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主要经济作物栽培
作物栽培学概述
一、作物的产量
(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
,即: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产量
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单株
产量的组成上。如禾谷类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棉
了农业,使人类从渔猎采集和穴居,走到丰美的平
原,过上耕耘养殖,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开创了
五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作物的起源地。12个基因中心。中国的中部和
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发源地和
栽培作物起源中心。黍、稷、粟、大豆(菽)、大
麦、荞麦、裸燕麦等作物,中国是初生基因中心,
普通小麦和高粱等是次生中心,栽培稻是起源中心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4、稳定”三农”。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
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
,大田作物生产必将会得到现代科技的武装和改
造,从而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的新景
象。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三、特点
农作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又属露天生产,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一、作物的分类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
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目前世界上栽培种植的植物约1500种,其中粮、 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等 这些人工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广义概念)。
一般所说的作物主要是指粮、棉、油、糖、烟
、麻等大田作物。另外一部分茶、桑、果、菜、药
作物栽培学概述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技术的提高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本教材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关的培训指导。
第一章: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
本章将介绍水稻种植的基本要点和技术要求,包括土壤准备、水田管理、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二章:小麦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小麦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三章:玉米种植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章将介绍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四章:蔬菜种植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农业中的重要经济作物。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蔬菜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蔬菜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五章:果树种植技术果树是农业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果树的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果树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六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农民将能够掌握经济作物种植的关键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课程代码
03085-03086
总学时120
讲课:9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1周
学分
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胡立勇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文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1.1.2作物生产的特点
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2.中国作物网:http://
3.中国农业网:/
4.中国作物科技信息网:http:///caw/zuowu_c.htm
5.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包括新疆全省,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共137个县、市。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川西、甘南、云南西北德钦、中甸2县,共129个县、市。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2.1作物的起源
随着人类从以采集为生向着为自己生产食物这一转变,一些野生植物也被驯化培育成了栽培植物。考古发掘表明,自公元前7000年始,在穆雷贝特(Murey-bet,今叙利亚北部)、我国黄河流域、非洲、美洲等均有栽培作物的早期历史。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山西大枣
广袤的黄土地 山东花生 北方冬季
第六章 北方地区
2014-2-26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特征
1、位置 2、地形
内蒙古高原
华 北 平 原 渤 海 东 北 平 原
青 藏 高 原
黄土高原
黄 海
秦岭
淮河
一、自然特征
3、气候
暖温带、中温 带、寒温带 湿润区、半湿 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
一、自然特征
3、气候 (课本P10)
共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一、自然特征
4、河流
流量少
嫩 江
松花江
冬季结冰
辽 河
一、自然特征
5、植被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一、自然特征
6、土壤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黑土 黄土
华北平原
二、农业 ——旱作农业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
雨热同期
2、作物
二、农业
耕地类型
北方地区
旱地为主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 Nhomakorabea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甜菜
花生 棉花、大豆
其他主要 经济作物
二、农业
2、作物
二、农业
3、面临问题
回温快 降水少
春旱 冬小麦 返青
?
加剧
生活、工 业用水多
二、农业
作物学通论: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
土壤基本耕作的方式有翻耕、旋耕和深松耕
(1)翻耕
翻 耕 ( plowing ) 就 是 利 用 各 种 有 壁 犁 ( 机 械 动 力 或 畜 力 牵 引 ) 或 锄 (人力)将土壤切开,翻转的过程。翻耕的作用在于切土、翻土、碎土, 并同时翻埋有机肥、绿肥和作物残茬,并使土壤疏松。翻耕对土壤影响 最大,作用面最广,消耗动力也最多。它不但影响当季作物,有时也涉 及几季以至几年的作物生产。
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节 土壤耕作和培肥技术 第二节 作物播种技术 第三节 育苗移栽技术 第四节 地膜覆盖技术 第五节 作物施肥技术 第六节 作物水分管理技术 第七节 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第八节 化学调控技术 第九节 收获与贮藏 第十节 作物清洁化无公害生产技术 第十一节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十二节 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7、控制和减轻病虫草害,最终实现作物的全面持续增产 土壤耕翻, 可将病菌、害虫和杂草或其种子等翻埋如土壤深处,使之缺氧窒息死亡, 也可将藏于土壤中的底下害虫、病菌等翻到地面,经暴晒或冷冻而死亡。
(二)土壤耕作类型
土壤耕作可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基本耕作入土较深,一般 达整个耕作层,能显著改变整个耕作层的理化性质,其耕作后效较长。 表土耕作入土较浅,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后,后作播种前,于土壤宜耕期内进行 。根据不同土壤质地,掌握土壤适宜水分范围是提高耕地作业质量、减 少能源消耗的关键。
土壤过湿耕翻,易成泥条,大泥块,压板和破坏土壤结构;过干则土壤 僵硬,也不利于表土耕作整碎、整细,动力消耗大。一般砂土、壤土宜 耕水分范围大于粘土。在实践中,因粘土具有“干三天湿三天,不干不 湿也三天”即宜耕水分范围窄的特点,准确掌握粘土宜耕水分尤为重要。 不同土质的宜耕水分大致为:砂土含水量5~8%,砂壤土10~15%,中 壤土13~19%,重壤土14~20%,粘土20~24%。不论何种土质,以田 间持水量的60~80%为适耕水分。
第六章 选择育种
3.品系比较试验
把上年当选的优良品系种成小区进行比较试验.试验 设计可采用随机区组法,重复3次,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品系多时也可以采用顺序法排列.试验的环境条件应与 大田生产条件接近,保证试验的代表性。品系比较试验一 般进行两年。在第二年品系比较试验的同时,应加速繁殖 种子,以便进行生产试验.根据田间观察评定和室内考种 ,选出较对照显著优越的品系1-2个,参加区域试验,与 其他单位选育的新品共同试验评比。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1.选择对象
从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品种中进行选择最为有效.这 类品种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 应性较强。实行优中选优,以保持和提高其优良性状, 克服其不良性状,最容易见效。而且大面积栽培的品种, 长期种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异, 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容易选出更好的品种。 杂交育成的品种、外地引进品种,也是系统育种的 好材料。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纯系:是指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个体 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即由同一基 因型组成的个体群。
一、纯系学说
1901-1906年,约翰逊从市场买来菜豆品种,经 过6个世代种植和选择,提出了纯系学说。 1.在自花授粉作物群体品种中,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 离出许多纯系。 表明原始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通过选择把不 同基因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这是基于种群的分化, 选择是有效的。
2.保留和积累变异
育种实践证明,通过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 地改变原始群体的面貌,从而出现新的变异,有利 基因的积累和基因累加作用.
例如,美国对波尔白玉米未经过选择的原始群体进行含油量 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70年正向(高)和负向(低)选择,结果后代 的高含油量由原群体的4.7%提高到16.6%,低含油量则降为 0.7%,分别是原始群体的354%和14.9%;高蛋白质含量由原 群体的10.9%提高到26.6%,低蛋白质含量降至4.4%,分别是 原始群体的244%和40%。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定向选择具 有创新作用。
第六章 苹果育种
第一节 苹果种质资源
一、概况及起源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和我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史已 有 5000 年以上。中亚野苹果被认为是现代栽培苹果发源地之 一,为欧洲及美国栽培苹果的原始种。 我国原产的绵苹果在秦汉时代就有记载,在魏晋时代已 有栽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 目前作为经济栽培的品种大部分由国外进入,被称为西洋苹 果,栽培历史不到200年。
5. 金冠早果、丰产、优质、细嫩肉质,易失水抽干
6. 元帅、印度甜味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 7. 国内外苹果育种亲本选配方面的动向是大量用金冠、元帅等 品种作亲本
三、杂种的培育
促进实生苗提前结果的培育措施: 1. 生长季节促长能缩短实生苗的童期,促使提早开花。 2. 异地栽培,北种南育是促使苹果的杂种实生苗提前结 果的有效措施。 3. 环状剥皮 4. 高接 5. 低接
质、耐贮等特点。
1971年在新西兰又发现一嘎 拉浓红型变异,1974年由麦 肯齐发表,定名新嘎拉。
富士的来历 富 士 是 1939 年 日 本 农 林 水产省园艺试验场东北 支场用国光与元帅杂交 育成。
早红富士
岩富10号 2001富士 短枝富士
萌(嘎富)
是日本用嘎拉和富士杂交育成, 2000年引入我国。果实偏圆形, 似嘎拉,单果重 200g—250g ,果 个整齐,成熟期一致,比藤木一 号早一周左右。色泽艳丽,全面 浓红色,品质极优,肉质脆,汁 多,含糖量 13%,甜酸适口,风 味浓郁,具有嘎拉和富士的综合 风味,耐贮运。卢龙地区 7 月下 旬成熟。
遗传力量强的如:印度×祝、金冠×红玉、金冠×印度、 元帅×金冠可传递70%以上。
红玉×元帅、国光×元帅、国光×白龙→50%
3. 大苹果×小苹果→更大程度受小苹果亲本的影响
农作物生产知识概述.pptx
主。三叶期是幼苗营养的转折期。
(1)小麦种子的构造: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 (2)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温度、水分、氧气 小麦种子发芽的三基点温度:最低1--2℃,最适15--
20℃,最高30-35℃。当小麦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干重的 45-50%时便开始萌动,一般认为种子萌发需要的最适土 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1)反应迟钝型。8-12小时,16天以上。(春 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12小时以上,25天左右。 (半冬性品种)
(3) 反应敏感型。12小时以上,30-40。(冬性 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
在小麦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例如, 南种北引,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差,冬季常造成大面 积的冻害死苗;北种南引,多表现发育延迟、成熟晚,甚 至不能抽穗。一般,从纬度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上第1个茎节的日期。 8、挑旗期(孕穗期)50%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9、抽穗期: 50%以上麦穗抽出一半的日期。 10、开花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部小花开放的日期。 11、灌浆期: 50%以上植株麦穗中的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80%,
从籽粒中能挤出汁液的日期。 12、成熟期:50%以上植株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小麦增产的中心环节。
(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即以田定产,以产定穂,以穂定苗,
以苗定播种量。(具体含义如何理解?)在以苗定播种量时 常按“斤籽万苗”来粗略估算。准确计算播种量可用公式进 行计算:
播种量(Kg/hm2)=[每公顷基本苗数×千粒重(g)]/[种 子净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 ×106 ]
作物育种6第六章杂交育种
聚合杂交
第一年 A×B C×D E×F G×H
第二年
×
×
第三年
×
3 多父本授粉:将一个以上的父本品种花粉混合起 来,给一个母本授粉的方式。
4 回交: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代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 交。
在升级品系中仍可继续选株,以便进一步观察 性状分离情况和综合性状表现。
F5及其以后世代的工作与F4相同。
杂种各世代工作内容简表
世代 F1 F2
F3
F4
F5
性状 一致, 分 系统间差 系统群间差异 选种圃同
表现 有优势 离 异明显, 明显,群内系间 F4。 系统内有 有差异,开始出 鉴定圃。
分离
现一致系统
华北672 × 辛石麦
(综合性状好,丰 抗三锈,早 产,晚熟,粒小, 熟,粒大 不抗病)
F1
早熟1号 × 华北672
抗三锈,综合 性状好
冬性,晚熟, 抗三锈
×
F1
北京10号
(株矮,秆壮,长相好,中熟,抗锈能力有所提高,丰产,粒中等)
农大183 × 维尔 (意大利) 1817 × 30983(美国)
倒 粒 大 蘖旱
性期性高性数 小 力性
蚂蚱麦 ×
碧玉麦
较好 中早 感染 中 较弱 多 小 中 较强 差 中早 免疫 中高 较弱 少 大 中弱 较强
碧蚂一号 中 中早 高抗 较高 中 中多 中大 中 较强
桂阳矮49号
茎秆生长比较集中 丛生性生长类型
×
朝阳18号
叶片直立,光合功能
较高的矮杆类型
桂朝2号 结合母本茎叶形态特点和父本较强 的光合功能。穗粒数超越双亲,千 粒重高,丰产性强,适应性广
农业经济学第六章土地和水资源
实践:实施土地轮作制度,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
案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通过滴灌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 用
案例:中国的有机农业,推广有机种植,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案例:美国的土地轮作制度,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05
03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 理
水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特点是水量大、水质好、易利 用
地下水:包括泉水、井水等,特点是水量稳定、水质好、不易受污 染
雨水:包括降雨、雪水等,特点是水量不稳定、水质受污染程度高
添加标题
海水:包括海水淡化等,特点是水量大、水质差、易受污染
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节约用水,合理利用,保护水源地,防治水污染
水资源的管理策略: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监管,推广节水技术 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04
土地和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意义
可持续利用的内 涵:在满足当前 人类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未来人类 满足其需求的能
力
土地和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在保护土地和 水资源的前提 下,实现其可
持续利用
意义:保障人 类生存和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措施:加强土地 和水资源的保护、 管理和利用,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浪费和污染
土地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保护耕地:采取措施防止耕地流失 和退化,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和水资源的市 场和政策
土地和水资源的市场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土地和水资源的价格和数量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调节土地和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政策干预:政府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土地和水资源领域的局限性和问题
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作物和作物生产1.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可将作物分成几类?请举例说明。
3.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4.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5.主要禾谷类作物包括哪几种?6.主要豆类作物包括哪几种?7.北方主要薯类作物包括哪几种?8.我国主要纤维作物是哪几种?9.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哪几种?10.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目标及其与作物栽培学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1.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器官种类。
3.什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4.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5.简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6.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7.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8.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9.作物的冷害和霜害有何区别?10.何谓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各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在什么阶段?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1.简述作物的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各论(一)第一章小麦1.麦类作物一般包括那些作物?2.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应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3.简述全国及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概况。
4.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5.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6.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7.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8.叙述小麦小穗、小花退化的规律及退化原因。
9.小麦穗分化与生育时期及外部形态有何关系?10.叙述小麦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及影响子粒生长的因素。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②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部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体现是:跨经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3.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低悬殊、起伏很大。
4.亚洲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3.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典型。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偏北风) 寒冷干燥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偏南风) 高温多雨5.亚洲的世界之最:(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有“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世界最高达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球之巅”一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需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3)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长河---长江,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湄公河(澜沧江)(4) 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 范围(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最.大的岛屿:本州岛。
(2)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六章 《作物栽培学》—甜菜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块根中糖分分布规律
根头含糖率最低,根 颈含糖率较高,根体中 的含糖率最高,根尾的 含量很低。以块根的横 切面来看,中心部位含 糖率最高,内层次之, 外层最少。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块根的增长和糖分积累规律
甜菜块根增长的一般规律是苗期增长缓慢,叶丛快
速增长期逐渐加快,糖分增长期最快,到糖分积累期又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⑸按花粉的育性划分
生产用种都是雄性不育系(二倍体或四倍体)作 母本的杂交种(二倍体或三倍体)
按花粉的育性程度,从可育到完全不育,可分为: 可育型 不育Ⅱ型 不育Ⅰ型 完全不育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二、甜菜的基本特性
1、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 2、需水多,又较耐旱 3、需肥多,吸肥力强 4、较耐盐碱
花为两性花,异花授粉, 以风媒传粉为主,也可 虫媒授粉,其异花授粉 率达90%~100%。
甜菜具无限开花习性。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种子的形成
甜菜开花结实后,形 成木质化的聚花果实, 即多粒种种球。
果实从受精到成熟大 约经历25d时间。
第三节 原料甜菜栽培技术
一、选地及轮作
1、选地 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砂壤土。沙土上应 增施有机肥,草甸土、沼泽土种甜菜,应注意排水 防涝。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三)种株花枝及株型的形成
1、花枝的形成 2、种株株型
⑴单枝型(单茎型) ⑵多枝型(多茎型) ⑶混合枝型(中间型)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种株株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肥水充足,稀植,容易形成多枝型;母根冬 季窖藏时温度保持在2~5℃,母根上多数腋芽通 过春化阶段, 则栽植后容易形成较多的多枝型; 反之,窖温过高,往往形成单枝型,甚至于不抽 薹。 夏播(或秋播)母根,较春播母根的单枝 型为多。
(整理)第六章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第一节概述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
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
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实行春、秋二季栽培。
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
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
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教材第一章: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和人民生存发展的基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农业种植技术的分类本章将详细介绍农业种植技术的分类,包括传统种植技术和现代种植技术。
传统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耕作、育苗、田间管理等内容;现代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遗传改良、温室种植、生物技术等内容。
第三章:农作物的选育与种植技术本章将重点介绍农作物的选育与种植技术,包括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如何进行育种工作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员可以了解并掌握农作物选育与种植的基本技术要点。
第四章:蔬菜种植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本章将介绍蔬菜的种植技术,包括蔬菜的选种、育苗、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蔬菜种植的技术要点,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种植效益。
第五章:水果种植技术水果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介绍水果的种植技术,包括水果的选种、栽培、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果种植的技术要点,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的果实产量。
第六章:粮食作物种植技术粮食作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本章将介绍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要点。
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粮食作物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第七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经济作物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包括棉花、油料作物、果树等作物的种植要点。
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经济作物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经济效益。
第八章: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管理本章将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场地选择、设施建设、技术示范和管理要点等内容。
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关键要素,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从《农学概论》分析农作物栽培的理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有着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以及悠久的农业历史传统,这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更加高效绿色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应运而生,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推动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此,笔者围绕农作物栽培的理论内容与技术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农作物培育效率提供支撑。
由徐文修、万素梅、刘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学概论》一书,从农业产生发展出发,结合农学学科理论,围绕农作物生长规律、栽培方式、种植技术等内容,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农业生产种植的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农学概论》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先梳理了农业发展演变历程,然后对其发展特点以及总体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以农业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地区的农业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阐述了我国整体的农业资源区域分配情况。
第三章立足农业生产实际,全面分析了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产业的结构层次,并指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原则、有效路径。
第四章与第五章围绕农作物栽培,先分析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品质特点,然后介绍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农作物种子的培育方法、加工方式。
第七章对轮作、连作等农田种植方式进行了阐述。
第八章与第九章详细探讨了农田的土壤管理与病虫害防护措施。
第十章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技术。
从该书来看,农作物生长发育必然伴随着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繁衍,并逐步转化为形态、功能的变化,形成根茎、枝叶、花朵,最终结成果实、种子。
农作物作为重要的经济产品,要想获得良好收益,必须注重作物品质的提升优化,不断积累各种有机化合物,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让种子充分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具体来说,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有以下两种。
第一,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是影响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农作物营养成分的吸收程度及其味道、蒸煮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