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ppt课件
神奇
可视性
“灵怪”不但具备“奇巧”所传达出的有形,还有核舟作 品中蕴含的无形意蕴,颇值得咀嚼品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一文记载了核舟诸多内容,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繁冗, 作者魏学洢是怎样做到的呢?
(1)生动、简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四、梳理文章大意
总计。
雕刻。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原来。
连词,和。
有(yòu):通假字,同“又”。
但是。
竟然。 满。
挑选。 长而窄。
技艺。 神奇。 加重惊叹语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数词运用多变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以上文句中,第一、二句的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第三句中“一舟 ”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 ; “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又放在了名词后面。 这样灵活的形式,让人读来不觉得数词的反复出现会枯燥无味。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课型:讲读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生能够理解《桃花源记》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桃花源记》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二)文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比。
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二)文中隐含的深层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地方生活,你会选择哪里?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个神秘的地方——桃花源。
你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的呢?2. 介绍背景:在开始我们的探索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作品,通过武陵渔人的行踪,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 课文初读: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桃花源记》。
注意感受文中的意境和语言,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渔人,正在探索那片神秘的桃花林。
4. 初步感受:朗读完毕后,请大家分享一下,你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有没有哪些词句让你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语音指导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一篇描绘理想世界的散文。
首先,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不要太快,要把握好节奏和停顿,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乎”等,要读得自然流畅。
朗读时,要尽量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惊喜和村民的淳朴。
2. 生字新词学习与运用我们要学习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
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双向细目表-八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请在试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填空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横线上,解答题写在题后的空白处。
●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语文知识积累(31分)1.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粗糙(zāo)篁竹(huáng)峨冠(guān)豁然开朗(huò)B.器皿(mǐn)幽邃(suì)衣褶(zhòu)销声匿迹(nì)C.地壳(qiào)俨然(yǎn)清冽(lì)按图索骥( jì)D.沟壑(hè)窈窕(yǎo tiǎo)荇菜(xìng)参差披拂(cēn c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阡陌垂髻悬崖守猎B.踪迹寂寥叹惋郡县C.袒露壬戌蒹葭尹人D.岛屿俏怆假寐砂砾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走过万亩梨田,被十树万树洁白的梨花包围着。
如置身姹紫嫣红,雪花飘舞的冰雪世界!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C.每当太阳落山后,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市教体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 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动的情态。
C.《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核舟记》中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引言1.1 概述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石之一。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的第三单元旨在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写作训练和口头表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本教学计划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激发他们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本教学计划分为五个核心部分:引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意义,共同构成了这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计划。
1.3 目的本节课旨在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者深入理解第三单元所涉及的课文,并培养他们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其不仅仅能够胜任语文课堂学习,还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第三单元教材中的各篇阅读文本的主题、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
- 掌握并正确使用第三单元教材中的生字词汇和常用短语、句型。
- 学习理解和运用第三单元教材中的语法知识,如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等。
2.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文本解读,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整理。
- 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归纳总结出作者表达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方法与技巧。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与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语文阅读及写作的兴趣。
- 提高学生对于美好价值观念的认知与体验,培养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困难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文本解读: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024春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一) 《经典常谈》 课件
子诸子
《诗经》《尚书》、三礼、《春秋》三传、四书
《史记》
【任务二:经典我来读】
(2)(2023·广东揭阳期中)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原则撰写《经典常谈》的?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秦
描写
(3)通过读《经典常谈》,我们大体了解了《诗经》的“六义”。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比兴手法,请你结合所学具体内容(《蒹葭》《关雎》《回延安》等)和链接材料,举例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
叙事
陶渊明
杜甫
2.(2023·江苏盐城期末)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他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请从下面的四个章节中任选一章,谈谈你的阅读收获。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C.《〈尚书〉第三》 D.《〈诗经〉第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_初中作文素材_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八年级学生,由于身心的急剧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这段新时期既是学生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一在课余时间,我喜欢制作空模。
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如今已经有了三四年的历史了。
一架模型飞机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可要玩好它还真不容易,尤其是火箭模型和薄膜飞机的制作。
就以制作火箭模型来说吧,首先,得把木头割成机身的大概形状,然后用锉刀锉,使之成为流线型,这样,在空中飞行就能减少阻力了。
为了做好这些,我常常手上磨出了泡,胳膊酸得端不住碗。
一次,我制作机翼时,用左手紧紧压住2毫米厚的木板,右手握紧美工刀,使劲往后一划,“啊呀!”我不禁大声尖叫起来,旁边正埋头苦干的杨莹一看,瞪着大眼叫道:“哇!好长一个口哦,这回许楠挨刀喽!”说完,她马上陪我到医务室要了块邦迪,并涂了点红药水。
那滋味可难受啦!当然,吃了很多的苦头,最终能够去参加比赛,还是值得的。
比赛,不仅有趣,而且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它使我的丰富起来。
去年我去区里比赛火箭,真是终生难忘。
“下一个,许楠。
”听到裁判的指令,我便拿起火箭,胸有成竹地来到发射架前,并小心翼翼地装上导火线,然后夹住。
我拿着发射器,仰望天空。
“三、二、一,开始。
”裁判一声令下,我用力按住按钮,只听“刷”的一声,火箭直冲蓝天,展开双翅在空中飞翔。
我扔下发射器,去追火箭,我一边追一边抬头望着,一不小心,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
我连忙爬起来,脚又酸又痛,只好一瘸一拐地向前走。
突然,我喜出望外:火箭在远处的草丛中!我高兴得忘了酸痛,飞奔过去。
可不巧又碰到一个浅水塘,我也顾不得绕行,直趟过去,又直趟回来,裤腿全湿透了。
那次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
看着获奖证书,我把苦、酸、辣都忘了,剩下的只有甜。
同学们,你们喜欢空模么,我们可以来一起探讨一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造成两位典型人物前后变化的原因是:
2.默写、并分析此段话中蕴含的哲理、作者的情感。
我想:
,
。
;
,
,
。分析:
。
3.小说的三要素是:
、
、
。第一要素是
,环境
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是
、
、
。
4.《孤独之旅》作者
,选自小说《
》。题目的含义是:
。小说中关于鸭群、芦荡、风雨的描写作用在
于
。
5.《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 国
,选自小说集《
》。世界三大短
篇小说之王是
(国家、作家) 。小说主人公
是
。以若瑟夫的视角叙述情节作用在于
(至少分析三点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形象是
小说表现的主题是
。
6.小说的环境分为
、
。故事情节分为
、
、
、
。判断小说中人物谁是主人公的依据是:判断小说的主
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
别 shù( ) 狼 bèi( )不堪 qiào( )开 dǎo( )告 棱.角 郑
重 qíshì( ):
莫 míng( )其妙 láng láng( )书声女 x
ù( ) chà( )异 xīxīsūsū( ): yē( ) zān( )子 huǎng hū( ):
发 ji?ng( ) 抽 道 qiàn( ) zh
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
三、默写《行行重行行》 《月下独酌》《登楼》《羌村》
马明风整理
ǎn( )钉 jié( )铁 咳 sòu( ) 妒.忌. y? l?( ):
歇 qì( ) 眼 tóng( ) wēi ruí(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缤.纷(bīn) 俨.然(yǎn) 邑.人(yì) 间.隔(jiàn) 叹惋.(wǎn) 篁.竹(huáng)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嵁.(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 箬.篷(ruò) 多髯.(rán) 椎.髻(chuí) 壬戌.(xū) 篆.章(zhuàn) 雎.鸠(jū)窈窕..(yǎo)(tiǎo) 荇.菜(xìng) 寤寐.(wù) 琴瑟.(sè) 蒹葭.(jiā) 溯.洄(sù) 诎.右臂(qū) 阡.陌交通(qiān) 黄发垂髫.(tiáo)蒙络.摇缀(luò) 参差.披拂.(cī)(fú) 往来翕.忽(xī) 石青糁.之(sǎn)悄怆..幽邃(qiǎo)(chuàng) 君子好逑.(qiú) 左右芼.之(mào) 白露未晞.(xī) 在水之湄.(méi) 道阻且跻.(jī) 在水之涘.(sì)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1)便要.还家(同“邀”,邀请)(2)左手倚一衡.木(同“横”)2.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4)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5)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相类似/今义:属于)(6)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能够相比)(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挑选/今义:简单(跟“繁”相对);使简单,简化](8)左右流.之(古义:求取/今义:液体移动,流动)(9)道阻.且右(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离开)屋舍俨然(房屋)(2)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3)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4)乃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5)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6)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能够)(7)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隶而从者(跟随)(8)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9)环如鸣珮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10)以全石以为底(把)卷石底以出(而)以其境过清(因为)(1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读qí,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读jī,零数、余数) (12)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直)拓展1(13)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14)右左右流之(与“左”相对)道阻且右(向右迂曲)(15)采左右采之(采摘)蒹葭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4)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5)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6)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评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清冽.(liè) 诣.太守(zhǐ) 往来翕.忽(xī)B.阡陌.(mò) 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C.蒹葭.(jiā) 窈窕.(tiǎo) 垂髫.(táo)D.溯.游(sù) 为坻.(chí) 峨冠.(gu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惊异)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D.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观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而.竖其左膝4.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B.便要还家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说明和议论。
C.“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分赋、比、兴三大类。
6.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赏美文如( )春风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3.《关雎》中"()"两句,通过对男子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绵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4.在《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
5.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6.《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7.《蒹葭》中"()"两句交代时节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
8.《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9.《蒹葭》中,“()”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感情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10.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11.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形容所见之景。
12.《桃花源记》中“()”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13.廊桥是木与水的守望。
过路人在此歇脚,常见老人孩子在此休闲,再现"()"(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景象。
14.《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安然自得的语句是:"()。
"15.《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而无果,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无人问津"的句子是:“()。
”16.《桃花源记》中描绘的小农社会,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
4.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诗人在本诗的首联、颔联中表达了对松柏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请用现代汉语说出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东汉末]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松[唐]社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野草。
11.这两首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松柏,但诗人寄寓的感情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两首诗中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微写作练习(共14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
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
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
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
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2.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当我们表达心愿和理想时,也可以选用幻想法来勾勒心中的向往。
请写一个幻想片段,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200 字左右。
3.仿照《桃花源记》对桃林的描绘,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150字左右)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 2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5.课文以简练的文笔,按作者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征,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以达到情景交融。
请你也采用这种写法,写一个游记片段,200字左右。
要求:①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②要写出景物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③在描写景物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④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6.写作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
要求:1.题目:小石潭真美(只允许填一个字)。
2. 2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7.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后四首 诗歌赏析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的反问。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2、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3、选一个角度赏析“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这句诗。
点明地点,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表现了她焦灼万分的情状。
4、如何理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这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焦灼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小石潭记》的整体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鉴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为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写景抒发感情的手法。
3.领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的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遭遇的感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但反思后发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仍然难以消化。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良好。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是缺乏自信。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挑战与魅力。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为切入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讲解还需更具体、生动,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今后,我打算尝试更多有趣的讲解方式,如故事化、情境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下第三单元语文课文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经典篇目
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经典篇目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言文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均为我国古代经典篇目,属古代的“记”文体。
《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内容各异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与智慧。
学习三篇文言文,一要积累文言知识,加强古诗文阅读的语感;二要品味“杂记”文体语言简洁凝练、情味朴素隽永的特点;三要阅读评析文章,思考探究文章主旨,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与思考完成评析文章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岗,报告文学家。
3.《旅鼠之谜》的作者位梦华,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
4.《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5.《喂——出来》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鲲(kūn)鹏蓬蒿(hāo)咫(zhǐ)尺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和煦(xù)干涸(hã)吞噬(shì)裸(luǒ)露啮(niâ)齿
媲(pì)美挑衅(xìn)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îu)猎
哂(shěn)笑铆(mǎo)狼藉(jí) 混淆(xiáo) 慷(kāng)慨(kǎi)大方
深邃(suì) 萎(wěi)缩广阔无垠(yín) 繁衍(yǎn) 迷惘(wǎnɡ)
笃(dǔ)信逍(xiāo) 遥(yáo) 众目睽睽(kuí) 环颈雉(zhì) 雾霭(ǎi)
2.形近字
蒿(蓬蒿)赛(比赛)歧(分歧)陡(陡峭)婪(贪婪)覆(覆灭)
篙(竹篙)骞(骞起)伎(伎俩)徙(迁徙)焚(焚烧)履(履行)
凋(凋谢)雉(雉鸟)拙(笨拙)础(基础)茵(绿草如茵)
调(调查)稚(幼稚)绌(相形见绌)黜(罢黜)菌(细菌)
3.多音字
觉:睡觉(jiào);觉(juã)察泊:停泊(bï);湖泊(pō)
三、词语积累
不自量力:狼藉:相形见绌:高深莫测:精巧绝伦:深邃:不可思议:赋予:饶有兴趣:浑然一体:吞噬:咫尺:沧海桑田:干涸:栖息:雾霭:缄默:目空一切:滑翔:凋零:弥漫:挑衅:迷惘:前仆后继:道听途说: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逍遥法外:微不足道:牟取:哂笑:一视同仁:无与伦比:巧妙绝伦:难以置信:
四、说明文的做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
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
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
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
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五、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