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合集下载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已少用。
吲哚美辛 [特点] 1.为最强的PG合成酶抑抑制药之一,有显 著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2.对炎性疼痛有显效,对非炎性疼痛无效 3.不良反应多(胃肠反应、造血系统)
4.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 对骨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癌性 发热均有效。
吲哚美辛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 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 成瘾性。 3.作用机理: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 部位在外周。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 病的症状,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 [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COX)→PG合 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 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3.过敏反应:偶见荨蔴疹、血管神经性 水肿、过敏性休克。 某些可诱发哮喘-阿斯匹林哮喘。
4.水杨酸反应:表现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听 力减退,重者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障碍 5.瑞夷综合征:多见于极少数患病毒性感染如流感、 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伴有发热的青少年,虽 少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但可以致死。 6.对肾脏的影响 阿司匹林对正常肾功能并无明显影响。但在 少数人,特别是老年人,伴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的 患者,即便使用药前肾功能是正常,也可引起水肿、 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 于存在隐性肾损害或肾小球灌注不足,由于阿司匹林 抑制PG,取消了前列腺素的代偿机制,而出现水肿 等症状。偶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甚至肾衰竭, 其机制未明。
第三节 抗痛风病
分类:抑制尿酸生成药、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粒细胞浸润药、镇痛抗炎药、糖皮质激 素。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表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7/10/2019
2、抗炎抗风湿
1、作用较强,>解热镇痛剂量1~2倍,最好用至最大 耐受量(po,3~4g/d)。 2、急性风湿热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 及剧痛,血沉减慢。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3、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4、药量接近轻度中毒,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
氨基比林:致命性粒细胞缺乏症,已不再 单独使用
保泰松:抗炎抗风湿作用强,主要用于其他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 在关节滑液中蓄积,作用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 直性脊椎炎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连续 <1周。
7/10/2019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强
与阿司匹林相似: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用于中度的肌肉、关节、神经、头、牙痛等。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吲哚美 辛等其他多数NSAIDs。 少数: 过敏、血小板减少和视力模糊,即停药。
7/10/2019
萘普生naproxen (甲氧萘丙酸)
解热、镇痛和抗炎,为阿司匹林的22倍、7倍和保泰松的 11倍;抑制血小板聚集。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发热
特点:低毒性,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布洛芬< 萘普生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
退,严重者出现高热、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惊厥。 措施:及时停药,加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加速排泄。
7/10/2019
4、 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
性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 哮喘者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诱发的哮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 药
临床表现
• 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黄疸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 药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 药
川崎病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 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是 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 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痛风
•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 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 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 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 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 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 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 心血管病等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 药
• 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人体全身及消 化道功能紊乱,如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 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均 可激惹虫体异常活动,上窜胆道;加之蛔虫有 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结石及括 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窜入胆道者 80%在胆管内,可为1~100余条。蛔虫进入胆 道后,其机械刺激,引起括约肌强烈痉挛收缩, 出现胆绞痛,尤其部分钻入者,刺激症状更频 发,在其完全进入胆道或自行退出,症状可缓 解或消失。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 其尸体碎片、角皮、虫卵将成为以后结石的核 心。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胆管阻塞是不完全 的,故甚少发生黄疸,主要是蛔虫带入的细菌 导致胆管炎症
对乙酰氨基酚
• 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解热镇痛作 用,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 偏头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

d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d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22
思考:本类药物的解热作用与氯丙嗪的降 温作用有什么异同?
冬眠合剂1号
异丙嗪 氯丙嗪 哌替啶
23
★ NSAIDs
氯丙嗪
机制: 抑制COX, 减少PGs产生
作用特点: 降低高热体温 对正常体温影 响不大
应用: 炎性发热
抑制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随环境 变化而变化
人工冬眠
24
2.镇痛作用
25
解热镇痛抗炎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 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 痛效果一般;
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 好镇痛效果;
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广泛应 用。
26
镇痛机制
一般认为,本类药物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 外周,另外可能还有中枢机制参与。
15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如下图所示
结构酶 生理作用

NSAIDs的抑制 作用
诱导酶, 致炎作用
生理性PGs合成减少 不良反应
致炎性PGs合成减少
解热、镇痛、抗炎等16 作用
四 、★ 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17
1. 解热作用:
18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易中毒
大剂量治疗风湿、类风湿时应根据患者的反 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确定给药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44
病例
某病人口服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的阿司匹 林肠溶片治疗风湿病,每次0.6g,每日3次未 获满意疗效,遂增加剂量每日4次,每次0.6g, 症状控制良好。但后来改用改用南京第二制药 厂出品的阿司匹林,每日亦服2.4g,却出现了 耳鸣、腹痛等中毒症状,降低用量为每日1.8g, 毒性症状消失,疾病控制。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五.不良反应 花生四烯酸 解热镇痛药
环氧酶
前列腺素PG
①作用于COX2,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②作用于COX1,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A.胃肠刺激 B.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C.阿司匹林哮喘
第一节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痛经关节痛等
2.抗炎抗风湿作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具有抗
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
1.水杨酸类 2.苯胺类 3.吡唑酮类
4.其它有机酸类
5.选择性COX-2抑制剂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 机体 等外源性致热源 解热镇痛药
其他自体 协同 中枢PG的 合成增加 素1等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致痛,提高 参与炎症反应, 致局部充血、水肿 痛梢的敏感性 体温升高(发热)
解热镇痛抗炎药
四.基本作用 1.解热作用: 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2.镇痛作用: 特点:① 中等程度镇痛 ② 镇痛剂量下不产生欣快感,无成瘾性 ③ 镇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 3.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PG的合成和释放,缓解炎症症状。
胃肠道不良反应、出血和溃疡发生较少
3.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抑制环氧酶(COX-1)
抑制血栓素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预防血栓
4.其他:胆道蛔虫病,粉剂外用治疗足癣
第一节 水杨酸类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 过敏反应
4 水杨酸反应

2020年执业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2020年执业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1)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2)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分类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贝诺酯;2.乙酰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3.芳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等;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5.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6.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有关。

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属于酸性药物,碱化尿液排泄速度加快,在酸性尿液中则相反。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时应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作用温和持久,抗炎抗风湿弱。

(2)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肾脏排泄。

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地西泮D.保泰松E.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儿童感冒发热首选的解热镇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

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舒林酸为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物而发挥作用。

本类药物蛋白结合率高。

吲哚美辛在肝脏代谢,60%经肾脏排泄。

第22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22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性粒细胞→释放内热原(pyrogen:IL-1、
TNF)→下丘脑前部→合成、释放PG↑→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 产热↑、散热↓→体温↑。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酶(环加
氧酶)→PG合成↓ → 散热↑
(heat loss from the skin due to
vasodilatation and sweating) →体温调

性锐痛和剧痛无效(why?);
▽ ▽
不抑制呼吸; ▽ 作用部位在外周;

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 炎症疼痛:组织损伤或发炎→释放致
痛物质(缓激肽、组胺、5-HT、PG)→
痛觉感受器→ 疼痛; ▽ PG作用:直接致痛;放大疼痛-神经调 质(neuromodulator)作用; ▽ 药物抑制PG合成,提高痛阈。
定点恢复正常水平。(体温是否低于正常?)


特点: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临床用药降温注意的问题.
氯丙嗪(冬眠灵)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调温特点: △ 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体温随环境 温度变化而升降; △ 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而在高温 环境则体温升高; △ 降低发热体温,也能略降正常体温。
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与抗痛风药
Key points 1. 重点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和
不良作用; 掌握本类药物的作用与前 列腺素之间的关系.
2.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每类药物的作
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Brief descriptions
☆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
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 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01讲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一)第一节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二、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减少炎症介质——抑制前列腺素(致痛物质)和血栓素的合成——镇痛。

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解热。

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2——引起炎症反应。

COX-1——在人体组织存在,具有生理作用。

①胃壁COX-1促进胃壁血流、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

②血小板COX-1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

肾组织内同时具有COX-1和COX-2,共同维护生理功能。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贝诺酯。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轻中度骨性关节炎首选。

抗炎效果较弱。

还可用于:中、重度发热;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关节痛、癌性疼痛。

3.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美丁酮。

①吲哚美辛——风湿病的炎症疼痛及急性骨骼肌损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经等疼痛。

高热。

②双氯芬酸——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风湿所致疼痛,以及创伤后、术后的疼痛、牙痛、头痛等。

解热。

痛经及拔牙后止痛。

4.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

布洛芬用于——①慢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②软组织风湿疼痛,如肩痛、腱鞘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③急性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牙痛、头痛;④解热。

5.1,2-苯并噻嗪类——又称昔康类,对COX -2的抑制作用比COX-1强,有一定的选择性——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6.选择性COX -2抑制剂——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

(记忆TANG:你美不美?依托考试和比赛来确定)(二)典型不良反应1.最常见——胃肠道反应,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胃穿孔等——COX-1有关。

2.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再性障碍性贫血。

3.【补充TANG】阿司匹林——水杨酸反应。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十七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讲义-药理学——第十七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药理学——第十七节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考情分析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一)共同特点【共同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补充:COX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2.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

特点: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一、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合成减少;特点: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二、镇痛作用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

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二)常用药物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药动学】◇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阿依水、抢蛋白”格列类、华法林、被抢劫、被游离;易过量、易中毒、低血糖、低凝血。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一、解热镇痛作用中剂量二、抗炎抗风湿作用大剂量三、抑制血栓形成小剂量一、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和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疼痛等。

二、抗炎抗风湿作用◇作用较强,但用量要比解热镇痛剂量大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第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吡罗昔康(piroxicam,炎痛喜康)
1. 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作用较强, 速效、强效、长效;
2.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原
因疼痛,痛风。
应用注意: 1.本药对症不对因,在对症治疗时要明确病因。 2.有过敏史的患者慎用。 3.不良反应较大,除风湿病外,一般用药不超过1周。 4.冠心病或脑血栓的患者,一般用小剂量(50mg)。
常用解热镇痛药作用强度比较
药物 解 热 镇 痛 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
扑热息痛
+++
++
+++
+
++
-
布洛芬
消炎痛
++
+++
++
+++
+++
+++
保泰松
炎痛喜康
+
++
+
+++
+++
+++
阿司匹林和吗啡在镇痛上的区别
应用 强度 作用部位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
钝痛
中等
外周
抑制PG合成
无成瘾 性 有成瘾 性
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
1.解热作用较阿司匹林弱,镇痛、抗炎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对胃肠道刺激小,病人易耐受 3.偶见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应停药。
萘普生(naproxen)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 2.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等。 3.偶见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及皮疹等。 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阿司匹林过敏者 禁用。

第十七章_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第十七章_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5
第二节
抗痛风药
26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 病,表现为血液中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尿酸 浓度过高,沉积于关节、结缔组织及肾脏, 引起粒细胞浸润而产生炎症反应。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尿酸
痛风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日常饮食环 境有关,如植物蛋白摄入不足,海产品, 动物蛋白摄入过多,啤酒过量等。

14
细菌毒素 AH/POA
内热源(白介素-1) COX PG合成
体温中枢 产热中枢 散热中枢
AH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 preoptic area COX:cyclo-oxygenase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15
16
COX-1:环氧酶-1 COX-2:环氧酶-2
6

抗炎药
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痛风药 甾体抗炎药

7
NSAIDs共同作用机制
NSAIDs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共同 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 酶(COX),使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减 少。 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 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如血管、胃、肾 等),参与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
药 理 学
2011级针本一班第一组
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与抗痛风药
2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3
定义
解热镇痛抗炎药:一类具有解热、镇 痛作用,除苯胺类外,绝大多数还兼 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有的还兼有抗 痛风作用的药物。因结构与甾体抗炎
不同,
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d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一)共同特点【共同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 ),干扰前列腺素合成。

解热镇痛消炎药(NSAIDs )卫) 「致热(中枢作用)磷脂f 京未 环氧酶前列腺素卓致痛(外周作用)四加酸 1致炎,炎症介质)补充:COX 有两种同工酶,即COX —1和COX —2。

抑制CWC-2 ■解热、镇痛和抗炎 》治疗作用补充:解热镇痛消炎药的分类1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对COX —1和COX —2均有抑制作用。

2 .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选择性抑制COX —2,而对COX —1的抑制作用弱。

意义: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

代表药: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罗非昔布等。

【共同药理作用】、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COX,使PG 合成减少特点:NSAIDs 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者,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镇痛作用机制: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特点: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

无成瘾性。

三、抗炎作用机制:抑制炎症局部的COX特点:对抗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不能防止炎症发展和后遗症(二)常用药物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药动学】抑制CW ( 一1 ・当黏膑损害:〉不良反应◊吸收: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

吸收过程中和吸收后,可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min左右。

水杨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药理活性。

◊分布: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阿依水、抢蛋白”格列类、华法林、被抢劫、被游离;易过量、易中毒、低血糖、低凝血。

游离型可分布于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

◊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排泄:①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②改变尿液的PH值,使碱化尿液,可加速排泄。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概念】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结构与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作用机制】NSAIDs一起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干扰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COX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

COX-1为结构型,要紧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剂。

COX-2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烧、疼痛、炎症等病理进程。

NSAIDs对COX-2的抑制作用为其医治作用的物质基础,对COX-1的作用那么成为其不良反映的缘故。

最近几年进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犹存,胃肠道不良反映大大减轻。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只对高温,对正常体温几无阻碍。

2.镇痛作用:强度中等,经常使用于医治慢性钝痛,部位要紧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映时PG合成,而减缓炎症反映,对操纵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病症有确信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疾病进展及归并症的发生。

【分类】NSAIDs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药动学】一、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5-脂氧酶
COX
增白 多三 诱烯 发类 哮物 喘质
前列腺素PGs
阿司匹林
肾上腺素治疗无效 需用糖皮质激素
(二)对乙酰氨基酚
别名扑热息痛 临床应用:抗炎作用极弱。原因:通常 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乙酰氨基酚抑 制PG的合成,而在外周系统对COX则没 有明显作用,这可能与其无明显抗炎作 用有关。 【不良反应】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微。 长期过量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图三: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理功能
PGs作用
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
扩张肾脏入球动脉 增加肾脏血流量 保护肾脏
促进血管舒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保护心血管
(四)不良反应
胃肠道:胃肠道反应(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胃溃
疡和出血)是应用NSAID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 主要存在的环氧化酶为COX-1型,故选择性COX-2抑制
表二:NSAIDs根据COX选择性分类法 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制 原因:通常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乙酰氨基酚抑制PG的合成,而在外周系统对COX则没有明显作用,这可能与其无明显抗炎作用有
关。
二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 适应症与吲哚美辛类似。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拮抗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类药物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绝大多数药物具抗炎、抗风湿作用。
COX-1和COX-2
人体胃肠道、肾脏、心血管均广泛存在COX不同亚型(COX-1和COX-2),血小板为COX-1亚型,其合成的PGs类物质有重要生理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 (见图三)。 血小板细胞COX-1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 COX-1和COX-2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18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18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19: 46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19: 46
概述
• 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大多 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 其抗炎作用与甾类激素不同,又称非甾类抗炎药 (NSAIDs) • 作用机制: 本类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酶 (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 (PGs)的合成。
19: 46
19: 46
• 四、其他治疗 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 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 少的部分。 • 中药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 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 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 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 病的进程。中药还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 轻其毒副作用 • 注意:风湿与类风湿、红斑狼疮不同,后者是 自身免疫病,治疗手段与风湿不同。
19: 46
•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通过影响内分泌细 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影响激素的 合成与释放。如促使甲状腺素分泌和肾上 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也通过降低靶器官的 cAMP水平而使激素作用降低。 • 前列腺素对内分泌、生殖、消化、血液呼 吸、心血管、泌尿和神经系统均有作用。 由于前列腺素能引起子宫频率而强烈的收 缩,故应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人工流产 以及避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前 列腺素治疗哮喘、胃肠溃疡病、休克、高 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可能有一定疗效,因 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19: 46
• 对胃肠道的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抑 制胃酸分泌,防止强酸、强碱、无水酒精 等对胃粘膜侵蚀,具细胞保护作用。对小 肠、结肠、胰腺等也具保护作用。还可刺 激肠液分泌、肝胆汁分泌,以及胆囊肌收 缩等。 • 对神经系统作用: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 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动起调节作用,也 有人认为,前列腺素本身即有神经递质作 用。 • 对呼吸系统作用:前列腺素E有松弛支气管 平滑肌作用,而前列腺素F相反,是支气管 收缩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吲哚类 芳基乙酸类
芳基丙酸类 烯醇酸类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
布洛芬、萘普生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
吡唑酮类
其它
保泰松
萘丁美酮,舒林酸,塞来昔布等
表二:NSAIDs根据COX选择性分类法 非选择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 性COX抑 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 制剂 生、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 昔康、保泰松、萘丁美酮、舒林 酸,等等 选择性 昔布类药物:罗非昔布、伐地昔 COX-2抑 布、塞来昔布、依托考昔(依托 制剂 昔布)、帕瑞昔布;以及尼美舒 利
产生PGI2↓
促进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小板聚集
(四)不良反应
其它:可见皮肤过敏,再生障碍性 贫血,肝功损害等。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各论
(一)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别称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大剂量可逆性抑制COX-1 和COX-2,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小剂量(50-100mg)可选择性抑制剂 血小板COX-1,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的 生成,从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达到抗 凝作用。大剂量反而达不到抗凝效果, 因其抑制血管内皮COX-2,阻断PGI2的合成。
PPT内容
解热镇痛抗炎药
1.总论—讲解该类药物共有特点 2.各论—讲解具体药物特点 抗痛风药 1.总论—讲解概述性内容 2.各论—讲解痛风代表性药物(别嘌醇、 秋水仙碱等)的具体特点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总论
(一)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
作用的药物,其中绝大多数药物具抗炎、 抗风湿作用。由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 激素不同,又将这类药称为非甾体抗炎 药(NSAIDs)。由于阿司匹林为该类药 物最早发现,故又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该类药物多达50 多种。
非甾体抗炎药
炎症 发热 疼痛
图二:中间体PGH2生成过程 各种生理活性PGs
← →
PGG2 PGH2
(三)分类
化学结构分类:见表1。 根据对COX-1和COX-2亚型选择性分类: 该分类法与临床应用关系密切。分为非 选择性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 具体见表2.
表一:NSAIDs传统化学分类 水杨酸类 苯胺类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图六:对乙酰氨基肝毒性机理
(三)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别名消炎痛 【临床应用】抗炎作用强,比阿司匹林强10-40倍,故对 炎性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 它药物不能耐受或者疗效不显著的病例。 【不良反应】30%~50%的患者应用治疗量的吲哚美辛后 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其中20%必须停药。大多数反应 与剂量过大有关系。 1.胃肠反应 有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道穿孔 2. 中枢神经系统 25%~50%患者有前额痛,眩晕,偶有 精神失常。 3.血液系统 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 性贫血。
扩张肾脏入球动脉 增加肾脏血流量 保护肾脏
促进血管舒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保护心血管
(四)不良反应
胃肠道:胃肠道反应(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胃溃
疡和出血)是应用NSAID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 主要存在的环氧化酶为COX-1型,故选择性COX-2抑制 剂对胃肠道损害较小。
肾脏:普通人群应用NSAIDs一般不会造成肾脏损害,
(二)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炎症组织
前列腺素(PGs )的生成而发挥解热、 镇痛、抗炎作用作用(见图一、图二)。
图一:非甾体抗炎药药理作用机制 细胞膜破损释放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环氧化酶 COX
中间体PGs
生理活性前列腺素PGs
(PGI2 PGD2 PGE2 PGF2)
但肾功能损害人群应用则可能造成肾功能损害,因其 取消了PGs对肾脏血流量的补充调节作用,这点对肾功 损害患者很重要。
(四)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可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如 心脏病发作、中风等)。2005年FDA要求所有 在美销售的NSAIDs类药物,药品说明书中添加 黑框警示,警示该类药品的心血管风险。
(一)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1.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原因:一是药物本身 刺激胃肠道;二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 2.瑞夷综合征 该药用于儿童病毒性感染该药 退热时,可引起该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 为突出表现,虽少见,但预后恶劣。故病毒感 染患儿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哮喘 机理见图五
图五:阿司匹林哮喘机理 5-脂氧酶 花生四烯酸 COX
(四)不良反应
人体胃肠道、肾脏、心血管均广泛存在 COX不同亚型(COX-1和COX-2),血小 板为COX-1亚型,其合成的PGs类物质有 重要生理功能(见图三)。因此,PGs合 成抑制剂NSAIDs预期会在上述系统产生 不良反应。
图三: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理功能
PGs作用
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
增白 多三 诱烯 发类 哮物 喘质
前列腺素PGs
阿司匹林
肾上腺素
别名扑热息痛 临床应用:抗炎作用极弱。原因:通常 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乙酰氨基酚抑 制PG的合成,而在外周系统对COX则没 有明显作用,这可能与其无明显抗炎作 用有关。 【不良反应】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微。 长期过量使用,可引起肝损害。
心血管风险: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为甚,罗 非昔布、伐地昔布因此而退市。原因是选择性 COX-2抑制剂更容易破坏PGI2/TXA2 平衡(具 体过程见图四)。
图四:选择性COX-2抑制剂使TXA2/PGI2失衡机理
血小板细胞COX-1
血管内皮细胞 COX-1和COX-2
抑 制
拮抗 产生血栓素
选择性COX-2抑制剂
(二)对乙酰氨基酚
【体内代谢特点】常用临床剂量下,绝大部分药物在肝 脏与葡萄糖醛酸或者硫酸结合成为无活性代谢物,从 尿液中排出。较高剂量时,上述催化结合反应的代谢 酶饱和后,药物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氧化为对乙 酰苯醌亚胺,此毒性代谢产物可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 合而被解毒。长期用药或过量中毒,体内还原型谷胱 甘肽被耗竭时,此毒性代谢中间体可与肝脏细胞膜分 子不可逆结合,损伤肝细胞,从而产生肝毒性。(具 体过程见图六)。 FDA于2014年1月14日,要求医务人员和药厂停止处方 和销售对乙酰氨基酚超过325mg的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