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_数学论文

合集下载

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论文

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论文

浅谈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摘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心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在做着费力而不受学生欢迎的事。

有的不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生学习时的需要,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处于服从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一篇: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句容市边城镇东昌小学周国平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占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然而现在还有许多教师上课仍停留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状态。

教师怕学生不懂,讲得多,问得碎,怕学生“乱”,“抱”着“扶”着,就是不敢放手,处处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一旦出差错,不等学生把话说完就立即打断,予以纠正。

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讲几句完整的话,没有独立思考解决几个问题。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知识层次的探究,让其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目标——让学生建构让学生确定目标,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又是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更好地参与,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始要在民主和谐的谈话中巧妙地促使学生自己提出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节课开始,我拿出圆锥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猜猜看这些是什么形体,待学生回答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体。

接着我说:“圆锥体与我们实际生活关系如此密切,那么你相知道圆锥体的哪些知识呢?”思考片刻,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想知道圆锥体的特征;有的说想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有的说要用圆锥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然后我就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入新知的探究。

这样,在课始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动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

二、新知——让学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吴青山

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吴青山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榆中县小康营中学吴青山自进行“10+30”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深深地感到教学工作的不易。

现行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

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

这种课看上去紧凑,但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弊病很多。

我认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课上讲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得如何。

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可以打破,无需每个环节都要安排。

只要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的练习没完成,或由于学生对某个内容探究的欲望很强,教师打破教材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都可以认为是成功的课。

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的原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只能使之受益一时,且易形成依赖性;授之以渔,可使之受益终身,可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

有了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然就水到渠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就顺理成章了吗?【教学片段】师:(学习完三角形全等之后,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B=DF,AC=DE,BE=CF,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说出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方法。

(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学生1:△ABC≌△DFE吗?解题方法:由BE=CF可得BE+EC=CF+EC,即BC=FE.在△ABC和△DFE中,由“边边边”定理得出△ABC≌△DFE。

学生2:BC=EF吗?由BE=CF可得BE+EC=CF+EC,即BC=FE。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写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基本功。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时能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与核心内容,写字教学也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能得心应手。

一、感受欣赏,让学生有自主写字的愿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起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他们置身在一种良好的写字环境和氛围中,让他们天天耳濡目染,情感得到净化,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能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并且写好字的积极愿望。

因此,笔者在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学写字时,就把孩子们学习的教室进行精心布置,不仅张贴了书法名家的画像和他们的写字格言,还请自己曾经教过的中高年级学生写一些优美的硬笔书法作品,制作成几块精美的展板,展示在班级的空白墙壁上。

学生每天走走看看,感受欣赏,同学之间对这些作品交流评论,有几分羡慕,又有几分想比一比的冲动。

可以说,这样的布置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身边的学生之中,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比名家真迹更具有积极作用。

汉字是由绘画发展而来的,先民把自然界的图画演变为笔画、文字。

可以说一个个汉字,就像一幅幅图画。

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笔者也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汉字的美。

比如学写“雨”字,雨点点滴滴,淅沥淅沥,在教师引领下,孩子们可以感受汉字神奇的绘画美、意境美。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又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这样的欣赏感悟中,学生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字,更有写好我们祖国汉字的迫切愿望。

二、练好笔画和部件,让学生有自主写字的基础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论里写道:“积其笔画,乃成其字。

”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基本笔画笔笔过硬,才能组配成好字。

一年级写字教学开始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应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书写指导。

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到学生手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意味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仅仅有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我们要着重研究的是,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得这种理念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上。

下面结合二年级《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做”数学——数学的活动化——动态的数学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

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例如,当教学到“怎样确定位置”这一环节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为一个数学活动情境:(教室座位设计成电影院的排列样式)我们今天上课的地方摆了很多座位,像一个电影院,但座位没有编号,请同学们为这些座位编号。

先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商量用怎样的办法编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编号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再一起来讨论各种编号方案的实用性,决定用其中一种方案为教室里的座位进行实际的编号。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真切地理解到编号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和方法,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了对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选择的认识与理解。

让学生更主动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更主动学习数学论文

让学生更主动学习数学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

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何以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从上学期开始本校全面推开自主式“学案稿”课改活动,下面谈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以情晓理,学生更主动学习的基础1、自主式“学案稿”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

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

自从编写了自主式“学案稿”,每位学生基本都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使用了自主式“学案稿”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采用了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

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或弱化,不是个别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模仿、记忆,满足于听懂老师的讲解,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素质教育将只是一句口号,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得最好。

如果我们不先去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良好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分数单位时,讲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

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有一次化回来一个西瓜,孙悟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1/9、1/7、1/5和1/3四份,四个人每人一份,怎么分?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父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吧。

听八戒说完,三个人都笑了。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一个小小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迅速进入“角色”。

再如教学用“尝试与列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是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生:喜欢。

师:你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呢?生1:巧克力口感好。

生2:吃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

……师:老师也喜欢吃巧克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买巧克力中的数学问题。

生:一种巧克力有4块装和6块装两种不同的包装,王阿姨要买50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以与学生讨论是否爱吃巧克力引出题目,虽然简单,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枯燥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失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项目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会学、能学。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乐学要想让学生“乐学”,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设置和教师有直接关系。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尽量排除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不良情绪,优化心境,感染学生,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学生走神儿、做小动作等,教师要妥善处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目光的慈祥,态度的和蔼,与他们是平等、民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会学教师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他们才能受益终身。

因此,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了一定阶段,则要进行归纳总结,直接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三、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如:教学“角”时,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普遍做法:教师将“角”画出来,引导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表示方法,特点等。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让学生充分利用直尺等工具来画“角”,研究角的特点,最后由小组长或小组发言人汇报探究的结果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摘要:学生的主动性已成为课堂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厌学为爱学,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主动性;关系;兴趣;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98-01如今,学生的主动性已成为课堂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同学生交流,使学生感觉亲切、愉悦,能让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觉。

反之教师没有饱满的热情去爱自己的学生,则很难在学生身上激起师爱的体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也会渐渐淡漠。

因此,我总是从爱生出发,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由衷的关怀和爱护,多加鼓励。

教师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有可能激起学生学习进步的力量。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习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它需要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活动。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师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习;主动权;学生一、及时有效的预习,是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预习的重要性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预习了往往很难做到及时有效。

预习要具有目的性,有效性,学习目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纳入整体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做好主动学习的第一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有趣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物理课堂的舞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文字、色彩、动画,能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倡导自主探究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可我们的现状是教师在理念上稍有变化,但是行动上涛声依旧。

教师要在课堂上当好课堂的组织者与引路人,学生思维的激活与灵感的激发,互动对话的有效性与深层性是关键环节。

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独特体验这一宝贵资源。

为学生构筑平面,倡导自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主动权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动权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动权论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自己的脑去主动探索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留有思维余地,提供主动参与的时空以往的教学只注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教师的精心讲解。

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其次是教师讲得太多、太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为了克服此偏颇,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规律。

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我没有按常规给出几个自然数的约数,并告诉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而是让学生找出1——12的约数。

观察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自己把这些数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两类,我适时提问: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思维活跃,一般都能用找出这个数的全部约数的方法来判断,思维活跃的学生则认为只要找出3个约数即可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

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并不时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课堂讨论,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有很多好处:(1)发扬了教学民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2)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3)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4)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如“角的认识”一课,当我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角时,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课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一样是90°的角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论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动,学生看。

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师把学生当做简单的学习容器来灌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发挥。

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师生活动融为一体,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结论是经过学生探究的,方法是学生摸索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得出的。

这样的课堂就体现了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数学,而且是在”做”数学,是在”用”数学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使学生激发了兴趣,锻炼了意志,培养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品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

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切实引导好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

只有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1、在为新课的铺垫中教师选择有趣新奇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我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知识点和 解题技巧 ,反思 多种解法 的优 劣, 反思各种方法 的纵横联系 。适时地组
织引导学 生展开想 象 ,题设 条件能 否减 弱, 结论能 否加强 , 问题能否推 广 , 等等。
( ) 导学生“ 习” 5引 复 。俗 话 说 :温 故 “
教师只是学生课堂学 习活动的服务者。教 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自主
而知新 ” 。这就是说 , 对我们 以前 学过 的 知识技 能要 经常复习。复 习有 多种 , 据 根
复 习的 时间和 内容 ,可以把 复习分为 两
生在这个过程 中实现积极 互动 , 共同发展。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 习方式。 总之 , 教师 除 了要 引导学生学 习 , 还
2 1 1 O 0・7
要采取一些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 的兴趣 ,
从而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 , 发挥学生学习数 学 的 主 动性 。
教 学本 身就 包括教 师的教和 学生 的
学两部分 , 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也是提高 学 生 学 习主 动 性 的一 个 方 面 。 例 如 , 课 在 堂教学 中, 可根 据不 同气 质的学生 因人施 教, “ 对 兴奋型 ” 学生可 采用 “ 以忙 制动 ” 、
进 而让 他们学会 归纳整理 ,善于抓 住重 点 以及 围绕重点思考 问题的方法。 ( 让学生 “ 一讲 ” 2) 讲 。在教学 中 , 要 鼓励学 生大胆发言 ,对于那 些容易混 淆
』 旦 坠 垒
摘要 :本文 阐述 了教 师除 了要引导
学 生 学 习 ,还 要 采 取 一 些 教 学 措 施 来 激
发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 ,发挥学 生学 习 数学的主动性。教 师不仅仅 要能够 “ 传 道, 授业 , 解惑 ” 还要 教会 学生 主动 “ , 求 知, 求道 , 发惑 。”

论如何把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论如何把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论如何把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摘要:教师要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这三个方面去,把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小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

因此,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的生成和发展。

不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早习惯了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习惯了被动去接收要掌握的知识;而很多教师也习惯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这些观点都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过来的,故需要教师作更大的努力。

如何把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

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思想思维发育还很不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提问题,而且,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因为只有认真钻研的学生才会发现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针对即将要学习到的知识,设计一些真实、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可设置一情境为一些相关的图片:圆柱形的糖果罐子、挑水用的铁皮水桶、铁皮烟囱等,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去发现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完善认识的过程,完善了认识,也就对所学的知识有些更深的理解,也就掌握了教材要求学生的知识要点。

二、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操作的途径来自己解决问题。

如:同样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学生提出例如“做一个铁皮水桶要多少铁皮呢”这样的问题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

【高中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高中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高中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段话告诉我们。

学生心灵深处是非常渴望获取学习的成功,拥有自主权,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基石,想想看,学生在宽松的气氛里自由轻松地写作、思考、计算、绘图……,他们所学的知识会比“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方式掌握更牢固。

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大多数教师仍一直沿用传统教育模式来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这种被称为“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应该被淘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最根本就是要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在实际教学中,为达到这一目标,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逐步解决的:一、师生互动,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和谐学习的前提。

多年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威严”的象征,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妨碍了学生“敢想、敢说、活泼好动”的性格发展,我们要改变“严师”形象,就要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去,敞开心扉,与之交流谈心,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改变那种“老师说的话是圣旨,无论对错,都要绝对认可”的状况,所以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神,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它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我记得在五年级的“十进制乘法”课上,我和班上的学生一起解决了一个问题:3.54×210。

在学生们完成计算后,我也计算了乘积,但它是不同的。

学生算出743.4,我算出的积是74.34。

学生们也感到困惑。

这时,我问:“有两个结果,哪一个是正确的?请为老师检查一下。

”学生们兴奋地接受,认真地计算。

他们像“小老师”一样严肃。

过了一会儿,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争先恐后地说这就是我想看的场景。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在践行达尔文的观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达到共识,在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呢?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

而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很直接很现实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将数学抽象的内容,呈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去。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数学。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

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问题的存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和探究。

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设计春游的情境:春游的学生有多少个?怎样租车?学校到景点的路程有多远?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是多少?游景的过程中怎样分组等等。

教学比例应用题时,带学生去操场,并提出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

学校王念碧老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谁的面积大》时,采用了这样的故事引入: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村庄,三位村民集体起义,向财主讨要土地。

财主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

承诺:我给你们一根牛皮绳子,天黑之前只要用这根绳子围起来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地全部归你。

第一天,约定时间到,1号村民拿着绳子一刻不停地往前跑,可是最后一丁点儿土地也没得到。

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摘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这样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激“疑”;求“变”;引“趣”;导“胜”;留“味”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提高教学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体会。

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互质数”概念后,我提出如下问题:“3与7互质、7与11互质、3与11也互质;5与18互质、18与23互质、5与23也互质。

想一想,是否有这样的规律:如果A 与B互质,B与C互质,那么A与C也一定是互质?”这样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各抒己见。

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求“变”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

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我们现在的许多教师,在做着费力而不受学生欢迎的事。

有的不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生学习时的需要,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处于服从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讲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如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创新思维,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从此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即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要通过让学生数具体实物的个数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分数时,让学生亲手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几何初步知识”要通过作图、测量使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感
知图形的结构,进而分析内部特点和规律;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题意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画图分析、模拟测量,广泛收集整理数据,手脑并用,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的能力也提高了。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课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就要受到压抑,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