚤和黑褐新糠虾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本文报道了2005年春季东海大规模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与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存活影响的现场实验结果和中华哲水蚤在赤潮区与非赤潮区存活情况的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上述两种赤潮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ACDH)对中华哲水蚤存活、摄食、产卵及孵化影响的实验结果。

同时,还在室内初步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九株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存活与繁殖的影响,并与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如下:现场藻密度为6×10~3 cells/ml 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均明显降低了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

调查发现,中华哲水蚤在赤潮区的活体数量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赤潮区。

从室内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东海原甲藻与链状亚历山大藻藻密度的增加,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均呈线性下降趋势。

东海原甲藻在密度大于2×10~4 cells/ml、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在密度大于2.5×10~3 cells/ml时,均可以明显降低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

两种藻对中华哲水蚤的96hLC50分别为3.5×10~3 cells/ml和4.7×10~4 cells/ml。

米氏凯伦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未对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状况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在藻密度为700 cells/ml左右时,中华哲水蚤能摄食东海原甲藻,但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摄食米氏凯伦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

由三种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产卵和孵化影响的室内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东海原甲藻(>500 cells/ml)、米氏凯伦藻(>5000 cells/ml)以及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250 cells/ml)均显著降低了中华哲水蚤的产卵率。

东海主要重金属生态基准浓度初步研究

东海主要重金属生态基准浓度初步研究

东海主要重金属生态基准浓度初步研究王长友;王修林;孙百晔;苏荣国【期刊名称】《海洋环境科学》【年(卷),期】2009(0)5【摘要】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

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分别为4.6、56.3、142.8和151.3μg/L。

估算了我国东海海水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生态基准浓度分别为4.6、0.1、28和0.3μg/L。

我国Cu、Pb和Cd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于东海海水生态基准。

【总页数】5页(P544-548)【关键词】现场培养实验;重金属;东海原甲藻;生态基准浓度;东海【作者】王长友;王修林;孙百晔;苏荣国【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78;X55【相关文献】1.筛分水平浓度法构建浑河沉积物重金属基准初步研究 [J], 赵艳民;张雷;秦延文;郑丙辉;马迎群2.成都平原农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基准值初步研究 [J], 王莹;侯青叶;杨忠芳;杨晓燕;金立新;李忠惠3.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研究进展(Ⅰ) --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的主要途径[J], 范俊岗;李立;高军;邹立亚4.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J], 江良; 弓晓峰; 袁少芬; 章绍康5.应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建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初步研究——以渤海锦州湾海洋沉积物为例 [J], 王立新;陈静生;刘华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甲藻属甲藻代谢产物 研究进展

原甲藻属甲藻代谢产物 研究进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8, 7(4), 213-221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ijehttps:///10.12677/ije.2018.7402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econdaryMetabolites from DinoflagellateProrocentrum Spp.Yueyue Li1,2, Xiaoqing Tian1,3*, Chengqi Fan1, Yanan Lu11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2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3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hanghaiReceived: Sep. 25th, 2018; accepted: Oct. 10th, 2018; published: Oct. 17th, 2018AbstractProrocentrum spp. is one of the biological provenances for the formation of marine red tides. 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arin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human health. The Prorocentrum genus is rich in metabolites, including polyketides with cyclic polyether, macrolide and alkaloid skele-tons, steroids and some. In this paper, the types, structures and bioactivities of metabolites re-cently obtained from Prorocentrum spp.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research was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is genus.KeywordsProrocentrum,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activity原甲藻属甲藻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李月月1,2,田晓清1,3*,樊成奇1,陆亚男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上海海洋大学,上海3农业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收稿日期:2018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0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7日*通讯作者。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生物学研究进展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生物学研究进展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生物学研究进展第一篇: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生物学研究进展生态环境 2007, 16(3): 1053-1057关于盐度影响藻类生长的机制,报道不多。

对于藻细胞而言,在高盐度下生长需要更多能量,作为细胞内储存物质的脂肪的含量相应增加。

而当盐度适当降至其原环境的盐度2/3时,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

盐度对东海原甲藻的影响表现为在低盐度18下生长能力较弱;盐度22和35.7时,其生长能力相当;最适盐度为25~31[16,19]。

东海原甲藻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与现场赤潮区的温、盐数值一致,从温、盐上看长江口至舟山群岛这一海区在5和6月份正适合东海原甲藻的生长[16]。

2.2 东海原甲藻对氮源和磷源的利用氮、磷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形态构成、数量变动不仅影响着赤潮生物的生理、生化组成,还决定了赤潮形成的规模和程度。

因而,氮、磷营养盐成为了长江口富营养化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

藻类通常优先利用铵盐[21],因为NH4-N可直接被藻类利用。

其他形式的无机态的N(如NO3-、NO2-)都是间接被利用的。

NH4-N 在被同化为氨基酸时并不需要被降解,而NO3-N 却需要先被还原才能被利用。

东海原甲藻均能利用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且也是优先利用铵盐[22]。

最适生长的w(N)/w(P)比范围在8~20之间[23,24]。

东海原甲藻对甘氨酸和L2丙氨酸利用程度不高,当以这两种物质作为氮源时,生长素率和生物量均下降,高浓度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3]。

资料显示: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无机氮秋季以NO3-N为主,春季则以NH4-N 为主[25],这样该区域溶解无机氮为东海原甲藻高密度赤潮的爆发和维持提供了氮源。

东海原甲藻可以吸收无机磷NaH2PO4,又可以利用3种小分子有机磷ATP、葡萄糖-6-磷酸和甘油磷酸钠,这说明东海原甲藻在自然海水中可以利用的磷源比较广泛,从而可以为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提供丰富的磷源[26]。

亚油酸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克生效应及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亚油酸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克生效应及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亚油酸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克生效应及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赤潮现象开始在全球蔓延,至今已成为世界性的海洋灾害之一。

赤潮在世界沿海区域频繁发生,对公众健康、海洋环境、水产养殖业及自然资源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面对海洋赤潮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赤潮灾难的严重性,积极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赤潮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大型海藻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赤潮微藻产生克生效应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生物防治方法。

本论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选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优势赤潮藻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作为研究对象,在本课题组已经筛选出三种抑藻效果最好的不饱和脂肪酸前提下,选取其中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作为克生物质,研究亚油酸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克生效应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本研究为利用大型海藻有效控制有害藻华的实施提供实践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结果如下:1.利用不同浓度的亚油酸作用48h,初步研究亚油酸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的克生作用,结果表明:随亚油酸浓度梯度的增大,微藻生长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种微藻的抑制率呈现与生长量变化相对应的先降后升趋势。

当亚油酸浓度为900μg/L时,赤潮异弯藻的抑制率为97.3%,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为91.8%,亚油酸对两种微藻的抑制效果显著(P<0.05)。

2.通过不同浓度的亚油酸作用于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48h后检测抗氧化系统、活性氧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结果表明:随亚油酸浓度的增大,细胞内抗氧化酶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抗氧化非酶类的抗坏血酸(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总RO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H2O2)以及羟自由基(·OH)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亚油酸浓度的增大呈现为持续上升趋势。

东海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的形态特征及其 ITS 序列分析

东海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的形态特征及其 ITS 序列分析

东海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的形态特征及其 ITS 序列分析王红霞;陆斗定;何飘霞;夏平;戴鑫烽【摘要】报道了首次分离于东海海域的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 Schiller)藻株号(LAMB100721),通过利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分子系统进化进行了详尽描述和鉴定.细胞长卵形或披针形,后端细长且尖,前端圆,最宽部位于细胞中央.顶刺长而显,三角状.壳面光滑,无刺或突起物.刺丝胞孔稀疏而不规则地分布于壳面边缘.叶绿体无具体形状,分布于整个细胞中,细胞核球形,位于中下部.老化的细胞可见细胞边缘的间接带,且间接带表面光滑.细胞长为19~25μm,平均值为(22.6±0.9)μm;宽为11~16μm,平均值为(13.2±1.1)μm.所测目标藻株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569 bp,其中GC含量为47.6%.三叶原甲藻系赤潮种,为东海原甲藻春季大规模赤潮的伴随种.加强有害赤潮的预防和监测工作是减少危害的有效途径,而对赤潮原因种的准确识别和鉴定则是基础和关键.%Prorocentrum triestinum Schiller (LAMB100721) is first time isolat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Detail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re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under ligh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easurement of ITS sequences. The cells are lanceolate or heart-shaped. The anterior end is slightly excavated with an apical spine. The posterior end is pointed . The center of the cell is widest. Thecal surface is smooth, but contains tricocyst pores which are scattered apparently at the margin. The chloroplasts are irregular, distributed within the whole cell. The nucleus is rounded,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cell. The cell has a mean length of (22. 6 ± 0. 9)μm (range 19 - 25 μim) and mean width of (13. 2 ± 1. l)μm (range 11 - 16 μim). The sequence length of the strain LAMB100721 is 569 bp. The GC content is 47. 6%. Prorocentrum triestinum is a causative species of red tide. It has been co-occurred with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in the ECS. Therefore, th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causative species were important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harmful algal blooms.【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8页(P155-162)【关键词】东海;三叶原甲藻;形态特征;扫描电镜;rDNA ITS序列【作者】王红霞;陆斗定;何飘霞;夏平;戴鑫烽【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近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赤潮发生的频度、强度和地理分布都在增加,对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成为主要海洋灾害之一[1]。

6种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藻类的吞噬行为研究

6种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藻类的吞噬行为研究

6种赤潮甲藻对荧光标记藻类的吞噬行为研究张淑雯;张云;欧林坚;齐雨藻;吕颂辉【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2(043)003【摘要】选取6种在中国沿海广泛分布的赤潮甲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链状亚历山大藻似lexandriumcatenell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采用经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标记灭活的荧光饵料藻进行投喂,观察目标甲藻是否存在吞噬行为,研究光照、营养盐条件对目标甲藻的吞噬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链状亚历山大藻能吞噬旋转海链藻(Thalassiosiracurviseriata),东海原甲藻能摄食球等鞭金藻(1sochrysisgalbana),但其摄食概率非常低.且不受光照和营养盐条件的影响。

实验中,未观测到米氏凯伦藻、海洋原甲藻、微小原甲藻和锥状斯氏藻的吞噬行为。

在黑暗中培养48—72h后,目标甲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

虽然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具吞噬行为属于混合营养生物,但光合自养是目标甲藻获取营养、维持生长最主要的方式。

%Six dinoflagellates species Karenia mikimotoi, Alexandrium catenella,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Proro- centrum micans, Prorocentrum minimum and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were chosen as the target species. The preys which were labeled with 5-(4,6-Dichlorotriazinyl)aminofluorescein (DTAF) as the fluorescent labeled algae (FLA) wereadd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ix dinoflagellates had the capability of phagotrophy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light and nutrients on their phagotrophic behavior. Results showed that A. catenella could ingest the fluorescent labeled Thalassiosira curviseriata and P donghaiense could ingest the fluorescent labeled lsochrysis galbana. These two species had the capa- bility of phagotrophy and thus belonged to the mixotrophic organisms. However, for both species, the grazing frequencies were so low and the phagotrophic behavior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variation of light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No phagotrophic behavior was detected for the species of K. mikimotoi, P. micans, P minimum and S. trochoidea. After inocu- lation in the dark for 48--72h, the dinoflagellates died in different extent, especially P minimum and A. catenella. All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at phototrophy was the major mode in gaining nutrition and sustaining the growth for the target dinoflag- ellates.【总页数】7页(P602-608)【作者】张淑雯;张云;欧林坚;齐雨藻;吕颂辉【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5【相关文献】1.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J], 张宝玉;王广策;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2.光照及营养盐对3种赤潮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影响 [J], 张淑雯;欧林坚;吕颂辉;陈菊芳3.用荧光标记细菌法研究丝兰提取物对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的影响 [J], 曹恒春;王洪荣;王梦芝;李国祥;徐爱秋4.荧光染色标记细菌法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速率的研究 [J], 曹恒春;王梦芝;王洪荣5.用荧光标记法研究瘤胃原虫吞噬细菌的初探 [J], 曹恒春;王洪荣;王梦芝;徐爱秋;李国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三种重要赤潮藻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东海三种重要赤潮藻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东海三种重要赤潮藻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荧光定量PCR技术(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并对模板初始量进行定量分析,在基因突变和表达量检测、物种鉴定和定量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将荧光定量PCR技术运用到浮游植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当中,对东海三种重要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进行了研究,建立(或完善)了三种重要赤潮藻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并将这一检测技术运用到东海现场样品的赤潮藻种类鉴定和数量检测中。

主要成果如下:(1)以核糖体DNA的ITS区(内转录间隔区)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具有种特异性的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分别制备了含有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中肋骨条藻ITS区片段的重组质粒。

(2)根据以上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以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的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完善了本实验室之前建立的中肋骨条藻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均通过实验室制备的纯种和混合样品的检测,其特异性不受微小原甲藻、短凯伦藻和玛氏骨条藻等对照藻的干扰,检测限分别为4.2×10~2(东海原甲藻)、4.6×10~2(米氏凯伦藻)、4.3×10~3(中肋骨条藻)个细胞,可满足赤潮监测的需要。

(3)运用以上建立的方法,对在2011年4、6、8月采集自东海的现场样品进行了研究,并与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镜检方法检测效果基本相同,可以准确、快速检测目标藻的存在与数量多少。

东海原甲藻对羊栖菜合子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化感作用研究

东海原甲藻对羊栖菜合子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化感作用研究

东海原甲藻对羊栖菜合子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化感作用研究王彩霞;贾阳;秦文莉;陈斌斌;王敏;马增岭【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22(46)2【摘要】为评估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发生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is)幼苗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化感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利用浓度为1.00×10^(5)cells/mL东海原甲藻活细胞悬浮液(LC)、细胞破碎液(RC)和无细胞滤液(FC)培养羊栖菜合子,并对其生长发育及光合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LC、RC和FC均会抑制羊栖菜合子的生长、叶绿素a合成和光合活性,其中FC 及LC对合子的抑制程度相似且均大于RC。

JIP-test分析表明,FC及LC对合子的最大量子产率(φP_(o))、性能指数(PI)及PSⅡ反应中心密度(RCs/ABS)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RC。

表明东海原甲藻主要通过向细胞外释放化感物质产生抑制作用,这些化感物质抑制了羊栖菜合子PSⅡ的电子传递,使PSⅡ部分光化学反应中心(RCs)失活,进而使大量激发能转化为热能被耗散掉。

而RC中可能含有某些能够刺激羊栖菜合子生长的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羊栖菜合子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化感物质引起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可以抑制羊栖菜合子的发育和光合活性,减少羊栖菜种苗产量,并最终阻碍了羊栖菜产业的发展。

【总页数】10页(P216-225)【作者】王彩霞;贾阳;秦文莉;陈斌斌;王敏;马增岭【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浙江省亚热带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相关文献】1.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研究2.几种环境因子对高生物量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3.阳光紫外辐射对褐藻羊栖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4.剧毒卡尔藻与东海原甲藻间的化感作用研究5.海洋底栖甲藻——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对三种赤潮藻的化感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沈盎绿;李道季【摘要】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浓度,说明藻细胞内存在明显的营养盐库.在磷限制情况下,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细胞体积在磷限制培养下变化不大,而且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在磷限制培养一段时间后明显增大,当磷酸盐恢复正常水平,细胞体积又快速恢复.该结果对于阐释不同营养盐水平下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竞争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期刊名称】《海洋渔业》【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9页(P415-423)【关键词】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营养盐;生长【作者】沈盎绿;李道季【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8富营养化是东海赤潮高发区连续发生大规模赤潮的物质基础,对赤潮发生和演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氮、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东海赤潮高发区甲藻赤潮的主要优势种,近年来对有关营养盐与两种甲藻生长、生理生化等方面影响的报道颇多。

多肋藻提取物对两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多肋藻提取物对两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多肋藻提取物对两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作者:刘忠晓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4期摘要:通过测定赤潮微藻细胞密度,分析了微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提取物对2种赤潮微藻塔玛亚历山大大藻(Alexandum tamarense)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16g/L时能显著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生长抑制率为57.8%,当提取物浓度为32g/L是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大藻的生长,抑制率为58.8%。

同时,2种微藻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显著降低,比对照组的相应含量低约80.0%。

关键词:赤潮微藻;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大藻;生长抑制;多肋藻提取物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068-031 引言赤潮,又称为有害藻华,随着污染物对海洋污染的日趋加重,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对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和沿海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近20年来,发生在我国的有害赤潮事件达到300多起,仅1998年就发生22起赤潮事件,经济损失达10亿元以上[1]。

赤潮产生的毒素由鱼类、贝类等生物传递给人类[2],有害赤潮严重制约着沿海经济的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进而威胁人类健康[3]。

近来研究者提出利用黏土矿物,季铵盐类化合物[4]以及病毒[5]、细菌[6]等方法抑制或灭杀赤潮微藻,这些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外来添加物质可能对海洋水体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现在利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因子进行赤潮的防控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7].海藻在代谢过程中可向环境中分泌抑藻物质,抑制赤潮微藻的生长,例如,从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中分离出的聚酚能抑制陆兹单鞭金藻(Monochrysis)的生长[8],从空石莼体内也分离鉴定出抑制赤潮异弯藻的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物质[9]。

东海海域典型赤潮水体反射光谱模拟研究

东海海域典型赤潮水体反射光谱模拟研究

第50卷 第3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50, No.3 2019年5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May, 2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140430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175号, 41576174号, 41576172号; 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项目, U1609201号, U170920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 41649902号;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工业项目, 2014C31016号。

何 烁, 硕士研究生, E-mail:871893475@① 通信作者: 琇楼林, 正高级工程师, E-mail: lxl@ 收稿日期: 2018-11-12, 收修改稿日期: 2018-12-17东海海域典型赤潮水体反射光谱模拟研究*何 烁 琇楼林① 史爱琴 厉冬玲 王 隽 张华国(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 310012)摘要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我国东海海域的典型赤潮藻种, 其在水体中通常呈垂直非均匀分布, 并存在季节性和日内的垂直迁移现象。

本文通过量化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的分布状态, 利用Hydrolight 软件数值模拟各状态下的水体反射光谱, 研究其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

利用叶绿素浓度高斯垂向模型表征东海原甲藻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 结合东海近岸海域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模型, 模拟得到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赤潮水体的反射光谱。

对比分析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参数(背景叶绿素浓度、甲藻主体水层厚度、水体总生物量和叶绿素浓度峰值深度)对水体反射光谱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海原甲藻从次表层向表层垂直向上迁移过程中, 水体反射光谱数值在蓝绿波段(400—570nm)减小, 在黄红波段(570—720nm)增大, 特别是在叶绿素荧光效应波段(680nm)处的变化尤为明显。

基于LAMP-LFD技术的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

基于LAMP-LFD技术的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
第 49卷 第 3期 2 0 1 8 年 5 月
海 洋 与 湖 沼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Vl 01.49.No.3 M ay,2018
基 于 LAMP.LFD 技 术 的 有 害 赤 潮 藻 东 海 原 甲藻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 检 方 法 术
2008)。2010年 6月,福建定 海 湾发生 东海原 甲藻与 夜 光 藻 双相 赤 潮 ,海 区表 层 水 体 中 东海 原 甲藻 细 胞 数平 均值 高达 1.47x10 ind./L(李 正华 ,2016)。据数 据 显示 ,2001至 2010年 间每 年都有 东海 原 甲藻赤潮 暴 发 ,在 2013年 东海原 甲藻作 为第 一优 势种 引发赤 潮 的次 数达 16次,高于其 他赤潮 引发 种位居 第一 (黄 海 燕等 ,2016)。
① 通 讯 作 者 :朱 鹏 ,硕 士 生 导 师 ,副 教授 ,E—mail:zhupengnbu@ 163.tom 收稿 日期 :2017—08—18,收修 改 稿 日期 :2017—11-20
3期
邹 恰 欣 等 :基 于 LAMP—LFD技 术 的有 害 赤 潮 藻东 海原 甲藻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 检 方 法
检 出东海原 甲藻,仪 器设 备依赖 性低 ,结果 可视 化,有 望成 为赤潮原 因种检 测监 控 的常规方 法 。
关 键词 东海原 甲藻;环介 导恒 温扩增 技术;横 向流动试 纸条 ;生 物快检
中图分类 号 x55
doi:10.1 1693/hyhz20170800208
赤 潮 灾 害频 发 已经 成 为制 约 海 洋经 济 可持 续 发 展 的严重 环境 问题 之-(Zingone et aI,2000;曹敏杰 , 2015)。东海 是 中国近海 赤潮 问题 最严重 的海 区(任姝 彤 ,20 1 5),而东海 原 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作 为 一 种 有 害赤 潮 藻 ,已成 为东 海 赤 潮 多发 区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藻 种 之 一 (朱 德 弟 等 ,2009;周 名 江 等 , 2003。其在 长江 口附近 、浙 江近 海 以及 福建 沿岸 海域 几乎 每年 都会 引发世 界罕见 的大规模 赤潮 。该藻 是 由 Lu等(2005)在 东海分 离 的一种原 甲藻,依 照其超 微结 构,细 胞形状 特性 ,确定 为一 新种 。过去 的二 十年 间, 东海 原 甲藻 暴发 赤潮 频 率 高 范 围广 ,且 持续 时 间长 , 其现 场密 度(细胞密 度 10 ind./L)对较低 等 的浮游 动物 的繁殖 存 在一定 程度 的不利 影 响(Li et al,2010;Lu et al,2005)。2000年 以来,东 海原 甲藻连 续几 年在 我 国 舟 山群 岛和 东海 长 江 口海域 暴发 了大规 模赤 潮 (邓 光 等,2009)。2008年,东 海原 甲藻赤 潮又 出现在 浙 江渔 山列 岛和 中街 山列 岛,面积均 超过 1000km (龙华 等 ,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张宝玉;王广策;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年(卷),期】2005(015)011【摘要】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 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总页数】5页(P101-105)【作者】张宝玉;王广策;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相关文献】1.四种海洋藻华甲藻与红色赤潮藻的化学互感作用(allelopathy)初步研究 [J], 王欢;胡章喜;唐赢中2.基于现场调查和MODIS卫星遥感下东海原甲藻主导的混合甲藻赤潮生消规律研究 [J], 陈莉婵;杨萌萌;许永久;沈盎绿3.基于现场调查和MODIS卫星遥感下东海原甲藻主导的混合甲藻赤潮生消规律研究 [J], 陈莉婵;杨萌萌;许永久;沈盎绿4.常见桡足类对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效应研究 [J], 陈雯雯;向舒;沈盎绿5.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Ⅱ.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与甲藻赤潮 [J], 林昱;庄栋法;陈孝麟;唐森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中国沿海频繁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的原因种之一,大规模分离鉴定东海原甲藻功能基因是理解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基础.取对数生长期藻体,经微量总RNA抽提、cDNA合成、cDNA扩增和克隆等步骤,构建了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并进行了尝试性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从含有约5000个转化子的文库中随机取150个测序,获得126条EST序列.经网上BlastN 及BlastX分析,共发现11个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的标签.这些基因与东海原甲藻生长发育、物质转换和能量代谢相关.
作者:张秀芳杨官品刘永建李瑞香朱明远 ZHANG Xiu-Fang YANG Guan-Pin LIU Yong-Jian LI Rui-Xiang ZHU Ming-Yuan 作者单位:张秀芳,杨官品,刘永建,ZHANG Xiu-Fang,YANG Guan-Pin,LIU Yong-Jian(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山东,青岛,266003) 李瑞香,朱明远,LI Rui-Xiang,ZHU Ming-Yuan(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2006 36(3) 分类号:Q786 Q948.116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 cDNA PCR文库表达序列标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原 甲藻 P oo e t m o g ae s u生物 学研 究进展 rro nr d n h in eL u
张秀 芳 ,刘 永健
I .山东 理 工大 学生命 科 学学 院 ,山 东 淄博 254 ;2 5 09 .国家海 洋环 境监 测 中心 ,辽 宁 大连 162 10 3
摘要: 东海 原L 藻( rrcnrmd n h i s u是 中国沿海 频繁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的原 因种之一 。 p P ooe tu og ae eL ) n 文章对 东海 原L 藻的命 名 、 p
近 年 来 我 国的 长 江 口和 舟 …群 岛 海 域 爆 发 了 大 规 模 的 原 甲 藻 赤 潮 。 覆 盖 海 域 面 积 达 到 30 70 0 k 0 0 m2 最 大 细胞 密度 达3 × 0 . l 个 ・ , 6 ‘

持续时 间最长的一次原 甲藻赤潮达 1 个月 。如此大 面积 、长 时间 的赤潮 实 属世 界罕 见 ,引起 了我 国政 府 、公众 和科 技界 的广 泛关 注 。上述 近几 年 发生在 我 国 东 海 区 的 原 甲藻 赤 潮 的 第 一 优 势 种 均 为 东 海 原 甲藻 ( rrcnrm d nh i s u) P ooe t og ae eL 。由于 东海 u n 原 甲藻赤 潮在 我 国东海 区 的规模 和 影 响较大 ,东海 原 甲藻 ( d nh ine u og aes L 的研究 已成 为 赤潮 生物 学 的热点 之一 【 。国 内近 年在 其分 布 、 态和 分子 J 形 鉴定 、生理 生 态 、表 达序 列分 析 等方 面开 展 了广泛 的研 究 。本 文 对该 藻的命 名 、生理 生态 及 分子 生物 学研 究进 展进 行 了介绍 ,以期 为 在东 海原 甲藻 中开 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东海原 甲藻 的命 名
东海 原 甲藻属 于 甲藻 纲 , 甲藻 目, 甲藻科 , 原 原 原 甲藻属 。细胞呈 不 对称 梨形 ,长 l~ 2 u 5 2 m,宽 9 1 m,营单 细胞 生 活 ,但 有 时形 成 2 个 细胞 -4p 短链 ,是 目前 原 甲藻 属 中唯一 己知能形 成 细胞 短链 的种 类 卅 t。 20 年 9 在 日本 长崎 举 行 第七 届 国际 甲藻学 03 月 术大会 , 会议确定东亚海域包括我国东海赤潮高发 区 、 日本 、韩 国海 域 的 赤 潮 原 甲藻 不 是 日本 学 者 H 蹦 斤 述 的P o oe t msio u ni,而是 东海 a 描 r rcnr u hk k e s s 原 甲藻 ( d n hi s u 。专家认为:尸 si — og a neL ) e .h o k kes 的定 种 是属 于 动 物命 名法 ,而 原 甲藻具 有 uni s 板状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 ,因此对于 原 甲藻新种 的命 名应 用 植物命 名 法 ,用 拉 丁文描 述 J 目 前还不知道两者是否就是 同一种 ,但H d没 aa 有 又尸 siouni 行指 定 ( pf ao ) 寸 .hkkes s进 t ict n ,而Fra bibliotek 据 y i i
维普资讯
生 态 环 境 2 0 , 63: 0 3 15 0 7 l() 15 -0 7
Ec lg n n i n n o o y a d E v r me t o
ht:ww . ec. m t / wj si o p/ e c
E mal e i - i dt : o e s i m ec. o c
生理生态和分 子生 物学 等方而的研究 成果作 _综述 。东海 原甲藻与在 日本 、韩 阑等亚洲海域分 布的被报道为 P oo et m r rrcnr u
d nau e ttm的原甲藻以及来 自美l C 玉 C MP的具 齿原甲藻( rrcnrm dnau 为 同一种 。东海原q 藻是一币l I P ooe t ettm) u J 噜 喜长光照 的赤潮 藻类 。其生 长的最适 温度 为 2 2℃,最适盐度为 2 ~ 1 5 3 。东海原甲藻能利用铵盐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最适生长的 w N) () ( / P w 比范围在 8 2 ~ 0之2 D A S 2个 东海原 甲藻生长发育 、物质转 换 和能 量代谢相关 的基因标签。认为从基因表达及调控角度研究赤潮形成 与消亡机 制并 阐明它与环境因子 的关 系是必要 的。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命 名 ;生理生态 ;分子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Ol85 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7 .15( 0 7)0 .0 30 6 22 7 2 0 3 15 .5
国际植 物命 名法 及 动物命 名 法 ,均 要求 必须 对新 种 的模 式 种进行 指 定( pf ain才 能有 效 。因此 。 . t ict ) yi o 尸 s io u n ̄ 是一 个无 效种 名 。 hk k e s 许 多学 者 认 为在 东 海 发 生 赤 潮 的该 种 原 甲藻 应定 为 具齿 原 甲藻(rrcnrm dnau [ 。 吕 P ooet ettm) 】 u L 颂 辉 等应 用 扫 描 电 子显 微镜 技 术 ,对 采 自2 0 年5 02 月 浙江 舟 山海域 的 赤潮标 本 ,与来 自美 国国家海 洋 藻种 中 ,C (Poaoi ulr t nl etr LC MP rvslG iadNai a C ne . l o fr utr f r eP yo l ko)的具齿 原 甲藻 0 l eo i h tpa tn C u Ma n n 进行 比较 。通 过 两者 细胞 的 大小 、形态 ,细 胞表 面 的修 饰 物 ,以及细 胞顶 端 突起等 重 要分 类特 征 的 比 较 ,发现 两者 除 了在 细胞 长度 上有 所 差别 以外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