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中世纪
古代教育改革
12015001233
1.中国古代教育: 原始时期;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2.西方古代教育: 古希腊; 古罗马; 西欧中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朝时期;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
G. 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作 过如下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培养人才,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教育;在古代西方,则把教育看作是育人,他 们想提高的是个人的文化和修养。而在组织上,中国古代的教育更为集中,西 方古代的教育更为分散,教育流派也就比较多。因此,教育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也就有很大不同。
B.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
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C.三次兴学运动:“兴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第一次,范仲淹,庆历兴学: 内容: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胡瑗分斋教学; 第二次,王安石,熙宁兴学: 内容: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和创立武学、
B.变革的具体表现: 官学衰退:
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周平王东迁); 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
私学兴起:
养士之风兴起-学在四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
教育史上重大的变革:私学代替官学
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也是当时社
教育目的:达到军事教育目的
体制:专制型
雅典教育的特点: A. 子女出生后,进行体格检查,由父亲负责进行 B. 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C. 7岁以后, 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刚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这时有固定教材: 《荷马史诗》 D. 到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方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 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E. 到十五六岁,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 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F. 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 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 G. 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 1.克尤斯·贾图(前234-149),《农业论》 ❖ 2.瓦罗(前116-27),《论农业》 ❖ 3.柯鲁麦拉(前1世纪-?),《农业论》 ❖ 4.西塞罗(前106-43),将色诺芬《经
济论》译成拉丁文
❖ 5.奥古斯丁(253-430),提出“公平价 格”概念
广西师范大学 詹新宇
6
1、古希腊的主要思想家的经济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 詹新宇
21
❖ (2)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罗马奴隶制兴 盛时代,商品货币关系已相当发达。罗马法 学家研究了商品生产者的各种关系,诸如买 卖、借贷、债务、契约和其他义务,承认个 人地位,保障签订契约的自由,确认债权者 有役使债务者的权利。罗马法学家确认个人 地位、保障契约自由等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 级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法学家认为, 货币是为便利交换而产生的,货币产生后, 货币本身也成为具有价值的交换物品。
❖ 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的明显发展,开始于 11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领主 和基督教会联为统治的一体。在思想领域 里,基督教义和教会思想成为时代的统治 思想。
❖ 所谓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般是指西欧封
建 13社世会纪盛前期后,经自院1学1世派纪的经至济15广思世西想纪师。,范大特学别詹是新宇
24
广西师范大学 詹新宇
11
1.分工思想。
❖ 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 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 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
❖ 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 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 业的人。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2、哲学及社会政治观 在欧洲哲学史上,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鼻祖,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体系。柏拉 图的本体论即“理念论”,既是其哲学的基石,也是 其教育学说的理念基础。柏拉图经历了雅典的衰落, 对扰乱尊卑秩序的民主政治感到不满,在没有发现理 想的政体后,开始构建理想世界——理想国。 柏拉图提出一套上帝造人,把人分为金、银、铜铁 质三等的理论。金质——培养成哲学王,上层统治 者。银质——培养成军人,国家的守护者。铜铁 质——培养成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柏拉图主张对所有自由民的子女实施相同的强制教 育,以便成年后各安其位,遵纪守法。
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 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 ,
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
(2)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 , 后者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德 的培养,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 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1、教育目标 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成立共和政体,经济主要以 农业为主。由于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教育 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农民和军人特质的人才。 2、父母的权利和教育职责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以“家长制”著名。子 女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母亲处于家庭教育的中心地位。7岁后女孩在家向母 亲学习,男孩教育开始转由父亲承担。 教育内容:《十二铜表法》
2、学前教育
为适应民主政体和社会需要,雅典的教育不再是 单单培养军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 辩、善于通商的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目标是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中国形象及其历史演变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中国形象及其历史演变在西欧中世纪时期,中国形象是如何被看待的呢?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困惑,因为我们通常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了解中国。
但实际上,中国形象一直是欧洲人所熟知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中国形象及其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西欧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那时候,中国被称为“Serica”或“Seres”,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罗马时期的拉丁文Seres,意思是“丝绸之路的人们”。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德在《历史》一书中也提到了华夏人的事情,他这样描述,“中国是位于印度之东远的大国。
这里广阔无尽,人口甚多。
”他还表示,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远,但那里的人民非常强大和富有。
这是西方人第一次对中国有所认知。
第二阶段:罗马帝国时期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成为了欧洲贵族和皇帝们努力追求的东方奢侈品。
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罗马,成为了皇室贵族们所追求的物品。
但当时的西欧人并不知道丝绸的来源地是哪里,一些故事和神话流传开来,称丝绸是从一种神秘的生物那里采摘而来的。
直到公元4世纪,一位叫做Cosmas Indicopleustes的基督徒贸易商人写了一本书,描述了如何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这本书为后来的商人和旅行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第三阶段: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形象开始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
在早期的中世纪,中国被视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具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文化。
许多欧洲城市开始建立自己的“中国城市区”,通过模拟中国建筑、装饰和文化来给人们带来东方神秘感。
但随着地理知识的增加,欧洲人开始更加了解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也意识到中国的地位远非他们所想象的世界中心。
由于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距离太远,通信困难,因此关于中国的信息十分零散。
在许多时期,中国的形象是通过袁天罡、刘伯温等神秘人物的传说和传奇来传递的。
有一些真正的旅行家和探险家,如Marco Polo,也曾到过中国,他们的描述对当时的欧洲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章 古代希腊罗马及中世纪
执政的哲学家 战士 农民、 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9
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以他的分工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分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以他的分工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工使每人精专一业,产量可增加,物品也精美; 工使每人精专一业,产量可增加,物品也精美;互助 使人们结成团体形成国家。在社会分工中, 使人们结成团体形成国家。在社会分工中,每人应从 事的行业和担任的职务是先天决定的。 事的行业和担任的职务是先天决定的。 • 柏拉图还主张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他认为除 柏拉图还主张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 最低等级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拥有私有财产, 最低等级外,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拥有私有财产,由 国家每年供给够一年生活之用的收入。柏拉图的“ 国家每年供给够一年生活之用的收入。柏拉图的“共 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 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 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 柏拉图意识到了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柏拉图意识到了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这是与他反对商业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有关的。 本和高利贷资本有关的。 •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马克思称为埃及种姓制度在雅 柏拉图的“理想国” 典的理想化。 典的理想化。
活动家、大奴隶主,当过罗马的元老, 活动家、大奴隶主,当过罗马的元老,历任执 政官、监察官等职。 政官、监察官等职。 • 主要著作:《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 主要著作: 论农业》 起源》 的史书,已失) 的史书,已失)
经济学说史
16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 《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 论农业》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1.城邦形成(1)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2)特点:①数量众多,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制度包含民主因素;③各城邦千差万别(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
2.雅典民主政治(多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1)国家权力:①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立法)。
②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参与国家日常管理(部分行政)。
③官员:由选举产生,一年一任,可以被罢免(行政)。
④陪审法庭:陪审员抽签产生,审理大小案件(司法)。
(2)性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3)特点:直接民主;(4)评价:①积极: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陶片放逐法),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②局限: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是奴隶制下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3.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1)国家权力①国王:世袭;垄断军事统率权;(掌握实权)②长老会:终身任职;实际最高权力机关;(贵族组成,掌握实权)③公民大会:全体男性成年公民参加;(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④监察官: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避免独裁);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不利充分发挥作用,平民权力受到限制)(2)特点: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寡头政治。
(二)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时代:贵族寡头制(1)权力机关①执政官:一年一任;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决议;②元老院:终身任职;卸任高级官员组成;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③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审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
(2)局限:①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3)特征:带有贵族寡头制特征。
西方古代建筑史
阿波罗神庙(多立克)
雅典娜.尼克神殿(爱奥尼)
巴卡斯神殿(科林斯)
塞盖斯达的神殿(塔斯干)
四.欧洲中世纪建筑文化
公元359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 东罗马---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罗马风” (西欧中世纪)
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起统治作用,分为两大宗 东欧---东正教,首都---君士坦丁堡,代表性建筑为正教堂,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 西欧---天主教,首都---罗马,代表性建筑为天主教堂, 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型制
第四节 西方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西方古代建筑体系--19世纪末叶以前(产业革命前) 奴隶制社会的建筑: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帝国、西欧中世纪建筑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产业革命前
• 古希腊建筑
• 古罗马建筑
• 欧洲中世纪建筑 东罗马 西罗马
二.古罗马的建筑文化
建筑类型多样(剧场、浴场、街廊、凯旋门),型制相 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 均有很大的成就结构水平高
古罗马建筑最大特色、最大成就----光辉的券拱技术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罗马万神庙(公元120---202年) 单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典型代表 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文艺复兴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历史变革的文化反 映,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正是在于建立资本主义形态新秩序,而绝非仅 仅是恢复古代文化或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 所谓文艺复兴(Renaissance),就是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禁欲,提倡世 俗,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中去寻找形式,来表现这种精神. 这些基本精神,都在建筑中体现出来.
概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
概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其根基可追溯至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化以及更早的日耳曼和斯拉夫等部落文化。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欧进入了一个长期的混乱和分裂时期,即所谓的“黑暗时代”。
然而,正是在这一看似黑暗的时期,中世纪西欧文化开始悄然形成。
一方面,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对于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教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道德和行为准则,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
例如,教会的学校逐渐演变成为中世纪的主要教育机构,而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圣经》的译本和教会历史,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另一方面,中世纪西欧文化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影响,特别是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如圣像画和建筑风格,都对中世纪西欧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随着十字军东征,西欧人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包括伊斯兰教文化、东方艺术和科学等,这些都为西欧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养分。
总的来说,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元融合的过程,它既包含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文化遗产,也吸收了日耳曼和斯拉夫等部落文化的元素,同时还受到了基督教和东方文化的影响。
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中世纪西欧文化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面貌,为后世的文艺复兴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
基础:分工理论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分工是城市国家的自然基础 奴隶的“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代表作:《政治论》 2、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利益 3、生财之道:家务管理与货币增殖 4、对零售业与大商业的不同看法 5、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的提出
古希腊经济思想小结
第一章 古希腊、古罗马和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经济—“家庭管理”:奴隶主如何管理财产,对 奴隶进行剥削使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学说
2、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区分了商品的两 种功能:使用和交换
3、劳动分工—效率提高 4、重视农业—庄园经济的管理 5、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6、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公平价格是与物品生产上耗费的劳动 相等的价格。
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学 说
1、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渊源 2、阿奎那对“公平价格”的新解释:
① “公平价格”与封建等级相联系,公 平价格是与卖主的等级地位相当的价格;
② “公平价格”的主观性—人们对物品 效用的评价(开效用价值论之先河)
③由于供求数量的变动而决定的价格变动 也是公平的。
• 1、极力维护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庄园 制度,以保证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长。
• 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并从自然经济角 度论证了社会分工 • 分工可增加财富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 分工是社会阶级划分的自然基础 • 分工与市场的关系
• 3、对商品经济作了初步分析 • 4、承认小商业存在的必要性,反对大商业和在农学上的贡献 1、农业经营目标与效率
以较小耗费获得较大利益原则 农业的规模经济问题 2、农场的位置和土地肥力 3、农业多种经营和专业化
1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3)主要经济思想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 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 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 的两种属性。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 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 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 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 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 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 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3、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人物介绍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 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是苏格拉 底的学生。
3、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基督教在公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基督教最 著名的思想家是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奥格里·奥古斯丁(353—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 一度曾信奉摩尼教,后皈依基督教,任北非希波主教。他 的著作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创世纪注释》。
•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各地 游历,公元前343年被聘为马其顿 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 年返回雅典,创立逍遥学派。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一一古代希腊和罗马+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一一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公元前7 世纪一公元 6 世纪)一一西方文明的起源(1)政治上: 公元前594 年,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
当选执政官的梭伦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公元前508 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
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力。
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政治斗争,迫使贵族不断让步,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再到后来帝国时代的万民法,既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也成就了罗马的伟大。
(2)经济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古希腊工商业比较发达,工商业发展催生的公平、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利,摧毁了贵族政治的根基,也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
罗马法注重契约、注重调节财产贸易纠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马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公元前7 世纪,腊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以“哲学之父”泰勒斯为代表的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至公元前5 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思想活跃,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强调关注人的代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
雅典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根,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
【知识梳理】一、政治: 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一)雅典民主政治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 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公务员考试经济学知识
公务员考试经济学知识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考试经济学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备考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 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纭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挑选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显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显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在二十世纪40 年代末期至60 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存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存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
强调资本积存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
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弥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增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遭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绩给与了人们深入的印象;先进的运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运算机的显现,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运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常常不能反应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订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
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动身,在最优化的一样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定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善的解答。
西方货币的起源
目录
CONTENTS
2 古罗马货币
1 古希腊货币
3 西欧中世纪货币01古希腊货币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地中海 西方钱币体系出现于公元前7
世纪—公元前6世纪
01
古代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Lydia)首府为萨迪斯(Sardis)。流经该城的帕克托 勒斯(Pactolus)河床中常出现一种自然形成的金银混合矿粒。人们就将这种重 量大小不一的贵金属矿粒打上印记条纹,作为最原始的交易媒介(钱币),并逐 步遍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萨迪斯城15世纪为帖木儿王朝所毁,遗址位于现 土耳其伊兹密尔(Izmir)东北(图2)。 由于这种矿粒为金银混合物(约3金1银),色泽淡于纯金,近于琥珀,故称为淡 金或琥珀金(拉丁文 Electrum)。1标准币重(Stater)琥珀金币重约14克,相 当于当时士兵一个月饷金。 图3为小亚细亚爱奥尼亚(Ionia)(图1)1标准重琥珀金币(重量14.52克)。公 元前650年—公元前600年。正面条纹,背面压印。这是一枚早期的琥珀金币。
塞斯太尔斯:这是罗马人日常交易中最容易使用的,用青铜铸造.4个塞斯太尔斯 兑换1个第纳尔。(一个塞斯太尔司就等于50块人民币)
杜蓬帝:青铜制造,2个杜蓬帝兑换1个塞斯太尔斯。
阿司:铜币,2个阿司兑换1个杜蓬帝。
塞米:青铜制造,2个塞米兑换1个阿司。
卡德拉斯:最小的罗马货币单位 4个卡德拉斯兑换1个阿司。
01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
入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 入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内
容请输入内容
容请输入内容
请输入内容
01
请输入内容
欧洲中世纪简介
欧洲中世纪简介-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
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
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九百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
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
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
在十六与十七世纪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
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英国,1766-1834
《人口原理》 (1798);《政治理论 》(1820)
法国,1767-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大纲》;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 的影响的书信》
英国,1790-1864
英国,1806-1873,科 《政治经济学原理》 学怪人,折衷主义者 (1848)
法国,1801-1850
德国,1783-1850
《孤立国》
德国,1810-1858
奥地利,1840-1921
《经济学原理》 (1871)
奥地利,1851-1926
《自然价值》(1889)
奥地利,1851-1914, 《资本实证论》 门格尔的女婿,熊· (1889) 彼特是他的门徒
英国,1835-1882
《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1);《煤炭问题 》(1865)
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
反对谷物法
经济浪漫主义,论证了小资产阶级利益,完结了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时代 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 2、剩余价值论(核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前提 3、资本理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 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 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
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
托马斯·孟
科尔培尔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重农学派(20 年)
自然秩序;“纯产品 学说”,农业是财富 唯一来源;资本流通 与再生产;“自由放 任,自由通行”
18世纪50-70年代,出 魁奈 现于法国,随着1776 年《国富论》的出版 而解体 杜尔阁
约翰·诺克
诺思 古典学派的先驱 休谟
法 国 古 典 学 派 起 终 人 物
1、提出有效需求不足; 2、开创总量分析; 3、重视国家干预,财政政策为主; 4、提出乘数效应; 5、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简介:中世纪一般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起,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鄂图曼土耳其攻陷为止。
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更早或者更晚。
西罗马帝国灭亡导致西欧政治体制崩溃,但确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统治结构。
基督教神权超越世俗政治权力。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西欧再次形成一个暂短政治统一时期,但是查理曼死后,他的后代将帝国瓜分,西欧重新陷入分裂。
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
从11世纪末期开始,天主教西欧对穆斯林世界进行了长达2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天主教的神性受到质疑,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萌发。
社会学家称中世纪是封建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最先出现在意大利北方的自治城市经济中。
中世纪见证了北欧和西欧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
许多现代欧洲国家把自己国家的起源追溯到中世纪的重大事件。
现代欧洲的政治疆界在很多方面是这一混乱时期的军事和王朝政治的产物。
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早期跨度大约为从公元500年至1000年的五百年之间。
在此期间,欧洲的大多数地区基督教化,紧随罗马沦陷和9世纪法兰克帝国建立后的欧洲大陆卡洛林文艺复兴其后的就是黑暗时代。
与崛起的穆斯林世界发达的贸易车队,或者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宋朝相比,欧洲仍然蛮荒落后。
公元1000年君士坦丁堡已有30万人口,而罗马当时仅剩35000人口,巴黎仅有2万人口。
伊斯兰世界却拥有一打从西班牙科尔多瓦到中亚的大型城市,前者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拥有45万人口。
拜占庭之光很多人认为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06-337年在位)是第一个拜占庭皇帝。
是他于公元324年把帝国首都从尼克美狄亚迁到拜占庭,并把后者重建为君士坦丁堡,也称NovaRoma(新罗马)。
罗马城本身从戴克里先治下开始就不再作为帝国首都。
有人把帝国的起源追溯到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379年-395年)和基督教正式取代罗马异教,或者从他395年去世时东西方政治永久性分裂算起。
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
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
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适应的。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
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现代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经济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是由于现代经济发展日益错综复杂,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运用这些新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描述和解释。
经济学各门学科依据本身的特点,适当运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对于增强经济科学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发展简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对当时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形成了某种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
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
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精品】西欧中世纪城市问题研究综述
西欧中世纪城市问题研究综述西欧中世纪城市乃至近代欧洲城市的研究似乎是一个老套的命题,但绝不是一个过时的主题。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已经充分凸显了城市化所蕴涵的巨大力量。
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西欧中世纪文明并不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愚昧落后、黑暗无光。
西欧中世纪文明不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也成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历史源头。
城市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而城市生活的繁荣构成西欧中世纪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1.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西方史学界便开始了对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的探讨。
最先流行的是“罗马起源论”;“行会起源说”;“马尔克说”;“特权说”;“市场说”;“封建领地说”;“堡垒说”。
20世纪以来,以皮雷纳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商业起源论”,以苏联史学家波梁斯基、柯斯敏斯基等为代表则强调“手工业起源论”。
1后者曾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界被广为接受,并被国内教科书普遍采用。
1具体内容详见刘景华:《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16页。
在西方,亨利·皮雷纳的《中世纪的城市》2和《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为阐述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经典之作,这两部著作重点论述了城市兴起的商业起源论。
波斯坦的《剑桥欧洲经济史》4、奇波拉的《中世纪欧洲经济史》52【法】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
3【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4【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周荣国、张金秀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33页。
5C.M.Cipolla,EconomicHistoryofEurope—TheMiddleAges,HarvesterPress/Barnes&Noble.1976.PP.15-19.、布瓦松纳的《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6亦持相同的观点。
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认识
学校:湖南大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管理1001班姓名:左延钰学号:20100140131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认识在大一的下学期,我怀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上了谌老师的欧洲文明史论选修课。
从这门选修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欧洲的知识,这些都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不仅仅只局限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而是将目光放向全世界,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古典时期主要是古希腊文明及古罗马文明。
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
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犹太教徒,非伊斯兰教徒。
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旺盛,风格多姿多彩。
中世纪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强调人的原罪,人性受到压抑,文化上是一泓死水。
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
在这几个时期中我对中世纪时期非常感兴趣,也想更深地去学习和探讨关于“中世纪时期”的知识。
以下是我通过上选修课和查资料,获得的关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知识首先是我对中世纪年份和来历的初步认识。
中世纪(约公元395年—公元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这里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
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
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
的影响》
1、直接民主
2、公民主权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10,分析中世纪的法国和英国是怎样的政治制度? 温故知新:根据下图理解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及特征
封君封臣制
特征一: 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日 耳曼人建立了王国。 (2)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特征:君臣之间互为权利和义 务关系 (4)结果:查理大帝时期,达到 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 意三国的雏形。
特征二: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
(1)关系:国王依靠教会 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政教合作
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 维护教会权威。
政教冲突
教( 家权的2)过冲程突中:,在王走权向与统教一王会国权
多次发生冲突。
497年克洛维接受洗礼
卡诺莎之辱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 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 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 生和演变过程。
【学习目标】 (1)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近代西 方各阶段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征。 (2)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和演变差异性和 延续性。
时空定位:
这些图片反映了古 代希腊雅典的一种 什么政治制度?